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画作品中读懂幼儿
发乎于心外赋于形大班幼儿绘画作品的解读与赏析
发乎于心外赋于形大班幼儿绘画作品的解读与赏析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绘画教育在幼儿园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大班幼儿绘画作品作为幼儿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展现了他们独特的视角和表达能力,也成为了教师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对大班幼儿绘画作品进行解读与赏析。
首先,大班幼儿绘画作品的创作源于幼儿内心的表达欲望。
幼儿正处于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绘画作为一种自由表达的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将内心的想法和感受通过绘画表达出来。
在绘画作品中,幼儿常常表达出他们对家庭、朋友、自然等主题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一幅描绘家庭场景的作品,可以展现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和依恋;一幅描绘自然风景的作品,可以表达幼儿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
幼儿通过绘画,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实现了内心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
其次,大班幼儿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形式素材丰富多彩。
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现实主义、印象主义、抽象主义等多种风格。
幼儿通过绘画,可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真实和观察所得。
例如,一幅描绘家庭场景的作品中,幼儿可以通过准确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出家庭成员的形象和姿态;一幅描绘自然风景的作品中,幼儿可以通过独特的笔触和色彩运用来表现出大自然的魅力和神秘感。
此外,在绘画作品中,幼儿还可以运用各种形式素材,如纸张、颜料、贴纸、泥土等,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绘画效果。
再次,大班幼儿绘画作品的内涵丰富多样,艺术特点独具。
幼儿绘画作品往往蕴含着幼儿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对世界的理解。
从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幼儿天真、率真、热情的特点。
例如,一幅描绘友谊的作品,幼儿可以通过亲密的人物关系、友情的细节表现等方式,表达出对友谊的珍视和热爱。
在绘画作品中,幼儿还可以展示出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探索,并通过色彩、形状等艺术元素的运用,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最后,大班幼儿绘画作品的赏析不仅在于审美的角度,还需要关注绘画过程中培养的能力。
幼儿绘画作品解读 评价
幼儿绘画作品解读评价
幼儿绘画作品是幼儿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的一种方式,通过绘画可以了解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
以下是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解读和评价的一些建议:
1.观察内容:观察幼儿绘画作品的主题、颜色、形状和细节等
方面。
通过这些内容可以了解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关注的问题。
2.情感表达:观察幼儿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幼儿的情感状态和内心世界。
3.技能展示:观察幼儿绘画作品的技术水平,例如线条的连贯性、颜色的运用和细节的处理等。
这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幼儿的绘画技能的发展水平。
4.自我表达:观察幼儿绘画作品中幼儿对自己或周围环境的描述。
通过这些描述可以了解幼儿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需要注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并尊重他们的观点和感受。
应该鼓励幼儿创造和表达,并为他们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指导,以促进他们的艺术发展和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
同时,也可以将幼儿的绘画作品作为和家长、教师交流的媒介,让他们共同探讨和理解幼儿的思想与情感。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画中的秘密)
画中的秘密——儿童画案例分析解读一、案例背景绘画作为一种符号表征形式,是人类心智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也是儿童认识世界、进行交流的手段与工具。
儿童绘画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和表达方式,绘画中蕴含着孩子们的思想与活动。
每一次观察他们的绘画过程,解读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我们都会被其深深吸引。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对儿童绘画的研究,我们不可能深入理解孩子画笔下那色彩斑斓的童心世界。
二、案例描述(一)纵向观察观察1:熙熙上学期来园时总是显得很不适应,经常哭泣不止,问她原因总是想爷爷了。
在美术课上总是不愿意画,有时会找各种借口不画或者是找老师帮忙。
过了一段时间后她渐渐适应了一些,开始能独立画画了。
图1是熙熙画的《美丽的茶叶》,画面中出现了四根植物的茎,茎上长着一些叶子,底下有一排锯齿状的“草地”,主体物都涂成了绿色,没有背景。
图2是她画的《多彩的秋天》,画面构图较小,树木显得很瘦小,留了大片天空,画面主要运用了红、黄、绿进行涂色。
图3是接近期末时熙熙画的圣诞节,圣诞树占画面位置较大,还添画了雪人,散了“雪花”(白颜料)。
全部为自己独立完成。
图1图2图3观察2:美术课上,我发现高雨婷画的人都没有手和脚,只是画出了人物的头、五官、头发和躯干。
我问她:为什么你画的小伙伴没有手和脚呢?(图1)她说:“因为她们穿的裙子很长。
”我说:“哦,原来是把脚遮住了是吗?”她点点头。
我又问:“那为什么没有手呢?”她停顿了一会儿,说,因为衣服把手遮住了。
我说我们的衣服也是有袖子的,不然人就不方便活动了。
说着示范了简单的手臂添加在她的画上。
说,你看,有了手,小伙伴就可以手拉手一起玩了。
她在我的示范下,自己也添画了一样的手臂。
但在第二次绘画时,还是出现了只有头和躯干没有四肢的人物形象。
(图2,注:中间的手臂是老师添加的)图1图2 (二)、横向观察图1 图2图3观察3:图1是孔心怡画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个女孩,一朵花,小草,两个类似太阳的圆形。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 (9)
1.情感分析:很乐意将自己买萝卜、切萝卜、腌萝卜的事情用笔画下来。
2.能力分析:能够使用各种线条和简单图形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能在画面上简单布局,根据自己的想象,有创造性地再现、表达简单的情节;对于人物的表达仅局限于简单的线条,没有太多的装饰。
3.知识背景分析: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及自己的观察表现画面,如桌子是四条腿,盘子里是盐、另一个盘子里是罗卜干,小朋友排队买菜等等。
六、儿子的画所想
1.作品反应生活——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儿子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如制作萝卜干、铠甲勇士战斗等等,这些都是他在生活中有所经历的,也是自己非常喜欢的事情,所以在画面表达时主要是以在原有形象上进行简单的再创造为主。
2.作品反应需要——激励推动产生需要。无论是故事情景的创设还是材料的诱惑都会激发幼儿去绘画的需要,同时教师的认可与情感的激励赞赏更能推动幼儿绘画的欲望。
作品分析:
1.观察能力:第一幅五颜六色的被子倒不像被子,像是很多块毛巾,由此可以看出平时虽然儿子每天都和被子接触,但是对于身边物品的观察能力还是有所欠缺的。
2.添加图案:第二幅的四条被子上是千篇一律的小花,主要是受绘画经验的影响,那段时间很多画面上都出现这种类型的小花。
四、细致涂鸦阶段
作品名称:《帽子》《手掌树》
2.能力分析:涂鸦不够大胆,需要老师的帮助,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选择多种颜色作画,握笔姿势正确;手指肌肉力度不够,图形只能够把握大概,位置的准确度把握不好,不能够较好连接圆形。
3.情感分析:由于能力的限制,儿子不愿意画也不敢画,画画成了他的心事和负担。
二、粗犷涂鸦阶段
作品名称:《枫叶》《手指娃娃》
创作时段:又一个小班上学期、下学期
五、想象再现创作
从绘画作品中解读幼儿的心理
从绘画作品中解读幼儿的心理发布时间:2022-11-27T03:18:37.90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15期作者:周凌[导读] 绘画作为一种符号表征形式,是孩子认识世界、进行交流的手段与工具,是表达自我的周凌广东省东莞市机关幼儿园【摘要】绘画作为一种符号表征形式,是孩子认识世界、进行交流的手段与工具,是表达自我的一种特殊“语言”。
幼儿绘画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和表达方式,幼儿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呈现内心世界。
做为教师的我们要细心解读幼儿的绘画作品,读懂绘画作品中与幼儿心理状态相关的、丰富的信息和语言,帮助幼儿疏导不良情绪,解决幼儿心理困扰,让幼儿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笔者根据幼儿绘画作品的形式、内容、主题来解读幼儿心理。
【关键词】绘画作品,解读,幼儿心理绘画是眼、手、脑紧密配合的活动。
在绘画活动中,要将感知到的具体形象,通过观察,经过分析、比较找出主要特征,运用线条、色彩等手段勾画出来,做到视有所感、脑有所思、手有所致。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元的,由语言、数学逻辑、视觉空间、肢体运动、音乐韵律、人际和内省共七种智能构成。
而要完成一件绘画作品,并不是单靠某一种智能就能完成,必须综合多种智能,所以说绘画是智能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志。
透过幼儿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读出幼儿智能的发展水平。
一、绘画的形式解读(一)画中的线条线条是艺术史上最古老和原始的艺术形式,是画图的基本元素,不同的线条传递着不同的信息,不同的线条给人的感觉不同。
直线给人庄严、挺拨、高洁、希望、正直等感觉,水平线具有平和、安定、静止的感觉,斜线则富有变化、运动、紧张和不安的感觉,规则的曲线让人感到明朗、整齐、圆滑、有序,自由的曲线则显得活泼、优美、生动、柔和,给人流畅、优美而生动的感觉。
如图一,画中线条有很强的探索性与发散性。
孩子内心会有一些迷茫,需要进行自我的梳理,因此会用很多杂乱的线条、简单的形状来作为自己表达的方式。
如何评价幼儿美术作品
如何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摘要:在幼儿的绘画活动中,教师的评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师评价的态度、标准、内容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和对绘画作品的态度,甚至于对美的鉴赏能力。
那么如何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呢?关键字:幼儿绘画教师评价鉴赏能力一、读懂幼儿的画是评价的前提要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首先要读懂幼儿画的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的表现水平和表现能力是不同的。
幼儿的一些作品,在成人看起来很可笑,但却真实反映了孩子对事物特征的认识。
有的幼儿年龄比较小,他们不能很好地抓住事物的比例、特征,可能有时会把房子画成透明的,我们可以看到房子里的桌椅、楼梯。
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孩子的眼睛,借孩子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如果教师仅以个人喜好和自我审美观点主观地评价幼儿的作品,则会误导幼儿思维创作的方向。
二、把握评价的主要内容是评价的基础评价幼儿绘画作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及想象力。
一幅好的幼儿作品要充分体现幼儿的思想感情,具有幼儿特有的思维特点,这是评价幼儿作品的重要方面。
儿童在画画时更像玩一场游戏,幼儿在自娱自乐中发挥了想象力及创造力。
因此,教师应珍惜和爱护幼儿的这一特征,不要评价“像不像”,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
第二,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评价幼儿作品还要看以下几个方面,如线条有力、连贯,图形、形象清晰完整,画面饱满、均衡,色彩明显、饱满,内容丰富充实等等。
第三,掌握一定的技巧。
幼儿作品的绘画技巧主要包括:一些简单的线条(横线、竖线、弧线)、各种花纹、几何图形、涂色(圈涂、沿线涂)、一些物体的简单画法、正面人、背面人和侧面人的画法、基本的冷暖色彩搭配、画面的布局设置等等。
第四,要注意非智力方面的评价。
以往,教师评价偏重于作品结果的优劣,对于幼儿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稳定的注意力、浓厚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缺少引导与肯定。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引言:儿童绘画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绘画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分析和解读一幅幼儿绘画作品,通过分析作品的特点和内容,得出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的观察和理解。
作品描述:幼儿园儿童王小明(化名)绘制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作,画上有一个房屋、一片大草坪、几棵树和两个人物。
画中的颜色非常鲜艳,如红、黄、蓝、绿等明亮的色彩同时出现。
房屋由红色、黄色和蓝色构成,屋顶是黄色的,墙壁是红色的,房子下面的草坪由绿色和黄色构成。
画中的两个人物一个是小男孩,一个是小女孩,他们都有一个大大的笑脸。
小男孩身穿黄色衣服,左手拿着一个红色的气球,右手握着一个红色的花。
小女孩身穿粉色衣服,左手拿着一个黄色的花,右手握着一个黄色的星星。
作品分析:1.色彩运用多样:画中的色彩丰富多样,使用了大量的红、黄、蓝和绿等明亮的颜色。
这表明儿童对色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较为敏锐,喜欢鲜艳明亮的颜色,通过对色彩的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2.元素组合丰富:画中的元素包括房屋、树木、人物等,通过这些元素的组合和布局,幼儿展示了自己对世界的想象和理解。
房屋、树木和草坪等自然元素呈现出温馨和自然的氛围,而人物的表情则彰显了幼儿天真活泼的个性。
3.表达情感和意象:画中的人物都有着欢乐和自信的表情,他们的笑脸和手中的气球、花朵和星星等元素,传达了幼儿的愉悦、美好和渴望的心情。
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快乐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品解读:通过对作品的分析1.幼儿对色彩有较高的敏感性:画中的鲜艳明亮的色彩表明幼儿对色彩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喜欢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这也表明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艺术教育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2.幼儿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作品中的元素组合和布局展示了幼儿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
他们通过将房屋、树木和草坪等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展示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3.幼儿拥有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作品中人物的笑脸和手中的气球、花朵和星星等元素,表达了幼儿内心的愉悦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幼儿绘画作品解读 评价
幼儿绘画作品解读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是一种表达内心世界的方式,能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和周围环境的认知、情感和想象力。
通过绘画作品的解读与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
本文将从幼儿绘画作品的主题、色彩运用、线条表现和形象塑造等方面,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深入解读与评价。
首先,我们来解读幼儿绘画作品的主题。
幼儿的绘画主题广泛,有的作品表现了家庭、动物、自然景色,有的作品表现了幼儿个人的情感体验。
比如,一幅画中,小朋友画了一只大大的红色苹果,表现了对美味水果的渴望和向往;另一幅画中,小朋友画了一位笑嘻嘻的爷爷,展现了对长辈的亲情和关爱。
通过观察幼儿的绘画主题,可以深入了解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和态度,同时也能引导他们对多样主题进行绘画创作,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方式。
其次,我们要关注幼儿绘画作品的色彩运用。
色彩是绘画表现力的重要元素,它能够传达出幼儿的情感和情绪。
观察幼儿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作品运用了鲜艳明快的色彩,有的作品则呈现出柔和细腻的色彩。
比如,一幅画中,小朋友用鲜艳的红、黄、蓝等颜色描绘了一幅大大的太阳,表现了对美好天气的向往和喜爱;另一幅画中,小朋友用淡淡的粉红、浅蓝等颜色描绘了一个可爱的小猫,展现了对小动物的喜爱和关注。
通过观察幼儿的色彩运用,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和情绪表达,并根据他们的喜好和特点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第三,线条表现是幼儿绘画作品中的重要方面。
线条能够传达出绘画作品的动态和律动感,反映出幼儿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
观察幼儿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作品线条清晰流畅,有的作品线条柔和曲折。
比如,一幅画中,小朋友用流畅的曲线勾勒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鱼,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态度;另一幅画中,小朋友用柔和的线条描绘了一片飘落的树叶,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体验。
通过观察幼儿的线条表现,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并针对其特点给予绘画技巧指导和引导,帮助他们提高绘画能力和表现水平。
幼儿绘画作品解读 评价
幼儿绘画作品解读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是孩子们对世界的表达,是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感受的展示。
通过绘画作品的解读和评价,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幼儿绘画作品的颜色运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幼儿往往对鲜艳的色彩更感兴趣,他们的作品通常会用到红、黄、蓝等明亮的颜色。
这些颜色往往代表着孩子们的活力和激情,表现出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好奇心。
此外,幼儿的绘画作品中颜色的运用通常是随意的,他们不太在乎颜色的搭配和配比,这正是他们天性中无拘无束的一面。
幼儿的绘画作品中常常出现的主题是家庭、动物和自然。
在幼儿的眼中,家庭是一个温暖和谐的地方,他们往往画出自己的父母、弟弟妹妹和自己。
这些作品显示出幼儿对家庭成员的情感依恋和对亲密关系的渴望。
此外,动物在幼儿绘画作品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主题,他们会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如小狗、小猫、小鸟等。
幼儿通过画动物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界动物的喜爱和好奇心。
看似简单的线条描绘,也是幼儿绘画作品中常见的特点。
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常常使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物体和背景,这些线条并不追求准确性和真实性,而是展示出幼儿对事物特征的理解和认知。
幼儿的线条往往是曲线和直线的组合,给人以天真、可爱的感觉。
他们可能会画出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或者是一颗弯弯的树,这些线条的表现方式显示出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可以从绘画作品的整体构图、情感表达以及绘画技巧等方面来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
整体构图是指绘画作品的布局和组合,是否具有和谐美感,是否能够吸引观众注意。
情感表达是指幼儿通过绘画作品传递出来的情感,如喜、怒、哀、乐等。
绘画技巧是指幼儿运用的绘画方法和技巧是否得当,是否能够展现出他们对绘画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幼儿的绘画作品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直接表达,是对真实世界的再创造。
通过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解读和评价,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同时也能够从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本案例的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是一幅以动物为主题的画作。
画中包括了多种不同的动物,如狗、猫、猴子等。
画面色彩明亮,充满活力。
下面对该绘画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首先,从画面整体来看,画家运用了饱满的想象力,将多种不同的动物安排在同一个画面中。
这种方式给人一种热闹和活泼的感觉,画面上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孩子们对于动物的喜爱和对于生活的热爱都通过这一幅绘画作品表达了出来。
其次,从动物的形象来看,孩子们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了动物的形状。
这种简约的画风,不仅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还给人一种纯真和天真的感觉。
这些动物被画家绘制的形象也非常夸张,例如猴子高高跳起,仿佛在给小鸟表演节目;小狗一边奔跑一边朝着观众汪汪叫,似乎在和观众互动。
这种夸张和活泼的形象给人一种欢快和有趣的氛围。
再次,从色彩运用来看,画家运用了大量的鲜艳颜色。
画中各种动物的身体和周围的环境都呈现出鲜艳的色彩,如粉红色的小猪、橙色的小猴等。
这种鲜艳的色彩给人一种温暖和愉悦的感觉,增强了画面的活力。
另外,画家还运用了一些对比色,如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等,这种对比色的运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最后,从绘画技法来看,画家应该是用的是简单的线条和颜料来完成这幅画作。
线条勾勒出了动物的轮廓和表情,颜料则填充了动物的身体和周围的环境。
这种简单的绘画技法是适合幼儿园儿童的绘画表达的,他们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来展示他们对于动物和生活的理解和表达。
综上所述,这幅以动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展示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满了活力和趣味性。
画中的动物形象夸张而活泼,色彩明亮且鲜艳,给人一种愉悦和愉快的感觉。
这幅绘画作品展现了幼儿园儿童对于动物和生活的热爱,并通过简单的线条和颜料表达出来。
这幅作品不仅体现了孩子们的创作才华,还体现了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儿童绘画作品说明
儿童绘画作品说明
这幅儿童绘画作品表征着一种崭新的,勇敢的活泼和精力充沛。
主
题描述了一只小动物在山脉的山间小巷中畅快奔跑着,挺拔的状态就
像是在征服世界一般,身后冒出炫目的色彩,月牙形的太阳高悬着,
充满了热情和激情,就像是在努力追逐着太阳一样。
1. 热情洋溢:通过出挥笔而成的鱼骨状笔触,阐释出这只小动物带着
无限活力,奔跑着畅快地向着未来迈进着。
当太阳高悬着,弥漫着金
色的阳光,让人感到生活的积极态度。
2. 多彩变幻:绘画中,采用了鲜明的色彩,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立体和
形象,动物们拥有五颜六色的身体,在梦幻的色调中活动着。
3. 活力四射:小动物们非常活跃,怀抱着丰富的幻想在山谷里奔跑,
脸上展现出的是充满了欢乐和光明的表情,太阳也在山脉上慢慢起舞,把碧绿的山谷照亮,又将热情注入这份活力与活泼。
4. 启发无限:这幅画最重要的意义则是向世人散发着正能量,让世人
更加勇敢和坚强,追求着梦想,斗志昂扬,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我。
总之,这幅绘画作品表达了一种充满活力、勇敢而充满希望,唤起人
们前进的激情,和一股攀登顶峰的信念的激发性的主题。
它能够激发
那些喜欢梦想的人的付出,激发人们奋斗精神,追求梦想和精神。
透析绘画意象,解读幼儿心灵密码
透析绘画意象,解读幼儿心灵密码发布时间:2023-03-22T02:04:05.21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1期第1月作者:代静[导读] 伴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建设,家庭关系的变化、社会关系的变化,代静(河南省南阳市第一幼儿园河南南阳 473000)摘要:伴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建设,家庭关系的变化、社会关系的变化,导致幼儿的心理也或多或少的承受着各式各样影响,产生负性情感的淤积。
儿童年龄小,生理和心理都没有发育完全,对外界接触不多,所以他们的思维、认识、行为、动作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通过绘画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性格缺陷,还可以帮助你有针对性地疗愈孩子的心理创伤,及时感知孩子情绪,消除孩子的心理困惑,提升孩子的情绪情感能力。
关键词:幼儿;绘画;心理一、常见的幼儿心理特点及问题根据最近的一项针对有幼儿的心理问卷调查显示,8.8%的幼儿有不良习惯,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5.8%的幼儿焦虑、紧张,20%的幼儿表现多动、坐立不安、25%的幼儿偏食、22%的幼儿性情古怪。
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尽人意,如果这些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将可能成为他们今后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
一般来说,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分离焦虑障碍以及攻击性等。
具体分析如下: 1.孤独症: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多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主要有交流障碍、情绪及行为异常等症状,应该注意培养患儿的日常生活基本技能,提高社交能力。
2.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主要有注意缺陷、活动过多等症状,可以通过行为治疗改善症状。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几个方面。
好动具体来说是喜欢跑动,或爬上爬下,离位走动,叫喊或讲话,引逗旁人。
注意力不集中具体来说是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涣散,易受环境干扰而分心,在课堂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凝神发呆。
赏析幼儿绘画作品 走进幼儿心灵
赏析幼儿绘画作品走进幼儿心灵美术是人类追求美、创造美的活动的产物,展示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美的认识。
美术需要美术鉴赏者去分析、欣赏、鉴别,以发现和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美。
如何从美术特有的性质和角度去认识、分析、体验、评判,以对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有深层的探究,这是美术鉴赏的职责所在。
作为幼师专业的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中外美术优秀作品的同时,笔者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在欣赏课中加入幼儿美术作业赏析,让幼师学生了解幼儿绘画语言和幼儿绘画发展的规律,通过幼儿绘画作品,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人类在其幼年语言逻辑思维尚不发达时,许多幼儿喜欢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经历、想法和感受。
例如一个父母离异的单亲孩子在他的绘画中描绘了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的情景,表现他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对父母爱的渴望。
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借助幼儿绘画这个窗口,探究幼儿的心灵,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如何掌握幼儿的绘画语言?如何指导他们的表现呢?1 了解幼儿绘画的一般特点写实是幼儿美术作品创作的主要倾向。
从层次结构看,美术作品可分为4个层次,每个层次都表达一定的意义。
第一个层次为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
第二个层次为作品的形式构成。
绘画作品中的点、线和色彩、形体之间的组织关系,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各种表现手法都蕴含着意味,这种意味既在抽象作品中表现出来,也隐含在写实性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表现手法中。
第三个层次为作品中物象、事件、情节的指称含义和表现意义。
所谓指称含义是指作品中描写的对象是什么,比如说人、山、苹果、大树等具体对象,春游、早操、劳动等情节事件。
表现意义指这些对象和情节在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情感和情绪,如愤怒、热烈、忧郁、兴奋等。
第四个层次为文化意义。
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作品中的物象和情节的象征意义;第二个方面是指作品所包含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思想观念等。
从层次结构上分析幼儿绘画作品时,很容易看出,很少有不包含物象、事件、情节的抽象幼儿绘画作品。
如何通过绘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如何通过绘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绘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通过观察他们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情感、想法和态度。
下面将详细说明如何通过绘画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首先,观察绘画的主题。
绘画的主题通常会反映孩子的兴趣、喜好和关注的事物。
例如,如果他们经常画动物,可能是因为他们喜欢动物,并且希望和动物进行交互。
如果他们经常画自然风景,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大自然的景色和美丽感兴趣。
这些主题会透露出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内心世界。
其次,观察绘画的颜色和情绪。
颜色在绘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同的颜色传达出不同的情绪和情感。
例如,亮丽的颜色通常代表快乐和兴奋,而暗淡的颜色则表示沮丧和悲伤。
通过观察孩子使用的颜色,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当前的情绪状态和情感体验。
此外,颜色的使用还可以反映孩子对于事物的态度和看法。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经常使用深红色来画人物,可能是因为他对一些人或事物有强烈的愤怒或抵触情绪。
第三,注意绘画的细节和构图。
孩子的绘画作品中的细节和构图可以反映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式。
例如,绘画中的细节是否精细、准确,绘画中的构图是否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
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的思维能力、观察力以及艺术才华。
通过对孩子绘画作品的详细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关于他们的个性、兴趣和天赋的结论。
此外,了解孩子绘画背后的故事也是十分重要的。
绘画作品往往不仅仅是一幅静态的图像,它们背后往往有着孩子的故事和体验。
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绘画的动机和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例如,一个孩子可能用黑色画了一只蜘蛛,原因可能是因为他害怕蜘蛛,或者他想表达一种黑暗和恐怖的情绪。
通过与孩子交谈,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绘画作品所代表的含义。
最后,要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绘画风格和主题都有所不同。
了解孩子绘画的内心世界需要耐心和敏锐的观察力。
我们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与创造性的空间,让他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品味童话 解读童心)
品味童话解读童心——区域活动中的绘画一角案例背景:区域活动的美工区,教师在前面上墙面,有意的贴出以前画过的内容或者一些幼儿选出的儿童画进行张贴。
幼儿最喜欢拿着水彩笔,有的看着前面的示范画,开始作画。
有的按照自己想画的想法进行想象。
案例描述:孙一鸣拿出一个蓝色的笔开始画出线条,一会儿一条条线条、圈,组成了这幅让人捉摸不透的面画。
重温对话:师:你画的是什么?孙:穿越师:穿越是什么意思。
孙:就是从这个星球穿到另一个星球上,很刺激的。
师:能说说你画的是什么吗?图一:一个隐形的热气球上面有很多人,坏了,掉到滑滑梯里面了,滑滑梯的螺丝掉了,小朋友摔伤了,送到医院里面去了,在气球里面的小朋友没有死。
小朋友不喜欢这个滑滑梯了,然后搬到日本去了。
图二:小朋友从这个圆圈里面穿越到另一个地方了。
图三:电视机坏了不能看。
分析:1.幼儿的画面和语言的关系整体来看,整幅画很具想象力,语言表达内容很丰富。
画面创作表达了自己稚嫩而纯真的内在情感。
幼儿很清楚自己画面需要表达的内容,并且会用一些线条代替一些物品。
2.幼儿画面的线条、颜色构图上,幼儿画面上是线条和波浪,替代滑滑梯、电视机。
但是线条较为流畅,说明幼儿在作画的时候很大胆。
没有人物或者一些具象的东西出现。
幼儿在构图方面较弱。
颜色就使用了一种蓝色,色彩较为单一。
每一幅的小画面是单独分裂开的,没有太多的关联,说明幼儿在作画的时候,是想到什么就画什么,没有连贯性。
3.幼儿画面和想象力的关系幼儿为自己的作品起名为《穿越》,并且对“穿越”一词理解的很到位,说明在平时有接触的经验,并能运用到自己的美术作品中。
幼儿在讲述自己的画面的时候,语言流畅,滔滔不绝,仿佛一个情景就在眼前,有时候你把他的作品理解错了,他会说:不对不对,是这样的。
两个圆圈构成一个电视机。
一个十字架说是隐形气球,并且上面还坐着人。
4.从幼儿画面看心理该幼儿在表述的时候很自信,每一个线条和点,都能够表示清楚是什么东西,但是很多东西,他用“透明的”进行概括。
幼儿绘画作品解读 评价
幼儿绘画作品解读评价一、绘画作品的解读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常常能看到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以一幅幼儿绘画作品为例,它绘制了一个五彩斑斓的花园,画中有红色的玫瑰花、黄色的向日葵、蓝色的风车和绿色的小草。
在画面的角落处,有一个笑脸太阳和一对会飞的蝴蝶。
可以看出,这个作品充满了孩子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想象。
在绘画作品中,幼儿运用了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造型来表现他们内心的快乐和想象力,可以说,这幅画是对童年世界的一次美好展现。
二、绘画作品的评价1.肢体表现力强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常常能看到他们对事物的简化表现,而这种简化往往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在某幅作品中,幼儿画了一只雄鸡,没有画出真实的鸡羽和鸡冠,而是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表现出鸡的形象,但却让人一眼就能认出这是一只雄鸡,这充分显示出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2.艺术表现力强幼儿在绘画作品中,常常能看到他们对事物的独特表现。
比如,在某幅作品中,幼儿画了一只乌龟,黑色的身体上面还画了很多小圆圈,看上去就像是乌龟的壳,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充分显示了幼儿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3.想象力丰富幼儿的绘画作品中,常常能看到他们对世界的丰富想象。
比如,在某幅作品中,幼儿画了一个奇幻的花园,画中有一只很大的青蛙,身边还有一只黑色的蛤蟆,这种奇幻的表现方式,充分显示了幼儿对奇幻世界的向往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完善幼儿绘画作品的方法1.培养观察力观察是绘画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幼儿去观察自然和事物,让他们从生活中找到绘画的灵感,培养其对绘画对象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提高艺术素养通过接触丰富的绘画作品,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绘画技能,并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和方法,提高绘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3.鼓励创新表现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来表现事物,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表现力,让他们在创作中展现出独特和个性的艺术表现。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1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1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1标题: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1:纯真的想象世界引言:幼儿园时期是儿童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时期。
他们通常通过绘画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位幼儿园儿童的绘画作品,探讨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解读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作品描述:这幅画是由五岁的小明完成的。
画面中画满了各种形状的花朵,花朵的颜色五花八门,由鲜艳的红、黄、蓝相互交织而成。
每朵花都有两片绿色叶子,花朵之间连接着红色的细线条,画面中还有蜜蜂在花朵之间飞舞。
分析与解读:1.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幅画展现了小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通常对颜色和形状有着特别的好奇心和敏感度,他们通过自由绘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小明选择了多种多样的颜色,展示了他的创意和大胆尝试的精神。
他通过将红、黄、蓝这些五颜六色的色彩相互交织在一起,创造了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
此外,小明还通过添加蜜蜂为画面增添了更大的活力和动感,展示了他对自然界中的生物的关注和热爱。
2.表达出的情感:这幅画透露出小明积极、开朗和愉悦的情感。
他通过绘画将自己的喜悦和对美好的向往表达出来。
画中的花朵色彩鲜艳、形状各异,给人一种愉悦、欢快的感觉。
蜜蜂在花朵之间飞舞,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快乐的儿童时光。
整幅画洋溢着小明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信心: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小明表达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他不拘泥于现实的外在形象,而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塑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花园。
这种能够表达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特创造力的能力,在儿童的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这种绘画的方式,小明能够展示自我,同时也增强他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4.美的追求和审美能力:在这幅画中,小明展示了他对美的追求和较高的审美能力。
他选择了鲜艳的颜色并恰当地将它们相互融合,使得画面看起来非常抢眼和美观。
这展示了小明对美的敏感度和他渴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获得他人赏识的愿望。
理解儿童心理从绘画开始读后感
通过儿童的绘画,可以分析出很多东西:可以通过孩子的画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线条、色彩、人物、环境、图形、绘画的布局等几方面与孩子心理之间的关系,然后可以知道孩子的心理问题,以针对性的进行调整。
想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那得先读懂孩子的画。
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他看见什么都想“说”出来。
但是因为年龄的限制,孩子可能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孩子的绘画作品,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他们头脑中的所思所想。
孩子的画,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一扇窗户。
绘画是孩子的一种特殊“语言”,具有内在的逻辑和表现形式。
线条、色彩、图形、人物、环境、布局,显示着孩子的性格、气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当时的情绪特征等等。
我们要学会倾听这种“语言”。
发乎于心,外赋于形——大班幼儿绘画作品的解读与赏析
2019.07-08 保育与教育 P 99艺术是一种情感符号,绘画是幼儿表达情绪情感的重要方式。
当幼儿感觉到用言语难以表现自己的独特感受时,他们往往会借助于色彩、线条、构图等非语言的方式来“诉说”。
现结合《老师给我倒豆浆》《老师给我唱摇篮曲》两幅作品,来谈谈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解读与赏析。
一、情感唤起,用心表达没有情感参与的美术活动是枯燥的,是没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
只有发乎于心,才能外赋于形。
在美术活动前,教师分别出示了幼儿小、中、大班的作品以及师生共同活动的照片。
幼儿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成长,看到了教师为他们付出的爱心和辛劳,感恩之情在心中激荡。
教师在提出绘画主题“你印象最深刻的事”后,没做任何示范,让幼儿自由发挥,“我手画我心”,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与表现。
《老师给我倒豆浆》《老师给我唱摇篮曲》《老师给我盖被子》《老师帮我整理衣服》《老师和我做游戏》等表现师生朝夕相处的事的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
因为是亲身经历,且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创作时幼儿信手拈来,作品形象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二、独立构思,主题明确不同的幼儿对同一件事物的感受是不同的,两幅作品虽然表现的都是幼儿园生活中最寻常的事,但切入点不同:一个画的是活动室里的场景,另一个表现的是寝室里发生的事情。
但它们都与主题——“印象最深刻的事”非常契合,都醒目地绘画了教师的形象,表现了幼儿对教师母亲般爱护的感恩。
这些内容不需要言语解释,就让人一目了然。
为了便于安排想画的内容,两幅画的作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侧面视角。
在作品《老师给我倒豆浆》中,两位老师占据画面两端,各司其职,喝豆浆的小朋友却只画了两个。
画中的四人相互之间有呼应:幼儿伸手准备接老师倒好豆浆的碗,另一位老师边十指翻飞弹着钢琴,边微笑着看他们。
而作品《老师给我唱摇篮曲》则表现出小作者较强的空间布局能力,画中既画了单人床,又画了双人床。
由于纸张大小限制,不能完整表现所有的床铺,小作者在尽量利用画纸空间的基础上,省略床的有关部位,反而留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寝室里的小床还有很多。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 (4)
解读童画——大班绘画作品《雨天》案例背景:不知不觉中,春天已来到我们身边。
最近,天气时常下雨,不过,没有因为雨天而挡住孩子们寻找“春天秘密”的兴趣。
随着大班主题《春天的秘密》的实施与开展,孩子们陆续地通过自己的方式在寻找着“春天的秘密”。
美术活动《雨天》是在主题《春天的秘密》背景下开展的一次绘画活动,旨在引导幼儿用绘画的的方式来表达春天到来之后“雨天”的景象,寻找着“春天的秘密”,感受和体验着“雨”景象中的快乐情景。
观察幼儿:张桢昊(男孩,5岁8个月)观察时间:2012年3月19日15:10-----15:45(35分钟)现场描述:15:10,孩子们陆续开始作画。
张桢昊领取铅画纸后,并没有立即下笔作画,停顿了片刻后,先拿出蓝色的笔在天空上画出了一些云朵、在地面上画了一条地平线,然后用黑色的水笔把云朵涂成了黑色;接着在近乎中央的位置画了一个小人撑着一把橙色的伞。
15:20,张桢昊开始从地平线的左端开始作画,先是用黑色的水笔画了一颗小草的形状。
接着从黑色的云朵下面开始用蓝色的笔圈出许多圆圈圈,圆圈圈一直连到那颗很小的小草尖端,接下来,又画了一颗小草,又重复刚才的动作,从黑色的云端处“落”下许多雨点,一直落到小草尖端。
张桢昊每画一颗小草,总会小心翼翼地用绿色的水彩笔把叶子涂成绿色。
因为水彩笔的笔尖很细,要想把一排的草都涂成绿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5:20-------15:35,这15分钟时间内,张桢昊就在安静地作画这一排慢慢长大的绿色小草、还有那从天空中落下来的许多大大小小的雨点。
15:30左右,已经有部分幼儿完成了作品,在座位上相互交流着自己或同伴的“雨天”的秘密和景象。
15:35分钟左右,地平线以上的部分算是已经画好了,这时,张桢昊抬起头,向周围张望,在陈铭的作品上停留了几秒钟之后,又开始看看自己的画,随之就开始在那条黑色的地平线下面画了几条蚯蚓,张桢昊在作画的过程中,很安静,在勾画小短线时,小心翼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绘画作品中读懂幼儿【摘要】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知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
绘画是幼儿反映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表达自己思想、认知、愿望的一种方式,是幼儿对外部世界的感应、触摸和探索的工具。
孩子的一张张作品,或许在成人看起来很可笑,但每一幅绘画作品中都是一颗纯真童心的自然流露与展现。
幼儿绘画作品中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幼儿个性化的自我表现,需要老师的尊重、理解和支持。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幼儿的绘画过程,正确解读幼儿的绘画作品,理解幼儿独特的绘画行为,学习从绘画作品中读懂幼儿,保护幼儿自我表现和创作的欲望,回应幼儿的心声,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绘画绘画作品解读符号语言个性化【正文】意大利瑞吉欧的学前教育理念指出:孩子有一百种语言,其中文字、动作、图象、绘画、建筑构造、雕塑、皮影戏、戏剧、音乐……等都是儿童语言。
学龄前幼儿能够广泛运用图像、绘画等符号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愿望是幼儿期特有的一种表达方式。
可见,绘画是幼儿反映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表达自己思想、认知、愿望的一种方式,也是幼儿对外部世界的感应、触摸和探索的工具。
由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完善,自然绘画活动成了幼儿表达情感的特殊“语言”。
幼儿在这个充满幻想的年龄,许多的想法与现实都有很大的距离,孩子们都愿意,甚至是无意识地用“涂鸦”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这几乎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
孩子的一张张作品,或许在成人看起来很可笑,但每一幅绘画作品都是一颗纯真童心的自然流露与展现。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理论认为,幼儿内心无意识的东西是从绘画中反映出来的。
因此,细心解读幼儿的绘画作品,以幼儿的绘画作品为媒介,将作品与幼儿紧密结合,在作品中读懂幼儿,能帮助我们客观地了解幼儿发展的需要,感悟幼儿的所思、所求和所知。
一、解读作品内容,悟幼儿所思我国著名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曾经指出:“绘画是语言的先导,表示美感之良器。
要知儿童的心理,不可不研究儿童的绘画。
”绘画活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是一种有形、有色、有情节的艺术活动,也是幼儿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是幼儿情感生活的一个潜在的载体。
幼儿会拿笔就会绘画,他们用点、线、形、色彩,勾勒出各种事物,愉悦了身心,更是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比如:在一次评价“太阳宝宝”的绘画作品时,我发现两位幼儿画的画是黑太阳,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我戴着墨镜看太阳,所以是黑色的”,“晚上太阳睡觉了,看不见了,所以是黑的”。
可见幼儿的艺术表现自有他们的想法,我们应尊重幼儿的创作,平等、公正地对待所有幼儿的每一份作品。
又如:在中班主题活动《动物,我们的朋友》进程中,我开展了主题绘画活动《没有动物会怎样》。
我先请幼儿讨论如果没有了动物,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然后请幼儿利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表现。
小嘟嘟是个非常善于思考的男孩子。
在展示环节,我仔细打量了他的作品。
只见他的作品中画出了许多歪歪扭扭的房子,还有被折断的树木……我怎么都看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呢?于是,他充满自信地告诉我说:“如果没有了动物,就会发生地震。
因为有些动物在地震前会出现异常反应。
”……评价幼儿的作品不是教师对绘画作品进行猜测或从自己的角度对作品进行理解,也不是为了区分作品的好坏。
教师应该是以幼儿绘画作品为媒介,以幼儿心理为客体,细心寻找作品中的丰富内涵,并让幼儿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绘画过程中的真实想法,了解幼儿产生某些想法背后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全面地了解幼儿,也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
二、珍视符号语言,知幼儿所见正如《孩子的一百种语言》中指出的:教师要具有越过高墙的眼睛,才能看见孩子的思想。
才能准确地了解幼儿、走近幼儿;耐心地品读符号语言,才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看见幼儿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这样的解读,才能让教师更有目的地把准教学进程,活动教学开展的才会有意义。
其实,孩子的绘画就是一种语言符号,是一种早于文字而且比文字更直观的语言,它能弥补幼儿期语言表达的不足。
从认知角度看,幼儿美术是其整体智慧发展的一部分。
智慧不光光是指知识的多少,重要的应是掌握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被区分为七项: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
绘画与智能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要完成一件绘画作品,并不是光靠某一种智能就能完成的,必须综合多种智能,所以说绘画又是智能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志。
透过孩子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读出幼儿智能的发展水平。
比如:中班美术活动“马路上的车”,不同的孩子由于动作发展、技能发展、表现能力的差异,它们在作品中运用的符合语言是丰富多样的。
薇薇小朋友画的马路上的车,画面线条较为流畅,能表现不能功能车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反映出孩子的视觉空间智能发展较好。
画面布局合理,马路上有车子在行驶,路边还画了路牌,上面写着xx路,说明孩子的语言文字智能已发展。
除了将马路作为背景,以画面的主体,马路两边的房子和树木,房子树木排列有规律,说明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已建构。
画面主题明确,既表现了车的主要特征,又能表现马路的情景,反映了孩子的生活经验,而画中车辆造型、各类车灯、车轮、车窗等细节的表现,则体现了这个孩子细微的观察能力。
解读幼儿的绘画作品,要看见孩子的所思所想,知幼儿所见。
但如果仅仅在幼儿表达完后询问一下“你画的是什么”那肯定是对作品最浅表的理解,所以除了要了解最基本的“画了什么”,还要在活动的开始、开展、结束阶段,对符号语言进行不同侧重点的解读,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到幼儿已有经验、能力差异、情感表达等许多问题,这样的解读作品才是有成效的。
三、观察创作过程,听幼儿表达以往,我们教师在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总是偏重于对结果的评价。
在绘画活动中的观察容易流于形式。
总是在活动结束时,习惯带着老师自己的主观判断来评价作品的好坏,特别是看到一些画面并不漂亮、不理想的作品,往往会表现出不满的情绪,甚至作为反面教材,在同伴面前批评一通,其实老师在不经意间,伤害了这些幼儿的自尊。
随着《指南》学习的不断深入,以幼儿为本,教师为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的理念逐渐地在改变着自己的评价方式。
我认为,老师尤其要注重观察幼儿的创作过程,要蹲下来用心倾听幼儿绘画过程中的表达,真的,他们会带给你许多意外的喜欢,在这样的意外中通常也能让老师加深对幼儿的了解。
比如:班级里有个叫黄浩源的男孩子,他有一次在画“植物大战僵尸”情节的时候,画着画着跳起来挥舞拳头,嘴里“哒……轰……轰”,好像亲临游戏阵地,画到得意处自己笑出声来,完全进入角色,全身心沉浸在创作的激动之中。
(后来,从他妈妈的口中了解到最近孩子特别钟爱玩这个游戏。
)其实,孩子一面画画,一面大喊大叫,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这种创作的激动,大人往往很难体会。
我们在观察指导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评价方式,不经意间老师会发现作品背后潜在的教育价值。
又如:在美术活动“蜘蛛网的故事”中,王靖然画了一张大大的蜘蛛网,网中央一只可爱的蜘蛛正静静地守候着,网上不时有小虫、树叶、灰尘粘上去,整幅画内容丰富,充满童趣,我看了不禁暗自点头。
可当我再次回到王靖然身边时,吓了一大跳,刚才那生动的画面不见了,被黑色的杂乱的线条布满,简直不堪入目。
此时,他正兴致勃勃在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述着:“来了一阵大风,把蜘蛛网吹乱了,还把蜘蛛也裹了起来,我要派螳螂来帮忙,用它的大刀把蜘蛛丝切开,然后再让许多蜘蛛来帮忙织一张又大又坚实的网,这样大风就吹不破了。
”可见,教师重视幼儿绘画过程中的观察,耐心倾听幼儿口中的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小故事”,会发现许多言语不多的孩子,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地表达。
绘画为孩子搭建了大胆表达表现的机会,教师不容忽视。
四、分析表现手法,显幼儿个性绘画对幼儿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游戏。
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
幼儿的绘画作品除了能反映出孩子的真实想法外,还可以折射出孩子的情绪反应、自信心、性格特征等个性方面的特点,如性格外向、活泼自信的幼儿构图大胆、线条粗框,更多选择红、黄等暖色调,但可能在作画时比较粗心、不拘小节,有时半途而废。
而性格内向、文静温和的孩子画画认真,有始有终,但画面比较拘谨、放不开,色调偏冷、注重细节等。
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幼儿图画作品天真烂漫、构图饱满、色彩明快。
比如:“三八”节的美术活动,我请孩子们画一画“我心中的妈妈”。
妈妈在孩子的心目中,永远是最美丽、最可亲的人。
当孩子们把一张张妈妈的画拿到我手里的时候,我几乎惊呆了。
孩子们在没有老师示范的前提下,画的妈妈真是各有特色。
“卷发妈妈”的孩子把头发画得很长很长,她说:“我喜欢妈妈的卷头发,长长的,卷卷的,黄颜色的,可漂亮了。
”“眼镜”妈妈的孩子说:“妈妈的眼镜旧了,我换上红色的新眼镜,因为妈妈最喜欢的颜色就是红色。
”有的妈妈头上画了一个大大的蝴蝶结,却没有头发……孩子说:“每次妈妈抱我,我都能看到头上的蝴蝶结,所以画了一个大蝴蝶结,妈妈戴着蝴蝶结真漂亮。
”竹竿妈妈的孩子说:“我妈妈太胖了,要吃减肥药,瘦一点妈妈就更美了。
”尽管从技能上看,这些画水平并不高,但却是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感受表现出来的对妈妈的爱,每张作品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个截然不同的妈妈在孩子手里是极具个性化的。
另外,幼儿在绘画作品中的绘画技能(线条、色彩、造型等)也常常会有个性化的表现。
同样装饰“妈妈的新衣服”,有些孩子画的线条强而有力、颜色粗而深,甚至在纸上刻画出了一道道痕迹,这样的孩子往往个性比较大胆、外向,偶尔还会有些攻击性行为。
而相反,轻而淡雅不够清晰的线条恰恰是那些缺乏安全感、胆小而自我压抑的幼儿所为。
均衡发展的幼儿绘画,出现清晰且干净整齐的线条。
在色彩运用的时候,同样,大胆、外向、活泼开朗的幼儿喜欢运用明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