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导学案(2).docx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共51页)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共51页)目录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2时间和位移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2.5 自由落体运动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3.1 重力3.2 弹力3.3 摩擦力3.4 力的合成3.5 力的分解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 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 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如何选取参考系。
【教学难点】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
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李白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描绘气势磅礴的瀑布。
画家也用美丽的画笔描绘出动感十足的情景。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docx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解释速度的概念,能够概括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和物理意义。
(2)解释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定义并学会辨析。
(3)能够说出速率的概念并辨认速度与速率。
2. 过程与方法(1)在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全面、正确的关于速度的概念。
(2)通过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的过程,锻炼使用极限思维。
(3)通过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分辨,学会运用辨析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速度全面正确地解释来积极培育自身科学严谨的态度。
(2)积极将自己的观点及见解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尝试体会物理学中蕴含的对立统一。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学情分析:一般而言,高一学生在经历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后,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取代形象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学生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够按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利用假设思维进行学习;(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习过程更加具有目的性;(3)在某种程度下学生思维不再是“抱残守缺”,而是较为容易接受新事物;(4)学生学习动机由兴趣支撑逐渐转变为由意志支撑,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5)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关于“速度”的学习,学生在初中阶段科学学科中所接受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与高中对于“速度”的定义截然不同,学生虽然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这个基础里大部分仍然是迷思概念.如何将初中阶段所接受到的关于“速度”的迷思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达到一个新的认知平衡是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及前面关于“位移”、“路程”的学习为本节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本节课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学生根据初中阶段的学习积累对于“速度”难以产生正确、客观的认识,其中所存在的迷思概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转变;二是学生对于“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两个概念可能会有所混淆,教师应该利用课堂呈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区分.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由平均速度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引出瞬时速度。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物理教案
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正确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②知道速度是矢量,了解速度方向的意义③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④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的矢量性。
【教学难点】从平均速度到瞬时速度的理解,速度的矢量性。
【教学过程】一.课题的引入问题1:从文学的角度,人们用什么方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如:风驰电挚、日行千里。
由学生再列举描述运动快慢的成语。
问题2:静止的画面又是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如图1.3-1,并由学生上黑板绘画。
那一种更科学。
如“日行千里”这里有时间与距离。
问题4:在田径运动比赛中,是如何描述奔跑运动员的速度?一般用时间,但一定有跑步的长度。
二.速度的概念速度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定义: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tx v ∆∆=速度的单位:m/s km/h cm/s (通过例题,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单位的换算) 速度的方向:是位移的方向,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
速度是矢量。
三.平均速度问题1:如果一个运动员在100m 赛跑中用时10s ,求得速度为10m/s ,该速度能反映该运动员在100m 中任一秒均跑10m 吗?它是反映了该运动的什么速度?它只能反映该运动员在100m 奔跑过程中每秒平均跑10m ,即为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概念: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为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
例1:某运动员绕400m 周长的跑道跑一圈,用时50s ,则该运动员在该50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由平均速度定义求得,平均速度为零,因位移为零。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
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有方向。
2、初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自主学习】1、速度(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式:____________。
(3)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位:国际单位为______,符号是_____,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等。
1m/s=3、6 km/h。
(5)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______________。
2、平均速度(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式:______________。
(3)平均速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平均速度既有____,又有____,是____,其方向与_______ ____相同。
3、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瞬时速度,常称为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叫瞬时速率,有时简称速率。
(2)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瞬时速度是矢量,其方向____ ______方向相同,瞬时速率是____。
【预习自测】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所用时间越小,速度越大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20km/h的速度大于15 m/s2、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在2s的速度是( )A、20m/sB、10m/sC、5m/sD、无法确定3、下列对各种速率和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匀速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4、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A、9 m/sB、9、6 m/sC、10 m/sD、10、2 m/s【课堂探究】知识点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阅读】P15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3运动快慢的描述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3 运动快慢的描述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3 运动快慢的描述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3 运动快慢的描述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学习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
2、理解平均速度,体会平均速度概念的等效思想方法,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通过极限思想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4、学会区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
【学习重点】速度概念的建立;速度的比值定义法的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学习难点】瞬时速度概念的理解.【课前预习】一、速度下表中有四个运动的物体,请大家尝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问题3:比较B和C谁运动的快,为什么?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定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理意义:描述物体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4、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____。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时(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等。
1m/s=_________km/h5、速度是_______量.大小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_____它的方向跟___________方向相同.思考: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速度",现在学习的“速度”与初中学过的“速度”的定义有什么区别?二、平均速度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物理意义: _________(“粗略”或"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4、平均速度是_____量,它的方向就是________的方向。
2020-2021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学案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特殊是理解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2.能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道速率的概念.3.会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一、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v =ΔxΔt.3.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公式v =ΔxΔt ,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间隔Δ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2.瞬时速度:运动.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它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速率.3.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一、速度[问题设计]自行车和汽车都在平直大路上沿同一方向单向行驶,自行车在30 min 内行驶8 km ;汽车在30 min 内行驶50 km ;百米竞赛中,运动员甲用时10 s ,运动员乙用时13.5 s.(1)自行车和汽车哪个运动得快?运动员甲和运动员乙哪个跑得快? (2)汽车和运动员甲哪个运动得快?如何进行比较的? 答案 (1)汽车运动得快,相同时间内位移大. 运动员甲运动得快,通过相同位移所需时间短.(2)对于汽车和运动员甲,通过比较两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可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 汽车:50 km30 min =50×103 m30×60 s≈27.8 m/s.运动员甲:100 m10 s =10 m/s.所以汽车运动得快. [要点提炼]1.定义式:v =ΔxΔt.其中Δx 是位移,不是路程.说明 这里的定义方法是比值定义法.比值定义法是高中常见的一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被定义的物理量不是由其它两个量打算,即不能说v 与Δx 成正比,与Δt 成反比.学校曾学习过ρ=m V 、R =UI也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2.方向: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留意 (1)当比较两个速度是否相同时,既要比较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较其方向是否相同. (2)分析物体的运动速度时不行只关注速度的大小,也要留意确定速度的方向.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问题设计]某同学百米竞赛用时12 s ,前2 s 内的位移为12 m ,第2个2 s 内位移为14 m ,第3个2 s 内位移为16 m ,第4个2 s 内位移为19 m ,第5个2 s 内位移为20 m ,第6个2 s 内位移为19 m.(1)请计算上述6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并说明哪段时间运动得最快?(2)通过以上数据,你能知道这个同学的“起跑速度”、“冲刺速度”以及“最大速度”吗? 答案 (1)第1个2 s 内v 1=12 m2 s=6 m/s , 第2个2 s 内v 2=14 m2 s =7 m/s ,第3个2 s 内v 3=16 m2 s =8 m/s ,第4个2 s 内v 4=19 m2 s =9.5 m/s ,第5个2 s 内v 5=20 m2 s =10 m/s ,第6个2 s 内v 6=19 m2 s =9.5 m/s.第5个2 s 内运动得最快. (2)不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v是平均速度
分析:根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进行判断。
解:平均速度不是速度平均值;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火
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在这段路上的平均速度,子弹以速
度v从枪口射出,v是指出枪口时的瞬时速度。
答案B
[例3]某同学星期日沿平直的公路从学校所在地骑自行车先后到
甲、乙两位同学家去拜访他们,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
试描述
他的运动过程,在图2中画出他的速度时间图象。
解析(上午)9时,他从学校出发,骑车l h到达甲同学家,速度
v
=15km/h;在甲同学家停留1h;11时从甲同学家出发,12时到1
达乙同学家,速度v2=15 km/h;在乙同学家也停留l h;(下午13 时
返回,骑车l h,速度v3=30km/h;14 h 时回到学校。
取出发时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为v1、 v2为正,v3为负;10~11时、
12~13时速度为0;据此作v-t图,如图2所示。
☆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及应用
[例4]下列对各种速率和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匀速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时刻的瞬时
速度
D.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解析平均速度指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矢量,方向为位
移方向,平均速率指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标量,没有方向,
所以不能用平均速率表示平均速度的大小,而瞬时速度的大小可用
11。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教案
解:
要点总结:1.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率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2.无论速度方向如何,瞬时速度的大小总等于该时刻的速率.
3.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对应的位移方向相同;平均速率是标量,没有方向.
学
过
程
导入:
飞奔的猎豹、夜空的流星在运动;房屋、桥梁、树木,随着地球的自转、公转也在运动.天上的恒星,看起来好像不动,其实它们也在飞快地运动,速度至少在几十千米每秒以上,只是由于距离太远,在几十年、几百年的时间内肉眼看不出它们位置的变化.
运动的快慢如何,要用一个新的物理量来描述,那就是速度.
新课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由于小球运动快慢是在不断变化的,平均速度不能具体地告诉我们小球在每一时刻的运动快慢.可见,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物体在一段运动过程中的总体快慢程度.
那么,怎样来描述物体在各个时刻的运动快慢呢?
要精确地描述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必须引入瞬时速度这一物理量.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以知道: = ,对应的是一段位移和一段时间,如何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呢?瞬时速度对应的应该是某一位置和某一时刻.
问题启发:对于物体位置的描述,我们往往需要建立坐标系.该教练员如何建立坐标系,才能方便地确定该车的位置?
小结: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其表示方式也最简单.如以出发点为起点,车行驶20 m,我们就很容易地确定车的位置.所以,应该建立直线坐标系来描述汽车的位置.
课堂训练
教练员以汽车的出发点为坐标原点,以汽车开始行驶的方向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系,其对应时刻的位置如下表所示: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doc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
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比较运动快慢的方式方式1:距离一定,时间越少,运动越快例如:在雅典奥运会上的110米跨栏中,谁先跑到终点,即谁用时最少,谁最快.我国运动员刘翔用时最少,得到了金牌。
方式2:时间一定,位移越大,运动越快。
例如:两个同学在吹牛,甲说我只用2分钟可以骑到红太阳广场,乙说你真慢,我2分钟早骑到老街了。
以上两种不同的方式都可以用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总结如下:相同位移--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位移二、探讨问题:1、以上是我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共同的标准来同时衡量这两种方式?2、我们在初中学过电功率,若做功为w,时间为t,则表示用电器做工的快慢的电功率p为p=w/t单位时间内做工越多,说明做功越快。
3、我们现在也采用同样的方法求单位时间内物体的位移,若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越大,说明运动的越快.例:甲乙运动员沿直线向前跑,甲4秒跑了32米,乙3秒跑了30米,问谁跑的快?解:甲每秒跑32÷4=8米乙每秒跑30÷3=10米∵8米<10米,所以乙运动员跑的快.4、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物理中引入了一个物理量--------速度定义:速度v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符号:vv=s/t单位:m/skm/hcm/s速度的矢量性: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三、巩固练习: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8秒的时间内从东往西移动了24米,其速度为多少?解:运动的速度v=s/t=24/8=3m/s方向为从东向西.2、你了解以下物体的速度吗?您会形容物体运动快慢吗?(课件出示)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一段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 的比值是恒定的,可以由S/t求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用这个速度可以描述整个匀速直线运动.一辆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第1s内通过的位移是8m,第2s内通过的位移是20m,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0m,第4s内通过的位移是10m。
高一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精品导学案:第1章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一章 3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一、课前自主学习 ㈠课本导读 1.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坐标的_______来表示。
例1.⑴一辆汽车正在向东行驶,若以向东为正方向建立坐标,如图1所示,t 1=2s 时刻位于x 1=10m 处,一段时间之后,t 2=4s 时刻位于x 2=30m 处。
则这段时间的位移:Δx = x 2-x 1=________;这段时间:Δt = t 2-t 1=________;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tx v _______________。
⑵若以向东为正建立坐标,若以向西为正方向建立坐标(坐标原点位置不变,只改变坐标的正方向),如图2所示,t 1=2s 时刻位于x 1=-10m 处,一段时间之后,t 2=4s 时刻位于x 2=-30m 处。
则这段时间的位移:Δx = x 2-x 1=________;这段时间:Δt = t 2-t 1=________;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tx v __________。
(计算时Δx 带正负号进行运算,速度的正、负号表示方向。
)⑶两种情况下得到的位移、速度的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为什么?2.⑴物理学中用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速度的定义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m/s=__________km/h 。
⑵速度是用_______定义的物理量。
位移Δx 越大,速度_________(一定、不一定)越大;时间Δt 越小,速度不_________(一定、不一定)越大;比值tx ∆∆越大,速度________(一定、不一定)越大。
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我们还学过_______________。
⑶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速度相加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是_______量。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____________。
高中物理第1章运动的描述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new)
第1章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构成。
教学分析本节教科书的重点是速度。
初中和高中所学的速度是不同的,提醒学生注意这点不同,有利于学生对矢量的学习.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但第一次教学时不要主动启发学生思考这种问题,多次接触极限思维方法后,潜移默化会使他们明白。
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
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就是运动的方向2。
理解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的概念,并且进行相应的计算3.区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4。
区别速度和速率,区别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二)科学思维、科学探究1。
通过平均速度的学习,体会等效思想2.通过瞬时速度的学习,初步体会取极限的思想方法(三)科学态度与责任1。
通过相关概念的讲解,是学生体会到物理作为一门科学的严谨性。
培养学生严谨态度,实事求是的生活态度2。
通过对瞬时速度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物理作为一门科学的极限思想.同时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取极限,人类是可以了解到变化莫测的自然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速度、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教学策略:通过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难点: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平均速度、速度的“初中"教学策略:通过数学上微元法的思想来推导和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可以为后面的类似的问题埋下伏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思考】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还记得是那几个概念?【学生回答】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那些概念?【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课的概念有个总体的印象。
二、新课教学(一)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给出书中的例题:一辆汽车在沿平直公路行驶,设想我们以公路为x轴建立直线坐标系,时刻t1汽车处于x点,坐标x1=10m,一段时间后,时刻t2到达x2,坐标x2=30m。
2020年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三. 重点难点解析:坐标系与运动即使在参考系中研究物体运动,位置变化的叙述也是繁琐。
为了研究方便把坐标系固定在参考系内。
速度:物理学中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它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
数值大小tx v表示快慢程度,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只表示快慢不管方向叫速率。
平均速度:表示在一段位移上(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叫平均速度,它粗略反映快慢程度,不反映某时刻的快慢程度,是平均结果,甚至不能反映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瞬时速度:当txv中的时间非常短,以至于不能再分割,就像一个“时刻”似的,这时的平均速度就叫瞬时速度,反映了某时刻快慢程度。
它能精确反映物体运动的细节。
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
【典型例题】[例1] 一质点在x 轴上运动,其位置坐标如下表所示t (s )0 1 2345 ……x (m )20 4176 ……(1)该质点在0~2s 末位移大小是,方向是。
(2)该质点在开始运动后 s内位移数值最大。
(3)该质点在第 s 内位移数值最大,大小为,方向是。
(4)计算5s 内、3s 内、第5s 内、第3s 内平均速度。
解析:(1)该质点在0~2s 末位移大小是6m ,方向是与x 轴正方向相反。
(2)该质点在开始运动后4s 内位移数值最大。
(3)该质点在第5 s 内位移数值最大,大小为13m ,方向是与x 轴正方向相同。
(4)计算5s 内、3s 内、第5s 内、第3s 内平均速度。
5s 内的时间是5s 、平均速度s m s m x v /8.0/526555,方向是与x 轴正方向相同。
3s 内的时间是3s 、平均速度s m s m x v /0.1/321333,方向与x 轴正向相反。
第5s 内,时间是第4s 结束到第5s 结束的1s 。
平均速度s m sm v /13/1)7(61.5。
方向是与x 轴正方向相同。
第3s 内,时间是第2s 结束到第3s 结束的1s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必备知识基础练1.汽车从立交桥上向下做变速直线运动。
已知第1 s内通过2 m、第2 s 内通过4 m、第3 s内通过6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2 s内的平均速度是4 m/sB.第2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C.后2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D.后2 s内的平均速度是4 m/s2.某同学用手机计步器记录了自己从家到公园再回到家的锻炼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速度5.0 km/h为平均速度B.图中的速度5.0 km/h为瞬时速度C.图中的速度5.0 km/h为平均速率D.图中的速度5.0 km/h为平均速度的大小3.(陕西咸阳高一检测)在某次汽车性能测试中,两辆汽车先后经过同一平直公路的ab段,检测仪显示两车经过ab段的时间相等。
则可判定两车在ab段运动的( )A.初速度相等B.末速度相等C.中间位移的速度相等D.平均速度相等4.如图所示,某限速120 km/h的高速公路上设置了区间测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区间测速测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B.区间测速测的是平均速度的大小C.“前方区间测速长度20 km”指的是位移大小D.小汽车通过该路段的时间不得小于10 min5.(河北张家口高一检测)在东京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在男子100 m半决赛中跑出9.83 s的好成绩。
研究录像发现,该运动员在第1 s内的位移为8.6 m,前60 m用了6.50 s,跑到终点时速度约为15 m/s,则关于该运动员在本次比赛中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全程平均速度约为10.2 m/sB.完成百米比赛过程中最大速度一定为15 m/sC.前60 m的平均速度要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D.第1 s末时的速度为8.6 m/s6.图甲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乙、丙图是P点附近图像的放大图,丙图所取时间更短,根据图中数据可以求出P点的瞬时速度。
下面四个选项最接近P点瞬时速度真实值的是( )A.1.25 m/sB.2 m/sC.2.2 m/sD.2.21 m/s7.甲、乙、丙三人进行百米赛跑,当裁判员发令枪打响时,甲、乙两人立即启动,丙自诩实力超群而故意滞后启动,比赛结果让丙懊恼不已,具体如下:甲第一、丙第二、乙第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学习目标】1、理解坐标变化量的物理意义,能用坐标变化量表示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2、通过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认识瞬时速度。
通过瞬时速度,初步了解极限的思想;3、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速度的实例的分析,体会变化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4、理解速度和速率的物理意义,知道速度是矢量。
【重点、难点】重点:比值法定义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预习案【自主学习】1、坐标及坐标变化量位移是描述变化的物理量。
一个人从 A 点出发沿直线到达C点后再返回到 B 点静止,如图,已知AC= 80m,BC= 30m,则他走完全程所通过的路程为_____,人的位移为_______,位移的方向为________。
2、速度定义:物理学中用的比值称为物体的速度,通常用字母表示,如果在时间△t内物体的位移△x,它的速度可表示为。
速度是表示物理量,也就是描述物体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其位置变化也越快。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是,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厘米每秒( cm/s )等。
3、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质点的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的速度,瞬时速度地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是矢量。
一般情况下所提到的速度都是指瞬时速度。
(3)速率:。
【学始于疑】探究案【合作探究一】仔细阅读“速度”一部分,回答问题:问题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结合你身边的实例加以说明问题 2、什么是速度?为什么用速度就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问题 3、表示速度的单位有哪些?它是矢量还是标量?归纳总结【合作探究二】仔细阅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和速率”两部分,同时提出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说到的“速度”是指什么?请举例说明。
例 1: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 3m/s 的速度运动 60m,又以 2m/s 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 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例 2:汽车沿着指向从甲地开往乙地,(1)若在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为v2,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 为多少?(2)若汽车在全程所用时间的前一半和平均?(3)两种情况下的平均速度哪个大?归纳总结【课堂小结】【思考】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吗?【当堂检测】1.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B.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D.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2.在下面的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有()3. 2012 年 1 月 9 日,长春选手梁文豪在全国冬季运动会短道速滑男子500 米决赛中以42 秒59 的成绩获得金牌,梁文豪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个项目的冠军,取决于他在500米中()图 1-3-8A.平均速率大B.到终点的瞬时速度大C.起跑时的瞬时速度大D.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大4.短跑运动员在100 m比赛中,以 8 m/s 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处的速度是9 m/s,10 s 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 ,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 9 m/s B.10.2 m/sC. 10 m/s D.9.1 m/s5. 某人从A点出发,先以 2 m/s 的速度向东走了 40 s ,到达B点,接着以 3 m/s 的速度向北又走了20 s ,到达C点,求此人在这 60 s 内的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的大小.图 1-3-9【课后巩固】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平均速率是指平均速度的大小D.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2.下面列举的几种速度中,指瞬时速度的是()A.某同学百米赛跑的速度是9 m/sB.汽车以 40 km/h的速度通过飞云江大桥C.汽车经过路标时的速度是90 km/hD.子弹在枪管里的速度是400 m/s3.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 m/s ,那么这个物体 ()A.在这一时刻之前0.1 s内位移一定是 1 mB.从这一时刻之后 1 s 内位移一定是 10 mC.从这一时刻起 10 s 内位移可能是 50 m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匀速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000 m 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 100 s 4.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 2 m/s ,乙质点的速度为- 4 m/s ,则可知 ()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B.因为+ 2>- 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 末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5.在 2012 年 2 月 18 日英国伯明翰室内田径大奖赛60 米栏中,中国飞人刘翔以 7 秒 41 完胜古巴选手罗伯斯夺得冠军.通过测量,测得刘翔 5 秒末的速度是8.00 m/s ,到达终点的速度是9.80 m/s ,则以下有关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8.00 m/s是瞬时速度B. 9.80 m/s是全程的平均速度C.全程的平均速度是8.90 m/sD.全程的平均速度是8.10 m/s6.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先以72 km/h 的速度行驶20 km,又以 108 km/h 的速度行驶 10 km,则汽车在这 30 km 的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20 m/s B.22.5 m/sC. 25 m/s D.81 m/s7.在北京奥运会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以9 秒 69 的成绩轻松夺金;在男子 200 米决赛中,以 19 秒 30 夺金,成为双冠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博尔特在 100 m 比赛终点时的瞬时速度为10.32 m/sB.博尔特在 200 m 比赛中的速度始终为10.36 m/sC.博尔特在 100 m 比赛中的平均速度为10.32 m/sD.博尔特在 200 m 比赛终点时的速度可能为10.10 m/s8. 如图 1- 3- 10 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x- t 图象,则()图 1- 3-10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若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则一定会相遇C.在t1时刻甲、乙两物体不会相遇D.t2时刻甲、乙相遇9. A、B、C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x- t 图象如图1-3-11所示,则在0~t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 1- 3-11A.质点A的位移最大B.质点A的路程最小C.三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D.三质点平均速率相等二、非选择题10.速度大小都是 5 m/s 的、B两列火车,在同一直轨道上相向而行.当它们相隔s= 2000Am时,一只鸟以 10 m/s 的速度离开A车头向B车头飞去,当到达 B 车头时立即返回,这样在两车头间来回飞着.问:(1)当两车头相遇时,这只鸟共飞了多长时间?(2)到相遇时这只鸟共飞了多少路程?11.如图 1- 3- 12 所示为某客车的x-t图象.图 1- 3-12(1)据图说明客车在各时间段的运动情况.(2)求各时间段的客车的速度.(3)求全程中客车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12.某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1)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 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 v2,全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答案】自主学习 :1、位置变化 110m 50m A指向 B2、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v vx 运动快慢米第秒 m/s位置变化快慢tkm/h3、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粗略地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精确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
当堂检测 :1.答案: AB2.解析:选 ABD.由图象的物理意义得C 项表示物体静止,而 A 、B 、D 均表示匀速直线运动.3. 解析:选 A.500 米短道速滑比赛的总路程一定,谁滑行完总路程所用的时间短,说明谁的平均速率大.v =x 100 4.解析:选 C.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得t = 10 m/s = 10 m/s ,故 C 正确.5. 解析: x 1= AB =v 1t 1 = 2× 40 m = 80 mx 2= BC =v 2t 2= 3× 20 m = 60 m60 s 内的路程为: s = x 1+x 2= 80 m +60 m = 140 m22=2 2m =100 m60 s 内的位移为: x = x 1 + x 2 80 +60 s 140 7平均速率为 t =60 m/s = 3 m/sx 1005 平均速度为 t =60 m/s = 3 m/s.课后巩固 :一、选择题 1. BD2.解析:选 C.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故 C 正确;而 A 、B 、 D 中的速度是物体经过某一段位移的速度,是平均速度,因此4.解析:选 ACD.因为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故 A 、C 正确, B 错;甲、选 C.3. CD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运动,从同一点分别前进了 20 m 和 40 m ,故此时两者相距 60 m , D 正确.5.解析:选 AD.8.00 m/s 对应着 5 s 末时刻,是瞬时速度, A 对; 9.80 m/s 对应着终点位置,是瞬时速度, B 错;平均速度不是瞬时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即不等于1× (8.00 + 9.80)m/s = 8.902m/s , C 错;据平均速度定义可知平均速度为 60m/s = 8.10 m/s ,D 对.7.41 6.解析:选 B. 第一段用时 t = x 1 20×1033=s = 10 s1v 1 20x 210× 10 31000第二段用时 t 2= v 2 =30s = 3 s ,x 1+ x 220+ 10 3× 10m/s =22.5 m/s.全程平均速度 v ==1000t 1+ t 21000 + 37.解析: 选 CD.在已知时间和位移的情况下只能求得平均速度,而无法确定其在运动过程中100 的瞬时速度.博尔特两次比赛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100 m 决赛的平均速度v 1=9.69 m/s = 10.32 m/s ;由于 200 m 决赛是曲线,其位移小于200 m ,则其平均速度2< 200m/s = 10.3 6 m/s. 根据v19.30实际情况,博尔特在 200 m 终点时的速度有可能是 10.10 m/s(略小于平均速度 ) . 8. 解析:选 AB.从图象可以看出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而运动方向相反,若二者在同一 直线上运动,二者一定会相遇.在 t 1 时刻,甲、乙离开原点的位移 ( 矢量 ) 相同,即二者在同一个 位置上,所以二者相遇,故选 A 、 B.9. 解析:选 C. 由图象可知 B 做匀速直线运动, A 、C 做变速直线运动,但它们的初、末位置相同,所以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又因为所用时间也相同,所以三质点的平均速度也相等,由于A 质点的路程最大,平均速率最大.故C 正确.二、非选择题10 .解析: (1) 两车相遇前,车一直行驶,鸟不停地飞,二者运动时间相同,故只要求出两车相遇前行驶时间就得鸟飞行的时间,设此时间为t . A 、 B 两车的速度大小为ABv = v = 5 m/s由两车相遇的条件有s =( v A + v B ) t所以鸟飞 行的时间为: t = s 2000s = 200 s. =5+ 5v A + v B (2) 在 200 s 内鸟飞行的路程s ′= vt = 10× 200 m = 2000 m.答案: (1)200 s (2)2000 m11. 解析: (1)0 ~ 1 h ,客车向正方向匀速前进 40 km.1 h ~ 1. 5 h ,客车静止在 40 km 处. 1. 5 h ~ 3 h ,客车沿负方向匀速返回.(2) 客车在 0~ 1 h 内的速度v 1= x 1 40= km/h =40 km/ht 1 11 h ~ 1.5 h 内客车静止,故 v 2= 0 km/h 1. 5 h ~ 3 h 内的速度v 3= x 3 0- 40v 1 方向相反.= km/h =- 26.7 km/h ,负号表示与t 3 3- 1.5(3) 全程的总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s 2× 40 平均速率 v = t =3km/h = 26.7 km/h.答案:见解析12.解析: (1) 设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 ,则由平均速度的定义知t t 前一半时间 2内的位移为 x 1=v 1· 2tt后一半时间 2内的位移为 x 2=v 2· 2t全程时间 t 内的位移为 x = x 1+ x 2= ( v 1+ v 2) 2x 1(2) 设全程位移为 x ,由平均速度定义知xx前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 t 1=2/ v 1= 2v 1 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t x x= / v =22222全程所用时间为t = t 1x x x v 1+ v 2 + t 2= + =2v1 2v2 2v v21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x 2v 1v 2.v = = v + vt2112v 1v 2答案: (1) 2( v 1+ v 2 ) (2) v 1+ v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