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耒阳市1987年姓氏统计及主要姓氏源流
湖湘蒋氏宗谱源流及字派
湖湘蒋氏宗谱源流及字派
湖湘蒋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知名姓氏,始祖可追溯至唐代。
随着历史的变迁,蒋氏家族逐渐分散到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形成了多个分支。
本文将介绍湖湘蒋氏的宗谱源流及字派。
湖湘蒋氏的始祖为唐朝宰相蒋元极,他的后代分别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定居,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分支。
其中,湖南蒋氏分支最为广泛,主要分布在湘潭、岳阳、衡阳等地。
在湖南蒋氏中,又有不同的字派。
其中,以“道”字派最为常见,包括著名的湘潭蒋氏和岳阳蒋氏。
这些蒋氏后代多从事文化、教育、官场等领域,历史上有不少贤才名士。
除了“道”字派,湖南蒋氏还有“仁”、“齐”、“宸”等字派。
这些字派代表不同的家族传统和文化背景,反映出湖湘蒋氏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
同时,这些字派也为蒋氏家族寻根问祖、传承家风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总之,湖湘蒋氏的宗谱源流及字派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反映了蒋氏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通过研究这些资料,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蒋氏家族的优秀传统,也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1 -。
湖南省衡阳市龙姓字派收录
湖南省衡阳市龙姓字派收录一.钦公派系:1.湖南省衡阳市龙家坪等处原恭公派系该支祖原恭55世从江西永新徙衡之鸡窝山再徙龙家坪等处。
A 钦;真;凯;(万宽发)曜;陵;祥;贞;光琳(光绂光秦);(颜)二郎(三郎克俊象);(声)宝;镇;致;运廷;询;淮;(一郎)二郎(三郎四郎);行;哲卿(明卿汉卿);(叔廷五六郎伏四郎)五八郎;(仁三郎仁甫法)怀;(庆可正可俊可杰可秦二郎秦三郎)秦四郎;(福寿)兴祖;(玉七郎)海棠;(大衍)智福;(原义原彰原林原高原旻原信)原恭(原敬);本;武;陵;远;诒;谋;统;绪;长;清;廉;端;士;荣;荫;亲;睦;平;章;盛;敦;朴;素;咸;宜;效;美;誉;定;久;传;纪;官;绵;俊;秀;甲;第;许;芳;联。
2.湖南省衡南县鸡笼街原敬公派系该支祖原敬公55世从江西永新徙衡之鸡窝山再徙鸡笼街等处。
钦;真;凯;(万宽发)曜;陵;祥;贞;光琳(光绂光秦);(颜)二郎(三郎克俊象);(声)宝;镇;致;运廷;询;淮;(一郎)二郎(三郎四郎);行;哲卿(明卿汉卿);(叔廷五六郎伏四郎)五八郎;(仁三郎仁甫法)怀;(庆可正可俊可杰可秦二郎秦三郎)秦四郎;(福寿)兴祖;(玉七郎)海棠;(大衍)智福;(原义原彰原林原高原旻原信原恭原敬);本;武;陵;远;诒;谋;统;绪;长;清;廉;端;士;荣;荫;亲;睦;平;章;盛;敦;朴;素;咸;宜;效;美;誉;定;久;传;纪;官;绵;俊;秀;甲;第;许;芳;联。
3.湖南省衡阳市岳屏镇兴隆村万福公派系该支祖海棠公53世从江西徙广西;零陵;衡阳花药寺定居兴隆町等处。
I钦;真;凯;曜;陵;祥;贞;光琳;二郎;行;哲卿;五八郎;(仁三郎仁甫法)怀;秦四郎;兴祖;海棠;万;代;德;昌;炽;家;声;始;自成;一;朝;端;开;士;洪;任;冠;三;湘;教;养;良;谋;庆……从养字起用朴;素;咸;宜;效;美;誉;定;久;传;纪;官;绵;俊;秀;甲;第;许;芳;联。
4.湖南省衡阳县金溪横江廷茂公派系该支祖廷茂(58世)从湘乡入衡裔居横江一带。
湖南的特有与稀有姓氏——读《湖南氏族迁徙源流》之三
湖南的特有与稀有姓氏——读《湖南氏族迁徙源流》之三湖南地区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始接受华夏文化,那时的楚国贵族至少在姓氏上已经与周天子治下的各诸侯国相比是难辨华夷了。
到了秦汉以后,湖南由贵族、官员直到的平民百姓,不约而同地将本族纳入汉族的百家姓之中,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姓冠名首,与外省汉人无异。
以省为界,李刘陈王为湖南四大姓氏,到了各地各县,湖南人姓氏便不再是这四姓为首,而具有鲜明的本地色彩,比如,湘东攸县、茶陵、炎陵等县的“谭”;永州各县的“唐、蒋”;湘西土家族的“向、田、彭、杨”;苗族的“吴、龙、麻、石”;侗族的“吴、姚、粟、杨”等等。
如同广东人的“冼”、河南人的“山”、广西壮族的“侬”、云南傣族的“刀”、朝鲜人的“朴”等姓氏一样,湖南人也有一些特有姓氏,这些姓氏的不仅有很强的地域性特色,而且很稀有。
奉姓奉姓出自战国时期的秦国王室嬴姓,因避乱而改姓奉。
目前全国各地的奉姓均以湖南武陵(湘西及常德一带)为郡望,当代奉姓有有汉族、瑶族、苗族等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广西等省区。
长沙话将“奉”念为“恨”。
老斐接触过的奉姓有三位,一是由原长沙军分区副司令员转业到本单位的领导;二是十多年前短暂共事过的省农发行处长(现在可能已升职不叫处长了);第三位接触最多,是供职于《湖南日报》的名记,与我经常在同一张牌桌上鏖战的“麻友”。
酆(feng)姓据有人考证,酆姓源于“酆地(今湖南省永兴县北)”,全国酆姓族人,大多也是由湖南移居而来。
长沙话将“酆”念为“hen(第一声)”。
酆姓名人不多,但抗战时期却有一位执掌长沙军事守备大权的酆姓人“名留史册”,此人便是“文夕大火”的执行者酆悌,千年古城被人为制造的大火毁于一旦,酆梯与长沙市警察局长文重孚、警备团长徐昆一道,当做“焦土政策”的替死鬼被老蒋“钦点”枪毙。
目前,湖南的酆姓一般采用了与之同音的“丰”为姓氏,丰一个国内排名靠中间的姓氏,全国各地都有,但在湖南,现在被人搞的“酆”、“丰”不分。
衡阳王氏——精选推荐
衡阳王⽒衡阳王⽒衡阳王⽒是衡阳⼈⼝最多的姓⽒之⼀,历史上曾是衡阳的名门望族。
了解衡阳王⽒,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衡阳的宗族⽂化和地⽅⽂化。
衡阳王⽒溯源衡阳王⽒,派衍太原。
探其根源,可上溯⾄东周,灵王(姓姬名泄⼼)时,太⼦晋直谏触怒了灵王,被废为庶⼈,郁疾⽽终。
太⼦晋之⼦、周灵王之孙姬宗敬长⼤成⼈,官⾄司徒,见周室衰落、天下⼤乱,⼼灰意冷请辞官位、避居太原,改姬姓为王姓,开创了中华⼤地上龙兴⼀⽀——太原王⽒。
王宗敬第⼆⼗代孙王离,封秦⼆世时⼤将军。
秦⼆世三年(公元前207年)钜⿅之战,王离失败被俘,军营副将遭敌军杀害,家族亲⼈受朝廷追杀。
王离的⼉⼦王元得到消息后,深夜起程,举家逃迁⾄⼭东半岛琅琊郡(今⼭东省胶南),并在此落脚开基,被后世尊称王⽒琅琊祖。
经秦汉两晋、历南北朝,⼀千多年的岁⽉长河中,琅琊王⽒⼀族于⼭东、河北、河南⼀带开枝派叶,繁衍⽣息。
隋唐以后,琅琊王⽒不断往南迁徙,开户荫槐,遍及安徽、江苏、江西、福建、湖南各地,衡阳王⽒均系琅琊王⽒的后裔。
衡阳王⽒分布 “⼀源正派分燕北,百世宗枝衍楚南”。
⾸先来到衡阳的是渔溪王⽒。
⾄北宋,王⽒绍字辈⼦孙冕,北直真定灵寿(现河北保定)⼈,世代为官,祖⽗王志松,安徽青阳县令,⽗亲王定忠,正五品奉政⼤夫,王冕本⼈进⼠出⾝,南放为官,担任湖南省永州府尹。
唐末宋初,北⽅战⽕纷飞,王冕虽为官宦,却⼀⽣也⽆法逃避离乡背井的命运。
为了不再让后代⼦孙颠沛流离,他下定决⼼于退隐之前,在南⽅寻⼀远尘之地给⼦孙定居。
于是请风⽔先⽣寻⼭访⽔,⼋卦探测。
三年之后,终于在衡阳府长坪乡⼤渔塘(今衡南县栗江镇⼤渔村)觅得⼀⽅吉祥之地。
王冕公有三个⼉⼦,所以后来⼜分为三⽀,依次为:长⼦王万庄居长平乡⼤渔塘;万滨居清化乡沙塘(今衡南县近尾洲镇义仁村);万韬居怀节乡叶荷坪(今衡南县松江乡荷叶坪村)。
三宗分别谓称:渔溪王⽒,清溪王⽒,荷溪王⽒。
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王万庄兴建宗祠,名“崇本堂”,⼤门悬挂“楚南第⼀家”横匾,尊⽗亲王冕为衡阳琅琊王⽒始祖,三兄弟合祠通谱,定⼦孙班辈歌,三宗后代照此排序,不得更改,四世之后各宗⽴祠,分修谱笺。
湖南夏氏支系各地市县分布及世系字辈
湖南夏氏支系各地市县分布及世系字辈湖南夏氏支系各地市县分布及世系字辈2015-03-08 09:40:15| 分类:姓氏文化|举报|字号订阅下载LOFTER我的照片书 |湖南岳阳市汨罗、湘阴夏氏一支:1932年(湘阴)《夏氏续修支谱》"序"称先祖由会稽徙开化徙德兴,希政公宦游武昌,时敏公迁湘阴,生原吉、原启,明初功名烜赫。
支祖原启,生瑛,瑛生崇义、崇贤、崇益,开三大房。
是谱为原启支崇义房房谱。
后裔瓜绵椒衍长、湘、浏、平各县,播居星散。
宗祠在湘阴,先世本会稽人,后迁衢州开化,唐中叶,始祖膺公,不乐钱氏之政,又自开化迁居饶州德兴。
元至正间,先人寓居武昌,值兵燹,播迁沔阳、岳州。
十七世时敏公,明洪武中因教罗湘而家焉。
生二子:原吉、启吉。
启吉生瑛,瑛生崇义、崇贤、崇益。
义裔居文家铺、李婆桥、虎狼冲、丰仓、大桥、粟桥,长沙脱甲桥、罗泽山、寿字石,浏阳古港、枫树冲,平江双江口、撑腰石。
贤裔居突峰、白泥湖。
益裔居柳家桥。
清光绪五年(1879)创修支谱,1932年续修。
老派:膺彦霭诚罗,舜渊询默百,千万億云礽,芳真宜伦崇,宏人守应言,之金水木火土。
新派:平成开世运,齐治本家修,敬典光先泽,扬名显远猷。
湖南岳阳市汨罗大众塅夏氏:始迁祖友忠公,明代中叶自湖北黄冈迁此。
湖南岳阳市君山许市镇夏氏字辈:明德传芳永,靖忠继世昌。
湖南益阳市夏氏:益阳市一里夏氏,始祖孝章公,南宋之季即居安化二都,弟冕章迁溆浦,子章迁安化五都探溪。
子章传四代至应元,分徙新化,其从弟廷卿之子汝南,明洪武元年(1368年)来镇益阳,家益之一里。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纂有族谱。
1944年(益阳)《清修夏氏七修族谱》载《旧谱源流序》曰:夏以国纪姓始于会稽,溯其源乃浙江杭州五十四都迁洪都吉安府泰和县长安乡丰城里早禾渡梅子坡椒林人。
晋武帝时始祖讳顾者,生子五,长子讳通之裔伯昇于后唐同光三年因黄巢兵后客游楚南长沙,遂立业于醴陵、茶陵、攸县等处,迨天成初年,其子孙有析湘乡梁武山者,有析安化、湘阴者。
湖南耒阳罗含世系源流湖南耒阳罗含世系源流水之流派不同,各有其源
湖南耒阳罗含世系源流水之流派不同,各有其源;人之姓氏不同,各有其祖。
耒阳罗姓始祖罗含,生有七子,分为七大支系。
其后裔迁居永兴、安仁、攸县、茶陵、衡南、衡阳、衡山、衡东、常宁、桂阳等周边县市的较多,有迁居郴州、永州、邵阳、湘潭、长沙、株洲、益阳、常德等地级市的,还有迁居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山东、陕西、山西、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省、直辖市、自治区的。
罗含后裔,耒阳到现在已派衍六十代,大约6万多人,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
一、罗含及其上三代简述罗含,字君章,号富和,西晋惠帝元康二年(292年)九月十八日午时,出生于耒阳县兴业乡高冲(今耒阳市大和圩乡莲花村高冲),首配秦氏,生处端、处严、处正,次配田氏,生贵衡、贵春、贵传,三配李氏,生贵海。
据《晋书·罗含传》卷九十二记载:“含幼孤,为叔母朱氏所养。
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人口中,因惊起说之。
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自此后藻思日新。
弱冠,州三辟不就。
含父尝宰新淦,新淦人杨羡后为含州将,引含为主簿。
含傲然不顾,羡招致不已,辞不获而就焉。
及羡去职,含送之到县。
新淦人以含旧宰之子,咸致赂遗,含难违而受之。
及归,悉封置而去。
由是远近推服焉。
”西晋愍帝建兴元年(313年),罗含为湘州长沙郡主簿,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年)为长沙郡功曹,大兴三年(320年)为湘州始兴郡从事。
明帝永昌元年(322年)为长沙郡从事。
成帝咸和三年(328年)为荆州刺史陶侃督护,咸和五年(330年)为江夏郡从事。
咸康元年(335年)为荆州刺史庾亮的主簿。
咸康六年(340年)为荆州刺史庾翼的从事。
穆帝永和元年(345年)为荆州刺史桓温的参军,永和六年(350年)为尚书郎,永和七年(351年)为宜都太守,永和十年(354年)为襄阳太守,永和十二(356年)年为朗中令,升平元年(357年)为散骑常侍,升平二年(358年)为廷尉,升平四年(360年)为长沙相。
湖南耒阳罗含世系源流湖南耒阳罗含世系源流水之流派不同,各有其源
湖南⽾阳罗含世系源流湖南⽾阳罗含世系源流⽔之流派不同,各有其源湖南⽾阳罗含世系源流⽔之流派不同,各有其源;⼈之姓⽒不同,各有其祖。
⽾阳罗姓始祖罗含,⽣有七⼦,分为七⼤⽀系。
其后裔迁居永兴、安仁、攸县、茶陵、衡南、衡阳、衡⼭、衡东、常宁、桂阳等周边县市的较多,有迁居郴州、永州、邵阳、湘潭、长沙、株洲、益阳、常德等地级市的,还有迁居⼴西、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江西、浙江、福建、⼴东、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东、陕西、⼭西、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吉林、⿊龙江、⽢肃、新疆等省、直辖市、⾃治区的。
罗含后裔,⽾阳到现在已派衍六⼗代,⼤约6万多⼈,有⼀千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
⼀、罗含及其上三代简述罗含,字君章,号富和,西晋惠帝元康⼆年(292年)九⽉⼗⼋⽇午时,出⽣于⽾阳县兴业乡⾼冲(今⽾阳市⼤和圩乡莲花村⾼冲),⾸配秦⽒,⽣处端、处严、处正,次配⽥⽒,⽣贵衡、贵春、贵传,三配李⽒,⽣贵海。
据《晋书·罗含传》卷九⼗⼆记载:“含幼孤,为叔母朱⽒所养。
少有志尚,尝昼卧,梦⼀鸟⽂彩异常,飞⼈⼝中,因惊起说之。
朱⽒⽈:‘鸟有⽂彩,汝后必有⽂章。
’⾃此后藻思⽇新。
弱冠,州三辟不就。
含⽗尝宰新淦,新淦⼈杨羡后为含州将,引含为主簿。
含傲然不顾,羡招致不已,辞不获⽽就焉。
及羡去职,含送之到县。
新淦⼈以含旧宰之⼦,咸致赂遗,含难违⽽受之。
及归,悉封置⽽去。
由是远近推服焉。
”西晋愍帝建兴元年(313年),罗含为湘州长沙郡主簿,东晋元帝⼤兴元年(318年)为长沙郡功曹,⼤兴三年(320年)为湘州始兴郡从事。
明帝永昌元年(322年)为长沙郡从事。
成帝咸和三年(328年)为荆州刺史陶侃督护,咸和五年(330年)为江夏郡从事。
咸康元年(335年)为荆州刺史庾亮的主簿。
咸康六年(340年)为荆州刺史庾翼的从事。
穆帝永和元年(345年)为荆州刺史桓温的参军,永和六年(350年)为尚书郎,永和七年(351年)为宜都太守,永和⼗年(354年)为襄阳太守,永和⼗⼆(356年)年为朗中令,升平元年(357年)为散骑常侍,升平⼆年(358年)为廷尉,升平四年(360年)为长沙相。
中华文氏宗亲网
中华文氏宗亲网湖南衡阳市文氏源流(初稿)衡阳市文氏因地处南岳衡山之南,故名衡阳,古置衡州府,现辖衡阳、衡南、衡山、衡东、祁东五县,耒阳市、常宁市和江东、城南、城北、郊区、南岳七个县级市区。
考衡阳市各县区文氏之源流,均系蜀守翁公之后,至南朝陈永定间,有球公司职于吉州教授。
球公传十三世孙春元讳时,以唐庄宗朝指挥使镇吴,遂家焉蔚焉,为江右名族。
自元明起,江右各郡邑及湘粤桂川滇黔鄂苏浙皖豫文姓所在有之,大都以指挥公后为尤盛。
衡阳诸文姓亦如此。
最早迁衡者,为宋代宣教郎惟善公,讳宝,乃蓬山公同祖弟也。
宋咸淳中以衡州教授致仕,卜居衡山湘东,衍观湘各派。
而春元公下十二世孙宋登仕郎蓬山公,有蜀太守风,子六人,长明叟、次翔麟、三翔凤、四昭叟、五高叟、六翔龙,俱以诗经登弟,富田信国公天祥省族至固塘,题其堂曰“六义”,赋诗美之。
至明初,明叟公玄孙肇郎、翔凤来孙养晦、高叟玄孙益云,先后奉诏应募,西徙衡山,启城南、梅桥、圳头三派,又有翔麟公裔以章徙衡阳之新城,是为衡山六义堂文之姓。
后乎六义堂族来迁者,明洪武中,庐陵思恭公以徐州千户,解组居层田江;清康熙间,固塘裔琳公率其弟璠至自高富居衡山之阴,族徙上湘茅田;富田裔廷裕自衡阳来迁,居大源市。
而今之衡阳市内之耒阳云峰、江口、石不,为小山公分也;常宁文氏始迁祖子龙、子声公,江右同脉。
至若祁阳,曾属衡阳地区,1996年隶永州市至今。
1952年,析出祁东县。
宋末元初,壬十二郎随祖父自江西庐陵迁徙至永州祁阳,其后裔居于今祁阳县大忠桥镇祝兴乡十弓丘、祁东县灵官镇双发村、衡阳县关市乡等地。
由古而今或有其他迁衡者,又有自衡近迁周边永、湘、株,远徙四川漆树、湖北利川及外省,详其他章节。
第一节、始迁入祖宝公春元公位下第十二世孙宝公,字惟善,宋宣教郎,原居江西吉州永新固塘,宋咸淳七年(1271)任衡州教授。
元移宋祚,遂留家衡山二十二都礼厚大屋山(今衡东县石湾镇礼厚村),衍观湘各派。
宝公生银青光禄大夫翔彪,彪生金紫光禄大夫谋,谋生三子:太一、太二、太三(太二、太三两公无考),太一生子敏贤、敏贵、敏忠(敏忠无传)。
湖南省人口最多的8个姓氏,全省第一姓达到了455万人
湖南省人口最多的8个姓氏,全省第一姓达到了455万人湖南省是一个有颜值,有实力,又有底蕴的省份。
这里既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也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大省。
湖南是很多人向往的宜居之地,这里气候宜人,空气清新,风景优美,历史底蕴浓厚,这里既有湘西州这样民族风情浓郁之地,也有张家界这样的世界级自然风景区。
2017年,湖南省GDP达到了34590.56亿元,排名全国第9位。
今天想和大家聊的话题与姓氏有关。
湖南省常住人口有6822.0万人,其中人口最多的姓氏分别为:排在第8位的是杨姓。
杨姓的历史很悠久,是隋朝、南吴的国姓,发源于春秋时的杨国,杨国在今天的山西省洪洞县,后来,杨国被晋给灭了,杨姓向西迁至陕西,之后又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再后来由于战乱,杨姓南迁入江汉一带,随着楚国势力不断强大,杨姓逐渐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杨姓的得姓始祖为杨伯侨。
排在第7位的是黄姓。
黄姓也是一个大姓,来源于嬴姓,最早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随后迁到中原,吴回之子陆终在周朝时被分封在黄地,建立了黄国。
后来,黄国被楚国灭了,黄姓的人开始南迁至湖南、湖北等地。
黄姓的得姓始祖为陆终。
排在第6位的是周姓。
周姓不仅是全国的一个大姓,也是湖南的一个大姓。
周姓源自于今天的陕西渭河平原一带。
周姓最早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
传说在黄帝时期,有一个叫周昌的大将,后来商代也出现了一个叫周任的太史,他们二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湖南省的周姓绝大多数都集中在湖南北部一带,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达到6-10人。
湖南居住了周姓总人口的10%,为周姓第一大省。
排在第5位的是王姓。
王姓也是一个大姓,源于姬姓。
周灵王有一个儿子太子晋,又称王子晋,后因直谏被贬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为官。
当时人们因为他是王族的后来,就称其为“王家”,后人便以王为姓氏。
湖南省是王姓分布比较急中的地区之一。
得姓始祖就是太子晋。
排在第4位的是张姓。
张姓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湖南耒阳墨庄刘氏源流考
湖南耒阳墨庄刘氏源流考自1世源明公至18世刘累公—75世刘邦(汉高祖)客家刘氏世系考(姬姓刘氏是以唐帝尧第九子源明公为第一世祖。
而汉高祖刘邦属于祁姓刘氏后裔,是以唐帝尧嫡子丹朱为第一世祖)75刘邦~76刘恒(汉文帝)~77刘启(汉景帝)~78中山靖王~79世刘向~80刘贞~81世刘昂~82世刘禄~83世刘恋~84刘英~85世刘建~86世哀华~87世德广~88世刘良~89世刘谊~90世刘必~91世刘达~92世刘惠~93世刘雄~94世刘宏~95世刘备~96世刘永~97刘晨~98乾清~99文琥~100刘俊~101刘熹~102重辉~103刘麒~104振河~105刘雅~106洪举~107继明~108若宰~109大宇~110刘冰~111世刘遐~112世新贤~113世刘丹~114世光考~115世楚之~116世刘点~117友珪~118刘衹~119子疆~120世运隆~121官位~122宏谋~123刘浙~124晋灵~125曙~126成通~127世刘逊~128世刘贿~129世刘褾(图南)~130世刘超~131世刘逵~132世刘典~133刘式(原名克几,字叔度,江西临江府清江县荻叙村人~生五子134世念五郎(名卓之,字立本)~135世孟二郎(名刘政)初游历湖南衡山~136世思五郎(奉璋)~137世季一郎(行义)~138世泰五郎(瑞徵)~139世,小三郎(名友荣,字应华)公元1111—1117年由江西临江府清江县荻叙村徙迁湖南衡山在迁耒阳南关~140世正十一郎~141世,福五郎(名宗奥居耒阳云峰)~142世,寿十郎(字淑昂)~次子143世,梦壬生明洪武十四年(系1381年湖南郴州刘业辉(2484580593) 13:32:38楚元王刘交湖南耒阳墨庄五忠堂世系始祖1世源明—18世刘累—75世楚元王刘交—刘富—刘辟强—刘德—刘向—刘伋—刘厚—刘节—刘昌—刘浚—刘毅—刘震—刘表—刘琦—刘铉—刘伯陵—刘文—刘遐(安成笪桥开基祖)—刘启—刘岱—刘莃—刘乔—刘彦—刘德杰—刘时济—刘素—刘延年—刘铨—刘行恕—刘性—刘朝宣—刘敏—刘守文—刘逊—130世刘超,131世刘逵,132世刘典,生五子,133刘式(原名克几,字叔度,江西临江府清江县荻叙村人,生五子134世,念五郎(名卓之,字立本)135世孟二郎(名刘政)初游历湖南衡山,136世思五郎(奉璋)137世季一郎(行义)138世泰五郎(瑞徵)139世,小三郎(名友荣,字应华)公元1111—1117年由江西临江府清江县荻叙村徙迁湖南衡山在迁耒阳南关,140世正十一郎,141世,福五郎(名宗奥居耒阳云峰)142世,寿十郎(字淑昂)次子143世,梦壬生明洪武十四年(系1381年)这是正确的楚元王刘交湖南耒阳墨庄五忠堂世系。
郑氏之湖南一脉
长沙东乡郑氏始祖善果公,为江州刺史,世居江西。
始迁祖寿山公,明嘉靖时宦湘,解绶留平江九眼桥,旋徙乌泥乡。
再传至楚泽公,隆庆6年(1572)因避流寇之乱徙长沙东乡。
族人分布于石门、沙田、白石、承祖等乡。
宗祠在沙田乡第三保脱甲桥西岸,支祠在沙田乡第四保郑家塅。
至1948年,全族男女丁口达万人。
该族名人郑沅、郑家溉,进士。
浏阳郑氏谱尊东汉灵帝时大司农郑玄,字康成为一世祖。
康成公六世孙平公后嗣有寄居湖南浏南郑家湾及浏东白驹者。
康成公之三十八世孙宋时唐杰、唐举、唐彦公,三公后裔于清康熙年间由粤东徙居湖南浏阳各地。
清道光5年(1825)肇修族谱,光绪元年(1875)续修,光绪34年(1908)三修,1939年四修。
乾隆36年(1771)建宗祠于浏阳县城。
派语:(自五十五世始)贤为国宝,儒美席珍,修礼明义,立德行仁,才全学茂,忠笃孝纯,光耀宗祖,富裕经纶,敬敦先业,作述常新。
浏阳泥坞铜湾里郑氏杰公支文富公房世纪下六十世孙淑启,于清康熙年间自粤来浏,始居邑东探花坑,继迁泥坞铜湾里。
浏阳小溪郑氏始迁祖子受公,清雍正间自广东迁此。
另支始迁祖士友、士恭公,清康熙间自广东迁此。
另一支始迁祖邦典、邦善公,康熙间自广东迁此。
浏阳上洪郑氏始迁祖永泷公,清康熙间自广东迁此。
另支始迁祖兆鲁公,康熙间自广东迁此。
另支始迁祖元伯、元音公,康熙间自广东迁此。
浏阳高坪郑氏始迁祖士读、士成、士展、士才公,清康熙初年自广东偕迁浏阳高坪株树埂,后士读裔迁居大溪,士展裔迁邑南鹭序段,士才裔迁邑南小江口,士成裔世居高坪。
浏阳北城郑氏始祖通公,后唐同光年间赘于江西临川青泥里余氏,遂家焉。
三十传至朝训公,清嘉庆初年自临川迁此。
浏阳浒山郑氏始迁祖日桂公,清康熙30年(1691)自广东平远迁此。
浏阳烂泥湖郑氏始迁祖奇勋、奇职公,清康熙间自广东迁此。
浏阳炉烟洞郑氏始迁祖芳杰公,清康熙间自广东迁此。
宁乡唐市郑氏始迁祖敬公,字子礼,唐元和4年(809)以宣尉使赈旱南游,旋任潭州刺史而家于宁乡唐市。
湖南刘姓简介、中华百家姓、中华万家姓!、天驷文化
湖南刘姓简介、中华百家姓、中华万家姓!、天驷文化湖南省位于中国中南地区的长江中游流域,是中国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内陆省份,人口约万。
三湘四水,人杰地灵,古人因有"唯楚有才"之叹。
湖湘刘姓早具盛名。
汉晋之世,长沙即为我中华刘姓的一大郡望。
20世纪末出士的长沙走马楼三国东吴简牍上,也记载了大量长沙刘氏族人的情况。
但历史发展,变化沧桑,昔日望姓长沙刘氏在本地早已湮没无闻。
近世湖南刘姓,除少数形成于宋元时期,其余则大多在明清时期来自江西。
在明清时期"江西填湖广"的中国大移民浪潮中,大批刘姓精英都离开江西故乡,纷纷前来湖湘大地拓荒创业。
这些勇敢的开拓者们定居湖南后,双将其开拓创业的精神传给后代,而他们的后裔子孙也大都能继承先志,光大祖业,在几百年的不断奋斗中日益壮大起来。
因此到近代以后,湖湘刘姓族姓的发展就高潮迭起,呈现出人文蔚起、英才辈出、灿若星辰的繁荣景象,涌现出了民主革命先烈刘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等一大批近现代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和家族,不但为湖南刘氏也是为整个中华刘姓的历史谱写了最辉煌的一页。
湖南刘氏在宗族渊源上,主要分为3大宗派:一大宗属于长沙刘氏南派,即西汉长沙定王刘发后裔,多出自安城侯刘仓。
这一派估计人数最多。
第二个大宗是楚元王刘交后裔的彭城刘氏派。
第三大宗则是客家刘氏派,这一派相对人数可能要少一些。
刘姓在湖南人口众多,虽没有完全的统计数字,但据笔者从几个县的情况推测,则刘姓人口数量在全省各姓氏中应排在全10名之例,甚至可能进入前5名。
长沙刘氏(校正堂)长沙刘氏:形成于明初,来自江西,始祖刘静深。
据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校正堂《星沙刘氏四修族谱》记载,长沙刘氏开基始祖刘静深,帮籍江西省吉安府永丰,在元明鼎革之际由江西迁来湖南,定居于楚南星沙(今长沙)之新都。
刘静深生2子:长子刘吉常,次子刘仲常,他们的后裔形成长沙刘氏的两大房。
(忠定堂)长沙刘氏:据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长沙刘氏宗谱》记载,忠定堂长沙刘氏形成于宋。
湖南氏族源流
湖南氏族源流醴陵官洲上张氏始迁祖维和、维照二公,清康熙间自福建龙岩迁此。
族人分布于莲塘、横烟。
至1948年,全族人口1600人。
醴陵瓦子坪张氏始迁祖尧伯公,清乾隆间自益阳迁此。
族人分布于泗汾、东乡。
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人。
醴陵冷水境张氏始迁祖衡发公,清乾隆间自江西清江迁此。
族人分布于浏阳、衡阳。
至1948年,全族人口700人。
醴陵西城张氏始迁祖景辉公,清咸丰间自福建永定迁此。
族人分布于长沙。
至1948年,全族人口仅50人。
醴陵泗汾、洲溪张氏始祖因仕卜居于此。
族人分布于萍乡、攸县。
茶陵张氏始祖钦公,唐昭宗时官柱国平陆侯,二十一世其明公,明景泰6年(1455)生,嘉靖25年(1546)卒,自江西永新桃村迁居茶陵一都西门。
清乾隆18年(1753)一修族谱,1917年五修,2004年六修。
班行:世绍华国志,笃宗有贤良,敦本光先绪,人文大克昌。
茶陵湖口张氏由炎陵迁此。
茶陵虎踞张氏由攸县莲塘坳迁此。
炎陵东风高峰张氏始迁祖仲广公,南宋淳熙2年(1175)自江西永兴迁此。
后裔部分徙入桐睦。
炎陵三河石潮张氏始迁祖捷铭、捷轩兄弟,明洪武间自广东兴宁迁此。
炎陵西台张氏始迁祖志学公,明正统4年(1439)自江西樟树迁此。
炎陵水口联坑张氏始迁祖光贤公,清顺治年间自广东兴宁迁此。
炎陵王家渡西塘张氏始迁祖元高公,清康熙13年(1674)自广东迁此。
炎陵十都张氏始迁祖可举公,自江西会昌迁此。
炎陵坪形张氏始迁祖维楷公,自广东梅县迁此。
湘衡阳西上四都敦本堂刘氏——刘氏文化
湘衡阳西上四都敦本堂刘氏——刘氏文化吾由县委付书记退为调研员后,心闲迤志,逐思续谱。
因陕西平利籍敦本堂刘氏,均系清末民国初分别从湖北竹溪散迁入平利,流动频繁,均无老谱,在刘姓相关网站详查无果,再经年余寻觅,终在鄂竹溪明皋处获四、五修谱,细阅苦钻,方拙笔开局。
湘衡阳西上四都敦本堂刘氏,光绪十二年已有四万之丁,衡阳县一九八七年人口统计近十二万刘姓,占全县人口百分之十,为衡阳第一大姓。
吾族谱创修于乾隆十八年,创修弃序为衡阳正堂加五级德贵撰;续修于嘉庆十四年,续修弃序为赐进士浙江金华知县撰;三修于咸丰十年,三修赠序为永州府道州学正赦授修职郎李平撰;四修于光绪二十二年,四修弃序为进士出身、五品衔国史馆协修、翰林院编修提督元和江标撰;五修于民国十八年,五修赠序为原清民政部主事唐家丰撰并书,五修至今七十六年。
吾族由豫章(江西南昌)迁衡开基祖为开来公。
其嗣裔依次为:元德(二世)、承南(三世)、祝琳(四世)、祖寿(五世)、文道(六世)、才衡(七世)、必刚(八世)、仲寿(九世)、添扬(十世)、兴海(十一世)、邦轻(十二世)、朝翰(十三世)、宗隆(十四世)、祖魁(十五世)、世茂(十六世)、代社(十七世)、永珍(十八世)、光俊(十九世)、宝亨(二十世),高祖为明贵,吾为第二十五世。
本族虽无著名人物,也有前清诰命:师赠花翎广东尽先补用知府刘方桢之祖父为朝议大夫,之父为朝议大夫;三品加三级湖北侯补知府刘环阁之祖父荣禄大夫、之父为荣禄大夫,环阁为荣禄大夫;师赠花翎总衔尽副将江南瓜州镇孟河千总刘福亨之祖父武功将军,之父武功将军,福亨武功将军;明圭公诰封荣禄大夫;绍文公诰封荣禄大夫;思浩公诰封荣禄大夫。
另有一大批非诰封名人,民国至今未稽。
余族开基祖开来公于明初由豫章迁湘衡阳,居上四都永伏乡,递至六世派分十、八、七三甲。
文道公为十甲首,文炳为八甲首,文甫为七甲首。
衍至十一世,十甲分为六房十滩;八甲分为两大房;七甲分为三大房。
前十代相对稳定,后陆续动迁,乾隆中叶后较甚,徒出地较多且望者为陕西之汉阴,鄂西之竹溪、竹山,四川之罗江。
钟氏谱牒研究文献【25】耒阳钟氏源流
钟氏谱牒研究文献【25】耒阳钟氏源流耒阳钟氏源流始迁祖宜义公、相乾公,元至正间由江西宦游来湘,迁居耒阳。
钟(Zhōng)源流·派语清同治十年(1871)(宁乡)《宁邑钟氏支谱》"序"称鼻祖元海,南宋人,五传妙选,由豫章迁潭州,其孙景仁,生千岭、千驷。
千岭由潭州迁湘乡,为湘乡祖;千驷由潭州迁宁乡,为宁乡祖。
千驷承传七世震,生海、广、兆、浩、祥、万、良、全、川九子。
是谱为海、广、浩三房合修谱。
(旧班派行,自第十世起)绍廷世国子启家邦昌大文明贤才振兴鸿仪耀彩玉德增英诗书继美先泽维新科甲永久湘宁长隆(新班派行)孝修培亦绪承显裕经纶。
清光绪十五年(1889)(邵阳)《钟氏三续族谱》"迁徙图"载始祖宗颖,生祖府,由江西萍乡迁衡阳;祖库、祖应仍居萍乡;祖庠,由江西萍乡迁平江县;祖序,由江西萍乡迁武攸。
祖库生四子:万一,讳辉,字化及,元至正年间由武举授豫章指挥,后调宝庆府,筑室治外东郭;万二,讳胜,字长兴,元至正年间任广西桂林参将,致仕籍邵西梅子岭;万三,字合极,元时授庐陵训导,因家焉;万四,字方字,随长兄落籍邵东淘金溪,万一、万二、万四为迁邵阳始祖。
(班次诗,自第十六世起)尚德继成训诒经裕大贤诗书开世泽孝友定家传。
清光绪元年(1875)(平江、浏阳)《钟氏族谱》"序"称"吾族钟氏系出子姓,始袭封于宋国,继恢绪于颍川。
颍川始祖烈公,为钟离昧之后。
昧有二子,长曰发,次曰接。
发居九江,仍故姓。
接迁颍川,为钟氏望。
接公生烈公,吾族尊烈公为始祖。
"传至宋之尚公,为烈公九十三世孙,有山、岱、峦三子。
山公生友文、友武、友勇,岱公生友盛,峦公生友才、友端、友能。
清康熙雍正间,有文、武、盛三公之子孙徙楚南,"维时,或由粤东之嘉应州,或由福建之汀州,或由江西之赣州、袁州。
"(尚公传下十八世起)恢振连科甲承修定炽昌魁星高北斗名士耀南唐礼乐家声远诗书世德长文章辉上国富贵永传芳。
湖南李氏的详细来源
湖南李氏来源和简介(大全)(1)、长沙地区1、长沙源头李氏:本姓吕,宋宰相吕夷简,谥文靖之后。
明永乐间,月山公,讳元,由安徽巢县迁长沙,接李氏之业,遂改姓李。
三世友鉴公,讳恭,迁长沙城东上源头。
清康熙41年(1702)始修族谱,乾隆6年(1787)、道光12年(1832)、同治7年(1868)、1 925年续修。
清道光间建宗祠于长沙高桥范林。
七世李棠,明嘉靖进士,南京兵部右侍郎,谥恭懿。
十五世象溥、象鹄、象鵾,清嘉庆进士。
十六世李家俊,十七世李世瓛,光绪进士。
字派:(自十二世始)宏开景象,家世克昌,承宣祖德,永锡贤良。
2、长沙李氏:始祖伯顺公,字从和,宋时人,居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湖茫。
十四世祖从哲公,字智明,宋景定3年(1262)迁居湖南长沙三都花果园,至二十世祖邦芝公仍居花果园。
十四世祖从先公下十七世祖源通公,为千夫长,明时战死长沙,后人始寓湘城,继徙锦绣都,至二十世开必贤、必选、必端三房,分居于金家垅、大木山、赤石河。
1914年四房始合修族谱,称三修。
3、长沙、湘潭军营李氏:始祖汇拔公,讳泰卿,原籍江西庐陵县,官潭州卫指挥,调征滇广,因功擢升都指挥,调守武冈,解组后初居攸县,永乐间徙善化湘西之军营,其子华国,讳宗文,遂占籍善化(今属长沙);绍国,讳宗武,占籍湘潭,皆以军营名其族。
族谱始修于明万历45年(1617),清道光2年(1824)二修,光绪6年(1880)三修,1915年四修。
派语:德树心培福,人开运鼎昌,鸿猷恢世泽,先绪耀南湘。
4、长沙曲江李氏:始迁祖辛士公,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湖茫里人。
明永乐初长沙遇变,居民鲜少,公以逸士托足湖湘,卜居善化六都长乐乡长松里曲江。
清康熙48年(1709)、乾隆40年(1775)、嘉庆17年(1812)、咸丰6年(1856)、光绪19年(1893)、1924年纂修族谱。
字派:(自九派始)本日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5、长沙碧湘街李氏:始迁祖千一公,宋朝时自江西泰和迁湖南善化县碧湘街十里冲。
湖南衡阳耒阳黄氏
湖南衡阳耒阳黄氏黄姓与本族远古先民对自然黄色的感悟有关。
昔人就以青、黄、赤、白、黑五色作为主要的颜色,并配上方位:青一东,黄一中,赤一南,白一西,黑一北。
黄色的方位,正好在东南西北四向的中心。
陈腐的中原地面,到处皆黄,还有奔驰千里的黄河。
黄姓的古代先民,是一个崇拜黄色事物的氏族,故自称黄人黄族。
他们先有了黄色的观点、词汇,但却没有体现这一观点的文字;而喜爱黄色事物的这个“黄族”氏族,恰好他们又喜爱佩玉,于是,他们就以能反应本氏族特征的佩玉的图形标记来代表他们的氏族,这样,原来是体现佩玉的“黄”字,被借来体现黄色,成为黄色的标记,也成为体现黄人的标记。
文字随着历史的演变,黄字的本义早已成为了历史,后人常用的却是它的假借义。
始祖峭公,宋祥符进士,生二十一子,其中井公居江西建昌府南丰县大井村。
耒阳黄氏多为井公后裔。
如九如公,宋淳佑进士,因国难隐居耒西布美,惠舜公裔从布美迁居均塘。
志诚公,生邦用、国用、朝用、廷用、元用、君用,兄弟散居永兴、桂阳、常宁,惟邦用卜居耒东新城市。
志清公,生千一,世居耒西托福。
光魁公,生咸亨,仕衡郡县令,生兴一,卜居耒东芭蕉官铺头。
敬胜公,生羡诗,诗生元六,自泰和迁耒南东山铺。
云上公,生君亨,亨生兴九、兴以,自泰和迁耒,一住东乡鬼塘,一住城西花园坪。
君伍公,因元末兵乱,自江西迁居耒西黄泽源。
流芳公,自资兴迁居耒北黄草洲。
文致公,江西抚州人,子嗣源,卜居耒阳朱陂长洲。
湖南耒阳黄氏家谱字辈班行诗:“元庆荣子思,继述作求际,时启昌明道,学承先显以崇彝训,桂兰含秀芳,诗书延统绪,礼乐肃冠裳,骏烈周传汉,鸿基岳镇湘,拓恢江夏业,冀叶效赓飏,忠贞宏威望,勇略重将相,人勤身益健,吏洁庶臻康。
”01世黄九如,字圣开,号筠■,行十九郎,宋咸淳戊辰四年进士,官广东温州刺史。
布美始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衡阳耒阳市1987年姓氏统计及主要姓氏源流
1987年10月,耒阳市人民政府对52个乡镇23.2073万户(占总户数的82.7%)93.04万人(占总人口的86.6%)的姓氏进行调查,全市共239姓,其中3万人口以上的姓氏有:李21655户,91254人;刘21807户,89873人;谢12757户,44669人;陈9974户,39489人;王12865户,36569人;罗9019户,36169人;贺6498户,32875人;黄7868户,32333人;谭7246户,30359人;梁7227户,30158人。
人口2—3万的姓氏有:曾、曹、张、周、蒋、伍、徐、邓。
人口1—2万的姓氏有:欧阳、谷、郑、肖、段、资、雷、胡。
人口5000至1万的姓氏有:陆、匡、廖、龙、钟、杨、吴、唐、何、朱、黎。
人口1000—5000的姓氏有:许、郭、文、彭、江、姚、孙、熊、濮、夏、袁、蔡、尹、严、邝、林、陶、潘、付、余、邹、董、赵、毛。
人口1000人以下2人以上的姓氏有(以笔划有序):丁、马、万、于、丰、书、户、方、卞、韦、孔、石、左、叶、兰、史、印、包、占、申、冯、代、宁、甘、田、白、芦、召、安、成、齐、米、刑、阮、吕、关、阳、吓、全、任、寻、艾、邱、沈、庞、杜、宋、闵、应、邵、巫、陂、冷、汪、苏、兵、屈、奉、欧、图、岳、宜、单、姜、房、孟、范、尚、宗、昌、易、武、金、饶、晏、洪、涂、郦、骆、修、柳、祝、柏、费、郝、顾、高、倪、侯、秦、莫、敖、席、殷、桂、钱、诸、秧、贾、凌、耿、管、汤、康、章、戚、鸽、崔、梦、谓、盛、常、庾、龚、梅、温、赖、葛、粟、雄、鲁、路、阙、韩、喻、舒、程、童、蓬、楚、僧、雍、蒲、裘、樊、漆、颜、薛、戴、魏、瞿。
1人1姓的有:强、久、贤、咸、郁、洋、尤、玉、阎、宇、雪、时、宾、海、皮、臧、霍、毅、封、扩、刚、枯、穆、祁、始、伦、牛、展、寿、广。
附:姓氏源流
李氏系出理氏。
陶之后,代为理官,子孙以官为氏。
殷末理利真,避纣王之乱,居李树下,改为李氏,是老子的祖无。
其后,李牧仕赵,李广仕汉,唐高祖李渊是广东省后裔。
唐路国公后裔李君记,官为连州剌史,乾宁二年(895)去世,葬耒邑临江南亭山,子孙在上堡定居,遂为南亭李氏。
元代李为义,籍江西,考中举人,官为郴州剌史,元末辞官归田,挈妻儿盘桓于耒阳樟尾长塘,立家定居。
其曾孙李政迁县城西门,遂为西门李家。
刘氏系出陶唐氏。
尧后有刘累,至周为唐杜氏。
杜隰仕晋为士师,又为土氏。
士氏以后,复姓刘氏。
又周定王母弟,刘康公后裔,亦为刘氏。
汉高祖刘邦是土会的后裔,传到刘永(刘备次子),迁徐州彭城。
刘永55世孙刘克己,唐登进士,入宋更名为式,官至工部员外郎、户部尚书,迁江西省清江县荻斜村。
刘式长子刘政,游于衡山,定居入籍。
刘政元孙刘友荣,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7)迁耒阳南阳庙定居,子孙蕃衍。
陈氏虞舜之后胡公满封于陈,子孙以国为氏。
孔子弟子陈亢。
汉有陈,为太丘长,裔孙陈霸先,代齐有天下,国号陈。
其后陈洪范、洪进,据福建樟、泉二州。
传至范长子延海,平蛮有功,宋雍熙四年(987),为宁海军节度使,食采于耒,遂由福建蒲田迁耒阳定居。
谢氏周宣王封舅申伯于谢,支子以地为氏。
晋有谢安,任尚书仆射,领吏部,后加征讨大都督。
宋咸淳德年间(1265—1275),谢氏致深、致远,由江西南昌鹅邺迁衡阳,后又迁耒阳罗渡。
张氏黄帝第五子青阳生辉,观弧星,始制弓矢,为弓正,主祀弧,遂为张氏。
周有张仲,汉有张奶。
其后宋代张文启,籍江西永新县,为耒阳县令,举家迁耒阳定居。
又张坊,官为衡郡教谕,由江西永新迁安仁县,其子理诚,由安仁迁耒阳山。
蒋氏系出姬姓。
周公子伯龄封于蒋,子孙以国为氏。
汉有蒋,吴有蒋子文、蒋钦。
明初,蒋少一、少二兄弟由江西泰和县茅头岭迁水阳北乡咬柴岭。
后分一、七两甲,三、七两甲,今坛上乡有一甲里。
贺氏系出庆氏。
齐公子庆氏之后。
汉待中庆纯,避安帝父清河王讳,改贺氏。
晋有贺循,唐有贺知章。
祚房自元初由永新县迁耒阳,其子孙散居西、南、北三乡以及城关内外。
明江武年间(1368—1398),贺尽孝由江西永新县幕游湖南,卜居耒阳东乡福冲。
故此,凡是东乡贺姓全都是孝房中房裔。
王氏系出姬姓。
周灵王太子晋之后。
周有王太子晋之后。
周有王,齐有王。
又田齐之后,避难改姓王氏。
又魏信陵君子孙改姓王氏。
又殷王子比干后裔亦姓王氏。
明初王基德籍江西,官为耒阳县令,率家迁耒阳定居。
周氏系出姬姓。
周平王少子烈之后,以国为氏。
周有周作,战国有周霄,三国有周瑜。
一支自宋中叶间,由江西泰和县迁耒阳;一支自元朝至正二十四年(1364)由江西吉水县泥田村迁耒阳。
资氏其祖为禹之后,封于会稽。
资水所出,因此为氏。
明末副将资鹏举,由清泉迁耒阳。
杨氏系出姬姓。
周宣王子尚父,封于杨,被晋所灭。
晋武公之子伯侨,食禄于羊舌,后以羊舌为氏。
至叔向更封于杨,其子孙改姓杨氏。
后裔杨宝是隋文帝杨坚的远祖。
其后杨严九传孙允昭、允素,由吴越(今浙江)钱塘迁居江西泰和。
允素传学祈,生子宗周、宗易。
宗周居吉水蕉塘,宗易为元代名孝廉,适居耒阳合桥落户。
黄氏颛顼帝曾孙陆终之后,封于黄,子孙以国为氏。
楚有春申君黄歇,汉有丞相黄霸。
宋咸淳德年间(1265—1275),黄九如同进士及第,官至温州刺史。
传黄至诚及黄元六,由江西吉安府迁耒阳。
梁氏颛顼之后,封于梁,后以国为氏。
西汉建元年间(前140—135),梁观、梁仓兄弟同游,定居耒阳,开江头举山基地。
钟氏系出芊氏。
楚公族钟建封于钟吾,其后为钟吾氏,或为钟氏。
元朝至正年间(1341—1370),钟宜义由江西官居湖南,后迁耒阳定居。
伍氏原为椒。
春秋时,楚并椒,遂以椒为氏。
后椒参之子椒举,仕楚有功,食采于伍,便易椒氏为伍氏。
五代时,伍醇籍江西江州宁化麻仓村,后迁吉州。
到宋代,传端厚,其五世孙伍常迁衡州积善坊,伍常孙宣义于元代由衡迁耒阳南城外。
罗氏系出祝融氏。
春秋有罗国,子孙以国为氏。
晋有罗结,唐有罗艺。
东晋时,中散大夫罗含由江西迁耒阳定居。
欧阳氏系出姒姓。
越王无疆孙,封于欧馀山之阳,后为欧阳氏。
明末,欧阳景渊由江西庐陵县迁耒。
曾氏系出姒姓。
夏少康少子成烈封于。
宋来,子孙去邑为曾氏。
孔子弟子有曾参。
其后籍庐陵、杭州、南丰、梅溪直至江西吉安府泰和县。
文信国公五世孙曾益,居官湖南善化县(今长沙县),元末因世乱,遂举家迁衡州府耒阳县,生3子;长子曾贯,居常宁,次子曾泰,居临武;三子曾存,仍居耒阳。
曾存生有10子,长子及二、六子皆元嗣,八子不详,十子迁居郴州、宜章,散居耒阳的为三、四、五、七、九各房后裔。
邓氏商武丁封叔曼季于邓,后以国为氏。
汉有邓彭祖、邓禹。
宋初,邓邵基籍江西,在湖南居官,遂定居于耒阳防塘。
谷氏系出夹谷氏。
齐公子尾孙,封于夹谷,后姓谷氏。
汉有谷永,官至大司农,其后由长安迁耒阳,吴九贞太守谷郎是其五世孙。
何氏系出韩姓。
韩王安为秦所灭,其子孙避难,转音为何氏。
汉有何修、何进。
元人优贡何发祥,为广东琼州府澄迈县籍,任湖南长沙府善化县教谕,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由广东迁郴州再迁耒阳。
龙氏黄帝孙叔安子董匀好畜龙,为豢龙氏,其后为官为氏。
项羽将有龙且,其后裔龙受二官至礼部郎中,由江泰和县迁耒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