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分类(审案类)

合集下载

文言文3知识清单文学常识

文言文3知识清单文学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人的称谓1.称字,如“东阳马生君则”,“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这是称字。

2.称号,如东坡居士是苏轼的号,青莲居士是李白的号。

3.称斋号,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4.称谥号,如称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

5.称官名、爵名,如全祖望称颜真卿为太师、文天祥为文少保,黄宗羲称左良玉为宁南。

6.称籍贯,如梁启超称康有为为南海。

7.直称姓名,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用于作者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三)古代官名(1)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行政,领率百官,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上有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

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唐宋以来,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为副相。

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

清代有军机处,任命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政府大权。

六部: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下设郎中(类似后世的司局长),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2)地方官职秦汉主要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隋唐主要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别驾、司马等。

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地位类似后世的军区司令),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

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以前称县令)。

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

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是监察区,中央派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

文言词语 审

文言词语 审

文言词语审
1. 详细、周密:如“审慎”、“审时度势”等,表示仔细考虑、详细分析。

2. 审判、审理:如“审判”、“审案”等,表示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决。

3. 观察、审视:如“审察”、“审美观”等,表示仔细观察、审视。

4. 知道、明白:如“审悉”、“审知”等,表示清楚地知道。

5. 的确、确实:如“审如其言”、“审然”等,表示确实如此。

6. 审问、审讯:如“审囚”、“审录”等,表示对犯罪嫌疑人或罪犯进行审问。

7. 谨慎、慎重:如“审慎”、“审谨”等,表示小心谨慎。

8. 审查、审核:如“审订”、“审校”等,表示对文件、资料等进行审查和核对。

以上只是“审”在文言文中的一部分含义,具体含义还需根据语境来确定。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根据上下文理解“审”的具体意义,以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高中文言文的实词类型和虚词的意思介绍

高中文言文的实词类型和虚词的意思介绍

高中文言文的实词类型和虚词的意思介绍文言文有实词和虚词之分,琼中实词表示的意义很多,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中的文言文实词的几大类型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文言文的实词类型一、官位升迁、任免(1)辟:征召(2)迁:升官(3)拜:任命,授给官职(4)举:举荐(5)擢:提拔选拔 (6)调:调任(7)累迁:多次提升(8)徙:改任(9)拔:提拔 (10)除:任命授职(11)转:改任(12)摄:代理(13)署:委任、代理(14)典:主管(15)知:作某地的知县 (16)相:作某国的丞相(17)出:由京城改地方官(18)黜、谪、左迁、贬:罢官、降官二、有才能被看重(不重用)(1)以“ …… ”称:因为某些才能而被人称赞(2)以“ …… ”闻:因为某些才能而闻名 (3)异:认为才能奇特(4)见知:被人所知。

三、遭嫉妒或受迫害(1)害:嫉妒 (2)短:说某人的坏话 (3)隙:与某人有隔阂(4)刺:指责。

(5)衔:恨(6)疾:憎恨、嫉忌(7)劾:弹劾,揭发罪状(8)贾祸:招来祸患四、办案或犯罪遭审判类(1)坐:①因犯错而定罪②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 (2)案(按):考察、审问(3)论:判罪(4)当:定罪(5)狱:案件(6)牒:文书五、要求辞官回家(1)乞骸骨:告病告老请求退休(2)致仕:请辞官回家(3)归养:回去奉养父母六、与政事相关(1)诣:到、去(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4)风、化:教育感化(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迅速②通“促”,催促(8)劾:举报,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精选.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精选.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一、法律类1.古代刑法:笞:用竹鞭或竹板打。

仗:杖责,用棍子打。

流:流放徙:做劳役,苦役。

髠(kūn):削发,剃光头。

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

刖:砍脚跟膑:挖膝盖骨劓:割鼻子2.法律名称:三尺:指法律;按律:依照法律;狱:案件;具狱:审理完毕,案件审完放入宗卷,轻易不可推翻。

3、刑具:桎:脚镣;梏:手铐;枷:枷锁;关三木:颈手足都带上刑具,说明是重犯。

械:笼统之刑具;索:绳子,捆人;钳:束颈的铁圈。

4、法官:理:秦代法官。

廷尉:汉代中央法官;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功曹、议曹:办案人员;掾吏:牢头,狱卒;大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如狄仁杰;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

5、罪犯名:城旦:正在服苦役的罪犯。

元谋:主犯。

从而加功:从犯6、法律方面的词语:拘:捉拿;购:悬赏捉拿。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金,邑万家);执:抓住;株:株连;绳:依法制裁,绳之于法;诛:杀或者批评;榜、杖:杖责;讼:告状;鞫:审问;摄:统治、治理;慑:威慑,震慑;劾:弹劾,当面揭发罪状;讦:揭发别人的隐私;勘:审查;赎:罚款。

赎金:罚金;楚:痛苦;坐:因……犯罪;当、论:判决;趣:通“促”催促;“趣”小步快走;婴:缠绕或通“撄”,意触犯;末减:比死刑降一等,死缓。

究:追查;罔加:受法律制裁;槛阱、圜墙:牢房;二、官职人物类:特征:特别征召。

汉代无科举,以地方官举荐,举孝廉,为“秀才”即优秀的人才。

皇帝或派专人考察,然后合格者派牛车来接其做官。

特,公牛。

敕:皇帝命令。

笏:朝板;缙绅:官员腰带,借指做官的人。

治所:地方政府所在地;万斛:最高的俸禄;二千石:太守,太守的俸禄就这么多;假、理:代理;班赐:皇帝的赏赐;及第:中举;假节:手中的符节;官廨:官员家属的住处;升官、降职了:擢:升官。

陟:升官。

授、拜:第一次当官;除;除去旧职升为新官;迁:是右迁的省略,升官;左迁:降职;转:是右转的省略,升官。

高考文言文300实词详解

高考文言文300实词详解
《书博鸡者事》
查究,查办★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
查看,考察★
按西域书[句意:查看西域书]
《雁荡山》
介词
按照,依照★
缘法而治,按功而赏
《商君书》
5.案(àn)
词性
词义
例句
出处
名词
木制的盛食物的托盘
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
《长亭送别》
矮而长形的桌子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项脊轩志》
器皿非满案,不敢会亲友
词义
例句
出处
动词
通“背”,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
通“背”,背向★
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
《战国策》
增加
焉用亡郑以倍邻
[句意:为什么要用使郑国灭亡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烛之武退秦师》
加倍
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论贵粟疏》
副词
更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8.备(bèi)
《训俭示康》
文书,案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
[句意:结果施行这个计划,案卷末端的两个人被当即处决]
《狱中杂记》
动词
通“按”,查看,考察★
召有司案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
通“按”,用手摁,向下压★
案灌夫项令谢[项:头颈]
《史记》
6.昂(áng)
词性
词义
例句
出处
动词
仰起,抬起
《湖心亭看雪》
11.败(bài)
词性
词义
例句
出处
动词

文言文实词分类(审案类)PPT

文言文实词分类(审案类)PPT
文言文实词分类积累与训练之 审案类
1
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常常是人物 传记,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 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 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 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的相对稳定, 必然带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如果我们理 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字,既提高了 阅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
纪纲以罪诛,事益白。

妻有节操。新未遇时,缝纫自给。及贵,偶赴同
官妻内宴,荆布如田家妇。诸妇惭,尽易其衣饰。新死
无子。妻归,贫甚。广东巡抚杨信民曰:“周志新当代
第一人,可使其夫人终日馁耶?”时时赒③给之。妻死,
浙人仕广东者会葬。
10
翻译:
▪ 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 (周新)被授予大理寺评事,因为善于审
人皆得释。此吾乡里事,而郡人多不闻之。
[注]料:统计,这里有挑选之意。
4
一、【案件相关词语】: 1、狱:官司、案件,监牢
审案类常用词
2、讼:官司、打官司
3、囹圄:监狱
二、【案发,诬陷或告发】
4、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5、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
6、谮(zèn) 、短:说别人的坏话,诬陷,中伤
7、构陷:构成罪名陷害
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

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
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巡
按福建,奏请都司卫所不得凌府州县,府卫官相见均礼,武
人为之戢①。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
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初,新
入境,群蚋②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新验印,
3
链接课外: 讼:案件

文言文常见实词

文言文常见实词

史传类文言文常见重要实词汇编1.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薪。

2.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中举、进士第、及第、中第、落第、登第、登科、状元、解元、乡试、明经、制科。

3. 跟皇帝有关的:上、帝、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召、(驾)幸、诏、敕、御、祚、践祚、膳、奏、表、疏、奏对。

4.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善、得。

5.表责备的:过、责、咎jiù、族、让、谴、刺、折、尤(怨天尤人)、诛。

6.表示追究、探究、追查之意的:按、查、原、穷、迹、查、征、问、追。

7.表示才能遭嫉妒或受迫害、诬陷类的词语。

①害、嫉:嫉妒。

②短、毁:说某人的坏话。

③隙:与某人有隔阂。

④谮zèn、构陷、傅会:谗言;说别人的坏话。

⑤中:zhònɡ中伤,诬蔑.⑥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

8.表示办案或犯罪遭审判类的词语。

;①坐:因犯错而定罪。

②案(按):考察、审问。

③论:判罪。

④当:定罪。

⑤狱:案件。

⑥辜:罪行。

⑦系:拘囚。

9表违背的:牾wǔ、忤wǔ、逆、倍(背)。

10.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jù。

11.表揭发的:弹tán、劾hé、讦jié、揭。

12.表文书的:诏、诰、策、奏、表、疏、章、檄xí、牒。

13表战胜的:破、克、下、拔、占、取、举。

14.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15.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就、之。

16.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17.表告别的:辞、别、谢。

18表暗中的:阴、间、密、潜。

19.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2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胡。

21.表示百姓: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2、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23、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吗、呢”乎、与、欤、哉、焉、耶、邪、为。

文言文实词分类积累与训练之审案类

文言文实词分类积累与训练之审案类

文言文实词分类积累与训练之审案类教学设想: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常常是人物传记,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

选材的相对稳定,必然带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如果我们理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字,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

本课拟以人物传记中“审案”类为专题来梳理此类文言文常用实词。

教学目标:1、以必修4第四单元的《苏武传》为例链接课外,梳理人物传记中“审案”类常用实词。

2、课本文言文复习与课外语段阅读相结合,引导学生重视课内文言文词语的积累。

3、通过编制的课堂与课外练习,落实学生积累,巩固复习的实效性,激发学生语文高考复习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1.以必修4第四单元的《苏武传》为例链接课外,梳理人物传记中“审案”类常用实词。

2.通过编制的课堂与课外练习,落实学生积累,巩固复习的实效性。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方法:交流、探究、讲练结合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以必修4第四单元的《苏武传》为例链接课外,梳理人物传记中“审案”类常用实词。

一、导入二、回顾必修4《苏武传》之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

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的分类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的分类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的分类
实词是文言文中所指具体事物的名称。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实词可以按照其概括的领域进行分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实
词分类:
1. 人物类实词
这类实词用于描述人物的名称、身份、行为等。

例如:君、臣、子、人、官、妇等。

2. 物品类实词
这类实词用于描述具体的物品、器具等。

例如:书、剑、衣、酒、食、器等。

3. 动作类实词
这类实词用于描述人物的行为、活动等。

例如:读、行、走、乘、坐、吃等。

4. 地点类实词
这类实词用于描述具体的地点、场所等。

例如:宫、庙、江、山、楼、田等。

5. 感情类实词
这类实词用于描述人物的内心感受、情感等。

例如:喜、怒、哀、乐、思、忧等。

6. 时间类实词
这类实词用于描述具体的时间、日期等。

例如:年、月、日、时、辰、龄等。

7. 数量类实词
这类实词用于表示具体的数量、数目等。

例如:个、十、百、千、万、亿等。

以上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分类。

通过分类了解这些实词,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文言文100实词

文言文100实词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误:典籍正:主管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归纳总结

1. 安:安定、安逸、安心、安宁2. 颁:颁发、颁布、颁赏3. 备:完备、详备、准备4. 本:根本、基础、本来5. 鄙:边远之地、鄙陋、庸俗6. 毕:完毕、完成、已经7. 病:疾病、生病、弊病8. 察:观察、察看、考察9. 朝:朝见、朝拜、朝庭10. 曾:曾几何时、未曾、曾祖11. 乘:乘车、乘马、乘船12. 从:跟随、随从、从来13. 殆:危险、危殆、殆尽14. 打:击打、敲打、打击15. 道:道路、道义、道德16. 得:获得、取得、心得17. 多:多少、多寡、丰收18. 非:非难、非议、非礼19. 给:给予、供给、给养20. 高:高远、高尚、高明21. 更:更改、更换、半夜三更22. 故:故人、故地、缘故23. 顾:顾念、顾虑、顾盼24. 观:观察、观赏、观看25. 果:果然(副词)、果真(副词)、果实(名词)26. 几:几乎、几案、几乎27. 俱:俱全、一起、俱备28. 假:假借、假托、放假29. 间:时间、空间、间隔30. 见:见面、看见、接见31. 解:解释、解说、缓解32. 就:接近、成就、就学33. 举:举荐、选举、举一反三34. 据:依据、根据、占据35. 居:居住地、隐居地、居然36. 具:具备条件。

工具。

详细。

情况。

37. 决:决定。

解决。

判断。

38. 绝:断绝。

阻绝。

过绝。

极点。

39. 仅:仅有。

将近。

仅仅。

40. 径:小路。

斜路。

比喻小道。

比喻捷径。

比喻邪道。

比喻直接的方法。

比喻简捷。

直接。

独辟蹊径。

比喻为人耿直,不随世俗。

(又)同“竟”表示另作别论。

41. 竟:完毕。

终了。

到底。

全。

整。

从头到尾。

居然。

竞然。

究竟。

平心静气,神情爽快。

竟然。

(与“卒”同)同“竞”,互相竞争,比较本领。

同“卿”,意气相投,相知甚深。

(又)同“镜”。

照,映照,审查,查考。

42. 具:详细,详尽,周详,完备,丰盛,具体,准备,设备,安排,待命(听候命令)。

另见jù)。

其中jù作为工具义有动词,如俱备(准备妥当);名词,如家俱(家具);形容词,如俱全(完备)。

文言文实词分类整理

文言文实词分类整理

(一)、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

①举(举荐)辟(召用)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②征(征召。

特指君招臣)安帝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③辟(bi)征召《晋书•谢安传》:“初~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当初受司徒府的征召,拜官为著作郎。

)④察: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李密《陈情表》)(二)、表示任命官职的。

①拜(授予官职)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③授授给、给予《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朱轮军,即军中拜~。

”④“以荫补+(某官名)”,意思是“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名)”(三)、表示提升官职的。

①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梁启超《谭嗣同》)②陟(提升,提拔)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③升(提升)旋升宁夏道。

(梁启超《谭嗣同》)④提提拔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名行:名望和德行)(《北史•魏收传》)⑤拔(四)、表示降低、罢免官职的。

①谪(贬官,降职并外放)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范仲淹《岳阳楼记》)②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贬连州刺史。

(《旧唐书•刘禹锡传》)③黜(罢免官职)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高启《书博鸡者事》)④夺(削去、罢免)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高启《书博鸡者事》)(五)、表示官职调动的。

①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②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③调(调动、调迁)调为陇西都府。

(班固《汉书•袁盎传》)④迁(调动改派。

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

tt文言文实词分类(审案类)解析教程文件

tt文言文实词分类(审案类)解析教程文件
仗(杖打) 流、放、徙(流放) 赭衣(古代囚衣) 械(脚镣手铐一类的刑具) 黥(在脸上刺记号或文字)
十【有时会赦免】 29、容、贷、恕、宽:宽恕,原谅 30、宥:宽恕、赦免 31、原:赦免,原谅 十一【至此案件审结】 32、具:具结,定案。
具狱(狱具):案件具结 十二【如果是冤案,会昭雪】 33、雪:洗刷,昭雪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审案类常用词
一、【案件相关词语】: 1、狱:官司、案件,监牢 2、讼:官司、打官司 3、囹圄:监狱 二、【案发,诬陷或告发】 4、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5、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 6、谮(zèn) 、短:说别人的坏话,诬陷,中伤 7、构陷:构成罪名陷害 8、揭:揭发 9、讦:揭发别人的隐私或攻击别人的短处[jié] 10、劾:检举揭发罪状 三、【案发后,就要调查】 11、按、案:考察,追究,调查,巡视 (补充——考:考察、审理 ——原:推究、考察——稽——查)
tt2016文言文实词分类(审案类) 解析
必修4《苏武传治》:审理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引恐:前招语供发,以状语
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 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
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收自系刺:。逮卫律 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捕覆监武禁其上,
私尚匿妻所,闻商语,夜取之。妻与所私皆论死。

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浙江,攫贿作威福。新
欲按治之,遁去。顷之,新赍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 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帝怒,命逮新。 旗校皆锦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肤。既至,伏陛前抗声 曰:“陛下诏按察使行事,与都察院同。臣奉诏擒奸恶, 奈何罪臣?”帝愈怒,命戮之。临刑大呼曰:“生为直 臣,死当作直鬼!”竟杀之。

文言文实词分类(审案类)

文言文实词分类(审案类)


确定、裁定,如“定其罪”(确定其 罪行)。
05
04

商议、讨论,如“议其事”(讨论此 事)。
执行类实词的用法与辨析
执行类实词
指在文言文中与执行 判决相关的实词。

执行、施行,如“行 其法”(执行法律)。

拘捕、捉拿,如“执 其罪人”(拘捕罪 犯)。

处罚、治罪,如“科 其罪”(治其罪)。

治理、管理,如“治 其狱”(管理案件)。
审判类实词的注意事项
注意区分不同实词的语义和用法 ,如"鞫"与"讯"、"治狱"等。
03
注意实词的词义演变,如"治狱贵 两"中的"治狱",在古代指审理案 件,而现代汉语中则指监狱管理。
04
调查类实词的特殊用法与注意事项
"案"
查验、核实,如"案其狱辞"。
"察"
观察、调查,如"察其情"。
调查类实词的特殊用法与注意事项

审查、核实,如 “按察使”(审查 核实的官员)。
审判类实词
指在文言文中与审 判案件相关的实词。

询问,如“讯于大 辟”(被判处死 刑)。

推断、推论,如 “推官”(负责推 断、推论的官员)。
调查类实词的用法与辨析

观察、调查,如“察其情” (调查情况)。

核查、查验,如“勘验现场” (查验现场情况)。
04
审案类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常 见搭配
与审判类实词相关的常见搭配
裁决案件,如“裁决如流 ”。

判断案件,如“判若两人 ”。

文言文常考实词大全【高考】

文言文常考实词大全【高考】

文言文常考实词大全【高考】一、关于人物心理方面的词1.疾:厌恶,憎恨,如:疾恶如仇;妒忌,如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病;痛苦,疾苦;缺点,毛病,如: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2.恨:遗憾,不满意(古人多用“怨”怨恨,恨不表,只有怨恨连用时才有仇恨义)。

3.望:埋怨,责怪,如:宗室贵族多有怨望者;名望,名声;盼望,期望;农历每月十五。

4.期:期望,要求,如:良剑期乎断;一定的时间期限;约定(日期);约会;周(年、月)5.冀:希望,如:冀复得兔。

6.幸:希望,如: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宠幸,宠爱;特指皇帝到一处,驾幸;侥幸,如: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幸亏,如幸来告我。

7.矜:怜悯,同情,如:矜恤孤羸;注重,慎重,如:人矜节行;庄重,如:矜持(竭力保持庄重);骄傲;夸耀,如:自矜功伐。

8.伐:夸耀,如:无伐善。

9.施:夸耀,表白,如:无施劳。

10.耻:耻辱;羞愧,羞耻心;以……为耻。

11.厚:看重,如:固前圣之所厚;深,重,优厚,如厚待;(为人)厚道,不刻薄。

12.多:称赞,如:人以此多之。

13.少:轻视,看不起;稍微14.易:轻视;交换;改变;容易15.鄙:看不起,轻视,如:时议以此鄙之;庸俗,浅陋,如:孤陋寡闻;边疆,边远的地方;谦称自己。

16.哀:同情,如吾哀之。

17.贷:宽恕,如:虽亲属不贷;借出;借入18.患:担忧,忧虑,如:不患寡而患不均;忧患,灾难,如:有备无患;得……病。

19.尚:崇尚,尊重,如:尚轻侠;尚且,如: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还,如:尚能饭否。

20.厌:通“餍”,满足,如:“抑为之不厌”;讨厌,如:“与可厌之”。

21.异:惊奇,奇怪,如:“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奇特,与众不同,如:“君子生非异也”。

二、关于学习修养为人方面的词1.工:擅长。

如:工擅文。

2.厉:磨练,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文言审案类实词积累

文言审案类实词积累

文言审案类实词积累▪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常常是人物传记,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

选材的相对稳定,必然带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如果我们理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字,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

▪相关词语:1、狱:官司、案件,监牢讼:案件治:审理2、讼:官司、打官司3、囹圄:监狱▪案发,诬陷或告发4、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5、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6、谮(zèn)、短:说别人的坏话,诬陷,中伤7、构陷:构成罪名陷害8、揭:揭发9、讦:揭发别人的隐私或攻击别人的短处10、劾:检举揭发罪状▪案发后,就要调查:11、按、案:考察,追究,调查,巡视▪调查后就要捉拿、逮捕:12、执:捉拿13、收:逮捕14、系:拘囚、关押▪犯人会逃跑:15、表逃跑:遁、亡、逃、走16、匿:躲藏▪抓不到就要悬赏:17、购:悬赏▪抓到后就要审讯:18、鞫:审讯▪审讯时犯人招供:19、引:招供、牵连。

▪有人就会受到牵连:20、坐:因……而犯罪;连坐,因别人获罪而受牵连21、染逮:牵连、连累。

《后汉书皇甫规传》:及党事大起,天下名贤多见染逮▪审清后就会判罪:22、当:判罪 23、论:判罪24:决:判决25、罪:惩罚,治罪26.坐:定罪▪27、表刑罚的:大辟(死刑)、髡(剃去头发)、笞(鞭打)、磔(把肢体分裂)、刖(砍脚)、族(族灭)、仗(杖打)、流、放(流放)、赭衣、械、黥(在脸上刺记号或文字)28、徙:流放。

▪有时会赦免:29、容、贷、恕、宽:宽恕,原谅30、宥:宽恕、赦免31、原:赦免,原谅▪至此案件审结:32、具:具结,定案。

具狱(狱具):案件具结▪如果是冤案,会昭雪:33、雪:洗刷,昭雪。

高考文言文“政事”类实词整理

高考文言文“政事”类实词整理

高考文言文“政事”类实词整理1、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对着,面对。

2、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3、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4、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5、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6、平:社会太平;平定7、奏:上奏,向君王上书或进言;奏章;进,如奏刀豁然;进献;奏乐。

8、疏:分条陈述,如:细疏其能;给皇帝的奏议;疏通;分,分给,如:仗义疏财;疏远9、议:商议,讨论;议论,评论;主张,建议10、论:研究,讨论,如: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议论,评论,如:每与臣论此事;辩论;判罪,如:辄捕论之。

11、表:上表推荐某人;外,与“里”相对;表扬,表彰;表明;标志。

12、案:考察,核实,如:“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案问:审问,审查,如: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巡行,巡视,如: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文书,案卷;按照,依照;几案13、坐:因犯……罪或错误,如: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判罪,定罪,如:犯法不坐,连坐;因为,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通“座”,座位。

14、闻:使上级听到,报告上级;见闻,见识;名声,名誉;15、罪:惩处,判罪。

16、置:赦罪,释放,如:赏亲阅,见十置一;放到一边,放弃,如:沛公则置车骑,置之不理;搁,安放,如:置之度外;摆,设,如置酒咸阳宫17、赈:救济18、听:治理,处理,如兼听万事;判决,如:断狱听事;听从,接受;听任,任凭。

19、报:断狱,判决罪人;报答,报复;给回信,答复,如:谁可使报秦者;报告,告知,如:遣使者还报;报应;酬报。

20、劾:揭发罪状。

21、课:督促完成指定工作,如:严课农桑;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如:始课南徐州侨民租。

22、典:主管,如:承庆典选校百官;23、简:挑选,如:简贤选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
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 (周新)被授予大理寺评事,因为善于审 理案件而为人称道。 “陛下诏按察使行事,与都察院同。臣奉 诏擒奸恶,奈何罪臣?” 陛下您下诏按察司执行公务,和都察院 履行相同职责,我奉皇上之命捉拿犯恶的罪 人,为什么判(定)我的罪?
参考答案:
1、C,“市”在句中是“买、购买”的意思。 2 、 D (①说明周新读书时的成绩优异,②因为善于审 理案件而出名,说明他善于断案,③表现其“冷面寒 铁”, 不讲私 情 ,秉 公执法 ,④也 表现其 “冷面 寒 铁”,属侧面描写,⑤表明他善于断案) 3 、( 1 )(周新)被授予大理寺评事,因为善于审理 案件而出名。 (2)陛下您下诏按察司执行公务,与都察院一视同仁, 我奉皇上诏命捉拿犯恶的罪人,怎么反倒判(定)我 的罪?
一、【案件相关词语】:
1、狱:官司、案件,监牢 2、讼:官司、打官司 3、囹圄:监狱 二、【案发,诬陷或告发】 4、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5、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 6、谮(zèn) 、短:说别人的坏话,诬陷,中伤 7、构陷:构成罪名陷害 8、揭:揭发 9、讦:揭发别人的隐私或攻击别人的短处[jié] 10、劾:检举揭发罪状 三、【案发后,就要调查】 11、按、案:考察,追究,调查,巡视 (补充:考:考察、审理。 原:推究、考察。稽:查)
治:审理 必修4《苏武传》
引:招供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 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 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 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 收系:逮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 捕监禁 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 论:判罪 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 坐:因……而犯 当:判处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罪;牵连(治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罪)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 “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 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十【有时会赦免】 29、容、贷、恕、宽:宽恕,原谅 30、宥:宽恕、赦免 31、原:赦免,原谅 十一【至此案件审结】 32、具:具结,定案。 具狱(狱具):案件具结 十二【如果是冤案,会昭雪】 33、雪:洗刷,昭雪
课堂训练:《廉吏周新》

周新,南海人。初名志新,字日新。成祖常独呼“新”, 遂为名,因以志新字。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评 事,以善决狱称。 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 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巡 按福建,奏请都司卫所不得凌府州县,府卫官相见均礼,武 人为之戢①。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 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初,新 入境,群蚋②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新验印, 知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 一商暮归,恐遇劫,藏金丛祠石下,归以语其妻。旦往求金 不得,诉于新。新召商妻讯之,果商妻有所私。商骤归,所 私尚匿妻所,闻商语,夜取之。妻与所私皆论死。

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浙江,攫贿作威福。新 欲按治之,遁去。顷之,新赍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 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帝怒,命逮新。 旗校皆锦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肤。既至,伏陛前抗声 曰:“陛下诏按察使行事,与都察院同。臣奉诏擒奸恶, 奈何罪臣?”帝愈怒,命戮之。临刑大呼曰:“生为直 臣,死当作直鬼!”竟杀之。 他日,帝悔,问侍臣曰:“周新何许人?”对曰: “南海。”帝叹曰:“岭外乃有此人,枉杀之矣!”后 纪纲以罪诛,事益白。 妻有节操。新未遇时,缝纫自给。及贵,偶赴同官 妻内宴,荆布如田家妇。诸妇惭,尽易其衣饰。新死无 子。妻归,贫甚。广东巡抚杨信民曰:“周志新当代第 一人,可使其夫人终日馁耶?”时时赒③给之。妻死, 浙人仕广东者会葬。
十【审清后就会判罪】 22、当:判罪 23、论:判罪 24:决:判决 25、罪:惩罚,治罪 26、坐:定罪 27、表刑罚的:大辟(死刑) 髡(剃去头发) [kūn] 笞(鞭打) 磔(把肢体分裂) [zhé] [yuè]刖(砍脚) 族(族灭) 仗(杖打) 流、放、徙(流放) 赭衣(古代囚衣) 械(脚镣手铐一类的刑具) 黥(在脸上刺记号或文字)
审案类常用词
四、【调查后就要捉拿、逮捕】 12、执:捉拿 13、收:逮捕 14、系:拘囚、关押 五、【犯人会逃跑】 15赏】 17、购:悬赏 七、【抓到后就要审讯】 18、鞫:审讯 [jū] 讯:审讯,责问 讯掠:拷打审问 八、【审讯时犯人招供】 19、引:招供、牵连。 九、【有人就会受到牵连】 20、坐:因……而犯罪;连坐,因别人获罪而受牵连。 21 、染逮:牵连、连累。《后汉书皇甫规传》:及党事大起, 天下名贤多见染逮。
文言文实词分类积累与训练之
审案类
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常常是人物传记, 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 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 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 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的相对稳定,必然带 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如果我们理解并牢 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字,既提高了阅读速 度,又会提高准确率。
链接课外:
系:关押
讼:案件

范正辞太平兴国中,以饶州多滞讼,迁知州事。 坐:牵连 狱:案件 至则宿系皆决遣之,胥吏坐淹狱停职者六十三人。会 诏令料州兵送京,有王兴者,怀土惮行,以刃故伤其 足,正辞斩之。兴妻上诉,太宗召见正辞,庭辩其事。 正辞曰:“东南诸郡,饶实繁盛,人心易动,兴敢扇 捕系:逮捕 狱具:案 摇。苟失控驭,则臣无待罪之地矣。”上壮其敢断, 关押 件具结 特迁官,充江南转运副使。饶州民甘绍者,为群盗所 掠,州捕系十四人,狱具将死。正辞案部至,引问之, 因皆泣下。察其非实,命徙他所讯鞫。既而民有告盗 所在者,正辞潜召监军掩捕之。盗觉遁去,正辞即单 讯鞫:审 骑出郭二十里追及之。贼控弦持槊来逼,正辞大呼, 讯 以鞭击之,中贼双目,仆之,余贼渡江散走。被伤者 遁:逃跑 按:调查 尚有余息,旁得所弃赃,按其奸状伏法,十四人皆得 释。此吾乡里事,而郡人多不闻之。 [注]料:统计,这里有挑选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