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

合集下载

毛囊炎脓包怎么处理【健康小知识】

毛囊炎脓包怎么处理【健康小知识】

毛囊炎脓包怎么处理
文章导读
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经常长在大胳膊、后背上以及腿部,主要原因是人体内毒素积累太多,排泄不出堵塞了毛孔造成的,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外观形象,尤其是夏天长有很多毛囊炎的妹子都没法穿短裙子。

而毛囊炎清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发炎变成脓包,本文就简单介绍下毛囊炎脓包怎么处理。

毛囊炎主要是由于毛囊系统出现感染而发生化脓所产生的炎症,在最初的时候是红色的丘疹,逐渐的演变成丘疹性的脓包,一般常常是孤立的散在各处,自己感觉有轻度的疼痛感。

毛囊炎化脓之后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不好的消息,因为它是不能自行恢复的,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进行及时的治疗,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得了毛囊炎出现化脓之后该如何处理。

药物
复方黄柏液、百癣夏塔热片、麦冬
方法步骤
局部外用复方黄柏液,外涂,一天两三次,一般一次有效;若是感染不严重,一般两三天可以好转;
一般不建议切开引流,毕竟此类毛囊炎部位较浅,并且反复切除引起可能会形成新的毛囊感染;除非局部红肿疼痛很明显,用外用方案无效;
这种化脓性毛囊炎发生,与秋天气候变化有关,很多人不适应这样的情况,简单地说是上火了;因此可以配吅些清肺热的药物,门诊的经验是口服百癣夏塔热片,效果还不错;
若是多个部分反复发作(此类并不少见),则表明情况比较严重,此类建议去找皮肤科医生开些中药吃,这样见效快;同时配吅抗生素输液;
从中医五行学说来判断,秋天属肺,燥邪主令,简单地说秋天人体容易出现肺热,津液不足,易上火,因此可以用一些能清肺热生律的食疗办法:笔者的经验是麦冬泡水喝,这是一个药食两用的东西,在药店或超市都可以买到,也不贵;。

皮肤起毛囊炎的原因

皮肤起毛囊炎的原因

皮肤起毛囊炎的原因
一、皮肤起毛囊炎的原因1. 皮肤起毛囊炎的原因2. 毛囊炎早期症状3. 毛囊炎吃什么好二、治疗毛囊炎偏方三、毛囊炎的检查方法皮肤起毛囊炎的原因
1、皮肤起毛囊炎的原因1.1、某些原发病,如:激素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湿疹、痤疮、瘙痒性皮肤病、糖尿病、慢性病灶等也往往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毛囊炎。

尤其是曾经使用过激素类外用品,皮下有激素残留和停用激素后的“撤药性反跳”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细菌、真菌感染。

1.2、毛发的牵拉、摩擦、搔抓引起的损伤。

1.3、皮质激素破坏皮肤生态环境。

2、毛囊炎早期症状
2.1、纯性毛囊炎:属于急性毛囊炎。

初起时,毛囊口出现有痒感的红色小丘疹,周围有炎性红晕。

抓痒后可形成一个小脓疱,数天后脓头破溃,排出少量脓液后逐渐痊愈,愈后无疤痕。

好发于儿童头部,成人好发于头皮和腋下等处。

2.2、性毛囊炎:又叫毛囊性脓疱疮、浅表性毛囊口炎。

表现为毛囊口周围发红,出现有小米到绿豆大小的黄色脓疱,中心有毛发穿出,周边发红,有痒感或灼痛感。

数天后,脓疱可变干结痂,脱痂后患处留有白色鳞屑。

容易发生在四肢及头皮、小腿等处。

2.3、硬结性毛囊炎:又称瘢痕疙瘩性毛囊炎、发际疮和项部毛疮等。

病初起时,项部发际处出现红色小丘疹或小脓疱,互相融合,逐渐发展成瘢痕疙瘩性硬结,有圆形、卵形和不规则形。

一般发于项后毛发部位,患处头发稀少或完全脱落,病程缓慢,常可数年不愈。

3、毛囊炎吃什么好
3.1、多吃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有金针菜、韭菜、胡萝卜、菠菜、牛奶等。

毛囊炎的治疗方法

毛囊炎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毛囊炎的治疗方法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毛囊炎都不太陌生,我们可能都见过一些毛囊炎疾病的患者,这种疾病使我们的身体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很多中耳炎患者因为没有引起
相信大家对于毛囊炎都不太陌生,我们可能都见过一些毛囊炎疾病的患者,这种疾病使我们的身体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很多中耳炎患者因为没有引起足够高的忠实,从而引起毛囊恶化,引起一系列炎症,更有甚者,恶化严重者的毛囊炎患者使很多人出现皮肤问题,给很多人带来了巨大的苦恼,那么有什么好的方法治疗毛囊炎这种疾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毛囊炎最佳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1、全身疗法:在皮损广泛而有明显脓头时,应给广谱抗生素治疗。

如有条件可送脓液培养,并作药敏试验,这样对选择更有效的药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免疫疗法:慢性反覆发作的患者,可用疖病菌苗注射,每周皮下注射一次,开始剂量为0.5毫升,第二次为1毫升,第三次为1.5毫升,以后每次为2毫升。

一般注射后无不良反应,如有发热等不适,不要再增加剂量,必要时可减量或停用。

3、局部疗法:皮损发作时局部忌用水洗,避免搔抓,皮损部位应将毛发剪短,局部可搽杀菌、止痒的药物如发水等。

伴有渗液的患者可用0.1%利凡诺溶液湿敷,每日3~4次,每次20分钟,炎症缓解后可以用2%氯霉素乳剂、0.5%新霉素软膏以及3%碘酊外搽。

4.清血解毒丸:每次口服6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丸圣散:外用,用花椒油或食用植物油调敷或撒布于患处。

.拔毒膏:外用,加温软化,贴于患处,隔日换药1次。

小败毒膏:每次口服15g,一日2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毛囊炎治疗最佳方法

毛囊炎治疗最佳方法

毛囊炎治疗最佳方法
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常见于头皮、胸部和腹部等部位。

治疗毛囊炎的最佳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治疗:包括外用和口服药物。

外用药物可以使用含有抗生素、抗真菌或抗炎成分的洗剂、乳膏或喷雾剂,如酮康唑洗剂、益肤霖、甲硝唑乳膏等。

口服药物一般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口服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

2. 清洁皮肤:保持毛囊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非常重要。

使用温和且适合自己皮肤类型的洗浴产品,避免使用太过刺激性的化妆品或洗护产品。

3. 避免刺激:避免摩擦、揉搓或不适当的刷梳头发等行为,以免进一步刺激毛囊炎。

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洗头或使用电吹风吹干头发,以免加重炎症。

4. 饮食调理:适当调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有助于促进身体的康复。

5. 纤维脂肪激光治疗:对于顽固性毛囊炎,可以考虑进行纤维脂肪激光治疗。

该治疗通过激光作用于毛囊周围组织,破坏炎症细胞,促进毛囊修复。

毛囊炎的治疗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和临床症状确定,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和减轻毛囊炎症。

毛囊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毛囊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毛囊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毛囊炎是毛囊的炎症引起的病症,常见于头皮、脸部、胸部和背部等部位。

常见症状包括:
1. 皮肤红肿疼痛:感染的毛囊周围会出现红肿和疼痛的症状,可能伴有瘙痒感。

2. 脓疱和疮头:感染的毛囊还会形成脓疱,有时可能会破裂并形成疮头。

3. 毛发脱落:受感染的毛囊可能导致毛发脱落。

4. 毛囊脓肿:严重感染时,毛囊内的脓液可能积聚形成脓肿。

治疗方法包括:
1. 外用药物:医生通常会建议使用外用抗菌药剂,如抗生素类药物来治疗。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抑制感染并减轻炎症症状。

2. 清洁和护理:保持患处清洁,并避免因刮擦或摩擦而进一步感染。

使用温和的洗面奶或洗发水进行清洁,并避免使用刺激性成分。

3. 热敷:可使用温热的湿毛巾或热水袋进行热敷,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缓解炎症和疼痛。

4. 抗生素治疗: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具口服抗生素,以帮助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5. 治疗潜在原因:有时候,毛囊炎可能是由其他潜在的问题引起的,如油脂分泌过多、毛囊堵塞、免疫系统问题等。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这些原因。

请注意,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最好咨询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毛囊炎

毛囊炎

毛囊炎毛囊炎(folliculitis)系由金黄色毛囊引起的炎症。

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载。

生于项后发际部位者称“”;生于下颌部者称“羊”、“须疮”、“燕窝疮”;发于眉间者称“眉恋疮”;发于者称“”等。

中医学根据其发病部位及形状有不同的命名,如大珠疮、发际疮、、、蝼蛄患、蟮拱头等。

本病好发于头部、项部、、肛周或身体其他部位,且有复发倾向,常多处发生,性质顽固,迁延难愈。

全面分型毛囊炎,随症立法、依法组方、组方给药王老草本肤康;注意饮食生活起居,从临床治疗到生活调理。

目录123456789101疾病简介脓点毛囊炎毛囊炎(folliculitis)为金黄色所引起的红色毛囊丘疹[1],为毛囊部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或非化脓性炎症[2]。

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载。

生于项后发际部位者称“发际疮”;生于下颌部者称“须疮”、“”;发于眉间者称“眉恋疮”;发于者称“”等。

中医学根据其发病部位及形状有不同的命名,如大珠疮、发际疮、、蝼蛄疖、蝼蛄患、蟮拱头等。

本病好发于、项部、、肛周或身体其他部位,且有复发倾向,常多处发生,性质顽固,迁延难愈。

2病因毛囊炎毛囊炎常由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引起,其他致病菌也可以引发此病。

[3]中医学认为,毛囊炎的病因多是内蕴,外受热邪,熏蒸肺系,蕴结肌肤,郁久化热,热盛肉腐成脓,脓毒流窜,相互贯通,发为本病。

或素体虚弱,卫外不固,外感;或因皮肤不洁,复遭风毒侵袭,风外搏结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毛囊炎的病原菌主要是,偶有、链球菌、假单孢菌属和类。

主要发生于未成年人,或糖尿病患者。

毛发的牵拉、搔抓、皮肤的浸渍、局部密封包扎、皮肤受损、经常接触焦油类物质、或长期应用焦油类软膏或皮质类固醇药物、以及皮肤经常摩擦等刺激,均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毛囊炎初起为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迅速发展成丘疹性脓疮,继而干燥、结痂,痂脱不留痕迹。

皮疹数目多,但不融合,自觉瘙痒或轻度疼痛。

3临床表现1.临床要点:好发于头部、颈部,亦可发生于及身体其他部位。

嗜酸性脓肿名词解释

嗜酸性脓肿名词解释

嗜酸性脓肿名词解释嗜酸性脓肿是指在局部组织内形成的化脓性炎症,并且炎症中存在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白细胞,其细胞质含有大量嗜酸性颗粒,这些颗粒内含有嗜酸性染料,比如嗜酸性碱性染料尤为明显。

所以,嗜酸性脓肿也可以称为嗜酸性炎症。

嗜酸性脓肿通常是由于病原菌感染引起的。

当有害细菌侵入机体组织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会通过嗜酸性粒细胞对这些细菌进行攻击。

嗜酸性粒细胞会释放一些细胞因子和蛋白质,这些物质具有杀菌作用,并且可以吸引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一起抵抗感染。

然而,在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或感染过程中,过度的嗜酸性粒细胞聚集会导致炎症反应过度,形成脓肿。

嗜酸性脓肿常见于皮肤和黏膜,如口腔内、喉咙、鼻腔和外生殖器等部位。

其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灼热、红肿、局部疼痛和脓液排出等。

嗜酸性脓肿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手术排脓。

抗生素可以消灭细菌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但对于嗜酸性粒细胞的过度积聚并没有直接作用。

手术排脓是通过切开脓液堆积的部位,将脓液排出来,缓解炎症的症状。

术后,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继续治疗,以预防感染的复发。

嗜酸性脓肿的发生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失调、过敏反应、感染和某些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

例如,某些自身免疫疾病、慢性鼻炎和遗传性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等疾病,都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的过度发生。

此外,抗生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的长期滥用也会对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增加嗜酸性脓肿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嗜酸性脓肿是一种由病原菌引起的炎症反应,主要特点是组织内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的聚集。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和手术排脓。

了解嗜酸性脓肿的疾病特点和治疗方法对于减少炎症反应和预防感染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该怎么预防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该怎么预防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该怎么预防
一、概述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是一种皮肤病,这样的皮肤病现在还真是越来越多了,但是很多时候大家都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得上这样的疾病的呢,所以还真是要认真的注意自己的身体才行的呢,要不然身体会得上很多的疾病,像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这样的疾病,预防就是很重要的,现在大家就来分享一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该怎么去预防吧。

二、步骤/方法:
1、在很容易发生脓皮病的单位一定要多多的进行宣传,让所有
人都对这类疾病有认识,做好自某同事防御的工作。

2、注意皮肤卫生还要加强身体锻炼来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多对
毛囊进行关爱,可以在局部的地方用一些杀菌、消炎的软膏,比如四环素软膏,可以多运动,比如:跑步,健身,游泳等等。

3、一定要保持皮肤的一些机能的完整,这样对于皮肤病特别是
瘙痒性皮肤病一定要进行合理治疗还有防治皮肤损伤,不要抓伤皮肤,也不要刺激皮肤。

4、衣帽毛巾面盆一定不要跟别人共用一个,一定要对患者适当
进行隔离,患者用的东西一定要进行消毒,要不就要销毁,不要被感染。

5、发病的时候一定不要喝酒或者是吃一些辛辣刺激食物。

儿童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1例及文献复习

儿童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1例及文献复习

poi rt nb n arw( oiohl ) rlea o o em r f i o es p ia .Wedan sdte i aea oiohl utlro i— n i igoe s s s s p icp s a lc hde e n i u fl
u ii.Cei zn d p n cli r d n se d i h rtwih fi e p n e.Pr d s n o e o lts tr i e a e i i n we e a mi it r n t e f s t arr s o s i n l e i e io e d s f 2 / s u e e e i n r c re t 0 ms d wa s d wh n l so swe r u r n .Cl i a mp v me twa b a n d e ie ty e e i c i r e n s o t i e vd n l . n l o
1a o ao y tss we e i iae h t e sn p ii c l o 6 0 /L.d fe nt o n 2 4  ̄h r tr e t r ndc td t a o i o h l c e l f2. 3 X 1 i r i c u t0. 4 e a l wi a h g g f3 0 2 I 山 ih I E o 6 2 U/mL. A p cme a e r m h usu e i o h w a tra r s e i n tk n fo te p t l s d d n t s o b c e l o i f n a n e to u g i f cin.Hitl gc s o d a n a l soo i h we n if mmao y i fl ae c n itn fl mp o y e n o i o l t r n t t o ss go y h c t sa d e sn — i r i

巨大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治愈1例

巨大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治愈1例
收 治 我 科
体检 : 般情况 好 , 、 、 ( 皮 肤科 情况 : 前 额 、 一 心 肺 腹 一) 左 左 耳 前 至 左 侧 头 皮 部 见 lc 1 c 7 mx 4 m大 红 褐 色 斑 块 , 面 凹 凸 不 平 , 表 见 毛 囊 性 丘 疹 和 脓 疱 ,其 上 覆 盖 较 多 黄 色 分 泌 物 ,皮 损 境 界 清 楚 , 边 呈 堤 状 , 内 无 毛 发 生 长 ( 片 1 。 下 肢 胫 前 均 见 灰 褐 周 其 照 )双 色 斑 块 状 皮 损 , 底 浸 润 , 面 有 渗 液 ( 片2 , 部 无 压 痛 实 基 表 照 )局 验 室 检 查 : 常 规 : C 84 1 9 L 嗜 酸 粒 细 胞 计 数 : .x1 9 血 WB .x 0/ , 63 0/ L 抗 核 抗 体 、 风 湿 因 子 阴 性 , 疫 球 蛋 白 、 3 常 皮 损 组 织 , 类 免 C 正 真菌 培 养阴性 , 损 表面分 泌物 细菌 培养 有 克氏/ 异 枸橼 酸杆 皮 差 照 片 2 双 下 肢 胫 前 均 见 灰 褐 色 斑 块 状 皮 损 , 底 浸 基 润 , 面 有 渗 液 , 边 散 在 毛 囊 性 丘 疹 及 脓 疱 表 周
维普资讯
巨大 型 嗜 酸 性 脓 疱 性 毛 囊 炎 治 愈 1 例
敖 俊 红 , 杨 蓉 娅 , 王 文 岭 . 张 洁
( 京 军 区 总 医 院 皮 肤 科 ,北 京 10 l ) 北 0 0 0

要 :4 岁 男 性 患 者 , 面 部 丘 疹 、 疱 、 块 反 复4 , 小 腿 褐 色 斑 块 1 , 周 血 嗜 酸 粒 细 胞 计 数 增 高 , 损 组 织 病 理 显 示 5 头 脓 肿 年 双 月 外 皮

经典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8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经典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8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嗜 酸性 脓 疱 性 毛 囊 炎 ( e o s i n o p h i l i c p u s t u l a r f o l l i e u l i t i s, E P F ) 3 L 称为 O f u j i 病( O f u j i ’ S d i s e a s e ,O D) , 1 9 7 0年 由 日本学 者 O f u j i 首次命名报告『 J 1 ,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皮肤 、 毛囊性疾病。 E P F
临床较罕见 , 我中心 门诊 自 2 0 0 7年 1 0月一 2 O 1 1 年 6月诊治 8 例, 现报告如下 。
1 临床 资料 1 . 1 一 般 资 料
型: 经典型 E P F ( c l a s s i c E P F ,C — E P F ) , 免疫 抑 制相 关 型 E P F
8 例E P F患者的一般资料 见表 1 , 其 中男 6 例, 女2 例, 男 女比例为 3: 1 , 平均年龄 3 3岁 ( 2 3 ~ 6 1 岁) , 病程 1 个月 一 7年 , 平均病程 3 . 3 3年 。8例患者中除 2例为香港居 民 , 其余 均为本 省居 民, 家族成员 中均无类似患者 。 1 - 2 临床资料 见表 1 。8 例患者均有 E P F的典型皮损 : 持久性环状红斑 , 伴有丘疹及脓疱 。 中央有消退倾 向, 皮损反 复发作 。其 中 4例患 者皮损有瘙痒 ( 例2 、 3 、 5 、 7 ) , 4例患者无 明显瘙 痒 ( 例1 、 4 . 6 、 8 ) 。 8 例患者皮 损均见 于面部 , 其中 2 例患者( 例6 、 7 ) 还累及躯 干、 四肢 ( 图1 A ~ D) 。 3例患者有外周血嗜酸 眭白细胞 升高 , 8例 患者 H I V检测均 为阴性 。 8例 E P F患者 均具 有相似 的皮损 组织病理改变 : 毛囊 上皮 内海绵水 肿 , 并见 嗜酸性粒 细胞 移入 , 皮脂 腺 、 汗腺周 围 , 血 管 周围及胶原纤维间 , 部分形成嗜酸性微脓肿 ( 图2 A、 B ) 。8例患 者皮损组 织行 阿新蓝染色 , 其 中 2例患者 ( 例3 、 5 ) 毛囊周 围及 毛囊皮脂腺周围有酸性黏蛋 白沉积 ( 图3 A) , 吉姆 萨染色显示 8 例患者毛囊及 皮脂腺周 围少 至 中等量肥大 细胞浸润 ( 图3 B ) 。 P A S染色未见真菌菌丝及孢 子 , 抗酸染色均为阴性。

毛囊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毛囊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毛囊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导语:毛囊炎是一种肌肤疾病,发病的时候患者会感觉到肌肤瘙痒,而且有轻度的疼痛,发病初期的时候症状表现不明显,一般难以引起人们察觉。

但是如
毛囊炎是一种肌肤疾病,发病的时候患者会感觉到肌肤瘙痒,而且有轻度的疼痛,发病初期的时候症状表现不明显,一般难以引起人们察觉。

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毛囊炎就会越来越严重,会出现大面积的红肿,而且毛囊炎中间还有毛发贯穿,极为影响美观,那毛囊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呢!
1.症状:
多见于成年人,自觉瘙痒或有轻度疼痛,一般没有全身症状。

皮疹初起时为针头大小,红色毛囊性丘疹,逐渐变成粟粒大脓疱,中心有毛发贯穿,周围有炎性红晕。

脓疱大多分批出现,互不融合。

脓疱破溃后,排出少量脓血,结成黄痂,痂脱即愈,不留疤痕。

毛囊炎可反复发作形成慢性毛囊炎,发生于头皮的可引起永久性脱发。

2.治疗方法:
可酌情选用抗生素,局部可用1%新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软膏或2%碘酊外涂,也可试用紫外线照射。

对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试用自家菌苗或多价葡萄球菌菌苗。

3. 取三棵针15克,黄芩、丹皮、赤芍、银花、蚤休、连翘各10克,黄连、生甘草各6克。

先将上药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

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加减:发际疮加荆芥10克,桔梗5克;坐板疮加牛膝、蒌芍各10克;大便干者加生大黄(后下10克)。

关于毛囊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就为大家绍到这里。

大家在平时如果。

脓疮性毛囊炎治疗方法是怎样的

脓疮性毛囊炎治疗方法是怎样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脓疮性毛囊炎治疗方法是怎样的
导语:我们都知道皮肤是特别敏感的,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皮肤病的,但是由于我们生活中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说没注意皮肤卫生都特别容易引起脓
我们都知道皮肤是特别敏感的,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皮肤病的,但是由于我们生活中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说没注意皮肤卫生都特别容易引起脓疮性毛囊炎,出现脓疮性毛囊炎会严重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形象,也会给皮肤带来一定的疼痛感,所以它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脓疮性毛囊炎治疗方法是怎样的?
脓疮性毛囊炎治疗方法是怎样的 .
1.全身治疗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忌饮酒及食辛辣、刺激性食品。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等,多发者可选抗生素及维生素类。

2.局部治疗原则为杀菌、消炎、干燥。

可外用2.5%碘酊、5%氯化氨汞(白降汞)、10%鱼石脂软膏或1%新霉素软膏。

3.物理疗法可采用紫外线或超短波照射。

对迁延不愈者可用自家菌苗或多价菌苗注射。

也可给予免疫增强剂。

4.中医疗法
(1)中医治则:
①湿热型:法宜清热解毒利湿。

方用银花15g、连翘15g、大青叶10g、公英10g、茯苓10g、薏仁15g、防己10g、车前草10g、白藓皮15g、防风10g、甘草10g。

也可服用连翘败毒丸。

②气阴两虚型:法宜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用生芪10g、党参10g、干生地15g、麦冬、天冬各15g、银花15g、连翘15g、野菊花10g、地丁10g 、大青叶10g。

亦可服用五味消毒饮。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是怎么回事?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是怎么回事?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的病理病因,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不明。

有人认为本病与皮脂溢出有关,也有人认为是一种细菌疹,但未能证实。

Andrew认为本病可能是不典型的银屑病。

*二、发病机制
早期见毛根外鞘细胞内、细胞间水肿,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毛囊内形成脓肿,脓肿内含有多量上述细胞。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病因,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怎样治疗?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怎样治疗?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的治疗方法,治疗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应该吃什么药。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内服氨苯砜或皮质激素有良效。

也可试用羟布宗(羟基保泰松)、或磺胺吡啶、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个别病人摘除扁桃体或应用抗生素治疗龋齿后好转。

*2、预后
可反复发作。

皮疹持续时间及复发间隔时间不定。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怎么治疗,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化脓性毛囊炎吃什么药

化脓性毛囊炎吃什么药

化脓性毛囊炎吃什么药
*导读:化脓性毛囊炎是细菌性感染的皮肤性疾病,药物治疗具有方便等诸多优点,所以化脓性毛囊炎吃什么药物的问题备受关注也就不足为奇。

那么化脓性毛囊炎吃什么药呢。

有关方面的专家指出,化脓性毛囊炎药物治疗很多,除外敷,内服药物外,免疫调节等药物也较为普遍。

……
化脓性毛囊炎是毛囊炎的常见类别,其主要是感染了金葡菌所导致,化脓性毛囊炎的危害大且发生的概率高,不仅造成皮损,瘙痒,疼痛外,还对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所以化脓性毛囊炎及时治疗很有必要。

在各种治疗方法中,药物具有方便,有效等诸多优点。

*化脓性毛囊炎吃什么药西医治疗
西医药物是化脓性毛囊炎治疗的常见方法,其中以外敷和内服药物较为普遍。

局部外敷可以用2.5%碘酊、1%新霉素软膏。

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也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如果免疫力低下,可以用免疫调节等药物。

为确保更好的治疗效果,要注意药物使用的方式方法。

*化脓性毛囊炎吃什么药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化脓性毛囊炎的药物有连翘败毒丸、清血解毒丸、丸圣散、拔毒膏、小败毒膏、疮疖膏药等中成药,也包括中医中药汤剂类药物。

在使用方法上既可以外敷也可以内服,要结合具
体药物的特点,同时中药治疗也要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而确保更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很多朋友对化脓性毛囊炎吃什么药的问题有所了解。

有关方面的专家提醒,药物是治疗化脓性毛囊炎的方法,但不是唯一手段,所以有必要借助其他的治疗方法,进而避免药物在治疗化脓性毛囊炎方面的局限性。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
张炜
【期刊名称】《皮肤病与性病》
【年(卷),期】1996(018)004
【摘要】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张炜(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610051)1965年Ise和Ofuji报道了一例日本患者反复发作的面部毛囊性脓疱和周围血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的病例,病理学上脓疱中主要含嗜酸性白细胞。

1970年Ofuji又报告了相同的3例,并认为是一个新的独...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张炜
【作者单位】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3.3
【相关文献】
1.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1例 [J], 魏威胜;古东
2.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一例 [J], 王卫亮;刘奉彬;陈燕;黄远佐;谢汝汉
3.茎点霉致泛发性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1例及实验分析 [J], 孙一丹; 李心悦; 孙婷婷; 李东明
4.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1例 [J], 邹爱玲;石年;石娴
5.非典型性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的多价变态反应 [J], Hsu p.-J.;惠海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自从日本学者伊势(Ise)和太藤(Ofuji)于1965年报告第1例嗜酸性脓疱毛囊炎(eosinophilic pustular folliculitis,EPF)以来,本病的历史已超过40年。

当时他们报告的是一名42岁的妇女,在躯干、上肢和面部起许多毛囊性脓疱,皮肤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脓疱为毛囊性非感染性的嗜酸粒细胞浸润,拟诊为角层下脓疱性皮病的毛囊型,1970年太藤又报告了3例类同患者,并首次提出了EPF的命名,故其后有人称为太藤病。

随着病例报告的增多,发现皮损也可见于无毛囊的掌跖部,且为无菌性脓疱,故也有人主张用“嗜酸性脓疱性皮病”和“无菌性嗜酸性脓疱病”等名称。

为了避免命名上的混乱,从上世纪80年代后,多数学者同意维持EPF的旧称。

40余年来,本病的分类、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已有不少的新的认识和进展,本文复习了部分文献,介绍如下。

[分类]目前可将EPF分为三种类型,伊势和太藤当初报告的EPF为经典型EPF(Classic EPF,C-EPF),另有2种类型的EPF,即免疫抑制相关型EPF(Immunosuppression-associated EPF,IS-EPF,此型中大部分病人血清HIV抗体阳性)和婴儿型EPF(Infancy-associated EPF,I-EPF)[1] 。

还有学者更细地把EPF分为6型,即:经典型、HIV相关型、婴儿型、掌跖型、药物相关型(罕见)和肿瘤相关型[2]。

不论是分为3型还是6型,虽然各型在组织学上并无区别,但因在其他方面存在不少异同点,故考虑为不同的疾病或病因所致。

[流行病学]C-EPF虽主要见于日本人中,但任何人都可以罹患本病。

现已知EPF的大多数为艾滋病患者,而C-EPF和I-EPF病人则要少得多(其他类型EPF更属罕见)。

主要3型EPF男性患者均比女性多见,特别是在IS-EPF,男性占绝大多数,实际上IS-EPF在女性中仅报告了6例。

在日本C-EPF男女之比为5︰1,其发病高峰在30~50岁之间。

[病因和发病机制]EPF的病因尚未明确,最可能是由各种抗原刺激诱发的免疫系统损伤所致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包括对各种感染、药物的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由皮肤表面脂质衍生物的嗜酸细胞趋化和活化因子所促成)等。

EPF在临床和组织学上与皮肤癣菌性毛囊炎相似;在某些EPF,尤其是在IS-EPF中,可由免疫功能障碍或由马拉色真菌介导的免疫超敏反应所引起。

两种螨虫(毛囊蠕螨和皮脂蠕螨)、细菌(如短纤毛菌)和药物(如卡马西平、米诺环素和别嘌呤醇等)也为可能的抗原。

其他的抗原包括硅酮组织乳房内注射引起的皮肤反应、皮脂腺和它的皮肤表面脂质产物可作为自身免疫的抗原刺激物或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等均可导致EPF的发生。

如果EPF病人伴有免疫缺陷,则强烈地提示为IS-EPF,因淋巴细胞消耗系统(Lymphocyte-depleted system)调节障碍,故产生Th2免疫反应。

目前认为在EPF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1(eotaxin-1)和Th2细胞因子(白介素13,4和5)在嗜酸粒细胞的补充、炎症和组织损伤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IS-EPF最多见于艾滋病患者中,但少数也见于HIV抗体阴性的免疫缺陷患者中(多为血液系统疾病,见后述)。

此外,在EPF病人中,已发现嗜酸粒细胞高水平地表达神经元氧化氮合成酶,随后释放氧化氮,激活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导致上皮的损伤。

总之,目前认为EPF是对各种抗原刺激的一种多因子的免疫系统反应,故应对病人作全面的评介以发现基础疾病的存在。

[临床表现]1 C-EPF:皮损表现为在红色斑片的基础上出现成簇无菌的毛囊性丘疹性脓疱,直径1~2mm,斑片中心消退而逐渐向周围扩张的特点,消退处遗有暂时性灰色色素沉着,但不留瘢痕,伴轻痒,成簇皮损可持续7~10天,往往每3~4周复发1次。

偶尔早期皮损表现为面部对称性蝶状分布之红斑,也有为少量(或无)丘疹或脓疱的不典型表现而造成误诊。

本型主要分布在面部(85%)、躯干(59%),但也可见于四肢和掌跖部(后者约1/5病人有之),偶有口腔粘莫损害,但一般并无系统症状。

C-EPF病程慢性,反复发作可达1~2年之久,病程中常有自动缓解和恶化交替的现象。

约35%病人有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轻中度升高伴嗜酸粒细胞增高。

2 IS-EPF:本病中的绝大多数病人属艾滋病的皮肤表现(即HIV相关型EPF),由Soeprono 等(1986年)首先描述。

它与C-EPF的区别在于常伴有剧烈的瘙痒,且皮损往往为分散在荨麻疹样红斑基础上,伴有剥脱和水肿的毛囊性丘疹,故诊断较为困难,常需多次作活检。

CD4细胞计数往往<250~300/ml,25~50%病人伴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和嗜酸粒细胞增多。

本型可被视为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免疫重建综合征的一部分,IS-EPF病例往往在开始HAART的3~6个月内和免疫功能恢复到CD4细胞计数>200/ml时出现或恶化,其原因尚不明。

在IS-EPF中,除与艾滋病相关外,在少数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瘤同种骨髓移植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髓性败血病、T细胞淋巴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其他血液病患者也可合并EPF[3]。

总结本型的特点为:①皮损以多发性荨麻疹性毛囊性丘疹为主;②持续性中重度瘙痒;③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嗜酸粒细胞相对增多,血清IgE增多,由于多数IS-EPF 是伴随CD4 细胞<300/ml时出现,故认为该型是艾滋病晚期的重要标志。

[实验室检查]特征性发现为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分类计数和绝对计数均增高,在活动期尤甚;白细胞总数也可增高,血沉可增快,C反应蛋白可阳性,但上述变化并非见于全部患者,脓疱内容物镜检和培养均阴性,皮损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也为阴性。

在EPF中也可见到免疫功能障碍所致的实验室变化,如白细胞化学趋化性改变,抗表皮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异常(IgG3亚群缺乏、IgE升高),抗毛鞘和抗上皮基底细胞的高滴度循环IgG和IgM抗体阳性,在毛囊部角质形成细胞有细胞间粘附分子I表达增加等。

[组织病理变化]因本病是一种以毛囊为中心的皮病,故取材应为完整的具有毛囊的丘疹或脓疱,且需作连续切片以获取炎性毛囊方有意义。

EPF有较特异的组织学图象。

病理变化主要限于毛囊皮脂腺、毛囊漏斗部上皮海绵水肿,其中主要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成为嗜酸性海绵水肿或嗜酸性脓疱,但多数毛囊完整,罕有发展为完全性毛囊破坏。

在毛外根鞘、皮脂腺和导管内可见嗜酸粒细胞和散布的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毛囊周围和血管周围也有嗜酸粒细胞浸润;在IS-EPF中可观察到CD8+淋巴细胞占10︰1的优势,少数还可见毛囊性嗜酸性脓肿和皮脂腺溶解;在IS-EPF头皮损害,可见有真皮内嗜酸粒细胞浸润和火焰样图象。

40%的EPF病人,在皮脂腺的外根鞘部可见粘蛋白变性;有些不典型EPF与过敏反应相关(病人伴异位性皮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组织病理上显示真皮血管周围有坏死。

[鉴别诊断]在C-EPF,应与真皮内嗜酸粒细胞增多的一些皮肤病如嗜酸性蜂窝织炎、面部肉芽肿及木村病区别,因临床上与本病相异太大而无鉴别之困难;EPF免疫荧光检查为阴性,真皮见嗜酸粒细胞浸润,有别于疱疹样皮炎及角层下脓疱病;发生于掌跖部的脓疱应与掌跖脓疱病区别,后者为单房性嗜中性粒细胞脓疱,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并不增高;其他与之相鉴别的皮病尚有毛囊炎、脓疱性银屑病、脓疱型药疹、脓疱性梅毒、皮肤癣菌病等。

在IS-EPF,与本病相鉴别的皮病包括光线性皮炎、皮肤机会感染、丘疹性荨麻疹、抗HIV 药物所致的药物反应、痤疮、皮肤癣菌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及脂溢性皮炎等需与I-EPF相鉴别的疾病有婴儿肢端脓疱病、新生儿中毒性红斑、新生儿痤疮和暂时性新生儿脓疱性黑素沉着病等。

[治疗和预后]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是对所有各型EPF的首选,低效(如10%氢化考的松)和中效(如丁酸氢化考的松)激素用于儿童,而成人可选用中效(如0.1%糠酸莫米松)和高效(如0.05%卤美他松)激素。

UVB治疗(6~9次,累积量243~1225mJ)和PUV A治疗也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但一旦停用就易复发;对C-EPF,常用吲哚美辛50~75mg/d治疗(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也可),因它应用后在短期内即可达到良好的效果,故常被推荐为第一线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报道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本病反应迅速,且毒性小,故对本病,尤其是对儿童和面部皮损是更优先的选择。

对病情重者或对上述疗法疗效欠佳者,可口服泼尼松,初量为1mg/kg/d,但应警惕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有报道口服异维A酸1mg/kg/d,2周内可获得引人注目的改善。

其他有效的治疗包括口服伊曲康唑100~400mg/d,甲硝唑250mg,每日3次口服,氨苯砜50~100mg/d口服。

γ干扰素肌注50~200u/d,连续1周,以后每周1~2次及外用5%二氯苯醚菊酯(朴灭司林)等,尼古丁经皮敷贴也能使EPF改善。

IS-EPF 因常伴剧痒,故可给予抗组胺药口服,如西替利嗪20~40mg/d或赛庚啶2~4mg/d均很有效。

多数EPF的预后相对较差,在许多病人往往是慢性过程和反复发作,再发时间及间隔无一定规律,有些病人口服吲哚美辛和外用他克莫司可达到完全缓解;IS-EPF对一般的治疗无效,关键是要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

应了解IS-EPF可以在艾滋病病人HAART治疗开始后的3~6个月内发生,自相矛盾的是虽然它在抗病毒治疗开始后发病,但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反应良好,考虑是由于TH1免疫反应的恢复而导致临床改善;而I-EPF预后良好,因为它对低中度的糖皮质激素外用反应佳。

对发病进一步的研究应放在特异性化学因子包括嗜酸粒细胞趋化蛋白-1和其他因素——氮氧化合成酶的作用上,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其病因和制定出新的治疗策略。

其治疗方法涉及应用氮氧化合成酶抑制剂以帮助防止嗜酸粒细胞浸润毛囊上皮,还有用嗜酸粒细胞趋化蛋白抗体和拮抗剂也可能会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