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鲁班造伞的传说》原文及教案
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设计
![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623f5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f.png)
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四章,详细内容为《鲁班造伞的传说》。
本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工匠鲁班如何通过观察自然界,创造性地发明了伞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及伞的由来。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教育学生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鲁班观察自然界,创新发明伞的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原文、字典、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伞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伞的由来和制作过程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借助字典,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鲁班造伞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工匠的智慧。
4.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例题讲解:以鲁班造伞为例,讲解如何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进行创新。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解决问题。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生活、勇于创新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鲁班造伞的传说》2. 主要内容:课文大意:鲁班观察自然界,创新发明伞生字词:详、工匠、汲取、灵感、创新鲁班造伞过程:发现问题、观察自然、动手制作、完善设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解决问题的短文。
2. 答案示例:以夏日炎炎为例,描述人们如何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发明了遮阳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鲁班造伞的传说》,让学生了解古代工匠的智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关注生活中的小细节,勇于创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鲁班造伞的传说》教学教案设计
![《鲁班造伞的传说》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9e9be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e.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鲁班造伞的传说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成语“伞下降龙”和“巧夺天工”的用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鲁班造伞的过程及其所体现的古代工匠精神。
(2)学会通过成语、典故等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敬工匠、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鲁班造伞的传说故事及其所体现的古代工匠精神。
(2)成语“伞下降龙”和“巧夺天工”的用法。
2. 教学难点:(1)古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
(2)如何运用成语、典故等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鲁班造伞的传说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简要介绍鲁班及其在我国古代工匠界的地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展现的古代工匠精神。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鲁班造伞的过程及其所体现的工匠精神。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知识拓展:(1)讲解成语“伞下降龙”和“巧夺天工”的用法。
(2)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成语、典故等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5. 实践运用:(1)让学生运用成语“伞下降龙”和“巧夺天工”进行句子仿写。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古代工匠精神的认识。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堂所学,编写一篇关于鲁班造伞传说的故事梗概。
2. 搜集其他有关鲁班的故事或成语,进行拓展学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鲁班造伞的传说故事,使学生了解了古代工匠精神,并学会了运用成语、典故等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鲁班造伞的传说》原文及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鲁班造伞的传说》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d9f0e890c69ec3d4bb7554.png)
【原文】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沒有傘,人們出門很不方便。
夏天,大陽曬得皮膚火辣辣的;雨天,衣服被淋得濕漉漉的。
傳說是我國的魯班發明了傘。
魯班從小跟著爸爸學做木匠活。
他很聰明,又很用心,學會了造房子,還學會了造橋。
魯班想:要能做個既能遮大陽,又能擋雨的東西,該多好啊!魯班動起腦筋來。
他在路邊建造了一個個亭子,亭子的頂尖尖的,四周用幾根柱子撐住。
這樣,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
雨來了,躲一躲;大陽曬得難受了,歇一歇,喘口氣兒。
魯班給大家辦了這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
可是魯班自己還不滿意。
他想:要是雨下個不停,人總不能老蹲在亭子裏不走哇。
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又輕又小,讓大家帶在身上,該多好哇!可是,怎樣才能把亭子做得輕輕巧巧的呢?為了這事兒,他吃不好飯,睡不好覺。
一天,天熱極了,一個孩子把一張荷葉倒頂在小腦袋上。
魯班覺得挺好玩,就問他:“頭上頂張荷葉幹什麼呀?”小孩說:“魯班師傅,您瞧,大陽像個大火輪,我頭上頂著荷葉,就不怕曬了。
”魯班拿過荷葉仔細打量,上面一絲絲葉脈引起了他的注意。
魯班心裏一下亮堂起來。
他趕緊跑回家,找來一根竹子,劈成許多細細的條兒,照著荷葉的樣子,紮了個架子,又找了一塊羊皮,把它剪得圓圓的,蒙在竹架子上。
“好啦,好啦!”他高興地叫了起來,“這玩意兒既能擋雨遮太陽,又輕輕巧巧。
”後來,魯班把這玩意兒改成了可以活動的——用時把它撐開,不用時把它收攏。
這就是傘。
【教案】教學目標1、能自主認識並正確書寫9個生字。
2、能讀懂故事,瞭解魯班造傘的過程,並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3、知道善於觀察、勤於動腦是發明創造的基礎,有主動觀察的習慣和創造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1、瞭解魯班造傘的過程。
2、體會“仔細觀察、勤於動腦”對於發明創造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學生:在課外搜集有關魯班的故事。
教師:準備荷葉、傘的掛圖或實物,生字和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1~2課時。
教學過程一、介紹魯班,導入新課1、魯班是我國古代的一名建築工匠,在課前你們都瞭解到了哪些關於魯班的故事呢?2、揭示課文題目:魯班造傘的傳說。
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设计
![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9175bb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f.png)
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展示等方式,培养创意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鲁班造伞的传说背后的智慧和勤劳精神,激发对传统故事的兴趣。
学生能够培养对创新和发明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深层含义。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智慧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问题。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鲁班造伞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使用互动白板,进行实时的问答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鲁班造伞的传说产生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查找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问题和难题。
学生通过展示和分享,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 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教师强调课文中的重要寓意和深层含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反思。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学生回家后,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生字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编写一个句子并展示给同学们。
2. 评价: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设计
![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11a31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d.png)
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课本第五册,第三单元《智慧的结晶》中的《鲁班造伞的传说》。
文章详细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工匠鲁班如何从自然界的现象中汲取灵感,发明了伞的故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鲁班造伞的背景、过程及意义;学习生词、成语及特殊句式;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生词,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及其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工匠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生词的学习。
难点:文章结构的分析,作者表达手法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伞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伞的发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鲁班造伞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疑难问题。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明确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鲁班造伞的传说》2. 主要内容:鲁班造伞的背景鲁班造伞的过程鲁班造伞的意义3. 生字、生词:生字:鲁、班、造、伞、传、说生词:灵感、结晶、巧妙、独具匠心、举世闻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简述鲁班造伞的过程。
词语解释:灵感、结晶、巧妙、独具匠心、举世闻名。
课后阅读:了解我国古代其他工匠的发明创造。
2. 答案:鲁班造伞的过程:观察自然界,汲取灵感;动手制作,反复试验;改进工艺,发明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
第22课鲁班造伞的传说教学设计
![第22课鲁班造伞的传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175f53767f5acfa1c7cd1a.png)
第22课《鲁班造伞的传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课时目标】1.能自主认识并正确书写文中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读懂故事。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发现一些使用巧妙的词语,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简单介绍鲁班:鲁班是我国春秋末期鲁国(现在的山东)的一位发明家。
他出身于世代工匠家庭。
他的发明创造很多,木工使用的不少器械都是他创造的,如:曲尺。
墨斗、锯子、刨子等。
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尊为我国土木工匠的祖师。
鲁班还是我国古代的一名建筑工匠。
2.揭示课文题目: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鲁班创造发明的一件动人故事:鲁班造伞的传说。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
)3.从课文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伞事鲁班发明的。
)你还想知道什么?(鲁班是怎样发明伞的?)二、诵读课文,探究初成。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故事。
2.多媒体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出示本课生字鲁肤既遮傅轮脉劈拢3.去掉生字音节,指名朗读,学生齐读。
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识字,把自己的记字方法与同学交流。
4.通过抽读、抢读、做游戏等方式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5.多媒体出示文中的词语:鲁班方便皮肤传说鲁班木匠聪明既然遮住挡雨脑筋亭子撑住歇脚喘气师傅火轮叶脉亮堂劈开撑开收拢一丝丝火辣辣湿漉漉轻轻巧巧6.知名认读,师生评议,纠正读的不正确的地方。
指名领读,学生齐读。
7.指名读分自然段朗课文,师生评议正音,学生标出自然段。
三、教师小结,学生熟读课文。
1.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自由读。
2.鼓励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听。
【课堂作业新设计】1.看拼音写词语。
lǔ bān pí fū mù jiànɡ cōnɡ mínɡ xiē jiǎo( ) ( ) ( ) ( ) ( ) zhē zhù tínɡ zǐ yâ mài pī kāi chēnɡ zhù( ) ( ) ( ) ( ) ( )2.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设计
![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0ad41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c.png)
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四章,详细内容为《鲁班造伞的传说》。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古代工匠鲁班的聪明才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难点:鲁班造伞的过程及其中所蕴含的智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伞,引导学生思考伞的起源,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分析鲁班造伞的过程,引导学生感受鲁班的聪明才智。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鲁班,如何改进伞的设计。
5. 例题讲解:分析鲁班造伞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如:如何使伞面张开、收起等。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款便于携带的伞。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2. 重点词语:鲁班、造伞、智慧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款具有创意的伞,并说明设计理念。
2. 答案示例:设计一款太阳能伞,伞面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可供夜间照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传统文化,如剪纸、泥塑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组织一次“我是小鲁班”创意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动手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和创新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在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鲁班造伞的传说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鲁班造伞的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7bd1cdfb763231126fdb1117.png)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鲁班造伞的
传说》
摘要:教学重、难了鲁班造伞程,教学准备学生课外集有关鲁班故事,揭示课题目鲁班造伞传说
教学目标能主认识并正确写9生
能懂故事了鲁班造伞程并能把这故事讲给别人听
3知道善观察、勤动脑是发明创造基础有主动观察习惯和创造兴趣
教学重、难了鲁班造伞程
体会仔细观察、勤动脑对发明创造重要性
教学准备学生课外集有关鲁班故事
教师准备荷叶、伞挂图或实物生和词语卡片
教学~课
教学程、介绍鲁班导入新课鲁班是我国古代名建筑工匠课前你们都了到了哪些关鲁班故事呢?揭示课题目鲁班造伞传说
3从课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二、初课整体感知课要能准音通故事
出示带音节生词检生词认情况
3通抽、抢、做游戏等方式检学生认生词情况
教师抽课要得正确、流利
三、精课质疑探究生再次课边边想勾画()鲁班什么想到发明伞?()鲁班发明伞是怎样?先
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进行拨引导朗感悟助学生理课容
()学生汇报问题
引导学生段句话并练习用既又句式说话
()鲁班发明亭子有哪些优和不足地方?抓住可鲁班己还不满他吃不饭睡不觉两句子感悟鲁班勤动脑品质
(3)出示荷叶、伞挂图或实物观察两者相似处抓住仔细打量词感悟鲁班仔细观察、善发现品质
()鲁班什么能发明那么多东西从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让学生出有关句子、段落
3出己喜欢句子或段落给桌听听
四人组讲讲鲁班造伞故事各组再推荐讲得学全班讲
四、拓展学习活跃思维你们还想对人们现使用伞进行什么改进?你要增加或改善它哪方面功能?组合作讨论全班汇报讨论结教师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创造树立实事是科学态保护学生创造愿望和创造热情。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d03c21ad51f01dc381f1aa.png)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鲁班造伞的传说》教课设计教课目的能自主认识并正确书写9 个生字。
能读懂故事,认识鲁班造伞的过程,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人听。
知道擅长察看、勤于动脑是发明创建的基础,有主动观察的习惯和创建的兴趣。
教课重、难点认识鲁班造伞的过程。
领会“认真察看、勤于动脑”对于发明创建的重要性。
教课准备学生:在课外收集相关鲁班的故事。
教师:准备荷叶、伞的挂图或实物,生字和词语卡片。
教课时间1~2 课时。
教课过程一、介绍鲁班,导入新课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名建筑工匠,在课前你们都认识到了哪些对于鲁班的故事呢?揭露课文题目:鲁班造伞的传说。
从课文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二、初文,整体感知自文,要求能准字音,通故事。
出示音的生字,生字的状况。
通抽、、做游等方式学生生字的状况。
教抽文,要求得正确、流畅。
三、精文,疑研究生再次自文,想,勾勒: (1) 班什么想到明? (2) 班明的是怎的?先小沟通,再全班沟通。
教依据学生沟通状况,适行点,引朗感悟,帮助学生理解文内容。
(1) 学生第一个。
引学生第 2 段最后一句,并用“既⋯⋯又⋯⋯”的句式。
(2)班明的亭子有哪些点和不足的地方?抓住“可班自己不意”“他吃不好,睡不好”两个句子感悟班勤于的品。
(3)出示荷叶、的挂或物,察二者的相像,抓住“仔端详”一感悟班仔察、擅长的品。
(4)班什么能明那么多西,从文中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来?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段落一。
找出文中自己喜爱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一听。
在四人小组内讲一讲鲁班造伞的故事,各小组再介绍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讲。
四、拓展学习,活跃思想你们还想对人们此刻使用的伞进行什么改良?你要增添或改良它哪个方面的功能?。
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设计
![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ad7567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5.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鲁班造伞的传说故事情节。
(3)了解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著名工匠,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工匠的尊重和敬意。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民间传说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鲁班造伞的传说故事情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鲁班: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著名工匠,被誉为“木工祖师”。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鲁班造伞的传说吗?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传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个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讨论鲁班是如何造伞的。
(2)分享讨论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4. 教师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学习材料。
5. 练习与巩固:(1)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为家人讲述《鲁班造伞的传说》。
2.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鲁班造伞的场景。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故事导入:教师以讲述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讲述鲁班造伞的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优质教案设计
![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优质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19ff9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01.png)
课文《鲁班造伞传说》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教材第八单元中《鲁班造伞传说》。
这篇文章详细讲述我国古代工匠鲁班如何通过观察自然,巧妙地发明伞故事。
我们将深入剖析文章每个章节,理解鲁班善于观察、勇于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解我国古代工匠智慧,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理解和分析,生字词学习。
难点:鲁班创新精神培养,对古代工匠智慧领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挂图。
学具:课文阅读笔记、字典、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伞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伞构造和作用,从而引出课题。
2. 学习课文(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解鲁班造伞过程。
(2)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
(3)内容分析:详细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鲁班如何通过观察荷叶和蜜蜂,发明伞。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创造是受到自然启发。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请举例说明鲁班造伞过程中,他是如何观察自然并创新。
讲解: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鲁班观察荷叶和蜜蜂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鲁班造伞示意图。
强调鲁班善于观察、勇于创新精神,教育学生学习这种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鲁班造伞传说》2. 主要内容:鲁班观察荷叶和蜜蜂,发明伞过程。
3. 教学重点:生字词、课文内容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鲁班造伞创新精神看法。
2. 拓展作业:搜集其他古代工匠发明故事,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鲁班造伞传说》,让学生解到我国古代工匠智慧。
课后,我要反思教学过程中不足,如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和创新。
同时,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激发他们创新精神。
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设计
![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417a3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4f.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班造伞的传说故事及鲁班聪明才智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民间传说的产生和传承。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说,尊重民间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技艺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班造伞的传说故事及鲁班聪明才智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民间传说的产生和传承;2. 激发学生对传统技艺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文本;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民间传说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鲁班造伞的图片;(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学生通过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民间传说的产生和传承。
3. 合作交流:(1)小组内讨论:鲁班造伞的传说故事中,鲁班是如何展现他的聪明才智的?(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文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鲁班造伞的过程和他的聪明才智;(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民间传说的特点和价值。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民间传说的看法,表达自己对传统技艺的热爱。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民间传说的了解和尊重。
7.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学习内容;(2)拓展作业:选择一个民间传说,通过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其产生和传承,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等方面。
《鲁班造伞的传说》教学设计教案
![《鲁班造伞的传说》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7b008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2.png)
03
家长与教师共同探讨如 何更好地支持孩子的阅 读成长,促进家校合作
。
05
详细描述
02
家长提供孩子在家中的 学习和阅读情况,以及 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问
题和困难。
04
05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效果反思
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程 度,判断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 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 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互 相交流想法,拓宽思维,加深 对故事的理解。
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鲁班造伞的案例,让学生深 入理解创新精神和发明创造的重要性 。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 解故事的深层含义,提高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学生表达能力提升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评估故事教学对学生表 达能力的影响。
学生学习兴趣激发
评估学生对故事教学的兴趣和参与度,判断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改进01源自0203引入多媒体教学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 资源,丰富故事呈现形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参与度。
强化德育教育
结合故事内容,加强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 观。
THANKS
感谢观看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展示鲁班造伞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
通过多媒体展示鲁班的创新精神和智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鲁班的形象。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小组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 论、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 自主探究鲁班造伞的过程和意 义。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二课 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 西师大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二课 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 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834f25dd3383c4ba4cd268.png)
第二十二课鲁班造伞的传说教学目标1. 能用自己习惯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 能读懂故事,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 知道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是发明创造的基础,有留心观察的习惯和创造的兴趣。
教学准备1. 学生课外搜集鲁班的其他故事。
2. 准备亭、荷叶、伞的挂图以及造伞过程的活动幻灯或者多媒体课件。
教材简析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勤劳而富有智慧,中国古代有许多能工巧匠,流传最多的是关于鲁班的传说。
大家比较熟知的是鲁班发明锯子、盖房屋的故事,而关于鲁班发明伞的故事则少有人知晓。
“传说”,是在老百姓口中代代相传的故事。
这篇故事既然是个传说,就是说不一定真有其事,但它一般也以一些基本的事实为基础。
这个故事在鲁班发明伞的过程方面讲得很清楚。
首先讲了他聪明又用心,学会了造房子造桥,但他并不满足,还想发明一种既能遮风挡雨又能遮太阳的东西。
亭子便是这种产物。
鲁班仍不满足亭子的功能,还想让它变得轻巧能够随身携带。
一天,他看到一个小孩用荷叶遮太阳,由此而受到启发,发明了伞。
鲁班在发明了伞后,又开动脑筋,继续改进,终于做出了又轻巧又能收张的伞。
整个发明伞的过程,就是一个仔细观察、勤于动脑的过程。
让学生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受到良好习惯和品质的教育。
本课的重点一是造伞的过程,二是体会“仔细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对于发明创造的重要性。
建议1~2课时完成。
*鲁班,公输般,通称鲁班,春秋时鲁国人。
曾创造攻城用的云梯和磨粉的工具。
相传曾发明多种工具。
后世建筑工匠、木匠尊其为“祖师”。
可以从课题引入,设问:你知道鲁班这个人吗?课前搜集的资料可以用于这里。
*从“很聪明”、“很用心”可以了解到这是鲁班取得成功的基础。
*写鲁班建造既能遮太阳,又能挡雨的亭子是鲁班造伞的最初动机。
*“可是鲁班自己还不满意”,“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这两个句子是鲁班能够发明伞的动力。
教师可以在这两个句子上深入,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鲁班造伞的传说》教学教案设计
![《鲁班造伞的传说》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0ac3b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a.png)
《鲁班造伞的传说》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鲁班造伞的传说》的故事情节和背景。
学习鲁班造伞的创造过程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创造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故事、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创造,设计自己的伞作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激发学生对创新和设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背景介绍:介绍鲁班是谁,他在中国古代工艺史上的地位。
讲述鲁班造伞的传说的起源和流传。
2.2 故事情节解读:详细讲述鲁班造伞的过程,包括他的创造思路和技巧。
分析故事中体现的智慧和工匠精神。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对伞的认知和兴趣。
提问学生对伞的了解和用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2 故事讲述与讨论:讲述《鲁班造伞的传说》的故事,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的运用。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他们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3 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动手制作简易伞模型,可以使用纸张、彩笔等材料。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鲁班造伞的过程,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口头表达评价:学生在讨论中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学生能够通过口头表达,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2 学生动手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学生能够按照指导,完成伞模型的制作,并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故事文本《鲁班造伞的传说》。
伞的图片或实物。
制作伞模型的材料和工具。
5.2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故事文本和图片。
录音机或音响,用于播放故事音频。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故事介绍:介绍其他与鲁班相关的传说故事,如鲁班造锯、鲁班造桥等。
讲述这些故事中的鲁班形象和他的创新精神。
6.2 文化背景拓展:讲解中国古代工匠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鲁班造伞的传说》教学教案设计
![《鲁班造伞的传说》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36768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e.png)
《鲁班造伞的传说》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鲁班造伞的传说》,使学生了解鲁班造伞的起源和发展,理解鲁班造伞的意义和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民间传说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鲁班造伞的传说,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 鲁班造伞的起源和发展。
2. 鲁班造伞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鲁班造伞传说中所蕴含的科学技术原理。
2. 体会鲁班造伞传说所传递的劳动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鲁班造伞的传说》的教学PPT或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听说过鲁班吗?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著名工匠,他有很多发明创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鲁班造伞的传说,你们知道伞是谁发明的吗?”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了解鲁班造伞的起源和发展,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
3. 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感悟,共同探讨鲁班造伞的意义和价值。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重点解析鲁班造伞传说中所蕴含的科学技术原理和劳动精神。
5. 实践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动手制作简易的伞,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鲁班造伞的智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鲁班造伞传说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鲁班造伞传说中所蕴含的科学技术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4. 学生动手制作简易伞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5. 学生对鲁班造伞传说所传递的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古代建筑,了解古代建筑中伞的运用和演变。
2. 邀请工匠或手工艺人来校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伞的制作工艺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鲁班造伞的传说》
原文及教案
【导语】教案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脱离的不足,它像一道桥梁,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以下是整理的(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鲁班造伞的传说》原文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原文】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人们出门很不方便。
夏天,大阳晒得皮肤火辣辣的;雨天,衣服被淋得湿漉漉的。
传说是我国的鲁班发明了伞。
鲁班从小跟着爸爸学做木匠活。
他很聪明,又很用心,学会了造房子,还学会了造桥。
鲁班想:要能做个既能遮大阳,又能挡雨的东西,该多好啊!
鲁班动起脑筋来。
他在路边建造了一个个亭子,亭子的顶尖尖的,四周用几根柱子撑住。
这样,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
雨来了,躲一躲;大阳晒得难受了,歇一歇,喘口气儿。
鲁班给大家办了这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
可是鲁班自己还不满意。
他想:要是雨下个不停,人总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哇。
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又轻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哇!可是,怎样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的呢?为了这事儿,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一天,天热极了,一个孩子把一张荷叶倒顶在小脑袋上。
鲁班觉得挺好玩,就问他:“头上顶张荷叶干什么呀?”
小孩说:“鲁班师傅,您瞧,大阳像个大火轮,我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
鲁班拿过荷叶仔细打量,上面一丝丝叶脉引起了他的注意。
鲁班心里一下亮堂起来。
他赶紧跑回家,找来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细的条儿,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
“好啦,好啦!”他高兴地叫了起来,“这玩意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轻轻巧巧。
”
后来,鲁班把这玩意儿改成了可以活动的——用时把它撑开,不用时把它收拢。
这就是伞。
【教案】教学目标
1、能自主认识并正确书写9个生字。
2、能读懂故事,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知道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是发明创造的基础,有主动观察的习惯和创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
2、体会“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对于发明创造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鲁班的故事。
教师:准备荷叶、伞的挂图或实物,生字和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鲁班,导入新课
1、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名建筑工匠,在课前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关于鲁班的故事呢?
2、揭示课文题目:鲁班造伞的传说。
3、从课文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故事。
2、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通过抽读、抢读、做游戏等方式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4、教师抽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精读课文,质疑探究
1、生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勾画:
(1)鲁班为什么想到发明伞?
(2)鲁班发明伞的经过是怎样的?
2、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时进行点拨,引导朗读感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汇报第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读第2段最后一句话,并练习用“既……又……”的句式说话。
(2)鲁班发明的亭子有哪些优点和不足的地方?抓住“可鲁班自己还不满意”“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两个句子感悟鲁班勤于动脑的品质。
(3)出示荷叶、伞的挂图或实物,观察两者的相似处,抓住“仔
细打量”一词感悟鲁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的品质。
(4)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那么多东西,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段落读一读。
3、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一听。
4、在四人小组内讲一讲鲁班造伞的故事,各小组再推荐讲得的同学在全班讲。
四、拓展学习,活跃思维
1、你们还想对人们现在使用的伞进行什么改进?你要增加或改善它哪个方面的功能?
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注意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合理创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保护学生的创造愿望和创造热情。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鲁班造伞的传说》原文及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