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1.城市化:随着时间推移,某一社会的人口逐步集中于高人口密度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人口由农村迁移到城市的过程,成为城市化.2.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具有特殊价值的城市文化景观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文物古迹的特色2自然环境的特色3城市的格局特色4城市轮廓景观及主要建筑及绿化空间的特色5建筑风格及城市风貌的特色6名城物质及精神文明的特色.名称保护归纳起来有三种模式:全城保护.点线面保护.网格式保护.城市是一个发展着的整体系统,历史文化景观的建设不仅要保护具有价值的历史遗存,更应在新的建设中继承和发展城市的传统特征.统一协调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是现代的建设体现传统文买的延续,创造整体和谐丰富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城市环境.名称保护归纳起来有三种模式:全城保护.点线面保护.网格式保护.城市是一个发展着的整体系统,历史文化景观的建设不仅要保护具有价值的历史遗存,更应在新的建设中继承和发展城市的传统特征.统一协调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是现代的建设体现传统文买的延续,创造整体和谐丰富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城市环境.3.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发展存留下来的连片的建筑群体,而不是单幢建筑.他保存这座城市发展过程的历史信息,能反映这座城市的特色与风貌,并且有居民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存活动,是作为有生命力的城市的一个做成部分.4.风玫瑰:累计某一时期各个方位风向次数,并一各个风向次数所占该时期不同风向总次的百分比之来表示,所绘制成的风向频率图称为风玫瑰.5.管线综合:就是指搜集城市规划区内各单项管线的现状资料,规划设计资料,并加以综合分析研究,解决他们在规划设计中的矛盾.6.可达性:是指空间联系的便利程度.主要与城市的道路系统与交通网络有关.7.住宅区:是指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比较独立的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8.社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相互间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是以强调基本生活环境完善和强调社区生活为主旨的居住用地的组织方式.9.城市结构:是指城市的各物质要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地域空间范围内所处的位置和作用.通常是指城市形成过程中主要用地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10.区位:是指城市功能活动的空间外部联系性.包括可达性,互补性,排斥性三个要素.11.区划:城市用地因为各种不同的目的.而被划分为不同的地块范围,叫区划.包括行政区划,用途区划,地权区划.包括区划文本和区划地图.12.区域规划:就是指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13.土地开发:土地开发包括道路,市政设施建设,场地平整和清理,通常称为七通一平或基地开发,将生地转变为熟地.土地开发是建筑物业开发的先决条件.17.配件水平:是指住宅区配件的各类和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与居民区人口规模向适应.同时应与住区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18.逆城市化:也成为郊区化.是指城市在经历了绝对集中和相对集中以后的一种离心分散阶段.表现为人口商业工业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外迁.19.城市居住区:是一个在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公共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地区.20.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所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21.市域规划:是指在城市所在的地域范围内,妥善处理各城镇之间,单个和数个城镇之间,城镇于城镇群体之间,城镇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地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佳的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规划.22.道路红线:城市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23.日照间距:是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了保护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内能获得所需要的日照量而必须保持的距离.24.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够成威胁的发展.25.分区规划: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配置做出进一步规划安排,为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26.邻里单位:是一完备基本生活环境和强调社区生活为主旨得居住用地组织方式.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人们相互之间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是社区的一种形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社区的一个基本单位.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邻里关系.27.城市规模:是指城市的大小,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两个部分.28.土地极差:不同的土地或同一块土地,由于土地肥力,相对位置,开发程度,追加投资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别,称为土地级差.。
居住区的概念、组织构成
无障碍设计
注重居住区的无障碍设计, 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 群体提供便利。
社区服务
提供便捷的社区服务,如 家政、医疗、教育等,提 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区文化
文化活动
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 活动,如文艺演出、讲座、 展览等,促进居民之间的 交流与互动。
社区认同感
培养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和归属感,增强社区凝聚 力。
历史与发展
历史
居住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 史过程,从古代的里坊制到现代的城 市规划,居住区的形态和功能不断演 变。
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居住区的建设和发展越来 越受到重视,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理念 和建设标准也不断更新和提高。
类型与特点
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居住区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规 模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居住区;按功能可分为住宅区、 商住区等。
特点
不同类型的居住区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大型居住区规模大、 功能齐全,而小型居住区则更加紧凑、灵活。此外,不同地 区的居住区还具有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等特点。
02
居住区的组织构成
住宅建筑
住宅建筑是居住区的基本构成单元, 包括公寓、别墅、联排住宅等多种形 式。
住宅建筑的布局应充分考虑日照、通 风和隐私等因素,以提高居住舒适度。
住宅建筑设计应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 包括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基本功能 空间。
公共设施
公共设施是居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育、 医疗、商业、文化娱乐等设施。
公共设施的规划应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 高居住区的综合服务水平。
公共设施的分布应均衡,方便居民使用,同时避 免对居住环境造成干扰。
绿化景观
园林规划设计名词解释
园林规划设计名词解释1、比例:是事物旳整体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旳关系体现2、尺度:是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见旳某些特定原则旳尺寸感觉。
2、节奏:是景物简朴旳反复持续出现,通过时间旳运动而产生美感。
3、韵律:是有规律但又自由地抑扬起伏变化,从而产生富有感情色彩旳律动感,产生更深旳情趣和抒情意味。
4、规则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规定严整对称。
5、自然式园林: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不追求对称旳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互相关系较隐蔽含蓄。
6、混合式园林:重要指规则式、自然式交错组合,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园旳主轴线或副轴线,只有局部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局,或全园没有明显旳自然山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
7、写意山水园:根据造园者对山水旳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旳体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旳园,称为写意山水园。
8、园林布局:由园林设计者把各个景物按照一定旳艺术规则有机旳组织起来,发明一种友好完美旳整体,这个过程称之为园林布局。
9、静态风景:游人在相对固定旳空间内所感受到旳景观。
10、闭锁风景:当游人旳视线被四面旳树木、建筑或山体等遮挡住时,所看到旳风景。
11、开朗风景:在视域范围内旳一切景物都在视平线高度如下,视线可以无限延伸到无限远旳地方,视线平行向前,不会产生疲劳旳感觉。
12、花镜:沿着花园旳边界或路缘种植花卉,也有花径之意。
13、绿篱:耐修剪旳灌木或小乔木,以相等距离旳株行距单行或双行排列而构成旳规则绿带,是属于密植行列栽植旳类型之一。
14、孤植:园林中旳优型树,单独栽植时,称为孤植。
15、列植:乔、灌木按一定旳直线或缓弯线成排成行旳栽植。
16、色相:指一种颜色区别于另一种颜色旳相貌特性,即颜色旳名称。
17、明度:指色彩深浅和明暗旳程度。
18、纯度:指颜色自身旳明净程度。
19、借景:把园外旳风景组织到园内,成为园内风景旳一部分,称为借景。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部分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
(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新建的建筑总面积与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11.嵩岳寺塔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
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
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
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
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2.唐长安城是唐朝的都城,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
唐代建立后,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
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
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
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3座城门,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114坊,实数108坊。
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特点:(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
(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
3.佛光寺大殿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
属殿堂型构架。
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
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
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
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
房地产专业名词解释
房地产专业名词解释1.地产:地产指土地财产,是土地的经济形态,即在一定土地所有制关系下作为财产的土地。
2.毛地:毛地要紧指城市中需要拆迁而尚未拆迁的土地。
3.生地:生地指可能为房地产开发与经常活动所利用,但尚未开发的农地与荒地。
4.飞地:又称插花地,指土地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的土地部分或者全部处于他人土地范围内。
5.炒地皮:对到手土地使用权的转售。
以法定最低投入惊醒开发为前提。
涉外房地产经营中外合资、合作及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在我中国占有、使用或者经营房地产。
晒地皮通常是指:土地投机商对某土地预期地价呈上涨定势的评估无疑的前提下,买下地皮(即土地使用权)到地价到达预期价位才出售吸利,以霍地囤集土地的高利润的行为。
后者为短期倒卖。
6.挖顶:通常指承租房屋的住户在搬家退租时,将不易拆除的装修及不便带走的家具等作价的抵级新的承租房使用。
7.绝卖:指房屋典期届满后,由于某种原因的出现以致标的物所有权发生转移。
通常指典当期满不赎,逾期10或者30 年的成绝卖。
对有绝卖条件的典当关系,双方同意回赎的,同意回赎。
8.一级市场:房地产通常市场是指新建住房的买卖市场,市场主体是住宅开放商、营造商与具名。
居民通过一级市场购得住房的产权,使住房的产权首先从法律上达到确认。
9.二级市场:二级市场是指住房私有权出售、出租等交易市场。
市场的主体是住房产权的所有者与住房消费者。
目前椰油房地产三级市场之说,通常指房产出租市场。
严格讲,归于房地产二级市场的概念之内。
10.CBD:即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中央商务区),许多国际大都市都形成了相当规模的CBD,如纽约的曼哈顿、东京的新宿、香港的中环,现在,北京的CBD 确定在西起东大桥路,东至西大望路,南至通惠河,北至朝阳北路的区域内。
CBD应具备一下特定:现代城市商务中心,汇聚世界众多指明企业,经济、金融、商业高度集中,众多最好的写字楼、商务酒店与娱乐中心,最完善便利的交通,最快捷的通讯与昂贵的地价。
有关居住区的名词解释)
1,居住小区在城市规划中的概念是指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和自然界线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2,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分有一、二、三、四类居住用地,主要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四项内容3,道路用地”指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用地,包括其交叉路口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等内部的道路用地4,公共绿地是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5,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有时也把确定沿街建筑位置的一条建筑线谓之红线,即建筑红线。
它可与道路红线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线,在红线内不允许建任何永久性建筑。
6,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日照间距系数=D/H,由此得日照间距应为:D=(H-H1)/tanh;式中:D—房屋间距H—前幢房屋檐口至地面高度;H1—后幢房屋窗台至地面高度。
7,指单位居住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
人口毛密度=规划总人口/居住用地面积(其中居住用地面积为建设项目的总占地面积)8项目用地范围内地上总建筑面积(但必须是正负0标高以上的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9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10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
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
其中,公共绿地,又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的一些块状、带状化公共绿地。
11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1住宅侧面间距的规定:多层住宅侧面最小间距不得小于6米、;高层住宅与各类住宅的侧面间距不得小于13米。
2居住区绿地率的规定:新开发居住区要确保绿地率不低于30%,旧城改造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25%。
居住区名词解释
居住区名词解释
居住区是指城市或乡村中专门用于居住的区域。
在城市中,居住区通
常由高层建筑、公寓、联排别墅、独立别墅等不同类型的住宅组成。
在乡村中,居住区则由传统的农家小院、新式别墅等不同类型的房屋
组成。
居住区通常配备了各种生活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如商业中心、学校、医院、娱乐场所等,以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同时,为了提高
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卫生水平,居住区还配备了公共绿地、垃圾处
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等。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的不断扩大,各种
类型的居住区也不断涌现出来。
例如,高科技园区内设置了现代化公
寓式宿舍;旧城改造中建立了集商业、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居住区,如老年人专用社区和大学生公寓等。
总之,居住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提供了居住空间,还为
人们提供了各种方便和服务,是城市和乡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居住区名词解释
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区用地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 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道路用地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居住区 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
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
小区 级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
组团 级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
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公共绿地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
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其他用地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
公共活动中心配套公建相对集中的居住区中心、小区中心和组团中心等。
道路红线城市道路 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建筑线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标高的比值。
小区规划真正用到的名词
小区规划真正用到的名词一、名词解释★用地红线:是指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征地范围的界线。
★建筑退红线距离:是指建筑物最外边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分界线。
★规划用地面积(总用地):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项目征地范围,即用地红线内的面积,它包含了项目代征地(道路、绿化、公建…)★建设用地面积(净用地):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建设用地位置和界线所围合的用地之水平投影面积,不包括代征的面积。
★建筑面积:是指住宅建筑外墙外围线测定的各层平面面积之和。
★容积率:指建设用地内的总建筑面积为建设用地面积的倍数(不计容积率的建筑面积除外)。
反应项目空间密度。
★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基底面积。
★住宅区建设用地分类:住宅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公建用地★建筑基底面积:是指建筑物首层的建筑面积。
不等同于住宅用地面积。
★建筑密度(建筑覆盖率):建筑基底面积/建设用地面积(%)。
反应项目平面密度。
★绿化用地面积:指能够用于绿化的土地面积,不包括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和覆土小于2米的土地。
★绿地率:指绿化用地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指各类绿化水平投影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遮挡房屋檐高。
(南方一般在 1.0-1.1,石家庄为1.5)★人均用地:住宅区总用地/住宅区总人口(平方米/人)★人口密度:住宅区人口/住宅区用地(人/公顷万人/平方公里)。
★现房:通过竣工验收,可以交付使用,并取得房地产权证的房屋。
★期房:习惯上把在建的、尚未完成建设、不能交付使用的房屋称为期房。
★七通一平: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讯、排水、排污、场地平整。
★房地产证:房地产权利人依法管理、经营、使用和处分房地产的凭证。
★五证四图二书:《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总平面图》《立面图》《楼层平面图》《分户平面图》《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教、科、文、体及综合或其他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
居住区
使用现代材料原则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 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复合 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4)注意发挥材料的 特性和本色,(5)重视色彩的表现,(6)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 游戏材料等。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 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 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 的环境日久弥新。 点线面相结合原则 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 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 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 集的高潮。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居住区规 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 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1)亲地空间,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 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2)亲水空间,居住区硬质景观要 充分挖掘水的内涵,体现东方理水文化,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 所。(3)亲绿空间,硬软景观应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 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4)亲子空间,居住区中要充分考虑儿童活动的 场地和设施,培养儿童友爱、合作、冒险的精神。
• 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 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 对应,户数300~700户,用地4~6公顷,配 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 生活聚居地。 • 一般的,居住组团占地面积小于10万平方 米,居住300~800户,若干个居住组团构成 居住小区。
居住区,大家懂得版
1、居住区的概念:居住区是城乡居民定居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居住及环境的总称。
2、居住区的类型:(1)按城乡区域范围不同划分①城市住区(在城市土地使用范围内,一般可只设置主要为社区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②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区(一般主要为某一个或几个厂矿企业或科研基地的职工及家属而建设的,居住对象较为单一。
公共设施应较为齐全)③乡村居住(主要位于农村范围的居住用地)。
(2)建设条件不同分①新建住区②旧筑区。
(3)住宅层数不同划分①低层②多层③中高层④高层住区⑤各种层数混合修建的住区。
3、影响住区规模的主要因素:①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合理的服务半径,是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步行距离,一般最大为800~1000米。
②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以此划分的城市地块往往成为决定住区用地规模的一个重要条件。
城市干道合理间距一般因为600~1000m之间。
③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如我国一些大城市家盗版管辖的人口一般在3~5万人,成为“街道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单元。
④其他影响:主要体现在高容积率开发导致住区人口规模较高。
自然地形条件和城市规模、城市历史街区环境、居民社会心理感受等因素对居住区的规模有一定的影响4、美国三种不同尺度的住区①住宅单体和小组群住宅可以称为最基本的尺度规模。
②邻里,具有步行尺度的范围。
③都市聚落,它是由邻里集聚而形成。
5、住区规范的划分:①居住区:一般称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配件较完善的、满足该区居民物质文化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告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②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指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配有一套满足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告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的聚集地。
③居住组团:指被小区道路分隔,人口规模1000~3000人,配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珍贵建筑设计知识】居住区的定义是什么?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学习!此行文字可以删除。
【珍贵建筑设计知识】居住区的定义是什么?
居住区的定义是什么?
居住区的定义
居住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
包括: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
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共用设施;
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
住宅区课堂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1、日照间距:前后两排住房之间,为保证后排住宅能在规定时日获得所需日照而必须保持的距离。
2、绿地率:住宅区绿地与住宅区总用地的比值为绿地率,住宅区绿地包括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宅间绿地和专属绿地。
3、容积率: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是一个反映单位用地面积上开发强度的指标。
4、服务半径:服务半径是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所服务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
5、户室比:住宅区或住宅建筑内各种不同户型的住宅所占的比例。
6、日照标准:按某一规定时日住宅底层获得满窗的连续日照时间不低于某一规定的时间规定。
7、公共服务设施分级:公共服务设施根据服务半径、使用频率等可划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三个等级。
8、居住区:居住区泛指不同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5万)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较完整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公共绿地率与绿地率住宅区公共绿地与住宅区总用地的比值为公共绿地率住宅区绿地与住宅区总用地的比值为绿地率10、建筑密度:建筑密度=总基底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万平方米/ha)二、简答题1、简述社区含义包括的内容(1)社区是一个特定地区内的人口集团。
(2)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是共同语言、风俗和文化,由此产生共同的结合感和归属感。
(3)每一社区都有共同的活动场所和活动中心。
(4)每一社区都有自己的组织和制度。
(5)每一社区都有它特有的自然条件或生态环境。
2、简述居住区绿地的组成(1)公共绿地:指居住小区内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化用地,如居住小区公园、林荫道、居住组团的小块绿地等。
(2)专用绿地:指居住区内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环境绿地。
(3)道路绿地:指居住区各级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化用地。
(4)宅旁绿地:指居住建筑四旁的绿化用地,是最接近居民的绿地。
3、简述居住区“人车分行”交通组织原则。
(1)车行核步行在空间上分开,形成两个独立系统。
环境管理学-名词解释
环境管理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技术手段测定环境质量要素的代表值以把握环境质量的状况,这是获取环境管理基础数据的基础性工作。
2.环境检测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检测对象的综合与检测手动的综合)和时序性。
3.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社会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指定的标准。
4.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注、环境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境保护仪器设备标准);二级(国家级标准和地方级标准,地方标准要严于并且高于国家标准);两种执行规定(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5.环境统计:用数字表现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对人类的影响的反映。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统计数字资料;二是统计分析报告。
6.环境评价模型:就是通过一些定量化的指标来反映环境的客观属性及其对人类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并将这些定量化的指标利用数学手段构建起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定量评价和反映环境的优劣和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程度,并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7.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社会系统协调发展,对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作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而进行的科学决策活动。
8.环境规划模型:就是在环境模型、预测和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选用一些反映人类社会未来活动和行为的强度、性质的定量化指标构建的数学模型。
9.环境信息:是在环境管理的研究和工作上应用的经收集、处理而以特定形式存在的环境意识。
10.区域:是指其面积必须有一定的大小,同时其自然环境还必须能够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11.生态城市: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中提出来的,其概念是指符合生态规律、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生态关系协调的城市。
12.生态需水:是指为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们在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时必须为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平衡保证其需水量。
城市规划专业名词解释
附录A名词解释1、城市规划区:南阳市区行政辖区全部;鸭河口水库及其周边镇平县的柳泉铺、遮山、彭营,南召县的南河店、太山庙、石门、皇路店,方城县的广阳、博望等乡镇范围;河南油田生活区及其周边新野县的施庵、沙堰、樊集,唐河县的桐寨铺、张店等乡镇范围。
2、旧区改建:对城市旧区进行的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整治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等的城市更新建设活动。
3、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
4、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5、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6、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规划为依据,制定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7、城市设计: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8、居住用地: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9、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城市中为社会服务的行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及设计等机构或设施的建设用地。
10、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城市中商业、商务、娱乐康体等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
11、工业用地: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的建设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
12、物流仓储用地:物资储备、中转、配送等用地,包括附属道路、停车场以及货运公司车队的站场等用地。
13、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等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的内部的道路、停车场等用地。
14、公共设施用地:城市中供应(水、电、热、广播通信等)、环境(雨污水、垃圾、公厕等)、安全(消防、防洪等)等设施用地。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1、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对—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城市设计urban design 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3、城市总体规划 master plan 对—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4、住宅区规划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对城市住宅区的住宅、公共设施、公共绿地、室外环境、道路交通和市政公用设施所进行的综合性具体安排。
5、居住小区residential quarter 城市中由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以居民基本生活活动不穿越城市主要交通线为原则,并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
6、居住组团residential cluster 城市中一般被居住小区道路分隔,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7、城市绿化urban afforestation 城市中栽种植物和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
8、公共绿地public green space 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绿化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
9.、公园park 城市中具有一定的用地范围和良好的绿化及一定配套设施、供群众游憩的公共绿地。
10、绿带green belt 在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周围或相邻城市之间设置的用以控制城市扩展的绿色开敞空间。
11、容积率floor area ratio 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12、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 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13、道路红线boundary lines of roads 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城市居住区 名词解释
城市居住区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城市居住区不?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说清楚的呢!城市居住区呀,就好比是一个大大的生活拼图。
比如说吧,你住的那个小区,那就是城市居住区的一部分呀!那里
有一栋栋的房子,就像一个个温暖的小窝,是人们休息放松的地方。
(咱小区不就是这样嘛!)
里面还有各种各样的设施呢,像小公园,那就是大家休闲的好去处,老人们在那晒太阳、聊天,孩子们在那嬉笑玩耍,多热闹呀!(咱小
区的公园不就天天都很热闹嘛!)还有超市呀,这可是解决生活所需
的重要地方,没了它可不行!(你想想,没超市咋买生活用品呀!)城市居住区也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地方。
邻居们见面会打招呼,有
时候还会互相帮忙呢!(上次我家没盐了,不就是找邻居借的嘛!)
大家生活在一起,就像是一个大家庭。
而且呀,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可重要了呢!要是不合理,那可就麻烦咯!交通拥堵、公共设施不够用,那大家的生活质量不就下降了嘛!(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呀!)所以呀,规划师们可得好好动脑筋,让大
家住得舒服又方便。
城市居住区可不只是一堆房子的集合,它是我们生活的舞台,承载
着我们的喜怒哀乐。
在这里,我们成长、我们欢笑、我们奋斗。
(这
不就是我们的生活嘛!)它是城市的细胞,让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
所以呀,我们要好好珍惜我们的居住区,让它变得越来越好!
总之,城市居住区是城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它是我们温暖的家,也是我们生活的乐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所:指特定的人或事占有的环境的特定部分。
特征是具有识别性的基本条件之一社区发展原则: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建设社区文明与发展社区文化,建立完善的与管理机制。
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是社区发展原则的核心内容。
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的需要,以及对这些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需要和人身安全、劳动、就业保障等的需要。
爱与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人的心理需要,包括对社会交往、社会地位、宗教信仰、文化传统、道德规范等的需要与认可。
自我实现的需求:人高层次的发展需求,包括对生存的价值、生活的意义、自我的满足.个人的风格。
生态优化原则:通过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和营造生态环境,改善住宅区及其周围的小气候共享社区原则: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全体居民对住宅区的财富的公平共享,包括共享设施,共享服务,共享景象,公平参与共享:要求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在设施选择上注意类型,项目、标准和消费费用的大众化,在设施布局上注意均衡性与选择性,在服务方式与管理机制上注意整体性与到位程度,以直接面向住宅区自身的居住对象。
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住宅区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保证机制和重要过程。
公众参与包括1)居民参与社区管理 2)社区发展决策3)社会后续建设4)社区信息交流居住区: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想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它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
居住小区: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础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它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居住组团: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和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住宅街坊:住宅街坊是由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路划分,用地大小不定,无固定规模的住宅建设地块。
它的规模介于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一般因环境条件而异。
通常沿街有商业设施,内部建住宅和其它公共建筑。
住宅群落:住宅群落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则因规模和环境而异,是一种适应于现有城市道路网(特别是旧城区)的住宅区形式。
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的用地规模是相对的。
居住密度:关于住宅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指单位用地面积上居民和住宅的密集程度,它是一个包含人口密度、人均用地、建筑密度和建筑面积密度指标的综合概念。
服务半径:指各项设施所服务范围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
各项设施的分级及其服务半径的确定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居民的使用频率,二是设施的规模效益。
私密空间:一般指住宅户内空间和归属于住户自已的户外平台、阳台和院子空间。
半私密空间:一般指住宅群落围合的、属于围合住宅院落的住宅居民的住宅院落空间,一般包括其中的绿地、场地、道路和车位等。
半公共空间:一般指若干住宅群落构筑的街坊、居住小区或居民外部空间,一般包括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开放的公共场地。
公共空间:一般指归属于城市空间的居住区或城市外部空间。
实况调查:对居民当前居住生活状况的调查意向调查:居民对期望的居住环境的调查。
评价调查:居民对目前所居住的居住环境满意程度的调查。
访谈调查:一般具有确定的被调查对象和有针对性的询问内容,范围较小,内容一般需要访谈者解释。
观察调查:对事实进行真实的记录与描述,侧重于从调查者的角度去了解现状。
通路:是住宅区内外各种路径的统称,包括小径,车路和街道。
在规划结构中是住宅区的空间形态骨架,是住宅区功能布局的基础,有着其最基本的交通功能。
空间的分隔:通过空间分割可创造空间尺度,形成远、中、近多层次的空间深度空间的渗透与联系:通过空间的扩散、延伸产生层次变化,扩大景深感。
公共建筑物:为居民公共生活和活动所需要的服务性设施住宅日照:指居室内获得太阳的直接照射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了保证后住宅能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的日照量必须保持的距离。
住宅间距:包括住宅前后(正面和背面)以及两侧(侧面)的距离行列布置:建筑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的形式周边布置:建筑没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的形式识别性与归属感是人对居住环境的社会心理需要。
场所与特征是居住环境具有识别性与归属感的两个重要要素。
1)场所与居住环境的心理归属感具有密切的关系。
2)特征则与居住环境的形象识别性、社会归属性有着直接的联系。
场所指特定的人或事占有的环境的特定部分主体是人以及人与环境的某种关系所体现出的意义,不同的人或事件对场所的占有可以使场所体现出不同的意义。
场所不仅是一种空间,它的存在在于人们赋予这个空间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住宅区规划应该注重场所的营造,使居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产生认同感,对自己的居住社区产生归属感。
特征是具有识别性的基本条件之一在住宅区物质空间环境的识别性方面可以考虑的要素有:建筑的风格、空间的尺度、绿化的配置、街道的线型、空间的格局、环境的氛围等。
邻里单位的理论又做了补充:在邻里单位的四周应有比较宽的绿化带和城市道路隔离;邻里单位周围的道路城市,道路交叉采用立体交叉;住宅类型应以1~2层的独立式花园住宅为主;除去公共设施外,还应有大量停车场;在住宅群中,应布置儿童游戏场(为不进幼儿园、托儿所的儿童使用的)和成年人活动场所居住小区的特点:人口规模在5000~15000人,用地规模在12~35ha。
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和自然界线(如河流、山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小区的公建配置比邻里单位更齐全(不只设小学,还设中学)。
小区的内、外部道路系统要明确区分。
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常见形式(与社会生活方式、城市大小、规模有关)1. 城市生活居住区――居住区――邻里单位――街坊――住宅群2. 城市生活居住区――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群3. 城市生活居住区――居住区――街坊――住宅群(中等城市)4. 城市生活居住区――小区(或街坊)――住宅群(小城市)5. 城市生活居住区――住宅群(更小的城市)公共建筑物规划的一般原则:合理的服务半径;合理的规模;注意道路交通的影响;应布置在交通便利的地段;公建应与公共绿地相邻布置;应注意远近期结合公建指标确定的依据及影响因素1)从百岁图和年龄构成上分析2)从市场的供求关系上分析3)从生活习惯上分析4)从就业率和收入水平分析5)从政策的变化上分析6)从城市的性质和规模上分析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平方米/人)包括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化、广场等。
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居住区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居住区总人口(人)绿地率(%)=居住区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总用地面积(平方米)*100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指标:组团不少于0.5平方米/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平方米/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平方米/人;其它带状、块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的环境要求。
绿地率要求新区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不低于25%乔木:阔叶常绿乔木,落叶乔木,针叶常绿乔木。
灌木:常绿阔叶灌木,落叶灌木和藤本植物。
草本植物居住区级道路为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山地居住区不小于15米车行道般需要9米,加考虑通行公交时应增加至10~14米,人行道宽度一般。
在2~4米左右,居住区级道路多采用一块板形式,也可采用三块板的形式。
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红线宽度10~14米车行道为5~8米,没人行道,宽度1.5~2 米。
居住组团级道路为居住小区内部的主要道路,联系小区内各住宅群落,红线宽度在8~10米,车行道5~7米。
宅间小路指直接通到住宅单元入口的通路,连接住宅单元与居住组团级道路。
路幅宽度不宜小于2.5米,高层住宅时不宜小于3.5 米。
住宅区居民交通方式的选择:住宅区的用地规模在100公顷以内,其范围在1000米左右,选择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方式占绝大多数;如果交通距离相对较长,居民选择自行车或机动车的比例会大增加。
交通方式选择的分析:交通方式采用的交通工具分为机动车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和步行交通三种。
居民在考虑选择交通方式时的基本要素是交通距离。
影响交通距离与交通方式的相关关系的因素有体能、交通时间和交通费用三项。
在比较短的距离内(一般为500~1000米),步行是道德的交通方式。
住宅区的构成要素四个部分:用地――用地规模与配置;设施――设施分级与布局;空间――空间层次与组合;景观――视觉景观与形象物质系统居住区用地分类及相应系统:住宅用地――住宅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系统;道路停车用地――道路交通设施系统;公共绿地――绿地与场地系统1.住宅用地:“住宅”可以包含住宅单元、栋(幢)、住宅群(R)住宅→居住组团→住宅群落→住宅院落→住宅(栋)→住宅单元→户2. 道路交通设施与道路停车用地:包括住宅区内的通路以及为住宅区居民居住生活服务的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停车设施住宅区道路可分为四级:宅间路 ?组团路 ?小区路 ?居住区道路3.公共建筑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住宅区的公共建筑以及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指主要为该住宅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护、运动等设施及用地。
4.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其中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间宅旁绿地,道路绿地,专用绿地和防护绿地等其它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包括幼儿和儿童游戏场地,青少年活动场地,老人健身与活动场地等。
二.社区系统1.生活保障系统 2.育才就业系统 3.交流参与系统 4.运营系统三.社区生活保障系统:基本服务保证――个人经济活动服务;通告条件保证――私人机动车通行与停放;义务教育保证住房保障――物业管理;环卫保障――物业管理;基础设施供应保障――分质供水,网络计费;安全保障――报警系统绿地面积保障;绿化环境保障――环境设计与设施维护四.社区育才与就业系统:社区育才系统除配建中小学和幼儿园,还包括提供从幼儿到成人的完整教育内容。
1. 开设业余学校:就业技能培训专题讲座和演讲;配置或开放教室、讲堂、图书资料、计算机设备2.社区就业:社区中除传统的物业管理、医疗保健、商业服务外、更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家政、洗衣、净菜、老人和儿童的看护等。
住宅区的各类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与基周围地区和整个城市相应的各项系统密切相关。
住宅区的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与停车设施,教育设施,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管理设施和市政设施六大类。
服务半径是指各项设施所服务范围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确定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居民的使用频率,二是设施的规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