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

1. 定义:上古神话,从本质上说,是原始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维,对自然、自身和社会想象出来的种种呈现和描述。

第二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

1. 现存资料显示,甲骨卜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书面散文。

2. 《尚书》是最早的记言为主的历史散文总集。

第三章《诗经》

1. 名解

诗三百:《诗经》收诗305 篇,大多始于西汉初年,终于春秋中叶,主要为公元前11 世纪至公元前6 世纪,大约500 年间陆续出现的诗歌作品。

赋比兴:朱熹《诗集传》中界定最为简明。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的运用开启了中国

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风雅颂:乃音乐分类。“风”即歌调乐调,特指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曲调,即曲风乐歌。“雅”是西周王朝都城及王畿地区音乐。“颂”《诗经》中多为祭祀活

动中用乐或配舞之歌。

诗六义:《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包括六个概念,两个问题。“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2. 诗经内容:

(1)《周颂》中的祭祖诗崇事先祖以加强宗脉地位,《诗经》中的祭祀诗大多伴随宗

庙祭仪而创作和使用。

(2)《大雅》中的周族“史诗” 以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历史,反映了从周始祖后稷出生到武王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

(3)农事牧猎诗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应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典礼宴饮诗

(5)怨刺诗和讽刺诗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朝纲废弛,社会动荡,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怨刺诗出现了,这种诗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

(6)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写征战、徭役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从总体上看,战争徭役诗,大多表现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开创了后代边塞诗的先河。

(7)《国风》中的婚恋诗

3. 艺术特点:写实与“诗言志”

①叙事或含有较多叙事成分的诗体上,以简朴质直的写实方式,陈述了田猎郊游,

日常劳作乃至居食婚姻生活的过程或片段。eg:《幽风·七月》《郑风·臻洧》

②抒发的是日常现实情怀,有的交织着合乎常情的想象与幻想,从而也表现为平时

自然的写实风尚。eg:《幽风·东山》《周南·关雎》

4. 影响:(1.)“风雅精神”——现实传统

①《诗经》中的诗歌,绝大多数篇章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中

国文学样式的内容以日常性和现实性为基础。

②《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 ,对后世诗人影响很大。(2.)抒情诗传统

①就抒情性而言,确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

②《诗经》的抒情诗,在表现个人感情时,总体上比较克制因而显得平和,《诗经》的抒情较常见的是忧伤的感情。

(3.)比兴手法

比兴就成了一个固定的词,用来指诗歌的形象思维,或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

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抒情手法以及情景关系为主体的艺术特征。

第四章《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

1.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毂梁传》。

2. 《左传》文学特点

(1. )叙事上:①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周代编年体记事古史)/ 《春秋》是鲁国编年体②记事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年” 。③记事着墨极省,往往一二短句记一事。

(2. )语言上:①朴素而精确,“简而有法” ②春秋笔法:寓褒贬于字里行间,一字褒贬。

3. 《左传》散文成就

一、叙事特点:广义上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先秦散文“叙事之最”,叙事能力有惊人发展。

①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的全过程,也运用了倒叙、预叙等手法。②历史事件剪裁得繁而不乱,叙事颇具故事性。③叙事中和叙事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君子是已知”等对事件或人物做出道德理论评论。

二、叙战特点: 记录了春秋时代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写得精彩生动。战争篇章结构大都完整,战争过程描绘的井井有条。

①在思想上,喜欢叙说战前的事件,注重描述决定战争胜败的因果关系富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②记叙时,很多时候不着力于战争的描写,而写一些战争中的所闻轶事,舒缓紧张的战争气氛。③战争中细节生动逼真,颇具小说意味。

三、记人特点:①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②主要是以对话和人物行动表现人物,少有人物外貌、心理等方面的静态描写。③善写人物性格的发展,展现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四、语言特点:①长于外交辞令,这类记言文字简洁精炼,婉而有致,有说服力。

②《左传》叙述语言省简、精确,言简意丰。

4. 《国语》,中国最早的国别体,旧说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丘明作。战国初期作品,名篇非出于一手。

5. 《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著,其文章不成于一人,不作于一时,最后编次成书及命名始于西汉刘向。

6.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战国策》夸张铺陈,气势纵横,辞采绚烂,史料价值不如《左传》,但文学成就很高。

一、人物形象刻画:细致传神、栩栩如生塑造了一系列“士”的形象,描绘人物性格更生动,较有立体感,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集中在一篇中的写法。

①传神的形态和细节。②虚构人物的言行和内心活动。③曲折起伏的情节。二、语言

特征:铺张扬后、气势充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