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与发展中大国的战略机遇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型与发展中大国的战略机遇期
陆铭*
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中国经济维持了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人口红利即将结束,老龄化可能带来储蓄率下降,这使中国经济完全可能进入增长速度下滑的时期。展望未来,如果能够再持续高速增长20年,那么,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从人均收入的意义上来说,中国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对于世界经济获得新的增长动力而言,也是极大的利好。
理解中国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理解中国作为一个“转型与发展中大国”的特征。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到2011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刚刚超过50%;作为一个大国,中国人口和经济总量大,具有潜在的规模经济优势,而且地区间禀赋差异明显,各个地区之间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作为一个转型国家,中国脱胎于计划经济,至今在很多方面仍然带有强政府干预的色彩。
当前,中国面临着多方面发展失衡的挑战。那么,中国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从何处来?在整个20世纪,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或经济体)并不多,成功者很多都位于东亚,那么,中国能够继续这一神话吗?我认为,答案仍然在于中国的“转型与发展中大国”特征。
在“发展”的意义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才刚刚过半,即使按目前的速度,城市化水平大约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中国要达到75%的城市化率,也仍然需要20-25年。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将极大地获得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随着农业人口的减少,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将同步提高。城市对于发展教育具有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在城市中,劳动力将借助相互的学习和自我的积累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和经验。这些都将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在“大国”的意义上,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地理、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本水平。如果生产要素能够充分自由地跨地区再配置,那么,不同城市将能够有效地形成差异化的分工体系,生产要素的地区间配置效率能够进一步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资源跨地区再配置的
过程中,一些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将形成经济集聚的趋势,能够进一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提高劳动生产率。
然而,在中国这个“发展中的大国”,生产要素的城乡间和地区间再配置却面临着许多制度上的障碍。如果每一个地方的政府都采取最大化本地经济增长和税收的策略,那么,其采取的政策将是分割地区间市场,阻碍生产要素流动,这既不利于发挥资源跨地区再配置产生的效率改进,也不利于企业突破地区间的市场边界,扩大生产规模,享受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本应有的规模经济效应。因此,中国要发挥“发展中大国”的巨大潜力,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期,制度上的“转型”尤其重要,也大有可为。
中国处在全球化的时代,21世纪,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参与一场大国之间的竞争。如果主动地改革,中国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如果未能抓住机遇,国内的矛盾可能进一步深化,而在国际上则将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能否牢牢把握机遇,关键中的关键是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
*作者为复旦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兼职教授。此文为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工作室”独家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