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合集下载

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

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

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一、导入观看视频:蔡伦改进造纸术设问: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有哪些新发展?二、造纸术的发明1.发明任务一:观察图片,梳理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思考以下书写材料有何不便?2.蔡伦改进造纸术任务二:阅读教材,请你讲讲蔡伦改造纸的故事,改造后的纸有何优点?人物故事:蔡伦(?—121),桂阳人,年少时入皇宫做了宦官。

他聪明伶俐,受到皇帝的赏识,被委任主管皇室的手工作坊。

他监造的宝剑,坚实锋利又非常精巧。

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制造出既轻便又经济适用的纸。

他曾被封为“龙亭侯”,人们便把用蔡伦造纸法制成的纸称为“蔡侯纸”。

观频、思考问题梳理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极不方便,引出造纸术的发明讲人物故事,观看图片,思汉朝造纸工艺流程想象图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3.影响任务三:纸的发明对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蔡伦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纸的发明使书写材料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有利于书写和图书编辑,便利了典籍的流传;还为书法、绘画等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从而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此外,纸张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用途也是多方面的,如可用于包装、装饰、美化环境等。

4.传播任务四:识读地图,简述造纸术在世界的传播过程,对世界发展有何作用?考纸的优点概括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造纸术的传播传播:4世纪朝鲜半岛——7世纪日本——8世纪阿拉伯地区——12世纪非洲、欧洲——19世纪大洋洲点拨提升:造纸术的发明,对亚洲、欧洲等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三、医学、数学和农学的成就1.医学(1)张仲景任务一:阅读教材,请你为张仲景制作一张人物小卡片。

张仲景人物张仲景时期东汉身份名医代表作《伤寒杂病论》观图,简述造纸术的传播,理解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表格梳理张仲景的医学成就成就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多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史记》和宗教。

2.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3.掌握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繁荣的原因。

【学习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2.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繁荣的原因【学习难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2.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繁荣的原因【课前预习】1.________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东汉时,宦官________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2.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____________》,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________”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_______”,便于实施外科手术;创造出“_______”,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

3.西汉伟大的史学家________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___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到________时约3000年的史事。

4. 东汉末年,________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________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5.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________。

创始人是__________,又称释迦牟尼。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__________传入中国。

东汉________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示交流】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学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学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学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比较“蔡侯纸”和以前的书写材料,了解造纸术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知道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成就。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知道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人。

【过程与方法】整理两汉时期造纸术、医学和史学等科技、文化方面的成就,并制成简单的表格,学会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与科技的魅力,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及其成就;司马迁和《史记》。

【学习难点】科技与文化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基础上的。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最早在什么时候人们懂得了造纸?2)、东汉时期谁改进了造纸术?3)、医圣是指哪位名医?著作?4)、说出华佗的成就?5)、《史记》的作者、体例以及记述范围?6)、道教的创立者是谁?7)、佛教最早怎样传到中国的?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1.秦汉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和启示。

原因:秦汉时期,封建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这些都促进了秦汉文化的繁荣昌盛,形成了世界领先、多姿多彩的特点。

造纸术的发明、改进与外传促进了全世界、全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一时期,我国在史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非凡的创造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科技和文化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科技和文化教案设计

司马迁面对挫折发愤图强的精神,在逆境和屈辱面前隐忍坚毅
2/5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15 课两汉科技和文化教案设计
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我们也要向司马迁一样树立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面
对挫折、困难不能退缩,只要坚持去做,只要努力,只要持之以恒, 就会取得成功。
展示: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
西汉时就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蔡伦加以改进。造 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2、回忆在纸发明之前人们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 这些书写材料有什么不足?
甲骨、简帛、青铜器;不易刻写;笨重、昂贵;不易保存,不
1/5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15 课两汉科技和文化教案设计
宜推广和使用;
因此到了西汉就发明了纸,叫麻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这种 纸使用不便,到了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和非凡的创造力。
标 4、通过对文献资料和图片的分析能总结出相关的历史史实。
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教学难点 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法学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医学: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医圣 华佗:麻沸散和五禽戏神医
史学:司马迁《史记》 宗教:道教东汉张角--太平道张凌--五斗米道 佛教:东汉传入
史上册第 15 课两汉科技和文化教案设计 5/5
讨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你知 道这句话的含义吗?你要做什么样的人?
社会需要有价值的人
四、道教和佛教 自主学习、合作共同完成表格 道教 佛教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明进步(教案)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明进步(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明进步(教案)教学目标本课将通过讲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明进步,使学生了解该时期的重要发明和进步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 丝绸的发明和丝绸之路的建立- 指南针的发明和对航海和陆地交通的重要作用- 造纸术的发明和对文化传播的贡献- 水力铁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和对冶铁业的推动2. 两汉时期的文明进步- 文化艺术的繁荣:诗词、音乐、舞蹈、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 学术思想的兴起:儒家、道家和墨家等思想流派的兴盛- 社会制度的改革:推行考试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明进步的好奇心。

2. 讲解:逐一介绍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明进步,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使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发明和进步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4. 总结: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探讨。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究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明进步。

教学资源- 图片和视频展示设备- 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教学评估-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任务中的表现- 学生对于科技和文明进步的理解程度扩展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制作相关的模型,加强对科技进步的理解。

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的电影和纪录片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教师应定期进行评估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教案)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教案教材分析:从单元内容上看,前面学习了两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本节课学习两汉的文化科技,两汉政治统一经济繁荣为两汉科技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两汉的科技文化是两汉政治经济繁荣的反映,因此,本节课与前面所学内容起到相呼应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华佗的生平和成就。

(2)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造纸工艺流程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2)2.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秦汉时期的科技,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教学重难点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华佗的生平和成就;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司马迁和《史记》。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其影响,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本的情景)图中两个人抬着的一捆捆竹简,就是东方朔的奏本。

这个奏本用了3000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

为了轻便,人们又用帛写字,但帛价钱很贵,不能大量使用。

随着文化的发展,读书、写字对书写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怎么办呢?古埃及人将字写在纸草上,古代欧洲人将字写在羊皮纸上。

那么我们的祖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造纸术的发明1.纸的发明。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认识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科技史和文化史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强。

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运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认识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文化、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2.教学难点: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实例,深入剖析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特点。

4.互动交流:师生互动,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

3.网络资源:相关的历史文献、论文、新闻报道等。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汉时期会出现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的局面?2.呈现(10分钟)分别介绍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医药、天文、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五篇范文]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五篇范文]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学习难点】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本、所用的练习本、阅读的各种报刊、杂志等都离不开“纸”。

“纸”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造纸术的发明自主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之处?书写材料: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等。

成本高、贵重不方便携带、不易推广等缺点;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知识模块二张仲景与华佗自主阅读课本P69内容,完成第3题。

3.华佗和张仲景有哪些主要的医学成就?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创“五禽戏”。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知识模块三历史巨著《史记》自主阅读课本P70内容,完成第4~5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一课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一课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学案【学习目标】1.讲述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了解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2.知道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及其各自的医学成就。

3.掌握《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围及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4.了解道教和佛教的产生与传播,理解宗教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5.通过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1.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难点: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道教与佛教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造纸术的发明1.背景:秦汉时期,人们用作为书写材料,简分量很重,帛价格昂贵。

人们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

2.发明:时期,人们已经懂得造纸的基本方法。

3.改进(1)改进:时,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2)优点:易找,价格便宜,便于推广。

4.意义(1)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的流传。

(2)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的伟大贡献之一。

二、张仲景和华佗1.张仲景(1)地位:末年名医,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

(2)成就:写成了,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发展了“”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居延汉简 马王堆汉墓帛书2.华佗 (1)地位: 末年名医。

(2)成就①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 。

②发明了“ ”,用于各种手术。

③创编出了“ ”,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三、历史巨著《史记》1.作者: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

2.体例:中国古代 。

3.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 到 时的史事。

4.价值 (1)史学:公正记事,爱憎分明, ,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文学: ,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

四、道教和佛教1.道教: 末年兴起,主要派别有张角创立的 、 创立的五斗米道。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掌握造纸、火药、指南针等传统科技的发明;了解两汉时期的文学、艺术和教育成就。

2.能力目标:通过上课、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古人智慧的卓越,尊重劳动,希望学习古人的为人处世的高尚品德。

二、教学材料•《中国古代科技史》•《汉书》•网络相关资料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通过讲述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教师讲解•讲述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到两汉时期是中国科技和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讲述两汉时期的科技成果,包括造纸、火药、指南针等传统科技,重点讲述其发明的历史背景和作用。

•讲述两汉时期的文化成果,包括文学、艺术和教育成就,引导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传承。

3. 学生探究•学生自主探究,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果。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分析讨论科技和文化成果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加深对两汉时期的各方面发展的了解。

4.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强调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感悟,让学生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有更全面细致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掌握造纸、火药、指南针等传统科技的发明方法和作用;•了解两汉时期的文学、艺术和教育成就;•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强化尊重劳动、有爱国情怀的教育。

五、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涉及较多的历史文化知识,需要学生进行较多的探究和讨论。

学生需要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本课对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国家情怀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和能力。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进步。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两个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旨在让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繁荣和发展,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概念和术语不太熟悉,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来进行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

2.了解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就。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能够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进行评价和思考。

4.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能够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与前后时期进行联系和对比。

四. 教学重难点1.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

2.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就。

3.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进行评价和思考。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阐述,引导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举例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两汉时期的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

3.小组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和教学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资料等。

2.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地图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汉时期的地理和政治情况。

3.教师准备一些历史道具和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两汉时期的文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两汉时期的图片和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和教学资料,呈现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以及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就。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2024-2025学年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93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2024-2025学年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93

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一课标要求)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

,二素养目标)①历史解释:了解张仲景、华佗和司马迁的生平及著作,分析他们各自的成就及其著作的影响。

②唯物史观: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传播历史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③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和文化遗产,认识《史记》的价值和道教、佛教的影响。

④家国情怀: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直面挫折、坚韧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史记》。

难点:道教和佛教。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本、所用的练习本、阅读的各种报纸、杂志等都离不开“纸”,“纸”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相信学完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一、造纸术的发明[多媒体展示甲骨、竹简、丝帛、青铜器做书写材料的图片]师:在纸发明以前,人们用什么做书写材料?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缺点?生:纸发明前,人们把文字写在甲骨、竹简、丝帛和青铜器等上。

缺点是这些材料分量重、成本高、不易携带和推广。

[多媒体展示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本的情景图]师:随着文化的发展,读书、写字对书写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怎么办呢?生:我们的祖先最终发明了纸。

[多媒体展示“西汉纸地图”]师:有人说是蔡伦发明了纸,你认为对吗?生:不对。

在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蔡伦的主要贡献是改进了造纸工艺。

师:在蔡伦之前,我国劳动人民虽已发明了造纸的方法,但纸的质量比较差,产量也不高。

东汉时,宦官蔡伦负责管理为朝廷造纸的作坊,他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多媒体展示“汉朝造纸工艺流程想象图”]师: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多媒体展示下面材料]材料:《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班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造纸术,认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2.知道张仲景和华佗及他们各自在医学上的成就。

3.识记《史记》的作者和体例;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主要史实。

学习过程一、导入: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人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这一时期科技文化有哪些突出的成就?这些成就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二、快乐自学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课文67-72页。

1.我国古代哪个朝代,人们就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蔡伦的重大贡献是什么?他的发明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2.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医学贡献分别是什么?人们是怎么称呼他们的?3.西汉时期哪一杰出的史学家著成了《史记》一书,成就了“史家之绝唱”?这一部史书叙述了哪一段时期的历史,是一部什么体裁的史书?4.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产生于何时?由谁创立?佛教起源于哪个国家?是何时通过何路径传入我国的?佛教的传人有何影响?三、合作探究1.蔡伦发明的植物纤维纸同以前的书写材料相比,具有哪些优点?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有什么样的影响?2.阅读司马迁故事:司马迁,西汉时期人,他的父亲司马谈是西汉的太史令。

司马迁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就很爱阅读和思考。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长大以后,他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积累了大量的知识。

后来,他继任父亲的太史令职务,又阅读了大量皇家藏书,为他写作史书打下就在司马迁全身心地投入历史编纂工作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降临了。

当时,将军李陵触怒了汉武帝而获罪。

司马迁觉得对李陵的定罪不合适,为李陵辩护了几句,谁知盛怒之下的汉武帝不仅不接受,反而认为司马迁是李陵同党,将他处以宫刑。

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突遭这样残酷的惩处,无异于被宣判了死刑。

但是,司马迁却没有宣判自己的死刑。

身体遭受了摧残,意志却更加坚定!他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实现自已的人生理想——写出一本流传后世的史书。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部编版)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部编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主要介绍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包括的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

两汉的科技成就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些科技成就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因此,学习本课有助于理解我国统一国家政权建立的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课外知识面较广,对历史学习有较大的兴趣,且他们好奇心强,尤其对生动、形象的知识感兴趣,会比较关注课程的趣味性。

但由于他们刚接触历史这一科目不久,历史时空观念、历史思维能力会比较欠缺。

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视频、图文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储备,在讲课过程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思维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爱表达的习惯,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教学目标】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比较“蔡侯纸”和以前的书写材料,了解造纸术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2.知道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成就。

3.知道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

4.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教学难点:科技与文化的兴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基础上的。

【教学方法】:五步六学,同桌互助【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学)视频导入播放观看视频《螺丝历史-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片段,教师引导: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说起来还真是吓人一跳,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足足看了一个多月…“纸”今天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相信学完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猿鸟
医学体操“五禽戏”
华佗创编了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叫猿戏,五叫鹤戏,也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同时可使腿脚轻便利索,用来当作“气功”。

五禽戏
观看司马迁写《史记》过程的视频
思考: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历史巨著?
第一,社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社会条件。

第二,司马迁的史学家传提供了家庭条件。

第三,丰富的知识和个人经历。

第四,司马迁有远大的理想和进取精神。

第五,顽强的毅力和忍辱负重的精神。

关于《史记》
1.体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纪”指本纪:按年代计述帝王的传记及国家大事,为全书之纲;
“传”指列传:以传记的方式记载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隐士、说客等各类人物。

“世家”:叙述秦以前各地方政权和诸侯王的历史事迹;
“表”:按世代或年月分别记载历史大事;“书”:对古代经济、天文历法、地理等进行专门记载和论述。

《史记》全书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共130篇全书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编年和纪事,体例严整,内容丰富,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3.评价
史学价值: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学生勾画相关内容。

3.15+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3.15+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一、新课标标准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

二、内容分析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

这体现在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

秦汉时期的主要特征有:统一王朝、气势恢宏;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中外交流频繁;科技世界领先。

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从而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三、教学目标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了解造纸术对文化传播的作用;知道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的基本史实;知道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两汉时期许多科学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中感受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讲授新课1.造纸术的发明(1)教师活动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造纸术的改进:“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

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蔡侯纸’。

”——范晔《后汉书》(4)学生活动2.医学与数学与农学成就(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85,完成张仲景的相关史事填写。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86,完成华佗的相关史事填写。

(4)学生活动3.司马迁与《史记》(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87,完成下列内容填写。

(3)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研读材料,回答《史记》带来的影响?材料1: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材料2:朴素凝练、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减一字不能。

——柳宗元(4)学生活动史学价值:秉笔直书,记录保存了大量史料和史事,对我国史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课标要求】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参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教学目标】1.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华佗和张仲景、《史记》难点:道教和佛教【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人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这一时期科技文化有哪些突出的成就?这些成就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一. 造纸术的发明1.纸问世之前,我国人们把字写在哪儿?有什么弊端?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面。

秦汉时期的公文往来、私人书信以及典籍都用简帛写成。

简用竹木制成,分量很重,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一天要看120斤重的文书;帛虽然轻,但价格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了人们对造纸术的研究。

2.最早的纸出现在何时呢?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甘肃天水和敦煌等地多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纸,有的纸上面还有文字和地图。

这证明西汉时,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但这种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

3.蔡伦如何改进造纸术?东汉时,宦官蔡伦负责管理为朝廷造纸的作坊,他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经验,于105年改进了造纸术。

提问:当时蔡伦用哪些原料来造纸?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目标】①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的贡献、《九章算术》、司马迁的《史记》、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等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②知道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③认识到秦汉时期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的成就。

教学难点: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

后人便以“学富五车”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

那时候人们一般用竹简或者木简记事,只有少数重要文件才用轻便昂贵的绢帛书写。

竹简木简制作不易,份量重,通常一辆马车只能装5000片左右,一片简只能写30来个字,所以一车简的总字数大约15万字,装满五车也不过75万字左右,放到现在也就是二三本书的概念。

这种情况是如何改变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了解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秦汉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领域,各有何贡献?答案提示: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造纸术的发明1、自主学习:【时空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造纸术发明前古人的书写材料有哪些?这些材质有哪些缺点?答案提示:陶器、甲骨文、青铜器、竹简、帛书;笨重、昂贵、书写不便、不易携带教师指导:用陶器、甲骨文、青铜器、竹简当书写材料的弊端那就是笨重而且浪费原料,不方便携带。

帛书虽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都受到限制。

因此,两汉时期发明和改进造纸术,解决书写材料的问题。

2、教师指导:①【史料实证】阅读史料并结合教材P84内容,说一说造纸术的相关史实。

汉兴,有纸代简。

——张怀瓘[guàn]《书断》答案提示: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教师指导:材料解析:自从西汉建立开始,当时人们就发明了纸,用来取代竹简②【史料实证】结合材料说一说当时的造纸术有何弊端?现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其原料为大麻,纸面平整、结构紧密,但又软又薄,表面有细纤维渣,可见造纸技术比较原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标要求】
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参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学习目标】
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史记》、道教和佛教
2.了解造纸的工序
3.认识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史记》、道教和佛教。

【学习难点】
了解古代中医学的成就。

【学习过程】
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造纸术的发明”;第二部分为“张仲景和华佗”;第三部分为“历史巨著《史记》”;第四部分为“道教和佛教”。

一、造纸术的发明
1.阅读教材,找出最早出现的纸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时间,谁改进了造纸术,其成就及影响是什么?
2.思考,回答。

(1)简述东汉以前我国书写材料的演变。

(2)“蔡侯纸”出现于哪一个朝代?它使用的原料有哪些?
(3)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将废旧纸张或纸制品回收,经过加工,重新制造出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纸),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张仲景和华佗
1.阅读教材,华佗和张仲景,一个是“神医”,一个是“医圣”,其中一位会模仿五种动物的姿态作体操,另一位被称为“坐堂先生”。

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吗?他们到底对祖国的医学作出了什么贡献,才赢得人们如此尊崇呢?
2.观察下面的两幅画像,回答问题。

(1)这两个人都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2)请写出他们各自的成就。

(3)请对上述人物的成就进行简要的评价。

三、历史巨著《史记》
1. 阅读教材,司马迁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撰写的《史记》是什么体例的史书?这本书的史学成就有哪些?
2.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向)异也。

……仆窃不逊(不谦逊)……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什么时期的人?写了一本什么书?
(2)这本书被鲁迅称誉为什么?
(3)这本书的体裁、内容和文字特色是什么?
(4)为了完成这部书,他付出了很多努力。

请你讲讲他的故事,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四、道教和佛教
1.阅读教材,找出佛教、道教在中国兴起的时间及原因?佛教、道教的教义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2.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闲来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世界无常、实际平等、大千世界、清规戒律、抛砖引玉、昙花一现、一针见血、心心相印等等都来自佛教经典。

材料二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1)佛教和道教传入我国之后,很快就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扶植。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你能看出这是为什么吗?
(2)请举两个实例谈谈佛教对我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自主建构】
【直击中考】
1.【2014·年福建莆田】纸的出现时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下列人物中与纸的发明或改进直接相关的是
A.屈原
B.张衡
C.蔡伦
D.郦道元
2.【2013·山东青岛】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关联错误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写成《九章算术》
C.华佗——制成“麻沸散”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3.【2013·广东湛江】近来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了H7N9禽流感的感染。

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
4.【2013·重庆B卷】工艺流程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

观察右图,它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
A.造纸B.炼铁
C.纺织D.制瓷
5.【2014·江苏苏州】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

下列文化成就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①《论语》
②《史记》③《资治通鉴》④《天工开物》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6.【2013·重庆】下面是初三小李同学在历史复习课上写的笔记内容,其中“④”后面空白处应写的历史人物是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及作品:①张仲景——《伤寒杂病论》②郦道元——《水经注》
③王羲之——《兰亭序》④——《史记》
A.祖冲之
B.顾恺之
C.司马迁
D. 贾思勰
7.【2013·江苏省泰州市】《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①商汤灭夏②齐桓公称霸③商鞅变法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2013·山东省淄博市】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资治通鉴》
B.《水经注》
C.《天工开物》
D.《史记》
【课后反思】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学习过程】
一、1.略
2.(1)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简、木简、帛、纸。

(2)东汉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等。

(3)目前,我国自然资源有限,特别是森林资源不足,使用“再生纸”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 1. 略
2.(1)汉代
(2)华佗成就:创制“麻沸散”和编创“五禽戏”;张仲景成就:著有《伤寒杂病论》
(3)“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三、1.略
2.(1)司马迁西汉《史记》。

(2)“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纪传体通史,记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

(4)不屈不挠、持之以恒。

四、1.略
2.(1)佛教主张,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那么,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这种说法迎合了统治者害怕人民反抗的心理,因此受到了大力扶植。

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所以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宗教成为人民精神的寄托。

备受封建统治阶级压迫的劳动人民在无力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就将希望投向所谓的来世幸福上。

(2)少林寺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直击中考】1—8 C B D A B C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