自主品牌汽车与合资品牌差距

合集下载

我国自主品牌车企发展对策:以长城汽车为范本

我国自主品牌车企发展对策:以长城汽车为范本
费者 的距离 ,提 高企业 的享 誉度 ,进 而对提 升 自主
品牌的销量有很大的作用。 2 . 提高售后服务的质量 。自主品牌企业应以朴
修 ,一切 为消费者着想。这既尽到了企业 的责任 , 又博得 了消费者的好感 ,“ 一传十 ,十传百” ,将有
助于提 高企 业 的知名 度与 美誉度 。 ( )政 府加 大扶 植力 度 五 自主 品牌 要想 发展 ,离 不开 政府 的支 持 。政府
牌车型的设计语言与合资品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
c / n .
【】E OL. 亚 汽 车 (中 国 ) ht: w 7[ 7 B/ I起 t l ww.a moo. m. pl I — tr o d t
c . n/
( 责任 编 辑 :夏 明芳 )
节上做得更好 。比如 ,为消费者讲述品牌历史与企 业文化 ,而不仅仅是简单介绍车型的特点 ,为消费 者节约时间,提供 良好的购车环境 ,更会拉近与消
像 整 车 比例 不和谐 、内饰设 计生 硬 、前脸 和尾部 设
计较差。由于缺乏优秀的设计团队,自主品牌设计 师的汽车作品往往没有连续性 ,导致家族特征不 明
显 。因此 ,在这个 方 面应做 好 以下工 作 。 1 请 优秀 的设 计师 。汽车 设计 专业 实 力强 的 . 聘
要加大对 自主品牌的支持力度 ,应做好以下几个方 面工作 。
现代 的流 体雕塑设 计 理念 、宝 马的双 肾前散 热 隔栏
质 量 ,又能 让政 府得 到性 价 比高的公 务用 车 ,两全 其 美 。 同时 ,也 支持 了 自主 品牌 发展 。
2 . 给予消费者购买补贴。支持民族品牌 ,这是 每一个国家都需要做的,给予消费者补贴 ,既让消
费者得 到实 惠 ,又能促 进 自主 品牌 的销售 。 3加 强对 自主 品牌 的宣 传 。韩 国 9%以上 的 国 . 0 民都购 买本 国品牌 的汽车 ,既体 现 了韩 国民众 的爱

“合资自主”与自主车企之争

“合资自主”与自主车企之争

车 身略长 ,仍 主打 小型 车市 场 。 作为一 款 定位于 低端 小型车 市场的经济 型轿车 ,理 念s 在内饰设计 和配 置上 1
以实 用性为 出发 点 ,配置 水平与老 款思迪差不 多 。遥控
钥匙 、铝合金轮 毂 、电动 车窗 、电动调节后视 镜 、六 方 向手动调 节座椅 、前排正 面双安全 气囊 、ABS BD、 、E 电动 天窗 、前雾 灯等实用 性较强 的配置 ,一 应俱全 ,可 满 足消 费者 最基 本需求 。 作 为一 款定 位家 用 的经济 型 车 而言 ,在空 间的利 用上 ,理 念 S 继 承 了本 田车 系的 1 特 点 ,在 新 的设计 思 路 引导下 ,理念 S 的车 内空 间与 1
势必会对 自主品牌企业开发 的车型形成强大 冲击。而业 内权威人士 则认为 ,合资 自主车 型只会促进市场竞 争 ,
不会对 自主开发 的产 品形 成强大冲击。
过去 , 自主品牌与合资 品牌车 型之间可以说是泾渭 分 明。如上汽 、一 汽等企 业 ,利用合 资厂 商的技术开发 2 1f3 6 0 l -月2 日,广汽本 田理 念s ( 1 简称理念s ) 1
创新上 。但这样保 守的做法 ,也是 合资 自主 品牌创立初
期的一种战略 。
方 面表 示 ,在宝骏 6 0 础上 ,宝骏 品牌 今后每 年将推 3基 出一款 新产 品,还将开发 S UV、MP 等其 他乘用车型。 V
在 上海 国际车 展期 间展 出的宝 骏6 0,来 自通用凯 3
理 念s1 的设计 基 础是 本 田思 域 车 型 。外观 设 计方 面 ,车 身部分延续 了老款思迪 的设计 ,大灯和 尾部的设
的长宽高相 比,车长和车 宽有所增加 。 宝骏6 0 3 大面 积使用 了黑 白灰 三种色调 ,通 过 “ 灰 白色”在仪 表台 、门把手 、控制 面板 、座椅 面料等处 进 行局部 妆点 ,车 内空间视觉效 果更具 层次 感 。在动 力方 面 ,宝骏 有三种 发动 机可 供选 择 。一 款 代号为B1D的 5 四缸双顶置 凸轮 轴发动机 ,排量 为1 L;一款在B1D的 . 5 5 基础上增加 了VVT 可变气 门正时 的发动机 ;另外一 款是 1 L 量四缸双 顶置 凸轮轴带可 变气 门正 时和可变 进气 .排 8 歧管的 自然 吸气汽油机 。 宝骏6 0 3 的核 心技 术来 自通用 汽车 ,并采 取 “ 集成 全球 资源联合开 发”的方式 ,凝聚 了合资技术 、国际标 准 与制造 方法 以及 品质控 制等优 势 。据 悉 ,宝骏6 0 3 的 整 体市场 定位 在别 克凯越 和荣 威3 0 5 之下 ,价 格也 将低 于 凯越 和荣威 3 0 5 。这对 于上海 通用 五菱来 说 ,无疑是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

1、奇瑞汽车:核心技术第一,同时也是自主品牌整体的第一,在销量,核心技术研发、以及汽车品质上都已经能与外资品牌匹敌,最大的缺点是营销理念跟不上,这不仅仅体现在外形设计方面,在品牌传播与公关方面也远不及吉利和比亚迪。

2、长城汽车:品质第一,长城汽车是国内自主品牌最注重品质的汽车企业,不管是SUV 的哈弗系列还是轿车的腾翼系列、皮卡的风骏系列,做工上都与外资品牌不响伯仲,虽然在外形设计上还有模仿的痕迹,但表现也相对不太明显,而且加入了更多的创新。

品牌营销与公关方面,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最近也动作频频,而且成果显著,这是自主品牌不可多得的黑马。

3、安汽车:研发第一,长安的研发是众所周知的,尤其是引以为傲的混合动力技术,不仅在自主品牌中绝无仅有,而且可以与世界一流车企看齐,可惜,品质管理始终得不到很好的贯彻,众多先进的技术也只能成为摆设。

这个或许可以跟格力的董明珠学习学习。

4、吉利汽车:炒作第一,李书福从造车开始就在炒作,一直到今天,汽车行业从来都不缺少关于吉利的话题,当然,只谈炒作实际上有点片面,因为吉利现在已经不仅仅是炒作那么简单,从人才、资本、技术、品牌营销再到企业管理,吉利模式都是值得自主品牌学习的榜样。

5、比亚迪:模仿第一,模仿一直都是比亚迪的长处,从F3到F6再到F0,每一次模仿都取得不小的成功,唯一创新了一下的G3,也都以失败告终。

如今,比亚迪要做高端,全世界人都笑了,外形凑合也就算了,高端汽车工艺岂能用凑合凑之?成本控制再好,规模效应再大,品质上不去,核心技术解决不了,未来始终还是浮云一片。

这远不是巴菲特的效应能够解决的问题。

6、华晨汽车与江淮汽车:设计第一、其外形设计不仅美观,而且原创性非常高,当然,华晨比江淮强在核心技术上,至少自己研发的发动机还是不错,不像江淮,只是担当组装的角色。

我有时候想,要是华晨和江淮之中的一个能够与奇瑞整合,将会是怎样的结果?7、上海汽车:品牌营销第一,上海汽车我左看右看,除了外形设计不错之外,在核心技术上完全没有什么突破,所炒作的3G概念等也都是浮云一片,看起很美,但在实用方面还值得怀疑。

合资与自主

合资与自主

但是 , 任何事均有另一 面, 采取先引进合 资 , 再 自主开发路线 , 客观上也让出了市场, 使外资品 牌进 一步发 展 壮 大 , 伴 随 着 合 资 中技 术 品牌 有 还
优 势 的外 资 一方 获利 远 多 于 中方 , 造 成 了 自主 也 品牌 轿车起 步 晚 础差 , 基 至今 竞 争力 仍 不 强 的局
投入使 用 。对 于严 格 科 学 的开 发 流 程 , 自主 品 牌
从 发展 历 史 看 , 车 行 业 走 的是 中 央制 定 的 汽 改革开 放路 线 。8 0年代 初 ,缺重 少轻 轿车 近乎 空 “ 白” 18 ,95年 , 国生产 轿 车不 足 500辆 , 进 口 我 0 却 了 1 辆轿 车 。当 时 的突 出矛 盾是 无 车 可用 , O万 而 且 没有 现代 化 的轿 车 工业 体 系 。 于是 经小 平 同志 特 别批 准 , 车 开 始 了引 进 合 资 。 引进 合 资 可 以 轿 引进 技 术 、 进 资 本 、 进 管 理 , 重 要 的 是 可 以 引 引 更 立 即以 C D方 式生 产 , 决 国 民经 济建 设 的燃 眉 K 解
其 三 日分 散 重 复 。虽 然 自主 品 牌 轿 车 2 1 00 年 产量 已达 30万 辆 , 车型 有 一百 多 款 , 型平 0 但 车 均 销量 为 2 8万 辆 , 合 资 品牌 轿 车 中 国 市 场 车 . 而
同开发成功。但还有一种现象 , 自主品牌倍 感 让 压力 , 是 一 些 合 资 企 业 , 换 型 的 老 产 品 , 换 就 将 改
20 人世 后开始 的。 当时 “ 00年 夏利 ” “ 、 奥拓 ” 成 完 了引进 消化 吸收 , 吉利 、 瑞 获准 进 入轿 车 生产 领 奇 域, 长城 则 由皮 卡转 S V再逐 步进 入轿 车生产 , U 一 汽、 汽、 上 长安 也是 那 时开 始 “ 腾 ” “ 威 ” 自 奔 、荣 等 主 品牌策 划 的。从 20 00—20 07年 , 自主 品牌 轿 车 与合 资 品牌 轿 车 并 未 短 兵 相接 。基 本 上 是 “ 水 井 不犯 河 水 ”, 走 你 的 中高 端 、 走 我 的 中低 端 。 你 我

国产汽车和合资汽车的工艺差异及其影响

国产汽车和合资汽车的工艺差异及其影响

国产汽车和合资汽车的工艺差异及其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国产汽车和合资汽车成为消费者购车的两个主要选择。

尽管国产汽车在市场上的份额逐渐增加,但与合资汽车相比,它们在工艺上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从工艺角度探讨这些差异,并分析其对汽车质量、性能和品牌形象的影响。

一、制造工艺差异1. 国产汽车工艺国产汽车的制造工艺相对简单,主要原因是国产汽车企业的技术积累和投入有限。

在整车制造过程中,国产汽车厂商通常采用传统的车身焊接方法,而发动机和变速器等关键部件则较少自主研发。

此外,在零部件制造中,国产汽车厂商通常采购国内零部件供应商生产的较为传统的零部件,使整车的工艺水平相对较低。

2. 合资汽车工艺合资汽车由国外的汽车生产企业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生产,其制造工艺通常更加先进。

合资汽车在车身焊接方面常采用更先进的激光焊接技术,以提高车身强度和刚性。

此外,合资汽车企业往往在研发领域有较强的实力,能够自主研发和制造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部件,进一步提升整车的工艺水平。

二、质量和性能影响1. 国产汽车质量和性能由于工艺上的差异,国产汽车在质量和性能方面可能相对较低。

工艺水平较低导致车身焊接强度和刚性较差,容易出现车身异响和开裂等问题。

国产汽车中常采用的传统零部件也可能导致整车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下降。

此外,国产汽车的动力性能、操控性和舒适性等也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2. 合资汽车质量和性能相对而言,由于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和高质量的零部件,合资汽车在质量和性能方面一般较好。

先进的焊接技术和高品质的零部件保证了车身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合资汽车通常配备更高性能的发动机和先进的悬挂系统,提供更出色的动力、操控性和舒适性。

三、品牌形象影响1. 国产汽车品牌形象由于工艺上的差异,国产汽车在品牌形象方面可能相对较弱。

国产汽车普遍存在着“质量不稳定、不耐用”的负面印象。

虽然国产汽车的质量和性能逐渐提升,但在国内消费者心目中,合资汽车仍被普遍认为是品质更好的选择。

陈伟农、谢西福:谈自主品牌的差距

陈伟农、谢西福:谈自主品牌的差距

「72」百家论道陈伟农、谢西福:谈自主品牌的差距《汽车纵横》:您认为目前国内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差距在哪?陈伟农:零部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自主陈伟农品牌为了降低成本,在零部件的质量问题上抓得不够。

表现出来的都是小毛病,正是这些小毛病影响了自主品牌汽车在国人心中的形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1年12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1月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6.66万辆,环比增长8.14%,同比下降8.85%,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8.74%,市场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2.58个百分点。

利润率低、市场占有率下滑,自主品牌的发展举步维艰。

更有某自主品牌的经销商直言不讳的告诉记者,现在的自主品牌不是在比谁活得好,而是在比谁活的时间长。

其生存状况可见一斑。

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进口品牌的差距到底在哪?近日,《汽车纵横》采访了中国汽车工业进出口总公司党委书记陈伟农和北京上汽安吉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西福,讨论自主品牌的差距。

本刊记者 刘玉健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73」《汽车纵横》:请问谢总,您怎么看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与合资品牌汽车的差距。

谢西福:刚才陈总把主要的问题已经讲到了,为什么自主品牌汽车在各个方面都赶不上进口车和合资品牌汽车?我觉得与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础也有关系。

目前在国内生产的国外车型都是在原有车型的基础上进行一步步升级改进的,我们则不是,所以这个行业基础就差一些。

我也要强调一下零部件配套的问题,国外车企对这个要求非常严格,而我们自主品牌车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再加上一味地压缩成本,造成了自主品牌车低质低价的品牌形象,这个品牌形象也是很重要的。

还有就是消费导向的问题,在韩国,无论政府高官还是老百姓都更加注重使用自己的车。

而我们不一样,特别在公车采购方面,对本国自主品牌企业的支持远远不够。

谢西福《汽车纵横》:您怎么看待零部件这个问题?还有别的方面的因素吗?陈伟农:李书福有句名言,即: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面临的突出问题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面临的突出问题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面临的突出问题2013-04-01尽管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我国汽车产业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人才储备、产业链同步开发、质量控制、自主品牌、国际市场占有率等硬、软件方面,与汽车强国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正视这些差距,有助于我国汽车产业加大危机感,全方位、系统地推进自主创新活动,实现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2011年,我国汽车产业明显放慢了增长步伐,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走势显现出诸多的不确定性。

从国际经验来看,每当市场低迷、增长乏力的时候,也正是汽车产业领域技术创新活动最活跃的时期。

随着一大批新技术、新车型和新生产方式的面世,汽车市场的需求逐步复苏,并最终汇集成推动新一轮汽车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而要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对我国汽车产业与汽车强国的差距有一个全面而清醒的认识。

总的来看,我国汽车产业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人才储备、产业链同步开发、质量控制、自主品牌、国际市场占有率等硬、软件方面,与汽车强国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总体上,自主品牌汽车的研发水平落后发达国家8~10年左右,基本处于技术追赶状态,缺少自主原创和“领跑”世界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前瞻性的基础技术研发尤为薄弱。

缺乏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总体落后8到10年我国汽车企业集团自主研发能力依旧比较薄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集团在车身开发能力、整车集成能力建设方面相对较好,但在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相对较差,在发动机总成开发技术和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方面则处于劣势。

总体上,自主品牌汽车的研发水平落后发达国家8~10年左右,基本处于技术追赶状态,缺少自主原创并“领跑”世界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前瞻性的基础技术研发尤为薄弱。

目前,我国大部分汽车企业集团仍以委托开发、联合开发为主,部分整车企业集团甚至形成了依靠外资合作对象不断输入新车型来开展国内竞争的局面。

谈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

谈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
品牌销售量增幅不大。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自主 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提出通过向“ 微笑
谈我国自 牌汽车发展 主品
口文 / 包海牛
他人进行交流, 因此会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认 然存在, 说明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差距是整
并不会因为某 同和依赖, 获得较高的品牌忠诚度。而本文着 体技术平台和系统管理的差距 ,
20 年第 理论 ,品牌 至少要 向购买者表达 出六层含义 , 市场集中度低。 我国现有的汽车企业总数超过 位和系统的品牌规划不无关系。据“08 即: 属性, 出产品特定的属性; 表达 利益, 给购 美国、 日本和西欧汽车企业的总和。而我国一 品制造商的某种价值观; 文化, 品牌附加或象 公司几个月的产量。 我国大大小小几千家汽车
“ 品牌 ” 词, 这个 成为全 球的热点词汇 , 是 的自主品牌企业只有奇瑞、 天津一汽、 吉利三 低, 难以与国际品牌抗衡, 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我国汽车 自主 品牌 ” 乏清 晰的 品牌定 缺 竞争力的代名词。根据菲利普・ 科特勒的品牌 家, 主品牌面临数量多、 自 规模小的散乱局面, 这与“

细分市场的销量增长而消失, 也不可能靠生 第四, 缺乏整体品牌规划, 品牌差距巨大。
在问题的分析, 提出向施振荣先生提出的“ 微 产几款热销的产 品来缩短 。

文献综述
现在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这个 品牌激扬 自 主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获取更高的溢价。
“ 我国汽车 自 主品牌”的整体品牌形象缺乏产 品品质的有效支撑, 导致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认知度、 美誉度、
曲线” 两端的技术和品牌 / 服务渗透来打追中
国 式汽车品牌, 提高国际竞 争力。
关键词: 自主品牌: 微笑曲线; 自主创新; 服务 中图分类号:7 文献标识码: F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品牌汽车与合资品牌差距?
9月汽车产销两旺,乘用车销量116.98万辆,环比增长16%。

今年前9个月,我国汽车销量累计达到1313.84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5%,仍保持高速增长。

但在这高增长的背后,却是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连续下跌,从1月份的34.72%,降到9月份的28.21%,半年多市场占有率降低近1/4,降幅惊人。

不是自主品牌退步了,而是合资品牌加强了进攻:豪华车没自主品牌的份,中高端市场严防死守让自主品牌看不到成功的希望,现在连自主品牌的老巢低端市场都不放过。

自主品牌虽然是守着自家门口的千万辆级汽车市场,但面临的状况却是岌岌可危,那么我们的自主品牌们该怎么办?自主品牌的春天在哪里?
自主品牌为什么打不过合资品牌,关键就是进军汽车行业时间短,技术和品牌还有差距。

那么,自主品牌如何才能实现技术跨越呢,如何才能改变品牌形象呢?
首先,要善于消化吸收全球先进技术
在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初,很多人都质疑这是王宝强娶了刘亦菲,门不当户不对。

但是,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的事实表明,这是一桩双赢的买卖,虽然说不上“天仙配”,
但起码也是“比翼双飞”。

对沃尔沃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他终于开始盈利了,而且李书福还表示,要让他重新回到全球豪华车榜单的前列。

对吉利来说,收获就更多了,吉利现在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打造自己的品牌,与其他自主品牌相比,他将会少走很多的弯道。

当然,沃尔沃只有一个,这么好的运气给了吉利,中国的其他自主品牌就很难再找到了。

但吉利收购沃尔沃还是给中国的自主品牌车企作出了榜样和示范,与成熟品牌的合作,将会快速提升自主品牌的技术实力,帮助自主品牌实现技术跨越,譬如和捷豹、路虎合作,都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我们要的是合作而不是合资,历史的教训已经够深刻了,一汽、东风、上汽、北汽莫不是沉迷于合资带来的些许的银子和表面的风光,而把“换技术”这一首要任务抛在了脑后。

中国现在缺的不是资金,而是技术。

所以,自主品牌急切地需要通过和跨国品牌的合作,实现技术的跨越。

当然,在合作的过程中,中方必须掌握话语权,必须挺直腰杆,千方百计消化吸收跨国品牌的技术特长,否则,就只能吃外方施舍的残羹冷,让中国的汽车市场上再多一个投资公司,如此而已。

其次,要吸纳全球的优秀的汽车人才
中国的汽车工业要发展,仅靠一帮子“土鳖”在那埋头苦干是不行的,必须吸收大量的在跨国公司工作过的掌握了核心技术的海归人才。

闭门造
车只能造出来一些歪瓜裂枣,只有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方能成功。

第三、要努力提升品牌形象
自主品牌汽车的品牌形象已经被没有限度的价格战给打得伤痕累累,很多人一想到自主品牌首先脱口而出的是“低价低质”四个字。

所以,自主品牌没有必要急着推出所谓的中高端品牌,低端品牌的形象尚没有改变,中高端品牌怎么可能会被消费者接受呢。

提升品质、提升服务、提升品牌形象才是自主品牌的当务之急。

如果品牌形象提升上去了,即使车型仍然集中在低端市场,自主品牌也不会轻易被合资品牌打垮。

而如果没有品牌,自主品牌就会成为沙滩上建立的高楼大厦,合资品牌一降价,一打压,就很有可能被打垮。

提升品牌形象不是靠你自己推出一个中高端品牌就可以了,如果消费者不买帐,你的中高端品牌就只能沦落为你的另一个低端品牌。

除此之外,政府也要要说到做到,倾力支持自主品牌。

韩国的整体工业水平跟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但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却已形成赶超之势,三星和现代都已经成长为全球知名品牌,首要原因就是韩国利用强烈的民族情结对汽车和电子工业形成了强大的保护,韩国的官员基本没有乘坐外国品牌的汽车的。

韩国还成立了国家品牌委员会对韩国本土品牌进行保护,提升他们的品牌影响力。

而我国政府却是在给自主品牌“减分”,政府一直强调要支持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要
振兴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说得非常好。

但是,执行起来,却总是做的没有说的好。

放眼望去,政府官员很少有使用自主品牌汽车的,即使是国资委主任的座驾也是奥迪。

官员的做法也就等于是在向国人宣告,自主品牌汽车档次太低,不要乘坐。

如此一来,自主品牌在市场上受到歧视,就见怪不怪了,
所以,要想提升自主品牌的形象,打败跨国品牌的夹击,首要就是政府官员要带头乘坐自主品牌汽车。

如果政府能够身体力行大力支持自主品牌、如果炎黄子孙能齐心协力支持自主品牌、如果自主品牌车企能更加务实、更加智慧,有着家门口的千万辆级市场的支撑,自主品牌的春天一定会很快到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