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用地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1.城市化:随着时间推移‎,某一社会的人‎口逐步集中于‎高人口密度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人‎口由农村迁移‎到城市的过程‎,成为城市化.2.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具有特殊价值‎的城市文化景‎观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文物古迹的‎特色2自然环‎境的特色3城‎市的格局特色‎4城市轮廓景‎观及主要建筑‎及绿化空间的‎特色5建筑风‎格及城市风貌‎的特色6名城‎物质及精神文‎明的特色.名称保护归纳‎起来有三种模‎式:全城保护.点线面保护.网格式保护.城市是一个发‎展着的整体系‎统,历史文化景观‎的建设不仅要‎保护具有价值‎的历史遗存,更应在新的建‎设中继承和发‎展城市的传统‎特征.统一协调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是现代的建设‎体现传统文买‎的延续,创造整体和谐‎丰富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城市‎环境.名称保护归纳‎起来有三种模‎式:全城保护.点线面保护.网格式保护.城市是一个发‎展着的整体系‎统,历史文化景观‎的建设不仅要‎保护具有价值‎的历史遗存,更应在新的建‎设中继承和发‎展城市的传统‎特征.统一协调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是现代的建设‎体现传统文买‎的延续,创造整体和谐‎丰富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城市‎环境.3.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发‎展存留下来的‎连片的建筑群‎体,而不是单幢建‎筑.他保存这座城‎市发展过程的‎历史信息,能反映这座城‎市的特色与风‎貌,并且有居民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存活动‎,是作为有生命‎力的城市的一‎个做成部分.4.风玫瑰:累计某一时期‎各个方位风向‎次数,并一各个风向‎次数所占该时‎期不同风向总‎次的百分比之‎来表示,所绘制成的风‎向频率图称为‎风玫瑰.5.管线综合:就是指搜集城‎市规划区内各‎单项管线的现‎状资料,规划设计资料‎,并加以综合分‎析研究,解决他们在规‎划设计中的矛‎盾.6.可达性:是指空间联系‎的便利程度.主要与城市的‎道路系统与交‎通网络有关.7.住宅区:是指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比‎较独立的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8.社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相互间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是以强调基本‎生活环境完善‎和强调社区生‎活为主旨的居‎住用地的组织‎方式.9.城市结构:是指城市的各‎物质要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地域空间范‎围内所处的位‎置和作用.通常是指城市‎形成过程中主‎要用地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10.区位:是指城市功能‎活动的空间外‎部联系性.包括可达性,互补性,排斥性三个要‎素.11.区划:城市用地因为‎各种不同的目‎的.而被划分为不‎同的地块范围‎,叫区划.包括行政区划‎,用途区划,地权区划.包括区划文本‎和区划地图.12.区域规划:就是指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13.土地开发:土地开发包括‎道路,市政设施建设‎,场地平整和清‎理,通常称为七通‎一平或基地开‎发,将生地转变为‎熟地.土地开发是建‎筑物业开发的‎先决条件.17.配件水平:是指住宅区配‎件的各类和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与居民区‎人口规模向适‎应.同时应与住区‎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18.逆城市化:也成为郊区化‎.是指城市在经‎历了绝对集中‎和相对集中以‎后的一种离心‎分散阶段.表现为人口商‎业工业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外迁.19.城市居住区:是一个在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公‎共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地区‎.20.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所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21.市域规划:是指在城市所‎在的地域范围‎内,妥善处理各城‎镇之间,单个和数个城‎镇之间,城镇于城镇群‎体之间,城镇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地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佳‎的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规划.22.道路红线:城市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23.日照间距:是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了保护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内能获得‎所需要的日照‎量而必须保持‎的距离.24.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够成威胁‎的发展.25.分区规划: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配置‎做出进一步规‎划安排,为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26.邻里单位:是一完备基本‎生活环境和强‎调社区生活为‎主旨得居住用‎地组织方式.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人们相‎互之间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是社区的一种‎形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社区的‎一个基本单位‎.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邻里‎关系.27.城市规模:是指城市的大‎小,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两个部分.28.土地极差:不同的土地或‎同一块土地,由于土地肥力‎,相对位置,开发程度,追加投资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别‎,称为土地级差‎.。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一、城市和城市化1、居民点settlement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点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城市(城镇)city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3、市municipality ; city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4、镇town经国家批准设镇建制的行政地域。

5、市域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6、城市化(城镇化、都市化)urbanization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

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相适应,出现了乡村人口的比重逐渐下降,城市人口的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城市型转化或强化的过程。

随着时间推移,某一社会的逐步集中于高人口密度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人口由农村迁移到城市的过程。

7、城市化水平urbanization level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8、城市群agglomeration一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9、城镇体系urban system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城镇群体。

10、卫星城(卫星城镇)satellite town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二、城市规划概述1、城镇体系规划urban system planning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制定区域城镇发展战略,预测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并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协调城镇发展与产业配置的时空关系,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引导和控制区域城镇的合理发展和布局,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一、填空题1、是近代西方第一个专门作为首都而建的城市,保留了美国普遍流行的。

2、的思想和方法强调了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组织和安排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且也为城市规划的方法论提供了新的起点。

3、现代城市的发展存在两种主要的趋势:和。

4、阿隆索于1964年提出理论,根据他的调查,由于靠近市中心具有较高的竞争能力。

5、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发大会上确立了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战略。

6、城市用地的评定,一般分为三类:、和。

7、给水管网布置的形式包括、和三类。

8、城市排水主要排出的是、和三类。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应该保存和保护的建筑项目:、和。

10、卫星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和。

11、勒•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

现代建筑运动强调建筑的,他本人的实践活动为新城的规划。

12、的聚集是城市经济的最根本特征之一。

13、佩里于1939年提出理论,其目的是要在汽车交通开始发达的条件下,创造一个适合于居民生活的、舒适安全和设施完善的居住社区环境。

14、居住用地是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地域,一般包括、、和等。

15、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控制指标包括指标、指标和指标三类。

16、城市公共空间包括、、、等。

17、和是人类使用的两大水源。

二、名词解释1、城市化水平2、城市聚集区3、交通节点4、传统街区5、修建性详细规划6、降雨重现期7、人口机械增长8、城市带9、区位10、主导产业11、城市总体布局12、OD调查13、径流系数14、历史文化名城三、画图题1、图示说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中的城市内部布置片段,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2、图示说明《周礼·考工记》中关于王城布局的记载,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四、简答题1、简述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2、简述邻里单位6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3、简述城市排水系统的四种布置形式。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思想史①田园城市:1989是霍华德在《明日--一条真正通向改革的和平之路》中提出的为健康、生活和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②卫星城:由恩温提出的。

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一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③卧城就是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

其特点:与母城间距离校近,且位于通往母城的主要交通干线上。

其职能除以居住为主外,还有起码的生活福利设施,但缺乏工业职能。

④公司城:公司城的建设是资本家为了就近解决工人的居住条件,提高工人的生产率,从而出资建设和管理的小型城镇。

⑤广亩城市:是由赖特于1932年提出的,他认为在汽车和廉价电力遍布各处的时代里,已经没有将一切活动都集中于城市的需要,而最为需要的是如何从城市中解脱出来,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相结合在一起的新形式,这就是广亩城市。

⑥带形城市:是由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玛塔于1882年首次提出的。

带形城市是使城市沿着一条高速度、高容量的轴线向前发展,依赖交通运输线成带状延伸,可将原有的城镇联系起来组成城市的网络,使城市接近自然又便于交通。

⑦有机疏散:沙里宁与1934年在城市她的成长衰败与未来中提出的为缓解大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

就是把大城市目前那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的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能的集中点。

⑧物质形态规划:以物质环境为主要的关注对象,以物质环境决定论为思想基础的一种规划模式。

⑨《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在雅典召开,会议主题是“功能城市”,会议发表了《雅典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城市规划应当处理好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的功能关系,并把该宪章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1.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2.城市职能:城市职能(urban function)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范畴。

城市规划工作中通常说的城市性质,就是通过各个城市所起的作用来体现的。

3.用地性质: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与广场用地G。

4.土地使用兼容性:定义:用地使用兼容是确定地块主导用地属性,在其中规定可以兼容、有条件兼容、不允许兼容的设施类型。

一般通过用地与建筑兼容表实施控制。

目前普遍缺少关于兼容设施的规模与容量标准的控制。

用地使用兼容不得改变地块的主导用地性质,并应给出兼容强度的指导性指标。

5.容积率:容积率(Plot Ratio/Floor Area Ratio/V olume Fraction)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6.建筑密度: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building coverage ratio),[1] 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有关居住区的名词解释)

有关居住区的名词解释)

1,居住小区在城市规划中的概念是指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和自然界线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2,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分有一、二、三、四类居住用地,主要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四项内容3,道路用地”指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用地,包括其交叉路口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等内部的道路用地4,公共绿地是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5,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有时也把确定沿街建筑位置的一条建筑线谓之红线,即建筑红线。

它可与道路红线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线,在红线内不允许建任何永久性建筑。

6,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日照间距系数=D/H,由此得日照间距应为:D=(H-H1)/tanh;式中:D—房屋间距H—前幢房屋檐口至地面高度;H1—后幢房屋窗台至地面高度。

7,指单位居住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

人口毛密度=规划总人口/居住用地面积(其中居住用地面积为建设项目的总占地面积)8项目用地范围内地上总建筑面积(但必须是正负0标高以上的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9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10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

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

其中,公共绿地,又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的一些块状、带状化公共绿地。

11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1住宅侧面间距的规定:多层住宅侧面最小间距不得小于6米、;高层住宅与各类住宅的侧面间距不得小于13米。

2居住区绿地率的规定:新开发居住区要确保绿地率不低于30%,旧城改造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25%。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二)城市居住用地的分类
• 1.按照用地组成划分,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 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
• 2.按照用地质量划分,居住用地可分为一~四类居住用地 • 3.按照人口规模划分,居住用地可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
和居住组团
二、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的概念
• 居住用地规划是满足居民的居住、工作、文教、生活等方 面要求的综合性建设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之 一,主要对居住用地的布局结构、住宅群体布置、道路交 通、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和活动场地、市政公共设施和市 政管网等各个系统进行综合、具体地安排。
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合0.8公里); • (6)邻里单位内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
公共活动中心。
佩里的“邻里单位”
(二)从邻里单位到小区规划—— 居住用地规划在中国的实践

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上海等城市的总体规划中,
已从西方引进了邻里单位的规划概念,例如上海1950年后
• (1)过多模仿外国建筑风格(特别是欧式风格),忽视了 中国传统民族建筑风格,造成城市特色模糊,居住区景观 陷入混沌;
• (2)由于土地二级市场分割转让小块土地,造成分头建设, 装饰材料五花八门,建筑风格千差万别,居住区生活环境 混乱。
第十一章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第一节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概论
• 一、城市居住用地的概念和分类 • 二、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的概念 • 三、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的发展和展望
一、城市居住用地的概念和分类
(一)城市居住用地的概念
• 城市居住用地,泛指城市中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 聚集地,是由建筑群、道路网、绿化系统,对外交通系统 以及其他公共设施所组成的复杂综合体。它在城市中往往 集聚而呈地区性分布。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1.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该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市规划: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4.城市人口: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关系的人口,他们常年居住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该城市的社会主体。

5.城市绿地: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6.城市用地区划:城市地域因为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使用方式,而需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

7.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8.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9.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及基础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决定城市集聚效益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决定城市各构成要素关系的合理性和运营的有效性。

10.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和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

11.城市景观规划: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现状条件、总体布局,形成城市建设景观布局的基本构思。

12.居住用地: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用途地域,一般包括住宅用地、与居住生活相关联的各项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用地。

13.对外交通用地:指铁路、公路、管理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及其附属设施等的用地。

14.城市公共中心:居民集中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的地方,是公共设施相对集中而组合有序的地区或地段。

15.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

关于一类居住用地R和二类居住用地R的说明

关于一类居住用地R和二类居住用地R的说明

关于一类居住用地R和二类居住用地R的说明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1)关于“一类居住用地”(R1)和“二类居住用地”(R2)的说明“一类居住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主要是城市居民住宅用地,属于国有土地,由城市的业主共有居住区的土地使用权。

从住宅的建筑形式区分,现在建设的城市居民住宅又包括和普通单元式住宅两种。

独立式住宅的数量很少,主要是以低层别墅的形式出现;单元式住宅是城市中最普遍的住宅形式,一般为多层、中高层和高层的一梯多户式建筑物。

由独立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形成的是经过规划由开发单位兴建的住房,建筑物分布疏密有致,并建有较完善的居住配套设施。

以上述两类建筑形式为分类标准,分别确定了“一类居住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两个中类。

具体而言,“一类居住用地”是指独立式住宅集中、拥有齐全的配套设施、并且布局完整的用地,独立式住宅的层数基本是3层或3层以下。

“二类居住用地”涵盖了分布广泛的以多层、中高层及高层单元式为主、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的用地,该类用地在全市分布广泛,在居住用地中占主导地位。

根据用地供应日趋紧张的趋势和集约用地的原则,以后建设3层以下单元式住宅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因此,在“二类居住用地”中不考虑纳入3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用地。

(2)关于“”(R3)的说明“三类居住用地”主要是针对在工业区、仓储区和学校(尤其是大学)等中配套建设的居住建筑物用地,主要容纳企业单身职工或学校单身师生员工居住,这类居住建筑物往往作为工业区、仓储区和学校的附属配套设施出现。

单身宿舍与普通单元式住宅在户型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没有设置独立厨房。

目前,单身宿舍的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在一、二类工业区内建设的单身宿舍楼,独立占地并不得与工业厂房混合建设,还采取了必要的卫生和环境防护措施,满足居住建筑的间距要求,这样单身职工宿舍占用的是工业用地的一部分;另一种是在工业用地之外成片建设的单身职工宿舍区,这种宿舍区往往具有相对独立的居住和生活功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建筑面积规模,自身有一定的生活配套设施,并按照居住用地的有关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房地产专用名词解释100个

房地产专用名词解释100个

房地产专用名词解释七通一平是指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主要包括:通给水、通排水、通电、通讯、通路、通燃气、通热力以及场地平整。

1、地产:在一定土地所有制关系下作为财产的土地。

2、毛地:毛地主要指城市中需要拆迁而尚未拆迁的土地。

3、生地:生地是指可能为房地产开发与经常活动所利用,但尚未开发的农地和荒地。

5、炒地皮:对到手土地使用权的转售。

8、一级市场:房地产一级市场是指新建住房的买卖市场,市场主体是住宅开发商、营造商和居民。

9、二级市场:二级市场是指住房私有权出售、出租等交易市场。

市场的主体是住房产权的所有者和住房消费者。

目前亦有房地产三级市场之说,一般指房产出租市场。

严格讲,归于房地产二级市场的概念之内。

10、CBD:即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中央商务区),如纽约的曼哈顿、东京的新宿。

CBD应具备以下特征:现代城市商务中心,汇聚世界众多知名企业,经济、金融、商业高度集中,众多最好的写字楼、商务酒店和娱乐中心,最完善便利的交通,最快捷的通讯与昂贵的地价。

11、五证:房地产商在预售商品房时应具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简称“五证”。

其中前两个证由市规划委员会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由市建委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由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核发。

购房时只需看一下《国有土地使用证》和《预售许可证》这“两证”就行了。

因为如果开发商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拿不到《国有土地使用证》的,未取得上述两个《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是拿不到《预售许可证》的。

开发商取得了《预售许可证》就可以证明该项目在规划、工程、土地使用等方面通过了政府的批准,就具备了将开发的商品房进入市场交易的资格。

城市规划考研习题笔记一(附答案)

城市规划考研习题笔记一(附答案)
A 建筑小品 B 装饰小品
C 公用设施小品 D 游憩设施小品
26.居住小区公园属于( )用地。
A 公共服务设施 B 道路
C 住宅 D 公共绿地
27.住宅总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之比是( )
A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B 住宅建筑净密度
C 住宅平均层数 D 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
28.规整形广场的类型有( )。
17.城市道路系统按功能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前者也称________,后者也称________。
18.完善道路系统的措施,除了对交通车辆分流之外,还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措施。
19.城市的静态交通主要指的是______和________。
14.给水工程按其工作过程,一般是分为( )等组成部分,并用水泵联系,组成一个供水系统。
A 水源选择 B 取水工程
C 净水工程 D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
A 估算城市总排水量 B 研究雨水排除
C 研究污水性质及处理方法
D 选定污水处理厂位置 E 布置排水管网
A 正方形广场 B 长方形广场 C 圆形广场
D 椭圆形广场 E 梯形广场
29.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是1964年5月通过了( )
E 输气干管
18.管线发生冲突时,要按具体情况处理,下面不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 压力管道让重力自流管道
B 小管道让大管道 C 临时管线让永久管线
D 不易弯曲的管线让可弯曲的管线
19.城市防灾规划的内容有( )等规划。
A 防水灾 B 防地震灾 C 防火灾

房地产开发相关术语

房地产开发相关术语

房地产开发相关术语房地产名词【解困房】解困房,指各级地方政府为解决本地城镇居民的住房困难,专门修于解决特别困难户、困难户和拥挤户住房问题的住房.【平价房】平价房是掼以成本加上3%管理费作为销售价格向大多数中低收家庭提供的住宅。

成本由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勘察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住宅小区基础建设费、管理费、贷款利息和税金等七项因素构成。

【集资房】集资房是改变住房建设由国家和单位包的制度,实行政府、单位、个人三方面共同承担,通过筹集资金,进行住房建设的一种房屋。

职工个人可按房价全额或部分出资,政府及相关部门用地、信贷、建材供应、税费等方面给予部分减免。

集资所建住房的权属,按出资比例确定。

个人按房价全额出资的,拥有全部产权,个人部分出资的,拥有部分产权.【公有住宅】公有住宅,在我国也称公产住房、国有住宅。

它是指由国家(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城市政府)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投资兴建、销售的住宅,在住宅未出售之前,住宅的产权(拥有权、占有权、处分权、收益权)归国家所有。

公有住宅主要由本地政府建设,主要向本城市居民出租出售;由企业建设的住宅,向本企业职工出租、出售.【私有住宅】私有住宅又称为私产住宅、私房,是由个人或家庭购买、建造的住宅。

在农村,农民的住宅基本上是自建私有住宅。

公有住宅通过住宅市场出售给个人和家庭,公有住宅也就转为私有住宅。

随着住宅商品化的推进,城市私有住宅的比重将会随房改的推进而不断提高。

【新建公有住宅?什么是公有旧住宅】新建公有住宅指由政府或国有企业建造,还未曾使用的住宅.公有旧住宅,指已分配出租给职工使用并根据房改要求以后将在市场出售的公有住宅,公有旧住宅一般以标准价或成本价出售,现租住户有优先购买权。

【单元式住宅】单元式住宅,是以一个楼梯为几户服务的单元组合体,一般为多层住宅.单元式住宅的基本特点:(1)每层以楼梯为中心(又叫梯间式住宅),每层安排户数较少,各户自成一体。

(2)户内生活设施完善,既减少了住户之间的相互干扰,又能适应多种气候条件.(3)建筑面积较小,造价经济合理。

居住用地名词解释

居住用地名词解释

城市居住用地名词解释
居住区用地: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道路用地: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居住区(级)路: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

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

小区(级)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

组团(级)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

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公共绿地: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其它用地: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它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

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粮店、菜店、副食店、服务站、储蓄所、邮政所、居委会、派出所等用地。

市政公用设地: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其建筑物、构
筑物及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

一类居住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区别

一类居住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区别

一类居住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区别一类居住用地主要是指建造底层房屋的土地,主要是指独立式的住宅,像别墅、北京四合院等,最多不超过三层。

这种建筑楼与楼的间距比较大并且采光效果好。

二类居住用地是指多层和中层单元式住宅,这类居住用地占主导地位。

那么一类居住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区别呢?下面就由我为您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一类居住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区别一类居住用地,意思是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可简单理解为别墅;而二类居住用地,意思是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可简单理解为多层或小高层。

”一类居住用地是指市政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别墅等独立式住宅(三层及以下)为主的用地,二类是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二、一类居住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的环境布局1、一类居住用地”是高端的低密度居住用地,包括别墅区、独立式花园住宅、四合院等,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2、“二类居住用地”是中、高密度居住用地,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比较齐全、布局相对完整、环境良好;三、一类、二类、三类居住用地的区别一类居住用地是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是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一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与房管部门所划分的一类地段、二类地段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与拆迁安置标准无关。

区别在于建筑容积率不同,通俗点就是这块地能造多少平米房子不同。

一类基本上就是别墅、二类基本是多层小高层、三类基本是高层、四类居住用地,就是棚户区。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有关居住用地的相关介绍,主要介绍了一类居住用地与二类居住地的区别,两者的布局的相对比较完整环境良好,一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是底层建筑,最高可能会达到三层,后者则都是高层的单元式住宅,解答了一类居住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区别的问题,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学习律师。

(1)关于“一类居住用地”(R1)和“二类居住用地”(R2)的说明

(1)关于“一类居住用地”(R1)和“二类居住用地”(R2)的说明

(1)关于“一类居住用地”(R1)和“二类居住用地”(R2)的说明“一类居住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主要是城市居民住宅用地,属于国有土地,由城市居民区的业主共有居住区的土地使用权。

从住宅的建筑形式区分,现在建设的城市居民住宅又包括独立式住宅和普通单元式住宅两种。

独立式住宅的数量很少,主要是以低层别墅的形式出现;单元式住宅是城市中最普遍的住宅形式,一般为多层、中高层和高层的一梯多户式建筑物。

由独立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形成的住宅区是经过规划由开发单位兴建的住房,建筑物分布疏密有致,并建有较完善的居住配套设施。

以上述两类建筑形式为分类标准,分别确定了“一类居住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两个中类。

具体而言,“一类居住用地”是指独立式住宅集中、拥有齐全的配套设施、并且布局完整的用地,独立式住宅的层数基本是3层或3层以下。

“二类居住用地”涵盖了分布广泛的以多层、中高层及高层单元式居住建筑为主、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的用地,该类用地在全市分布广泛,在居住用地中占主导地位。

根据用地供应日趋紧张的趋势和集约用地的原则,以后建设3层以下单元式住宅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因此,在“二类居住用地”中不考虑纳入3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用地。

(2)关于“三类居住用地”(R3)的说明“三类居住用地”主要是针对在工业区、仓储区和学校(尤其是大学)等功能区中配套建设的居住建筑物用地,主要容纳企业单身职工或学校单身师生员工居住,这类居住建筑物往往作为工业区、仓储区和学校的附属配套设施出现。

单身宿舍与普通单元式住宅在户型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没有设置独立厨房。

目前,深圳单身宿舍的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在一、二类工业区内建设的单身宿舍楼,独立占地并不得与工业厂房混合建设,还采取了必要的卫生和环境防护措施,满足居住建筑的间距要求,这样单身职工宿舍占用的是工业用地的一部分;另一种是在工业用地之外成片建设的单身职工宿舍区,这种宿舍区往往具有相对独立的居住和生活功能,形成了一定的居住人口规模和建筑面积规模,自身有一定的生活配套设施,并按照居住用地的有关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房屋建筑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房屋建筑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房屋建筑专业术语名词解释建筑面积住宅的建筑面积是指建筑物外墙外围所围成空间的水平面积,如果计算多、高层住宅的建筑面积,则是各层建筑面积之和。

建筑面积包含了房屋居住的可用面积、墙体柱体占地面积、楼梯走道面积、其他公摊面积等。

使用面积住宅的使用面积,指住宅各层平面中直接供住户生活使用的净面积之和。

计算住宅使用面积,可以比较直观地反应住宅的使用状况,但在住宅买卖中一般不采用使用面积来计算价格。

计算使用面积时有一些特殊规定:跃层式住宅中的户内楼梯按自然层数的面积总和计入使用面积;不包含在结构面积内的烟囱、通风道、管道井均计入使用面积;内墙面装修厚度计入使用面积。

计算住宅租金,都是按使用面积计算公用面积住宅的公用面积是指住宅楼内为住户出入方便、正常交往、保障生活所设置的公共走廊、楼梯、电梯间、水箱间等所占面积的总和。

开发商在出售商品房时计算的建筑面积存在公共面积的分摊问题。

实用面积它是”建筑面积”扣除公共分摊面积后的余额。

居住面积住宅的居住面积是指住宅建筑各层平面中直接供住户生活使用的居室净面积之和。

所谓净面积就是要除去墙、柱等建筑构件所占有的水平面积(即结构面积)。

一般作为衡量居住水平的面积指标。

计租面积作为计算房租的面积。

在住房制度改革中,作出统一规定,住宅用房按使用面积计算,包括居室,客厅,卫生间,厨房,过道,楼梯,阳台(闭合式按一半计算),壁橱等。

非住宅用房按建筑面积计算。

容积率容积率是建筑总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

例如,在1万平方米的土地上,有4000平方米的建筑总面积,其容积率为0.4。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

套(单元)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得公用建筑面积。

开间住宅设计中,住宅的宽度是指一间房屋内一面墙皮到另一面墙皮之间的实际距离。

因为是就一自然间的宽度而言,故又称开间。

住宅开间一般不超过3.0米–3.9米,砖混结构住宅开间一般不超过3.3米。

规定较小的开间尺度,可缩短楼板的空间跨度,增强住宅结构整体性、稳定性和抗震性。

建设用地分类标准

建设用地分类标准

建设用地分类标准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城乡建设的土地,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特殊用地等。

建设用地分类标准是指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的要求,将建设用地按照不同的功能和用途进行分类划分,并对各类建设用地的规划、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提出相应的要求和标准。

一、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是指用于居民居住的土地,包括住宅用地、宿舍用地、公寓用地等。

居住用地应当位于城市规划区或者城镇规划区范围内,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就学和就医。

居住用地的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社会环境,合理布局住宅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

二、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是指用于工业生产和相关设施建设的土地,包括工业园区、工业厂房、仓储设施等。

工业用地的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工业企业的生产需求和发展空间,合理布局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和配套设施,确保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的生活便利。

三、商业用地。

商业用地是指用于商业经营和服务设施建设的土地,包括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餐饮娱乐场所等。

商业用地的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商业企业的经营需求和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合理布局商业区、停车设施和公共交通设施,确保商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四、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指用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土地,包括政府办公区、学校、医院、文化设施等。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合理布局政府办公区、教育区、医疗区和文化区,确保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高效运行和便利使用。

五、特殊用地。

特殊用地是指用于特殊用途的土地,包括交通设施用地、绿地用地、水域用地等。

特殊用地的规划应当充分考虑特殊用途的需求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布局交通设施、绿地和水域,确保特殊用地的功能发挥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建设用地分类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和可持续。

建筑专业名词解释

建筑专业名词解释

一些专业名词‎解释:散水、泛水、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施工缝、勒脚、踢脚线、女儿墙散水:指房屋周围保‎护墙基,分散雨水远离‎墙脚的保护层‎,一般宽度在8‎00mm左右‎。

有砖铺散水、现浇细石混凝‎土和混凝土散‎水等几种。

这样容易使地‎基更容易沉降‎,简单来说不做‎散水那今后房‎子的墙壁更容‎易有裂缝。

从墙根往外一‎般有半米的水‎泥地.。

房子周围或看‎看随便一栋楼‎周围自墙根向‎外一米左右是‎不是一个水泥‎结构的地面。

那就是散水。

很多建筑物都‎有顾名思义“散水”上边向下掉水‎它可以向外散‎水建筑物四周,围绕着建筑物‎的那一圈室外‎地坪的,散水的做法很‎多,不一定是水泥‎做的.“散水”是设在外墙四‎周的倾斜护坡‎,坡度一般为3‎%-5%,宽度一般为0‎.6米-1米,其目的是迅速‎将地表水排离‎,避免勒脚和下‎部砌体受水。

散水的构造:1.60厚C15‎混凝土撒1:1水泥砂子,压实赶光2.150厚3:7灰土垫层,超出散水外缘‎500mm。

3.素土夯实向外‎坡6%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踢脚线"、“踢脚板”是墙面贴近地‎板的部分有一‎圈大约5~10cm高的‎裙板,目的是人走到‎墙边时防止鞋‎子踢脏白墙,另外摆放家具‎是也可以防止‎家具贴墙过近‎毁坏墙面;“内墙裙”是指室内墙裙‎,墙裙的作用与‎护墙板、踢脚板类似,只不过是高度‎一般是1~2米左右至地‎面的部分。

泛水:泛水是建筑上‎的一种防水工‎艺,通俗的说其实‎就是在墙与屋‎面,也就是在所有‎的需要防水处‎理的平立面相‎交处进行的防‎水处理,说白了就是用‎防水材料把墙‎角包住。

和散水不同其‎构造要点及做‎法为:(1)降屋面的卷材‎继续铺至垂直‎墙面上,形成卷材防水‎,泛水高度不小‎于250mm‎。

(2)在屋面与垂直‎女儿墙面的交‎接缝处,砂浆找平层应‎抹成圆弧形或‎45度斜面,上刷卷材胶粘‎剂,使卷材胶粘密‎实,避免卷材架空‎或折断,并加铺一层卷‎材。

工程名词解释

工程名词解释

标准层: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城市规划道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确定的路幅宽度12米以上的尚未建设的道路。

城市主要道路:规划或者现有路幅宽度超过30米的城市道路和规划确定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以及特殊景观要求的城市道路。

错层:一套住宅地面不处于同一标高,但房间的层高是相同的。

错层一般是公共开放的空间位于一个标高的平面上,如客厅、餐厅、厨房等,私密性较强的房间处于另一个平面,两个部分之间通过台阶联系。

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低层建筑:高度为12米以下的房屋建筑,其中住宅为1~3层。

地下室: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者。

多层建筑:高度为12米至24米的房屋建筑,其中住宅为4至6层(含6层跃7层)。

房屋建筑工程:一般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及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

复式:不仅地面不处于同一平面,而且房间的层高也有差异。

复式住宅不是完整的两层空间,而是利用不同层高的两部分结合成一套住宅,不仅通过地面的高差进行了功能区分,还分别赋予不同空间不同的比例尺寸,如加大起居室的层高以形成“厅”的效果。

高层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房屋建筑,其中住宅为12层以上或者高度超过35米。

隔断:专门作为分割室内空间的不到顶的半截里面。

公用建筑面积:不包括任何作为独立使用空间租、售的地下室、车棚等面积,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也不计入公用建筑面积。

过道:住宅套内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间。

家庭装修中的隐蔽工程:隐蔽在装饰表面内部的管线工程和结构工程。

建设单位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建设单位为完成工程建设任务而设置的直接组织工程建设实施的的各类管理机构,包括指挥部、筹建部、基建办等。

建设工程:一般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及装修工程。

建筑工程:一般指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建筑间距:相邻两幢建筑相对外墙面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

低效居住用地名词解释

低效居住用地名词解释

低效居住用地名词解释
嘿,咱今天来说说这个低效居住用地啊。

你看啊,低效居住用地呢,就是那些没被好好利用起来的居住的地儿。

就好比说有块地儿,房子盖得乱七八糟,没啥规划,居住环境也不咋地,公共设施啥的也不完善,这差不多就可以算是低效居住用地啦。

我就记得有一次去一个老小区,那里面的路歪歪扭扭的,停车位也少得可怜,绿化也不行,好多房子看着都挺破旧的。

这就是比较典型的低效居住用地的样子咯。

住在那里的人生活起来也不太方便呀,没地方停车得四处找,环境也不美观。

所以啊,咱得重视这些低效居住用地,想办法让它们变得高效起来,好好规划规划,改善改善,让人们住得更舒服、更便利。

这样咱的城市生活才能更美好呀!这就是我对低效居住用地的理解啦,你明白了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居住用地名词解释
居住区用地: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道路用地: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居住区(级)路: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

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

小区(级)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

组团(级)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

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公共绿地: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其它用地: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它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

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粮店、菜店、副食店、服务站、储蓄所、邮政所、居委会、派出所等用地。

市政公用设地: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其建筑物、构
筑物及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