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部编版2021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科幻探险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同步测验(有答案word)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同步测验(有答案word)

《河中石兽》同步测验一、单选题1. 下列画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陶后鲜有闻(xiǎn)惟吾德馨(xīn)溯流逆上矣(sù)B.愿为市鞍马(wèi)赏赐百千强(qiáng)可爱者甚蕃(fān)C.可汗大点兵(hán)啮沙为坎穴(niè)僧募金重修(mù)D.湮于沙上(yān)康肃忿然曰(fèn)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2.下列句中画线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以我酌油知之濯清涟而不妖B.阿姊闻妹来决眦入归鸟C.山重水复疑无路可据理臆断欤D.卿言多务湮于沙上3.下面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棹,zhào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hóng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xiān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柝,tuò4.下列对《河中石兽》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果,而且作者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判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方法。

C.文中写了两次“笑”: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写老河兵的“笑”,是因为他富有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判断。

D.《河中石兽》的作者是清代文学家纪昀。

纪昀,字晓岚,著有《阅微草堂笔记》《四库全书》。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部文学名著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不少形象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呼之欲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由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个曾经风光秀丽、游人如织的著名风景区,近年来,已经无人问津了。

C.阳平镇有一处大型的露天蔬菜批发市场。

这里每天门庭若市,来来往往的人们忙着购买各种新鲜蔬菜。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河中石兽》同步检测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河中石兽》同步检测

部编版语文七下《河中石兽》同步检测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35分)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8分,每空1分)⑴一寺临.河干.临:_____________ 干:_____________⑵山门圮.于河圮:_____________⑶阅.十余岁阅:_____________⑷二石兽并.沉焉并:_____________⑸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_____________ 究:_____________⑹盖.石性坚重盖:_____________⑺求之下流,固颠..固:_____________ 颠:_____________⑻但.知其一但:_____________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⑴如是.再啮。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9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河中石兽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河中石兽习题

24 河中石兽01积累运用【课前预习】1.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

圮.于河(pǐ)棹.(zhào)曳.(yè)铁钯.(pá) 木杮.(fèi) 湮.(yān)啮.沙(niè) 溯.(sù) 臆.断(yì)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朝代)学者、文学家,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基础提升】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临:靠近(2)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3)求.石兽于水中求:寻找(4)竟.不可得竟:终了,最后(5)曳.铁钯曳:拖(6)尔辈不能究.物理究:研究、探究(7)不亦颠.乎颠:颠倒,错乱(8)众服为确论..确论:正确的言论(9)如是再啮.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10)遂.反溯流逆上矣遂:于是(11)二石兽并.沉焉并:一起(12).以为..顺流下矣以为:认为(13)棹.数小舟棹:划(船)(14)湮.于沙上湮:埋没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D)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解析:前三项均为代词,最后一项为结构助词“的”。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沧州南/一寺/临河干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冲走呢?(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吗?(3)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

这样不停地转动,(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

(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

02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 河中石兽》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 河中石兽》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课时同步练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文言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以此自矜:自夸B.愿驰千里足:赶马快跑见往事:了解C.以我酌油知之:用释担:放下D.辞以军中多务:推托双兔傍地走:跑2 . 下列对《河中石兽》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二、字词书写3 . 给加点字注音。

狭隘(________)虐待(________)称职(_______)畏罪潜逃(______)欹斜(________)惩戒(________)戳穿(_______)面面相觑(______)三、课内阅读4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1)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 (2)名之者谁________(3)余挐一小舟________ (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精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河中石兽习题

精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河中石兽习题

24 河中石兽01积累运用【课前预习】1.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

圮.于河(pǐ)棹.(zhào)曳.(yè)铁钯.(pá) 木杮.(fèi) 湮.(yān)啮.沙(niè) 溯.(sù) 臆.断(yì)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朝代)学者、文学家,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基础提升】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临:靠近(2)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3)求.石兽于水中求:寻找(4)竟.不可得竟:终了,最后(5)曳.铁钯曳:拖(6)尔辈不能究.物理究:研究、探究(7)不亦颠.乎颠:颠倒,错乱(8)众服为确论..确论:正确的言论(9)如是再啮.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10)遂.反溯流逆上矣遂:于是(11)二石兽并.沉焉并:一起(12).以为..顺流下矣以为:认为(13)棹.数小舟棹:划(船)(14)湮.于沙上湮:埋没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D)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解析:前三项均为代词,最后一项为结构助词“的”。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沧州南/一寺/临河干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冲走呢?(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吗?(3)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

这样不停地转动,(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

(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

02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部编版《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年部编版七下语文(附答案)

部编版《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年部编版七下语文(附答案)
10.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总分值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溯流:逆流。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5.以下句子中,加点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二石兽并沉焉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石必倒掷坎穴中D.可据理臆断欤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根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根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B项“暴涨〞在这里动词作名词用,指洪水。
16. 为什么老河兵能得出正确结论,怀丙能够捞出铁牛?结合语段〔一〕〔二〕谈一谈你的收获。
【答案】13. D
14.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
15.①讲学家的笑,显示出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觉高明而轻视他人的性格特点。②老河兵的笑,显示出老河兵对讲学家的否认,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
8.以下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文章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1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1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给加点的字注音。

圮.于河(_____)棹.(_____)曳.(_____)铁钯.(_____)木杮.(_____)湮.(_____)啮.沙(_____)溯.(_____)臆.断(_____)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纪昀.(_____)圮.于河(_____)棹.数小舟(_____)曳.(_____)铁钯.(_____)木杮.(_____)湮.于沙上(_____)啮.沙(_____)溯.流逆上(_____)臆.断欤(_____)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圮.(______)募.金(______)铁钯.(______)湮.(______)啮.沙(______)溯.流(______)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棹.数小舟(____)曳.铁钯(____)湮.(____)啮.(____)溯.流(____)臆.断(____)颠.(____)二、选择题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调查,“8·12”天津港爆炸事故原因是瑞海公司违规经营、违规储存危险货物以及安全管理极其混乱造成的。

B.面对叙利亚小难民艾兰伏尸海滩的照片,使欧洲一些国家终于松口,允许更多难民入境。

C.磁州瓷器工艺精湛,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艺术品。

D.屠呦呦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6.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

(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老河兵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

(最后没有找到。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8.下列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鸡年春节已经过去,你还记得家家户户贴春联的情景吗?春联是对联的一种。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河中石兽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河中石兽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24 河中石兽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 ) 棹.数小舟( ) 曳.铁钯( )为暴涨.携之去( ) 是非木杮.( ) 可据理臆断欤.(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门圮.于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十余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亦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转转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知其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划一处)(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课时同步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______)棹.数小舟(______)曳.铁钯(______)为暴涨.携之去(______)湮.于沙上(______)啮.沙为坎穴(______)溯.流逆上(______)据理臆.断(______)二、课内阅读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临:(______)(2)竟.不可得竟:(______)(3)曳.铁钯曳:(______)(4)转转不已.已:(______)(5)不亦颠.乎颠:(______)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颊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山门圮.于河(圮:倒塌)B.尔辈不能究.物理(究:研究,探究)C.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D.湮.于沙上(湮:消失)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C.湮于.沙上/果得于.数里外D.一老河兵闻之./沿河求之.,不亦颠乎5.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可据理臆断欤?(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吗?)B.众服为确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 24 河中石兽(含答案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 24 河中石兽(含答案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第六单元24 河中石兽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纪昀.()圮.于河() 棹.数小舟() 曳.() 铁钯.() 木杮.() 湮.于沙上() 啮.沙() 溯.流逆上() 臆.断欤()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2)山门圮.于河()(3)阅.十余岁()(4)求.石兽于水中()(5)竟.不可得()(6)曳.铁钯()(7)尔辈不能究.物理()(8)众服为确论..()(9)然则..天下之事()(10)可据理臆断..欤()3.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4.下面句中括号内所补充的省略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A.石必倒掷(于)坎穴中B.(僧人)求石兽于水中C.一讲学家设帐(之)寺中D.(石兽)湮于沙上5.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各划两处)(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果/得于/数里外6.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7.综合性学习。

为了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走进科学”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在本次活动中,班主任让你负责策划一期以“普及科学”为主题的手抄小报,请拟写两个栏目名称。

(2)班内准备举行一次以“勇攀科学高峰”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贺明同学的口才很好,但他不好意思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他参加这次活动。

(3)你在上网浏览科技新闻时,看到了下面一则信息:新华社洛杉矶6月2日电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天文学家最新报告说,他们探测到了来自一个非常遥远星系的微弱光线。

这个星系距地球约130亿光年,可列入迄今发现的“十大最遥远星系”之一。

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于近140亿年前。

新发现的这个星系诞生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约8亿年。

由于该星系与地球之间相距约130亿光年,因此现在探测到的光线实际上是约130亿年前发出的。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名著阅读1.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_人。

二、字词书写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纪昀.(_____)圮.于河(_____)棹.数小舟(_____)曳.(_____)铁钯.(_____)木杮.(_____)湮.于沙上(_____)啮.沙(_____)溯.流逆上(_____)臆.断欤(_____)三、句子默写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4.(题文)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______)⑵棹数小舟,曳铁钯(棹:曳:______)⑶湮于沙上(湮:______)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______)⑸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______)5.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各划两处)(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果得于数里外古文阅读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单元第24课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单元第24课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4课河中石兽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山门圮.于河(pǐ) 棹.数小舟(chuò) 据理意断B.曳.铁钯(zhuài) 暴涨.(zhǎng) 募金重修C.湮.于沙上(yān) 啮.沙为坎穴(niè) 沙性松浮D.倒掷.坎穴中(zhì) 溯.流逆上(shuò) 不亦癫乎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小明和同学约好一起去看流星雨,8点钟小明不期而至....,准时到达了约定地点。

C.这个杀人犯被称作“地狱之手”,是当之无愧....的。

D.对于家长的反对态度,他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对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文课程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B.《写字》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

C.《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更有效地避免发生校车交通安全事故。

D.能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

4.填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①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②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③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A.①③④②B.②①④③C.②④③①D.③①④②5.下面句子与画线句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A.怎能让人扼腕叹息? B.难道能让人扼腕叹息?C.让人扼腕叹息。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1.填空。

《河中石兽》的作者,字晓岚,总纂官。

文章出自他的文言笔记小说。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______________(2)山门圮.于河______________(3)阅.十余岁______________ (4)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_(5)不亦颠.乎______________ (6)转转不已.______________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如是.再啮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知其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下面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例句:闻之笑曰A.一老河兵闻之.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其反激之.力D.无丝竹之.乱耳。

6.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D.果/得于/数里外7.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来作出推断,结果是错误的。

B.“老河兵”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C.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情况太多了,所以我们不能妄下定论。

D.我们分析事物的特征,要根据生活原理来定论,没有必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河中石兽
走近作者
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

清代学者、文学家。

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

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

追溯背景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被流放乌鲁木齐期间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意在劝善惩恶,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他有意模仿晋宋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所以每脱稿一篇,即被亲朋好友竞相传抄,辗转刻印,一时享有同《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

积累篇
【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河干.( gān )圮.于河( pǐ)棹.( zhào )
曳.( yè)铁钯.( pá)木杮.( fèi )
臆.断( yì)湮.( yān )啮.( niè)
【把握节奏】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众/服为确论。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梳理篇
理解词义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靠近)
(2)二石兽并沉焉.
(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3)棹.
数小舟[划(船)] (4)曳.
铁钯(拖) (5)湮.
于沙上(埋没) (6)啮.
沙为坎穴(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7)啮沙为坎穴..
(坑洞) (8)遂反溯流..
逆上矣(逆流) (9)如.
其言(依照) 一词多义
(1)之⎩⎪⎨⎪⎧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至石之.
半(结构助词,的) (2)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
坎穴(成为) 古今异义
(1)并⎩
⎪⎨⎪⎧古义:一起。

例: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且。

(2)阅⎩
⎪⎨⎪⎧古义:经过,经历。

例:阅.十余岁。

今义:阅读。

(3)物理⎩
⎪⎨⎪⎧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

例:尔辈不能究物理..。

今义:物理学。

(4)是⎩⎪⎨⎪⎧古义:代词,这。

例:是.非木杮。

今义:判断词。

(5)盖⎩
⎪⎨⎪⎧古义: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

例:盖.石性坚重。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6)但⎩
⎪⎨⎪⎧古义:只。

例:但.知其一。

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设帐”后省略了介词“于”,应为“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
(2)以为顺流下矣。

(省略了主语“僧”)
写作特色
逐层深入,脉络分明
本文共三段,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寺僧根据物体被水冲向下游的规律,判断石兽已被冲走,划船往下流寻觅,结果一无所获。

紧接着展开第二个层次,讲学家嘲笑寺僧不懂事物的道理。

他分析了石与泥沙的不同特性后,得出石兽深陷在原处沙中的结论,言之凿凿,使听的人“服为确论”。

这时,作者笔锋一转,从一旁杀出个“程咬金”——老河兵来,使本文深入到第三个层次。

老河兵凭他多年守河的经验,分析了石头、泥沙和水流的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应向上游寻找石兽的结论。

这结论一般人想不到,但它是合乎科学规律的。

作者在以上三个层次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议论一句,立刻收尾,戛然而止,揭示了题旨。

全文故事曲折,但只用短短200多字,脉络分明且层层深入,结构严密,余味无穷。

主旨归纳
课文通过写人们用不同方法搜寻石兽并最终找到的故事,说明许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具体全面地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

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结构图示
河中石兽
⎩⎪

⎪⎧
⎭⎪

⎪⎫
交代事由及僧人的办法——求之下流

讲学家的看法——求之地中

老河兵讲解——求之上流
遇事不能主观臆断
技法指导
文言词语——一词多义
我们在辨析一词多义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①靠字形分析,即通过字形推断词语的意思。

②靠语境推断。

根据语境,联系已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基本义项推断词义。

解答这类题,首先要调动自己平时积累的常见的一词多义内容,对号入座;其次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纪昀.()河干.()圮.()棹.数小舟()
曳.()铁钯.()啮.沙()湮.于沙上()
溯.流()坎.穴()臆.断()木杮.()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是非/木杮
B.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D.尔辈/不能究物理
3.《河中石兽》选自《》,这是一部小说集。

作者是,字。

他是代学者、家。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山门圮.于河()
(2)二石兽并.沉焉()
(3)阅十余岁.()
(4)竟.不可得()
(5)湮.于沙上()
(6)渐沉渐深耳.()
(7)啮.沙为坎穴()
(8)转转不已.()
(9)遂.反溯流
..逆上矣()()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其句式特点。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省略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之地中。

(省略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省略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求之于上流。

(倒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

译文: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按照老河兵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D.竟不可得。

译文:最终没找到。

详解详析
1.yún gān pǐzhào yèpánièyān sù kǎn yìfèi 2.D
3.阅微草堂笔记志怪(或笔记体) 纪昀晓岚清文学
4.(1)倒塌
(2)一起
(3)年
(4)终了,最后
(5)埋没
(6)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7)冲刷
(8)停止
(9)于是逆流
5.(1)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馆教书。

(2)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

(3)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4)怎么能被大水冲走呢?
(5)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

6.[解析] B B项应翻译为:大家很信服,认为(这话)是正确的言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