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刘)章节练习题4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心理学(刘淑慧主编)配套试题
第一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心理发展试题
一、填空
1、据1978年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论证确认:__A型__型性格是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2、心理学家把易患癌症者的性格称为__C型__型性格。
二、简答
1、新的体育课包含那些基本理念?
①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②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④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2、体育课程的改革,可以使体育课在培养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过程中体现那些价值?
答案:(1)发展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
(2)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3)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4)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填空题
1、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学生适应不良包括:____、____、____。
3、初中生主要指年龄在____岁的少年,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
4、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在____、____、____三大方面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是个体成长发育的第二个____。
5、学生自我意识可分为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6、嫉妒是指在社会交往中,发现自己不及他人而生发出来的____、____、____等复杂情感。
7、高中生至少要做出是 ____还是____两种选择。
8、我国青少年性意识分为三个阶段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哪些主要特征?
2、儿童多动症的表现及治疗。
3、中学生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是什么?
4、初中生心理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5、初中生逆反心理成因及防治措施
6、你是如何看待青少年恋爱问题的?
7、你认为青少年应如何顺利渡过“危机期”?
8、青春期学生的自我意识的特征
9、高中生的身心特征是什么?
10、如何预防焦虑?
11、高中生易形成哪些不良的人格?
12、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13、什么是神经症?它和精神病有何主要区别?
14、如何在青年中开展科学的性教育?
15、体育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三章学生体育学习动力调节系统
什么是体育学习动机?
体育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体育学习动机的功能有哪些?
1. 始动功能
2. 导向功能
3. 强化功能
4. 维持功能
以个体的生理性需要为基础、受先天遗传影响较大的体育学习动机是什么动机?以社会需要为基础、后天习得的体育学习动机是什么动机?
主要来自于学生自身好动、好奇或好胜的心理,如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乐趣、刺激,以及自尊心、上进心、荣誉感、义务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满足的体育学习动机是什么动机?主要是由学生自身之外的诱因引发的,如为获得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赏识、竞争获胜的奖励、荣誉,或迫于压力、避免惩罚而参加体育运动活动的动机是什么动机?
指向于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特征的体育学习动机是什么动机?指向于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间接结果的动机是什么动机?
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有什么区别?
动机的培养是指促使学生从没有体育学习活动动机到形成活动动机的过程,而动机的激发是指将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的过程。培养是激发的前提,激发又可进一步加强已有的动机。
什么是目标定向?
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而是学生内心中追求的成就价值内涵和对什么是体育学习成功的理解与看法。
掌握任务的目标定向和自我表现的目标定向有什么不同?
国外学者尼克尔斯、杜达、德维克等人根据学生学习目的的差异将目标定向划分为两类:(1)把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和超越自我作为学习目的的掌握任务目标定向;(2)把考试、测验得高分,博得老师、家长、同学赞许,表现自我、取胜他人作为学习目的的自我表现目标定向。如有些学生上体育课以掌握技术、提高体能为目标,志在发展个人能力;而有些学生则是以竞争、超过其他人为目标,期望表现自我和赢得荣誉、威信及地位。
什么是目标设置?
目标设置是根据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和技术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具体行为标准,以及达到标准所需要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的过程。
什么是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它是在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社会交往中习得的内在推动力量。
简要阐述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社会认知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解释在具体情境中动机产生原因的自我效能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个体在目标追求过程中面临某项特殊任务时,对完成该项任务的动机强弱,将取决于个体对其自我效能的评估。而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一行为任务的实际能力的推测,也可以说是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评价。
学生的体育学习自我效能感对他们的运动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决定个体活动的选择,以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
2、影响个体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3、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表现。
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影响体育学习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1、直接经验。
2、间接经验。
3、言语劝说。
4、情绪和生理状态。
如何进行正确地归因教育?
正确的归因是教育的结果。因此,在频繁竞争和自我表现的体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指导学生掌握正确地分析结果原因、认识自我努力的归因技能,消除归因误差,形成比较合理的归因模式。
归因教育和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在未来体育学习中的成就动机。首先应当使学生树立“只有努力才能成功,不努力注定要失败”的信念。在归因的诸因素中,努力因素对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的作用特别重要。因为努力是学生能够控制、改变的的内部因素。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努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感。成功时归因于努力,学生会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今后的努力还会导致进一步的成功。将不足或失败归因于努力,能使学生在不小看自己的能力和不降低成功期望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行为努力水平,力争在未来取得成功。因此,首先应加强“努力归因”教育,使学生明白无论成败都是努力与否造成的,只有坚持行为努力,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其次,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进行全面的原因分析,并针对某些具体问题教育学生进行“现实归因”。也就是帮助学生从体育能力、任务难度、锻炼方法、天气、场地设备、心理准备等影响体育活动效果的因素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