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拉嗪致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1例并文献复习

合集下载

美沙拉嗪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2例临床效果观察

美沙拉嗪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2例临床效果观察

美沙拉嗪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2例临床效果观

李春明;师恩惠;耿式鹏;肖海燕;仇有喜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5(031)036
【摘要】目的:探讨美沙拉嗪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收治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6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美沙拉秦肠溶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灌肠液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在肠镜、组织学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沙拉嗪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良反应低,安全,有效.【总页数】2页(P26,28)
【作者】李春明;师恩惠;耿式鹏;肖海燕;仇有喜
【作者单位】154002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肛肠科;154002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肛肠科;154002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肛肠科;154002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肛肠科;154002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肛肠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康复新液联合溃结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24例临床观察 [J], 姚应琴;王振东;王峰;杨涛
2.“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临床观察 [J], 任天贵
3.美沙拉嗪灌肠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J], 姜海宏
4.自拟敛疮解毒灌肠液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J], 张晓路;王绍臣
5.美沙拉嗪灌肠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临床疗效观察 [J], 张丽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沙拉嗪综述---精品管理资料

美沙拉嗪综述---精品管理资料

美沙拉嗪剂型及其疗效的研究进展【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该病在西方国家比较多见.因其病因不明,一直是消化科较为棘手的疾病。

有关点认为IBD的病因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及精神因素有关,目前多认为与免疫调节异常有关。

近年来IBD在国人中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

5—氨基水杨酸是临床治疗IBD并预防其复发的最常用的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应用最早的柳氮磺胺吡啶是5-氨基水杨酸前体药物,早在上世纪30年代即由斯堪的纳维亚风湿病专家Suary发现并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

上世纪40年代该药试用于UC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因而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IBD患者广泛应用的药物。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 柳氮磺胺吡啶(SASP)就一直是治疗IBD的有效药物,经口服后在结肠内被细菌分解为美沙拉嗪和磺胺吡啶,但由于磺胺过敏、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胰腺炎和精子动力异常等不良反应而影响了临床应用近年来新型5—氨基水杨酸前体药物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本文简要综述其进展情况。

1。

1 SASP的代谢及其临床应用SASP口服后,在上消化道一般仍保持完整,在小肠可有部分被吸收,但约90%经肠、肝循环,并以未被代谢的形式排入胆汁;抵达结肠后,连接水杨酸与磺胺吡啶的偶氮键在肠内细菌偶氮还原酶(Azoreductase)作用下分裂,从SASP分子内释放出的磺胺吡啶大多在结肠被吸收,进入肝内被乙酰化后,以游离磺胺,乙酰化、羟化或葡萄糖醛酸衍生物等形式从尿液排出[3].肝内乙酰化速度决定了SASP 的乙酰化速度及血清中游离磺胺吡啶与乙酰化磺胺吡啶的比例。

遗传学上,乙酰化速度慢者,其血清中游离磺胺吡啶水平较高,从而极易引发SASP的不良反应.磺胺吡啶单独口服时,在小肠很快被吸收,而以大便形式排出很少。

在结肠内,从SASP中释放的5-ASA仅小部分被吸收,约80%最后以大便形式排出。

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与作用机制分析

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与作用机制分析

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与作用机制分析目的:观察分析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IBD 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

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经8周治疗,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并统计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P<0.05)。

结论:美沙拉嗪治疗IBD,不仅疗效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腹泻、腹痛,严重时可见血便,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学习,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危害患者身心健康[1]。

因此临床建议,应早期对症治疗IBD,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目前临床上多给予药物治疗,包括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2]。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IBD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研究美沙拉嗪治疗IBD的疗效与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IBD患者82例。

纳入标准: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关于IBD的诊断标准[3];年龄20~70岁,性别不限。

排除标准:对本次药物过敏的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1个月内服用过激素、免疫抑制剂药的患者;肠道微生物、寄生物感染患者;肿瘤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

对照组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24~70岁,平均(43.1±6.59)岁,病程7个月~8年,平均(2.9±0.47)年,轻度23例,中度18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25~67岁,平均(42.5±6.97)歲,病程5个月~9年,平均(3.1±0.86)年,轻度25例,中度16例。

美沙拉嗪综述

美沙拉嗪综述

美沙拉嗪剂型及其疗效的研究进展【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该病在西方国家比较多见。

因其病因不明,一直是消化科较为棘手的疾病。

有关点认为IBD的病因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及精神因素有关,目前多认为与免疫调节异常有关。

近年来IBD在国人中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

5-氨基水杨酸是临床治疗IBD并预防其复发的最常用的氨基水杨酸类药物。

应用最早的柳氮磺胺吡啶是5-氨基水杨酸前体药物,早在上世纪30年代即由斯堪的纳维亚风湿病专家Suary发现并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

上世纪40年代该药试用于UC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因而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IBD患者广泛应用的药物。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 柳氮磺胺吡啶(SASP)就一直是治疗IBD的有效药物,经口服后在结肠内被细菌分解为美沙拉嗪和磺胺吡啶,但由于磺胺过敏、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胰腺炎和精子动力异常等不良反应而影响了临床应用近年来新型5-氨基水杨酸前体药物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本文简要综述其进展情况。

1.1 SASP的代谢及其临床应用SASP口服后,在上消化道一般仍保持完整,在小肠可有部分被吸收,但约90%经肠、肝循环,并以未被代谢的形式排入胆汁;抵达结肠后,连接水杨酸与磺胺吡啶的偶氮键在肠内细菌偶氮还原酶(Azoreductase)作用下分裂,从SASP分子内释放出的磺胺吡啶大多在结肠被吸收,进入肝内被乙酰化后,以游离磺胺,乙酰化、羟化或葡萄糖醛酸衍生物等形式从尿液排出[3]。

肝内乙酰化速度决定了SASP的乙酰化速度及血清中游离磺胺吡啶与乙酰化磺胺吡啶的比例。

遗传学上,乙酰化速度慢者,其血清中游离磺胺吡啶水平较高,从而极易引发SASP的不良反应。

磺胺吡啶单独口服时,在小肠很快被吸收,而以大便形式排出很少。

在结肠内,从SASP中释放的5-ASA仅小部分被吸收,约80%最后以大便形式排出。

嗜酸粒细胞性结肠炎1例

嗜酸粒细胞性结肠炎1例
其发病过程 。E G E病变可 累及全 胃肠道 的一处或 多处 , 婴幼儿 和成人均可发病 ,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 包括 腹痛 、 体 质量 下降 、 呕吐 、 腹 泻等 , 主要取决 于病 变累及 部位 、 层次 和 范围 。根据病 变侵 犯层 次 , E G E可 分 为黏 膜型 、 肌 层 型 c o l i t i s [ J ] .C u r r O p i n A l l e r g y C l i n I mm u n o l ,2 0 1 0,1 0
( 3 ) : 2 3 8 - 2 4 5 .
2 Kh a n S,Or e n s t e i n S R. Eo s i n o p h i l i c g a s t r o e n t e r i t i s :
和浆膜型三种类 型 刮; 如 根据病 变 累及部 位 , 则 可分 为 嗜 酸粒细胞性食管炎 、 胃肠炎 和结肠 炎 。较之食 管炎 和结 肠炎 , 临床上 胃 肠炎 较为多见 , 据 报道约 2 6 % ~ 8 1 %的 E G E
浆膜型甚为少见 , 主要表现为腹胀、 腹水 。内镜表现缺乏特
编. 实用 内科 学 [ M] . 第 1 3版.北 京 : 人 民卫生 出版
社, 2 0 0 9 : 2 0 2 3 - 2 0 2 5 .
5 9 1 - 6 O 1 . 4 I n g l e S B ,Hi n g e I n g l e C R. E o s i n o p h i l i c g a s t r o e n t e r i t i s :a n
属于 E G E的少见类型 , 最近 3 0年方对 此型病变有一定认识 ,
讨论 : E G E是一种少见 的 、 以大量嗜 酸性粒 细胞浸 润为

美莎拉嗪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美莎拉嗪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1542019 年第 6 卷第 90 期2019 Vol.6 No.90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美莎拉嗪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李 军(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摘要】目的 观察美莎拉嗪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3组。

对照组遵循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下使用美沙拉嗪辅助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效果。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89%,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美沙拉嗪辅助治疗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效果良好、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美沙拉嗪;溃疡性结肠炎;效果【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90.154.02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炎性病变,病变为:黏膜及其下层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能够达到肌层甚至穿孔。

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时可造成中毒性巨结肠。

所以,患者一旦发现该病症应及时就诊,同时我院为提高该类患者治疗效果,提出了美沙拉嗪辅助治疗方法,获得了显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3组。

其中,治疗组男30例,女33例,年龄 33~75岁,平均年龄51.6岁,患病时间3~9个月;对照组男40例,女23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2.2岁,患病时间5~10个月。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保持充足的需求时间、保持良好情绪;告知健康饮食,多食营养丰富食物。

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对比观察

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对比观察

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对比观察
宋海莉;冯洁
【期刊名称】《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年(卷),期】2002(017)002
【摘要】目的:观察美沙拉嗪的新型控释片制剂艾迪莎(Etiasa)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48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为艾迪莎治疗组(25例)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对照组(23例),分别服药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评估疗效.结果:艾迪莎治疗组症状缓解率70.9%,内镜缓解率75%;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症状缓解率58.8%,内镜缓解率52.9%,虽然艾迪沙治疗组病人症状及内镜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但元显著差异.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有6例病人因不良反应未完成疗效,艾迪莎治疗组有1例病人因不良反应停药,后者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前者.结论:美沙拉嗪具有与SASP同样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宋海莉;冯洁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药材处门诊药房;解放军总医院药材处门诊药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双歧杆菌联合美沙拉嗪与单用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J], 谭文凯;
2.美沙拉嗪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轻中度左半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观察[J], 刘清;阳卫立;罗永胜;杨小玲;林敬君
3.美沙拉嗪与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观察 [J], 刘彦琦;张占军
4.美沙拉嗪联合微生态制剂和单纯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对比[J], 李丽丽;李兴谦
5.中药灌肠与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J], 覃旭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嗜酸粒细胞肠炎1例并文献复习

嗜酸粒细胞肠炎1例并文献复习

嗜酸粒细胞肠炎1例并文献复习丰淑涛ꎬ邓志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科ꎬ太原㊀030001ꎻ∗通讯作者ꎬE ̄mail:ykdzh@hotmail.com)关键词:㊀嗜酸粒细胞胃肠炎ꎻ㊀腹痛ꎻ㊀内镜诊断ꎻ㊀治疗中图分类号:㊀R516.1㊀文献标志码:㊀B㊀文章编号:㊀1007-6611(2018)05-0578-03㊀DOI:10.13753/j.issn.1007-6611.2018.05.028㊀㊀嗜酸粒细胞胃肠炎(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ꎬEGE)是一种嗜酸粒细胞消化道炎ꎬ以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granulocyteꎬEos)弥漫性或节段性浸润消化道组织为特征ꎬ病变主要发生于胃和小肠ꎬ根据Klein分型可分为3型ꎬ即黏膜型㊁肌层型㊁浆膜型ꎮEGE的临床表现因Eos浸润部位及层次不同而表现不同ꎬ且临床较为罕见ꎬ准确诊断EGE较为困难ꎮ目前治疗上以糖皮质激素为主ꎮ现报道1例嗜酸粒细胞肠炎并进行文献复习ꎬ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ꎬ以达到尽早诊断及治疗ꎬ减少误诊及漏诊的目的ꎮ1㊀临床资料1 1㊀一般资料患者ꎬ女ꎬ27岁ꎬ主因 间断上腹痛4年余ꎬ加重伴腹胀半月 于2017年9月12日就诊于山西医科大第二医院消化内科ꎮ4年前于劳累后出现间断上腹可耐受痉挛痛ꎬ多于进食后出现ꎬ持续半小时自行缓解ꎬ疼痛部位局限ꎬ就诊于当地诊所ꎬ给予抑酸护胃输液治疗ꎬ效果欠佳ꎬ此后常于劳累㊁不规律进食或受凉后出现上腹间断疼痛ꎬ性质同前ꎬ因不影响日常生活未重视ꎮ1月前腹痛再次复发ꎬ进食后加重ꎬ偶有阵发性加剧ꎬ持续1h左右缓解ꎬ伴恶心㊁腹胀㊁食欲减退ꎬ伴腹泻ꎬ排稀水样便2-6次/dꎬ于当地医院化验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㊁嗜酸细胞计数㊁嗜酸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ꎬ遂入住我院ꎬ病程中有反复发作的荨麻疹ꎮ查体:体温36 8ħꎬ脉搏88次/minꎬ呼吸20次/minꎬ血压105/69mmHgꎬ一般状况可ꎬ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ꎬ全身皮肤无黄染㊁皮疹㊁出血点ꎬ无肝掌㊁蜘蛛痣㊁巩膜黄染ꎬ心肺(-)ꎬ腹部稍膨隆ꎬ上腹压痛(+)ꎬ无反跳痛㊁肌紧张ꎬ肝㊁脾肋下未触及ꎬ移动性浊音(+)ꎬ双下肢无水肿ꎬ余未见异常ꎮ1 2㊀辅助检查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9 49ˑ109/Lꎬ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58 34%ꎬ嗜酸细胞(手工分类)54%ꎮ内镜诊断(胃镜+结肠镜):嗜酸性粒细胞肠炎ꎻ病理结果:送检肠黏膜(包括末端回肠㊁横结肠)慢性炎伴淋巴滤泡形成ꎬ其间可见多灶状嗜酸性粒细胞浸润ꎬ数目大于25/HPFꎮ骨髓细胞图文报告:骨髓片示粒系占67 5%ꎬ嗜酸细胞比例增高ꎻ血片示嗜酸细胞比例明显增高ꎮ完善相关化验及检查ꎬ排除炎症性肠病㊁结缔组织病㊁寄生虫感染㊁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等ꎬ结合病史㊁体征诊断为嗜酸粒细胞性肠炎ꎮ1 3㊀治疗[9]㊀何黄河ꎬ刘锦源ꎬ薛磊ꎬ等.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1例临床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6ꎬ36(9):1101-1103.[10]㊀NevórezAꎬSaftoiuAꎬBhutanMS.Primarysmallcellcarcinomaoftheesophagus:clinico ̄pathologicalfeaturesandtherapeuticop ̄tions[J].CurrHealthSciJꎬ2011ꎬ37(1):31-34. [11]㊀TustumiFꎬTakdaFRꎬUemaRHꎬetal.Primaryneuroendocrineneoplasmaoftheesophagus:reportof14casesfromasingleinsti ̄tuteandreviewoftheliterature[J].ArqGastroenterolꎬ2017ꎬ54(1):4-10.[12]㊀KuriryHꎬSwiedAM.Large ̄cellneuroendocrinecarcinomaoftheesophagus:acasefromSaudiArabia[J].CaseRepGastroen ̄terolꎬ2015ꎬ9:327-334[13]㊀LiAFꎬLiACꎬHsuCYꎬetal.Smallcellcarcinomasingastroin ̄testinaltract:immunohistochemicalandclinicopathologicalfea ̄tures[J].JClinPatholꎬ2010ꎬ63(7):620-625.[14]㊀UsamiSꎬMotoyamaSꎬMaruyamaKꎬetal.Smallcellcarcinomaoftheesophagustreatedwithesophagectomyandfollowingchemo ̄therapy:casereportwithreviewoftheliterature[J].EurSurgResꎬ2010ꎬ45(1):41-44.875 ㊀JShanxiMedUnivꎬMay2018ꎬVol49No5㊀㊀㊀作者简介:丰淑涛ꎬ女ꎬ1990-11生ꎬ在读硕士ꎬE ̄mail:361755062@qq.com㊀㊀收稿日期:2018-01-28㊀㊀予以口服醋酸泼尼松片30mg晨起顿服(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时减量为20mg/dꎬ酌情每10d递减5mgꎬ最终5-10mg/d维持)ꎬ同时予以口服艾司奥美拉唑40mgꎬ2次/d抑酸㊁护胃治疗ꎬ维D钙咀嚼片300mgꎬ口服ꎬ1次/d补充钙剂ꎬ预防骨代谢异常ꎬ以及补液㊁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ꎮ治疗1周后ꎬ患者不适症状明显好转ꎬ予以出院继续口服药物治疗ꎬ消化科门诊复诊ꎬ1次/周ꎬ随访2月暂无复发ꎮ2 讨论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消化道慢性炎性疾病ꎬ其特征为胃肠道弥漫性或局限性嗜酸粒细胞浸润ꎬ常同时伴有周围血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症ꎬ少数病人有哮喘㊁食物过敏或有变应性疾病的家族史ꎬ可能与免疫功能障碍相关ꎮ症状与病变的部位和浸润程度相关ꎬ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痉挛性疼痛ꎬ发作无规律ꎬ本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ꎬ且缺乏特异性ꎬ常易误诊为急腹症㊁炎症性肠病等ꎮ2 1㊀流行病学该病于1938年由Kaijser首次报道ꎬ早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为(1-20)/10万ꎬ且以男性发病为主ꎬ多于儿童时期起病ꎬ常伴随至成年后的30-50年ꎬ近期研究表明ꎬ该病发病率已上升至(8 4-28)/10万ꎬ且逐渐转变为以女性发病为主ꎬ而我国高发年龄为40-50岁[1]ꎮ2 2㊀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EG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ꎬ一般认为其发病与某些特异性食物或药物过敏有关ꎬ是一种过敏性疾病ꎬ某些食物或药物可能引起血中IgE水平增高ꎬ进而引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ꎬ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ꎮ此外ꎬ当胃肠道黏膜的完整性被破坏时ꎬ抗原刺激因子通过嗜酸细胞-肥大细胞轴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免疫防御或损伤作用ꎮ但也有研究提出ꎬ嗜酸性粒细胞在胃肠道表面聚集是引起组织损伤的主要机制ꎬ嗜酸性粒细胞中包含嗜伊红的颗粒ꎬ其主要成分是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proteinECP)ꎬ包括嗜酸细胞神经毒素(eosinophilderivedneurotoxinꎬEDN)㊁碱性蛋白(majorbasicproteinꎬMBP)和嗜酸细胞过氧化物酶(eosinotphdperoxi ̄daseꎬEPO)等ꎬ这些阳离子蛋白可能通过白三烯介导作用对组织细胞进行直接损伤和破坏[2]ꎮ研究证实ꎬⅠ型变态反应可触发嗜酸细胞的聚集和脱颗粒ꎬ从而导致毛细血管扩张㊁通透性增高㊁渗出增加㊁平滑肌痉挛ꎬ导致腹痛㊁腹泻等多种症状[3]ꎮ2 3㊀临床表现及分型EGE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ꎬ且缺乏特异性ꎬ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㊁腹泻ꎬ可伴有发热㊁恶心㊁呕吐㊁黑便㊁腹水㊁食欲减退㊁营养不良等ꎬ还包括急性肠梗阻㊁急性肠穿孔等急腹症罕见症状[4]ꎮ1970年Klein等[5]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部位及程度提出临床分型:黏膜型ꎬ肌层型ꎬ浆膜型ꎮ此外根据浸润部位不同亦有区别ꎬ当Eos单纯浸润胃壁时ꎬ称为嗜酸粒细胞性胃炎(eosinophilicgastritisꎬEG)ꎻ浸润小肠㊁大肠时ꎬ称为嗜酸粒细胞性肠炎(eosinophiliccolitisꎬEC)ꎬ两者可单发或同时发病ꎮ在EGE的患者中ꎬ最常见的类型是黏膜型ꎬ早期研究发现黏膜型患病率占EGE总数的57%[6]ꎮ而近期研究表明ꎬ其在EGE患者中的占比已上升至88%-100%[7]ꎮ2 4㊀诊断目前EGE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ꎬ常用的标准包括Talley标准和Leinbach标准ꎬTalley标准:①存在胃肠道症状ꎻ②活检病理显示从食管到结肠的胃肠道有1个或1个以上部位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ꎬ或有放射学结肠异常伴周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ꎻ③除外寄生虫感染和胃肠道以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ꎬ如结缔组织病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㊁克罗恩病㊁淋巴瘤㊁原发性淀粉样变性Menetrieri病等ꎮLein ̄bach标准:①进食特殊食物后出现胃肠道症状和体征ꎻ②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ꎻ③组织学证明胃肠道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浸润ꎮ诊断的关键是腹水检查㊁骨髓及胃肠组织活检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ꎬ内镜检查取材组织活检是诊断的 金标准 ꎬ目前公认的是进行多点活组织检查(>6点)及嗜酸粒细胞检查(上消化道黏膜嗜酸粒细胞大于20个/高倍视野㊁下消化道黏膜嗜酸粒细胞大于60个/高倍视野)可诊断EGEꎮ此外ꎬ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也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ꎮ据报道ꎬ约70%的EGE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ꎬ且浆膜型EGE患者具有更高的嗜酸性细胞绝对值(absoluteeosinophiliccountsꎬAECs)水平ꎮAECs的增高常提示预后不良ꎬ复发风险高[8]ꎮ影像学检查可用于排除其他疾病ꎬ对诊断也有一定意义ꎬ此外追问过敏史及与过敏相关的既往疾病史㊁测定过敏原及血清IgE均有助于诊断[9]ꎮ2 5㊀治疗975㊀山西医科大学学报ꎬ2018年5月ꎬ第49卷第5期㊀治疗上ꎬEGE为自限性疾病ꎬ尚无特效治疗方法ꎬ临床以内科治疗为主ꎬ避免可疑过敏食物或药物ꎬ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的首选药物ꎬ起效迅速ꎬ大多数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ꎬ常规用药方法为泼尼松20-40mg/d[1-2mg/(kg d)]ꎬ1疗程为1-2周ꎬ逐渐减量至停药ꎬ疗程多为2-6周ꎮ但部分患者停药后可复发ꎬ再次加用激素后仍敏感ꎬ对复发即激素依赖性EGE患者需长期口服小剂量泼尼松(5-10mg/d)维持治疗ꎬ而长期使用激素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ꎬ所以ꎬ对此类患者寻找无激素治疗或激素替代治疗十分有益ꎮ有研究证实布地奈德在EGE诱导缓解及维持治疗中有效[10ꎬ11]ꎬ由于其与激素受体的亲和力较高ꎬ从而降低了不良反应ꎮ国外相关研究ꎬ推荐布地奈德起始剂量为9mg/dꎬ可逐渐减量至6mg/d长期维持治疗ꎮ其优势在于副作用更小ꎬ有利于EGE患者的长期用药ꎬ尤其适用于激素依赖性的患者[1]ꎮ还可选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进行治疗ꎬ常用剂量为50-100mg/d[12]ꎮ还可联合其他药物ꎬ如孟鲁司特㊁色甘酸钠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㊁细胞因子制剂㊁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13]ꎮ还有研究发现ꎬ注射丙种免疫球蛋白及干扰素α在难治性及激素依赖性患者的治疗方面有效[14]ꎮ此外ꎬ粪菌移植已证实在EGE治疗中有效ꎬ特别是针对腹泻症状的患者ꎬ甚至可以在联合激素治疗前作为初始治疗应用[15]ꎮ该病通常不需手术治疗ꎬ当出现急性肠梗阻或消化道急性穿孔等急腹症时则必须进行手术治疗ꎬ但术后仍有复发的可能ꎮ综上所述ꎬEGE是一种消化系统的慢性炎性疾病ꎬ机制尚不明确ꎬ临床表现多样ꎬ缺乏特异性ꎬ诊断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及组织学多重标准ꎬ并对实验室㊁影像学及内镜活检结果进行综合评估ꎮ对高度怀疑EGE患者需多次进行内镜活检ꎬ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ꎬ无癌变倾向但易复发ꎮ本例患者以腹痛为主要症状ꎬ后出现腹胀㊁腹泻㊁腹水形成等典型临床症状ꎬ化验外周血提示嗜酸粒细胞升高ꎬ骨髓穿刺检查㊁腹水检查及内镜组织活检达符合相关诊断标准ꎬ使用激素治疗后效果良好ꎮ通过对本例患者的诊治及相关文献复习ꎬ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ꎬ为今后临床工作积累经验ꎬ避免误诊的发生ꎬ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ꎮ参考文献:[1]㊀赵翊迪ꎬ冯晓莹ꎬ宋青雅.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ꎬ2017ꎬ32(8):373-376.[2]㊀BaigMAꎬQadirAꎬRasheedJ.Areviewofeosinophilicgastro ̄enteritis[J].JNatlMedAssocꎬ2006ꎬ98(10):1616-1619. [3]㊀KhanS.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J].BestPractResClinGastroenterolꎬ2005ꎬ19(2):177-198.[4]㊀SheikhRAꎬPrindivilleTPꎬPechaREꎬetal.Unusualpresenta ̄tionsof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caseseriesandreviewoflitera ̄ture[J].WorldJGastroenterolꎬ2009ꎬ15(17):2156-2161. [5]㊀KleinNCꎬHargroveRLꎬSleisengerMHꎬetal.Eosinophilicgas ̄troenteritis[J].Medicineꎬ1970ꎬ49(4):299-319. [6]㊀TalleyNJꎬShorterRGꎬPhilipsSFꎬetal.Eosinophilicgastroenteri ̄tis:aclinicopathologicalstudyofpatientswithdiseaseofthemu ̄cosaꎬmusclelayerꎬandsubserosaltissues[J].Gutꎬ1990ꎬ31(1):54-58.[7]㊀ChangJYꎬChoungRSꎬLeeRMꎬetal.Ashiftintheclinicalspec ̄trunof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towardthemucosaldiseasetype[J].ClinGastroenterHepatꎬ2010ꎬ8(8):669-675. [8]㊀GuillaumeꎬPinetondeCꎬFlorentGꎬetal.Naturalhistoryofeo ̄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J].ClinGastroenterHepatꎬ2011ꎬ9(11):950-956.[9]㊀李东颖ꎬ李建生ꎬ张金平ꎬ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4例临床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ꎬ2012ꎬ24(2):76-80.[10]㊀WongGWꎬLimKHꎬWanWKꎬetal.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Clinicalprofilesandtreatmentoutcomesꎬaretrospectivestudyof18adultpatientsinaSingaporeTertiaryHospital[J].MedJMal ̄aysiaꎬ2015ꎬ70(4):232-237.[11]㊀LombardiCꎬSalmiAꎬPassalacquaG.Anadultcaseofeosinophil ̄icpyloricstenosismaintainedonremissionwithoralbudesonide[J].EurAnnAllergyClinImmunolꎬ2011ꎬ43(1):29-30. [12]㊀方艳伟ꎬ李新江ꎬ魏浩飞ꎬ等.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并发结肠破裂1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ꎬ2015ꎬ35(8):915-916.[13]㊀王璇ꎬ万代红ꎬ高兴娟ꎬ等.孟鲁司特治疗小鼠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ꎬ2017ꎬ57(1):35-37. [14]㊀CicciaFꎬGiardinaARꎬAlessiNꎬetal.Successfulintravenousim ̄munoglobulintreatmentforsteroid ̄resistanteosinophilicenteritisinapatientwith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J].ClinExpRheumatolꎬ2011ꎬ29(6):1018-1020.[15]㊀DaiYXꎬShiCBꎬCuiBTꎬetal.Fecalmicrobiotateansplantationandprednisoneforsevere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J].WorldJGastroenterolꎬ2014ꎬ20(43):16368-16371.085 ㊀JShanxiMedUnivꎬMay2018ꎬVol49No5㊀。

硫唑嘌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致急性骨髓抑制一例报道并文献回顾

硫唑嘌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致急性骨髓抑制一例报道并文献回顾

·2893· E-mail:zgqkyx@ ·病例研究·硫唑嘌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致急性骨髓抑制一例报道并文献回顾杨元明,郑欢,黄绍刚*,张海燕,林晓丰【摘要】 硫唑嘌呤(AZA )是一种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增殖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的免疫抑制剂,能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IBD ),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本文对2017-12-12广东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消化内科成功救治的1例口服AZA 18个月后联合应用美沙拉嗪2个月出现急性骨髓抑制的IBD 患者的血常规进行分析,并查阅文献发现国内AZA 联合美沙拉嗪致骨髓抑制的病例报道较少见,但国外报道较丰富,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指出IBD 联合用药存在的问题,以期提高临床对IBD 诊疗的认识及重视。

【关键词】 炎性肠疾病;硫唑嘌呤;美沙拉嗪;药物疗法,联合;骨髓抑制;病例报告;文献复习【中图分类号】 R 574 【文献标识码】 D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058杨元明,郑欢,黄绍刚,等.硫唑嘌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致急性骨髓抑制一例报道并文献回顾[J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3):2893-2896.[ ]YANG Y M ,ZHENG H ,HUANG S G ,et al .Acute myelosuppression secondary to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treated with azathioprine and mesalazine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19,22(23):2893-2896.Acute Myelosuppression Secondary to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Treated with Azathioprine and Mesalazine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YANG Yuanming ,ZHENG Huan ,HUANG Shaogang *,ZHANG Haiyan ,LIN Xiaofeng Second Clinical Medicine College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006,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HUANG Shaogang ,Chief physician ;E-mail :huangshaogang@【Abstract 】 Azathioprine (AZA ) is an immunosuppressant that inhibits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and could be used for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but has a high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We reported a case of IBD in December 12,2017 in 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ho had acute myelosuppression after being treated with oral AZA for 18 months ,then AZA with mesalazine for 2 months ,but relieved after our treatment.In particular ,routine blood test results were analyzed in detail.By literature review ,we found that such patients have been rarely reported in China ,whereas widely studied in abroad.Moreover ,we summarized the problems resulting from combination medications for IBD ,hoping to increase clinicians ' knowledge about this disease and enhance their attention to its clinic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Key words 】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Azathioprine ;Mesalamine ;Drug therapy ,combination ;Myelosuppression ;Case reports ;Literature review确切[1-3]。

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 ±S ” 表 示 计 量 资 料 ,统 计 软 件 S P S S 1 6 . 0 对 相 关 数 据 进
降低 体 内 炎性 因子 的 水平 , 同时具 有较 高 的安 全性 ,在 临床 上 使 用 的价值 极 高 ,值得 推广 ! 【 关键 词 】 美 沙拉 嗪 ;溃疡 性 结 肠 炎 ; 炎性 因子 水 平 ;疗 效 观 察 与评 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中图分类号】R 9 1 7
【 文献标识码 】B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3 8
Jo ur na l o f Cl i n i c a l Me d i c a l Li t e r a t ur e
2 0 1 5年 1月 A第 2卷 第 1 期
J a n . A2 0 1 5 V_ 0 l _ 2 No . 1
美沙 拉 嗪 治 疗 溃 疡性 结 肠 炎疗 效 及 对 炎性 因子 的影 响
限 于 大 肠 粘 膜 及 粘 膜 下 层 , 乙 状 结 肠 与 直 肠 是 最 常 见 的病 分 别 对 患 者 的 临 床 表 现 进 行 详 细 观 察 与 记 录 , 包 括 是 变位置l 】 ] 。 目前 临床 上 大 部 分 学 者 都 认 为 外 源 物 质 引起 的宿 否 出现 反 复或 持 续 性 的腹 泻 、 里 急 后 重 、 便 血 等 ,观 察 患 者 主 反 应 、 基 因 与 免 疫 三 者 相 互 影 响 是 导 致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的 是否有 关节 、皮肤 、肝胆等外表现 ;定期对患者进行肠镜检 主 要 原 因 , 因 此 该 疾 病 通 常 会 有 较 为 多 样 化 的 临床 表 现 , 查 ,观 察病 变 溃 疡 面 的情 况 。参 照 权 威 诊 断 标 准 对 本 次 的 疗 例 如 早 期 会 出 现 血 性 腹 泻 、 腹 痛 、 便 血 、 呕 吐 等 , 还 可 能 效 分 为 显 效 、有 效 、无 效 三 级 ,患 者 所 有 临 床 症 状 全 部得 到 会 出现一些 皮肤病 变或肝 功能异常 等 ,随着病情 的发展 ,

美沙拉嗪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美沙拉嗪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 年第 6 卷第 65 期2019 Vol.6 No.65169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美沙拉嗪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夏 军(淮安市淮安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淮安 223200)【摘要】目的 分析美沙拉嗪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9月住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8例,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行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行美沙拉嗪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

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美沙拉嗪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后,其D-乳酸为(3.62±0.35)mmol/L 、PCT 为(2.62±0.25)ng/mL 、肠粘膜评分为(1.16±0.12)分,分别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23/24),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对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接受美沙拉嗪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病情的好转。

【关键词】美沙拉嗪;复方嗜酸乳杆菌;溃疡性结肠炎【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65.169.02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此病是多发于结直肠黏膜的慢性疾病[1]。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腹泻的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其会伴有腹部疼痛、便血、体重减轻等不良症状,对患者正常生活及身体健康影响颇大[2]。

临床上主要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病情,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且病程较长,因此在治疗时,要选用合理的药物治疗[3]。

本文主要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接受美沙拉嗪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例对美沙拉秦过敏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用药分

1例对美沙拉秦过敏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用药分

1例对美沙拉秦过敏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用药分作者:祁献芳柴东燕樊鹏利赵红卫秦玉花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第36期[摘要] 目的探讨美沙拉秦缓释颗粒过敏患者的治疗方案及脱敏治疗,为优化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分析讨论1例美沙拉秦过敏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采取激素逐渐减量,美沙拉秦逐渐加量至维持剂量的脱敏治疗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积极随访。

结果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通过1年随访,患者未出现变态反应,病情未复发。

结论对于5-氨基水杨酸过敏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以通过脱敏治疗,最终口服5-氨基水杨酸制剂长期维持治疗。

[关键词] 美沙拉秦;变态反应;溃疡性结肠炎;用药分析;脱敏治疗[中图分类号] R5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c)-0097-04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无特效药物,氨基水杨酸类制剂用于UC的治疗已有50余年的历史,已成为UC诱导与维持缓解治疗的一线药物[1-2]。

国外研究表明,2%~7%的患者对于氨基水杨酸类制剂不耐受,部分患者能通过脱敏治疗而最终达到维持剂量[3]。

最近日本学者的临床研究表明,对于22例美沙拉秦不耐受的患者脱敏治疗成功率达84.6%[4]。

国内对于氨基水杨酸类制剂不耐受的患者鲜有报道,更没有针对氨基水杨酸类制剂出现变态反应而进行脱敏治疗的报道,笔者作为消化内科的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用药方案的制订及院外随访,现将1例对美沙拉秦过敏的UC患者用药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4岁,2013年6月11日因“腹泻3个月,加重伴黏液脓血便20余天”入院。

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大便4~5次,黄色稀便,当地县医院给予诺氟沙星、甲硝唑片、蒙脱石散、颠茄片等药对症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20 d前患者病情加重,大便10次/d,伴少量黏液、脓血,无发热,无腹部包块,不伴腹胀,当地县人民医院肠镜示:UC。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例病例分析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例病例分析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9 No.4 February 20192552019年2月第9卷第4期·病例报告·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例病例分析李贝贝1 孙玉华1 李 磊2▲1.安徽省利辛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安徽利辛 236700;2.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安徽合肥 230061[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结肠炎症性疾病,病变的主要部位是由结肠远端往近端发展,呈连续性,且范围具有广泛性。

在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下,溃疡性结肠炎会减少酪酸菌的生成。

致病菌分泌毒素后,肠黏膜的免疫过程会被激活,进一步引发功能紊乱性肠黏膜损伤。

因此,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抗炎治疗,另一方面需要改善肠道内的微环境,从而进一步维持肠道的免疫系统平衡。

本文通过1例慢性复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析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的疗效以及益生菌可能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益生菌;美沙拉嗪;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中图分类号] R574.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9)04-255-03Analysis on a case of probiotics combined with mesalazine in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LI Beibei 1 SUN Yuhua 1 LI Lei 21.Department of Pharmacy,Lixin People’s Hospital,Lixin 236700,China;2.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efei,Hefei 230061,China[Abstract] Ulcerative colitis (UC) is an inflammatory disease of the colon.The main part of the lesion is developed from the distal end to the proximal end of the colon.It is continuous and it has a wide range.Ulcerative colitis can reduce the production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when the intestinal flora is disturbed.After pathogenic bacteria secrete toxins,the immune process of intestinal mucosa will be activated,which further causes dysfunctional intestinal mucosa injury.There fore,in the treatment of UC,on the one hand,anti-inflammatory treatment is needed.On the other hand,the intestinal microenvironment needs to be improved to further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intestinal immune system.The paper will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probiotics combined with mesalazine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probiotics by a patient with chronic and recurrent ulcerative colitis.[Key words] Probiotics;Mesalazine;Ulcerative colitis;Intestinal flora溃疡性结肠炎(UC)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血等,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贫血以及急性腹疼。

美沙拉嗪致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美沙拉嗪致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Abstract】 Objective Toexploretheclinicalmanifestation,diagnosis,managementandprognosis ofmesalazine-inducedeosinophilicpneumonia.Methods Theclinicaldataofapatientwith mesalazineinducedeosinophilicpneumoniaadmittedtoBeijingJishuitan Hospital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and therelatedliterature wasreviewed.Wesearched databases PubMed,Embase,Cochrane,Wanfangand Chinese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CNKI)usingthekeyword"mesalazine(5-aminosalicylate)" and"eosinophilicpneumonia"or"lung"fromJanuary1994toSeptember2015.Results Thepatientwas a56-year-oldwoman whounderwentmesalazinetreatment,thoughintheabsenceofestablishedcriteria requiredfordiagnosinginflammatoryboweldisease.Shedevelopeddrycoughandfever1 monthafterthe beginningofthetreatment.Abloodtestshowedawhitebloodcell(WBC)countof25.54×109/Landa severeeosinophiliaof5.57×109/L(21.8%).Her CT scanrevealed bilateralpulmonaryinfiltrates. Bronchoalveolarlavagefindingsshowedanincreased percentageofeosinophils(33%).Thediffusing capacityofthelungforcarbon monoxide(DLCO) was46% ofthepredictedvalues.Improvementin clinical symptoms and radiological abnormalities occurred spontaneously after discontinuation of

美沙拉嗪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美沙拉嗪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美沙拉嗪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苗莹莹;王建宁;翟启智;朱祖明【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6(025)028【摘要】目的观察单用美沙拉嗪及联用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以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4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2组Mayo积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6及IL-10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ayo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联合组变化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TNF-α、IL-6水平均降低,IL-10水平升高,联合组改变更为明显(P均<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单独口服美沙拉嗪,且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的炎性反应.【总页数】3页(P3133-3135)【作者】苗莹莹;王建宁;翟启智;朱祖明【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江苏南京2111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江苏南京2111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江苏南京2111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江苏南京21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62【相关文献】1.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J], 王鹏;殷莉莎;冯欣;2.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J], 王鹏;殷莉莎;冯欣3.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应用及疗效探析 [J], 浦绍静4.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效果 [J], 张坤5.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J], 何建伟;夏小丽;王昌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嗜酸性粒细胞性结肠炎1例

嗜酸性粒细胞性结肠炎1例

嗜酸性粒细胞性结肠炎1例
黄迁;何雅军;王腾燕;舒建昌;刘序友;杨璐璐
【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年(卷),期】2022(27)1
【摘要】嗜酸性粒细胞性结肠炎(eosinophilic colitis,EC)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异常浸润结肠壁为特征的罕见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漏诊率极高。

本文报道1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正常、内镜下表现为结肠黏膜多发溃疡的EC患者的诊治经过,分析漏诊原因,旨在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总页数】2页(P127-128)
【作者】黄迁;何雅军;王腾燕;舒建昌;刘序友;杨璐璐
【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检验科;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
【相关文献】
1.嗜酸性粒细胞性结肠炎诊疗的研究进展
2.TLR4和IL-5在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结肠炎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
3.嗜酸性粒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被激活
4.嗜酸性粒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临床及病理学意义
5.嗜酸性粒细胞性和非嗜酸性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沙拉嗪致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1例并文献复习徐国峰;赵书锋;黄才斌【摘要】目的:了解并学习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的临床特点和诊疗过程,以期为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患者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以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病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学习相关文献,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相关检验明确诊断,停用致敏药物美沙拉嗪,并给予对症处理,患者好转出院.结论:美沙拉嗪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罕见,需仔细甄别,预后较好.【期刊名称】《赣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7)004【总页数】3页(P567-568,570)【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诊断;美沙拉嗪【作者】徐国峰;赵书锋;黄才斌【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二科,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少见的消化系统良性疾病,且病因尚不明确,其特征为胃肠道有弥漫或局限性嗜酸粒细胞浸润,常同时伴有周围血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可发现嗜酸粒细胞(EOS)在胃肠道浸润及胃肠道水肿增厚,偶可累及食管、肝脏和胆道,引起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肝炎和胆囊炎。

现结合我科2016年收治的1例美沙拉嗪致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报告如下。

患者男,70岁,因“腹泻3月余”入院。

患者诉缘于3月余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解稀水样便,每日3~4次,伴脐周隐痛不适,无畏寒、发热,无里急后重感,无粘液脓血便,无反酸、嗳气,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头痛。

在当地医院完善电子肠镜、血分析等检查,考虑“克罗恩病”,予以美沙拉嗪等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

20天前再次解稀水样便,每日7~8次,其性质同前,于2016年7月6日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

本次起病以来,患者精神尚可,饮食正常,睡眠一般,体力正常,小便正常,大便如上所述,近期体重无明显增减。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4年,现服用安内真、卡托普利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尚可。

有“脑梗死”病史1年,余无特殊疾病史。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无明显异常,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腹部包块。

辅助检查:外院2016年4月15日电子肠镜示:克罗恩病?2015年4月19日全腹部CT示:右半结肠管壁不均匀增厚,结肠癌不排除。

2016年4月19日血分析:WBC 8.07×109·L-1,中性细胞粒细胞比率69.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22×109·L-1,嗜酸性粒细胞比率2.7%。

2016年7月1日血分析:WBC 10.28×109·L-1,中性细胞粒细胞比率53.3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2.61×109·L-1,嗜酸性粒细胞比率25.44%。

初步诊断: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克罗恩病?诊疗经过: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粪便分析+潜血、粪便培养、尿分析、肿瘤标志物五项、心电图无明显异常,肝功能ALT 77 U·L-1,AST 80 U·L-1,碱性磷酸酶145 U·L-1。

乙肝大三阳、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

血分析:WBC12.06×109·L-1,中性细胞粒细胞比率21.7%,嗜酸性粒细胞计数7.10×109·L-1,嗜酸性粒细胞比率58.9%。

骨髓细胞学形态:嗜酸细胞63.0%,中性分叶核细胞12.0%,成熟淋巴细胞24.0%,成熟单核细胞1.0%,白细胞分布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红细胞形态大小、染色尚可;血小板形态正常分布。

患者入院后仍有腹泻,于7月7日解少量鲜血便及不消化食物,予以抗感染、止血、调节肠道菌群、促消化处理。

并请血液科会诊示:暂停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药物;骨髓检查。

并于7月8日行无痛电子肠镜检查示:结肠镜检查至直肠,部分肠腔见粪水;距肛门5 cm处见一直径约0.6 cm息肉,表面潮红,活检1块,弹性可。

余所见盲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黏膜均无充血水肿,未见肿块。

病理提示:(直肠)管状腺瘤Ⅱ~Ⅲ级。

7月13日行骨髓穿刺回报骨髓细胞检查髓象提示:血片及骨髓嗜酸性细胞增多(髓片嗜酸细胞占17.5%,血片嗜酸细胞占11%);余未见明显异常。

7月14日行直肠息肉EMR术,术后止血、护肝、抗生素控制感染处理,病理为:(直肠)黏膜慢性炎。

送检标本至院外检验所检测FIP1L1/PDGFRα融合基因定性检测报告示:FIP1L1/PDGFRα阴性。

于7月17日复查血分析:WBC 3.27×109·L-1,中性细胞粒细胞比率47.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14×109·L-1,嗜酸性粒细胞比率4.3%。

复查肝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予以好转出院。

出院诊断: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直肠息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是临床罕见病,最早Kalantar等[1]于1937年首次报道,结合文献目前报道,估计发病率为1/10万[2]。

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但有国内外研究人员[3-5]发现部分EG病例与食品、药品过敏及过敏性疾病有关,同时检测到血清IgE水平升高,考虑其可能机制为:(1)食物进入胃肠道激发抗原抗体反应,引起嗜酸性粒细胞进入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部位,这是由于嗜酸粒细胞表面有C3受体;(2)淋巴细胞衍生的嗜酸性趋化因子(ECF) 吸引嗜酸性粒细胞所致(为Ⅰ型变态反应)。

结合文献,目前认为胃肠组织中肥大细胞通过Fc受体与食物抗原引起的IgE抗体结合后再遇相应抗原,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引起组胺、ECF、缓激肽的物质释放;但多数患者否认特殊食物、药物接触史及过敏性疾病史,故由细胞免疫及嗜酸性粒细胞活化所致的组织损伤也被认为是造成该病的原因之一。

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的特点为肠粘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粘膜下水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分为原发性(排外性诊断)或继发性(继发于寄生虫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或药物反应)。

其临床表现多样,症状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部位与浸润程度有关[6],患者以腹痛为最常见表现,其次为腹泻、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腹胀等。

本例表现为腹泻。

根据 Klein分型,将EG分为3型:浆膜型、肌型、黏膜型,也可混合出现。

EG患者的影像学检查与内镜检查无特异性,但近80%的EG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同时白细胞计数及EOS百分比明显增高。

因此外周血EOS增高是诊断 EG的重要线索,却不是必要条件,故外周血EOS检查无异常时并不能排除本病,通过结合骨穿、内镜活检及腹水检查发现大量EOS浸润才是明确诊断的关键,目前对EG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7]。

不过,内镜下黏膜活检是诊断EG的主要证据,胃肠道黏膜组织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0个/HP) 即可确诊,因此建议内镜下多点活检可有效提高检出率及诊断率[8]。

胃镜或结肠镜下可见红斑、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溃疡、隆起、结节等病变,但有些情况下胃肠道黏膜可未见任何异常[4]。

Talley 等[9]研究显示内镜结合活检至少可诊断80%的患者。

国内有研究报道胃镜和肠镜活检阳性率分别为88.2%和64.6%[10]。

对于高度怀疑EG的患者如首次内镜下活检为阴性,仍需再次行内镜活检。

对于EG患者,通过饮食控制避免或停止过敏性食物、药物的摄入是基础治疗,同时为控制症状并减少复发,糖皮质激素的反复应用也是长期治疗的必要手段。

目前,糖皮质激素是唯一能改善EG的临床症状和组织改变的方法,对90%的病例有效,但疗程尚不确定,虽然有报道称停用激素后1/3 患者可复发,不过复发后再次应用糖皮质激素仍然有效,故长期小剂量(5~10 mg·d-1)维持治疗可能是有必要的[11]。

既往报道过非甾体类抗炎药、利福平、卡马西平和柳氮磺吡啶等可引起结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2]。

尽管5-氨基水杨酸是目前治疗炎症性肠病常用药物[13],但在罕见情况下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如间质性肾炎、肾衰竭、胰腺炎、心包炎、心肌炎、胸膜炎等,已知也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4],尤其是在肺部(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15]。

本例患者于2016年4月份诊断为“克罗恩病”服用美沙拉嗪后慢性腹泻3月余,于7月份行外周血和骨髓检查均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结合粪培养结果阴性,且未发现可疑寄生虫感染,提示了美沙拉嗪药物不良反应致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的可能。

我科通过科内讨论并文献学习,请血液科协助诊断后停用美沙拉嗪,并加强对症支持处理,后患者腹泻症状改善,停药10天后复查外周血EOS已下降至正常;由于患者年龄大,未再次作结肠镜检查及活检。

后患者好转出院,并于3月后随访未诉明显异常。

但是限于单病例报道,患者由于年龄大拒行激素治疗和再次肠镜检查及活检,虽然停用美沙拉嗪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由于无活检病理结果,病例数太少等局限只能考虑为美沙拉嗪毒副作用导致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可能,且其长期预后需长期随访确定,具体病因和病理机制仍需更多的病例分析和基础研究来加以阐明。

[1] Kalantar S J,Marks R,Lambert J R,et al.Dyspepsia due to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J].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1997,42(11): 2327-2332.[2] 王翀,李国华,朱萱,等.23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误诊分析及其诊治[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7):30-33.[3] Khan S,Orenstein S R.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J].Gastroenter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08,37(2):333-348.[4] 杨落落,孙逊,时阳,等.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2例分析并文献回顾[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3):270-272.[5] 叶妮娜,米雪勤,赵洪川,等.12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1):73-75.[6] 周细平,李宏.嗜酸性粒细胞性消化道炎[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1,5(2):124-131.[7] 赵敦勇,陈东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6(12):1801-1802.[8] Zhang AZ,Yang C,Cui Y,et al.Clinical and endoscopic features of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J].China Journal of Endoscopy,2007,13(6):602- 604.[9] Talley NJ,Shorter RG,Phillips SF,et al.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patients with disease of the mucosa, muscle layer, and subserosal tissues [J].Gut, 1990,31(1):54-58.[10] 聂艳孝,侯鹏,杨云生,等.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J].胃肠病学,2008,13(5):271- 275.[11] 陈灏珠,林果,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89-1195.[12] Bates A.Diagnosing eosinophilic colitis: histopathological pattern or nosological entity?[J].Scientifica,2012,2012:682576.[13] 胡伏莲,林庚金,袁爱力,等.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1,3(10):201-204.[14] Sposato B,Allegri MP,Riccardi MP,et al.Mesalazine-induced multi-organ hypersensitivity[J].Clin Drug Investig,2010,30:413-417.[15] Inoue M,Horita N,Kimura N,et al.Three cases of mesalazine-induced pneumonitis with eosinophilia[J].Respir Investig,2014,52:209-212.【相关文献】[1] Kalantar S J,Marks R,Lambert J R,et al.Dyspepsia due to 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J].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1997,42(11): 2327-2332.[2] 王翀,李国华,朱萱,等.23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误诊分析及其诊治[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7):30-33.[3] Khan S,Orenstein S R.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J].Gastroenter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08,37(2):333-348.[4] 杨落落,孙逊,时阳,等.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2例分析并文献回顾[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3):270-272.[5] 叶妮娜,米雪勤,赵洪川,等.12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1):73-75.[6] 周细平,李宏.嗜酸性粒细胞性消化道炎[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1,5(2):124-131.[7] 赵敦勇,陈东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6(12):1801-1802.[8] Zhang AZ,Yang C,Cui Y,et al.Clinical and endoscopic features of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J].China Journal of Endoscopy,2007,13(6):602- 604.[9] Talley NJ,Shorter RG,Phillips SF,et al.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patients with disease of the mucosa, muscle layer, and subserosal tissues [J].Gut, 1990,31(1):54-58.[10] 聂艳孝,侯鹏,杨云生,等.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J].胃肠病学,2008,13(5):271- 275.[11] 陈灏珠,林果,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89-1195.[12] Bates A.Diagnosing eosinophilic colitis: histopathological pattern or nosological entity?[J].Scientifica,2012,2012:682576.[13] 胡伏莲,林庚金,袁爱力,等.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1,3(10):201-204.[14] Sposato B,Allegri MP,Riccardi MP,et al.Mesalazine-induced multi-organ hypersensitivity[J].Clin Drug Investig,2010,30:413-417.[15] Inoue M,Horita N,Kimura N,et al.Three cases of mesalazine-induced pneumonitis with eosinophilia[J].Respir Investig,2014,52:209-212.通讯作者:黄才斌,男,教授,主任医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