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绪处理18种方法

合集下载

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

• 你曾经将工作上不愉快的气氛带回家,或是 为几天前的事难过吗?
• 懂得区别是不将情绪带着走的一种技巧,因 为你知道一件事情的不顺利不代表世界末日, 懂得区别指的就是懂得将事情附带的情绪隔 开來,而非扩大渲染成生命的全部。
• 记得随身携带一放大镜和一缩小镜,将生命 的历程扩大;将挫折事件缩小,如此看待不 如意事彷如是生命路上的小石子,是跨得过 去的!而非挡在面前的大山,仅能无助的望 着或陷在忧郁的漩涡中而找不到出路。
• 遇到问题的四个步骤--面对、接受、 解決、放下
• 能解決的事不必担心 不能解決的事担心也沒有用
•情绪的测量篇
1.你是否知道自己生气时的表情和动作?
– 是
也许

2.你是否知道自己高兴时的表情和动作?
– 是
也许

3.你是否能把自己烦恼的情绪用言语清楚地表达出來?
– 是
也许

4.你是否能很快地察觉到自己在生气?
因为不甘心而哭泣,遇到了一个哲学家。哲学家知道 他为什么哭之后,没有安慰他,反而笑道:你不过是 损失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而她损失的是一个爱她的人, 她的损失比你大,你恨她做什么?应该不甘心的人是 他呀。没错,换一种思考方式可以让自己活得更海阔 天宽。
2020/5/17
8
懂得区别,缩小挫折
• 情绪管理的另外一招,就是懂得将生活事件 做区别,不让一小挫折扩大成一大灾难。
– 幸福的声音
注意你的措词
• 避免极端的语词(绝不、每次都这 样……)
• 尽管每天生活充满挫折,我们领了薪水 就必须要有专业的表現,「彬彬有礼」 是最基本的要求,不管你喜不喜欢
• 要有情绪劳务的观念
学会道歉
• 就像一滴雨滴在一根燃烧的火柴上一样 • 抱歉让您久等,我可以为您效劳吗? • 不要当“说最后一句话的人” • 是非对错都沒有快乐重要 • 可不可以 N G 呢?

儿童情绪处理18种方法

儿童情绪处理18种方法

儿童情绪处理18种方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情绪的处理和调节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情绪处理能力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帮助儿童处理情绪的方法,供参考。

1.倾听与理解:儿童常常需要有人倾听和理解他们的情绪。

家长和教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情绪识别:帮助儿童识别自己的情绪,了解这些情绪的原因和表达方式。

3.积极表达:鼓励儿童用积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通过言语、绘画和写作等。

4.愿望冲突解决:教导儿童学会处理愿望之间的冲突,帮助他们找到一种平衡的方式。

5.情绪放松:引导儿童学习一些放松的方式,例如深呼吸、冥想和放松肌肉等。

6.情绪转移:鼓励儿童在情绪激动时,将注意力和情感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例如玩耍、做运动和听音乐等。

7.情绪排解:帮助儿童寻找一些适合他们的情绪排解方式,例如说出情绪、搏击沙包和做一些喜欢的事情等。

8.情绪自我控制:教导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冷静思考和合理表达自己的想法。

9.社会支持:鼓励儿童寻求社会支持,例如与家人、朋友和老师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10.自我肯定:教导儿童学会肯定自己的情绪和表达方式,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

11.情绪监测:帮助儿童学会监测自己的情绪,及时察觉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12.情绪调整:教导儿童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通过一些积极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

13.情绪管理策略:指导儿童学习一些情绪管理策略,例如计数到十、深呼吸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14.认知重塑:帮助儿童认识到自己思维方式对情绪的影响,并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认知模式。

15.功能性别名:鼓励儿童给自己的情绪命名,并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

16.情绪训练:引导儿童参与一些情绪训练活动,例如团队合作游戏和情绪表达绘画等。

17.艺术疗法:推动儿童参与艺术疗法,例如音乐疗法、绘画疗法和舞蹈疗法等,以帮助他们表达和排解情绪。

18.家庭支持:家长要给予儿童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在孩子情绪困扰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安慰。

情绪控制的100种方法

情绪控制的100种方法

情绪控制的100种方法情绪是我们身体的一种自然反应,但有时候我们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便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以下是100种帮助你控制情绪的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不断尝试和调整。

注意力和思维:1. 深呼吸,集中注意力。

2. 告诉自己的短语,例如:“这只是一种情感,它不代表现实”。

3. 关注当下,专注于当前的任务。

4. 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寻找积极的解决方案。

5. 冥想,训练自己的思维策略。

6. 阅读正面的心理学书籍。

7. 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不影响自己的判断力。

情感处理:8. 记日记,以帮助自己理解情绪。

9. 寻找人性的共同点,让自己感受到我们的联系。

10. 坦诚地谈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与他人建立联系。

11. 找个安静的地方深呼吸一会儿。

12. 阅读自助书籍,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

13. 找个好朋友聊天,寻求支持。

14. 坦诚地接受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否认或控制。

15. 接触自己的身体,寻找身体的舒适点。

行为控制:16. 在愤怒或焦虑的情况下,先离开场所。

17. 改变自己的环境,寻找能引起舒适感的事情。

18. 制定日常的长期目标,并每天为其工作一点。

19. 组织自己的任务列表,以确保保持有序。

20. 饮食健康,均衡的饮食有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

21. 增加锻炼,释放压力。

22. 学会客观地看待事情,不带感情地判断。

23. 慢下来,不要急于行动。

24. 学习如何让自己镇静下来,以避免过分的反应。

25. 尝试不同的放松技巧,如按摩或静音。

26. 避免过度的刺激,如过度娱乐或过度工作。

时间管理:27. 规划自己的日程,让自己感到有秩序。

28. 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不急于求成。

29. 分配优先事项,确保最重要的任务得到高度的注意。

30. 青年别忘了睡觉,一个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心健康。

31. 学习如何判断自己的能力,以始终保持平稳。

32. 避免或合理规划造成压力的任务和事件。

33. 利用技术,如应用程序或计时器,来管理时间。

幼儿的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处理方法

幼儿的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处理方法

幼儿的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处理方法幼儿期是孩子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可能面临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

对于教育者来说,了解并妥善处理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幼儿常见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处理方法。

一、幼儿的情绪问题1.发脾气幼儿时期,孩子可能会因为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表现出愤怒或沮丧的情绪,甚至发脾气。

在处理这种情况时,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保持冷静:避免与孩子争吵或加剧情绪,保持冷静有助于稳定孩子的情绪。

(2)给予理解和支持: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情绪,通过语言和身体接触表达支持与关爱。

(3)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教他们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求。

2.焦虑和紧张情绪某些幼儿可能表现出焦虑和紧张情绪,这可能是由于新环境、新经历或缺乏社交技巧所引起的。

以下是一些处理方法:(1)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通过有规律的日常活动和适度预测性的规则,提供给孩子一个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

(2)提供安慰和支持:给予孩子安慰和支持,鼓励他们通过言语或行为表达自己的不安。

(3)逐渐引导孩子适应新环境:逐步引导孩子参与新环境中的活动,帮助他们适应并建立自信。

二、幼儿的行为问题1.攻击性行为一些幼儿可能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打人、咬人等。

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处理:(1)设立明确的规则:通过设立明确的规则,帮助孩子了解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2)教授适当的替代行为:指导孩子寻找适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如用言语沟通、分享等。

(3)积极引导冲动控制:通过游戏或体育活动等方式帮助培养孩子的冲动控制能力,以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2.过度活跃有些幼儿可能表现出过度活跃的行为,缺乏集中注意力。

以下是一些应对方法:(1)提供有益的体育活动:给予孩子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以释放其过剩的能量。

(2)创设安静环境:在学习和休息时间创造一个安静、专注的环境,帮助孩子培养注意力。

(3)提供结构化的任务:给孩子提供结构化的任务,如拼图、手工制作等,以培养他们的耐心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焦虑情绪在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和处理方法

焦虑情绪在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和处理方法

焦虑情绪在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和处理方法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体验,人们在面对各种压力和困难时,往往会感到焦虑。

不同年龄段的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焦虑情绪,并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应对。

本文将就不同年龄段的焦虑表现和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1. 幼儿期(3-6岁)在幼儿期,焦虑情绪主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幼儿可能会表现出分离焦虑,害怕离开父母或者熟悉的环境;他们也会表现出过度依赖,过度需要安慰和保护。

此外,幼儿期的焦虑还可能导致睡眠问题、食欲减退和情绪不稳定等生理反应。

处理方法:- 建立安全感:给予幼儿稳定的生活环境和爱的支持,让他们感到被保护和安全。

- 提供可预测性: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和日常安排,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

- 鼓励表达情感:鼓励幼儿用言语或绘画等方式表达内心的焦虑和担忧。

- 游戏疗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缓解焦虑情绪,如角色扮演和幻想游戏等。

2. 儿童期(7-12岁)在儿童期,焦虑情绪的表现更加多样化。

焦虑常表现为对学校表现的担忧、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对未来的担忧等。

此外,儿童期的焦虑还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问题和不良行为等。

处理方法:- 提供支持和理解:与孩子进行沟通,倾听他们的担忧并提供安慰和帮助。

- 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鼓励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强项,增强自信心。

- 学习应对技巧:教授儿童应对焦虑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问题解决等。

-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饮食和适量的锻炼等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

3. 青少年期(13-18岁)青少年期是焦虑情绪高发的阶段。

青少年常常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和自我身份的建立等挑战,导致焦虑情绪的增加。

焦虑在青少年中可能表现为烦躁、易怒、失眠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处理方法:- 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家庭和朋友的支持对缓解青少年的焦虑具有重要作用,建立良好的沟通和理解关系。

-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焦虑情绪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家长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专业帮助。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儿童情绪失控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儿童情绪失控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儿童情绪失控引言在幼儿园工作中,儿童情绪失控是一种常见的情况。

幼儿正处于情感发展的阶段,情绪波动较大,缺乏自我调节能力。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策略和技巧来应对儿童情绪失控的情况,以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分析儿童情绪失控的原因1.生理因素:饥饿、疲倦、身体不适等。

2.心理因素:受到挫折、冲突、分离等事件的影响。

3.社交因素:与他人的交往、协作等问题。

4.环境因素:噪音、过度刺激、不适宜的环境等。

幼儿园教师应对儿童情绪失控的策略和技巧1.建立良好的关系–打造温暖、宽松的幼儿园环境,给予幼儿安全感。

–与幼儿建立亲密关系,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关爱与支持。

2.观察幼儿–感知幼儿的身体语言和行为,察觉他们情绪变化的迹象。

–准确理解幼儿的情绪表达,包括言语和非言语。

3.提供情绪安全的环境–创造稳定、可预测的环境,提供安全感和舒适感。

–减少干扰和刺激,提供安静的或缓和的环境。

4.倾听和接纳幼儿情绪–对于幼儿的情绪反应给予耐心的倾听,并表达理解和接纳。

–避免对幼儿情绪进行批评或无视,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

5.教导幼儿情绪管理技巧–培养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教导他们正确表达情绪的方式。

–通过故事、游戏等活动,启发幼儿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6.提供情绪调节的工具–提供可供幼儿选择的情绪调节工具,如玩偶、绘画、沙盒等。

–引导幼儿运用这些工具来释放情绪和平复情绪。

7.预防情绪失控的发生–设计适宜的活动和任务,以减少冲突和挫折。

–提前安排好幼儿的用餐、休息等基本生活需求,预防生理因素导致的情绪失控。

8.寻求帮助和与家长合作–当处理不了情绪失控的幼儿时,及时向同事、管理者或专业人士求助。

–与家长保持沟通和合作,分享幼儿的情绪变化,在家庭和学校间形成联动。

结论幼儿园教师应对儿童情绪失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通过建立良好的关系、观察幼儿、提供情绪安全的环境、倾听和接纳幼儿情绪、教导幼儿情绪管理技巧、提供情绪调节的工具、预防情绪失控的发生以及寻求帮助和与家长合作,教师可以有效应对儿童情绪失控的情况,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我的孩子18岁了怎么教育

我的孩子18岁了怎么教育

我的孩子18岁了怎么教育18岁的孩子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其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也在随之加强,所以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和摩擦。

但为了避免矛盾升级,家长一定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叛逆期。

我的孩子18岁了怎么教育1、家长需要调整心态。

孩子在青春期有表达自己的欲望是很正常的,而且由于18岁的孩子从社会层面来讲已经是成年人了,觉得自己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不需要父母的引导。

这时候,家长不要为此生气,而是真诚地祝贺孩子的成长。

2、用适当的方法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交流。

青春期的孩子逐渐有了自己的秘密,通常会把自己的东西锁起来,心里藏着小想法,甚至会和父母产生强烈的矛盾。

当孩子有强烈的情绪表达时,家长要冷静倾听,不要试图压抑。

这是一种无效的方法。

我们应该听听为什么孩子会有如此强烈的情绪反应。

是因为孩子渴望自己的空间和独立,而我们没有满足他们的需求吗?3、尊重孩子的隐私。

家长如果想了解孩子的情况,要正面沟通,千万不要窥探孩子的隐私,事实上每个孩子都希望有一个温柔善解人意的家长可以跟自己沟通。

可很多父母常常习惯以命令式、教育式的沟通方式来试图改变孩子,而这种方式恰恰的阻断了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欲望。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有自己独立的人生,尊重孩子,和孩子保持一定距离,让他在自己的空间里快乐成长。

4、不断试验。

父母管教孩子,要时常改变方式,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只是父母讲,孩子听。

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

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应随时改变方法,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教育18岁的孩子时,父母必须要坚持三个原则1、不包办代替。

孩子已经是18岁的成年人了,在他没有出去做事之前,家长再不能事事包办代替,事事替他安排。

他都已经18岁了,是个成人了,完全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和自己的价值判断。

他自己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安排处理,家长再也不能包办代替。

2、不无度供养。

不能像小时候那样无限度的满足它的一切需求,更不能像供养婴儿那样伺候着他,供养着她,必须要让他明白,他自己已经是18岁成人,父母再也没有义务供养他。

“我的情绪我做主”儿童情绪管理小组计划书

“我的情绪我做主”儿童情绪管理小组计划书

小组计划书一、小组名称:“我的情绪我做主”情绪管理小组二、小组编号:三、小组背景及理念通过社工的日常观察发现,目前有部分的留守儿童情绪控制的能力比较弱,在生活或者学习上遇到一些很小的事情时,情绪反应比较激烈,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负面情绪,有的儿童甚至带着悲观的心态与不合理的信念看待自己与他人。

社工本着提高留守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开展本次小组活动。

指导理论如下:1.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最先由因《情绪智商》一书而成名的丹尼高提出。

情绪是指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

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的反应、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一些特定行为。

情绪管理是将这些感受、反应、评估和特定行为挖掘并驾驭的一种手段。

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管理效果的一种管理手段。

简单说,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感知、控制、调节的过程。

包括两个方面;正面情绪是指以开心、乐观、满足、热情等为特征的情绪;负面情绪是指以难过、委屈、伤心、害怕等为特征的情绪。

种种的负面工作情绪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组织而言,危害都是很大的。

长期的情绪困扰得不到解决,除了会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使个人丧失工作热情,影响个人与同事的人际关系,并且影响个人的绩效水平。

情绪管理就是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制合体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的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

2.情绪ABC理论艾利斯认为所有困扰人类的严重情绪问题实际上都直接源于哪些非理性的思想。

A是指诱发事件,B是指个人的信念系统,C是事件的情绪反应。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是直接由激发的事件A引起,即A引起C。

ABC理论则指出,诱发事件A知识引起情绪及行为的间接原因,而真正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是人们对激发事件A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即C)。

第五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第五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第五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你认为新生儿由种主要情绪,即怕、怒、爱的研究者是()A.伊扎德B.华生C.林传鼎D.布里奇斯2.下面那个不属于林传鼎的情绪分化理论阶段()A.系统化阶段B.泛化阶段C.综合化阶段D.分化阶段3.下列不属于儿童情绪发展一般趋势的是()A.社会化B.自我调节化C.易感化D.丰富和深刻化4.3岁前儿童情绪反应的主要动因是()A.生理需要B.社会需要C.身心需要D.生存需要5.2~3岁年幼的儿童,不太在意小朋友是否与他玩,而小朋友的孤立以及成年人的不理,特别是误会、不公正对待、批评等,幼儿会特别在意。

这体现了儿童情绪感的()A.易感化B.自我调节C.深刻化D.丰富化6.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认为婴儿分化快乐、痛苦两种情绪的年龄是()A. 3个月B. 6个月C. 12个月D. 18个月7.从3岁开始,幼儿陆续产生同情、尊重、爱等20多种感情,同时一些高级情感开始萌芽,如道德感、美感。

该内容出自林传鼎情绪分化理论的()A.系统分化阶段B.分化阶段C.泛化阶段D.综合化阶段8.编制面部肌肉运动和表情模式测查系统的人物是()A. 布里奇斯B.林传鼎C.伊扎德D.华生9.幼儿在那个阶段能够识别愤怒的表情()A.小班B.中班C.大班D.学期班10.陌生人表示友好的面孔,可以引起3~4岁的婴儿的微笑,但能引起婴儿恐惧或惊奇表情大约是()A.5~6个月B.7~8个月C.9~10个月D.11~12个月11.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幼儿情绪自我调节化()A.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B.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C. 情绪的持续性逐渐降低D.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12.婴儿对社会性物体和非社会性物体的反应不同,人的出现,包括人脸、人声,最容易引起婴儿的笑,即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的年龄是()A. 3周B. 4周C. 5周D. 6周13.幼儿怕黑、怕坏人属于()A.预测性的恐惧B. 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C. 本能的恐惧D. 怕生14.婴儿进一步对母亲的存在特别关切,特别愿意和母亲在一起,当母亲离开时,哭喊着不让离开,别人不能代替使婴儿快活。

儿童情绪处理18种方法

儿童情绪处理18种方法

儿童情绪处理18种方法以下是儿童情绪处理的18种方法:1. 给予表达情绪的机会:鼓励孩子积极表达自己的情绪,倾听并尊重他们的感受。

2. 注意情绪的身体反应:教导孩子识别情绪所伴随的身体反应,例如紧张的肌肉或快速的呼吸。

3. 深呼吸:教导孩子通过深呼吸来放松身心,缓解情绪压力。

4. 分享感受: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可以通过绘画、写日记或与亲友谈话等方式。

5. 设定情绪管理目标:帮助孩子设定合理的情绪管理目标,例如学会控制愤怒或降低焦虑。

6. 做情绪调节工具:提供一些情绪调节的工具,例如绘画、写作、听音乐或玩具等,让孩子在需要时能自主选择使用。

7. 培养情绪识别能力:教导孩子识别和理解各种情绪,通过观察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语气等。

8. 教授情绪表达技巧:帮助孩子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运用适当的词汇和语气来传达自己的感受。

9. 提供安全的情绪释放方式:鼓励孩子找到安全的方式来释放情绪,例如在安静的房间里哭泣或舒缓的运动。

10. 教导问题解决技巧: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找到解决情绪问题的有效策略。

11. 感恩练习:鼓励孩子每天写下一件让自己感到开心或感激的事情,培养积极的情绪。

12. 建立良好的支持网络:帮助孩子建立与亲友、老师或其他信任的成年人的良好关系,让他们能够寻求帮助和支持。

13. 增强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教导孩子学会自我安抚和放松的技巧,例如想象美丽的场景或倾诉自己的感受。

14. 鼓励情绪管理技巧的实践: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情绪管理技巧,例如在冲突中保持冷静或通过让步来缓解紧张。

15. 创造积极的环境:营造一个积极、支持的家庭和学习环境,让孩子感到安全和被接纳。

16. 建立情绪处理计划:与孩子一起制定情绪处理计划,让他们知道如何应对情绪困扰,并为他们提供实用的工具和资源。

17. 多样化的情绪处理策略:教导孩子尝试不同的情绪处理策略,例如与他人聊天、读书、听音乐或参与运动等。

儿童心理学基础情绪发展与情绪调节能力培养

儿童心理学基础情绪发展与情绪调节能力培养

儿童心理学基础情绪发展与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儿童心理学基础:情绪发展与情绪调节能力培养情绪是人类内心的一种特殊状态,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儿童情绪的正常发展以及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的全面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儿童情绪发展的基础以及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儿童情绪发展的基础儿童的情绪发展是逐渐形成的过程,从出生到成长过程中,儿童经历了情绪的各个阶段。

以下是儿童情绪发展的基础阶段:1.早期情绪表达(0-6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的情绪主要通过身体反应来表达,例如哭泣、微笑和身体动作等。

2.情绪能力的产生(6-18个月):儿童逐渐学会区分不同的情绪,并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同时,他们还开始与他人产生情感联系。

3.情绪认知的发展(18个月-3岁):儿童通过语言的发展逐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能够体验到他人的情绪。

4.情绪调节的初步发展(3-6岁):儿童开始学会利用言语和行为来调节自己的情绪,逐渐形成一定的情绪调节策略。

二、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方法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对于儿童的情绪发展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几种培养方法:1.情绪认知训练:通过提供一系列的情绪表情图片或故事情节给儿童观看,帮助他们认识不同的情绪,同时教导他们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2.情绪管理策略教育:教导儿童一些简单的情绪管理技巧,例如深呼吸、放松练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同时,鼓励儿童在情绪高涨时积极寻求帮助。

3.情绪调节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可以通过积极的情绪表达和合理的规划安排,为儿童创造一个稳定、温馨的家庭环境。

4.情绪共享与情感支持:家长和教师可以与儿童共同玩乐,分享快乐和喜悦的时刻,同时也要与儿童一起面对挫折和困难。

通过情感的支持,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情绪调节机制。

5.培养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技能:教导儿童关注自己的身心状态,尽可能准确地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同时,培养儿童合理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18种儿童情绪处理方法与建议非常实用

18种儿童情绪处理方法与建议非常实用

18种儿童情绪处理方法与建议非常实用儿童情绪处理方法与建议有很多种,下面列举了常见的18种方法与建议,帮助父母或教育者更好地应对儿童情绪问题。

1.倾听与理解:当孩子情绪激动或压抑时,首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表达出理解和共情的态度。

2.树立积极情绪:鼓励孩子培养积极的情绪,如乐观、自信等,让他们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

3.建立情绪管理机制:教导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例如通过冥想、深呼吸和适当的运动来调整情绪。

4.激发创造力:让孩子通过艺术、音乐等形式来表达情感,以释放情绪并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5.提供安全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让他们感到放心,有助于情绪的平衡和稳定。

6.帮助孩子认识情绪:引导孩子认识并理解各种情绪,如愤怒、悲伤、喜悦等,并指导他们适当地表达情感。

7.建立规律生活:规律的作息与饮食习惯有助于孩子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

8.接纳孩子的情绪:父母或教育者应该接纳孩子所感受到的情绪,不要过于指责或忽视,与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9.多元化的情绪表达:鼓励孩子以多种形式表达情绪,如绘画、写作、角色扮演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情绪。

10.培养合理的期望:制定合理的目标与期望,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值,以减少孩子情绪波动的可能性。

11.培养适应能力:帮助孩子培养适应新环境和新挑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应对情绪上的变化。

12.培养社交技能:鼓励孩子参与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交流和人际关系能力,以提升情绪管理水平。

13.引导解决问题:教导孩子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让他们学会自己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案,以减少情绪问题带来的困扰。

14.提供情绪调节工具: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情绪调节工具,如快乐日记、情绪卡片等,让他们用这些工具来记录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15.建立情绪管理计划:对于特定的情绪问题,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情绪管理计划,明确目标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16.鼓励积极应对:鼓励孩子采取积极的方式来面对困难与挑战,如寻求帮助、调整思维等,以提升情绪抗压能力。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处理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处理

.
9
儿童心理保健的主要任务
• 指导教养员培养儿童积极的、平衡的、正常的心 理状态,良好的协作精神,顽强的意志品质,以 适应当前的社会和环境。早期发现儿童的各种心 理行为问题,以便由专业人员进行早期矫治,为 儿童发展至成人期的心理健康奠定基础。
.
10
儿童心理保健的主要任务
• 配合专业人员开展流行学调查和研究,按发生率 高低和危险性排列出本地区儿童各种心理行为偏
或离开家时出现与年龄不适当的、过度的、损害行为能力的焦虑。表 现:胆小,不能与亲人分开,哪怕短的分离也会出现严重的分离痛苦 症; • 2.广泛(过度)焦虑:常因一点小事就过度焦虑,烦躁不安,担心害 怕,甚至与实际境遇毫无关系的事情他也焦虑; • 3.回避性障碍:儿童多温顺、老实,但总对陌生人或陌生环境显示出 焦虑、恐惧、退缩的反应。
包括 失语症 和 语言发育迟缓
• 语言发育迟缓:表达性语言障碍、感受性语言障碍
.
24
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障碍
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
➢ 定义: ASD是以孤独症为代表的一组异质性发育行为障碍 性疾病。
➢ 指在社会沟通和社会互动方面存在持续的缺陷,以及局限 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模式为特点的病症。
•继发症状: 学业损害、同伴关系和家庭关系、社会适应功能 异常 •终身性疾病 •ADHD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性疾病
.
31
DSM-5 AD/HD临床类型
➢ 混合性表现:在过去的6个月内,同时符合诊断标准A1(注 意障碍)和诊断标准A2(多动-冲动)。
➢ 主要表现为注意缺陷:在过去的6个月内,符合诊断标准A1 (注意障碍)但不符合诊断标准A2(多动-冲动)。

大班健康生气了怎么办教案反思

大班健康生气了怎么办教案反思

06
家长参与角色及家园共育 模式探讨
家长在生气情绪处理中的作用
情绪引导
家长应成为孩子情绪管理的引导 者,通过自身行为示范和积极沟 通,帮助孩子识别、理解和处理
生气情绪。
情感支持
在孩子生气时,家长应给予情感支 持,倾听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 需求,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和支持 。
教育引导
家长应引导孩子学会以适当的方式 表达生气情绪,如通过沟通、寻求 帮助、进行情绪调节等方式,避免 采取攻击性或自伤行为。
堂氛围的营造上加以改进。
针对性改进措施提
降低教学内容难度
针对部分幼儿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增加实例、故事等方 式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丰富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引入更多的游戏元素和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愿。
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同时加 强课堂互动和交流,营造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
关注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情绪管理需求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更加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 的情绪管理教案。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学生情绪管理教育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情绪管理教育,共同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THANKS
感谢观看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认真听讲、思考 、讨论和练习,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 较高的学习热情。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深入研究生气情绪的生理机制
进一步探讨生气情绪的生理反应和神经机制,为情绪管理提供更科学 的依据。
拓展应对生气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继续探索和研究更多有效的应对生气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 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第一节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一、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情绪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快则导致各种消极行为。

到学前晚期,情绪对行为的动机作用仍然相当明显。

二、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孟昭兰有关婴幼儿情绪状态及其智力操作影响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情绪状态对婴幼儿智力操作有不同的影响(二)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趣和恐惧之间游动(三)愉快强度与操作效果之间呈现倒“u”字形关系,如图即试中的愉快情绪使智力操作达到最优,这时起核心作用的是兴趣。

(四)恐惧和痛苦的程度与操作效果之间为直线关系,即惧怕和痛苦越大,操作效果越差。

(五)强烈的情绪状态或淡漠无情,都不利于儿童的智力探究,兴趣和愉快的交替,是治理活动的最佳背景,惧怕和痛苦对儿童智力发展不利。

(六)情绪态度对幼儿语言发展有重要影响。

幼儿最初的话语大多是表示情感和愿望的;用情绪激动法可以促进儿童掌握某些难以掌握的词。

三、情绪对学前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情绪对人类适应环境起着重要作用,成人对新生儿的了解,几乎完全依靠它的表情动作,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以表情作为交往的工具,在幼儿期,表情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幼儿常常用表情代替语言回答成人的问题或用表情辅助自己的语言表达。

四、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一)情绪的品质特征,是个性的性格特征的组成部分,当情绪和认知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定倾向时,就形成了基本的个性结构,即所谓的内向和外相、主动和被动的个性等等。

比如,一时的焦虑,成为焦虑状态,而经常出现稳定的焦虑状态,则形成焦虑品质,这种焦虑品质在个性特征中会明显的表现出来。

(二)婴儿的情绪发展影响到他早期的智力发展和个性特征的形成,甚至影响到以后乃至成人后的行为,早期的情绪损伤,则可能导致怪癖的性格和异常的行为。

第二节儿童情绪发生和分化的理论一、华生的原始情绪种类: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根据对500多名初生婴儿的观察,提出天生的情绪反应有三种:1.怕——婴儿怕两件事,一是答声,二是失持,指婴儿身体突然失去平衡、失去依托,比如身体下面的毯子突然被人猛抖,引起强烈震动,婴儿会大哭、急促呼吸、双手乱抓。

幼儿园情绪管理教案(精选18篇)

幼儿园情绪管理教案(精选18篇)

幼儿园情绪管理教案(精选1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幼儿园情绪管理教案(精选18篇)幼儿园教案应当具备循序渐进、有趣易懂、关注个别差异的特点,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儿童静心训练的方法

儿童静心训练的方法

儿童静心训练的方法
儿童静心训练是指年龄在5-18岁的儿童所进行的一种静态、自发的、轻松的训练,帮助他们放松、增强自控能力、促进正念的建立,从而改善情绪、增强认知、实现良好的精神健康。

一般来说,儿童静心训练需要一定的准备工作,家长或监护人可以帮助儿童挑选适合他们年龄段的静心活动,并通过简单的解释让孩子们理解活动的目的。

同时,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学习正确的双倍呼吸、正确的坐姿来准备训练。

而在练习活动中,首先孩子要把自己安静下来,尽量不要有太多的思考,感受自己的呼吸、身体的放松,然后慢慢的去观察自己的心情,喜悦、愤怒、烦躁和安宁等。

不要强迫自己去做一些过程,当自己开始体会自然的情绪流动时要善于放松,婉拒那些不合理的情绪。

如果孩子无法安定下来,家长也可以主动提供一些支持,比如帮助放松身体、进行心理暗示、用想象引导、伴随播放音乐释放不合理的情绪,最后再使用相关的法案帮助儿童恢复平静。

至于效果,在每次训练后,家长需要引导孩子来回顾他们经验的信息:让他们分享自己练习后的感觉和心情,然后反思,通过更深入的理解和沟通,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进行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总之,儿童静心训练是一种提升情绪与认知的有效工具,家长和老师们应把握好儿童的时机,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训练,助力他们拥有一个健康思维与灵性的成长之路。

18种儿童情绪处理方法与建议非常实用

18种儿童情绪处理方法与建议非常实用

18种儿童情绪处理方法与建议非常实用孩子的情绪管理是家长和老师日常工作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孩子的情绪波动大,往往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家长和老师需要学会正确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处理情绪。

下面我将介绍18种儿童情绪处理方法与建议,希望对家长和老师在孩子的情绪管理上有所帮助。

1.耐心倾听当孩子情绪失控时,首先要做的是耐心倾听孩子所说的话。

让孩子倾诉自己的感受,不要打断他们,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2.理解孩子的感受在倾听孩子的时候,要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

不要立刻给出解决方案,而是先试着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

3.鼓励孩子表达感受孩子有时候会因为害怕或者害羞而难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找到适当的表达方式。

4.教导孩子情绪管理技巧家长和老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导孩子一些情绪管理技巧,比如深呼吸、数数、找到安静的地方等等,帮助他们平复情绪。

5.提供安全感孩子的情绪波动往往是因为缺乏安全感造成的,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陪伴、倾听和理解孩子来提供安全感。

6.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要试图贬低孩子的情绪,接纳他们的情绪,给予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情绪。

7.建立情绪表达的环境家庭和学校应该是一个可以自由表达情绪的环境,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情绪是不被接受的。

8.培养孩子的情商情商是孩子在处理情绪上的能力,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情商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情绪。

9.维持稳定的生活孩子的情绪波动往往与生活环境有关,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维持稳定的生活来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情绪。

10.鼓励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孩子情绪失控时,可以鼓励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明白情绪失控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11.设立规矩和界限孩子在情绪失控时,往往会违反规矩和界限,家长和老师需要设立明确的规矩和界限,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12.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当孩子能够正确处理情绪时,要适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让他们知道正确处理情绪的重要性。

培养婴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

培养婴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

送妈妈上班。 适宜年龄:4个月~2.5岁。 游戏目的:引导婴幼儿和妈妈说再见,送妈妈上 班,克服分离焦虑。 活动过程:不急于从妈妈手中接过婴幼儿 给婴幼儿一定时间,让婴幼儿对妈妈离去有心理准 备。抱起婴幼儿,引导婴幼儿和妈妈说再见,送妈 妈上班。用妈妈留下的物品或照片安慰幼儿,解释 妈妈下了班就回家亲婴幼儿。利用小游戏、各类小 玩具或食品等转移婴幼儿的注意力。
快乐是人类最早体验到的基本情绪之一 婴儿的快乐不仅是生理需要的满足还在于婴儿的成 就感
痛苦 痛苦是持续的、超水平刺激的结果。 哭是婴幼儿表达痛苦的基本方式 痛苦虽然是一种消极情绪,但具有适应价值
哭 生理性啼哭 心理性啼哭
兴趣:兴趣是一种先天性情绪,是婴幼儿好奇心,求 知欲的内在来源。 其早期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1~3个月) ★相似性再认知觉阶段(4~9个月) ★新异性探索阶段(9个月以后),开始对新异事
《 我是小胖子》 照照小镜子 点点小鼻子,哈哈! 我是一个小胖子。 (儿歌中的“小胖子”可以换成“小姑娘”“小哥 哥”等)
与人交往、行为习惯 开飞机 适宜年龄:2~3岁。 游戏目的:培养婴幼儿大胆体验和成人一起游戏 的快乐。 游戏方法与过程:两位家长面对面、手拉手、两手手臂 稍分开。让婴幼儿俯卧在两人手臂上,一手放在婴幼儿 的胸前,与腋下平齐;一手放在幼儿髋部处近股沟处
2)熊与木头人 适宜年龄:2~3岁。 活动目的: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游戏材料:“熊”的头饰。 游戏方法和过程:妈妈扮演“熊”,婴幼儿扮演 “木头人”。 一起边走边念:小鸟喳喳叫,小兔蹦蹦跳,我们 小朋友,也往树林跑,采上几朵花,再把舞来跳。
若干、胶布。 游戏方法和过程:将小石子放入易拉罐内,开口
处用胶布贴上,在婴幼儿面前滚动盒子,罐转响, 让婴幼儿捕捉滚动的罐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18种情况的处理方法!超实用!(林文采博士)为方便观看,我把这18情况先列了个目录,大家可以针对性地寻找了。

一、大脾气二、爱打人三、好胜心强四、不收拾玩具五、说不知轻重的“狠话”六、顽皮淘气七、执拗八、占有欲强九、说谎十、喜欢咬人十一、不守规则十二、喜欢重复十三、多动十四、粘人十五、故意惹大人生气(叛逆)十六、“人来疯”十七、胆小十八、不爱“打招呼”~~~~~~~~~~~~~~~~~~~~~~~~~~~~~~~~~~~~~~~~~~~~一、脾气大典型表现:稍微不顺心就大哭大闹、大吵大叫,甚至摔东西、撒泼打滚,而且很难平息,有时候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很难劝阻。

成因:如果可以排除先天神经类型的原因,孩子的大脾气往往是伴随着自我意识发展而来的。

对于那些语言能力还比较局限的孩子来说,脾气一般起因于有了需求主张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当养护者无法及时满足这种需要甚至无视这种需要时,小脾气便被引爆了;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来说,脾气则可能起因于惊恐、孤独或不被赞赏的负面情绪。

对策:1、父母首先要意识到发脾气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千万不要把孩子容易发脾气视为家庭教育的失败,而且根据美国亲子沟通专家帕蒂的提法,发脾气其实是孩子的心理康复机制之一,借助这个过程,孩子将发泄掉许多不良情绪,比如沮丧和无助感。

所以不要轻易用强制的办法终止这一过程。

2、没有无缘无故的脾气,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还应学会查找脾气背后的原因,比如,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某项需求?是否自己处理冲突的方式让孩子产生了不公平感?孩子是否遇到了什么学习障碍?如此等等,这类追问更容易帮自己对症下药,而孩子也将从父母善解人意的处理方式中学会设身处地,得到成长。

3、学会接纳孩子的脾气固然重要,但如果还没有足够的耐心处理孩子的脾气,就不要硬撑着,可以让其他家人帮着留心脾气风暴中的孩子的安全,自己到另一个房间冷静一下,离开之前可以跟孩子解释一下,比如“妈妈感到自己的脑袋都快爆炸了,看来妈妈需要冷静一下”之类的,但千万不要说些“再哭就不喜欢你了”、“哭够了再来找我”之类的话,我们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耐性的极限,但不能否定孩子的情绪,给孩子的痛苦雪上加霜。

二、爱打人典型表现: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动辄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甚至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上去就打人。

成因: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有如下几种:(1)交往技能不发展,遇到问题时不懂得艺术地解决问题,便简单地采取了打人的策略。

特别是在多次动手打人都能达到预期效果后,就更容易认为“打人”是他左右这个世界的有力武器,自然就会频繁借助它的威力了。

(2)安全感不巩固,遇到非常态的环境,就容易紧张,进而通过打人来先发制人、自我保护。

(3)教养方式不当。

如果养护者在教育过程经常采取暴力方式,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消极影响,一来孩子可能会习得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二来受到责打的孩子可能把不良情绪发泄在其他人身上。

对策:1、适时进行交往技能的教育,引导他通过非暴力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并及时鼓励孩子的正确行为。

2、培养孩子的安全感,鉴于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需要专门撰文论述,不拟在这里展开。

3、利用孩子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给他讲一些正面的故事,为他树立一个榜样原型供他模仿。

同时停止打骂的教育方式,对宝宝的交往圈子最好有个控制,少让他和一些爱动手的孩子来往。

4、对于已经具有一定语言能力的的孩子,可以诱导他说出打人的原因,对症下药,及时处理,逐个“击灭”。

三、好胜心强典型表现: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凡事都要争第一,达不到目的就灰心丧气甚至耍小性子。

成因:孩子在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会逐渐喜欢在有意无意的横向比较中确认自己的本事和价值,这就是竞争意识的来源。

所以,“好胜心”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应该说是一种本能,未必具有道德层面的意义。

当然,孩子喜欢争强好胜,还可能是因为家长不经意间给了他们这样的暗示,即孩子表现好了就高兴,表现不好了就不高兴,以成败论犒赏,久而久之,就让孩子形成了一定错觉:爸爸妈妈只喜欢强胜的我,如果输给了别人,他们就可能不喜欢我了。

于是便出现了为了讨爸爸妈妈欢心而好胜的行为。

对策:1、认识到好胜行为在某个年龄阶段的合理性,在坦然接受的同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孩子的好胜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互动时,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反应,不要过分在意他们的输赢,否则就可能“逼”出一个好胜的孩子。

3、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过分好胜的习惯,正确的做法并不是禁止孩子竞争,而是让孩子明白失败了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孩子和别人玩“扳手劲”失败了,您可以这样安慰他,“虽然你的手劲不如XX大,但跳的比他高啊!”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不可能事事都比别人做得好,只要自己努力了,不论成败,自己都是父母最爱的那个小孩。

4、日常生活中,父母还可以有意创造一些教育契机,比如,在跟孩子比赛时故意输掉,然后学着孩子的样子生气地罢工并说些“输了,不玩了,真没劲”的话,如果孩子反过来恳求继续玩,则在继续玩的时候赢她,观察她输了之后的反应,如果她输了就像平时一样不开心甚至罢工,就引导孩子反思刚才自己输了罢工时她作为赢家的所思所想,并借机给她讲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

如果孩子输了能够做到继续努力,就借机表扬她“输得气”的勇气,然后,家长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故意让她赢,进一步引导她体验“输了并不可怕,只要不放弃努力,就可能成功”的道理。

孩子在同伴交往或阅读绘本、观看碟片的过程中也可以随机渗入相应的教育。

久而久之,孩子就渐渐明白了最重要的游戏或交往本身的快乐,而非谁强谁弱这个结果。

5、必要时,家长甚至可以淡化对孩子成功成绩的反应,强化对其“输得起”之行为的肯定,当然,这要把握一个度,不要矫枉过正,否则,孩子果真一点竞争意识都没有了,也未必是件好事。

四、不收拾玩具(归位意识较差)典型表现:玩具玩完后满地狼藉也不管,或者就地一扔就干别的事情去了。

成因:孩子不爱收拾玩具与归位意识发展不力有关,再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秩序感。

对策:归位习惯的背后是良好的秩序感,但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来说,秩序感的发展还不会很充分,所以家有这个年龄宝宝的家长不要期望值过高,3岁之后的孩子,随着秩序敏感的加强,就有可能以归位为乐了。

但孩子不会天然发展出归位意识,需要父母做如下方面的引导:1、注意言传身教,养成用过的东西及时归位的习惯,并及时通过语言强化这样做的道理,一来这样可以唤起孩子的秩序感,二来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示范,因为孩子是“偷学大师”。

2、多给孩子看一些带相关情节的绘本或碟片,引导孩子向故事里的小主人公学习。

3、如果不管大人想什么办法孩子都不配合归位,则可以引入强制措施,比如孩子玩喜欢的玩具的时候,不及时归位就把这个玩具“没收”,让他们体验不及时归位带来的负面结果,而且,给孩子制定的归位规则就要执行到底,一旦破坏就果断地给孩子“惩罚”,不破例,不让孩子心存侥幸。

另外,家里玩具太多有时候也会让孩子随便乱扔,可以把孩子不大用的玩具收起来,就留几个常用的在外面,这样孩子就知道珍惜了。

五、说不知轻重的“狠话”典型表现:喜欢说一些很厉害、很难听的话,比如,“我要把你从楼上踢下去”、“你真是个大笨蛋”、“我要掐死你”之类的。

成因:套用敏感期的理论,这种“狠话”就是孙瑞雪老师所谓的“诅咒式语言”,一般发生在语言敏感期的某个阶段,而且,由于孩子说这类话的初衷时体验语言的力量,大人越是重视她这种表达,反应越剧烈,她用的越来劲。

当然,狠话也可能是模仿来的。

如果孩子的成长环境中经常出现这类语言,则善于模仿的孩子便可能“偷学”过来。

对策建议:1、孩子说狠话时,家长不妨以冷处理为主,当做没听见,当他们发现这种语言其实没有产生什么力量时,就没有继续的动力了。

2、为孩子提供健康的语言环境,让孩子无从模仿。

六、顽皮淘气典型表现:喜欢捣鬼搞怪,且以成功引起他人注意为乐。

成因:孩子喜欢调皮捣蛋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1)体验自己的力量。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渐渐意识到自己和别人是有关系的,自己的言行可能会引起别人不同的情绪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她体验到自己的力量,进而喜欢上通过捣鬼左右别人的情绪。

(2)自我发泄。

孩子的大动作技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之后,喜欢到处探索,交往意识也日渐加强,但由于活动和交往空间的限制,这些意愿通常难以得到满足,在旺盛的精力还没有更理性的宣泄渠道之前,捣乱、搞鬼当然成为一种选择。

(3)引起大人注意。

有时候孩子淘气则是因为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想借此引起大人注意,进而获得关爱。

对策建议:1、认识到淘气是这个年龄段正常的行为表现,不给孩子乱贴“多动症”、“皮的要死”之类的标签,以免让孩子受到负面的心理暗示。

2、耐心分析孩子淘气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比如,如果是因为情感需求的缺失,就给予更多的关爱,如果是因为旺盛精力无处发泄,就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给孩子找个玩伴,让孩子更妥当地释放自己的能量。

3、当孩子通过淘气来试探我们的行为反应的时候,我们也要及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借机帮他们调整行为底线。

比如,当孩子拿着插头玩耍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妥善制止,平静地把孩子抱开,告诉他们插头是用来通电的,不是用来玩的,并进行更安全的防护。

4、淘气有时候也为密切亲子关系提供契机,所以有时候我们也不妨放下大人的架势,同正在淘气的孩子闹作一团,则亲子之爱很可能在这种没有“年龄界限”的打闹中得到提升。

5、当孩子在淘气中表现出一定的创意时,我们还可以因势利导,将孩子淘气的能量导向更理性的轨道,比如,当孩子把布娃娃扔的到处都是时,我们不妨蹲下来抱起布娃娃,温柔地哄她睡觉,或许,受到感染的孩子也会因此跑过来,跟我们玩起“过家家”的游戏呢。

七、执拗典型表现:喜欢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尽管有时候这种意愿看起来是“不可理喻”的胡闹,但一旦被拒绝,就会烦躁不安,奋力反抗,大哭大闹,难以平息。

一般来说,孩子的执拗敏感最容易出现在3-4岁。

成因:1、秩序感作怪。

孩子喜欢尊重既定的习惯或程序做事,并期待世界按照这种秩序感运行,一旦秩序遭到挑战,他就会为了维护这种秩序而抗争。

比如,《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中有一个案例,一个小男孩喜欢穿着外套睡觉,即使阿姨需要给他换内衣的时候,他也认为不能把他的外套脱下来,但是还内衣必须把外套脱下来,结果他就大哭大闹不已…….2、两岁以后的孩子,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和探索能力的提高,他们发现自己可以控制越来越多的东西,由此也变得喜欢挑战大人,并从中体会自己的力量。

所以我们常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进入了“第一个心理反抗期”。

对策建议:认识到执拗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难以逾越甚至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阶段,做好耐心陪孩子渡过这段时期的思想准备,不过多限制他们的淘气行为,因为我们缺乏耐心的简单处理,可能不利于孩子顺利走出这个敏感期,从儿对他们今后的心理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