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画里阴晴-教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画里阴晴-教案

画里阴晴(教案)

教者:贾涛【教学目标】

1.接受艺术信息,感受艺术之美。

2.学习借鉴作者的艺术观点——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借鉴外国文化。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论述的中心:艺术贵在创新。

2.学习本文起、承、转、合的独特行文结构;了解作者如何自然地引入话题,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

3.把握文章中运用的比喻、引用、衬托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是如何在画作中体现它的创新思想的。

2.将创新理念迁移至学习生活中来。

【教学方法】

1.活动法

2.体验感悟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对天气的感受往往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喜欢阳光明媚的晴天,有人喜欢烟雨蒙蒙的雨天。不知道在坐的各位同学对天气的阴晴有什么样的感受,大家一起来谈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晴天,为什么喜欢雨天。

学生谈论,发言。

看来大家对阴晴都有自己的见解。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他对阴晴有什么样的感受。

二、介绍作者、作品

吴冠中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1942年毕业于国立,江苏省宜兴市人,是当代在世界画坛具有极大影响的画家。他30年代在杭州艺专开始学画,国画、

不过是苍蝇”中将“战士”和“苍蝇”加以对比,使“战士”更加高大,可敬。“苍蝇”更加显得鄙夷,可憎。而衬托的特点是“衬”,以客体衬主体,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例句中就是以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来反面衬托雨后大自然带给人的清爽宜人的感觉。

5.作者这种对湿景的感受是不是他自己所独有的呢?

明确:不是。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张志和的〈〈渔歌子〉〉“斜风细雨不须归”而且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苏轼的〈〈饮湖上。雨后初晴〉〉中也有对湿景的描写“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就是以湿、淡为特点。在这一点上和作者的审美观是一致的。

6.阅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湿”改变了哪些色调?给画家怎样的感受?

明确:雨后,红土成了棕红色,草绿色的竹林也偏暗绿了,它们都渗进了深暗色的成分,统一于含灰的中间调里,或者说它们都含蕴着墨色了。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因为雨,有些景物朦胧了,有些形象突出了,似乎那位宇宙大画家在挥写不同的画面,表达着不同的意境。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雨的诗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山中》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

四、分析第三段

1.课文中提到了几种绘画技法。

明确:

(1)中国画简称“国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各有特色。在世界美术领域,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中国画主要包括两种画法:水彩画、水墨画。

水彩画:用水彩绘成的画。水彩是用水调和后使用的绘画颜料。

水墨画:指纯用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2)油画:是西方绘画最重要的画种之一,采用油画颜料,在制作过底子的布、纸、木板等材料上绘制作品。油画强调光感,运用色彩冷暖对比、明暗强度对比、厚薄层次对比进行光感创造,油画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有颜料、画笔、画布、画刀、上光油、画框等。(介绍印象派大师作品)

2.西洋油画家对阳光和阴雨的感受和表现与作者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朗读第三段思考这个问题。

明确:西方油画家崇尚阳光,“一味分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陶醉于阳光所刺激的强烈色彩感受,很少将阴雨作为一种审美趣味来表现。而作者却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

3.那是不是意味着作者就是画中国的水墨画,而不画西洋的水彩画呢?

明确:什么是水墨画?详见注解。什么是水彩画?详见注解。作者早年是留学于法国既画过水彩画也画过水墨画。在实际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

己的风格。就是既不盲目追随西方画法,有不局限与传统的技法,是二者之间的变种。这是作者自己的创新。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

五、分析第四段

1.为了表明自己的创作风格,作者在第五段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阅读第五段找出这句能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

明确:数十年来。。。都不很合用。也就是说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套用老的办法,而是应该不断的创新。艺术贵在创新。这是文章的中心。

2.作者在这段中用了一句古语来说明自己的创作风格是兼容中西画法,创造出新的画法。是哪一句?

明确:“人们喜欢晴天。。。可以兼得的”这个句子的含义是:作者在自己的绘画中同时融汇了中西方两种绘画技法。可以两者兼得。

3.这句话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暗引和比喻。鱼和熊掌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意说两种美味不可兼得,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说可以兼得。比喻既借鉴西方技法又承袭传统绘画技法,创造出一种新的画风。

4.最后一句话是不是表明作者对自己的立场产生了动摇?

明确:不是。作者终生追求的就是油画的民族化和中国画的现代化。这样说是用幽默诙谐来表现他的自谦。

六、小结

中心论点是艺术贵在创新。墨守成规、盲目模仿,都是没有出路的,是层层铺垫,最后才点明文章开始,作者由一句诗引入了话题,第2自然段承接第1自然段表明作者的审美看法:湿的景色格外有韵味,接着作者说自己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而不喜欢西方过分追求色彩的风景画。在层层铺垫、步步蓄势的基础上,正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我感到生活中每次表明不同对象时,永远需寻找相适应的技法”,换言之,即艺术贵在创新。他的创新体现在,既继承了传统绘画技法,同时借鉴了西洋画法,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

七、写作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