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教案——绪论

合集下载

(完整版)1学前教育学教案

(完整版)1学前教育学教案

绪论(第一、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发展;2.理解学前教育学的含义、任务;3.领会和研究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 学前教育学的含义、任务。

教学难点: 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一、学前教育学的含义:学前教育学有两层含义: 一是作为一个学科或学术研究领域的学前教育学。

二是作为一门课程的学前教育学。

作为学科的学前教育学:作为学科的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科的分支之一, 指的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 目的在于总结学前教育的原理、原则与方法, 揭示学前教育活动的规律。

作为课程的学前教育学:作为课程的“学前教育学”, 也称“幼儿教育学”、“学前教育概论”、“幼儿教育概论”, 是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对学前教育学科知识进行选择、重组而建构起来的以介绍或阐述有关学前教育的理论、原则与方法为核心的专业学习领域。

作为课程的学前教育学和作为学科的学前教育学的差异:对象不同: 作为课程——以前者所积累的知识体系以及实践经验为对象;作为学科——主要目的是科研, 注重理论研究。

目的不同: 作为课程——目的在于教学而非理论体系的建构;作为学科——以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建构学前教育的知识体系为最终目的。

二、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2、1.1632年, 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母育学校》出版;3、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 学前教育学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最终确立;二十世纪初, 学前教育学在实践的推动下得到初步发展;二十世纪下半叶, 随着当代心理学、脑科学等的发展, 学前教育学呈现高速发展之势。

三、学前教育学的任务和意义:1、学前教育的任务:(1)研究学前教育活动各要素的组成和发展规律;(2)研究学前教育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研究学前教育活动同其他活动之间的关系;(4)研究不同时空条件下学前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进展。

幼儿教育学陈幸军第三版绪论教案

幼儿教育学陈幸军第三版绪论教案

幼儿教育学陈幸军第三版绪论教案教案标题:幼儿教育学陈幸军第三版绪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教育学的定义、意义和发展历程;2. 理解幼儿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3. 掌握幼儿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4. 培养对幼儿教育学的兴趣和研究意识。

教学内容:1. 幼儿教育学的定义、意义和发展历程;2. 幼儿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3. 幼儿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4. 幼儿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幼儿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并与现实生活中的幼儿教育实践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Step 2:讲解幼儿教育学的定义、意义和发展历程通过讲解幼儿教育学的定义、意义和发展历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幼儿教育学的基本特点和重要性,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Step 3:介绍幼儿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通过讲解幼儿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让学生建立起对幼儿教育学的整体认识,并了解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Step 4:探讨幼儿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介绍幼儿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包括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幼儿教育学的研究。

Step 5:分析幼儿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通过分析幼儿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学的研究范围和重点,培养学生对幼儿教育学的研究兴趣。

Step 6:总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幼儿教育学未来的发展方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幼儿教育学的研究和实践。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检验学生对幼儿教育学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或小组研究课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幼儿教育机构,观察幼儿教育实践,与实际情境结合,进一步加深对幼儿教育学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幼儿教育学教案(整理版)

幼儿教育学教案(整理版)

《幼儿教育学》课程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理解概念:教育学、幼儿教育学2、明确幼儿教育学学科内容和学习要求◆教学重点:幼儿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学习幼儿教育学的目的◆教学难点:学生学好本学科的方法◆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通过案例引入课题,帮助学生理解幼儿教育有其必然规律及幼儿教育学概念.【案例呈现】书P5的内容案例1:两个同样大的孩子还在学走路,一个孩子的父母很放手,摔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再走,另一个孩子的父母小心翼翼地护着孩子,生怕他摔倒了,或干脆用带子绑住孩子的腰,栓着走。

案例2:一位教师在组织幼儿认识在教幼儿认识蔬菜的时候,在黑板上挂上青菜、西红柿等图片,告诉幼儿它们的名称和特征、用途,另外一位教师则带领幼儿到附近菜农的地里参观菜农是如何种菜施肥和浇水,并让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上蔬菜并进行管理,做好观察记录。

【问题研讨】案例1中,哪一个孩子先学会走路?为什么?案例2中,哪一个教师的做法较好,为什么?【归纳总结】教育不仅是经验,教育是有规律的,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不同的教育结果。

而幼儿教育学则是对幼儿教育规律的总结。

【知识要点】(一)教育1、分类{广义教育概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对人的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狭义教育概念:指的是在人们专门设置的教育机构中实施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2、包括{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社会、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大学、小学……)3、区别{广义的教育更加零散、不规范,具有偶然性、不确定性.学校教育:规范、专业、有系统、具有示范性和主导性的作用。

(二)什么是幼儿教育1、幼儿教育含义:对3~6岁儿童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

2、特点:特殊性(身心发展从不确定型到定型的过渡时期) 重要性(奠定基础的时期)3、分类{广义的教育含义: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心理发展(认真、情感、性格)的有目的的活动,都是幼儿广义的教育。

教育学——绪论

教育学——绪论
山东省五年制师范学校统编教材(试用本) 山东省五年制师范学校统编教材(试用本)
教育学
执教人: 执教人:李素华
本课程的内容和逻辑体系
绪论 教育·人 社会 第一章 教育 人·社会 第二章 教育目的 第三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四章 课程 教学与教学理论( 第五章 教学与教学理论(上) 教学与教学理论( 第六章 教学与教学理论(下) 第七章 德育与德育理论 第八章 课外活动与课外教育网络 第九章 教师与学生 第十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第十一章 少先队工作 第十二章 教育科研
孔子的弟子们所写的《论语》 孔子的弟子们所写的《论语》和柏拉 图的《理想国》 图的《理想国》是论及教育最多的两本 著作 。
柏拉图
2、 萌发时期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 :中国古代的 《学记》 。 学记》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 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论演说家的培养》 它比我国的《学记》晚了三百多年。 它比我国的《学记》晚了三百多年。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
★ 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学习教育学的基本方法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1、教育学概念及其学习意义; 教育学概念及其学习意义;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本章难点: 本章难点: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教育学的概念
布鲁纳 布卢姆
1975年,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出版了 年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出版了 《教学与发展》。 教学与发展》
☆1972年,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 年
巴班斯基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
2、本阶段教育学发展的特点
教育学科群深化、整合尚在初始阶段, 教育学科群深化、整合尚在初始阶段, 远未完成。因此, 远未完成。因此,目前我们还无法概括 出这一阶段的特点。 出这一阶段的特点。

【精品】幼儿教育学__绪论及第一章正式教案

【精品】幼儿教育学__绪论及第一章正式教案

15
2、幼儿教师应具备应具备这一职业所 要求的多方面的能力,其中,教育理论 方面的专业和素养是不可少的。
16
3、幼儿教育学可以使学生形成基本的 教育观念,有助于在将来的工作中理论 指导实践,少走弯路。
17
三、怎样学习幼儿教育学
18
(一)纵向深入—认真读书,勤于思考, 钻研幼儿教育学理论。
30
(二)什么是幼儿教育 (p16)
幼儿教育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 实施的教育。
其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31
1、广义的幼儿教育 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 情感、性格等发展的有目的活动; 2、狭义的幼儿教育 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 构的教育。
32
二、幼儿教育的意义
36
——思考:从以上的例子中,说明了什么 问题?
对于个体而言,幼儿教育为幼儿终生可持续 发展打下基础;对国家和社会来说,让每一 个幼儿健康成长,可以提高社会新生一代的 整体素质,为培养社会的有用人才打下基础。
37
第二节 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 和发展
38
一、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幼儿教育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
35
2、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幼儿教育价值的评述。
1987年1月,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 黎,有人问其中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 为一生当中最主要的东西”。 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幼儿园”。 “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呢?” 学者答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 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摆放 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 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教育学--绪论

教育学--绪论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唯
心主义者。提出著名的“智德统一论” (不科学)。
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了著名的“产婆术”(问答 法)——即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正反两方面的 问题,不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澄清对事物的 理解,得出正确的答案。 这种方法包括四个步骤:(1)讥讽 即不断 提问,让对方自己发现自己认识上的矛盾; (2)助产 帮助对方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3)归纳 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 共性和本质;(4)把个别事物纳入一般概念。
创立的标志:
(1) 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 领域; (2) 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 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教育概念和范 畴的体系; (3) 从方法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 从研究结果而言,已经产生了一些重要的 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 从组织机构而言,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教育 研究机构
夸美纽斯:西方近代教育家中企图
探索教育规律的先驱者。其代表作是《 大教学论》(1632)奠定了近代资产 阶级教育学的基础。夸美纽斯顺应时代 要求及时提出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 制”(中国于1862年在京师同文馆试用, 于1902年正式采用)。夸美纽斯主张 “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类。”由此提 出“泛智论”思想,要求实施“百科全 书式”的课程理论。 夸美纽斯一生颠沛流离,战乱中丢失了大量教育书稿,
3.中西文话语系统的接轨
中文对西文关于“教育”一词的接受和大量使 用,大约是在近代化开始之时。 王国维翻译斯宾赛的《教育论》,则象征着我 国“以学为本”的话语系统逐渐转向了“以教 为本”的话语系统,而我国对“教育”一词的 理解和使用也终于与西方对“教育”的解释走 向一致,与国际接轨。

《学前教育学》教案绪论

《学前教育学》教案绪论

《学前教育学》教案-绪论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概念与意义1.1 学前教育的定义1.2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1.3 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1.4 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1.5 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学前教育原理2.1 儿童发展原理2.2 学前教育原则2.3 学前教育方法2.4 学前教育环境与材料2.5 学前教育评价第三章:学前教育内容3.1 语言教育3.2 认知教育3.3 情感与社会教育3.4 身体与健康教育3.5 艺术教育第四章: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4.1 学前教育课程设计4.2 学前教育课程实施4.3 学前教育课程评价4.4 教学方法与策略4.5 教学资源与材料第五章:学前教育教师与家长5.1 学前教育教师的角色与职责5.2 学前教育教师的素质与能力5.3 学前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5.4 学前教育家长的角色与作用5.5 学前教育家园合作的方式与策略第六章:学前教育机构与管理6.1 学前教育机构类型与特点6.2 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体系6.3 学前教育机构的政策法规6.4 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保障6.5 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趋势第七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7.1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概述7.2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7.3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设计7.4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分析第八章:学前教育与国际视野8.1 国外学前教育发展概况8.2 我国学前教育与国际接轨8.3 国际化学前教育理念与实践8.4 跨国学前教育合作与交流8.5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第九章:学前教育案例分析9.1 学前教育成功案例分析9.2 学前教育问题案例分析9.3 学前教育创新案例分析9.4 学前教育改革案例分析9.5 学前教育实践案例分享第十章:学前教育实习与实训10.1 学前教育实习实训的意义与目的10.2 学前教育实习实训的内容与要求10.3 学前教育实习实训的实施与指导10.4 学前教育实习实训的评价与反馈10.5 学前教育实习实训的经验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第一章中“学前教育的定义”和“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部分。

幼儿教育学陈幸军第三版绪论教案

幼儿教育学陈幸军第三版绪论教案

幼儿教育学陈幸军第三版绪论教案教案标题:幼儿教育学陈幸军第三版绪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陈幸军第三版《幼儿教育学》的重要性和意义;2. 掌握幼儿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3. 理解幼儿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教学重点:1. 理解陈幸军第三版《幼儿教育学》的重要性和意义;2. 掌握幼儿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教学难点:1. 理解幼儿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教学准备:1. 陈幸军第三版《幼儿教育学》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幼儿教育学相关的案例和实例。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幼儿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Step 2: 介绍陈幸军第三版《幼儿教育学》(10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陈幸军第三版《幼儿教育学》的封面和目录,简要介绍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强调其在幼儿教育领域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Step 3: 解读幼儿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5分钟)解读幼儿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如幼儿、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学等,并介绍幼儿教育学的理论框架,如发展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派等。

Step 4: 探讨幼儿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0分钟)通过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如传统教育观念到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及幼儿教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挑战。

Step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幼儿教育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展望未来幼儿教育学的发展方向。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陈幸军第三版《幼儿教育学》的相关章节,深入了解幼儿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幼儿教育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和挑战。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 学习笔记:检查学生对幼儿教育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陈幸军第三版《幼儿教育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掌握幼儿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并对幼儿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有一定的了解。

教育学教案

教育学教案
教育学
主讲人:左林华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绪论——教育学和教育 教育学和教育 绪论 关于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
一、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 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从广义上说,包含着 有目的地促使个性形成的一切影响的总和,是人 形成的整个社会化过程。
1.教育事实 教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我们主观臆想的, 它是可以感知到的,可以认识的。同时教育事实 是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 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还包括以教与学过程 中的教育因素和教育行为。 2.教育问题 教育学研究的教育问题是教育中的一般性问题, 是因为它撇开了各种特定的形式,各种特殊的形 态,具体的某一领域,而是研究教育中最一般性 的问题。所以,它是教育学科的基础学科,它是 基础理论学科,而不是应用学科
它既有专门组织的塑造、培养与学习,也 有专门组织以外的非定型的、在社会、家 庭中分散的随机地进行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历来主要是学校教育, 即指专门组织的、以教与学为主体形态的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是教育者按照一定 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 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三)凯洛夫《教育学》模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始了教育的研 究新时代,以凯洛夫教育学传进中国为其标志。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一书, 1948年译成中文出版。这一时期我国自编的教育 学讲义的体系结构全照抄苏联,没有自己的特色。 进入80年代,介绍外国的教育学说还是以介绍前 苏联的教育理论为主,如对赞科夫的“实验教学 论”体系和他的《教学与发展》进行了广泛的介 绍和研究;之后,教育学界就开始广泛地积极地 介绍苏霍姆林斯基,还有巴班斯基的《教育学》 等都译成中文出版发行。

傅道春教育学教案

傅道春教育学教案

绪论:教育与教育学一、导入:教育学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教师来说好比从医人必学的一门临床医学,把握了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才能迅速、准确、全面、高效地履行教师的职责。

而我们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往往从它的涵义入手。

二、讲解:第一节教育的概念、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涵义1、人们普遍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

这里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广义的,一种是狭义的。

广义即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这里的广义是将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教育涵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另一种是狭义的解释:(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本书后面涉及的教育理论知识均指狭义的教育)2、分析学校教育的概念,我们可得出如下认识:(1)教育存在不可或缺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对这三要素的了解将在第三章节中论述。

)(2)从“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可分析出教育的出发点和教育活动所遵循的依据,此句也包含了教育的社会功能意义。

(对教育的社会功能将在下一章节中详细阐述。

)(3)从“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可分析出对教学和教育过程的组织和实施的针对性、程序性、条理性要求的强调。

(该内容将在第四章及第六章涉及。

)(4)“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的变化”则表述了教育目的。

(对教育目的的介绍将在第二章涉及。

)小结:当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真正理解了教育的丰富涵义后,就会知道怎样从事好教育教学,并由此忠贞不渝地热爱上教育这门崇高而神圣的职业。

(二)教育的起源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一直存在不同分歧,综而归之有如下说法:(1)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根据对动物生活的观察认为有人类出现以前,在动物身上就存在教育现象,如老猫教小猫逮老鼠,教育过程就是按生物学规律完成的本能过程。

(评述:该观点将教育视为一种不受意识调节控制和支配的一种无目的的活动,并将人与动物等同起来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

教育学原理绪论教学设计

教育学原理绪论教学设计

教育学原理绪论教学设计教育学原理绪论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等。

学习教育学原理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提高教育思维和教育能力,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学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目标:(1)理解教育学原理的概念、特点和研究内容;(2)了解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发展规律、教育过程与方法等;(3)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原理进行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分析的能力;(2)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教育学文献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原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教育学原理的兴趣和热爱;(2)提高学生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1.教学内容:(1)教育学原理的概念和特点;(2)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发展规律、教育过程与方法等;(3)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2.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教育学原理的概念、特点和原理等知识,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教育案例,引导学生用教育学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教育学原理的问题,通过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原理;(2)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2.教学难点:(1)教育学原理的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教育学原理与实际教育问题的联系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的教育问题,引起学生对教育学原理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讲授环节:讲授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原理,重点突出教育学原理的运用和意义。

绪论

绪论
性恶论者的教育思想主要以奥古斯丁、杰罗姆、托马斯•阿奎那、罗耀拉等天主教神学家为代表。他们的教育思想可简要表述如下:由于人性本恶,因此,教育的基本职能和最高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手段、途径、方式,节制乃至消除人的各种欲望,使人从恶性中解脱,上升到神性的境界。由于这个原因,他们通常把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当作一种进行精神训练的活动过程(这种过程通常是压制性的)。与此相联系,教育和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活动的组织和方法的作用也只在于压抑人性、发扬神性。
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性本恶,人心中充满着各种与生俱来的私欲、狂妄、邪恶,因此,应当努力运用各种手段,有效地抑制人的各种自然倾向,只有这样,人才能逐渐向善、为善。这种观点的最有影响的代表是正统的天主教哲学。
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人性无所谓善恶,人的自然禀赋中同时存在着向善和向恶的倾向。人之所以为善或为恶,主要是由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再加上人的自由意志的作用而造成的。洛克,爱尔维修、康德、费希特、赫尔巴特等人是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
在教育思想中,人性问题与一系列教育的基本问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互联系。它既与教育的目的相关,也涉及到教育的职能、功能,又与教育过程的组织和方法、教学的内容、师生关系等问题具有关系。
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由于对人性理解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一系列重大教育问题认识的差异,因而也形成了不同的思想倾向。
人性问题首先涉及到人性的善恶。对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主要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性本善,人的天性是完美无缺的。因此,应当极力创造各种条件,使人的善良天性不受任何限制地得到完全、充分的发展,卢梭是这种观点最为重要的代盲人。
2、外国教育史主要内容
了解国外教育发展的重大事件及其背景;
了解国外著名教育家的生活、著作和思想;、掌握国外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线索;

绪论+教育学

绪论+教育学

人类教育现象,可从两个维度加以说明:
• 从横向看
• • • • • (1)学校教育 (2)家庭教育 (3)社会教育 (4)自我教育 (5)自然形态的教育
• 从纵向看
• • • • 原始教育现象 古代教育现象 近代教育现象 现当代教育现象
2.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 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教育学》
温馨提示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自学指导
与讨论相结合。
作业方式:课堂笔记、课堂作业。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考试成绩
教育学课的三个主要任务
1、确立科学和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 2、掌握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原则; 3、了解必要的教育教学方法。
教育学的基本框架
教育学
教育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师与学生 课程 教学
我非常重视教育理论,离开教育 理论我是不能工作下去的,我很 喜欢教育理论。
——马卡连柯
(二)是教师确立科学教育观的基本途径
一个教师只要有了好的教育观,对教育、 对学生有科学的全面的认识,就一定会找到 合理的方法,就会使学生获得好的发展。一 些教师之所以教书没有成功,不是他的知识 不多,也不是他不喜欢这个职业,主要原因 是由于他们教育观的不当或缺失。
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学习教育学的价值,大家的看法是有差异的。但 综合来看,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下面
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是一个现代专业化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第二,是教师确立科学教育观的基本途径。
第三,可以为科学的家庭教育打下基础
(一)是现代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教师教书不是随意的,应该是理性的, 不仅要掌握前沿的专业知识,也要有先进的 教学方法,要有科学的教育观念,要懂得和 了解学生的基本特点。只有做到这些,才能 把书教好,也才能体验到当教师的乐趣。因 此一个人要从事教书的职业是必须要学习教 育学的,这是国家教师任职的资格要求。

绪论教案

绪论教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一、教学目的分析大学生活的特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并珍惜大学美好时光;帮助大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并确立新的人生目标;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知荣辱、求发展;还要让大学生知道政法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导他们走好大学之旅的第一步。

二、教学内容1.适应人生新阶段。

2.肩负历史新使命。

3.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新生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依据时代大背景和社会大舞台,确立自己新的成长与发展目标,把个人立业成才的追求与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尽快进入新的人生阶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理论品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鼓励并启发学生谈自己对大学生活的认识,并根据学生认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学的特点以及著名大学的校长对大学的认识,重点指导学生珍惜大学美好生活,开拓人生新的境界。

同时。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释疑解惑,讲解本章的重点和要点。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学习与思考1、你心目中的大学是什么?2、你感受到的大学是什么?4、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5、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6、谈谈你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内涵的理解。

7、结合实际谈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一)《大学》中的“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数学教学论--第一章-绪论-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教育学

数学教学论--第一章-绪论-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教育学

数学教学论--第一章-绪论-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教育学学习提要:1.数学教育的沿革与发展;2.数学教育研究热点的演变;3.数学教育学的内容及学习意义与方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数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掌握数学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及学习该学科的意义;2.了解一定的数学教育发展历史,了解数学教育研究热点的演变趋势;3.了解数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和研究方法,理解学习数学教育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数学教育学的内容及学习该学科的意义为本章重点;学习该学科的方法为本章难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学习提要一、关于数学教育学的认识二、数学教育的沿革与发展三、学习数学教育学的意义四、学习数学教育学的方法教学过程:引:问题与思考1、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教育学?2、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老师?,关于数学教育学的认识●数学教育的含义广义:传播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活动狭义:在中小学进行数学教学的活动●数学教育学的含义研究数学教育现象,揭示数学教育规律推荐精选“教什么、学什么”;“怎样教、怎样学”;“教得怎样,学得怎样”以及相关的理论推荐精选●数学教育学的特征▲数学教育是一门关于数学、教育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数学心理学教育学●数学教育学是一门年轻学科,但其历史源远流长(1)年轻学科:1969年,法国里昂,第一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1970年,《数学教育学》(苏联:斯托利亚尔)1978年,《中学数学教与学》(美国)1980年,《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十三院校)1984年,《数学教育学》(丁尔陞译)(2)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算术知识的记载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十进制公元前1100年,中国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一、数学教育的沿革与发展(一)数学教育成为一个专业的历史古代:中国古代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经世致用,古代算学以测量田亩、计算税收等为目的,主要用于国家管理,数学属“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之一;西方数学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心智,在“七艺”教育(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中,几何和天文学的地位排在文法、修辞与逻辑学之后。

教育学教案

教育学教案

教育学教案【篇一:教育学教案】教育学教案第一章绪论主要学习目标:1.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教育问题在教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2.理解教育学的任务3.了解教育学的产生及发展过程4.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5.懂得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就需要对它进行研究,总结教育经验,认识教育规律。

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师范院校教育学就是帮助教师或未来的教师获得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必需的专业思维意识和基本的解决教育问题的工作原则和方法的一门课程。

(一)教育事实教育事实(亦称教育现象)具有广泛的含义:一方面,教育事实作为研究对象,说明教育学研究对象是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客观存在物,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而不是主观臆测的各种观念;另一方面,教育事实是正在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还包括教与学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和教育行为,这些是教育学研究对象中的教育事实部分。

(二)教育问题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时,教育问题便产生了。

比如人们有意识地提出了“要造就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方法培育人”等问题,并对此进行讨论,于是就产生了“教育问题”。

当一个个的“教育问题”提出来,得到回答、解释,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教育科学研究便有了开端。

这些是教育学的使用价值所在。

教育学研究要有“问题意识”,因为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不同的教育思想或流派。

教育学要重现对教育问题的研究。

(三)教育规律所谓规律,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性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本章主要内容:一、教育学的历史发展二、教育学价值及本课程内容体系一、教育学的历史发展(一)教育学孕育—萌发阶段1.孕育时期——没有专门的教育家或教育思想家。

如中国的孔子、孟子、墨子等,又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没有专门的教育著作。

孔子的弟子们所写的《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论及教育最多的两本著作。

2.萌发时期——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中国古代的《学记》。

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基本内容包括教育作用、教育制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师地位,如“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等。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系统的论证了雄辩家的培养和教育,集中反应了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和特色。

在昆体良看来,对于雄辩家的培养要“从咿呀学语开始,经过初露头角的雄辩家所必需的各个阶段的教育,一直到雄辩术的顶峰”。

3.这一时期有关教育的文字和著作,具有下述几个特点:其一,属于教育经验的描述,缺少理论分析;其二,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其三,没有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

但是,作为人类早期的教育智慧,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为以后的科学教育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教育学的独立阶段从欧洲的文艺复兴以来,在西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的繁荣,教育有了相应的发展。

教育实践的丰富、教育经验的积累,使人们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许多教育专著相继问世,教育学开始从哲学和其它学科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大教学论》,还是《普通教育学》?教育学的创始人是夸美纽斯还是赫尔巴特?尚有争论。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

但没有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

在该书中,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基础——“泛智论”就是把一切知识传授给一切学生,夸美纽斯强调:“我们希望有一种智慧的学校,即泛智学校,也就是泛智工场。

在那里,人人可以受教育,在那里可以学当前和将来生活上所需的一切学科,并且学得十分完善。

”由此出发,他提出了“人人均应受教育”、“人人均学习一切”。

《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

但是由于他的宗教立场和目的,当时人们很难把它看成是一本真正的科学著作。

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的宗教观与当时天主教所维护的旧基督教已有天壤之别。

他憎恨落后的封建体制,厌恶教会以及贵族那种糜烂的社会生活,他想通过教育改革,实现社会的改良,建立新的基督教国家。

因此,夸美纽斯的教育是从宗教理想出发的为基督教国家服务的教育。

在教育学的创立问题上,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功不可没,他于1776年开始在哥尼斯堡大学先后四次讲授教育学。

康德认为,“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 ,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这也是他所理解的“教育学”超出前人和同时代人的地方。

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起了教育学体系的就是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他的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的出版,被认为是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规范性学科的标志,他也因此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的贡献主要在于,他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人。

他认为,教育学要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必须形成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独立的教育思想。

而要形成这样的概念和思想,就必须把教育学建立在相关的基础学科之上:“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由此,他就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了,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教育理论与实践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因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被杜威称为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这一阶段之所以被称为教育学的独立学科阶段,是有原因的:第一,提出了“教育学”概念;第二,有建立“教育学”的明确目的;最后,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进行了多次产生世界性影响的教育实验,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人特点的人。

(三)教育学学科群形成阶段这一时期也可称为教育学的多元化时代。

从十九世纪中叶起,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更为多样,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甚至一些如数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也都成为研究教育的视角和方法。

有关教育学的各种流派纷呈,并逐渐分化出许多二级学科,如德育理论、教学理论、美育、课程论等,这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逐渐走向成熟。

1.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著名的实证主义者,他倡导科学是最有价值的知识,重视科学教育,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

他重视实科教育,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

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是这一时期主要的教育学流派之一——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拉伊1903年出版了《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他们坚持科学主义的研究传统,把实验心理学的观察、实验、统计等方法引入教育学的研究当中。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出现了“新教育”思潮,在美国则出现了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代表的“进步教育运动”。

其共同特点是反对传统的以传递知识为教育教学中心,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儿童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以及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等等。

杜威1916年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对20世纪以来的教育和教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杜威的主要主张就是“儿童中心论”,核心思想体现在他所提出的有关教育的四个基本命题中,即“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 A. Kahpoba, 1893-1978)主编的《教育学》(1939),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中国以1901年王国维翻译日本立花铣三郎的《教育学》为起点,逐步开始了编写自己的教育学,先后出版了一些比较好的教育著作。

如孟宪承的《教育概论》,吴俊升的《教育哲学大纲》,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等。

2.此阶段教育学科的特点第一,研究视野开阔。

打破了以前就教育论教育的封闭状态。

其二,开创了教育研究的诸多新领域。

其三,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学流派。

(四)教育学学科群深化、整合阶段时间跨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科的深化、整合是沿两条路线开展的。

✓一条路线是整合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研究成果。

✓另一条路径是深入研究众多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1、这一阶段较为著名的教育著作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出版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成三个领域:认知、情感和动作。

如认知领域中的“发现法教学理论慧潜力、调动学生思维的教学主张,正日益为各国教育界所认识,并产生积极影响。

1975年,苏联教育家赞可夫(JI.B. 3aHkoB,1901-1977)出版了《教学与发展》。

书中有一章节专门论述“教学中的整体与局部”的问题。

他说:“整体与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人们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因为教学教育过程属于最复杂的现象之列,所以,整体和局部的问题在这里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1972年,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教育学科群深化、整合尚在初始阶段,远未完成。

因此,目前我们还无法概括出这一阶段的特点。

二、教育学价值及本课程内容体系(一)教育学价值——单数的教育学演变为复数教育学“人不会去从事那些自己认为没有价值的事情,人类只有对自己所从事活动的价值认识得越清晰、越深刻就越能克服种种困难,追求并最终实现活动的目的。

”超越日常教育经验A.人类关于教育的认识大致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习俗的形式,即人类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队教育问题自然形成的一些态度、看法、评价或信念,它们构成了日常教育经验。

另外一种的科学的形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学”,它诉诸于专门的范畴、方法和表达方式。

B.教育的科学认识是教育的习俗认识的一种超越a.教育习俗性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日常教育生活经验本身的局限性,如直接性、表面性、矛盾性、歧义性等方面。

b.随着近代以来教育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结构复杂和内容的日益丰富,传统的习俗性认识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日常教育经验已逐渐失去了解释、规范与指导的作用。

从现实来看,这两种教育认识形势及教育知识形态都是存在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教育生活的认识论基础。

一方面,教育的习俗认识不仅在家庭教育,也在学校教育中。

因为许多老师在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时,也会依据“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不打不成器”等这样的日常教育经验。

而另一方面,由于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和普及,教育理论知识也走出大学的“象牙塔”,对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日常教育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这里的科学是指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上的“科学”概念,即一种借助于“猜测”和“反驳”而进行的从旧问题到新问题的认识活动,其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对问题的“终极解释”或“绝对真理”,而是为了寻求“更好的”、“更有效的”因而也想进一步批判“开放的”解释。

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把理论系统的可证伪性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主张科学知识依靠人的批判理性而发展,猜测和反驳成为学术的基本方法。

其所具有的学术创新功能是:信奉怀疑与批判是研究过程的本质,消解迷信学术权威的教条主义,还原人人都是研究主体的学术生态环境。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的涵义——书中P25-26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对教育进行科学认识,既是教育实践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又是最终需要回到教育实践,甚至可以说,教育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科学。

A.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教育学的首要价值就是在于对广大的教育实践工作者进行理论的教化,促使他们的内在反省,从而不断地提高教育活动的自觉程度。

深刻地理解教育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B.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当前作为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面对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影响教育问题形成因素的多样性,单靠自己的亲身经验和闭门造车式的研究是不够的,必须善于从事教育思想史上和当前的经验理论研究中获得取大量的信息,而要做到这样,就非努力学习教育学不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