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 新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五篇范文]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学习难点】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本、所用的练习本、阅读的各种报刊、杂志等都离不开“纸”。
“纸”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造纸术的发明自主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之处?书写材料: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等。
成本高、贵重不方便携带、不易推广等缺点;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知识模块二张仲景与华佗自主阅读课本P69内容,完成第3题。
3.华佗和张仲景有哪些主要的医学成就?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创“五禽戏”。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知识模块三历史巨著《史记》自主阅读课本P70内容,完成第4~5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有一位老中医善于养生之道,每天坚持锻炼,其所表现出来的虎、熊、鹿、猿、鸟各种形态惟妙惟肖,许多一同晨练的人为之叹服。
请问这套体操是古代哪位医家创编的?()2.战国时,诸子各派游说、讲学时,随身携带的各种著作和典籍往往要用车搬运,很不方便。
后来促使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A.造纸术B.火药C.印刷术D.指南针3.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
请问佛教传入我国是在()A.秦朝时期B.西汉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4.《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①商汤灭夏②齐桓公称霸③商鞅变法④赤壁之战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5.戴佳同学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如右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A.《论语》B.《伤寒杂病论》C.《史记》D.《资治通鉴》正反馈。
识巩固检测,迁移运用。
板书部分资料:1.《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蕴含了许多学派的思想,有对佛教尊崇的描写,有对道家修行求长生的描述,同时还把儒家思想融入其中。
首先《西游记》主要是描写师徒五人取经路上的经历,取经路就是反映他们在一次次经历磨难最后到灵山感悟到最终的解悟,修成正果的过程。
这本身就反映一种佛家修行的理念。
除了对于佛教的描写,小说中还有许多对于道教的描述,如对太上老君炼制仙丹等内容。
中国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在中国开始处于一种主流地位,《西游记》中在唐僧被黄袍怪变成老虎,白龙马劝猪八戒去请孙悟空时就说“大师兄是有仁有义的美猴王”。
而孔子思想的核心即是“仁”。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第 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
2.概括造纸术的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
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思考和概括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讨论探究等形式,掌握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新成就,认识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造纸术、“麻沸散”、《伤寒杂病论》及农业生产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认识重大发明对社会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1、造纸术的改进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2、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
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科技与文化的新成就,商业和都市的新气象。
【自主预习】一.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有什么影响?1甘肃天水汉墓出土了一张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2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蔡侯纸”。
二.张仲景和华佗1.华佗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创制医疗体操,名为“五禽戏”。
2.东汉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后世尊称张仲景为“医圣”。
三.历史巨著《史记》《史记》叙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两三千年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
四.道教和佛教的起源?1.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说课稿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中国在科技和文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材首先介绍了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突出了其在文化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
接着讲述了张仲景和华佗两位医学家的杰出贡献,展现了当时医学的发展水平。
然后阐述了历史巨著《史记》,强调了其在史学和文学方面的双重价值。
最后介绍了佛教和道教在两汉时期的传播与发展。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学科,对历史知识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相对较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还不够成熟。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对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然而,对于科技和文化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会感到较为抽象和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知道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掌握《史记》的作者、体例和地位;了解佛教和道教在两汉时期的传播情况。
(2)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发展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古代科技和文化成就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进步。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两个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旨在让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繁荣和发展,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概念和术语不太熟悉,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来进行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
2.了解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就。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能够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进行评价和思考。
4.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能够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与前后时期进行联系和对比。
四. 教学重难点1.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
2.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就。
3.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进行评价和思考。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阐述,引导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举例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两汉时期的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
3.小组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和教学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资料等。
2.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地图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汉时期的地理和政治情况。
3.教师准备一些历史道具和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两汉时期的文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两汉时期的图片和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和教学资料,呈现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以及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就。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
这一时期,我国古代科技和文化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材通过介绍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和科技成就,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这一时期科技和文化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历史人物和科技成就的学习,有助于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认识这一时期在我国古代科技史上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为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而自豪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两汉时期的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特点。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两汉时期的典型人物和科技成就,让学生感受这一时期科技和文化的辉煌。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两汉时期在我国古代科技史上的地位。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西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课题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授课年级
七年级
周次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造纸术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识记东汉时期医学成就及地位,掌握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基本史实,知道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堂小结】
PPT出示思维导读。
【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节作业 。
【当堂达标】
1.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者贡献大的是( )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2.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著是( )
A.《伤寒杂病论》 B.《神农本草经》
C.《黄帝内经》 D.《本草纲目》
自学指导3:阅读教材70页“历史巨著《史记》”,回答问题: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________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___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到________时约3000年的史事。
自学指导4:阅读教材71页“道教和佛教”,回答问题:
道教:东汉末年,________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________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外的一位著名物理学家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从纪元开始,中国领导世界的技术,直到大约公元1600年。”
(1)我国秦汉时期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怎样才能保持科技成就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提出几条这方面的建议。2.佛教传入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 ,你能说说有那些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主要介绍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
这一时期,我国科技和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后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材通过讲述张衡和蔡伦等历史人物的贡献,让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特点。
此外,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掌握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此外,学生应学会从历史人物的事迹中,汲取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掌握张衡、蔡伦等历史人物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张衡、蔡伦等历史人物的贡献。
2.教学难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解与提问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与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相关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张衡、蔡伦等历史人物的贡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4.讲解与提问: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课堂小结:总结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特点,强调其对后世的影响。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特点,以及张衡、蔡伦等历史人物的贡献。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如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医学知性成果。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文化成就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两汉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
3.两汉时期的教育制度,如太学、郡国学校等的教育情况。
4.两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如张仲景、华佗、司马迁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两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科技、文化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对这些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5.启发性:板书设计应包含问题或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说课稿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
下面,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是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的内容。
本课由“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与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与佛教”四个子目组成,主要讲述了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对文化传播的重大影响、华佗与张仲景的医学成就以及司马迁的史学成就、佛教与道教在两汉时期的传播,与前面所学的经济繁荣遥相呼应。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认识到文化的繁荣是经济繁荣的表现之一,地位非常重要。
二、说学情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所把握。
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低学段学生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备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趣味,并进行系统归纳,使学生更好的进入到我的课堂中来。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挥棒,是教学行为的指路灯,因此我依据新课标的理念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复述华佗与张仲景的医学成就以及司马迁的史学成就,了解佛教与道教的发展历程,分析造纸术的重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提高总结、归纳、概括历史信息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意识;通过讨论造纸术发明的重大意义,学生提高自主探究与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两汉时期的科技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通过对司马迁等人的认识,学习其坚忍不拔,为理想奋斗终生的坚强意志。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成就的相关史实。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
这一时期,我国科技和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教材从三个方面来展示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一是两汉时期的科技成果,如农业、医药、天文历法等;二是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如文学、艺术、宗教等;三是两汉时期的文化名人,如司马迁、蔡伦、张衡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先进性和文化底蕴。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认识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和加深。
此外,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成果和文化成就,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先进性和文化底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科技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汉时期的科技成果和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直观展示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两汉时期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成果和文化成就。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
5.案例分析:通过介绍两汉时期的文化名人,如司马迁、蔡伦、张衡等,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教师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教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合作学习法:教师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技能。
作业反馈:
1.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如在批改学生的思考题答案时,可以指出学生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误解或分析不全面的地方,并提供正确的信息和分析角度。
2.在批改实践性作业时,可以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如内容的准确性、表达的清晰度、设计的创新性等,并提出改进建议。如在评价学生的PPT演示文稿时,可以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如信息的不完整、设计的单调性等,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主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已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将介绍两汉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并与前期学习的百家争鸣进行衔接。
3.学生已学习了秦朝的统一和灭亡,对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将介绍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如汉朝的建立、发展和灭亡,以及皇帝和官员的职责和权力等,与前期学习的政治制度进行关联。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优质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教学难点:道教和佛教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东方朔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
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
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
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个奏本,这个奏本就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
汉武帝看得那真是累啊!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一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造纸术的发明(一)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和缺点1.【材料研读】材料一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遗传后世子孙者知之。
——《墨子·兼爱下》材料二先王寄理于竹帛。
——《韩非子·安危》材料三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范晔《后汉书》2.教师设问: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说说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有什么特点?提示:(1)书写材料:甲骨、简帛、青铜器等。
(2)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格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二)造纸术的发明1.图片展示最早的纸此为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
纸面平整、光滑、结构紧密,表面有细纤维渣,可见造纸技术比较原始。
其原料为大麻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路,是一幅世界最早的纸绘地图。
2.设问:我国造纸术是何时发明的?到东汉,造纸术有何变化?提示:(1)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术的基本方法。
缺点:这种麻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
由于麻纸不太适合书写;东汉经济繁荣,文化教育发达,对纸张需求强烈。
(三)蔡伦改进造纸术——方法、原料、优点1.材料研读:“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
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的《后汉书》2.教师设问:(1)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提示: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医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两汉时期我国科技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认识这一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科技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两汉时期的具体科技和文化发展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困惑,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医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史料分析、批判性思维等历史学科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医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2.难点: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两汉时期的文物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一时期科技和文化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医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观点。
4.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阐述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发展的特点和意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过程设计写字,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写字,欧洲用羊皮来写字。
据说当时欧洲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
那么,中国以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始于何时?造纸术是谁发明的?让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欣赏图片,激发学习的兴趣。
也逐渐普遍起来了。
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3.造纸术的传播及其意义。
纸最初传人朝鲜、日本,后来又向西传人阿拉伯,并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非洲。
与竹木简和帛相比,纸的主要长处是什么?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
纸的发明,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和人类文化的传播。
(二)张仲景和华佗1、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课件演示:张仲景像、《伤寒杂病论》书影)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
当时连年战乱,疾病流行,为了帮助人民解除病痛,挽救病人的生命,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写成了举世闻名的《伤寒杂病论》。
这是我国第一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的专著,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张仲景以其卓越的成就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医圣”。
2、“神医”华佗。
(课件演示:华佗像、“五禽戏”)华佗是东汉末年的民间“神医”,他勤奋好学,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
他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麻醉剂做手术的外科医生,欧洲则是在华佗死后1700年才学会使用麻醉药的。
他还创制了一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姿态来锻炼人身体各部位的医疗体操,即“五禽戏”,至今仍有许多人学习它,受益慢多。
(三)历史巨著《史记》1.司马迁编写《史记》的原因。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相关内容,说说司马迁能编成《史记》的原因。
(1)司马迁的父亲是史官,司马迁受到家庭的熏陶,从小就爱好文史;(2)司马迁年轻时到各地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开阔了视野;(3)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做了史官,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的书籍;(4)他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尊敬的各位评委和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标要求: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考纲编写的依据,同时也是本课学习的导航。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从世界科技文化史上来看,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在当时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从单元内容上看,前面学习了两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本节课学习两汉的文化科技,两汉政治统一经济繁荣为两汉科技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两汉的科技文化是两汉政治经济繁荣的反映,因此,本节课与前面所学内容起到相呼应的作用。
3、教学目标:依据课标要求,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农村中学学生身心发展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概况,了解华佗和张仲景及其医学成就,理解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知道司马迁生平以及《史记》,掌握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了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情景创设等方法,学习分析造纸术的过程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通过角色体验司马迁,学会用历史眼光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佗,张仲景,司马迁以及《史记》,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通过对造纸术的认知,是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司马迁和《史记》依据:1、课标要求2、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不仅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中世界文明的进程,为之后九年级甚至高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司马迁和《史记》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突破:农村学生的学情的限制,通过多媒体展示等活动,感受造纸术发明和改进,通过情景创设,感受司马迁严谨勤奋的作风。
教学难点:造纸术的历史意义。
依据: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过世界史,本身的知识储备不够以及学习能力的欠缺,因此从全球的角度掌握造纸术对世界的作用和影响是困难的。
图片:利用学生讨论以及视频,材料等直观的的方式,来突破本课难点。
二、教学和学法分析(1)学情分析优势: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中的古代文化史尤其感兴趣,通过对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对历史的理性认识明显增强。
不足: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受到活动范围、家庭条件,生活习惯等制约,大部分孩子没有脱离原来小学的跟随模式,自学能力差,阅读书籍少,接受社会信息的突击也少,造成知识面不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
突破:将教材知识点直观化,形象化,借助活动,图片,视频等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为学生提供充分自我发挥空间。
(2)教法教学分析教法: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教师的启迪和诱导作用,启发式教学是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它基本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
而就本课具体内容而言,可以一边了解华佗,张仲景,司马迁的生平事迹,一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治学态度。
依据农村学生的学情,我还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法,通过逼真的画面,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达到今后不需要教”。
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学法的重要性。
学法:在本课中,我主要运用的合作探究法。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对本课来说,学生可以探讨两汉出现灿烂的科技文化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教学思路:以启发式为主要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参观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展览”为线索,在参观的过程中,了解两汉科技文化成就,感受我们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并使这种爱国主义情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展示描述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本情景的图片,东方朔的奏本用了三千竹简,需两个人才能抬动,当时除了用简还用帛书写,与此同时,欧洲人用羊皮做纸写字,如果我们把我们现在的课本纸张换成竹简,羊皮等书写材料,效果如何呢?学生会凭借生活经验来回答上述书写材料的弊端,教师总结,引入本课。
(设计意图:前后知识的有机联系,古今书写材料的鲜明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纸张的质优价廉,感叹中国人民的才智和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的同时,顺利成章的进入本课的学习)导入新课:创设历史场景:请同学们一起参观一个“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展览”,一共四个主题馆,分别是科技馆,医学馆,文史馆,宗教馆,每组推选一位同学来负责这四个主题的馆的讲解现在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来进行准备。
(设计意图:把一节课的内容转化为参观展览的形式,既能把本课繁琐的内容联系起来,也能激发学生兴趣,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进入第一主题馆:科技馆展示多媒体:前面我们已经了解用竹简当书写材料的弊端那就是笨重而且浪费原料,帛用书写材料虽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都受到限制。
因此,两汉时期发明和改进造纸术,解决书写材料的问题。
请科技馆的同学讲解下造纸术的由来以及改进的过程。
学生在讲述的过程当中,我会根据多媒体上的图片,课本中的小材料以及造纸的动态过程,适时的提问,向学生强调三个内容:第一,造纸是西汉时我国发明的,西汉时候的麻纸由于质量差产量低不适合普遍书写,因此才会改进造纸术,第二,蔡伦在改进造纸术具体改进在原料方面,由于造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第三,演示动态的造纸过程,强调虽然今天造纸厂使用比较先进的机器生产,但是造纸的基本程序没有太大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的自主讲述,设计图片情景,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更能掌握造纸术的发明改进过程)展示纸传播示意图过渡:由于我国的造纸术优点突出,世界上大多的造纸术大多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请同学们根据视频,请同学们思考:造纸术发明与改进的历史意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四点归纳最后总结造纸术的发明,体现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造纸术发明和改进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发展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
突破本课的难点)过渡:提到刮骨疗伤,我们除了想起关羽,想起为他刮骨的医生--华佗。
进入第二主题馆医学馆请医学馆的同学回答大屏幕的几个问题:1、两汉时期有哪些成就哪些名医?2、张仲景的医学贡献有哪些?3、华佗的医学成就有哪些?(设计意图:把课本内容转化为问题,使得学生了解两汉时期医学方面的成就,避免了单纯的看资料)过渡:刚刚我们学习了医学名家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请同学阅读课本p96的两段相关史事,请两位同学上上台,一位同学简单介绍下有关张仲景的医学故事,另一同学结合大屏幕上的五禽戏的图片,结合今天广播体操做相似的动作。
(设计意图:利用课本中现成的材料让学生感受张仲景成为医圣的原因,不仅是医术还有医德,通过上台展示五禽戏,使学生体会五禽戏强身健体的作用。
这两个活动培养学生筛选和总结历史资料的能力,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与此同时,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过渡:刚刚我们参观了两汉时期科技和医学方面的成就,下面我们一起走近文史馆--感受两汉时期文史巨著《史记》进入第三主图馆文史馆多媒体展示司马迁的画像,简介,和“人固有一次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名言。
角色体验活动: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汉朝,根据大屏幕上的材料以及三个情景设置,请文史馆的同学进行自编自演,感受司马迁刻苦,坚毅,严谨,秉笔直书的精神。
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得出结论:司马迁不愧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由衷地对司马迁的“刻苦发奋,秉笔直书,踏实严谨等”可贵精神表示钦佩。
(设计思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设置了三个不同的场景,进行角色体验。
学生根据相关材料加上自己的想象力,自编自演自导,充分体会司马迁的境遇,感受司马迁的人格伟大,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感兴趣印象深刻,同时,在思想教育方面没有教师的任何说教,效果却更突出。
)过渡:司马迁在命运的灾难面前却坚韧不拔的写出的历史巨著---《史记》随后请文史馆同学回答大屏幕上关于《史记》的三个问题1、《史记》记述的是从什么时期到什么时期的历史?2、《史记》的史学体例是什么?3、为什么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问题的对答,使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史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过渡: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史学的新时代,为两汉的文化留下重重的一笔色彩。
最后我们进入两汉时期宗教馆。
进入第四主题馆----宗教馆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关于两汉时期宗教的视频。
然后请宗教馆回答问题:1、道教的创始人是谁?教义和传播方式是什么?2、佛教起源哪?创始人?教义是什么?3、为何佛教能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并受到中国老百姓的欢迎?4、佛教传入的影响?(设计意图:历史的学习要为政治活动而服务,现在国家倡导宗教自由,不得强迫青少年信奉宗教,因此我通过问题,简单的使学生了解对两汉的宗教的基本史实,不作为深入了解。
)课堂小结:1、结合板书,梳理本课内容,根据材料分组探讨最后一问: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灿烂的原因?(以板书为基础进行课堂小结并提问,从而使学生两汉的文化灿烂离不开两汉的政治和经济,体会本单元知识点的逻辑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
)2、请一位同学上台谈谈对这节课的感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我对历史感悟,引导学生对这段历史现实的启示,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拓展和升华)除此之外,依据时间,新课标以及往年中考要求,设置练习题,再次掌握这节课。
四:教学反思1、由于农村学生学情的局限性,因此在本课中我特别注意学法的指导,将问题设置具体化,层层导入,符合“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念2、本课的内容不多,但逻辑性不太强,如何呈现给学生一个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具有逻辑性的课堂,就必须寻找一个线索将课本重新编排。
所以我用举办展览会这一主题来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这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
3、对于课本,我除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正文,还利用课本中的小的资料来引领学生理解本课,更好的体现了本课本身在教学当中的重要地位以上就是我对本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的理解与设计。
再次谢谢各位领导和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