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火灾扑救中关键性问题探讨(通用版)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中应注意的问题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中应注意的问题地下建筑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建造环境,当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扑救起来会变得更加困难。
本文将从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的特殊环境、隐患和处理方法三个方面来介绍在火灾扑救中应注意的问题。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的特殊环境地下建筑不同于一般建筑,其建造环境会带来很多特殊的火灾隐患。
首先是通风问题。
由于地下建筑没有自然的通风条件,所以往往需要利用通风设备来达到通风的效果。
这在火灾扑救中会使烟雾难以排出,容易造成二次扩散,增大火灾面积和搞乱火场。
其次是灭火器的存放问题。
由于地下建筑的入口有可能被挡住,所以地下建筑内的灭火设备和灭火器材储备不能过于依赖,应当采取多种措施保证灭火器材的有效供应。
此外,地下建筑的安全出口也需要特别关注。
由于地下建筑的出口一般在地面上,而且地下建筑的责任人并不一定会通过预案或公开途径告诉外部人员出口位置,因此地下建筑的出口指示和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应当明确,以保障火灾扑救和疏散的有效性。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的隐患地下建筑火灾扑救中的隐患多种多样,既包括设备安全问题,也包括作业人员的疏忽和施工质量问题。
例如,地下建筑内通风设备、电气设备的维护等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火灾发生,所以平时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设备。
另外,在地下建筑施工时,由于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作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和配合不完善,或工作量太大导致疲劳,也会导致施工质量下降、安全隐患加大。
这些都可能成为地下建筑火灾发生的因素。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的处理方法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方法主要是通过派出专业的扑救人员,早期进行灭火和救援。
首先需要进行火源的切断,利用灭火器、喷水、雾化等灭火方法进行灭火。
在灭火过程中,需要同时考虑到火源的灭火和烟雾的排放,排除烟雾,以防止其继续扩散。
在人员疏散方面,地下建筑的布局复杂,人员疏散难度大,需要设立多个疏散通道,并且加强出口标识,以方便人员及时疏散。
对于意识不清的人员,应采取敲门、大喊等方式进行提醒,帮助人员尽快疏散。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探讨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探讨【摘要】地下建筑火灾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事故,应对这种情况需要专业的扑救技术。
本文通过探讨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分析了火灾在地下空间的特点和挑战。
首先介绍了地下建筑火灾的定义和危害,然后详细讨论了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的技术原则和方法,包括疏散逃生、火灾报警系统、灭火器材等方面。
接着探讨了地下建筑火灾扑救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应对策略。
最后总结了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提高人们对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保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关键词】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探讨、引言、正文、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地下建筑火灾是一种特殊而严重的灾害,由于地下建筑的特殊性和封闭性,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给扑救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的研究与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和完善。
从传统的灭火器材到现代化的自动化灭火系统,从简单的火灾疏散逃生通道到智能化的火灾预警系统,各种技术手段为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就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进行探讨,从灭火器材的选择和使用、火灾疏散逃生通道的设计和设置、火灾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完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地下建筑火灾扑救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进一步提高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水平,确保地下建筑安全稳定的运行。
.2. 正文2.1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探讨地下建筑火灾是一种特殊的灾难事件,由于地下空间的封闭性和通风条件的限制,火灾的扑救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
研究和探讨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需考虑到地下环境的特点。
地下空间通常较为密闭,通风不良,烟雾易聚集,给扑救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
火灾扑救人员需要根据地下建筑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提前设置通风设备、准备足够的灭火装备等。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探讨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探讨
地下建筑火灾是一种特殊的火灾形式,由于地下空间的特殊性,火灾扑救技术也需要有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本文将对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进行探讨。
地下建筑火灾由于隔离度较高,烟气扩散速度较慢。
这就要求在火灾扑救过程中,要及时掌握火源位置和烟气扩散情况。
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红外摄像、气体探测等手段,实时监测火源位置和烟气扩散情况,并及时报警。
由于地下空间通风条件较差,火灾扑救时容易出现烟雾密集和空气流通不畅的情况。
在地下建筑中设置合理的通风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引风口和排烟口来改善空气流通情况。
可以在地下空间设置水幕等灭火装置,减少烟雾带来的风险。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逃生通道和疏散设施的安全性。
地下建筑火灾时,由于烟雾、火焰等原因,逃生通道往往会被堵塞或无法使用。
应在地下建筑中设置多条逃生通道,并保持通道的畅通。
在疏散通道中应安装应急照明和紧急广播设施,以便及时疏散人员。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需要借助专业的消防设备和工具。
由于地下建筑的特殊性,常规的消防设备和工具不一定能够满足需要。
需要研发出适用于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的消防设备和工具,如能够迅速进入狭小空间的消防器材、灭火剂等。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需要针对地下环境的特殊性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实时监测火源位置和烟气扩散情况、改善通风条件、确保逃生通道的安全性以及研发适用于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的消防设备和工具,可以提高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的效率和安全性。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难点及对策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难点及对策在城市建设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地下建筑,尤其是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地铁站等,这些地下建筑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
但随之而来的是日益频繁的地下建筑火灾,对于扑救难度和危害程度都较大,因此,对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难点及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下建筑火灾扑救难点1、扑救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由于地下建筑进行扑救的条件十分恶劣,地下建筑容易出现高温、低氧的恶劣环境,扑救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火灾面积广、火势猛。
地下建筑常常由很多房间、走廊、通道构成,相互之间均相连接。
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快速蔓延,且由于地下建筑难以通风,火势难以得到有效的抑制。
3、逃生通道难寻。
相比于上地面的建筑,地下建筑的逃生通道常常布局较为复杂,较难被人们寻找到,一旦火灾发生,人们很容易被困在内部,造成较大伤亡。
二、地下建筑火灾扑救对策1、完善现有扑救体系。
地下建筑的灭火设备、保护措施需要与现有扑救体系相结合,为扑救人员提供更好的前置措施。
2、创新火灾扑救机器人设备。
火灾扑救机器人是未来扑救地下建筑火灾的重要手段,引入机器人设备,可以在扑救人员难以进入的恶劣环境下,执行一系列安全、高效的任务。
3、增加地下建筑室内消防设施。
应注意在地下建筑的各个角落,放置灭火器、报警设备、喷水系统等消防设施,强化建筑本身的初级应急处置能力。
4、加强扑救人员应急力量培训。
提高扑救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降低意外风险。
加强对扑救人员的技术培训、实战演练等,精准化地开展人员队伍建设。
结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建筑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扑救地下建筑火灾难点重重。
为了更好地解决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难点,需要制定更科学的规划及综合的应急预案,在灾害发生前及时去预防风险、贯彻落实,增强人们的扑救意识和扑救能力,促进灾后重建。
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方案关键要点探究
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方案关键要点探究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地下建筑空间使用率的不断升高,地下建筑空间的火灾事故也时有发生,受到地下建筑空间结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众所周知,火灾事故的发生不仅会造成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同时也危害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方案,在火灾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及时高效的灭火救援至关重要。
文章在分析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特点和事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几点灭火救援措施,以期为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的灭火救援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方案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地下建筑空间的使用率也逐步提高,停车场、购物中心、娱乐场所等商业化场所不断增多。
地下建筑空间内部结构复杂,环境封闭,随着商业化场所的不断出现,增大了人员流动量,为地下建筑空间的人员快速疏散和消防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下建筑空间都设有消防控制中心,但是在火灾事故发生时并不能完全发挥出全部灭火救援功能。
因此,应充分结合地下建筑空间特点,对消防救援人员、设备等进行合理配备,针对性制定行之有效的灭火救援方案,确保火灾发生时灭火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特点受到地下建筑空间内部结构复杂、空间密闭、通风效果差等因素影响,火灾突发的概率和火势控制的难度较大,内部人员的紧急疏散工作异常困难。
通过相关的数据发现,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一)火势发展快,燃烧猛烈,蔓延速度快随着地下建筑空间逐渐投入商业使用,内部空间的装修形式也变得复杂多样,内部电气管道分布广泛、装修材料多样等都是导致火势发展和蔓延的重要因素。
同时地下车库、商场、仓库中存在较多的可燃物和助燃物,会加快燃烧速度,使火势迅猛发展。
此外,地下建筑内部通道相对复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助推火势加速蔓延。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探讨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探讨地下建筑的火灾扑救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地下建筑与地上建筑相比,存在着诸多特殊的条件和限制,这些因素都会对火灾扑救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火灾扑救技术方面探讨地下建筑的火灾扑救问题,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地下建筑的火灾特点1. 空气流通性较差:地下建筑较为封闭,空气流通性远远不如地上建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火灾扑救工作的效果。
2. 电气设备集中:地下建筑内安装了大量的电气设备,而这些设备更容易引发火灾,也给扑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 建筑结构复杂:地下建筑内的结构十分复杂,包括地形、空间、构造等多个方面,这使得火灾扑救工作难度加大。
4. 监测困难:由于地下建筑的封闭性,使得监测火灾的措施很难实现,如果监测不到火情,就会给扑救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1. 立体化灭火系统立体化灭火系统主要是指对于地下建筑内部的不同位置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规划,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的将灭火剂送到火源的位置,而不会因为建筑复杂、空间狭小等原因导致灭火剂无法到达火源。
而这就需要在地下建筑的设计阶段就考虑到灭火系统的设置,包括对建筑内部的结构、空间与设备进行分析,以及在设计阶段就设置一些灭火剂的输送通道等。
2. 管道式灭火系统管道式灭火系统是指在地下建筑内部建立一定规模的灭火管道,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地将灭火剂送到火源位置,实现灭火的效果。
这种系统一般采用干式管道或者湿式管道的方式,其中湿式管道通常指的是将灭火剂通过管道输送到特定的装置中,再进行喷洒的方式,而干式管道则采用氮气或压缩空气将灭火剂送入灭火装置。
这种灭火系统有很多优势,例如响应快、操作简便、灭火效果好等。
与管道式灭火系统相比,喷雾灭火系统更为适合对于密闭的地下建筑进行灭火。
该系统采用喷雾形式将灭火剂喷洒至火源位置,从而实现立即灭火的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喷雾灭火系统的挂置方式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具体的火情需要进行设置,大大提高了灭火工作的效率,减少了扑救工作的难度。
地下建筑空间灭火救援现存问题与解决对策
地下建筑空间灭火救援现存问题与解决对策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地下建筑空间这种适用于大中城市的交通工具逐渐普及,为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务。
然而,随着其使用,地下建筑空间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基于此,以下对地下建筑空间灭火救援现存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建筑空间;灭火救援;现存问题;解决对策引言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城市地下建筑空间作为重要构成部分,通常位于城市的地下空间,具有火灾荷载多、空间封闭等特点,存在较大程度的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将面临较大的疏散和灭火救援难度。
发生火灾时,城市地下建筑空间的联络通道也将成为人员和车辆疏散的主要通道,因此要注重对该通道的使用,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灭火救援工作的整体效率,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1地下建筑空间灭火救援现存问题分析1.1排烟排热差地下建筑空间距离地面远,中间隔了很厚的泥土以及岩石,这就导致很难进行热交换。
空间内部的热量无法消散。
同时,因为燃烧高温,与空间内其他的形成气压差异,烟雾以及有毒气体就会流动,从而充斥整个地下建筑空间。
而又因为空间的相对封闭性,烟雾及有毒气体无法快速地排到大气中。
这些烟雾的停留与高温相伴,再加上空间内部的气压变高,可能导致爆燃现象提前到来。
这些都加大了逃生人员的逃生难度以及救援人员的救援难度,带来了巨大的不便和安全隐患。
1.2车辆因素在城市地下建筑空间内行驶的车辆,其车况及性能决定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部分车辆的设计标准较低,保养维护不及时,车况较差,车辆部分零部件无法满足高速行驶的需求,面临机械部件失灵的风险较高,在空间内行驶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尤其是在爆胎的情况下因空间内部空间狭窄、车辆速度较快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较高,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部分车辆在高速行驶后轮胎内部会产生热量积聚,在胎压不稳定的情况下也会发生爆胎。
1.3人员疏散困难人员疏散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进入地下,采光基本依靠人工电力设备,但是,火灾产生电力设施受到破坏,照明设施受到破坏,又加上燃烧的浓烟的产生,降低了能见度,逃跑梳理路线不清晰。
地下建筑火灾的处置要点及注意事项探讨
地下建筑火灾的处置要点及注意事项探讨
地下建筑火灾是一种特殊情况,其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如下:
1. 快速报警:地下建筑火灾一旦发生,要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让消防部门前来处置。
2. 快速疏散:在地下建筑火灾发生时,应尽快疏散人员,并通过广播、告示等方式通知人员疏散。
3. 加强通风:地下建筑火灾容易造成烟雾堆积,影响疏散和消防工作。
因此,应及时开启通风设备,增加通风量,使烟雾能够及时排出。
4. 针对地下建筑的特殊情况,应使用适合的消防设备。
例如,使用橡胶软管等柔性设备,以便更好地穿越狭小通道,到达火源。
5. 保护电力设备:地下建筑中的电力设备很容易受到火灾波及,造成二次灾害。
因此,在进行消防工作时,应注意保护电力设备和电缆线路。
6. 防止燃烧物质进入排水系统:地下建筑中的排水系统通常比较复杂,易造成污染排放。
在进行消防工作时,应注意防止燃烧物质进入排水系统。
7. 采取正确的灭火方法:地下建筑火灾一般使用气体灭火、干粉灭火或水雾灭
火等方法。
不同的灭火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火灾,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灭火方法。
8. 加强防火检查:为预防地下建筑火灾的发生,应加强防火检查。
特别是在采取一些危险措施时,如钻洞、焊接等,应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总之,地下建筑火灾的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是多方面的,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和细致实施。
只有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并加强相关培训,才能更好地应对地下建筑火灾的风险。
作战训练安全-地下建筑火灾扑救中的安全问题
第
战斗员数量
一 到
空呼器数量
场 力
消防水源情况
量
消防车情况
确定侦察搜救小组数量 根据情况确定主干供水线路
2023/1/2
19
三、安全保障
1.预案保障
2023/1/2
(3)预案重点内容 预案的重点内容必然是我们到场以后战术行 动所用到的内容。
20
单位概况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 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灾情设定 燃烧面积不重要,主要应设想火势的蔓延方向和危及目标。
力量调集
标明不同到场力量不同时间段内接到出动命令后到所需时间,人员数,车 辆器材数等等。
组织指挥 指挥权以什么方式进行交接。
2023/1/2
21
作战行动 车辆停靠位置,侦察小组组成,人员的
其他分工等。 第一到场指挥员的指挥程序:
○ 找好停靠位置命令车辆安全停靠; ○ 简略询问知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同时进行外部观察; ○ 向指挥中心汇报现场情况; ○ 派员警戒; ○ 检查开启固定设施开启情况;
一.确定好建立侦察小组的数 量及可能的侦察路线;
二.明确通信保障的方法; 三.明确防护的方法; 四.确定可能的灭火方法。
2023/1/2
26
不同对象灭火预案制定 应注意问题
人员集中场所灭火预案
一.掌握疏散通道的敞开情况及封闭形式,确定好 对封闭(特别是对于通向外部空间)通道进行破 拆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
2023/1/2
13
二、战斗行动 安全分析
3.排烟
2023/1/2
(3)正压排烟与负压 排烟问题
宜采用正压排烟 可采用正压和固定系统负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探讨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升要求的日益增高,地下建筑的使用也日益普及。
然而,由于地下建筑的密闭性和特殊性,一旦发生火灾,其扑救难度将大大增加。
本文旨在探讨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
一、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1、火势扩散快,无法预知:地下环境欠佳,通风条件不佳,火灾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展势头迅猛,扩散范围难以预知,并且火灾可能会在地下建筑中蔓延。
2、难以排烟:地下建筑空间狭小,通风设备不完善,火灾时的烟雾难以及时排出,容易导致人员中毒和火灾扑救人员视线受阻。
3、水和气氧供应难:地下建筑正常情况下缺乏水和气氧供应,而火灾时应急水源和氧气供应也难以满足需求。
1、完善火灾预防措施:对于地下建筑火灾,事先做好预防是最重要的,必须要有完善的推进火灾预防措施,包括安装自动灭火系统、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加强日常安全管理等。
2、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在地下建筑内储备足够的应急救援物资,如应急灭火设备、紧急逃生道具、救生设备等,以备不时之需。
3、选用适合的灭火剂:对于地下建筑火灾,由于通风条件不佳,在灭火剂选择时应综合考虑其灭火效果、毒性等影响因素,选用适合的灭火剂。
4、提高灭火效率:在地下建筑火灾扑救中,时间就是生命,必须利用合理的灭火策略,提高灭火效率。
例如,可以采用灭火遮盖法,即采用灭火剂对燃烧面进行遮盖,隔绝空气,使火源熄灭。
5、加强疏散管理: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时,必须加强疏散管理,确保人员安全有序撤离。
在平时,也应该制定完善的应急疏散预案,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疏散方案。
三、结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地下建筑,为了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必须加强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通过预防措施、物资储备、适合的灭火剂、提高灭火效率和加强疏散管理,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地下建筑火灾,确保人员安全。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中应注意的问题
地下建筑消防应注意的问题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呈立体扩展,高层大厦林立,地下空间广泛开发利用,地下商场、地下仓库、地下车库、地铁和地下娱乐场所等地下建筑也越来越多。
地下建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
由于地下建筑结构复杂,环境密闭,加上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烟火极易蔓延扩大,疏散和逃生都极为困难,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如何高效地扑灭地下建筑火灾,最大限度减少火灾损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地下建筑火灾特征1、温度高、压力大,火灾蔓延变化大。
由于地下建筑空间封闭,对外开口少,发生火灾后,高温烟气难以排出,易造成热量集聚,空间的温度提高很快,很容易进入全面燃烧阶段。
发生火灾后,地下建筑室内温度会很快会上升至800~900℃,烟气的温度可达600~700℃,火源处温度可达1000℃以上。
另一方面,发生火灾后,产生的火风压随着烟气温度的升高而加大,反过来火风压又会推动烟气流动,造成火灾危害区域的扩大,导致火势加剧。
火灾风压的出现也会破坏地下建筑原有的通风系统,使风量增加或减少,甚至使通风网络中的某些风流突然反向,使那些远离火场的区域也异常突起出现烟气,遭受火灾的危害。
2、烟雾浓,毒性大,对人体危害性大。
由于地下空间封闭的影响,如果发生火灾,物质燃烧产生的热量和烟雾将保留在建筑物内,得不到有效排除。
一是由于空间封闭,火灾时的新鲜空气得不到及时补充,形成不完全的燃烧,加大了烟气生成量。
二是空间封闭体积相对较小,烟气很快可以充斥整个地下空间,大大加剧了烟气的危害。
三是内装修用的高分子材料,在火灾时能产生大量毒气,以及可燃物在缺氧状态下产生的大量不完全燃烧产物,都加大了烟气对人体的毒害性。
3、能见度低,人员疏散困难,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由于地下建筑空间采光比地面建筑差得多,主要是人工照明,在火灾时往往容易断电,高浓度的烟雾使应急疏散照明无法得到保证,还会造成疏散人员呼吸困难、心理紧张、视距下降,使逃离火灾的难度加大。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探讨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探讨地下建筑火灾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灾难,不仅需要应对火灾本身的威胁,还需要克服地下环境带来的种种困难。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和扑救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应对地下建筑火灾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一节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1. 复杂的地下环境地下建筑通常位于地下几十米乃至上百米,环境复杂,空间狭小,通风不畅。
这就给火灾扑救带来很大困难,如烟雾难以排散,火灾蔓延迅速等。
2. 隔离性差地下建筑一般都会与地上建筑相连,而且地下建筑空间较大,给火灾扑救造成一定影响,如果火灾蔓延到地上建筑将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3. 消防设施不齐备地下建筑的消防设施相对地上建筑来说较为薄弱,消防通道、水源等也很难布置。
这也给火灾扑救带来不小困难。
第二节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探讨1. 实时监测系统的应用在地下建筑中设置实时监测系统,对温度、烟雾、氧气浓度等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警,及早扑救火灾,避免火势蔓延。
这需要结合现代物联网技术来实现。
2. 高效通风系统的应用地下建筑火灾的烟雾是一大难题,通风系统的设计对烟雾的排散至关重要。
采用高效通风系统能够将火灾烟雾及时排散,保持地下建筑的通风状况,为后续扑救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3. 水雾灭火技术的应用在地下建筑火灾扑救中,由于水源不易配置,传统的水带灭火方法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应用水雾灭火技术将是更好的选择。
水雾灭火技术可以通过对水雾的细化处理和精确喷射,将火灾迅速扑灭,且对环境污染小。
4. 新型灭火剂的研究与应用在地下建筑火灾扑救中,使用新型灭火剂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干粉灭火剂和泡沫灭火剂,它们具有灭火速度快、灭火效果好、对环境友好等特点,适用于地下环境的火灾扑救。
5. 灭火机器人的应用在地下建筑火灾扑救中,由于环境复杂,很多地方难以到达,因此可以考虑使用灭火机器人进行扑救。
灭火机器人可以携带灭火设备深入到火灾现场,实现对火灾的快速扑救,提高扑救效率。
如何扑救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火灾的调研材料
如何扑救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火灾的调研材料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业发展异常迅猛,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建筑等越来越多,建设规模越来越大,这给消防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新课题。
一、高层建筑火灾特点蔓延途径多,容易形成立体火灾。
竖向管井、共享空间、玻璃幕墙缝隙等部位,易产生“烟囱”效应,造成烟、火蔓延快速。
外部风力作用会加剧火势蔓延。
热辐射和热对流的作用,会引起临近建筑物燃烧;人员疏散困难,灭火救援难度大。
火灾中,浓烟、毒气及其他燃烧产物易造成人员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中毒死亡;内部温度高、烟气浓、能见度低,灭火救援人员难以深入内部,实施有效的人员救助及灭火战斗行动;楼层高,消防移动作战装备器材难以发挥作用;被困人员易惊慌失措,可供疏散逃生的通道少,用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玻璃幕墙碎裂,极易造成地面人员伤亡和破坏地面消防车辆及供水器材,影响灭火进程。
二、地下工程火灾特点起火点隐蔽。
发生火灾时,烟雾很快充满地下空间,深入地下的侦察人员视线不清,加之通道曲折、狭窄、柜台多,起火点难以发现;烟雾浓,久聚不散。
可燃物资多,供氧不足,燃烧不充分,发烟量大、烟雾浓。
出入口少,空气流通受限,烟雾聚集不散;高温增压,易造成火势蔓延。
地下压力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高温烟气在压力作用下,向四周迅速扩散,加热可燃物使其达到着火点,加快蔓延速度;疏散困难,易造成人员伤亡。
发生火灾时,大量被困人员易惊慌、拥挤、过分集中在出入口处,易造成人员伤亡;浓烟、毒气等燃烧产物,易造成人员窒息、中毒;灭火救援难度大。
浓烟、毒气弥漫,进攻人员视线、呼吸受到限制,深入地下内攻艰难;通道曲折狭窄,水枪射流受角度影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扑救时间长;火场通信联络困难,指挥员不能及时掌握情况。
三、扑救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火灾中应把握的关键性问题在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火灾扑救中,应立足于现有器材装备,加强第一出动,把疏散被困人员和防止火灾蔓延作为灭火重点,同时充分利用建筑物内固定消防设施,有效控制火势蔓延扩大,在实施灭火战斗行动中,注意做好火场供水和火场通讯,建立火场前沿指挥部,采取正确的灭火战术和灭火措施,夺取灭火战斗的胜利,在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应重点把握六个主要的问题。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探讨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探讨地下建筑是指在地面以下一定深度的建筑,包括地下车库、地下商场、地铁站、地下通道等。
由于地下建筑的封闭性和人员密集度较高,一旦发生火灾,其灾害性和扑救难度远远高于地上建筑。
如何有效地应对地下建筑火灾,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和扑救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地下建筑火灾与地上建筑火灾相比,有着诸多特点:1. 通风条件差:由于地下建筑的封闭性,一旦发生火灾,烟雾和热气很难排出,对人员逃生和扑救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
2. 人员密集度高:地下建筑往往是人员密集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的安全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
3. 电气设备众多:地下建筑通常配有大量的电气设备,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引发爆炸和电气设备故障,加剧火情的扩散和危害程度。
4. 疏散困难:地下建筑的疏散通道相对地上建筑较为有限,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的疏散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在面对地下建筑火灾时,我们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扑救技术,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火灾的及时扑灭。
下面我们将从防火设施、消防装备、逃生疏散和应急救援等方面,进行探讨。
1. 防火设施的完善地下建筑应当配备完善的防火设施,包括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地下建筑的主要灭火手段,可以在火灾初期实现自动灭火,有效控制火势,为后续的扑救工作争取时间。
防烟排烟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及时排除烟雾,保障人员的逃生通道畅通。
2. 消防装备的应用在地下建筑中,应当配备专门的消防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紧急照明设备等。
呼吸器是最为重要的装备之一,可以让消防员在较长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扑救工作,保障消防人员的安全。
紧急照明设备也可以在火灾时提供足够的照明,保障消防人员的工作效率。
3. 逃生疏散的策略地下建筑的逃生疏散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地下建筑应当设计合理的疏散通道,并配备适量的应急疏散标识,以便人员在火灾时快速找到逃生通道。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探讨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探讨地下建筑火灾是一种复杂、危险的灾害事故,因为地下环境的封闭性和通风条件的限制,火灾发生后的烟雾和高温会给人员逃生和灭火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
对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扑救技术和装备、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的效率和水平。
一、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1.1 通风条件差地下建筑一般都处于封闭状态,通风条件较差,空气流动受限,一旦发生火灾,烟雾会迅速扩散,并很难排出地下空间,给人员逃生和扑救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
1.2 空间狭窄地下建筑的空间通常较为狭窄,通道狭窄,不利于员工逃生和消防人员进行灭火救援。
1.3 硬化结构地下建筑多为混凝土硬化结构,一旦发生火灾,温度急剧上升,结构受到影响,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2.1 现场灭火地下建筑火灾发生后,首要任务就是进行现场灭火。
但由于地下环境的封闭性和通风条件的限制,消防人员很难进入到火场,因此需要研发一些适用于地下建筑火灾的新型灭火器材,如低温消防剂、泡沫灭火剂等,以提高灭火效率。
2.2 逃生救援地下建筑火灾发生后,人员逃生是首要任务。
需要加强地下建筑的紧急疏散通道和逃生设施的建设。
消防人员也需要研究并掌握适合地下环境的救援技术,提高人员逃生和救援效率。
2.3 烟雾控制烟雾是地下建筑火灾中最大的伤害因素之一,因此需要研发烟雾控制技术和设备,如烟雾排放系统、烟雾隔离设备等,以减轻烟雾对人员逃生和扑救工作的影响。
2.4 专业装备地下建筑火灾扑救需要一些特殊的专业装备,如防护设备、通信设备、氧气供应设备等。
消防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这些装备,并随时做好准备,以保证扑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3.1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和难点,有关部门需要制定出一份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消防预案、逃生预案、应急救援预案等。
这些预案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地下建筑火灾扑救工作的需要。
3.2 开展演练应急预案需要通过定期演练来检验和完善。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探讨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地下建筑被兴建,如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地下交通枢纽等。
然而,地下环境的封闭性、疏散困难等特点,使得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面临更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进行探讨。
一、采取预防措施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首先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应在地下建筑内设置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以及自动喷灌系统等。
火灾在地下环境下烟气很容易迅速扩散,防烟系统在地下建筑消防工作中显得非常关键,应为每个工程上的人员提供足够的疏散时间。
二、强化人员和设备力量地下建筑火灾发生后,应及时报警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对火灾现场进行救援。
救援人员应配备足够数量和足够规格的装备,包括过呼吸器、消防斧、灭火器、爆炸防护衣等。
应根据地下建筑的不同特点制定具体的扑救方案,如哪些人员负责疏散、哪些人员负责物资运输等。
三、使用切断源头的方法地下建筑火灾容易造成火源扩大。
因此,在扑灭火灾的初期,应注重切断火源,阻止火势扩大。
如果火灾是来自电器设备的,应迅速关闭电源;如果是焊接火灾或油渍火灾,应立即切断涉及到该设备或液体反应池等操作,并进行灭火。
这些操作应由特别训练过的救援人员完成。
四、组织疏散地下建筑火灾中,疏散是最基本的救援任务之一。
救援人员首先应清楚地了解地下建筑的平面图,以便能更好地指导人员疏散。
打开配备在地下通道中的疏散出口,尽量减少人员所经过的烟熏火燎的楼梯和走廊,从而确保迅速有效地疏散,避免造成更多的伤亡。
综上所述,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必须与其他消防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并采取全方位的预防和扑救措施,以确保避免其造成大规模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探讨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探讨地下建筑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越来越普遍,如商场、地铁、停车场、交通隧道等,这些地下建筑物在起火时通常面临着比普通建筑物更大的挑战。
因此,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的研究和探讨变得尤为重要。
1. 地下建筑火灾特点分析地下建筑火灾相较于普通建筑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狭窄受限。
地下建筑的空间通常比较狭窄,结构布局复杂,火灾扑救人员在扑救时活动受限制。
另外,由于地下建筑的特殊环境,燃烧产生的烟雾难以散去,影响视线和呼吸。
(2)空气流通不畅。
地下建筑的空气流通非常有限,燃烧产生的大量烟雾和有毒气体很难迅速排出,增大了火灾的危害性。
在扑救过程中,人员呼吸困难,而且火势蔓延迅速,极易发生连锁反应。
(3)消防设施缺乏。
由于地下建筑的特殊环境,往往难以布置灭火设备,消防设施缺乏。
另外,地下建筑庞大的结构和庞大的人员流量对消防预案和逃生预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消防设备和建筑设计。
在地下建筑物的设计中,在重点部位布置灭火设施,如防烟帘、通风装置、消防栓等,以便随时进行灭火救援。
此外,在地下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和吸烟量的控制。
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和减少吸烟量,可以降低火灾的危害程度。
(2)建立完善的消防预案和逃生预案。
地下建筑物作为人员密集场所,需要建立健全的消防预案和逃生预案。
消防预案应该根据地下建筑物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明确火灾报警器的位置和启动流程,及时迅速进行灭火救援。
逃生预案应该包括路线、逃生通道和紧急疏散设施等,人员应该经过系统的训练和演练以熟悉逃生路线和方法。
(3)应急疏散和救援。
地下建筑火灾发生时,应采用分级灭火和应急疏散方法,控制火势蔓延和尽快疏散人员。
针对地下建筑物环境特殊的情况,能够使用消防砖墙、防火门等措施阻挡火势扩散和烟雾弥散,具体的疏散措施依据具体情况科学制定,减少人员伤亡。
(4)全员参与和积极宣传。
为了让公众了解和掌握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技术,应该加强宣传。
建筑防火—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特点重点难点及处置措施
建筑防火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特点重点难点及处置措施
1.1火灾特点
1.烟雾浓,出入口少,聚集不散;
2.起火点隐蔽,能见度低;
3.大量被困人员易惊慌、拥挤、过分集中的出入口处,易造成人员伤亡;
4.进攻的通道少,灭火救援难度大。
1.2处置措施
1.充分利用内部固定设施,坚持自救与外援相结合的原则处置;
2.迅速调用图纸资料,确定人员被困和火灾地点,组织救人与灭火;
3.采取以固为主、上风进入、顺风推进、多点内功、区域窒息的战术措施;
4.用上风出入口送风,下风出入口排风的方法,排烟排热。
1.3特别提示
1.战斗人员进入地下前,指挥员要亲自检查战斗员个人防护装备和携带的各种器材装备的完好情况;
2.设专人清点登记出入人数;
3.进入地下人员必须携带导向绳,明确连络方式;
4.要注意使用建筑内部的消防设置,有效进行供水和送风排烟;
5.在初期的作战行动中,要进行梯次进攻和掩护,并要留有预备力量;
6.采取灌注和封闭窒息灭火时,必须确认里面没有人员。
地下建筑火灾的若干方面探讨
地下建筑火灾的若干方面探讨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加快,建筑用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而地下建筑工程的大量投入,既缓解了地面空间的压力,也有效提升了城市基础建设的发展水平。
但地下建筑空间密闭、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烟火极易蔓延扩大,疏散和逃生都极为困难,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而地下建筑火灾扑救与高层建筑、石油化工等火灾扑救一样被视为现代火灾扑救领域里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结合几起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指挥经验,分析地下建筑的基本特征和火灾扑救难点,提出扑救此类火灾的基本对策和注意事项,为此类建筑火灾的灭火作战提供支持和借鉴。
1、地下建筑的基本特征地下建筑通常由出入口、通道和洞室三部分组成。
出入口一般分为主要出入口、安全出入口、连通口、特殊用途出入口和临时出入口。
从结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1、空间使用充分,内部装饰丰富。
为了创造良好的商业消费环境和氛围,业主往往精心设计,降低耐火等级,甚至改变建筑结构,大量装点电器或采用可燃材料装饰,如各式地下商场、酒吧、舞厅等。
1.2、电气线路多,各种管道、竖井多。
地下建筑为达到较好的工作生活需要和商业视觉效果,往往设有电梯、并铺设大量的电气线路和管道,如用电设备管、用水管、用气管、用料管等,客观上增加了火灾的危险性。
2、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的难点2.1、侦查搜救难。
由于地下建筑空间采光比地面建筑差得多,主要是人工照明,在火灾时往往容易断电,而高浓度的烟雾使应急疏散照明无法得到保障,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消防官兵无法直接观察地下建筑中起火部位以及燃烧情况,不易发现起火点,出入口基本集中于地面。
疏散、运送被困人员或受伤人员途径单一,只能通过地面出入口,这无疑会延长抢救时间,加大人员伤亡可能。
2.2、排烟散热难。
由于地下空间封闭的影响,发生火灾时物质燃烧生成的热量和烟气滞留在建筑内部,得不到有效排除。
地下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一般只是满足于固定消防设施的安全保护,而固定消防设施使用寿命有所限制,机械排烟也备受考验,在封闭空间内,若烟气排不出去,烟热在热对流条件下,因中性面下移等原因,起火房间温度上升很快,短时间内就能达到800-900℃,着火点附近温度会更高,灼热的烟气在地下建筑内很难散出,热量聚集,容易发生"轰燃"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工程火灾扑救中关键性问题探讨(通用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51
地下工程火灾扑救中关键性问题探讨(通
用版)
地下工程火灾的扑救与高层建筑、石油、化工等火灾的扑救同被视为现代火灾扑救领域的重点和难点,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因此,熟悉地下工程、研究地下工程火灾扑救的特点和扑救对策,提高协同作战能力,是一个重大课题。
一、地下工程的范畴
从消防角度来看,凡在地面之下、地层内部建造的房屋(地下商场、停车库、医院、影剧院、旅馆、仓库、人防工程)、隧道(汽车、货车、地铁、过江、过海、过山洞隧道)等,都可以笼统地称为地下工程。
二、地下工程火灾的特点
1、视线受阻。
地下工程一旦发生火灾会迅速产生很浓的烟雾,
浓烟使能见度变得极低。
2、毒气弥漫。
地下建筑内本身就缺氧,如果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气体,而有毒气体含量增多的同时,也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对人的生存构成极大威胁。
3、高温灼烤。
地下工程是火候,如果燃烧的是普通固定可燃物质,其产生的温度和气体火灾相对要低得多,但也可高达800—1200℃,灼热的烟气在地下工程内很难疏散,使消防人员难以进入。
如果地下工程内燃烧的是液化石油气,温度则高达2000℃,消防人员根部无法进入。
4、攻击困难。
地下工程的出入口一般较少,而且内部通道弯曲狭窄,火情不明,使火场指挥员决策困难。
火灾情况下,地下工程的出入口向外冒着高温烈焰和滚滚浓烟,水枪射流往往鞭长莫及或击不中火电,在这种情况下的攻击往往要经历很长时间才能凑效。
三、地下工程火灾扑救中的关键性问题
一是火场排烟问题。
地下工程一旦发生火灾,特别是一些地下商场、隧道内汽车事故等,事故产生的烟雾多,但是现场排烟口少,
烟雾在地下迅速弥漫,影响内部人员疏散和消防员灭火战斗行动。
因此,消防员到场后要迅速组织力量实施火场排烟,根据现场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排烟措施。
一是自燃排烟。
人工开启窗户、疏散门、竖井和各处出风口,必要时在指定的部位凿开孔洞排烟。
二是机械排烟。
通过消防控制室开始固定排烟风机或者排烟口排烟。
要充分利用防火或防烟分隔,不使浓烟流向火点以外的区域、造成第二烟区或火点。
三是对于只有一个出入口的地下建筑,可利用冷热空气对流的原理,用一台排烟机沿出入口下部往里送风的同时,用另一台排烟机吊挂于上部往外抽烟,这样可促使形成烟气对流,排烟速度快、效果好;有两个出入口的地下建筑,应从进风口向里送风,从出风口往外抽烟,以加快排烟速度;有三个出入口的地下建筑,可选择两个出入口向里面送风,留一个出风口排烟。
四是雾状水排烟。
使用喷雾水枪的雾状水驱赶烟雾,此方法适用于有两个或数个出入口的地下建筑,可从进风口或两侧出入扣夹攻驱赶烟雾。
五是使用高倍数泡沫排烟。
可从没有阻力的出口开始,在喷射前先打开反向的出口或着火点前方出口,然后顺烟气流动方向喷射,使泡沫
容易进入,烟雾排出。
二是疏散救人问题。
地下工程一旦发生火灾,特别是地下的人员密集场所,由于出口少,人员疏散比较困难,加之火场烟雾大、温度高,消防员实施救援行动相对困难。
作为初战力量要贯彻“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第一时间展开救援行动,严密组织,积极抢救被困人员。
一、在火灾初期阶段,地下工程内较多人员正在撤离,救援人员应迅速组织力量,进入内部引导疏散人员,携带照明工具作为引导标志,指明疏散路线,并掌握时机对人员可能被困的地方展开搜救,防止有人员滞留;二、当确知有少量人员没有撤离,且位置不清时,应组织侦察小组深入内部,在侦察中救人;三是当火灾处于猛烈燃烧阶段,有人员被封锁在某一部位,应组织若干作战小组,在充足水流的掩护下强攻救人;四是在建筑面积大、结构复杂、被困人员多的情况下,应在加强消防救援力量的基础上,调集社会力量协同抢救被困人员。
三是火场防爆问题。
地下工程发生火灾由于受氧气含量的影响,会由于不完全燃烧产生许多可燃气体充斥在建筑内,特别是地下工
程内发生的危险化学品燃烧泄露事故,一旦达到爆炸极限,很容易发生爆炸事故或者轰然。
因此,要事先检测地下建筑内的气体,在缺氧或有爆炸性气体的情况下,不能将消防车贸然驶入。
进入长距离隧道内灭火的消防车在空气含氧量不足的情况下会熄火,而且熄火后不能启动,这时要组织人员往外推。
消防员在扑救过程中要掌握现场情况,加强对事故现场的检测,谨慎处理,采取有效的防爆措施,杜绝着火源。
四是火场照明问题。
地下工程一旦发生火灾,内部的线路设备可能会自动切断,加之地下工程采光性差,即使是白天,在烟雾的影响下内部的可视性也不好,严重影响消防员战斗行动。
因此,指挥员在战斗部署中要重视火场照明工作,除深入内部的人员要携带相应的照明设备,还要充分利用各种照明设施,以便于开展火场疏散救人、灭火作战等工作。
五是个人防护问题。
地下工程火灾的一个特点就是内部温度高,因此内攻消防人员一定要加强个人防护,同时还必须要有水枪配合作战。
即使穿着避火服或隔热服的消防员也不能在高温的环境中长
时间停留。
环境温度与时间是成反比的,环境温度越高,保温隔热时间越短,数分钟高温就会侵入防护服内,骤然升高的温度会使消防队员伤亡,作为指挥员要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确保人员安全。
四、如何提高地下工程火灾扑救能力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地下工程和地下工程火灾的特点。
各级指挥员对地下工程火灾的特点和扑救的技战术措施要有一定的理论认识,加强日常的学习研判,了解掌握各类地下工程的建筑结构特点和内部消防设施情况,牢记地下工程火灾的特点和相应的处置对策,切实提高理论水平,为火灾扑救夯实理论基础。
二是加强对辖区地下工程的实地调研,制定灭火救援预案。
地下车库、地铁、隧道都可以称为地下工程,但是他们一旦发生火灾,各自的特点和处置方法又有一些区别。
因此,要区别看待各类地下工程,要加强对辖区内地下工程的调研熟悉工作,分类研究,明确共同之处,掌握不同之处,成立专门的调研小组,有区别性的制定作战预案,为实战提供依据,展开有效救援。
三是强化实战演练,组织一些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官兵素质。
在制定预案的基础上,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实战演练,明确指挥工作,明确任务分工,熟悉火场内的排烟、救人、灭火战术,提升协同作战能力。
同时,要强化日常练兵工作,研究一些特定情况的处置措施。
开展烟热的训练,提高战斗员适应能力,提高心里素质;开展深入内部救人的训练,明确前后方的一些特定联络信号;开展水枪掩护进攻、梯次进攻训练等。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