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7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五章人口与环境第2课时人口迁移习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浙江选考)2017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五人口与环境课件

(浙江选考)2017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五人口与环境课件

(2016·浙江湖州高二期末)下图为四国2010年和2050年(预测) 每100劳动人口(15~65岁)的家属(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数量统计 图。读图完成4~5题。
4.2010年尼日利亚每100劳动人口的家属数量最多,主
要由于( )
A.出生率高
B.死亡率低
C.迁入率高
D.迁出率高
5.中国劳动人口家属数量增加明显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下降 B.人口老龄化加剧 C.人口迁移量增大 D.城市化速度加快 解析 第4题,尼日利亚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传 统型,其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 然增长率。2010年尼日利亚每100劳动人口的家属数量最多, 主要是由于出生率高,少年儿童的比例高。故A项正确。第 5题,中国劳动人口家属数量增加明显主要是因为我国现在 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日益 加剧,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上升。故B项正确。 答案 4.A 5.B
(注:横轴表示的是各制约因素的影响程度)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表”。结合下表,回答1~2题。
地区
年生物量 可承载人口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万吨)
(万人)
(人/平方千米)
东北地区 105 100 23 000
()
A.矿产资源
B.淡水资源
C.地形地势
D.科技水平
(2)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
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
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
解析 第(1)题,黄河沿岸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 量大,而干旱的南部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因此淡 水资源是其最主要影响因素。第(2)题,提高水资源 利用率,适度开展生态移民是宁夏南部人口发展的 有效措施。 答案 (1)B (2)D

浙江高考地理复习专题5人口与环境第2讲人口迁移课件

浙江高考地理复习专题5人口与环境第2讲人口迁移课件

主要原因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 力量的束缚;农业经 济的脆弱、频繁的战 争和自然灾害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 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 制度,开发内地、建 设边疆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 影响,沿海经济发达 地区需要劳动力,农 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古代 我 国 人 口 迁 移 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20 世纪 80 年代中 期至今
势。而海南由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人口迁入较多,广东和浙江经济发展水
关闭
平较高 ,人口迁入较多,因此三省常住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故选B项。 B
解析 答案
-23-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 象。据此完成第4~5题。 4.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关闭 A.城市自然环境好 第4题,“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农村大量人口迁移到了城市。影响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因素,故C项正确。城市自然 C.城乡收入差距大 环境不如农村好 ,故A项错;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于城市,故B项错;农村人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 ,故D项错。第 5.“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 ”带来( 5题,“ )有院无人住”造成农村宅基地 A.土地资源浪费 的浪费 ,“有地无人种”造成农村土地的荒芜,所以近年来出现的合村并点、 B.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土地流转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土地浪费问题。因此农村空心化带来的 C.城乡协调发展 关闭 是土地资源的浪费,与城乡协调发展、农村老龄化以及农业发展水平关系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入 ,B项正确。 (1)B (2)B
解析 答案
-10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方法提升人口迁移的特点 1.分析人口迁移成因的方法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社会的、 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从推力和拉力两方面对比分析 如下:

(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课件:第5章(2)人口的迁移(有答案)

(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课件:第5章(2)人口的迁移(有答案)

走西口 河南一带人口“________ ”迁往新疆、甘肃等地。 自由迁移 (3)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人口_________ 较少。改革开放后,人口流
加大,流向以从________ 欠发达 发达地区为主。 动频繁,迁移规模______ 地区到______ 工业发达 (4)城乡人口迁移: 一种重要的迁移形式。 20 世纪初仅局限于_________ 国家, 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目前是_________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 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 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 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③政治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人 口迁移
政策 可以起到鼓励或限制作用
社会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 变革 引起人口迁移 战争 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 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 的人口迁移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考点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
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迁入区
具体内容
就业机会 是主要因素,_________ 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往往是人口
表现为政治迫害、战争或国家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
灾难性 生态环境的变化, 尤其是_______ 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
科技移民 高素质人才
劳务输出 外国廉价劳动力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五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2 人口迁移课件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五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2 人口迁移课件

-20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3.政治因素
因素 政策 政治变革 战争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可起到鼓励或限制作用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
-21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数量相当;和腊月二十相比,腊月三十车辆数量剧增、外地车辆数量占比 剧增。第2题,由车辆户籍构成可知,该地应该离鄂、沪较近,离粤较远,且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1.D 2.A
解析
关闭
答案
-29-
一、分析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 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 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 素。 2.重具体 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 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 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 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28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1.从表中信息可以确定( ) A.由于该地工业发达,外来车辆较多 B.大年三十,因回家过年本省车辆较平时少 C.该地是旅游胜地,外地移民较多 D.统计时段,车辆数量和户籍构成差异均大 2.若车辆构成的变化是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回家,结合材料可以推 关闭 测1 ,王教授的老家可能是 ( ) ,很明显是有大量在外人员回家过年,也 第 题,腊月三十有更多的外地车辆 说明当地经济欠发达 ,人口迁移以外迁为主。大年三十 ,本省车辆和平时 A.安徽 B.云南 C.新疆D.广东

浙江2017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习题(选考部分b版)新人教版

浙江2017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习题(选考部分b版)新人教版

第五章人口与环境[课时训练]1.下图中,图甲为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图,图乙为某国人口年龄结构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

(2)图甲第一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是: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________,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

(3)图甲第二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是:人口出生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但________明显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规模迅速扩大。

很多________国家目前仍处于这个阶段,例如东非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

(4)图甲第四阶段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已开始出现人口零增长或________增长。

例如,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________国家目前已进入这个阶段。

(5)图乙所示国家的人口增长处于图甲中的________阶段,该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

答案(1)人口自然增长率(2)高低(3)人口死亡率发展中(4)负发达(5)第四(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2.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经济发展水平看,A国属于________国家,B国属于________国家。

A国人口增长属于________模式,B国人口增长属于________模式。

(2)从人口的年龄构成看,A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B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

(3)(4)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正三角坐标图中读取,A、B两国的各年龄段所占百分比(见下图)。

以A国为例,要找出0~14岁人口比重,首先找到其数值轴(图中三角形的“底”),和数值0所在的基准轴(图中三角形的左侧“腰”),然后从A点作基准轴的平行线,在与数值轴的交点处读取数值17%左右,同样道理A国15~64岁人口比重67%左右;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16%左右,所以A国为发达国家的代表。

而B国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比重小,0~14岁人口比重大,所以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2021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5章 第2讲 人口迁移

2021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5章 第2讲 人口迁移

A.老年人
B.青壮年
C.青少年
D.少年儿童
2.德国的人口增长属于( )
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C.人口增长过渡模式
D.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1.B 2.D [第 1 题,本题考查人口年龄结构图的解读。从图中可以看出,
德国 2000 年外来人口中最多的是 20~50 岁的人,主要是青壮年,比例达 54.2%。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考+选考总复习 读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 3~5 题。
3.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考+选考总复习
(2015·浙江 1 月学考)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外来人口迁入延缓了人口 “老龄化”加剧的趋势。读 2000 年德国总人口和外来移民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完成 1~2 题。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考+选考总复习
1.2000 年,德国外来移民人口比重最大的是(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考+选考总复习
2.D 3.D [第 2 题,由表中数据可知,第六次人口普查甲、乙、丙三省 占全国的人口比重均在 7%以上,即人口总量均在 13.7×7%=0.959(亿)以上,都 是人口大省。第 3 题,丁市为直辖市,其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上升较快, 这主要与当地经济发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有关。]
迁移时间较长(一般在 1 年以上)。
2.人口迁移类型
(1)按空间范围划分:_国__际__迁移和_国__内__迁移。
(2)按迁移方向划分: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_农__村__到__城__市__的人口迁移、城

【高中地理】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浙江专用专题强化训练)+答题规范(51份) 通用38

【高中地理】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浙江专用专题强化训练)+答题规范(51份) 通用38

考点16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问题思考]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划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1是中国,B1是美国,则A1→B1为________迁移。

(2)若A1是江苏,B1是上海,则A1→B1为________迁移。

(3)若C1为农村,A2为城市,则C1→A2为____________迁移,这也是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4)图中箭头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国际(2)国内(3)由农村到城市(4)A1到A2C1到C2解析(1)读图,若A1是中国,B1是美国,则A1→B1的人口迁移跨越了国界,为国际迁移。

(2)若A1是江苏,B1是上海,则A1→B1的人口迁移跨越了省界,仍在国内,为国内迁移。

(3)读图,若C1为农村,A2为城市,则C1→A2的人口迁移为由农村到城市的迁移。

(4)图中箭头A1到A2、C1到C2没有跨越行政区界线,没有户籍所在地的变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知识归纳](1)人口迁移的条件①首先要有空间位移;②要有居住地的变更,通常以跨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界线作为标准;③居住地要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通常在1年以上。

(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3)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问题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远古,人类“逐水草而居”,自然环境影响人口迁移。

①20世纪60~70年代,美国退休老人从东北部“冷冻地带”迁往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

②我国历史上古楼兰城市的消失,主要是淡水减少导致人口迁出。

③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地区,近年来由于土地沙化,人口大量外迁。

④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地,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而形成城市。

⑤在旧中国黄河泛滥区,大量农民举家外迁。

材料二1978年前,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这吸引了千百万山东人“闯关东”,可到1985年,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经济大幅增长,超过了黑龙江,由此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在两者之间完全反转。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课时 人口迁移习题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课时 人口迁移习题 新人教版

人口迁移一、选择题蛇年春节期间,城乡交通状况来了个大反转:车流、人流密集涌向乡间。

乡间出现了如城市的堵车现象,“城堵”变成了“乡堵”。

阅读材料,完成1~2题。

1.“城堵”变成了“乡堵”说明( )A.城市化速度加快 B.乡村交通条件改善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城乡居民收入提高2.影响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 )A.家庭B.经济C.教育D.交通解析第1题,“城堵”和“乡堵”都是车辆较多引起的,而车辆数量的增加说明城乡居民收入提高,购买力增强。

第2题,春节是中国人家庭聚会、访亲探友的节日,造成人口流动量大,所以影响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家庭因素。

答案 1.D 2.A3.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

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解析沿海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推进了家乡的城市化进程,A 项不符合题意。

沿海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带来先进的技术,促进家乡经济的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

返乡就业后不再进城打工,减少了春运的客流量,C项符合题意。

返乡就业,不仅带来生产经验,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观念,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交流,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人口迁移差额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读图回答4~5题。

4.四地中可能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是( )A.A地和B地 B.A地和C地C.B地和C地D.B地和D地5.导致D地人口迁移率为负值的原因最可能是( )A.经济落后B.政策因素C.社会因素D.环境变迁解析第4题,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迁移差额率高,A地和B地符合此特征。

第5题,D地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迁移率为负值,最可能为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答案 4.A 5.A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

浙江(选考1):5.2《人口迁移》

浙江(选考1):5.2《人口迁移》

特点
古代 我
迁往社会环境 及自然条件较 好的地区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 力量的束缚;农业经济 的脆弱、频繁的战争 和自然灾害
大批迁移
国 人 口 迁
新中国成 立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东部人口稠密 地区→东北、 西北等地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 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 制度,开发内地、建设 边疆
有组织、有计 划地进行
为开发北大荒,国家有计划地向东北地区迁入大批知识青年。另外,
该年代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化发展较快,工业基地建设需要大量人口
迁入。
要点一
要点二
释疑解惑·方法突破
-10-
人口迁移的特点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表现为“两个变化”“四个因素”,即:
个人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动机 —
释疑解惑·方法突破
-13-
要点一
要点二
2.世界和我国的人口迁移
时间 主要流向
主要原因
特点
国际 人口 迁移
第二次 世界大 战前
欧洲→美洲,非洲→ 美洲,亚洲→美洲, 中、日、印→东南亚
地理大发现,新 航路开辟,资本 主义发展和殖 民主义扩张
旧大陆→新大 陆,已开发地 区→未开发地 区
拉美→北美,东南亚
→西亚,南欧→西欧
国际 人口 迁移
第二次 世界大 战后
(欧洲人从美洲回 迁,使欧洲变成人口 迁入区,且欧洲移民
各国经济发展 不平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减少,拉美和亚洲成
为移民主要来源地)
永久性移民比 例减少,迁移 形式更加多 样;政治性人 口迁移激增; 流向发生很大 变化
释疑解惑·方法突破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人口迁移(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人口迁移(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行政区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

读下图,完成1~2题。

1.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A.a1→a2B.a1→b1C.b1→b2D.c1→c22.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

其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A.a1→a2、a1→b1B.a1→b1、b1→b2C.a1→a2、b1→b2、c1→c2D.c1→c2、a1→c11题,国际人口迁移指跨越国界的人口迁移。

A、B、C表示不同的国家,结合图示可知a1→b1、a1→c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故选B项。

第2题,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为农村向城市迁移。

根据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判断a1→a2、b1→b2、c1→c2属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

故选C项。

2.C“舒适型移民”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人口流动方式,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较高、大众旅游以及城镇化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许多人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舒适型移民”。

据此完成3~4题。

3.“舒适型移民”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地区间()A.环境状况的差异B.就业机会的差异C.经济水平的差异D.迁移政策的差异4.“舒适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①增加劳动力②大力开发资源③提升住房价格④劳动服务业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题,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舒适型移民”形成的客观条件是区域之间环境状况的差异,A项正确;“舒适型移民”更多的是考虑环境的舒适,与就业机会无关,与经济水平及迁移政策的关联性小,B、C、D三项错误,故选A项。

第4题,结合上题可知,“舒适型移民”主要是为了享受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迁入地区而言,会提升住房价格,带动迁入地劳动服务业的发展,③④正确;该类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享受生活,因而对迁入地增加劳动力和大力开发资源不正确,故选B项。

(浙江选考)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第21讲 人口迁移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

(浙江选考)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第21讲 人口迁移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

第21讲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人口迁移的类型b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c(2)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 b(3)人口迁移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 c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分类(根据人口迁移空间X围不同划分)概念迁移X围主要方式国际迁移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跨越国界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国内迁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跨越行政区边界库区移民、招生、分配等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概念人口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区别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居住地改变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的外出活动主要原因自然环境变迁、灾荒、战乱、某某迫害、政策、政治、经济差别等短期的工作与学习、商务活动、旅游、探亲等举例“闯关东”“下南洋”,北宋末外出探亲、出国考察、长假出游、年人口南迁,定居海外获取“绿“民工潮”卡”2.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人口迁移一般有三个判断标准,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

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1)空间位移——由迁出地到迁入地。

(2)居住地变更——跨越行政区域界线。

跨国界的人口迁移为国际人口迁移,跨省界的人口迁移为省际人口迁移。

如图,A、B、C是三个不同地区,人口从B1到A1、A1到B2、B2到C1常被称为是人口迁移;而从B1到B2、C1到C2是在区内流动,常被认为是人口流动。

(3)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

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频繁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等不属于人口迁移,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属于人口迁移。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的迁移课件(共94页)

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的迁移课件(共94页)

【解析】(1)选B,(2)选D。第(1)题,表中提及的省区中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福 建、天津、山东、辽宁、河北属于东部经济地带,流入人口较多;新疆、云南属于西部经济地 带,内蒙古属于中部经济地带流入人口较少,所以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不均衡;2010 年与2000年相比较,各省区流入的人口都增加,但是东部经济地带流入的人口数量远远大于中 西部省区流入人口的数量,所以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西部经济地带中云南与新 疆相比较,新疆流入人口多于云南;流入人口的增速的计算方法为:(2010年流入人口-2000年 流入人口)÷2000年流入人口×100%,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上海流入人口的增速约为187%,天津 约为310%,北京约为187%,所以天津流入人口在直辖市中增速最快。第(2)题,影响人口迁移的 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使 人口大量流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选B, (2)选D。第(1)题,据图分析,东部地区占比在1982年至2005 年上升,2005年之后占比下降;中部地区占比是先下降后上升,西部地区占比是 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但是全国流 动人口增长率应该是1982年至1987年较快,1987年至1990年较慢,1990年至2008 年增长最快,之后增长率下降。第(2)题,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是流动人口总 量在增加,这和交通条件改善关系不大,主要是经济差距加大、东部地区就业机 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引起的;各地户籍政策放开,会促进人口流动, 但不一定向大城市集中,主要是向东部地区集中;2014年流动人口数量规模减少, 应该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且不必远 距离流动到东部,中西部对流动人口吸引力增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第2讲人口迁移讲练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第2讲人口迁移讲练课件
第26页
考向 2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2021·福建适应性测试)我国中部某县是务工人员输出大县。 该县甲、乙、丙三个村中,甲村距离城区最近,地形以平原为主, 人均耕地面积居中,有多家工厂,经济相对发达;乙村地处偏远 山区,人均耕地面积最小,广泛种植楠竹,经济落后;丙村地形 以丘陵为主,人均耕地面积最大,主要种植水稻和饲养生猪,是 典型的传统农业村。据此完成 5、6 题。
第23页
(2018·海南)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 人口。安徽省 2017 年常住人口达 6 254.8 万人,比上年增加 59.3 万人。2001~2017 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同期 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 0.6%~0.7%。据此完成 3、4 题。
第24页
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
流量增大;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 表现 有计划、有__组__织__地进行人口迁移
经济发达地区,从农村迁往城市
第10页
第11页
关键能力
基础考点1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第12页
例 (2020·天津等级考)读表,完成(1)、(2)题。
2000 和 2010 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
第29页
基础考点2 人口迁移的影响
第30页
例 (2019·课标全国Ⅰ)下图示意 2015 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 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1)、(2)题。
第31页
(1)与欧盟籍相比,2015 年非欧盟籍( C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 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 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课内导航
01 必备知识 02 关键能力
第1页

新浙教地理专版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三)人口迁移

新浙教地理专版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三)人口迁移

课时跟踪检测(三)人口迁移、选择题F图中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完成1〜3题。

妙100p 110* 120*性别比是指某地区平均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即(男性人口/女性人A. B1 到B2 B. B2到C1 •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 •属国际人口迁移B. 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 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D. 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2•引起上述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A .收入差距C .工程建设()B.家庭婚姻D .文化教育3. 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A .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B.扩大了迁出地与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C .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D .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解析:1.D 2.A 3.B根据经纬网可知,三地均位于我国境内,其中甲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乙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丙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第1题,图示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由比较落后的甲地向乙、丙两地迁移。

第2题,图示人口迁移是由经济因素(收入差距)导致的人口迁移。

第3题,人口迁移可以为甲地带来经济收入和先进的理念,能够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

4. 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以下是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 .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参观游览世博园。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在去学校报到。

”C .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 .丁说:“我是去上海采购。

”丙、丁分别去上海旅游、出差、购物,居住地并没有长期或永久变更,而乙是去上海读大学,居住地发生了变更,且时间较长,应属于人口迁移。

性别比是指某地区平均每 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即 (男性人口/女性人 A . B 1 到 B 2 B . B 2到 C5.由图可知( )A .少年儿童与老年迁移人口性别比较低B .跨县人口迁移使性别比变小C . 25〜52岁的迁移人口以男性为主D •跨县迁移的性别选择不明显 6.影响13〜23岁的女性迁移人口多于男性的主要因素是( )A .家庭B .经济C .政策D .环境解析:5.C 6.A 第5题,由图中信息可知, 少年儿童迁移人口性别比较高;跨县人口迁移使性别比变大; 25〜52岁的迁移人口性别比非常高,说明该年龄段迁移人口以男性 为主;综上分析可知,跨县人口迁移对性别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迁移
一、选择题
蛇年春节期间,城乡交通状况来了个大反转:车流、人流密集涌向乡间。

乡间出现了如城市的堵车现象,“城堵”变成了“乡堵”。

阅读材料,完成1~2题。

1.“城堵”变成了“乡堵”说明
( )
A.城市化速度加快 B.乡村交通条件改善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城乡居民收入提高
2.影响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
( )
A.家庭B.经济
C.教育D.交通
解析第1题,“城堵”和“乡堵”都是车辆较多引起的,而车辆数量的增加说明城乡居民收入提高,购买力增强。

第2题,春节是中国人家庭聚会、访亲探友的节日,造成人口流动量大,所以影响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家庭因素。

答案 1.D 2.A
3.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

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 )
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解析沿海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推进了家乡的城市化进程,A 项不符合题意。

沿海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带来先进的技术,促进家乡经济的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

返乡就业后不再进城打工,减少了春运的客流量,C项符合题意。

返乡就业,不仅带来生产经验,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观念,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交流,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人口迁移差额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读图回答4~5题。

4.四地中可能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是
( )
A.A地和B地B.A地和C地
C.B地和C地D.B地和D地
5.导致D地人口迁移率为负值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经济落后B.政策因素
C.社会因素D.环境变迁
解析第4题,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迁移差额率高,A地和B地符合此特征。

第5题,D地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迁移率为负值,最可能为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答案 4.A 5.A
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

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工流动B.道路建设
C.水利工程建设D.输气管道建设
7.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两侧迁移,即水利工程建设是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第7题,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人口迁移与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无关,所有的居民必须全部迁走;图中的人口迁移以短距离为主,从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答案 6.C 7.D
下图为我国某市2010年人口统计图。

读图,回答8~9题。

8.与户籍人口相比,该市的流入人口
( )
A.劳动力人口比重较小
B.老龄人口比重较大
C.女性人口比重较大
D.青少年人口比重较大
9.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主要是
( )
A.使该市人口死亡率上升
B.降低了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C.使该市就业总人口减少
D.使该市的环境压力增大
解析第8题,通过读图可知,流入人口中男女性别比小于户籍人口的男女性别比,说明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少,即流入人口中女性人口比重较大。

第9题,流入人口使该市总人口增加,加大了该市的就业压力、环境压力、基础设施的压力,对该市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不大。

答案8.C 9.D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 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据此完成10~11题。

10.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11.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解析第10题,从材料中信息“离开户口登记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比2000年增加11 700万人”可以明显看出我国人口迁移规模扩大。

第11题,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差,因而吸引人口迁往东部地区。

答案10.A 11.C
下图是2013年我国甲、乙、丙三个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甲、乙、丙三个城市中市区人口最多与最少的分别是
(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甲
13.从甲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化分析,该城市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人口大量迁移到其他城市
B.逆城市化现象
C.老年人口比重较小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解析第12题,市区人口数量=人口变动量/(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

读图可知,甲城市市区人口变动为-10万人,人口增长率大约为-1%;乙城市市区人口变动为15万人,人口增长率大约为4%;丙城市市区人口变动为5万人,人口增长率大约为2%,从而求得甲城市市区人口约为1 000万人,乙城市市区人口约为375万人,丙城市市区人口约为250万人,所以B正确。

第13题,图中信息显示,2013年甲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机械增长率也为负值,说明甲城市少年儿童和青壮年劳动力比重较小,因此老年人口比重较大,C错;甲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且人口老龄化严重,表明甲城市经济发达,所以D错;甲城市经济发达但却为人口的主要迁出区,可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的出现可能是由环境污染、地价上涨等原因导致的,会使一部分人迁出城市,但甲城市经济发达,并不会出现大量人口向其他城市迁移的现象。

答案12.B 13.B
二、非选择题
14.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
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北京市-0.015 5.292
河南省0.564 0.562
(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____,影响人口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

(4)“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从表中信息可知北京人口的增长主要是人口的迁入,这和北京发达的经济密切相关,也是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影响的具体体现;这种影响在中国总体的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中也得到了具体体现,并且总体上人口还是增加的。

答案(1)高外来人口增加
(2)低人口迁出
(3)增加经济因素
(4)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
15.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问题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影响。

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1)归纳1990年以来上海市人口数量变化状况。

(2)请分别说明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特征的形成原因。

(3)请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解析第(1)题,读图1,从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两方面归纳说明。

第(2)题,结合图2,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方面分析户籍人口数量的变化;从人口流动的角度分析常住人口的变化。

第(3)题,外来人口对上海市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从社会(劳动力)、经济等方面分析;可能带来的问题可从教育、就业、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方面分析。

答案(1)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户籍人口变化不大。

(2)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原因是外来常住人口不断增加;户籍人口变化不大的原因是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呈负增长)。

(3)积极影响:①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不足(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②促进了经济发展(繁荣)。

带来的问题:①加大了就业、教育、住房及交通的压力;②增加了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管理的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