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评价(参考格式)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1
2
3
4
5~6
理论
实训
理论
实训
理论
实训
理论
实训
实习
必修板块
德育模块
职业生涯规划
2
顶
岗
实
习
36
吕孝成
中二
职业道德与法律
2
36
陈峰
中高
经济政治与社会
2
36
王艳梅
中一
哲学与人生
2
36
黄广忠
中高
文化课模块
语文
2
2
72
张大敏
中二
数学
4
4
4
4
288
金凤兰
中高
英语
2
2
72
吴俊
中一
通用模块
体育与健康
2
2
2
2
144
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安排情况表
数控技术应用
专业教研室负责人:袁德为、张大敏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数控设备及自动生产线的操作、调试、维护和保养工作,能够胜任生产现场工艺实施、数控软件使用、数控编程、数控改造、设备管理、质量检测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课程安排
课程类别
模块名称
周数
周时数
课程名称
一
二
三
学时数
专业
教师
周课时合计
20
10
20
10
16
12
1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
袁德为
中一
心理健康
2
108
梁晓芳
指导
专业基础
模块
机械制图
《数控车削加工》课程标准
《数控车削加工》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数控车削加工课程类别:专业技能平台课程适应专业:数控技术应用学时学分:186学时,占IO学分开课学期:第3、4学期二、课程概述《数控车削加工》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基于岗位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以行动导向为基础的模块式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钳工技能实训、车工技能实训、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机械测量、电工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以典型零件为载体培养学生分析零件图纸的能力、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分析编制、数控程序编写、数控车床操作、零件质量检测控制等职业能力。
有机地融入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形成“课程模块对接岗位能力”的模块化课程。
教学评价按照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建立互换性、极限配合与机械测量高质量产品的概念;能正确识读机械图样上公差、配合及表面粗糙度,并能熟练查阅相关国家标准;能正确选择和使用生产现场的常用量具对一般的几何量进行综合检测。
(二)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2.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勤恳踏实的职业态度;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4.培养学生认真负责、遵章守纪的职业作风;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环保意识。
6.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不断创新的职业能力。
(三)知识目标1.熟悉数控车间管理规程、数控车床安全操作规程;3.认识不同车刀、钻头的结构、功能;4.掌握数控车削编程S、T、F、M、G等指令代码及其编程格式;5.熟悉数控车床维护保养规程;6.掌握切削用量合理选用的相关知识;7.认识常用工具、夹具、量具的结构、功能;8.掌握利用粗加工、精加工控制尺寸的方法;9.掌握简单轴类的编程与加工及仿真应用;10.掌握简套类的编程与加工;11.掌握复杂轴类的加工;12.掌握复杂套类的编程与加工;13.掌握配合件的编程与加工。
数控人才培养方案
1.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论文等形式,评估学员的理论水平。
2.实践考核:通过实际操作、加工作品、现场答辩等方式,评估学员的实践能力。
七、就业与创业指导
1.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为学员提供就业指导。
2.开展职业规划、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培训,提高学员的就业竞争力。
3.鼓励学员自主创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指导等支持。
第2篇
数控人才培养方案
一、前言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数控技术已成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为满足市场对数控人才的需求,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实用、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数控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1.理论知识:使学员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编程方法、加工工艺及设备维护等相关知识。
-定期组织学员参加学术讲座、技术交流,了解行业动态,拓宽知识面。
2.实践教学:
-采用分组教学、导师制教学等方法,确保每位学员都能掌握实践操作技能。
-开展校企合作,组织学员到企业进行实习,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五、师资队伍
1.选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确保教学质量。
2.定期对师资进行培训、考核,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
-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技术交流,使学员了解行业动态。
2.实践教学:
-采用分组教学、导师制教学,确保学员掌握实践技能。
-加强校企合作,安排学员到企业进行实习,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六、师资队伍
1.选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
2.定期进行师资培训、考核,提升教学质量。
-机械制图:学习制图标准、投影原理、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
数控专业课程标准
《机械识图》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机械识图二、对象:三年制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三、课时:148四、学分:8五、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识图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识读中等复程度的机械图样和绘制简单机械图样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数控应用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绘图仪器,能了解和查阅机械制图有关国家标准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应用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简单的装配图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六、设计思路本课程是树控应用技术专业的一们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遵循学以致用原则,因此采用“项目教学法”,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使每一教学内容有具体的事物、形象的描速、明确的任务,强调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的紧密联系,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努力,达成教学目标。
七、内容纲要项目一制图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4课时教学目标最终目标;能正确抄画平面图形促成目标;1.能查阅和选用机械制图国家标准2.能选择合理的图线绘制平面图形模块一抄画平面图形(一)工作任务抄画平面图形(二)实践知识1.各种手工绘图工具的使用2.国家标准的选用;图幅、绘制图线、书写文字、标注尺寸等。
(三)理论知识1.图样的基本概念2.线型、线宽、图幅、字体、字号等国家标准(四)拓展性知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使用。
项目二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作用 8课时教学目标最终目标:能用正投影的方法正确绘制三视图促成目标:能正确理解并运用投影规律绘制三视图模块一基本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一)工作任务绘制基本几何的三视图(二)实践知识1.运用直尺测量长方形尺寸2.绘图基本方法(三)理论知识1.正投影的原理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3.点、线、面的投影(四)拓展性知识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的区别项目三基本几何体的识读和绘制 16课时教学目标最终目标:能正确识读和绘制基本几何三视图促成目标:1.能根据特征视图,正确快速识读基本几何体2.能根据基本几何体的形体特征,正确绘制其三视图能绘制基本几何体的轴测图模块一棱柱三极视图的绘制(一)工作任务1.会绘制棱柱三视图2.能根据棱柱三视图绘制其轴测图(二)实践知识1.棱柱尺寸的测量2.线性尺寸的标注(三)理论知识1.正投影法和三视图的形成原理2.三视图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3.三视图的读图方法4.棱柱的概念(四)拓展性的知识1.不同方位的棱柱的三视图的绘制2.棱柱轴测图的绘制3.棱柱表面上点线面的求法模块二圆柱三视图绘制(一)工作任务1.会绘制圆柱三视图2.能根据圆柱三视图绘制其轴测图(二)实践知识1.圆柱尺寸的测量2.圆及圆弧尺寸的标注(三)理论知识1.绘制圆柱零件图2.根据三视图绘制圆柱的轴测图(四)拓展性知识1.圆弧尺寸、角度尺寸的标注2.圆柱表面上点线面的方法模块三棱锥三视图的绘制(一)工作任务1.会绘制棱锥三视图2.能根据棱锥三视图绘制其国同测图(二)实践知识1.棱锥尺寸的测量2.线性尺寸的标柱(三)理论知识1.正投影法和三视图的形成原理2.三视图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3.三视图的读图方法3.棱锥的概念(四)拓展性知识1.不同方法的棱锥的三视图的绘制2.棱锥轴测图的绘制3.棱锥表面上点线面的方法模块四圆锥三视图绘制(一)工作任务1.会绘制圆锥三视图2.能根据圆锥三视图绘制其轴测图(二)实践知识1.圆锥尺寸的测量2.圆及圆弧尺寸的标注(三)理论知识1.圆锥零件图2.根据三视图绘制图锥的轴测图3.素线法求圆锥表面上点的方法(四)拓展性知识1.截面法求圆锥表面上的点2.角度尺寸的标注3.圆柱零件在生活中的应用3.球体的三视图画法项目4组合体视图的识读与绘制32课时教学目标最终目标:能正确识读和绘制组合体三视图促成目标:1.会绘制叠加体的三视图和轴测图2.会对叠加体进行正确的尺寸标注3.能区分定形尺寸、定位尺寸、总体尺寸模块一叠加体三视图的识读与绘制(一)工作任务1.会识读和绘制叠加体三视图和轴测图2.能根据叠加体三视图绘制其轴测图3.能对叠加体进行正确的尺寸标注(二)实践知识1.叠加体视图的特征2.生活中叠加类零件的应用(三)理论知识1.叠加体的概念及基本体叠加方式2.叠加体基本尺寸的标注方法3.定位、定位尺寸的概念(四)拓展性知识1.视图的正确选择2.相贯线的计算模块二截割体三视图的识读与绘制(一)工作任务1.会识读和绘制截割体三视图和轴测图2.能根据截割体三视图绘制其轴测图3.能对截割体进行正确的尺寸标注(二)实践知识1.截割体的形成2.截割体视图的特征(三)理论知识1.截割体的概念及应用2.截割体尺寸的标注方法(四)拓展性知识1.视图的正确选择2.截割体尺寸的测量及标注3.尺寸链的计算模块三复杂组合体的识读与绘制(一)工作任务1.能综合运用各种视图表达方法,合理选择并表达形体(二)实践知识1.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实例及应用场合2.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结构分析(三)理论知识1.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的概念2.剖视、剖面的概念3.组合体的概念(四)拓展知识1.零件的表达方式项目五数控加工零件图的识读 20课时教学目标最终目标:能正确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数控加工零件图和绘制简单数控加工零件图促成目标:1.掌握识读零件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数控专业课程设置
数控专业课程设置一、数控技术概论数控技术概论是数控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数控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重要性,掌握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培养对数控技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编程与操作是数控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技能。
本课程包括数控编程基础、数控编程语言、数控机床的操作和调试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如何根据工艺要求编写数控程序,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技巧,并通过实践操作提高编程和操作能力。
三、数控机床与自动化设备数控机床与自动化设备是数控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介绍数控机床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以及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学生将学习数控机床的主要类型和特点,了解数控机床在制造业中的应用领域,掌握数控机床的选型和调试方法,并了解自动化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四、数控加工工艺与设备数控加工工艺与设备是数控专业的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和设备的使用技能。
本课程包括数控加工工艺的分析与设计、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如何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确定数控加工工艺,熟悉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流程,掌握数控加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五、数控系统与应用数控系统与应用是数控专业的高级课程,主要介绍数控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性能,以及数控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
本课程包括数控系统的硬件组成、软件功能和编程方法,以及数控技术在模具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学生将通过本课程深入了解数控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掌握数控编程和系统调试技巧,了解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六、数控加工工程实践数控加工工程实践是数控专业的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控技术进行加工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课程将组织学生进行数控加工项目的实践操作,包括数控机床的编程、操作和维护,以及加工零件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fanuc数控技术课程设计
fanuc数控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FANUC数控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及操作原理;2. 掌握FANUC数控编程的基本指令、格式及编程方法;3. 了解FANUC数控机床的调试、维护与故障排除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熟练操作FANUC数控机床,进行基本的手动和自动编程;2. 能够运用FANUC数控编程软件,完成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编程;3. 能够对FANUC数控机床进行简单的调试、维护及故障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数控技术,增强对制造业的认识和兴趣;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3. 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能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FANUC数控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制造业工作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为中职或高职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对数控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具备FANUC数控技术的基本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FANUC数控系统概述- 系统结构及功能- 常用操作面板及功能键介绍2. FANUC数控编程基础- 编程指令与格式- 编程方法与步骤- 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编程实例3. FANUC数控机床操作- 手动操作与自动操作- 程序输入与编辑- 机床参数设置与调整4. FANUC数控机床调试与维护- 机床调试方法与步骤- 日常维护与保养- 常见故障排除方法5. 实践操作与训练- 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编程与加工实践- 故障排除综合训练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FANUC数控系统概述第二周:FANUC数控编程基础第三周:FANUC数控机床操作第四周:FANUC数控机床调试与维护第五周:实践操作与训练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第3章“FANUC数控系统编程与操作”和第4章“FANUC 数控机床调试与维护”相关。
数控专业的课程
数控专业的课程
一.概述
数控专业课程以机械工程学科为基础,以现代技术的发展为支撑,综合运用数学、物理、机械工程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数控设计、数控技术、数控检测技术、数控调试技术等知识为主、机械设计、机械加工技术为辅,培养具有分析、解决实际数控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评价、应用和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课程结构
1. 数控设计
课程内容包括:数控系统概念和技术特点;数控设备的技术参数;数控机床的总体布置;数控机床的加工参数;数控机床的加工程序;数控机床的技术指标。
2. 数控技术
课程内容包括:数控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数控系统的编程技术;数控系统的应用技术;数控机床的数控装配;数控机床的编程及加工过程;数控机床的维护和维修技术。
3. 数控检测技术
课程内容包括:数控机床的精度检测;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测量;数控机床的精密和超精密检测;数控机床的精度检验;数控机床的数控检验;数控机床的精度数据分析;数控机床的控制和管理检测。
4. 数控调试技术
课程内容包括:数控机床的调试要求;数控机床的调整技术;数控机床的优化设置;数控机床的检修与维护;机加工中的数控调试技术;数控调试技术的应用;数控调试的管理与控制技术。
三.课程考核
本专业的课程考核采用笔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笔试考核考查学生对知识理论的掌握情况,实践考核考查学生熟练掌握数控设计、技术和应用技术,能够全面综合运用数控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数控技术教学课程设计
数控技术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2. 学生能够掌握数控机床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了解不同类型的数控机床及其适用范围。
3. 学生能够掌握数控加工中的坐标系、编程指令和常用的数控术语。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数控编程,并能运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操作。
2. 学生能够运用数控软件进行模拟加工,解决实际加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根据图纸要求,选择合适的数控机床和加工参数,完成零件的加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数控技术,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注重安全生产,提高安全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教学为辅,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控技术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中职或高职一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但对数控技术了解较少,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今后的工作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数控技术概述:介绍数控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数控技术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数控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
2. 数控机床结构与原理:讲解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常见数控机床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教学内容:数控机床的分类、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
3. 数控编程基础:教授数控编程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技能。
教学内容:数控编程的基本原则、编程步骤、编程方法、编程指令。
4. 数控加工坐标系与术语:介绍数控加工中的坐标系、常用数控术语及加工参数的设置。
教学内容:坐标系、数控术语、加工参数设置。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数控技术课程类别:职业能力课程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96编制人:审定人:一、课程定位《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根据数控技术专业“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操作”岗位能力需求,设定本课程为数控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工作原理,会编制简单零件数控加工工艺文件,会编制数控车床加工、数控铣床加工、加工中心加工及线切割加工的加工程序并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完成加工任务。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普通机床加工实训》是学习此门课程的专业基础,后继课程《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及维护》、《职业技能(数控车)鉴定》是此门课程的延伸学习,是对此门课程的巩固和提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产品质量意识和加工生产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心;掌握必备的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数控机床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数控车加工(中级)技能等级证书”。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立足于数控技术专业岗位能力培养,引入职业标准,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工学结合”的课程设计理念,注重学生加工工艺、编程、操作等技能的培养,夯实基础,由浅入深,把编程指令与生产单位的典型零件的加工任务相融合,教、学、做一体,教会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热情。
(二)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构建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等相关知识,并发展相关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并融合了数控机床加工(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要求。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标准(doc 12页)
数控技术专业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ality2008-06-30发布2008-09-01实施教务处发布1.专业名称数控技术2.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学历层次:大专3.入学条件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4.学制学分制,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五年。
5.职业面向主要就业单位:机械制造企业,机床制造企业主要就业部门:数控编程部门,生产部门,机床设备维修部门可从事的工作岗位:数控程序员、普通机床操作工、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
6.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工作岗位工作任务核心能力数控加工编程编写、修改数控程序,设计数控加工工艺1.绘制、识读机械图纸能力2.加工工艺设计能力3.手工编程能力4.使用CAM软件自动编程能力普通机床操作操作普通机床进行零件的加工1.绘制、识读机械图纸能力2.设计加工工艺能力3.普通机床操作能力工作岗位工作任务核心能力数控机床操作操作数控机床进行零件的加工1.绘制、识读机械图纸能力2.设计加工工艺能力3.数控机床操作能力4.手工编程能力5.使用CAD软件自动编程能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对数控机床进行装配、调试、维护与检修1.绘制、识读机械图纸能力2.电工电子技术能力3.看懂、绘制数控机床的电器图及PLC梯形图4.数控机床的精度和功能测试能力5.数控机床装调、诊断与维修能力7.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机械制造行业、机床制造维修行业,培养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具备数控设备操作、装调、维修、管理能力,可在机械制造行业、机床制造维修行业进行生产、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7.1 能力目标(1)具有操作普通机床的能力。
(2)具有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
(3)熟练运用CAD/CAM主流软件的能力。
(4)具有数控编程的能力。
(5)具有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和处理本专业的英文技术资料。
数控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
数控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2. 了解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熟悉数控机床的操作流程;3. 掌握数控加工中常用的刀具、夹具及其选用原则;4. 了解数控机床的维护与故障排除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操作数控机床,完成简单的零件加工;2. 学会使用数控编程软件,编写简单的加工程序;3. 能够根据零件图纸,选择合适的刀具、夹具进行加工;4. 具备数控机床日常维护与故障排除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4.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操作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对数控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经验不足,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操作技能。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1. 数控技术基本概念:数控机床的定义、分类及其工作原理;数控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 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编程的基本指令、编程方法;数控机床的操作流程、安全规程。
3. 数控加工工艺: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刀具、夹具的选用及安装;切削用量的确定。
4. 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践: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操作,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机床的编程与加工。
5. 数控机床维护与故障排除: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方法;常见故障的排除及维修技巧。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数控技术基本概念、数控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第二周:数控编程基本指令、编程方法;第三周:数控机床操作流程、安全规程;第四周:加工工艺路线制定、刀具夹具选用;第五周: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践(数控车床);第六周: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践(数控铣床);第七周:数控机床维护与故障排除。
数控技术-专业标准
数控技术专业标准及课程设置一、专业标准(一)专业概述专业名称:数控技术学习年制:三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和主要岗位需求,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有普通及自动化机械加工设备操作、维护调试能力,能从事工艺实施等现场技术应用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
本专业学习者在完成学业后应:具有较强的机械制图与机械设计应用、机械加工操作与现场检测维护、机械装配与机械设备的控制、机制工艺编制等能力,同时具有分析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具备本专业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熟悉现代制造技术,能够对现代制造设备进行操作与维护。
能从事机械零件加工、机制工艺编制、产品检测及质量管理、技术服务及生产管理等工作。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团队意识。
并有向设备改造、产品创新设计、制造企业管理等技术领域发展的潜力。
(二)职业岗位、技术工作领域描述:职业岗位描述(三)专业能力标准具有识读和绘制常见机械类专业图样的基本技能能;具有应用AutoCAD 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样的技能。
掌握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具备选择毛坯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初步掌握毛坯及零件的结构工艺;具备对简单设备进行维护、拆装的的基本能力;掌握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对机械零件的一般几何量作技术测量的基本技能;了解常用金属切削加工机床及基本加工方法;熟悉金属切削机床(车、铣、刨、磨)的结构,性能和主要组成部件;掌握工艺文件以及机械制造生产过程;具有对简单零件加工方法选择和工艺分析的能力;掌握常用工具、夹具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常用量规、通用量具的结构、原理及正确使用保养方法;在主要工种上具有独立完成简单零件加工制造的实践能力;能独立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典型工程零件的三维设计、结构分析及制造仿真;具备常规产品机械制造工艺编制能力;(四)通用职业能力标准1.能力描述能力要素:计算机应用技术基本能力;办公自动化工具的使用能力;良好的就业态度、面试技巧、职业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评价(参考用)系部:精密制造工程系学生姓名: AAA专业班级: BBB学号:CCCCCCC指导教师: WWWWW2015年5月日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评价,是我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查阅相关著作下独立进行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2016年5月日【摘要】论模具设计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评价是一篇概括性论文,本论文介绍了学此专业所需要学哪些课程,介绍了所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和知识点的一些介绍。
表述了自己的课程学习心得。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资料了解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些应用以及未来的前景。
接着论述了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评价,其中包括了评教材、评内容以及评考核。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设置; 课程评价目录引言 (5)一、文化课程的设置与评价 (6)(一)英语课程的设置与评价 (6)(二)高等数学课程的设置与评价 (7)二、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评价 (7)(一)模具材料与热处理 (7)(二)机械基础 (9)(三)数控编程与操作 (10)(四)冲压模具及设备 (11)(五)典型结构注塑模的测绘与设计 (13)(六)注塑机操作与调校技术 (14)(七)UG NX6.0 (15)(八)典型模具的装配与维护 (15)(九)压铸模设计与工艺 (15)三、专业实训课程的设置与评价 (15)(一)钳工实训 (15)(二)车加工实训 (17)(三)铣加工实训 (17)(四)加工中心实训 (18)总结 (19)参考文献 (20)谢辞 (21)引言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对现代制造业中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提出了要求。
(1)CAD/CAM 技术大量应用于模具设计与模具加工之中,模具制造过程中大量采用了NC和CNC机床,要求学生会操作两种以上数控机床。
(2)模具朝着大型、精密、复杂、长寿方向发展,传统的模具设计方法必须加以更新。
(3)工业材料出现了以塑代钢的趋势,因而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有关塑料成型工艺和塑料模具设计与加工方面的知识。
(4)现代企业需要的是集设计、加工、调试、安装、维修等技能于一体的模具人才,因而在专业教学中,必须将设计、制造、使用等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技能培训结合在一起。
(5)知识更新周期缩短,行业分工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因而要求专业教学中采用模块式教学,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6)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以及多媒体技术发展,需要更新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校期间能获取更多知识和信息。
同时应改革教学方法、考试考核方法。
我院在进行长期大量的社会与行业企业调研基础上,并经过多次模具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深入细致讨论,确立本专业旨在培养一批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掌握模具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近年来,我院模具专业从招生的情况来看,招生规模呈梯度发展。
模具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理论课后进行课程设计是强化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
为强化这一过程,并突出适用性,应该改变一贯的命题方式,从工程实践中直接选题,让学生熟悉资料查阅、工程问题分析、工艺计算、编程等实践中工艺问题的设计过程,掌握解决工程实践中技术问题的一般思路、方法、步骤,通过实际训练,真正提高学生对所学理论的运用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一、文化课程的设置与评价(一)英语课程的设置与评价大学英语课程(如图1-1所示)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其设置都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既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
英语在各个领域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涉及,如果大学生能在其专业领域了解一定的英语知识,这对他们以后的就业和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也能给他们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思维。
在高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能力这一方面,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做了细致,全面的要求。
这与义务教育阶段以及高中阶段的标准没什么太大地差别。
但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大学生是成年人,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也完全有自我学习能力。
所以大学英语更多的应该是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的内容,而不是在课堂中他们能学到多少。
课堂中学到的毕竟是有限的知识,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能学到更多有用、实际的东西。
大学英语是一个统一的标准,而大学生的专业却是各种各样的。
单一的课程并不能满足所有的专业的要求,这更加要求大学生通过学到的知识自己进行扩展,吸收更多本专业需要的知识。
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才可能真正找到学习的方向和目的,才能更加明确学习动机。
大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团体,课程标准的改革应该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方向来进行。
统一的知识掌握的标准并不适合所有人,而每个人要求具备的能力也是不同的。
基础不同,发展的速度也就不同。
只要大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了积极的学习态度,那么他们就会根据自身实际来进行各方面的发展,也能节约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按部就班的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于每一个人,因此,对各方面知识的等级的规定是不合理的。
应该在这一方面进行更好地变革,这样才能真正的服务于大学英语教学。
(二)高等数学课程的设置与评价众所周知,数学(如图1-2所示)教学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通过知识的传授过程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数学推理和形式演算能力;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领会数学的精神实质,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中茁壮成长;培养学生的数学读写能力。
所以,通过数学的学习,应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一门以实践及应用科学为基础,但又具有严谨逻辑关系的形式科学。
同时使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工程技术中遇到的问题,能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要想达到以上目的,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素养,必须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等融入高等数学的课程中。
而构建好能够贯彻这一教育教学改革思路、突出改革后课程教学特点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发挥教学评估的引导、监控和决策支持作用,是及时引导广大教师逐渐完成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国内、国外多所高校教学评估实际效果的分析,我们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在广泛征求教学专家、一线教师以及学生们的意见后,构建了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学生问卷调查表,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评价。
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图1-1 大学英语 图1-2 高等数学二、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评价 (一)模具材料与热处理1.《模具材料及热处理》(如图2-1所示)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模具)的必选课。
要求学生应具有材料科学基础、金属工艺学等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常用模具材料的性能、热处理规范及材料的选用。
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基本正确地使用常用的模具材料,为今后从事材料成形和模具设计及其相关图1-1 模具材料与热处理图样图2-1 模具材料与热处理图样2.模具热处理工艺技术规范:火焰表面淬火:火焰表面淬火的优点:模具的韧性好、减少加工工序、降底热处量费用、模具容易焊接修补。
火焰表面淬火的缺陷:火焰表面淬火是手工操作,需要比较熟练的技术,往往需要目测加工钢材的颜色来确定钢材的温度,要求操作者的技术具有一定的熟练程度;选用合适的模具材料是火焰表面淬火工艺的前提条件。
对模具的工作条件应认真地进行分析,所选用的材料经火焰表面淬火后要满足模具的力学性能,并保证有足够的寿命。
对结构复杂、寿命要求很高的模具不适宜采用火焰表面淬火工艺。
模具半精铣后钳工热处理的内容及要求:拉延模3D型面在半精铣加工后,钳工要进行热处理,外板件的凸模切边线以外,压边圈(包括管理面)和上模的凸R角要进行热处理,硬度为HRC54-56度;内板件的模具凸模、压边圈、上模所有凸R角都要进行热处理,硬度为HRC54-56度。
否则二次加工掉0.3毫米后会导致硬度不足;热处理时工作者应测试一小段,由质检员确认达到硬度后才能进行后续的火焰处理,同时热处理过程中必须经常有质检员采聚检测点,而且要密切注意处理过程是否有裂纹、气泡产生。
(若有可考虑用水冷或风冷测试而最终决定冷却方案)模具材料及热处理硬度:热处理要求:热处理后零件不允许有裂纹(100毫米内不允许有3个裂缝)和脱碳区,并清除氧化皮、脏物和油污。
热处理的具体操作图2-2 淬火(热处理)示意图(二)机械基础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如图2-3所示)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其内容广,难度大,涉及很多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缺乏耐心和兴趣,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本文通过揭示和分析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改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新思路,以期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图2-7 马达座铲花点图2-3 机械基础图样2.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运动副的分类和表示方法,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图解法绘制盘状凸轮机构、齿廓啮合基本定律、设计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基本尺寸以及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等。
本部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比较抽象,如机构自由度计算中虚约束的判断、平面连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的判定、滚子半径和基圆半径对凸轮轮廓的影响、渐开线性质等。
这些内容学生在学习时既看不到,又摸不着,使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讲清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首先要把握每章的重点难点,并把讲课的重点要放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上,其他部分可以简讲或让学生自学。
启发思维,诱导激励。
课堂教学上可适时采用启发式教学,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师生互动,鼓励创新。
教师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讨论,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意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精选习题,贴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