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反洗钱可疑案例分析(地下钱庄篇)
反洗钱处罚的案例分析

反洗钱处罚的案例分析 反洗钱对维护⾦融体系的稳健运⾏,维护社会公正和市场竞争,打击腐败等经济犯罪具有重⼤的意义。
那么反洗钱的处罚是如何的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反洗钱处罚案例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反洗钱处罚案例⼀ 2015年5⽉9⽇,潜逃新加坡四年的“红⾊通缉令”2号疑犯—江西省鄱阳县财政局经济建设股原股长李华波被遣返回国。
检⽅证据显⽰,2006年10⽉⾄2010年12⽉,李华波涉嫌利⽤管理该县农业、提供虚假对账单、基建专项资⾦的职务之便,伙同他⼈通过私盖伪造的公章、提供虚假对账单等⼿段,将9400余万元公款转⾄个⼈账户。
李华波个⼈分得约7200万元,其中2900余万元被转移⾄新加坡,其余款项被其⽤于到澳门赌博、个⼈消费等。
2009年12⽉,他利⽤虚假⾝份申请办理移民新加坡的⼿续。
2011年1⽉6⽇,李华波及妻⼦徐爱红、⼥⼉李媛和李津均获得新加坡永久居民资格。
2011年2⽉,他潜逃海外。
2⽉23⽇,最⾼检通过公安部向国际刑警组织请求对李华波、徐爱红发布红⾊通缉令。
2011年以来,我国分别由最⾼检、公安部牵头,8次派出⼯作组赴新加坡开展执法合作。
2012年9⽉,新加坡总检察署以三项“不诚实接受偷窃财产罪”指控李华波。
2012年11⽉8⽇,中国检察机关侦查⼈员⾸次在境外刑事法庭出庭作证,将28组证明李华波在中国犯有贪污罪并将部分赃款转移到新加坡的证据材料⼀⼀呈交给法庭。
2013年8⽉,新加坡法院⼀审判决认定新加坡总检察署对李华波的所有指控罪名成⽴,判处李华波15个⽉监禁,同时判决将指控的18.2万新元赃款归还中国。
2012年3⽉,全国⼈⼤会通过的修改后刑诉法新增特别程序,为李华波案办理带来了重⼤“利好”。
2014年8⽉29⽇,上饶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了李华波违法所得没收⼀案。
该案件成为了我国检察机关运⽤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追缴潜逃境外腐败分⼦涉及赃款的第⼀起案例。
2015年3⽉,法院⼀审裁定认为,李华波将其所贪污公款中的2953万元转移⾄新加坡,被新加坡警⽅查封的李华波夫妇名下的财产,以及李华波在新加坡⽤于“全球投资计划”项⽬投资的150万新元,均系违法所得,依法均应予以没收。
银行反洗钱案例介绍

一、地下钱庄洗钱
2.资金交易上的识别点 (1)初始交易:公司账户开始无业务,或交易量很小 (2)测试交易:公司账户启用时先进行小额资金交易 (3)超规模交易:公司账户突然大进大出(日交易量在百万、 千万元),每天不留余额或余额很少 (4)网银交易:快进快出,日交易几十笔甚至上百笔 (5)资金循环:如深圳公司—异地公司—异地个人—深圳个 人,最终在深圳取现 (6)公转私:由外地公司账户拆成几笔转到本地公司或个人 账户 (7)对手固定:公司账户除了通过网上银行与固定对手交易 外,不与其他单位或个人账户发生任何往来 (8)提现:开户公司不提取现金,不领取银行回单;往往将 资金转到下级大量个人账户,最终通过ATM机提现
二、腐败洗钱
存入腐败分子实际控制账户 腐 败 分 子 洗 钱 分 子
交付贿款
汇入腐败分子委托的境外银 行账户
以腐败分子有关人员的名义 进行投资理财
二、腐败洗钱
(1)特定的职务身份:公务员、公司高管或其亲属和关系密 切人 (2)大额资金:交易、投资、投保、消费与身份收入不符 (3)结构性操作:故意分拆资金,避免受到关注 (4)节日:传统节日前后存款集中,如春节、中秋 (5)亲属:以亲属名义存款、投资、炒股、投保、消费等 (6)定期:分散存定期 (7)外币:往往有外币存款,数额较大 (8)开户:资金起点往往为整数或吉利数(8.8万等) (9)只出不进:开户后,资金只出不进,或消费,或提现 (10)一次性:账户内资金用完后会很快销户或者休眠 (11)信用卡消费异常:显示在香港、澳门等地信用卡消费, 特别是珠宝店、俱乐部、奢侈品(名包、名表)、高尔夫等 (12)当某官员被调查时,其亲属急于转移资金
七、非法传销洗钱
反洗钱案例分析

反洗钱案例分析案例一【案情】这些资金在上述账户集中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又大量地汇往某边境地10余个个人账户,资金汇入后,次日马上全部提现。
【点评】经调查,此案中所涉及的银行结算账户和支付交易具有下列可疑特征:2.不同客户的账户交易支付凭证上的笔迹为同一人,预留银行印鉴卡上的个人姓名也大都一致,即这些账户的真实所有人可能为同一人。
3.账户的资金发生额大,但余额很小,资金大进大出,周转迅速。
4.资金周转环节多、速度快,上、下游企业之间明显不相关。
6.资金大规模流往边境地区。
7.账户的开户时间都很短,且频繁开、销户。
案例二【案情】C银行报告了一个可疑交易信息:这家银行发现一个新客户经常性地收取来自外地的个人汇款,资金交易量非常大。
经核实,这是一家书店,外地的个人汇款主要用来买书的。
但继续查证后银行发现,这家客户只有一个店员,一个兼职会计,真正的法定代表人始终没有出现过。
而且,这家书店规模很小,平时顾客很少,其资金交易量远远超过其正常经营规模。
【点评】对于银行,应在以下几方面引起注意:1.大量存现是洗钱者洗钱的第一步,因此,银行对存入现金行为进行重点关注和审查,这是反洗钱的第一步。
2.在现金交易被监测的情况下,洗钱者往往把大量的现金由不同的人分次分批存入银行,然后再通过转账的方式集中起来。
3.客户频繁地收取个人汇款,交易量明显超过其经营规模,资金收付频率及金额与企业经营规模明显不符。
4.银行在识别的时候,应切实遵循“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做好实地调查。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掌握客户的经营特点,发现异常的资金流动。
接银行报告后,警察调查发现,这是一个盗版集团开立的书店,其主要用途就是用来洗钱的。
他们雇佣了大量的人员从各地分批将现金存入银行,然后书店以卖书的名义将钱汇集起来,再以营业收入的名义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税款。
这样,非法的收入就伪装成合法的了。
案例三【案情】【点评】对于银行,应重点关注:1.“长期闲臵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且短期内出现大量资金收付”,这是一个重要的可疑交易的表现形式。
银行反洗钱案例精选

银行反洗钱案例精选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改变,洗钱的方法和途径也产生变化,洗钱手法日趋复杂化、专业化.目前,我国在打击洗钱犯罪的过程中发现,犯罪分子通常利用金融机构、地下钱庄、虚假投资、赌资、投资房地产、珠宝等方式将诈骗、走私、贪污、受贿、侵占、制贩毒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获取的赃款进行转移。
我们选录了一些国内外洗钱犯罪和洗钱活动的典型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和分析,旨在分析问题,查找不足,积累经验,以提高我们对反洗钱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案例一、汪某投资企业洗钱案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于2004年3月审理并判决了国内首宗洗钱罪案件。
被告汪某于2001年年底认识同类人区某,知道区某长期在加拿大、香港及广东省从事毒品贩卖活动。
2002年上半年,区某对汪某表示为其子女考虑,今后想从事正当职业,想把资金(贩卖毒品所得)带回境内。
汪某当即为其出谋划策,采取购买企业经营方式来处理赌资。
2002年8月,区某将毒资折合港币约600万元从加拿大带到香港,由香港入关,汪某开车到香港接应,带回广州。
汪某通过广州某律师事务所,以区某的520万港币(折合人民币550万元),购得广州某木业公司并担任董事长,每月领取5000元以上的工资,负责处理公司对外联络事宜,还收取区某赠送的一辆奔驰小汽车。
汪某接管公司后开始经营木材生意,利润率为20%。
区某采取虚设盈利亏损账目,用于掩饰、隐瞒其违法所得的来源与性质,意图将毒品犯罪的违法所得转为合法收益,2003年3月区某贩毒案告破,区某、汪某被依法逮捕。
经法院认定,汪某犯洗钱罪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五项、第六十五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此案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公布的国内首宗洗钱罪案件,是以投资方式掩盖贩毒资金的典型案例。
案例二、中国银行联行资金被盗转移案1993年中国银行开平支行行长许超凡就开始利用职务之便,通过联行清算系统,直接窃取联行资金。
1999年许升任广东省分行财会处处长后,余振东、许国俊先后接任支行行长,盗窃流水线一直在顺利进行。
银行反洗钱案例精选

银行反洗钱案例精选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改变,洗钱的方法和途径也产生变化,洗钱手法日趋复杂化、专业化.目前,我国在打击洗钱犯罪的过程中发现,犯罪分子通常利用金融机构、地下钱庄、虚假投资、赌资、投资房地产、珠宝等方式将诈骗、走私、贪污、受贿、侵占、制贩毒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获取的赃款进行转移。
我们选录了一些国内外洗钱犯罪和洗钱活动的典型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和分析,旨在分析问题,查找不足,积累经验,以提高我们对反洗钱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案例一、汪某投资企业洗钱案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于2004年3月审理并判决了国内首宗洗钱罪案件。
被告汪某于2001年年底认识同类人区某,知道区某长期在加拿大、香港及广东省从事毒品贩卖活动。
2002年上半年,区某对汪某表示为其子女考虑,今后想从事正当职业,想把资金(贩卖毒品所得)带回境内。
汪某当即为其出谋划策,采取购买企业经营方式来处理赌资。
2002年8月,区某将毒资折合港币约600万元从加拿大带到香港,由香港入关,汪某开车到香港接应,带回广州。
汪某通过广州某律师事务所,以区某的520万港币(折合人民币550万元),购得广州某木业公司并担任董事长,每月领取5000元以上的工资,负责处理公司对外联络事宜,还收取区某赠送的一辆奔驰小汽车。
汪某接管公司后开始经营木材生意,利润率为20%。
区某采取虚设盈利亏损账目,用于掩饰、隐瞒其违法所得的来源与性质,意图将毒品犯罪的违法所得转为合法收益,2003年3月区某贩毒案告破,区某、汪某被依法逮捕。
经法院认定,汪某犯洗钱罪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五项、第六十五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此案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公布的国内首宗洗钱罪案件,是以投资方式掩盖贩毒资金的典型案例。
案例二、中国银行联行资金被盗转移案1993年中国银行开平支行行长许超凡就开始利用职务之便,通过联行清算系统,直接窃取联行资金。
1999年许升任广东省分行财会处处长后,余振东、许国俊先后接任支行行长,盗窃流水线一直在顺利进行。
反洗钱可疑案例

一、可疑交易标准长期闲置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或者平常资金流量小的账户突然有异常资金流入,且短期内出现大量资金收付。
案例参考 1、案情提要: Y 市某家商业银行有一个账户4年来长期不动,近期收到了几笔资金,起初,该商业银行并未留意,但自发生资金收付后一段时间内,该账户便活跃起来,几乎每天都有交易发生,资金收付非常频繁,且金额较大。
该商业银行工作人员觉得此账户很可疑,于是针对该账户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和监控。
经查,该账户所有人 S 某是一位失业者,数年来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其妻子是一位家庭帮工,收入非常微薄。
家中亦没有其他可供支持收入来源。
S 某 4 年前开立该账户后基本没有资金进出,此银行账户一直处于休眠状态。
银行员工认为这个客户的资金来源和交易比较可疑,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进行了报告。
公安机关根据该银行提供的线索进行了调查,S 某对账户资金来源含糊其辞,无法说明真实情况,于是公安机关正式立案侦查,经调查发现,该账户资金汇入方来自多个不同账户,甚至有些是现金存入,公安人员顺藤摸瓜,最终发现资金均来自地下钱庄,后来通过对 S 某的多次审查,最终锁定在 S 某的一位亲戚 Q 某身上,通过彻查发现,Q 某是一名毒品交易犯,近年来一直活跃在与该市相邻的邻国进行毒品交易,贩毒所得非法资金通过地下钱庄分批汇入该市,完成跨境转移。
然后由 S 某通过对转、现金存取等方式完成洗钱活动。
这是一起典型的可疑交易案例,“长期闲置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且短期内出现大量资金收付”,是一个重要的可疑交易表现形式。
另外一个关键是账户突然启用的原因和账户所有人的真实身份。
此案件中账户突然启动没有合理理由,账户资金规模与账户所有人的身份也明显不符,所以存在洗钱重大嫌疑。
完善反洗钱管理体系,配备充足的、专业的管理人员。
进一步加强反洗钱制度建设,各业务管理部门应切实将反洗钱要求嵌入业务制度和操作流程。
建立反洗钱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反洗钱内控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评价。
反洗钱案例分析

2020/4/5
4
药企开空壳公司洗钱涉案4亿
• 日前,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联合督办,破获一起医药行 业虚开增值税发票。犯罪嫌疑人为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在 无货交易的情况下,利用上下游超20家企业大量虚开增值税 专用发票,涉案金额超过4亿元。 • • 案件查处过程中,稽查人员发现,广东某药企在未采购中 药材的情况下,接受全国多地企业虚开中药材增值税专用发 票,偷逃税款并套取非法利润所得。在掌握相关证据后,稽 查人员对该企业及其上下游相关企业开展排查。
• 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稽查人员发现,为躲避检查,该药企法人和股东甚至开办空壳公司,制造虚 假交易记录为自己虚开增值税发票。经调查,在无货交易的情况下,有超过20户上下游企业参与其中, 涉案金额超4亿元。目前该案已移交公安机关,进入司法程序。 • 在案件查处过程中,稽查人员在没收的企业财务记录中,发现了多本与公司销售账目不相符的资金 记录,交易对象主要是下游的医院、药店等,并且大部分通过现金交易,这些反常的记录,引起了稽查 人员的注意。
反洗钱案例分析
2020/4/5
1
扬州非法经营地下钱庄案
2017年5月15日是第八个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当日,扬州警方通报, 经过一年多的侦查,破获公安部督办、交易金额逾700亿元的非法经营地下钱庄案。
据扬州警方披露,2015年6月,人民银行扬州市中心支行向扬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移送案件 线索和资料,称该行在日常资金分析与监测工作中,发现林某等人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中资金进 出量巨大。他们经初步调查认为,资金交易真实用途不清,交易规模与实际经营状况不符,不 能排除其洗钱嫌疑。
地下钱庄案例

地下钱庄案例
地下钱庄是指以非法方式进行金融交易和资金流动的组织或个人。
在中国,地
下钱庄案件屡见不鲜,给社会经济秩序和金融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地下钱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的危害和特点。
案例一,某地下钱庄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该地下钱庄由一名姓陈的个人创立,通过设立虚假公司和平台,利用互联网和
手机短信等方式,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存款。
其诱骗手段主要包括高额利息回报、资金安全保障等,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资金。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后,陈某突然销声匿迹,导致大量投资者无法取回本金和利息,引发了社会恶劣影响。
这一案例揭示了地下钱庄的一些特点和危害。
首先,地下钱庄往往通过高额利
息回报等手段来诱骗投资者,使得投资者陷入贪念,盲目相信并投入资金。
其次,地下钱庄通常以虚假公司或平台的形式进行运作,隐蔽性强,难以被监管机构发现和打击。
最后,地下钱庄的突然消失给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严重破坏了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针对地下钱庄案例,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提高公众的金融风险意识,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远离非法金融活动。
同时,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虚假公司和平台的排查和打击,加大对地下钱庄的打击力度,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综上所述,地下钱庄案例的存在给社会经济和金融秩序带来了严重危害,需要
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加强监管和打击,以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希望通过对地下钱庄案例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能够更好地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2016反洗钱案例

2016反洗钱案例【篇一:2016反洗钱案例】一、地下钱庄洗钱案例分析地下钱庄是指不法分子以非法获利为目的,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擅自从事跨境汇款、买卖外汇、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等违法犯罪活动,一般以非法经营罪论处。
地下钱庄通常有三类,分别是跨境汇兑型、非法买卖外汇型和支付结算型。
地下钱庄交易资金游离于国家正常的国际收支统计之外,容易导致国际收支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影响宏观经济决策。
地下钱庄经营者不问客户身份、收付款来源,大量资金流动不受政府监管,扮演了各类上游犯罪的帮凶角色,并成为一些经济犯罪及网络赌博、电信诈骗、涉毒涉恐等违法犯罪资金转移出境的主要通道,特别是一些贪污腐败分子,通过离岸公司和地下钱庄将巨额资金转移到境外,逃避打击。
2016年1月13日,全国迄今涉案人数最多、涉及区域最广、涉案金额最高,达到4100亿元跨境汇兑型地下钱庄案公开开庭受审。
涉案团伙包括赵某在内9人,公诉机关对该团伙为首者赵某指控三宗罪,分别是非法经营罪、行贿罪以及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对团伙其余成员均指控非法经营罪。
经公诉机关审查查明,2011年以来,绍兴市诸暨人赵某伙同妻子郑某(同案受审)在义乌成立了义乌迪而进出口有限公司,雇佣沈某、陈某、杨某等7人(均同案受审),从事非法买卖外汇。
同时,赵某还利用本人及妻子和公司员工的名义,在境内和香港注册了60多家公司,非法从事外汇买卖。
经金华安泰会计师事务所司法审计,按交易当日美元兑其他币种中间汇率折合,从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赵某等人累计非法购买外汇总额48.3274亿美元,累计非法售出外汇48.1422亿美元。
据赵某供认,他开办的公司中,大多数是为了开设nra账户(境外机构按规定在境内银行开立的境内外汇账户),然后应客户的需求,利用客户的资金兑换外汇。
赵某承认:银行能给我80个点的优惠,我能给客户50到60个点的优惠,我从中能赚到大约20个点的优惠。
反洗钱典型案例警示教育(2篇)

第1篇1. “江苏周某反洗钱案”案情简介:周某利用其在银行工作的便利,非法开设银行账户,并接受他人委托进行洗钱活动。
最终,周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
2. “深圳李某洗钱案”案情简介:李某涉嫌利用他人银行卡进行洗钱活动,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万元。
法院审理后,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
3. “广东张某洗钱案”案情简介:张某通过虚构交易、虚构借款等方式,将他人资金转移至境外,涉嫌洗钱。
法院审理后,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
4. “北京陈某洗钱案”案情简介:陈某利用其控制的多个银行账户,为他人提供洗钱服务,涉案金额巨大。
法院审理后,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
5. “上海王某洗钱案”案情简介:王某涉嫌利用其控制的银行账户,为他人洗钱,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万元。
法院审理后,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
这些案例警示我们,反洗钱工作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加强反洗钱意识:1. 提高反洗钱知识:了解反洗钱法律法规,增强风险意识。
2. 选择正规金融机构:选择信誉良好、合规的金融机构进行金融交易。
3. 保管好个人信息:避免泄露个人信息,防止他人利用您的账户进行洗钱活动。
4. 关注账户交易:定期检查账户交易记录,如发现异常,及时向银行报告。
5.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防止成为洗钱活动的参与者。
通过学习这些典型案例,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共同努力,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第2篇案例一:银行员工协助洗钱某银行员工在办理一笔大额资金转账业务时,发现资金来源不明,但并未及时报告给银行反洗钱部门,而是将这笔资金通过多次转账、拆分等方式进行洗钱。
最终,该员工因涉嫌洗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警示:金融机构员工应严格遵守反洗钱法律法规,对可疑交易进行严格审查,并及时报告给反洗钱部门。
案例二:房地产开发商洗钱某房地产开发商在销售过程中,将部分购房款通过虚假交易、虚开发票等方式转移至境外,涉嫌洗钱。
反洗钱典型案例评析

反洗钱典型案例评析在当今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中,反洗钱工作愈发重要。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洗钱活动的手段和危害,从而加强防范,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
以下为您呈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反洗钱案例,并进行详细评析。
案例一:地下钱庄洗钱案在某沿海城市,警方破获了一起规模庞大的地下钱庄洗钱案。
犯罪团伙利用虚假贸易、虚构交易等手段,将大量非法资金转移至境外。
他们通过注册多个空壳公司,伪造贸易合同和发票,制造资金往来的假象。
同时,利用多个银行账户进行复杂的资金划转,使得资金的来源和去向难以追踪。
评析:这个案例反映出地下钱庄作为洗钱的重要渠道,其运作方式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
犯罪分子巧妙地利用了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的漏洞,规避监管。
这不仅对国家的金融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也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对于此类案件,需要加强跨境金融监管合作,提高金融机构对可疑交易的监测能力,同时加大对地下钱庄的打击力度。
案例二:网络赌博洗钱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赌博成为了洗钱活动的新领域。
某犯罪团伙搭建了一个网络赌博平台,吸引赌客参与。
赌客通过线上支付方式将赌资充值到平台账户,犯罪团伙再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将这些资金分散转移至多个账户,并进行洗白。
评析:网络赌博洗钱案凸显了互联网时代洗钱活动的新特点。
网络的匿名性和便捷性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金融机构和支付平台在防范此类洗钱活动中面临着巨大挑战。
需要加强对网络支付的监管,建立更严格的身份认证和资金监测机制。
同时,加强对网络赌博的打击,从源头上遏制洗钱活动的发生。
案例三:贪污受贿洗钱案某官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巨额贿赂。
为了掩盖非法所得,其亲属通过投资房产、购买理财产品等方式,将受贿资金合法化。
评析:这种案例揭示了贪污受贿与洗钱之间的紧密联系。
犯罪分子试图通过看似合法的投资行为,混淆资金来源。
这要求我们加强对公职人员及其亲属财产的监管,建立健全的财产申报制度。
同时,金融机构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应加强对资金来源和用途的审查,对于可疑的大额交易及时报告。
地下钱庄案例

地下钱庄案例地下钱庄案例案例概述:地下钱庄是指在无牌照的情况下进行非法金融业务的机构或个人,通常以金融服务的名义聚集资金,进行资金划拨、洗钱、逃避监管等违法活动。
本案例描述了2010年之前发生在中国某城市的一宗地下钱庄案件,涉及多名犯罪嫌疑人和巨额资金操作。
事件发生时间:2005年-2008年地点:中国某城市2010年前,某城市的公安机关接到了一起举报,称该市存在一家规模巨大的地下钱庄,涉及洗钱、非法兑换外汇等活动。
警方迅速展开调查。
警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蹲点观察和侦查,最终锁定了一个位于该市繁华商业区的写字楼,该楼层正是地下钱庄的运营中心。
根据线人提供的情报,该地下钱庄由一名姓李的男子控制,被其雇佣的员工进行资金运作。
根据警方的调查结果,该地下钱庄有着庞大的操作规模。
从2005年至2008年,该地下钱庄通过与跨国犯罪团伙合作,非法兑换外汇、洗钱金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
该地下钱庄通过合谋、背书等方式大量购买外汇并进行非法兑换,以此掩盖其非法资金来源。
该地下钱庄的运营方式极为隐蔽,仅有数名核心员工直接参与资金募集、操作和洗钱行为。
他们通过多个银行账户和假名义公司来收集和转移资金,使其雪藏在不同的账户中,增加了追踪的难度。
经过大量证据收集和调查,2010年初,警方成功突袭了地下钱庄的运营中心。
抓获了该团伙的领头人李某和其他核心成员,并冻结了涉案账户。
同时,警方还查封了地下钱庄的运营场所,并没收了涉案的电脑、文件等证据。
律师点评:本案例中的地下钱庄案件涉及到了跨国犯罪团伙以及大规模的洗钱活动。
这一案件的成功破获归功于警方的深入调查和卓有成效的行动。
对于地下钱庄案件的打击,必须依法严厉打击,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犯罪。
此外,对于地下钱庄的监管和预防亦至关重要。
应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反洗钱法律法规,提高金融机构的合规意识,对可疑交易和异常资金流动进行监控和报告。
此类地下钱庄案件的破获不仅仅需要警方的努力,还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和监督。
地下钱庄洗钱典型案例分析

地下钱庄洗钱典型案例分析公安部日前部署在全国开展打击地下钱庄集中统一行动。
据悉此次行动将从8月底持续到11月底,通过该行动,严厉打击通过地下钱庄进行的金融证券、贪污受贿、恐怖活动等重大犯罪活动。
近年来,国际资本波动剧烈,我国面临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逐步加大。
地下钱庄不仅涉及金融、证券、贪污腐败和暴力恐怖活动转移资金的洗钱工具,同时也成为了国际跨境资金进入国内,严重干扰我国金融秩序的帮凶。
案情介绍:2015年6月,市警方破获一起代号为“3.06”的特大地下钱庄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1名,缴获涉案银行卡300余张,冻结涉及18家商业银行的1087个账户,涉案金额高达120多亿元。
该地下钱庄进入警方视线,源自一起诈骗案。
银行支行行长沈因涉嫌集资诈骗被捕,在清查该案件时,根据沈的资金流向脉络,一条涉及地下钱庄的重大案件线索慢慢浮出水面。
专案组发现涉案的大量银行账户呈现出“金字塔”式的结构:沈指定的银行账户在收到款项后,短时间内即向5个账户转移资金,该5个账户随后又各自向100多个账号转移资金。
而犯罪嫌疑人叶就是上述5个账户其中之一的实际控制者。
叶自2006年起就跟随家人在市从事地下钱庄活动,在深圳市寻找有外币兑换需求的人,然后在香港联系下家,自己则从中收取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的手续费。
犯罪嫌疑人、叶的姐姐叶莲证实,她平时在深圳步行街摆摊兑换外币,接下生意后即联系香港方面经常合作的下家谈妥手续费,随后客户将人民币转入叶氏姐弟控制的境内账户,叶氏姐弟再转账给香港下家控制的境内账户,同时下家将客户需要兑换的外币转到客户指定的境外账户,自此,一单地下钱庄交易即告完成。
案例分析:该地下钱庄案是一桩典型的跨境汇兑外币洗钱案,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内外勾结、主动招揽,从而完成有需求的客户与地下钱庄的对接。
地下钱庄通过经济利益拉拢腐蚀金融机构高管、普通员工的手法堂而皇之的在银行招揽业务,一旦发现有人需要办理外汇、承兑等业务就主动推销。
银行反洗钱可疑案例分析(地下钱庄篇)

【案例1】上海罗某特大地下钱庄案2007年8月6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上海罗某地下钱庄案一审宣判,认定罗某等4名被告人通过中国境内数家银行的23个私人储蓄账户,跨国非法买卖外汇,金额高达53亿余元人民币。
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分别判处罗某、莫某、李某和陈某4人有期徒刑14年至9年不等,其中新加坡籍被告人罗某、莫某、李某被并处驱逐出境。
自2005年11月起,央行上海总部陆续收到由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报送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称罗某等4人在其分支行将大量款项汇往全国各地,与此同时叉从全国各地汇入大量款项,资金流动呈现出集中分散、分散集中的特点,极为可疑。
罗某于2005年5月31日在该银行上海陆家嘴支行申请开立个人账户,之后频繁发生异常交易。
其经常以现金本票、电话银行以及交通银行通存通兑等方式将一笔或多笔较大资金转入其账户,当天又通过全国通、电汇等方式将资金分散转往全国各地交通银行开户的多名收款人账户下,每次提取5万到30万元人民币不等的现金。
罗某还有意将交易分散在交通银行多个网点、多名柜员处进行,以躲避银行的关注。
银行工作人员发现上述交易很可疑,柜面人员就向罗某询问其资金用途,罗某声称是在做外贸生意。
之后罗某生怕事情败露,便于2005年10月20日通过电话将其账户内的余额全部转出至另一客户陈某账户下,到2005年11月16日,罗某的账户余额一直为零。
陈某的账户交易情况与罗某相同,经柜面人员了解,陈某为罗某所雇佣,陈某操作资金时,两人经常同时到场,有时会有另一外籍人Daniel随行。
柜面人员曾经建议陈某办理一张VIP卡,陈某欣然应允,而当时在一旁的罗某立即进行阻止。
据该银行介绍,该银行对交易量大的大客户有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于是柜员就想给他们办一张VIP卡,可以比较方便地办业务,但要留下比较详细的个人资料。
一听到要留下详细资料,他们就拒绝办VIP卡,宁愿排队。
罗某曾先后介绍另两名新加坡籍男子Daniel、Lee Kee Yong来该银行上海分行开立借记卡,工作人员在调取这几人的开卡资料时,发现他们所留地址与罗某为同一住处,且这两名新加坡籍男子的交易情况也与罗某基本一致。
XXXX银行反洗钱案例分析

XXXX银行反洗钱案例分析我行反洗钱工作人员在日常反洗钱筛查过程中,发现我行某一长期闲置的对公账户突然原因不明的启用,出现了大额资金收付交易。
此交易为网上支付,客户原先留存的联系方式无法联系,不能具体了解其资金的实际用途,无法排除该客户可疑交易行为,我行工作人员立即对该账户网银给予止付,限制该账户交易,并继续积极主动联系客户询问资金用途,提高该客户风险等级,持续关注该账户资金动向,并将相关信息报送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
特征分析:一是长期闲置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或者平常资金流量小的账户突然有异常资金流入,且短期内出现大量资金收付。
二是进行大额资金转账交易前,分多次进行小额资金试探性转账。
三是客户无法联系或拒绝配合调查。
风险提示:一是加强客户身份审核,了解客户需求。
作为银行从业人员一定严格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制度,杜绝无真实理由开户,遇到可疑客户应通过进一步询问客户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方式做好客户身份审核,必要时,可要求客户提供辅助证件,核实后仍觉得可疑的应拒绝为其办理开户业务。
二是定期更新客户信息,确保客户信息有效性。
特殊原因无法及时获取信息的应及时作出处理并报告。
案例处置措施:一是及时做好重点案例通报。
对于我行发现案例, 及时通过网络通讯群或电话等方式在全行进行了交流分享。
二是及时做好洗钱风险提示。
及时转发了司法机关的相关文件,人行及相关同业的通报,做好了风险提示工作。
三是及时分析洗钱案例特征。
根据案例的共性, 对当前违法犯罪进行了分析总结与特征归纳。
四是及时防控。
全行统筹安排, 重点监控, 对相关黑名单客户及时采取中止金融服务等措施, 同时按照央行统一安排继续做好各项落地工作,有效地防范涉及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
为加强对类似可疑交易识别要点的学习和培训, 我行通过组织学习国内其他相关反洗钱案例,培训掌握识别要点,强化对可疑交易风险类型的分析和识别。
案例:罗某特大地下钱庄案2007年8月6日,XX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罗某地下钱庄案一审宣判,认定罗某等4名被告人通过中国境内数家银行的23个私人储蓄账户,跨国非法买卖外汇,金额高达53亿余元人民币。
反洗钱案例分析-地下钱庄

反洗钱案例分析——韶关“8.16”地下钱庄案例分析商业银行作为反洗钱的重要参与者应遵循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政策规定,切实履行展业三原则,有效识别和控制跨境交易业务的洗钱风险。
反洗钱案例分析——韶关“8.16”地下钱庄案例分析案情介绍2017 年7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韶关中心支行移送一条可疑交易线索到韶关市公安局经侦部门。
2011年8月15日,一个名叫钟某城的珠海人在韶关市某金融机构开设了一个账户,该账户从2011年至2012年期间,主要接受彭某等人的资金转入或现金存入。
2013年至2015年期间,账户没有发生任何交易,只有系统计息、扣取短信费、年费等。
但是到了2016年,全年突然发生121笔交易,而且资金交易快入快出,涉及人民币高达9853.89万元。
资金去向大多是转到珠海客户或在珠海ATM取现,基本无余额沉淀,从种种迹象判断该账户涉嫌地下钱庄交易。
接到线报后,韶关市公安局于8月16日将此案定为“8.16”非法经营案(地下钱庄)。
经查证,该账户采用从澳门涉赌资金转账的方式进行转移。
2016年1月8日,彭某每次携人民币前往澳门,先将赌资转入钟某某为其开立的转账账户,再由犯罪团伙多名成员通过多次转账将彭某的赌资(人民币)兑换成港币,在澳门交付给彭某。
案件中绝大多数汇兑都是通过在银行以不同人的名义开通账户进行转账汇款等操作,为了掩盖资金来源,该地下钱庄使用多人身份证开户,操纵者非法买入、窃取两百多人的身份证件来开设虚假账户。
这个地下钱庄规模庞大,涉案人多达10000余名,通过控制非法虚假账户148个,遍及广东、湖南、福建、宁夏等全国20多个省份,金额达200多亿元。
前言近年来,国际资本波动剧烈,我国面临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逐步加大。
地下钱庄不仅涉及金融、证券、贪污腐败和暴力恐怖活动转移资金的洗钱工具,同时也成为了国际跨境资金进入国内,严重干扰我国金融秩序的帮凶。
毗邻港澳、资金流动频繁的广东是地下钱庄活跃的地区。
案例│地下钱庄案例及分析(五):M某通过地下钱庄支付走私款案

案例│地下钱庄案例及分析(五):M某通过地下钱庄支付走私款案地下钱庄案例及分析(五)2015-05-27M某通过地下钱庄支付走私款案案情摘要2005年6月,某地外汇管理部门与当地海关在工作沟通中发现某公司涉嫌走私,其主犯M某已因涉嫌走私罪羁押在人民法院。
据海关方面介绍,该走私案涉案金额高达1.4亿元,偷逃关税约2,600万元。
外汇管理部门随即开展一系列调查工作后发现,犯罪嫌疑人M某在担任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及总经理期间,曾从外地提取大量现金存入当地一家商业银行,之后与该地某区外汇黑市的非法买卖外汇人员串通,利用多名非居民、居民的外汇账户向境外支付走私货物的价款。
该地外汇管理部门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反洗钱监测中发现的重点可疑交易信息,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发现该地某区的外汇黑市存在大量通过地下钱庄支付走私款的交易活动。
该地外汇管理部门及时向公安部门通报了M某走私案和该地某区的外汇黑市及地下钱庄的情况。
公安部门对该线索高度重视,研究后决定会同外汇管理部门,以M某通过地下钱庄支付走私款为突破口,联合对地下钱庄违法犯罪活动采取专项打击行动。
经过缜密部署和精心安排,2005年9月,该地公安部门和外汇管理部门果断出击,一举摧毁了3个非法买卖外汇犯罪团伙,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41名(包括5名外国人),缴获、冻结资金折合人民币2,800余万元,成功将曾为M某向境外支付走私款的地下钱庄犯罪团伙一网打尽。
案例评析此案是一起典型的通过地下钱庄向境外支付走私货物价款的案件。
一段时间以来,为走私分子收付进出口贸易款已成为地下钱庄的主要业务之一。
据了解,M某的公司原来在另一城市通过地下渠道向境外汇款,2003年后因汇出金额巨大、先前的地下渠道汇路不畅等原因才转移到该地,通过该地某区地下钱庄向境外汇款。
这些交易主要通过M某个人账户进行。
经查,M某曾将走私款中的l700余万元通过其在某银行的账户,分别汇往5名居民、4名非居民的12个账户。
反洗钱可疑交易案例分析

可疑交易报告标准及其识别与案例根据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机构、政策性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应当将下列交易或者行为,作为可疑交易进行报告;案例类型一一、可疑交易标准短期内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或者集中转入、分散转出,与客户身份、财务状况、经营业务明显不符;二、可疑交易识别1.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是指10个工作日内从多个账户向一个账户转入资金后,又将与所转入资金累计金额大致相当的资金转向另一个账户;资金集中转入、分散转出是指10个工作日内向某一账户转入资金后,又在短期内分多次将与所转入资金金额大致相当的资金转往其他多个账户;2.走访客户,查阅客户的开户资料文件、走访记录、客户财务报表和客户交易流水清单;三、业务覆盖面汇款包括柜面汇款、自助银行业务、网上银行业务、票据交换、国际结算;四、案例参考1.案情提要2006年4月,根据某银行提供的可疑交易线索以及人民银行某分行的协助,公安机关以涉嫌非法经营对罗某、李某、冯某和莫某等人实施抓捕并予以刑事拘留,冻结56个人民币账户,冻结资金690余万元人民币,查获大量银行存折卡,交易凭证、账册及印章等书证、物证;参考文献:《金融机构反洗钱实用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参考文献:《中国洗钱犯罪案例剖析》群众出版社经查,罗某等人2005年在某银行开立个人账户,之后频繁发生交易,常以现金本票、电话银行、网络银行、通存通兑或邮政汇款等方式,将一笔或多笔较大资金转入账户,随后又分散转往全国各地的多名收款人;为躲避银行关注,罗某还有意将交易分散在银行多个网点多名柜员处进行;同时罗某还以李某、陈某、冯某、莫某等人名义在多家银行开立账户,开展汇款业务和跨境汇兑业务;主要是通过收取国内需要向X国汇款客户的人民币,或向境外汇款客户指定账户支付人民币,然后在境外收付相应的外币;罗某等人作为境外H公司外派人员在内地从事两地平衡的汇兑业务;通过央行反洗钱部门的调查,犯罪嫌疑人罗某,X国籍,涉嫌开设地下钱庄,涉嫌洗钱金额超过50亿元;2007年8月,某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一审宣判,认定罗某等4明被告人通过中国境内数家银行的23各私人储蓄账户,跨国非法买卖外汇,金额高达53亿元人民币;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罗某等人有期徒刑14年至9年不等;2.案例分析此案资金交易特征如下:1资金集中转入、分散转出特征明显;罗某在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之间,收款近26亿元,近2200笔,平均每笔近120万元,涉及个人530多人,单位8家,人均收款额近500万元;总付款近28亿元,近万笔,平均每笔近13万元,涉及个人万人,单位近150家,人均付款额近24万元;2资金调拨频繁,涉及金额大;罗某等人每天会根据账户余额情况进行资金调拨,以满足第二天的资金汇划需求;3现金存取频繁;为掩盖流通轨迹,节约汇划成本,罗某每天会到银行提取5万到30万元不等的现金用于交易;4交易手段复杂,非柜面交易居多;罗某等人充分利用现金、票据、电子银行等非柜面交易,规避银行的客户尽职调查;罗某警惕性很高,随时采用反调查措施,灵活使用各种金融业务,避免银行关注;他们采用相当于双方进行账面对冲的办法,在无跨境资金2;案例类型二一、可疑交易标准短期内相同收付款人之间频繁发生资金收付,且交易金额接近大额交易标准;二、可疑交易识别个工作日内相同收付款人之间不含同名账户之间的交易营业日每天发生3次以上,或者营业日发生持续3天以上的资金收付,且交易金额接近大额交易标准;2.查阅客户的开户资料文件和客户交易流水清单;三、业务覆盖面汇款包括柜面汇款、自助银行业务、网上银行业务、票据交换;四、案例参考:案例一1.案情提要2009年底,广州市某银行一支行的反洗钱业务人员接到柜台人员对某客户在银行转账的异常交易行为的汇报,于是通过本行可疑交易监测系统的资料发现,支行客户Z某在2009年1月至11月之间,其账户频繁地转入转出大量资金,累计交易记录达497笔,资金收付金额较大且均为整数,交易行为极其可疑;该业务人员迅速将Z某的所有账户可疑交易情况进行分析研判;经研究发现,该客户的账户资金由W县A建材经营部、G市B建材有限公司、W县C建材供应部、W县D建材供应部、W县E加油部单位账户以“差旅费”为用途支取后转入Z某账户,随后再分散转出给数个账户,这些账户所属相对固定;所有转出转入交易均由代理人D某代办,一部分为网上银行交易或到银行进行转账,一部分为现金交易;在2009年1月至2009年11月的总交易量高达人民币800余万元,其中现金交易金额2.案例分析该支行业务人员认为Z某的可疑交易手法如下:一、短期内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或者集中转入、分散转出,与客户身份、财务状况、经营业务明显不符;二、短期内相同收付款人之间频繁发生资金收付,且交易金额接近大额交易标准;三、现金交易金额大,很难留下交易痕迹,规避监控;四、以“差旅费”作为资金用途,混淆视听,掩人耳目;对于客户总是以“差旅费”的名义进行支取,银行工作人员试图向客户了解情况,但客户不愿透漏原因;该支行迅速通过反洗钱监测系统上报人行,并将该线索通过人民银行重大案件线索库系统上报;目前相关监管机构对此案正在处理过程中;3.制度启示1提高工作人员反洗钱意识,培养对异常交易的敏感性;此案中,该银行一支行柜台人员中对客户的可疑交易行为产生怀疑,及时报送重大可疑交易报告,为人民银行提供了重要线索;案中,该工作人员对于可疑之处向客户进一步了解情况未获答复,使得工作人员更加关注交易;可见,对于反洗钱工作,一线人员的意识非常重要;因此,银行要加大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反洗钱培训,指导其了解和掌握可疑交易规律,提高其反洗钱意识,对资金异常流转情况及时进行关注和分析,发现可疑线索并及时上报;2网上银行业务监管尚需规范;目前,网上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但相应的反洗钱监管措施明显滞后,本案中代理人员部分资金通过网上银行转出,不在一线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造成网上银行业务可疑交易甄别困难;因此,应根据网上银行业务的特点尽快制定网上银行的反洗钱监管办法,加强对网上银行交易特别是资金划转的监测,对达到大额交易标准的交易数据进行重点分析识别;案例二:1.案情提要2010年3月5日,为了响应公安部“关于2010年严厉打击虚假发票违法犯罪专项行动”,J市中心支行反洗钱科与J市X区国家税务局、J 市X区公安局经济侦察大队密切配合,成功破获一起新型的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案,涉案企业J市X区乾某电器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乾某公司”、J市X区豪某精工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豪某公司”,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共约3200万元人民币;目前,该案有4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2.案例评析1案件来源2010年2月C银行向人行J市中心支行反洗钱科报告一份重点可疑交易报告:2009年6月份开始,乾某公司和豪某公司多次收到“S市恒XX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XX公司”的大额汇款,汇入资金随后全部通过网上银行划给“S市灏XX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灏XX公司”,乾某公司和豪某公司分别收到恒XX公司汇入资金合计万元和万元,划给灏XX公司资金合计万元和万元;以上交易符合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1101:“短期内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或者集中转入、分散转出,与客户身份、财务状况、经营业务明显不符;”和第二款1102:“短期内相同收付款人之间频繁发生资金收付,且交易金额接近大额交易标准;”以及第四款1104:“长期闲置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或者平常资金流量小的账户突然有异常资金流入,且短期内出现大量资金收付;”此外,乾某公司在F银行J分行开户以来,从没通过银行柜台办理业务,只通过网上银行办理资金收付;豪某公司资金流向图2调查情况根据可疑交易报告,J市中心支行反洗钱科立即对该案线索展开行政调查;调查发现,乾某公司和豪某公司在F银行J分行和C银行开立了公司账户,分析上述两家公司账户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22日期间的账户交易流水,发现C银行资金交易规律与F银行的账户基本相同,豪某公司和乾某公司交易资金流向图如下:F银行分析了上述两家公司交易特点,上述两家公司的汇入资金与汇出资金大约相差5%当前黑市增值税发票的手续费一般为票面价格的5%左右,且资金到账后迅速汇出,与以往的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件特征一致,初步怀疑这是一个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的案件;在此基础上,J市中心支行反洗钱科将以上可疑交易线索移交J市X区公安局经济侦察大队和J市X区国家税务局;J市X区公安局经济侦察大队和J市X区国家税务局的经过调查了解,乾某公司是一家完全无生产能力的空壳公司,豪某公司生产规模很小,与该企业交易资金完全不符;3行动情况摸清了乾某公司和豪某公司的基本情况后,3月5日,J市X区公安局经济侦察大队采取行动,对乾某公司和豪某公司4名涉案人员进行刑事拘留,查封两家公司会计账册;经审讯,4名涉案人员对虚开增值税发票的违法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乾某公司和豪某公司均在商务网上认识恒XX公司,随后恒XX公司为乾某公司和豪某公司联系提供进项的增值税发票,乾某和豪某公司再向恒XX公司开出销项增值税发票,恒XX公司提供的进项增值税发票供两家公司用以抵扣虚开的销项增值税发票的纳税额;乾某公司和豪某公司分别为恒XX公司虚开的销项增值税发票约1900万人民币和约1300万人民币,从中收取%的开票“手续费”;4案件特征通过对4名涉案人员的审讯发现,两家公司虚开增值税发票手法与以往侦破的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件不同,是一起新型的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案,此案件存在以下特征:一恒XX公司利用乾某和豪某公司“洗票”;恒XX公司从其他途径获取了贸易型、运输型企业增值税发票,然后利用乾某和豪某公司作为过渡,将其他类型的增值税发票转化为生产型企业开出的增值税发票;二恒XX公司利用网上银行控制乾某和豪某公司的账户;恒XX公司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持有乾某和豪某公司的“U盾”,通过网上银行控制两家公司的账户,资金的划拨由恒XX公司实际操作;3.制度启示此案相关银行工作人员可疑交易的识别能力较高,在大量的交易数据中敏锐地发现可疑的交易数据并做到客户身份尽职调查,对该案的侦破提供了高质量的可疑线索;在该案前期的交易调查中,F银行S分行与J分行协同作战,及时地进行信息交流;该案的顺利侦破同时给予启示:一反洗钱调查是协助侦查涉税犯罪案件强有力的手段涉税案件涉及的账户较多,交易对手也较为复杂,导致账户资金往来频繁;本案中账户资金多达数千万元,涉及几家银行,要在短期内对所有账户之间关联关系及整个资金流动网络得到清晰地了解,必须通过反洗钱调查手段来实现;二现在犯罪嫌疑人之间的交易基本上是跨银行、跨系统、跨地区,只有各银行积极配合监管机构,加强沟通,互相协助,才能提高金融机构可疑交易上报质量,更好地打击洗钱犯罪;三持续稳定的反洗钱合规员岗位非常重要;培养一个有相当能力的反洗钱合规员并不容易,只有稳定的反洗钱合规员才能持续对相关可疑交易进行监测,更好地上报可疑案件线索;案例类型三一、可疑交易标准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短期内频繁收取与其经营业务明显无关的汇款,或者自然人客户短期内频繁收取法人、其他组织的汇款;二、可疑交易识别1.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10个工作日内,营业日内每天发生3次以上,或者营业日发生持续3天以上,收取与其经营业务明显无关的汇款;自然人客户10个工作日内,营业日内每天发生3次以上,或者营业日发生持续3天以上收取法人、其他组织的汇款;2.对交易对手进行识别判断,并查阅客户的开户资料文件,或要求客户提供相关业务凭证;三、业务覆盖面汇款包括柜面汇款、网上银行业务、票据交换、国际结算;四、案例参考1.案情提要①2005年8月,人民银行某支行对辖内银行某支行展开反洗钱现场检查,检查中发现,该支行行长L某在任职期间,名下6个银行账户共发生交易700多笔,交易金额2100多万元,均系与当地一些企业或企业老板的资金往来;个人账户频繁收取企业或其他组织汇款,情形十分可疑,人民银行该支行迅速向人民银行总行汇报,人民银行总行反洗钱局与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就此案件线索进行会商后,于12月对L某涉嫌受贿罪立案侦查,并执行逮捕;经问讯和调查证实,L某在任职该支行行长时,又是该行当地分行审贷委员会委员,他利用职务之便,充当民间借贷的中间人,当有人急需贷款,但该行审贷会又不能获批时,L某立即联系民间贷款人提供资金其中包括L某的自有资金,为其牵线搭桥从中获利;L某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①参考文献:《反洗钱典型案例评析》中国金融出版社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取贿赂3笔,合计36万元;利用职务之便,充当民间借贷中介谋取利益8次,违法所得万元,予以追缴,上缴国库;2.案例分析经过人民银行向该支行派驻检查组的全面核查,掌握了L某6个账户的运作情况,具体如下:一是现金交易方式,直接存取现金或者转存现金;其现金交易共有近200笔,金额合计770多万元;二是转账交易方式,转账交易共有40多笔,金额合计370多万元,转账交易只要查看交易传票即可查清;三是电话自动转证交易方式,通过电话指令,将款项转入或转出证券公司的保证金账户;电话自动转证交易近30笔,金额合计390万元左右;四是信用卡消费交易方式,是持卡人在特约商户消费刷卡,交易金额合计近3万元;五是其它交易方式,如利息收入、代付各种费税等,共20笔左右,金额合计约万元;通过全面检查,检查组还理清了与L某交易的关联企业及个人,通过外围查证掌握其资金频繁划转的真实意图;L某充当民间借贷中介谋取利益的资金运作如下图所示:3.制度启示1L某利用个人账户充当民间借贷的中介,将大量资金通过个人账户频繁划转,虽没有洗钱的故意犯罪,却是典型的一边洗钱一边赚钱的行为;2人民银行现场检查过程中对账户交易情况的全面梳理,收集资料,为破案提供了确凿证据,迅速破案;3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到反洗钱制度对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控制合规风险的重要作用;从本案看出,各网点对内部员工应视同客户,严格做好尽职调查工作,发现可疑交易应立即上报,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反洗钱工作的开展对于防范内部员工作案,及时发现内控漏洞,作用重大;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从源头上堵住金融机构合规经营的漏洞,提高金融机构合规经营的水平,能够为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巨大支持;案例类型四一、可疑交易标准长期闲置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或者平常资金流量小的账户突然有异常资金流入,且短期内出现大量资金收付;二、可疑交易识别年以上闲置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或者平常资金流量小的账户突然有异常资金流入,且10个工作日内单笔交易金额或者累计交易金额接近大额交易标准的资金收付;2.走访客户,查阅客户的开户资料文件、走访记录、客户财务报表等;三、业务覆盖面现金存取款、汇款包括柜面汇款、自助银行业务、网上银行业务、票据交换、国际结算四、案例参考1、案情提要:199X年,Y市某家商业银行有一个账户4年来长期不动,近期收到了几笔资金,起初,该商业银行并未留意,但自发生资金收付后一段时间内,该账户便活跃起来,几乎每天都有交易发生,资金收付非常频繁,且金额较大;几个月后,该商业银行前台主管在监控时注意到了该账户,发现自启动后,该账户已经发生了多笔业务,工作人员觉得此账户很可疑,于是针对该账户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和监控;经查,该账户所有人S某是一位失业者,数年来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其妻子是一位家庭帮工,收入非常微薄;家中亦没有其他可供支持收入来源;S某4年前开立该账户后基本没有资金进出,此银行账户一直处于休眠状态;银行员工认为这个客户的资金来源和交易比较可疑,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进行了报告;公安机关根据该银行提供的线索进行了调查,S某对账户资金来源含糊其辞,无法说明真实情况,于是公安机关正式立案侦查,经调查发现,该账户资金汇入方来自多个不同账户,甚至有些是现金存入,公安人员顺藤摸瓜,最终发现资金均来自地下钱庄,后来通过对S 某的多次审查,最终锁定在S某的一位亲戚Q某身上,通过彻查发现,Q 某是一名毒品交易犯,近年来一直活跃在与该市相邻的邻国进行毒品交易,贩毒所得非法资金通过地下钱庄分批汇入该市,完成跨境转移;然后由S某通过对转、现金存取等方式完成洗钱活动;2.案例分析1通过地下钱庄进行贩毒资金的“跨境”转移;通过邻国的地下钱庄将“贩毒非法所得”汇入境内的地下钱庄,完成跨境转移;2通过境内亲戚朋友的结算账户,分批分散汇入,有些还是通过现金存取方式存入;3此案例发现较早,当时反洗钱监管尚不完善,可疑交易上报制度尚未成形,对异常资金的监测还存有很多漏洞,因此犯罪分子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轻易进行非法资金的“清洗”;3.制度启示对于银行,这个案例较早,技术含量不算太高,但也应对一些最基本的洗钱手法重点关注:1“长期闲置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且短期内出现大量资金收付”,这是一个重要的可疑交易的表现形式;此案正是对长期闲置的账户进行监控发现了异常,为侦破本案提供了重要线索;2调查这类案件的关键是要弄清账户突然启用的原因和账户所有人的真实身份;此案件中账户资金规模与账户所有人的身份就明显不符;3银行应建立对长期不动户的监督管理体制,即使仅从防止操作风险,保证客户资金安全的角度看也是必要的;案例类型五一、可疑交易标准与来自于贩毒、走私、恐怖活动、赌博严重地区或者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客户之间的资金往来活动在短期内明显增多,或者频繁发生大量资金收付;二、可疑交易识别与来自于贩毒、走私、恐怖活动、赌博严重地区或者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客户之间的资金往来活动在10个工作日内明显增多,营业日每天发生3次以上,或者营业日每天发生持续3天以上,金额单笔或者累计低于但接近大额交易标准的资金收付;三、业务覆盖面汇款、国际结算业务等;四、案例参考案例一1.案情提要①2004年4月以来,以台湾人钟某为首的贩毒集团,伙同刘某、王某等人长期从事毒品走私;他们定居昆明,以投资经商的身份为掩护,遥控指挥他人联系货主,从泰国团伙成员手中购买毒品,通过多种渠道走私毒品至台湾贩卖;2005年11月,钟某向在泰国的廖某联系购买毒品海洛因事宜,由台湾人刘某等人到泰国支付部分毒资,由王某在泰国负责检验毒品,并打算将毒品藏匿于家具夹层中通过国际海运方式从泰国走私进入台湾;期间,钟某亲赴泰国与廖某见面后携部分毒品返回昆明,留下王某等人在泰国负责看货、验货,其在昆明与王某等人电话联系货物发运事宜;2006年1月,刘某按钟某的安排,到泰国取钟某剩下的半块毒品,因担心已被泰国警方发现而未将毒品运走,后此半块毒品藏匿在家具夹层中一起海运至台湾;此批毒品于2006年2月在台中港被台湾警方查获,缴获毒品①参考文献:《中国洗钱犯罪案例剖析》群众出版社海洛因净重将近两万克;同日,公安民警在昆明将被告人钟某、王某抓获,次日在瑞丽市抓获刘某;陈某系钟某之妻,她明知钟某收入为贩毒所得,仍向其提供账户,接收毒资,并用毒资购买了房产、多个车位、数台汽车,并投资矿业公司,其行为已涉嫌洗钱犯罪;经查,钟某团伙将贩毒所得从台湾分散划转到大陆境内,再通过异地存现的方式从各地分别存入钟某和陈某的账户;同时,钟某也将自己账户中部分资金银行转账到陈某账户,最后,陈某通过刷卡消费和投资等方式转移隐藏毒资;2.案例分析该案洗钱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把毒资分散转入到大陆境内各个城市;再由各个城市的多个存款人分批将毒资异地存现,转到钟某和陈某的昆明账户;然后由陈某出面消费和投资,完成洗钱过程;总的来说,就是通过分散转入、异地存现和现金消费的方式,模糊毒资来源,进而达到洗钱目的;钟某、陈某洗钱犯罪活动具有如下特点:一分散划转,异地存现;贩毒资金划转呈现出账户分散,资金分散,人员分散和异地存取的特点;二匿名存现,掩饰来源;非法所得入境后,为了模糊资金来源,均采用匿名异地存现方式,难以核查资金来源和性质;三刷卡消费,逃避监管;陈某支取毒资购房、买车和投资,都采用刷卡方式,逃避了金融机构柜台人员的监管,阻碍了对可疑资金链的调查;钟某、陈某贩毒洗钱过程如下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上海罗某特大地下钱庄案2007年8月6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上海罗某地下钱庄案一审宣判,认定罗某等4名被告人通过中国境内数家银行的23个私人储蓄账户,跨国非法买卖外汇,金额高达53亿余元人民币。
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分别判处罗某、莫某、李某和陈某4人有期徒刑14年至9年不等,其中新加坡籍被告人罗某、莫某、李某被并处驱逐出境。
自2005年11月起,央行上海总部陆续收到由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报送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称罗某等4人在其分支行将大量款项汇往全国各地,与此同时叉从全国各地汇入大量款项,资金流动呈现出集中分散、分散集中的特点,极为可疑。
罗某于2005年5月31日在该银行上海陆家嘴支行申请开立个人账户,之后频繁发生异常交易。
其经常以现金本票、电话银行以及交通银行通存通兑等方式将一笔或多笔较大资金转入其账户,当天又通过全国通、电汇等方式将资金分散转往全国各地交通银行开户的多名收款人账户下,每次提取5万到30万元人民币不等的现金。
罗某还有意将交易分散在交通银行多个网点、多名柜员处进行,以躲避银行的关注。
银行工作人员发现上述交易很可疑,柜面人员就向罗某询问其资金用途,罗某声称是在做外贸生意。
之后罗某生怕事情败露,便于2005年10月20日通过电话将其账户内的余额全部转出至另一客户陈某账户下,到2005年11月16日,罗某的账户余额一直为零。
陈某的账户交易情况与罗某相同,经柜面人员了解,陈某为罗某所雇佣,陈某操作资金时,两人经常同时到场,有时会有另一外籍人Daniel随行。
柜面人员曾经建议陈某办理一张VIP卡,陈某欣然应允,而当时在一旁的罗某立即进行阻止。
据该银行介绍,该银行对交易量大的大客户有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于是柜员就想给他们办一张VIP卡,可以比较方便地办业务,但要留下比较详细的个人资料。
一听到要留下详细资料,他们就拒绝办VIP卡,宁愿排队。
罗某曾先后介绍另两名新加坡籍男子Daniel、Lee Kee Yong来该银行上海分行开立借记卡,工作人员在调取这几人的开卡资料时,发现他们所留地址与罗某为同一住处,且这两名新加坡籍男子的交易情况也与罗某基本一致。
依据这些可疑特征,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对罗某、陈某等人的账户可疑交易情况进行了分析研判,并向央行上海总部上报了可疑交易报告。
在收到交通银行可疑交易报告之后,央行上海总部立即进行分析,发现上述交易情况确实有很多可疑之处,就从其他银行报送的可疑交易报告中进行了筛选,发现其他银行也报送了相似情况,这样更引起了上海总部反洗钱部门的关注,于是就在全上海范围内进行了连续数月的调查。
调查发现,主要的犯罪嫌疑人是罗某,新加坡籍,涉嫌开设地下钱庄,总的涉嫌洗钱金额高达50亿元人民币1 2006年3月16日,央行上海总部将该案件正式移送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
公安部门接到央行上海总部的报告后,立即布置警力着手进行缜密的侦查。
警方在侦查中发现,罗某等人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在浦东新区租赁的住宅内从事新加坡与中国两地间的汇款及货币兑换业务。
经与央行上海总部的密切配合,在深入侦查掌握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分别于2006年4月28日、2006年5月9日以涉嫌非法经营对罗某、李某、冯某和莫某4人实施抓捕并予以刑事拘留,冻结56个人民币账户,冻结资金690佘万元人民币。
现场还查获大量银行存折(卡)、交易凭证、账册及印章等书证、物证。
据审讯,罗某等人自2004年起受新加坡欢裕汇款钱币兑换企业(Blooming Enterprises,以下简称欢裕公司)老板巫某的委派,来沪开展人民币业务。
先后以其本人和李某、陈某、冯某、莫某等人名义分别在10多家商业银行开设银行账户。
他们根据新加坡的业务指令或安排,利用各商业银行的网络银行、电话银行、通存通兑或邮政汇款等方式,收取国内需要向新加坡汇款客户的人民币,同时负责向新加坡汇款客户指定的账户支付人民币。
自2005年起,欢裕公司又在苏州、东莞两地先后设立同类机构,客户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集中于上海、广东、福建等地。
2004年至2006年4月案发,该地下钱庄在上海地区交易金额共计50. 41亿元人民币,在苏州的交易金额共计40. 98亿元人民币,仅两地交易金额总计已达91. 39亿元人民币。
【识别关键点】中国的洗钱犯罪具有很强的本土特征,其中以地下钱庄的洗钱活动最为典型。
地下钱庄是一种特殊的非法金融组织,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利用或部分利用金融机构的资金结算网络,从事非法买卖外汇、跨国(境)资金转移、资金存储及借贷等非法金融业务。
地下钱庄通过从事洗钱、非法买卖外汇等各种非法活动,协助不法分子将资金转移出境,日益成为腐败、贩毒、走私、偷渡等各种犯罪活动的伴生物。
本案就是通过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发现线索、央行和公安机关联合调查破获的特大地下钱庄案。
在本案中,交通银行的工作人员是如何发现罗某等人的可疑交易行为的呢?从中我们又能总结出哪些识别地下钱庄资金交易的关键点呢?第一个关键点:资金分散转入后又分散转出,快进快出,不留或少留余额。
交通银行的工作人员发现,罗某于2005年5月31日在该银行上海陆家嘴支行申请开立个人账户,之后频繁发生异常交易。
其经常以现金本票、电话银行以及交通银行通存通兑等方式将一笔或多笔较大资金转入其账户,当天又通过全国通、电汇等方式将资金分散转往全国各地交通银行开户的多名收款人账户下,每次提取5万到30万元人民币不等的现金。
这是地下钱庄控制账户的一个重要交易特征,就是资金分散转入后又分散转出,快进快出,不留或少留余额。
地下钱庄账户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征呢?这是由地下钱庄的非法业务特点决定的。
以本案为例,结合天津财智公司跨境网络炒汇案和东华大学拉萨尔国际设计学院偷逃税案,总结罗某地下钱庄洗钱的主要过程如下:(1)境内不法分子(如天津财智公司和东华大学拉萨尔国际设计学院等)事先与罗某联系,约定汇率并指定新加坡收款账户或收款人;(2)境内不法分子根据罗某的要求,通过各商业银行的网络银行、电话银行、通存通兑或邮政汇款等方式,将不法资金(人民币)转入罗某控制的银行账户;(3)罗某通知新加坡欢裕公司,向指定收款账户或收款人付款;(4)新加坡欢裕公司付款完成后,通知罗某付款完成;(5)罗某立刻通知境内汇款人查收。
另外,当境外客户需要向境内汇款时,首先与新加坡欢裕公司联系,由新加坡欢裕公司向罗某地下钱庄发出指令;罗某地下钱庄接到指令后,负责向境外客户指定的账户支付人民币。
罗某地下钱庄作为新加坡欢裕公司在上海的分支机构从事两地平衡的汇兑业务,其过程与上述洗钱过程方向相反。
罗某地下钱庄洗钱的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
简单地说,地下钱庄的主要业务是帮助客户进行跨境汇款,如果境内客户要向境外汇款,就需要将资金转入地下钱庄控制的境内账户,由于每天这样的客户很多,因而地下钱庄控制账户就表现为有很多分散转入资金;如果境外客户要想境内汇款,地下钱庄会将境内控制账户内的资金(按汇率)转入客户指定的境内账户,因而地下钱庄控制账户又表现罗某地下钱庄洗钱主要过程示意图现为有很多分散转出资金。
当地下钱庄非法业务量非常大时,其控制账户往往就表现出资金分散转入后又分散转出,快进快出,不留或少留余额的异常交易特点,而这个交易特点是一般的个人账户资金交易难以具备的。
第二个关键点:频繁混合使用多种金融业务,往往出现现金交易。
交通银行工作人员发现,罗某经常以现金本票、电话银行以及交通银行通存通兑等方式将一笔或多笔较大资金转入其账户,当天又通过全国通、电汇等方式将资金分散转往全国各地交通银行开户的多名收款人账户下,每次提取5万到30万元人民币不等的现金。
这是地下钱庄控制账户的又一重要特征,就是频繁混合使用多种金融业务,往往出现现金交易。
这是地下钱庄躲避监测的一个伎俩,经过这种伪装操作后,单独观察其中任何一种业务,都不会显得过于频繁或异常。
此外,他们往往再结合现金交易,将资金链人为地割裂,使银行难以调查资金的来源和去向。
这个交易特点也是一般的个人账户资金交易难以具备的。
第二个关键点:频繁混合使用多种金融业务,往往出现现金交易。
交通银行工作人员发现,罗某经常以现金本票、电话银行以及通存通兑等方式将一笔或多笔较大资金转入其账户,当天又通过全国通、电汇等方式将资金分析转往全国各地交通银行开户的多名收款人账户下,每次提取5万到30万元人民币不等的现金。
这是地下钱庄控制账户的又一重要特征,就是频繁混合使用多种金融而因为,往往出现现金交易。
这是地下钱庄躲避监测的一个伎俩,经过这种伪装操作后,单独观察其中任何一种业务,都不会显得过于频繁或异常。
此外,他们往往再结合现金交易,将资金链人为地割裂,使银行难以调查第三个关键点:分散在不同网点和柜台交易。
交通银行的工作人员发现,罗某还有意将交易分散在交通银行多个网点、多名柜员处进行。
这反映了地下钱庄控制账户的又一交易特征,就是交易网点和柜台分散。
这样做的原因同样也是躲避银行的关注,而一般的人很少在一个网点多次排队、分别在不同柜员处办理业务。
第四个关键点:交易人极为敏感、反应过激。
当交通银行的柜面人员询问其资金用途时,罗某声称是在做外贸生意,之后通过电话将其账户内的余额全部转出至另一客户陈某账户。
这其实反映了地下钱庄不法分子的心理特点,就是极为敏感、反应过激。
正常的客户不会因为银行柜员的一句询问就将全部资金转移,而且还是通过电话银行这种不与银行工作人员见面的隐蔽方式。
第五个关键点:更换账户后,资金交易模式基本不变。
交通银行的工作人员发现,陈某账户的交易情况与罗某的相同,陈某操作资金时,两人经常同时到场。
这反映出什么呢?结合前面罗某将全部资金转至陈某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