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现代佛教建筑的发展_图文(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2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5卷加坡早期的佛教正是源于这种民间信仰中的佛教成分.早期居民的移民特性使他们的宗教信仰是“多神论”,很多寺庙是“佛道合一”,既拜妈祖,又拜观音.而有的宗教建筑则是儒、道、佛“三教合一”,这也是福建一带民问信仰的主要特点.

新加坡早期的寺庙不仅仅有拜佛功能,还担任着一些社

会职责,如教育、交流等,许多寺庙建筑与会馆密不可分,有

的甚至二者皆为一幢建筑,共同担负着本族人的政治、经济、

文化、信仰等各方面的生活管理,这就使新加坡早期的寺庙在

最初就赋有强烈的世俗功能,是维系同族移民团结的象征性

场所.新加坡的天福宫(见图1就是这样的一种场所.新加坡

早期的“佛教建筑”与其称为佛寺,不如称其为寺庙更为贴切.

这些早期寺庙的特点是:1多教合一传统上,新加坡华人祖先崇拜和信仰的主

要有三个教:佛教、道教和儒教.然而,尽管大多数新加坡华

人祖先都信教,但他们并不严格地遵循三教中的某一教,因为

他们相信每一个神和宗教都能赐予他们独特的祝福,他们相

信信奉更多的神可以得到所有神的保佑.大部分的人都同时

信奉道教和佛教.这也是新加坡早期佛教世俗性的一面.

2世俗功能新加坡较老的寺庙都具有综合性,许多寺

庙集会馆、活动中心于一体,共同解决其移民组织的内部社会

事务。而有的寺庙更是办有学校和医院,提供给移民必要的

服务设施.宗教信仰在早期移民群体中则作为一种精神上

的认同感加以肯定.

3中国寺院布局特征,闽南风格早期新加坡寺庙多

采用中国传统寺庙布局和中国东南一带的地域特色,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移民多源于中国福建一带,他们将这种建筑

风格带入新加坡,因此,新加坡传统寺庙多依从中国传统寺

庙型制.特别是新加坡莲山双林寺(见图2,基本上反映出中

国南方传统禅宗寺院的布局形式,主要表现为轴线布局;以

大殿为中心,左僧堂,右寮堂;以院落组合寺院空间(见图3;

从寺院建筑遗留下来的大殿木结构方式也可以看出中国

东南一带的木构结构方式.2新加坡现代佛教建筑的发展

图1新加坡天福宫外观

图2新加坡莲山双林寺(图片来源:双林寺宣传册

图3新加坡莲山双林寺初期平面

随着新加坡国际化的发展,新加坡佛教也与时俱进,它的改良一方面是源于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挑战,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发展和佛教自身发展的需要.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国家,除佛教外,天主教与基督教在新加坡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其他的宗教,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倾向于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在新加坡的兴起对佛教的压力越来越大,佛教想不被淘汰,想让更广泛的大众,尤其是年轻人,接受的话,改良迫在眉睫.

新加坡国际化进程使更多的西方文化渗透到社会中,佛教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华人竖立自己文化价值观的一面旗帜.佛教日益担负起教化大众、宣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职责,这就使佛教逐渐面向大众,走向世俗化.

新加坡佛教在发展中,逐渐出现了“改良佛教”(Refom Buddllism,以适应社会的多元变化.改良佛教有以下几种特点:①它提供给佛教徒一些社会福利服务,如开办敬老院、义务诊所和学校等;②在商

店出售英文的教义典籍和相关书籍;③建立佛教图书馆,向大众普及佛法;④恢复大学校园中的佛教社

增刊(I楚超超:新加坡现代佛教建筑的发展283团的活动;⑤积极开展宣传工作,组织公益活动以吸引更多公众;⑥采纳基督教的一些活动方法,如在寺庙外的宣传栏上列出星期天的服务活动;⑦初中开设宗教教育课程,包括佛教.种种迹象表明新加坡佛教已逐渐成为一场世俗运动.

“协会佛教”是改良佛教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主要是为了区别那些临时的中国佛教寺庙信徒,其主要的特点是这种形式的佛教追随者对佛教哲学有着很严肃的态度,而且将佛教思想和活动结合起来.这种协会佛教目前在新加坡有很多例子,如新加坡

佛教居士林,新加坡佛教图书馆等,这些场所与传统寺院完全不同,在这里聚集了一些佛教徒,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经文.这些佛教徒大部分都不是正规的信徒,多数人不经常或根本不去寺庙.现在新加坡佛教徒对待佛教的态度,一方面是他们去中国传统的佛教寺庙,另一方面则参加协会佛教.

新加坡现代佛教的一大特点就是关注佛教哲学,积极入世,参与社会活动.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改良佛教,其表现形式就是协会佛教.协会佛教的发展直接影响了佛教建筑的发展,并成为新加坡佛教建筑现代转型的影响因素.

2.1现代佛教建筑的世俗化特征

随着新加坡佛教的发展和佛教协会的出现,一

种新的佛教建筑形式应运而生,它并不是寺庙,却

一样担任着人们供佛、礼拜的宗教活动,寺庙所具有

的功能它都具备.除此之外,它还受到不喜欢去寺

庙的广大青少年喜欢.其世俗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大空间布局;平面功能复杂,通常分层来布局相关功能;完全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施工方式建造,表现为多层的现代建筑形式;在局部采用一些中国传统建筑的符号.下面以佛教居士林和光明山普觉禅寺为例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佛教居士林(见图4是新加坡佛教协会的最

早实例之一,落建于20世纪50年代.居士林共5

层.

一层是拜佛大殿,纵向空间方便佛教徒自由出入; 二层设斋堂和办公,免费提供素食;三层设义务诊所和供居士修行大殿;四层设图书室和骨灰堂,供

佛教徒在此阅览;五层局部设办公(见图5.居士林完全采用现代材料建造,仅在局部装饰简单符号,

如“坡屋顶”,“万字符”,一些细部如踏步、扶手栏杆,

用石材做些简单的佛教花纹雕刻(见图6和图7.

光明山宏船法师纪念堂(见图8是新加坡现代

佛教建筑的典型代表.光明山目前是新加坡最大的

图4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外观图5佛教居±林平面示意

图6佛教居士林图7佛教居士林踏步护栏一座佛教圣地,主要受中国汉地佛教的影响,供奉释迦牟尼佛.光明山共有建筑单体十余座,整体布局并不似中国传统寺庙的严谨的轴线对称,而是依山势布局.大部分建筑单体早期是由中国闽南籍工人建造,所以表现为明显的闽南特征(见图9.

宏船法师纪念堂是光明山的主体建筑之一,于2004年完工,为4层建筑,平面为规整的长方形,一层为办公、僧房、音乐厅、辅助用房等必要的办公服务房问;二层为斋堂,提供免费素食;三层为纪念堂;四层则是多功能的大厅,既是佛堂,又是讲堂.充分体现出佛教多元化及世俗化的特征.其中四层大殿的室内净高度超过20m,跨度30多米,面积近2000m2,设计可以最多容纳3000名信徒.而且大空间的设计

可灵活划分,既可用于坐禅,又可以用于拜佛,还能作为宣扬佛法的讲堂,满足了多功能的需要.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5卷2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