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效率及其计量方法(doc 6页)
提高计量标准管理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探讨

提高计量标准管理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探讨发表时间:2020-06-11T16:22:49.037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作者:龙颖[导读]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越来越大,计量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完成的质量决定了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质量和程度。
鄂尔多斯市神东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209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越来越大,计量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完成的质量决定了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质量和程度。
企业计量工作的核心是对计量数据进行管理,也是企业提高分析质量水平的重要环节。
本文主要讲述了计量标准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提高计量标准管理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计量标准;管理效率;方法一、引言传统的纸质档案存在储存空间大,需要很长的时间整理、工作量大、容易出现差错、不好管理等问题。
随着电子信息的发展,计量标准的到来逐渐代替传统纸质档案,计量标准档案可以存储、方便查阅和管理。
虽然计量标准比传统纸质方法的效率高了很多,但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还应该提高管理效率。
计量标准包括的内容很多,非常繁杂,影响管理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下文就主要探讨了如何提高计量标准管理效率。
二、计量标准管理工作的内容2.1计量标准的考核计量标准考核是各个地区的质量监督局对计量标准的评定和是否具有量值传递资格。
考核内容有计量标准新建和复查的考核。
在计量技术机构中,考核工作是双向的,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计量标准,要求设施齐全、技术好,工作场所的温度、防尘、抗干扰等都应该符合计量标准工作的条件。
并主动接受各个地区质量监督局的考核,并且制定的计量标准也需要考核。
主持考核的部门应该对该考核的项目做好考核规划,并将考核的时间和项目告诉申请考核的单位,以便做好准备。
检定机构的授权是有期限的,如果到期在复查考核和监督检查的同时还要有考评组对其检测能力和标准进行评估确认,计量考核标准的时间限制是60个工作日。
(效率管理)管理效率计算公式

管理效率的计算方法1引言经济的现代化有赖于管理的现代化,经济的落后归根结底是管理的落后。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管理出效益”和“向管理要效益”可以说已经成了管理学界许多人的共识。
这其中的道理是不难理解的,因为管理的首要任务,乃在于实现各种生产要素间的有机结合,而这种结合的状况如何,就在客观上决定了每一种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如果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不当,要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运转是根本不可能的。
要实现生产要素使用的高效率,各种生产要素就必须合理配合,而这正是管理的任务所在。
实际上,从宏观上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运转,也正是我们目前正在全面实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性任务所在。
然而正如众所周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管理的整体水平不高,总体上目前仍然属于传统管理,这主要的表现就是管理的效率不高,这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很多。
比如,有人说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一个项目从动议到最后批下来,一般要经过200多个关口,盖200多个戳子。
这样的管理效率又如何能够适应经济现代化的要求呢?实践表明,管理的效率不高这已经成为障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
然而,究竟如何提高管理的效率,这就需要我们从管理效率的影响因素入手进行深入扎实的研究工作,这也就必然涉及到如何对管理效率进行评价的问题。
毫无疑问,影响管理效率的因素很多,比如管理体制、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等等,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管理效率的高低。
然而,如何对管理效率进行评价和定量分析,这在理论上至今仍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
在习惯上,人们通常把管理效率简单地归结为就是办事效率,并使用下述简单的公式来表达[1]:毫无疑问,办事效率是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使用这一公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办事效率的状况。
然而在实践应用中,这一公式的使用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第一,在管理上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便是苦乐不均,一个单位或者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应办的事件多少并不完全相同,有的多些有的少些。
计量管理实施细则(4篇)

计量管理实施细则一、总则为了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达到计量管理的目标,规范计量行为,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计量设备的管理(一) 选择合适的计量设备1. 根据计量要求和使用范围,选择适合的计量设备。
2. 优先选择具有国家计量认证的计量设备。
3. 对于关键性计量设备,应优先选择具有跟踪监控功能的设备。
(二) 计量设备的采购与验收1. 采购计量设备应提前编制采购计划,明确需求和规格,并进行比价和谈判。
2. 对于重要设备,要进行公开招标。
3. 计量设备的验收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设备符合使用要求。
(三) 计量设备的校准和检验1. 计量设备的校准要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校准应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周期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精度要求确定。
3. 校准记录要完整准确,包括校准日期、校准人员、校准结果等信息。
(四) 计量设备的维护与保养1. 计量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定期检查设备的状态和性能。
2. 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维修或更换,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3. 维护保养记录要完整准确,包括维护保养日期、维护保养人员、维护保养内容等信息。
三、计量人员的管理(一) 人员的培训与评估1. 对计量人员要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计量理论和实践技能。
2. 定期对计量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鼓励其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
(二) 人员的资质和权限1. 为计量人员设立相应的资质等级,根据资质等级,确定其计量工作的权限。
2. 对于关键性计量工作,要设立专门的核验人员,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计量管理的文件与记录(一) 编制计量管理手册1. 详细规定计量管理的目标、范围、职责和要求。
2. 对计量管理的重要事项,要有明确的流程和操作指导。
(二) 计量管理的文件和记录1. 编制计量工作规程,详细规定计量工作的流程和要求。
2. 编制计量记录表,记录计量设备的校准、维护和使用情况。
3. 对于关键性计量工作,要编制核验记录,记录核验过程和结果。
公司能源管理制度计量方法.doc

公司能源管理制度、计量方法1公司能源管理制度1、推进公司能源管理,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杜绝浪费现象,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措施,减少能源购入、储存、加工转化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3、本制度所称能源,是指原料煤、燃料煤、焦炭、煤气、电力、蒸汽、氧气、氮气、CO2和压缩空气。
4、我公司能源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环境,追求持续发展,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管理措施,把产品能源消耗降低最低”的方针。
原料煤、燃料煤的管理1、煤炭公司负责原料煤、燃料煤的采购,确保煤炭质量和数量满足机电动力部需要;企业管理部负责原料煤的验收,供汽车分厂负责燃料煤的验收。
进库的原料煤、燃料煤由煤炭公司、中心化验室按规定取样进行工业分析。
入炉的原料煤、燃料煤由原料分气厂、供汽分厂取样分析,中心化验室监控分析。
2、原料煤、燃料煤由供汽分厂负责管理,运输公司冬季储煤由运输公司和煤炭公司共同负责管理。
第十九条煤、燃料煤的计量工作由企业管理部负责。
衡器按规定及时进行校验,确保计量准确无误。
3、煤炭公司必须保质保量供应机电动力部用原料、燃料煤。
4、购入原料煤、燃料煤必须经计量、质量验收后方可入库,凡未经计量、质量验收的原料煤、燃料煤不得入库。
5、进库的原料煤要按矿点、粒度堆放,严禁混堆、混烧。
原料煤、燃料煤入库后,运输汽车、车皮、铁路、道路上的煤必须清理干净,转入库内,杜绝浪费现象。
6、运输公司在煤库之间盘运时,要尽量减少煤的损失,盘运路上的撒煤要回收入库。
7、企业管理部会同有关部门每月底进行一次煤库盘存,做到账物相符,收支平衡。
电力的管理1、坚持计划用电、安全用电、服从电网一调度、由机电动力部统一对外联系。
2、加强用电管理,做到经济进行,压缩非机电动力部用电,由机电动力部调统一平衡。
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率管理

• 诗歌主题
• 自然之美:描绘了千里江山秀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人生感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 思乡之情:通过对故乡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缺乏对新技术的 实践经验
对新方法的运用 不够熟练
强调效率管理的重要性:让管理 层意识到效率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因素之一,提高对效率管理的重 视程度。
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奖励制 度,激励管理层更加关注效率管 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培训管理层掌握效率管理方法: 通过培训课程或研讨会,让管理 层学习并掌握有效的效率管理方 法,如时间管理、任务分配、团 队协作等。
x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xxx
目录
CONTENTS
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管理效率有助于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脱颖而出。
促进企业发展:高效的管理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 动力。
促进企业发展:管理效率的提高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提升员工满意度:管理效率的提高可以减少员工的工作压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提高企业竞争力:管理效率的提高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 创新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需要可 酌情增减文字添加文本
管理效率及其计量方法(doc 6)

程与服务。
用途。
海量管理资料下载,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管理效率及其计量方法熊义杰(西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710048)摘要 什么是管理效率,管理效率究竟应如何计量,这在学术理论界是一个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的课题。
本文作者从对管理实质问题的探讨入手,认为管理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一个管理者所完成的信息沟通量,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量化方法。
关键词 管理效率 管理实质 计量方法1 引言经济的现代化有赖于管理的现代化,经济的落后归根结底是管理的落后。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管理出效益”和“向管理要效益”可以说已经成了管理学界许多人的共识。
这其中的道理是不难理解的,因为管理的首要任务,乃在于实现各种生产要素间的有机结合,而这种结合的状况如何,就在客观上决定了每一种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如果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不当,要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运转是根本不可能的。
要实现生产要素使用的高效率,各种生产要素就必须合理配合,而这正是管理的任务所在。
实际上,从宏观上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运转,也正是我们目前正在全面实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性任务所在。
然而正如众所周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管理的整体水平不高,总体上目前仍然属于传统管理,这主要的表现就是管理的效率不高,这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很多。
比如,有人说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一个项目从动议到最后批下来,一般要经过200多个关口,盖200多个戳子。
这样的管理效率又如何能够适应经济现代化的要求呢?实践表明,管理的效率不高这已经成为障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
然而,究竟如何提高管理的效率,这就需要我们从管理效率的影响因素入手进行深入扎实的研究工作,这也就必然涉及到如何对管理效率进行评价的问题。
毫无疑问,影响管理效率的因素很多,比如管理体制、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等等,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管理效率的高低。
然而,如何对管理效率进行评价和定量分析,这在理论上至今仍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
效率管理

效率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无论是组织绩效还是人员绩效,效率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绩效指标。
这里所说的“效率”应当是可以准确测量,并可以进行有效管理评估的量化参数。
这样的效率管理与广义的提高效率是有所区别的。
管理的本质之一就是提高效率,管理者只有正确理解了效率,才能明确效率管理应该管什么和怎么管。
一、效率的概念通常效率被定义为一定的投入量所产生的有效成果,也是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
在维修行业,效率则被定义为销售工时与生产工时的比率,并将其称作维修效率。
那么,销售工时与生产工时又是什么呢?销售工时是指为完成保养维修工作而向客户销售的维修工作时间。
确定销售工时的依据一般是制造商提供的标准工时。
国际通行的标准工时往往是由制造商、政府及相关职能机构研究计算并发布的,是针对特定维修项目与过程所确定的维修工作需要的标准工作时间。
正常的标准工时由维修时间、诊断时间和其他额外时间三个部分组成,一般修理时间和诊断时间分别约占标准工时的80%和20%左右。
正常情况下,额外时间所占比例应该极小,甚至为0。
标准工时通常反映的是某个国家或地区完成特定维修项目所需要的平均时间,技术精湛的技师使用的时间一般会比较少。
经销商往往将标准工时作为维修销售的依据,将其与工时费率(工时单价)相乘得出向客户收取的维修工费。
例如,梅塞德斯奔驰的标准工时系统(ASRA)中将更换W220发动机机油及滤清器的标准工时设为1.0小时,这说明梅塞德斯奔驰认为其授权维修中心技师完成此项工作的平均时间为1.0小时。
假如该维修中心的工时费率为320元/小时,则该维修中心应当向客户收取320元工时费。
通常在讨论维修效率时,将销售工时与标准工时会等同看待。
销售工时(标准工时)是表示完成维修工作需要的平均时间,可以视为正常生产需要的时间及成本,并可将其视为一种必需的人员时间及人工成本的投入,故销售工时也被称为生产成本工时。
销售工时(标准工时)还与维修收费直接相关,是维修工费的收费依据,是作为时间及人工成本投入的预期回报。
计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01
法制管理方法
02
行政管理方法
03
技术管理方法
04
经济管理方法
05
系统管理方法
06
宣传教育方法
07
系统效应最佳原理
计量管理的两重性原理
量值传递与溯源原理
社会效益最佳原理
第二节 计量管理的基本原理
计量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追求计量管理系统的效应最佳化,按照系统工程的原则,计量管理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03
一、系统效应最佳原理
环境适应性:计量作为一个系统它必然要受到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环境的制约和促进,所以它是大环境中的一个子体。
01
整体性:计量的量值传递系统,比任何系统都更有整体要求。
02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计量管理系统的最佳效应不是直接地从每件计量器具上反映出来的,而是从整个计量系统内的所有计量器具的量值的准确一致程度、所有计量信息数据准确可靠程度上体现出来。
标准化管理方法
标准化管理方法就是对计量管理工作中重复事项通过: 制定标准(规程), 实施标准(规程), 再完善标准的过程
以达到国家经济工作的高度统一,获得最佳的秩序和最佳经济效益,促进计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方法
企业计量管理方法 上述计量管理方法主要是针对国家或社会管理工作来说的,对企业本身则要根据每个企业本身的特点和实际组织开展实事求是的计量管理工作,以便为企业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服务。
法制管理方法
第三节 计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其次,组织测量新技术研究,高精尖检测设备的开发,检定和标准规程的制定,计量人员的培训和计量科研工作的管理等。
所以合理地组织量值传递,保证量值的准确和一致,是非常重要的。
计量管理是以计量技术为基础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业务管理工作。
管理培训教材3——生产效率-管理效率-生产绩效篇

测定并记录各 工序必要项目
整理分析结果
6、效果控制
5、实施改善
4、制定改善方案
改善方案标 准化改善方案的 实施和评价制 Nhomakorabea改善方案
提高生产绩效之手法
熟悉 IE 七大手法
• • • • • • • 防呆法 --- 防止发生错误 动改法 --- 动作改善 ( 动作经济原则 ) ,减少疲劳 双手法 --- 分析双手作业 , 找出可以改善的点 人机法 ---人与机器配合 , 找出最合适的方法 五五法 --- 利用质问技巧 , 找出真因并改善 流程法 --- 利用程序图 , 发掘出可以改善的地方 抽样法 --- 利用观察与记录 , 来改善工作效率
效率管理的目的
为有效利用每日之现场工作时间,以促使产 出之生产量及效益最大发挥,并借以考核现 场及单位之管理能力.
定义说明
1. 生产绩效:系经由全公司各单位之努力,合 作,以评估整体产出效率. 2. 生产效率: 用以评估生产单位之产出时效. 3. 管理效率: 用以评估生产单位及全公司各 单位支援,协助及沟通后之管理绩效. 4. 当日产出量为: 当日产出之合格量. 5. 当日投入工时: 除组长,物料员外,所有直 接人员之工时皆含在内.
提高生产绩效之务实方法
提高生产绩效之务实方法
提高生产绩效之务实方法
提高生产绩效之务实方法
提高生产绩效之手法
▽
储存
加工
O
检验
D
等待
□
搬运
数量
质量
作业分析就是通过以人为主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操作者、对象、操作 工具三者得以科学组合,合理布置与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 强度,减少作业时的工时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的目的。
效率管理的技巧

效率管理的技巧效率管理是指在工作中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达成目标。
以下是一些提高效率的技巧:1. 设置明确的目标:在开始一项任务之前,设定明确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任务的要求和重要性,并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
2. 制定计划:制定详细的计划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计划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安排时间和资源,并将任务分解为更小的子任务。
制定计划时应考虑任务的优先级,并合理安排时间。
3. 克服拖延症:拖延症是效率管理的一大障碍。
为了克服拖延症,人们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策略,例如制定时间表、设定奖励机制、寻求他人的监督等。
4. 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是提高效率的重要因素。
在工作中,人们经常面临着各种干扰,如社交媒体、手机通知等。
为了提高效率,人们应尽量减少干扰物,并集中精力完成一项任务。
5. 学会优先处理重要任务:在工作中,一些任务可能比其他任务更重要。
人们应优先处理那些对工作和目标具有重要影响的任务,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
6. 合理分配时间:合理分配时间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人们应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和重要性,合理分配时间。
对于一些复杂和重要的任务,可以考虑将其分成若干部分来完成,以降低任务的难度和提高效率。
7. 利用工具和技术:在现代社会,有许多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效率。
例如,使用计划工具、任务管理软件和时间跟踪工具等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管理时间和任务。
8. 学会委托任务:在工作中,人们不可能同时完成所有任务。
学会委托任务是提高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委托部分任务给他人,可以有效地分配资源和提高效率。
9. 学会说“不”:学会说“不”是提高效率的一种重要技巧。
人们常常容易被他人的请求和干扰所影响,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学会拒绝一些不必要的请求,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时间和资源。
10. 不断学习和改进:提高效率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
人们应时刻关注自己的工作方式和习惯,并不断寻找改进的机会。
【企业管理】管理效率及其计量方法

公司简介 商业计划书 创业计划书 节日庆典 新品发布会 创业融资 项目介绍 模板 策划 项目汇报 市场营销 活动策划 工作计划 策划书 营销管理 节日策划 推广策划 策划方案 商务策划 工作汇报 企业报告 企业宣讲 校园宣讲 总结报告 总结汇报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工作报告 模板 教育教学 教育培训 教学课件 主题教育 班会育人 教学计划 班会 课件 教学研究 模板 家长会 思想教育 小学教学 中学教学 大学教学 幼儿教学 管理效率及其 计量方法 2019-2020版 内部资料 注意保管管理效率及其计量方法摘要 什么是管理效率,管理效率究竟应如何计量,这在学术理论界是一个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的课题。
本文作者从对管理实质问题的探讨入手,认为管理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一个管理者所完成的信息沟通量,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量化方法。
关键词 管理效率 管理实质 计量方法1 引言经济的现代化有赖于管理的现代化,经济的落后归根结底是管理的落后。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管理出效益”和“向管理要效益”可以说已经成了管理学界许多人的共识。
这其中的道理是不难理解的,因为管理的首要任务,乃在于实现各种生产要素间的有机结合,而这种结合的状况如何,就在客观上决定了每一种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如果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不当,要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运转是根本不可能的。
要实现生产要素使用的高效率,各种生产要素就必须合理配合,而这正是管理的任务所在。
实际上,从宏观上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运转,也正是我们目前正在全面实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性任务所在。
然而正如众所周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管理的整体水平不高,总体上目前仍然属于传统管理,这主要的表现就是管理的效率不高,这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很多。
比如,有人说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一个项目从动议到最后批下来,一般要经过200多个关口,盖200多个戳子。
这样的管理效率又如何能够适应经济现代化的要求呢?实践表明,管理的效率不高这已经成为障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
如何有效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如何有效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在现代社会,时间就是金钱。
有效管理时间可以让我们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时间管理技巧,帮助您提升工作效率。
1. 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制定工作计划是时间管理的关键。
在开始一天的工作之前,可以列出当天需要完成的任务,并根据优先级排序。
这样可以让您清晰地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避免浪费时间在优先级较低的任务上。
2. 划分工作时间将工作时间划分为不同的时间段,每段时间集中精力完成特定任务。
在这段时间内不要被其他事情打扰,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如番茄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帮助您更好地划分工作时间。
3. 避免无谓的会议和讨论无谓的会议和讨论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在参加会议前,可以先了解会议的议程和目的,并评估自己是否需要参加。
如果觉得自己不是关键人物,可以选择不参加,节省时间用于更重要的任务。
4. 学会拒绝学会拒绝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让自己的工作更有针对性。
当他人向您提出额外的任务或请求时,可以委婉地拒绝或推迟处理,以保证自己的工作计划不受影响。
5. 及时休息合理的休息可以帮助恢复精力,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在工作期间安排一些小休息,如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或喝一杯水,让大脑得到放松。
通过以上时间管理技巧,您可以更好地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记住,时间就是金钱,有效管理时间可以让您事半功倍,实现更多的工作目标。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有任何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或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点赞和分享给更多人。
祝您工作高效!。
企业计量工作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企业计量工作管理制度范文一、制度目的为了规范企业计量工作,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计量工作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计量、测试设备的校准和维护、计量仪器的管理等。
三、责任与权限1. 企业负责人:负责全面领导和管理企业的计量工作,制定计量工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 计量工作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计量工作,制定计量工作的具体方案和计划,领导和指导计量工作人员,确保计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3. 计量工作人员:按照计量工作负责人的要求,执行计量工作,参与设备校准、计量检测等工作,保证计量结果准确。
4. 计量仪器管理员:负责计量仪器的管理,包括仪器的验收、检验和维修等工作。
四、计量管理体系1. 建立计量管理体系,包括计量工作的组织架构、工作程序和工作流程等。
确保计量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2. 进行计量工作的规划和计划,制定年度计量工作计划和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做到科学安排和合理调配资源。
3. 建立计量工作档案,包括计量器具台账、计量仪器档案和计量标准档案等。
完整记录计量工作的相关信息和数据。
4. 进行计量工作的评价和考核,定期对计量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五、仪器仪表的管理与使用1. 确保计量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计量仪器的校准和检验制度,按照要求对计量仪器进行定期校准和检验,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2. 计量仪器的安全和防护,包括计量仪器的防尘、防水、防震等措施,确保仪器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提高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计量仪器的使用规范,制定计量仪器的使用规程,明确使用人员的责任和义务,防止不当使用或滥用计量仪器。
六、计量工作的实施1. 计量工作的合同管理,建立计量工作的合同管理制度,明确计量工作和客户之间的责任和义务,保证计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计量项目管理制(标准版)

计量项目管理制(标准版)一、概述计量项目管理制是一种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模式,旨在提高计量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通过对计量项目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管理,确保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为我国计量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计量项目管理制的核心内容1.组织管理(1)建立健全计量项目组织架构,明确各级职责和权限;(2)设立计量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计量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3)成立计量项目技术委员会,负责计量项目的技术审查和评审工作。
2.流程管理(1)制定计量项目立项、实施、验收、运行和维护等环节的流程;(2)明确各环节的输入、输出、责任人、时间节点等要素;(3)建立计量项目变更、风险管理、质量控制等管理制度。
3.技术管理(1)制定计量项目技术规范,明确计量方法、计量设备、计量人员等要求;(2)开展计量项目技术研究,推动计量技术进步;(3)加强计量设备管理,确保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人力资源管理(1)制定计量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明确计量人员的职责、培训和考核等要求;(2)加强计量人员培训,提高计量人员的业务水平;(3)建立计量人员激励机制,调动计量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信息管理(1)建立计量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计量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共享;(2)加强计量项目文档管理,确保计量项目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3)开展计量项目宣传和交流,提高计量项目管理的影响力。
三、计量项目管理制的实施步骤1.制定计量项目管理方案,明确计量项目管理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要求;2.组织开展计量项目管理培训,提高计量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3.梳理现有计量项目,按照计量项目管理制的要求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管理;4.建立计量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计量数据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5.开展计量项目监督、检查和评估,确保计量项目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6.持续改进计量项目管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计量项目管理方案。
计量管理方案范文

计量管理方案范文计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检测、记录和控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数量和性能。
一个有效的计量管理方案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浪费,确保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一、计量管理的重要性计量管理是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数量和性能的关键手段之一、通过计量,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同时,计量管理还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
二、计量管理的基本原则1.准确性原则:计量数据必须准确无误,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2.可追溯性原则:所有计量活动必须能够追溯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3.一致性原则:相同的计量方法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同的结果,确保数据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4.公正性原则:计量活动的结果应该公正、客观、不带有任何歧视性,确保计量数据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三、计量管理的实施步骤1.制定计量管理手册:明确计量管理的目标、原则、职责和流程,确保各方对计量管理的要求和期望一致。
2.进行计量设备的鉴定和验证:确保计量设备符合精度要求,能够提供准确的计量数据。
3.确定计量标准和规程:制定计量标准和规程,规定产品和服务的计量方法和要求。
4.建立计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系统:建立采集和处理计量数据的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进行内部和外部校准: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内部和外部校准,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建立计量控制和纠正措施:制定计量控制和纠正措施,确保计量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7.实施计量培训和意识提升:对相关人员进行计量培训,提高计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8.定期进行计量管理评审:定期对计量管理进行评审,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四、计量管理的效果评估和改进1.收集和分析计量数据:收集和分析计量数据,评估计量管理的效果和问题。
2.进行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解决计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持续改进:定期审查计量管理方案,并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计量管理水平。
制定计量管理制度

制定计量管理制度一、计量管理制度的背景和意义计量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之一,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企业的计量活动合乎国家标准和客户需求,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计量管理制度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的计量活动,提高计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企业的产品符合法律要求和客户需求。
计量管理制度的制定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1. 提升企业竞争力。
科学合理的计量管理制度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 保障产品质量。
计量管理制度可以规范企业的计量活动,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需求。
3. 促进企业发展。
计量管理制度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提高客户满意度。
计量管理制度可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5. 符合法律法规。
计量管理制度可以确保企业的计量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避免产生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二、计量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制定计量管理制度需要包括以下内容和要求:1. 组织机构。
明确计量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分工,确定计量工作的领导者和具体执行人员。
2. 制度规范。
明确计量活动的规范和标准,包括计量单位、计量方法、仪器设备、标准器具等内容。
3. 测量准确性。
要求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计量数据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
4. 监督检查。
建立计量管理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计量活动的合规性和可靠性。
5. 不良处理。
建立计量数据不良处理的机制,对计量数据不准确或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及时处理和整改。
6. 培训教育。
加强计量管理的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计量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7. 改进完善。
不断改进和完善计量管理制度,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三、计量管理制度的制定步骤和方法制定计量管理制度需要按照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1. 确定制度内容。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计量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 组织编制。
邀请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计量管理制度的编制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和制度编写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效率及其计量方法(doc 6页)管理效率及其计量方法熊义杰(西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710048)摘要什么是管理效率,管理效率究竟应如何计量,这在学术理论界是一个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的课题。
本文作者从对管理实质问题的探讨入手,认为管理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一个管理者所完成的信息沟通量,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量化方法。
关键词管理效率管理实质计量方法1引言经济的现代化有赖于管理的现代化,经济的落后归根结底是管理的落后。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管理出效益”和“向管理要效益”可以说已经成了管理学界许多人的共识。
这其中的道理是不难理解的,因为管理的首要任务,乃在于实现各种生产要素间的有机结合,而这种结合的状况如何,就在客观上决定了每一种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如果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不当,要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运转是根本不可能的。
要实现生产要素使用的高效率,各种生产要素就必须合理配合,而这正是管理的任务所在。
实际上,从宏观上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运转,也正是我们目前正在全面实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性任务所在。
然而正如众所周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管理的整体水平不高,总体上目前仍然属于传统管理,这主要的表现就是管理的效率不高,这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很多。
比如,有人说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一个项目从动议到最后批下来,一般要经过200多个关口,盖200多个戳子。
这样的管理效率又如何能够适应经济现代化的要求呢?实践表明,管理的效率不高这已经成为障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
然而,究竟如何提高管理的效率,这就需要我们从管理效率的影响因素入手进行深入扎实的研究工作,这也就必然涉及到如何对管理效率进行评价的问题。
毫无疑问,影响管理效率的因素很多,比如管理体制、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等等,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管理效率的高低。
然而,如何对管理效率进行评价和定量分析,这在理论上至今仍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
在习惯上,人们通常把管理效率简单地归结为就是办事效率,并使用下述简单的公式来表达[1]: 一定时期应办事项件数已办事项件数办事效率毫无疑问,办事效率是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使用这一公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办事效率的状况。
然而在实践应用中,这一公式的使用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第一,在管理上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便是苦乐不均,一个单位或者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应办的事件多少并不完全相同,有的多些有的少些。
比如,有甲乙两个职能[1] 田则林 曾令香:《农村行政管理学》农业出版社1991年3月第1版第188页一问题,我们必须首先解决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这便是关于管理活动的实质。
2管理活动的实质我们已经知道,影响管理效率的因素很多,有管理体制、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等等。
因此。
要对管理效率的量化指标做出比较准确的界定,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清楚管理活动的实质。
这不仅仅是探讨管理效率量化指标的需要,实际上,要提高管理效率,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管理效率不高的现状,也要求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弄清楚管理活动的实质。
究竟什么是管理活动的实质?不同的管理学家必然会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尽最大可能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涉及到管理的任务、职能和目标。
我们已经知道,管理的首要任务乃在于实现各种资源或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没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任何有用产品都不可能生产出来。
这一点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关于管理的职能,不同的管理学家分歧很大。
但无论如何,管理的决策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以及控制职能,则是任何管理活动都不可没有的。
另外,有的管理学家还认为,领导、指挥、激励也是管理非常重要的职能。
近年来,还有不少的管理学家认为,服务也是管理的重要职能。
再从管理的目标来看,对于不同领域的管理活动管理的具体目标虽然可能不完全相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实现系统的有序运行,力争获得尽可能多的有用产出。
将管理活动的任务、职能和目标结合起来思考,我们就不难得出结论,管理活动的实质就是信息的沟通。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得到论证。
首先我们知道,任何管理活动都是借助于一定的组织进行的,这是不言而喻的。
从一个组织的构成要素来看,组织理论的创始人巴纳得(C.I.Barnard 1886~1961)很早就曾经指出,任何一个组织都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这就是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愿望和信息的沟通[2]。
关于前两个要素,也就正如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毛泽东的这段话,所说的实际上正是一个组织内部共同的目标和协作的愿望。
而信息的沟通则是通过管理活动才得以实现的。
不管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这三个方面的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离开其中的任何一个,任何组织都会成为无序的混沌体,而不成其为有序的系统,尤其是信息的沟通。
我们都知道,自然界中有一个物理现象,叫做布朗运动,即分子的不规则运动。
在一个以人为主体组成的系统即组织中,如果没有信息的沟通,其成员就很难了解组织的目标,从而也就很难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协[2] [日]占部都美:《现代管理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第152页作,因而组织也就很难得实现有序运行。
很显然,如果没有信息的沟通,任何一个组织中的成员都只能像无头的苍蝇一样,系统的运转只能是不规则的布朗运动。
其次,从管理的方法来看,我们知道,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行政的方法、法律的方法、经济的方法和教育的方法等等。
从管理活动的实质来看,这些不同的管理方法其实都是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着信息的沟通。
行政的方法和法律的方法属于权威性沟通,经济的方法属于利益性沟通,而教育的方法则属于真理性沟通。
因此,在管理中这些方法的有效性程度,实际也就取决于使用相应方法的管理内容的权威性或利益性或真理性程度。
也就是说,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内容的权威性,经济方法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内容的利益性,而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则取决于管理内容的真理性。
这在管理实践中是不难理解的。
毫无疑问,使用的方法越是有效,管理的效率也就越高。
很显然,方法的有效性程度也就是信息沟通的程度。
所以,管理的效率实际也就归结为信息沟通的效率。
再从管理活动的实践来看,任何一个组织的有序程度,无疑都取决于该组织内部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的目标默契协作的状况和程度。
而这种默契的程度又取决于其全体成员对于组织目标了解和认同的程度。
其中,了解的程度必然与组织内部信息沟通的状况有关,换言之即与对组织目标的宣传有关。
而认同的程度,则与组织目标的权威性、利益性和真理性等状况密切相关。
换言之即,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认同的程度就取决于:(1)组织的目标与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目标是否相一致;(2)组织目标的实现能否为组织成员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3)组织目标内在的真理性程度如何等等。
当然,对组织目标的了解并不等于就是信息的沟通,信息的沟通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所以只有对组织目标的认同即自觉地将组织目标作为自己行动的目标,才算实现了信息的沟通。
很显然,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促使组织成员实现对组织目标的认同,这正是管理的职能。
由此看来,管理活动的实质显然不是别的,正是信息的沟通。
因此管理的效率,最终也就归结为信息沟通的效率。
再次,从管理活动的具体管理对象来看,虽然管理的对象包括了人、财、物、时间和空间等各种不同要素,但是在这里最活跃的因素是人,而不是别的。
对于人的管理效率何,直接决定着其它要素的管理效率。
在对人的管理中,管理的效率如何,直接地取决于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的相互沟通,或者说是人际关系的改善,这是不言而喻的。
而人际关系的沟通,无疑是属于信息沟通的范畴。
最后,再从管理活动的起源来看,在原始社会在当人们单枪匹马地从事狩猎活动的时候,根本不需要管理。
而随着集体劳动的出现,人们为了进行相互的沟通和协调,才逐渐地出现了管理。
正如马克思所说,一个单独的小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而是一个乐队就需要有一个指挥,以便协调大家的行动。
显然,管理在这里所发挥的作用主要地也是信息沟通。
3管理效率的量化指标界定在这里,主要地需要解决好四个相关问题。
第一,是信息沟通的内容,即怎样才算实现了信息的沟通。
在这里,首先需要肯定的是信息沟通必然地涉及到两个方面,它总是发生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者之间。
另根据有关研究[3],信息的沟通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需要的满足,二是态度的改变,三是挫折的调适。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需要的满足是管理学意义上的,而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也就是说,一个消[3]张春安:《管理中国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6月第一版,1996年9月第二次印刷,第198~217页费者使用属于自己的货币购买商品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不具备信息沟通的特点,不属于信息沟通的范围;此外,一个人通过学习和自省所实现的态度转变和挫折调适也不属于信息沟通的范围,因为,在这里不存在进行沟通的两个方面,而信息沟通总是发生在沟通者和被沟通者两者之间。
也就是说,信息的沟通实质就是在解决问题。
第二,什么是管理效率,或者说管理效率究竟应如何定义。
根据管理活动的实质,如果说管理活动的实质是信息沟通,那么毫无疑问,管理效率就应该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信息沟通量。
按照信息沟通的内容,实际上管理效率也可以定义为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的多少。
因为,不管是满足管理对象的需要,还是促使管理对象转变态度,或者是帮助管理对象进行挫折调适,实际上都是管理者在解决问题。
在管理学中,美国管理学家马斯洛曾经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这些需要都是需要通过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才可以满足要求的。
而管理者帮助被管理者转变态度和进行挫折调适,事实上就是管理者在直接地解决问题。
第三,是管理效率应如何衡量。
我们已经知道,管理效率其实质就是单位时间解决问题的多少,而一个问题的解决总会有各种不同的方案,方案越多问题的解决也就越复杂,就越是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我们就可以初步设想将管理效率的计量公式定义为:∑==n i i N Me 12log(1)在这里,n 表示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的多少,而N i 则表示所解决的第i 个问题所包含的可能的方案数目,Me 即为管理效率Managementefficiency ,其单位为 bit (比特)即一个二进制数位(binary digit )。
该公式的提出源于信息量的计量公式:N I 2log = (2)这一公式说明,一则信息其信息量I 的大小,是由它所包含的不确定性数目N 决定的,其所包含的不确定性越多,其信息量也就越大,对信息的处理也就越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