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摘要: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历来是史学界争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对于它的说
法可谓是众说纷纭。本文采用一种比较新的观点,附以拙见,对洋务运动的历史
作用力图从新的时空观上加以审视,最后得出了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亦即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阶段的结论。笔者认为,洋务运动的弊端固然不
容小视,但总的来说,它还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关键词:洋务运动近代工业化中国早期现代化
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而止步于19世纪末的清末“洋务运动”所起的历史作用,一直是学术界讨论比较热烈的问题。虽然以前的历史学者也肯定了它的积极性,
但是相比之下,却更注意它的缺点和不足,以致于把1895年清军北洋舰队全军
覆没、中国战败看作是“洋务运动”完全破产的标志,贬低了它的历史作用。随着
时间的推移和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展开以及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笔者认为我
们有必要在更广泛的时空观上,从现代化的角度,对洋务运动所起的历史作用进
行重新阐释。以这种态度对“洋务运动”进行研究会得出一些新颖的结论。笔者认
为其中之一就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亦即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
一阶段。“‘中国近代化’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基本上是内涵相同、可以互相替换的历史概念,只不过前者顾及表述传统、突出其历史性,后者涵纳新学、注重历史与
现实的联系与贯通。”[1]
“洋务运动”产生于中国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也就决
定了“洋务派”自身的两重性。传统史家认为洋务派代表人物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是封建性、保守性十分浓厚的历史人物。笔者在此不想对这一问题做过
多的争论,只想提醒一下持这种观点的史家,他们是否注意到了当时中国特殊的
国情。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封建性特别浓厚的国家,像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
章这样的开明地主可谓是凤毛麟角。试想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兴办洋务是何等的
艰难。因此,我们不能对洋务派及“洋务运动”的期望过高。正如李时岳先生指出的:“简单的说,洋务派的历史任务就是:缩短中外的差距,引进机器生产,实现由手工制造到机器生产的转变,加速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洋务派活动于中国资
本主义从无到有的时代,它的任务是实现‘有’,‘有’以后才能谈到发展,那是又一
个历史阶段的任务。所以,严格的说,历史所赋予洋务派的任务是促使中国资本
主义的‘发生’,而不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是不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呢?应该说,基本上完成了,事实俱在,毋庸讳言,至于完成得好还是不好,那
是另外的问题。”[2]
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洋务派,不得不承认英法“大炮之
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3]更抱着“灭
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4]这种镇国内、御外侮的主观意图,洋务派
开始兴办军事工业。但是,也正是军事工业的兴办,吹响了中国近代化的号角。
综观这一时期的国际形势,英国、美国等欧美强国已完成工业革命;“1805——1833年,默罕默德·阿里在埃及实行改革”。[5]“与此同时,埃及开办了步、骑、
炮各兵种的军事学校,聘用欧洲军事教官,按欧洲方式改组、训练军队,至19
世纪30年代,埃及已经拥有了新式陆军20万,海军2万,军舰32艘”。[6]就是
中国的东临日本在明治维新前也开始了军事工业的创办。“1855年,德川幕府先
后决定在江户汤岛制造洋式枪炮,试造洋式军舰。”“在明治维新前,这样的活动
也不同程度地在西南各强藩渐次进行。”[7]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
指出:西方列强“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
方式,它迫使他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8]因此,我
们也可以把中国洋务军事工业的创办看成是东方近代化的缩影。“这些近代兵工厂以蒸汽机为动力,配备了全套机器设备,采用‘二班制’的大机器生产方式,是对
传统手工军械生产方式的彻底变革。”[9]把军事工业的创办即国防近代化看作是
中国近代化的弊端,就在于它的生产与以往的生产有质的区别,即由手工变成了
机器。而在江南制造总局,“华匠学徒,按日点工给价”,“内地工匠,小工则人无
定数,视公务之缓急为衡;价有差等,较技艺之优劣为准”,[10]则在一定程度上
表明在他们的近代军事工业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雇佣劳动关系,这也说明在军事
工业内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随着军事工业的运行,“非铁不成,非煤不济”成为洋务派官员的共识,由此
引发了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高潮。笔者认为,这一举动意义非同小可,它不仅
引发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并且可以说民用工业中的一些官僚总办、帮会办本
身就是资本家。这一时期的民用工业主要以官办、官商督办、官商合办、商办等
形式出现,而以官督商办最为引人注目。“所谓‘官督商办’,就是以招商的方式,
在政府监督下,利用商人资本创办民用工业。”[11]这些“官督商办”企业都采用股
份公司的形式。“统计数字表明,在轮船招商局初创之时,如购买一股股票,即投资一百两,到1883年6月,经10届结账分红,股息所得,累计已达一百
两。”[12]更有甚者,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上海平准股票公司”于1882年10月24
日正式开业,这样,通过直接投资或购买近代中资企业的股票,很多人转化为资
本家。另一方面,“一部分封建官吏以李鸿章等人为靠山,直接参与‘官督商办’的
经营管理,逐步转化为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的另一种类型——中国早期官僚资本的
人格化身。”[13]至此,历史期盼已久的中国资产阶级就这样诞生了。而在他们身上,有着鲜明的特点:其一,他们建立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其二,在他们的经
营管理下,这些企业都使用或参用机器和近代改良工具;其三,这些人的日常生
活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这一切改变了传统封建小农经济的思维
模式,商品经济规律初步使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起来。
中国早期工业化的步步推进,最终在投资布局上形成了沿海内江五个重点地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以天津为中心的津沽唐秦廊状地带;以
武汉为中心的江汉地区;以福州、台湾为中心的、遥相呼应的海峡地区;以广州
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也是近代中国工业的初步布局,这些工业区即使在
现代也还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历史悠久的工厂探究它们的产生有相当一部分可
以追溯到洋务运动时期,由此也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对现代中国的影响之深,也更
能说明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
这一时期,随着与欧美列强交往的增强,洋务派对近代国际关系也有了一定
的了解。由西方输入的均势观念,是洋务派认识近代国际政治秩序的重要理论依据,并对清政府的外交政策趋向产生了潜在的影响。他们对世界军事格局的理解,集中体现在对资本主义中心地带欧美形势的认识上。他们认为:“就天下大事而论,为春秋时一大战国,德比之于燕,奥比之于楚,英比之于晋,法比之于齐,俄比
之于秦,五方并峙,约纵连横。”[14]虽然均势之格局是大国实力竞争的结果,但
对于均势机制在国际政治中的制衡作用,洋务时期的国人还是做了充分肯定:“夫各国之权利,无论为君主、为民生、为君民共主皆其所自有,他人不侵夺。良以
性法中决无可以与甘为人夺之理,故有均势之法,国无大小无法不立。”[15]“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