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澄甫式太极拳九十一式架式动作推手图解》
杨式太极拳拳谱
杨式太极拳拳谱一、起势1、双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内,手指向下。
头部正直,目光平视前方。
2、左脚向左轻轻迈出一步,与肩同宽,脚尖向前。
同时,两臂慢慢向前平举,掌心向下,与肩同高。
3、两臂屈肘内收,两掌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手指向前。
二、左右野马分鬃1、身体微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右手抱球,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
2、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然后全脚掌踏实,成左弓步。
同时,左手向前分出,掌心斜向上,高与眼平;右手向后下划弧至右胯旁,掌心向下。
3、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外撇。
同时,左手下落,掌心向下;右手向前上方划弧至胸前,掌心向上。
4、上体左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然后全脚掌踏实,成右弓步。
同时,右手向前分出,掌心斜向上,高与眼平;左手向后下划弧至左胯旁,掌心向下。
三、白鹤亮翅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向左上方划弧,掌心向内;右手向左下方划弧,掌心向下。
2、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跟提起。
同时,右手向上抬起,掌心向上,高于头部;左手下落至左胯旁,掌心向下。
3、左脚向前半步踏实,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跟提起,成左虚步。
同时,左手向前上方抬起,掌心向外,与右手相对,两臂成弧形。
四、左右搂膝拗步1、右手从体前下落,经右胯旁向后上方划弧至右耳旁,掌心向前。
同时,上体左转,左脚向前迈出一步,成左弓步。
左手由左胯旁向前上方搂膝,掌心向下。
2、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外撇。
同时,右手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左手向下划弧至左胯旁,掌心向下。
3、上体右转,右脚向前迈出一步,成右弓步。
同时,右手由右胯旁向后上方划弧至右耳旁,掌心向前;左手由左胯旁向前上方搂膝,掌心向下。
4、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尖翘起外撇。
同时,左手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右手向下划弧至右胯旁,掌心向下。
五、手挥琵琶1、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跟进半步,脚前掌着地,成右虚步。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_太极拳谱图文详解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太极拳谱图文详解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简介????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
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 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较好????????????176杨澄甫原照所描之图的图号列出.以便读者参考:3、6、9、1l、14、17、22; 24、28、33、35、37、41、??43、??49、 53、56、60、74、78、81、 82、85的侧面图,87、90、92、93、96、103、105、109、111、 112,115、118、121、124的侧面图,127、130、133、135、 139、142、143、146、153、156,160的侧面图,163的侧面图,169的正面图,172、175、 179、181、184、187、189、195、 199、202、206、207、209、212、214、217、218、220、223、 227、228、230、232、 238、241、244。
????2.为了便利读者查对拳式的方向,把图照中姿势的方向约定为:面向读者等于向南,背向读者等于向北,面向读者右面等于向东,面向读者的左面等于向西。
当读者练习纯熟后,可以根据场地形状任选方向,不—定要把预备式从面南站立开始。
????3明????4????5????6????眼向前平视。
(图1)????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
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
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要求。
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杨式太极拳图解
杨式太极拳图解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
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
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反其中某一要求。
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势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
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后在身”。
例如在做骸式两臂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成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
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F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
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
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
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于两掌的下面去。
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后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
所为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
最全的太极拳拳谱,总有一款适合你
最全的太极拳拳谱,总有一款适合你李亦畲《十三势架程序》55式[见《太极拳谱》]与杨谱不同的有:多十字摆莲(不是转身摆莲)、转身踢一脚以及结束的双抱捶。
名称有较多与今不同,如三甬背,倒辇猴等等。
可见李谱与杨定型拳谱有较多不同。
李亦畲(1832-1892)太极拳由武禹襄所传。
武原从杨禄禅学练老架太极拳,后从赵堡陈清萍学过陈氏新架太极拳。
此拳谱为杨禄禅所传,并经武结合自身拳架的创新而作了若干修改。
可见这个拳谱是杨式大架太极拳定型以前的杨式太极拳。
《太极拳十三势名目》杨澄甫[见《太极拳谱》]澄甫(1883-1936)是杨健侯之子。
《太极拳十三势名目》是杨澄甫在1931年太极拳使用法一书出版前使用过的势架程序谱,也即狭义的杨式太极拳谱。
此谱全套编为78式,其中名称37个。
详见下表。
1、太极拳十三势名目1、太极起势2、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势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7、手挥琵琶势8、左右搂膝拗步三个9、手挥琵琶势 10、进步搬揽捶 11、如封似闭 12、十字手 13、抱虎归山 14、肘底看捶 15、左右倒辇猴 16、斜飞式 17、提手上势 18、白鹤亮翅 19、左搂膝拗步 20、海底针 21、山通臂22、撇身捶23、上步搬揽捶 24、揽雀尾 25、单鞭 26、左右云手 27、单鞭 28、高探马 29、左右分脚 30、转身蹬脚 31、左右搂膝拗步 32、进步栽捶 33、翻身二起 34、左右披身伏虎 35、回身蹬脚 36、双峰贯耳 37、左蹬脚 38、转身右蹬脚 39、上步搬揽捶 40、如封似闭 41、十字手42、抱虎归山 43、斜单鞭 44、左右野马分鬃 45、上步揽雀尾 46、单鞭 47、左右玉女穿梭 48、上步揽雀尾 49、单鞭 50、云手 51、单鞭下势 52、金鸡独立 53、左右倒辇猴 54、斜飞式 55、提手上势 56、白鹤亮翅 57、搂膝拗步 77、十字手 58、海底针 59、山通臂 60、白蛇吐信 61、上步搬揽捶 62、进步揽雀尾 63、单鞭 64、云手 65、单鞭 66、高探马带穿掌 67、转身十字腿 68、进步指裆捶 69、上势揽雀尾 70、单鞭下势 71、上步七星锤 72、退步跨虎势 73、转身双摆莲 74、弯弓射虎 75、上步搬揽捶 76、如封似闭 78、合太极《太极拳使用法》杨澄甫1931年文光印务馆出版《太极拳使用法》是杨澄甫定型的杨式大架太极拳,书中'太极拳十三式'就是套路的拳架名目和程序。
连载?|太极拳实战用法:云手(口诀:云手三进进臂退上攻)
连载⑱|太极拳实战用法:云手(口诀:云手三进进臂退上攻)杨公澄甫云手拳势(晚年拳照)1、杨澄甫:甲如骑马式,乙自前面,用右拳打来,甲用右手自左边往右边云去,如乙用左手打来,甲用左手自右往左云去,领进落空,乙力虽千斤,无所用矣,练法横走,使法正面。
2、杨振铭:由单鞭式,设敌人以右脚在前,自我前方右侧用拳击我的胁部,我急转左足尖,用右手在敌腕下转上向右转动粘住,同时含胸松腰胯,右脚向左收回半步,成骑马式,重心寄于右腿。
如敌人有变动,我急翻右掌,握住敌人这右手腕,左手握住敌人之右肘,向右膝下用采劲,以受动敌人这根力,如敌人用靠袭胸,我急含胸,随上左脚半步,用双手将敌人向左后方斜解按去,此乃云手变化之手法也。
左右云手用法相同。
3、杨振基:《太极拳体用全书》述此式用法的内容是:对方自前右侧用右手击我胸部或胁部,我将右手落下,手心向里,以腕上侧与对方胸腕下相接,由左而上往右旋转,复翻下向左行划一大圆圈,如云行空,绵绵不断。
左右用法同。
云手的妙用全在转动手腕上侧。
4、杨振铎:设对方在我前方或偏向一侧,以右拳向我胸部或胁部击来,我速将右臂提起,掌心由内以掤劲逐渐向外翻转,接近对方小臂及腕部,握其小臂及腕使其随同身体由右向左转动,将对手之力化于一侧,使彼不得力,反受我之支使,尤其彼空出胸部,我可以右掌击之。
如彼以左拳击我,我以同样手法制之,仍可以我之右掌击其肩部及胁下。
以上所谈均系向左转体,以左臂化右臂击的手法进行的,如果以右臂迎接对方,就应向右转体。
这一势之妙用,全在腰胯的转动以牵动对方重心,拔其根力,为我所制。
5、李雅轩传授陈龙骧、李敏弟:右手向右云转,以化对方向胸部进犯之来手,以护己胸,左手随动以护腹部、裆部,并可挡对方向下部进犯之拳脚。
6、陈微明:云手本为练腰之要式,两手如轮,所以捋敌之手也。
或敌由后面来击,我转腰以臂接之,翻掌击其肩部。
7、郑曼青传授黄性贤:对方用手击来,我用手掤化,随势再向其按去,或一手掤化,另一手以掌击之,至于练架子时,据说可掤去体内肝肺混俗之气。
杨式太极拳图解杨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杨式太极拳图解杨式太极拳分解教学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杨式太极拳图解杨式太极拳分解教案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简介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
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
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关于图谱的几点说明1.杨式太极拳图解有动作分解图244幅和附图7幅.共计251幅,其中有76幅是按照杨澄甫生前拳照摹绘的.其余是根据需要而添绘成杨澄甫体型的。
今将按杨澄甫原照所描之图的图号列出.以便读者参考:3、6、9、1l、14、17、22; 24、28、33、35、37、41、43、49、 53、56、60、74、78、81、 82、85的侧面图,87、90、92、93、96、103、105、109、111、 112,115、118、121、124的侧面图,127、130、133、135、 139、142、143、146、153、156,160的侧面图,163的侧面图,169的正面图,172、175、 179、181、184、187、189、195、 199、202、206、207、209、212、214、217、218、220、223、 227、228、230、232、 238、241、244。
2.为了便利读者查对拳式的方向,把图照中姿势的方向约定为:面向读者等于向南,背向读者等于向北,面向读者右面等于向东,面向读者的左面等于向西。
杨澄甫式太极拳91式
01、太极拳起势 02、揽雀尾
03、单鞭
04、提手上式
05、白鹤凉翅 06、左搂膝拗步 07、手挥琵琶式 08、左搂膝拗步
09、右搂膝拗步 10、左搂膝拗步 11、手挥琵琶式 12、左搂膝拗步
13、进步搬拦捶 14、如封似闭 15、十字手
16、抱虎归山
17、肘底看捶 18、倒撵猴
19、斜飞式
41、左打虎式 42、右打虎式 43、回身右蹬脚 44、双风贯耳
45、左蹬脚
46、转身右蹬脚 47、进步搬拦捶 48、如封似闭
49、十字手
50、抱虎归山 51、斜单鞭
52、野马分鬃右式
53、野马分鬃左式 54、野马分鬃右式 55、揽雀尾
56、单鞭
57、玉女穿梭 58、揽雀尾
59、单鞭
60、云手
61、单鞭
20、提手上式
21、白鹤凉翅 22、左搂膝拗步 23、海底针
24、扇通背
25、撇身捶
26、进步搬拦捶 27、上步揽雀尾 28、单鞭
29、云手
30、单鞭
31、高探马
32、右分脚
33、左分脚
34、转身蹬脚 35、左搂膝拗步 36、右搂膝拗步
37、进步栽捶 38、翻身撇身捶 39、进步搬拦捶 40、右蹬脚
83、单鞭下势 84、上步七星
85、退步跨虎 86、转身摆莲 87、弯弓射虎 88、进步搬拦捶
89、如封似闭 90、十字手
91、合太极式
62、单鞭下势 63、金鸡独立右式 64、金鸡独立左式
65、倒撵猴
66、斜飞式
67、提手上式 68、白鹤凉翅
69、左搂膝拗步 70、海底针
71、扇通背
72、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白蛇吐信
太极拳推手·推手式架(上)
太极拳推手·推手式架(上)作者:乔熛来源:《少林与太极》2008年第11期挽花陈式太极拳推手方法之一,属于太极推手定步练习法,是陈式太极拳基本技法练习的特有形式,根据其上肢参与的情况,又分为单手挽花、双手挽花两种形式。
单手挽花即以顺势单搭手为其预备势,以甲领乙或以乙领甲,前后移动重心,两手腕互相听劲,沾连黏随反复练习推化,两手运动呈平圆形或立圆形,以锻炼上、下、左、右引进落空的劲。
也可左、右势互换进行练习。
双手挽花即以顺势双搭式为其预备势,甲领劲,乙随劲,配合重心左右移动。
在身法、腰法的带动下,两臂相互缠绕,连绵不断,沾黏不散,快慢相间,上下相随,里外结合,随机应变,周而复始,循环练习。
也可左右势互换进行练习。
其特点是:“两手缠绵不断线,足跟牢固意九泉。
练到两臂如秤灵,欲加毫厘意在先。
”合步推手陈式太极拳推手方法,属太极拳定步双推手练习法,也叫打轮。
合步推手以顺势双搭手为其预备势,甲领劲,重心前移,用右臂挤劲走下弧向上掤于乙方左臂,同时左手按乙左腕于身体右侧;乙方左手接甲左手,右手按甲左肘变按劲;甲重心后移用掤劲上捋,化解乙方按劲;乙顺势转变挤劲后,用左臂掤于甲方右臂,右手按甲右腕;甲转加掤劲,化解乙方挤劲。
循环练习,左右练法相同。
其特点是:“两人推手如鳔胶,沾连黏随主牢腰。
功夫达到熟练时,滑如冰凌黏如胶。
”打轮陈式太极拳推手术语。
泛指二人搭手,随其自然,不顶不抗,圆转自如的推手练习,具体练法参见“合步推手”。
顺步推手也叫一进一退,陈式太极拳推手方法之一,属太极拳活步双推手练习法。
此法一进一退为一圈,甲乙双方各一左一右,平衡圆转,均包含有搠、捋、挤、按、采、捌、肘、靠8种用法,以及足、膝、胯等部位的套、管、沾、黏法。
做法是以右式双搭手为预备势,甲用挤劲缠绕,乙用按引化;甲用捋劲承接,乙变挤劲前搠;甲前按外挤,内含背折靠劲。
甲下捋,内含采拿劲;乙退步上掤,甲进步上棚,以此循环练习,也可换左势练习。
杨澄甫太极拳架系列及器械纵览
杨澄甫太极拳架系列及器械纵览杨澄甫所传的太极系列拳架,是在杨氏太极拳老架系列拳架的大架、中架(四种拳架)、小架、提腿架(两种拳架)、快架、撩挎八卦掌、四隅捶(一个套路、四种练法)、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散手、一时短打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需要而逐步演化形成(定型拳架)的。
它们共包括八五式太极拳(含虚腿转体和实腿转体两个拳架)、三十七式太极拳、太极长拳、散手5个拳架,有人称其为“老五路”,因为散手即可单练,也可对练,有人将散手称为两个拳架,故将其就称为“老六路”。
这套拳架完全是按照习练者,在练功夫的时候,遵循循序渐进的程序而合理地编排,从而达到相互衔接,因此这是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系列拳架。
正如扬澄甫先生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所指出的,学习“太极拳之程序,先练拳架(属于徒手),如太极拳、太极长拳;其次单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扌履、散手;再次则器械,如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杆)等是也。
”为弘扬中华武术瑰宝。
满足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需要。
本文拟将扬澄甫所传除太极丹田功和推手之外的全部太极拳系列拳架及器械(太极器械),结合笔者的粗浅体会,逐一介绍说明如下,以飨读者。
一、杨澄甫的太极拳架系列1、八五式太极拳八五式太极拳又分为实腿转体和虚腿转体两个套路,实腿转体为阴腿拳架,虚腿转体为阳腿拳架,所谓有阴有阳才为太极。
在扬氏老架中不但有阴腿阳腿之分,而且还有阴手阳手之别。
八五式太极拳其内涵在杨氏拳谱中论述甚详;“掤(南)、扌履(西)、挤(东)、按(北)、棌(西北)、挒(东西)、肘(东北)、靠(西南)方位。
坎离况震巽乾坤艮、八门。
方位八门,乃为阴阳颠倒之理。
周而复始,随其所行也,总之四正四隅,不可不知矣。
夫掤扌履挤按是四正之手,采扌列肘靠是四隅之手,合隅正之手,得门位之卦,以身分步,五行在意,支撑八面。
五行进步(火),退步(水),左(木),右盼(金),定之中方土也。
夫进退为水火之步,顾盼为金木之步,以中土为枢机之轴,怀藏八卦,脚踩五行,手步八五,其数十三,出于自然十三势也。
杨式太极拳体用图解
第35式左右云手(左 云手3)
第35式左右云手(右 云手3)
01
第35式左 右云手(左 云手4)
02
第35式左 右云手(右 云手4)
03
第35式左 右云手(左 云手5)
04
第35式左 右云手(右 云手5)
06
第35式左 右云手(右 云手6)
05
第35式左 右云手(左 云手6)
第35式左右云手(左 云手7)
式如封似闭第 56式十字手第 57式抱虎归山 第58式右揽雀 尾第59式斜单
5鞭
第60式右野马 分鬃
第62式右野马分鬃 第63式左□势第64 式上步右揽雀尾第
65式单鞭
第61式左野马分鬃
第66式左玉女穿梭
1
第67式右玉女 穿梭
第68式左玉女
穿梭第69式右 2
玉女穿梭第70 式左□势第71 式右揽雀尾第 72式单鞭
第1式预备势
第3式左掤势
01
第4式右揽 雀尾
02
第5式单鞭
03
第6式提手
04
第7式上势
06
第9式左搂 膝拗步
05
第8式白鹤 亮翅
1
第10式手挥琵 琶
2
第11式左搂膝 拗步
3
第12式右搂膝 拗步
4 第13式左搂膝
拗步第14式手 挥琵琶第15式 左搂膝拗步
5
第16式进步搬 拦捶
第17式如封似闭 第18式十字手
第97式上步右揽雀尾 (捋势)
第97式上步右揽雀尾 (挤势)
第97式上步右揽雀尾 (按势)
第99式下势
第98式单鞭
第100式上步七星
1
第101式退步 跨虎
太极拳体用全书----杨澄甫
太极拳体用全书杨澄甫张真人传真人辽东懿州人,姓张,名全一。
又名君宝,字元元,号三丰。
史称宋末时人,生有异质。
龟型鹤骨,大耳圆目,身高七尺,修髯如戟。
顶作一髻,常戴偃月冠,一笠一衲,寒暑御之。
不饰边幅,人皆目为张邋遢。
所啖升斗辄尽,或避毂数月自若。
书过目不忘,游历无恒。
或云一日千里。
洪武初,至蜀太和山,结庵玉虚宫,自行修炼。
洪武二十七年,复入湖北武当山,与乡人论经典,孜孜不倦。
一日在室读经,有鹊在庭,其鸣如争论。
真人由窗视之,鹊在树。
注目下睹,地下有一长蛇,蟠结仰顾。
少倾,鹊鸣声上下,展翅相击。
长蛇採首微闪躲过鹊翅。
鹊自下复上,俄时性燥,又飞下翅击。
蛇亦蜿蜒轻身闪过,仍作盘形。
如是多次,真人出,鹊飞蛇走。
真人由此悟,以柔克刚之理。
因按太极变化,而成太极拳。
动静消长,通于易理,故传之久远,而功效愈著。
北平白云观,现存有真人圣像,可供瞻仰云。
郑序天下唯至刚乃能制至柔,亦唯至柔乃能制至刚。
易曰,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书曰,沈潜刚克,高明柔克。
诗曰,刚亦不茹,柔亦不吐。
然则刚柔之用,理无二致。
何老氏独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又曰柔弱胜刚强,余甚疑之。
宋末有张真人三丰者,创为太极柔拳之术,所谓有气则无力,无气则纯刚,异哉言乎?以视老氏之说,其理更不同,余尤惑焉。
何则,不用力固已柔矣,未闻有不用气也。
若不用气,何复有力?而至于纯刚乎?癸亥,岳任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教授。
有同事刘庸臣者,擅斯术,以岳体羸弱,勉之学习。
甫逾月,辄婴事辍,未得其趣。
庚午春,岳因创办中国文艺学院,操劳过度,甚至咯血,因复与同事赵仲博、叶大密,研习斯术。
不一月,病霍然,而身体遂日见强健。
于是昕夕研求,锲而不舍。
两年之间,与有力十倍于我者较,则数胜矣。
始信柔之足以胜刚,然未知有不用气之妙也。
壬申正月,岳在濮公秋丞家,得晤杨师澄甫。
秋翁介岳,执赘于门。
承澄师之教导,口授内功,始知有不用气之义矣。
不用气,则我处顺,而人处逆,唯顺则柔。
柔之所以克刚者渐也,刚之所以克柔者骤也。
杨式传统太极拳械谱
杨式传统太极拳械谱第一章、拳谱第一节杨式太极拳拳架概述杨式太极拳的拳架,从杨禄禅到杨澄甫,经过三代研习,最后由杨澄甫先师定型。
目前流传的杨式拳架,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杨澄甫先师的定型拳架,二是早年流传下来的各种老架,三是从早期拳架或杨澄甫定型拳架演变而成的拳架。
杨澄甫先师的定型拳架,是传统太极拳的代表拳架。
第二、三类拳架,可以统称为杨式太极拳架的“分支”,它体现了杨式太极拳的广泛性和丰富性。
杨式太极拳,历来传说并尊崇武当张三丰为太极拳祖师,属于武当派。
由张三丰数传至王宗岳,王宗岳传蒋发,蒋发传陈长兴,陈长兴传杨禄禅。
杨澄甫先师在《太极拳体用全书》自序中说:“陈长兴师,乃蒋发先生唯一之弟子”。
由此可见,杨禄禅向陈长兴所学的太极拳,并非所谓“陈式老架”,而是陈长兴向蒋发所学的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名称、拳架结构和演练风格,都与陈式太极拳有显著差别,所以不存在杨禄禅“改革简化”陈式老架的问题。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从姿势的高低或动作幅度分,有高架、中架、低架、大架、小架等;在演练速度上,有慢架、快架之别;从动作的实用来分,有功架(或称“练架”)、用架(或称“技击架”)之说。
为了提高功力,有些分之还传有各种站桩法,如无极桩、川字桩、马步桩等。
为了推手散手的应用,在练习慢架的同时,还进行各种单式的发劲练习,有些分支传有一种专门练习发力的套路,称为“杨式炮捶”(与陈式炮捶没有渊源关系)。
各种用架、快架,则把发劲练习贯穿于拳架之中。
此外,有所谓“太极长拳”,其含义有三:一是从连绵不断、滔滔不绝的角度讲,太极拳亦称“长拳”。
杨澄甫先师经常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来比喻“长拳”之说;二是杨澄甫先师所传的一种尚未定型的用架,通称为“太极长拳”;三是唐代许宣平所传“三世七”太极拳(37式),亦称“太极长拳”,杨式太极拳某些分支有传。
实际上,任何一种传统拳架,都可根据各人身体素质采用高、中、低的姿势演练,都是体用结合,具有技击、健身、边沿的三重功能。
中国武术段位制杨式太极拳教程拳谱
中国武术段位制杨式太极拳教程拳谱中国武术段位制杨式太极拳教程拳谱(114动)一段单练套路(9 动)预备式并步直立1、单鞭起势两脚开立两手平举两手下按上步划弧虚步划弧出步勾手弓步前推动作要点:屈膝、松腰、敛臀,增进两臂放松;然后,利用蹬腿拔腰的力量带动手臂上举;沉气、落胯,利用躯体的沉劲,增进两手下按。
推掌时,利用后腿蹬地的力量。
2、右捋按势左抱球式弓步右掤后坐右捋弓步前推后坐右捋弓步前推动作要点:从单鞭至上掤,动作要连贯;捋要转腰,推掌劲力下沉。
3、左捋按势提腿后引弓步左掤后坐左捋弓步前推后坐左捋弓步前推动作要点:同上动右捋按势。
4、右进步搬拦捶左抱球势上步搬拳上步拦掌弓步冲拳动作要点:搬时,右手臂要有旋转下压的力量;左手拦掌,要在柔化中向前推按;出拳用后腿蹬地的力量。
5、左进步搬拦捶后坐搬拳上步拦掌弓步冲拳动作要点:搬时,左手臂要有旋转下压的力量;右手拦掌,要在柔化中向前推按;出拳用后腿蹬地的力量。
6、退步双穿左按掌后坐搬拳弓步穿掌后坐穿掌退步按掌动作要点:穿掌通过手臂上方前穿,穿掌与喉部齐高。
7、退步双穿右按掌弓步穿掌后坐穿掌退步按掌动作要点:穿掌通过手臂上方前穿,穿掌与喉部齐高。
8、如封似闭弓步合手后坐分掌弓步前推动作要点:后引用开劲,前推先下沉。
9、十字手收势双手平拉十字合抱两手平伸两手下落并步直立动作要点:重心移动时,注意脚下的外摆与内扣的调整。
二段单练套路(13 动)预备式并步直立1、单鞭起势两脚开立两手平举两手下按上步划弧虚步划弧出步勾手弓步前推动作要点:屈膝、松腰、敛臀,增进两臂放松;然后,利用蹬腿拔腰的力量带动手臂上举;沉气、落胯,利用躯体的沉劲,增进两手下按。
推掌时,利用后腿蹬地的力量。
2、右双手捋按势左抱球势弓步右掤后坐右捋转正下按弓步前推后坐右捋转正下按弓步前推动作要点:捋时,先左掌前移,成拗步捋势,两手犹如抚摸雀尾一样。
3、左双手捋按势提腿后引弓步左掤后坐左捋转正下按弓步前推后坐左捋转正下按弓步前推动作要点:捋时,先右掌前移,成拗步捋势,两手犹如抚摸雀尾一样。
图文:杨澄甫式太极拳 定型架势、歌诀及释义
图文:杨澄甫式太极拳定型架势、歌诀及释义《杨澄甫传太极拳式歌诀》是杨澄甫传下来的手抄本目前在已公布杨家传的太极拳经、歌、诀中尚未见到。
我父亲赵斌在1992年著《杨氏太极拳正宗》(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定名《杨氏太极拳真传》由北京体育大学改版发行)中首次披露,共37首歌诀。
在正式出版时,只对原抄本个别生僻怪别字做了修改,其原句原意未变。
此后也有人出书援用此歌诀。
杨澄甫传37首拳式歌诀,是传统杨式太极拳架中不重复动作的技术内容和要领的集中概括,他与杨班侯传太极拳《全体大用诀》在技术意义上一致,还有互通互补之益,且更具针对性,读起来简单明了而又寓意深刻,对指导和研究太极拳架及技术内涵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人将这37首拳式歌诀了释义,也结合自己的认识糅进些看法,是一种兴趣,不代表先师原著歌诀本意。
同时也作为杨氏太极拳的后学,向各位同道谈心得,以期交流、学习、互进。
一、预备势歌诀:混沌未开太极前,摄得真精顶内煎。
提神顶劲精神注,平腕坠肘势自然。
释义:预备势也叫无极势。
在太极符号中的表象是个空心圆无形无象,空泛虚极,里边什么都没有,但同时其间什么也都可以有,可包罗万象,内容无尽,变化无穷。
以老子的思想来表述,预备势在态势上可理解为:“绵绵若存”宇宙之象,蕴“有无相生”阴阳之机,含“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机变之神。
歌诀开篇表述了鸿蒙开启前的混沌状态。
预备势是静、是守、是蓄、是合,同时也孕育着动、攻、放、开之意、两者相互对立而统一存在,就叫“混沌未开太极前”。
行拳之首,先需一个澄心净虑,调意、调身、调息的过程。
所谓“静”,净化动意之谓也。
在静态中(也包括在动态中)习者意守丹田,使体内精、气、神互化,“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孕化过程就叫“摄得真精顶内煎”;心意上做到了这样的要求,身形要领协调得当,精神就提得起。
但还要自然合度,不要强势。
动作的精神和自然,是建立在姿势正确与否基础上的,“提神顶劲精神注”与“平腕坠肘势自然”相辅相成。
杨澄甫式太极拳拳谱及练习说明
01杨澄甫式太极拳拳谱(九十一式)01,太极拳起势02,揽雀尾(掤、捋、挤、按)03,单鞭04,提手上式05,白鹤晾翅06,左搂膝拗步07,手挥琵琶式08,左搂膝拗步09,右搂膝拗步10,左搂膝拗步11,手挥琵琶式12,左搂膝拗步13,进步搬拦捶14,如封似闭15,十字手16,抱虎归山(捋,挤,按)17,肘底看捶18,倒撵猴(左式,右式)19,斜飞式20,提手上式21,白鹤晾翅22,左搂膝拗步23,海底针24,扇通背25,撇身捶26,进步搬拦捶27,上步揽雀尾28,单鞭29,云手30,单鞭31,高探马32,右分脚33,左分脚34,转身蹬脚35,左搂膝拗步36,右搂膝拗步37,进步栽捶38,翻身撇身捶39,进步搬拦捶40,右蹬脚41,左打虎式42,右打虎式43,回身右蹬脚44,双风贯耳45,左蹬脚46,转身右蹬脚47,进步搬拦捶48,如封似闭49,十字手50,抱虎归山51,斜单鞭52,野马分鬃右式53,野马分鬃左式54,野马分鬃右式55,揽雀尾56,单鞭57,玉女穿梭(一,二,三,四)58,揽雀尾59,单鞭60,云手61,单鞭62,单鞭下势63,金鸡独立右式64,金鸡独立左式65,倒撵猴66,斜飞式67,提手上式68,白鹤晾翅69,左搂膝拗步70,海底针71,扇通背72,转身白蛇吐信73,进步搬拦捶74,上步揽雀尾75,单鞭76,云手77,单鞭78,高探马穿掌79,十字腿80,进步指裆捶81,上步揽雀尾82,单鞭83,单鞭下势84,上步七星85,退步跨虎86,转身摆莲87,弯弓射虎88,进步搬拦捶89,如封似闭90,十字手91,合太极式02杨澄甫式太极拳推手01,单手推挽02,原地推手03,活步推手04,大捋05,散手03杨澄甫式太极拳的练习说明01,杨澄甫式太极拳的,手、眼、身、法、步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手眼身法步,高度概括了练拳和推手必须注意的五个方面,现依次说明。
杨澄甫式太极拳分解动作
《杨澄甫式太极拳》分解动作一、太极起势1.开步站立,双手下垂,平视。
掤上举〔平肩〕顾手前视。
〔腹前〕顾手前视。
採〔跨前〕平视。
二、揽雀尾左掤:1.屈膝下坐按手〔双、腹前膝上〕平视;2.左实右转〔西南〕提手〔双、右腰左腹〕,顾右手前视;3.右定上步〔左南〕掤手〔左〕顾左手前视;〔南〕前弓〔左〕採手〔右跨前外〕,顾手平远视;右掤:1.坐步〔右〕右转〔西〕翻手〔左〕顾左手平视;掤手〔右〕弓步推〔左〕掤〔右〕,顾手平视;捋:〔西北〕翻手〔双〕,顾手;2.坐步沉肘〔双〕,顾手;〔西偏南〕捋手〔双〕平视。
挤:〔西〕合手〔右掤左推〕,顾手平远视;2.弓步前挤,顾手平远视;按:〔左〕分手,顾手平视;〔双〕,顾手平远视。
三、单鞭1.坐步〔左〕坡掌〔双〕,顾手平视;〔东南〕摆手〔双〕带脚掌〔右〕,领左手;〔右〕沉肘〔双〕顾手;〔西南〕摆手〔双〕,领右手;5.定步〔右〕勾〔右〕掤〔左〕手,注视右腕;6.左摆〔东南〕,上步〔东〕,云手〔左〕,顾左手;〔左侧立掌〕,顾左手平远视;〔P1〕四、提手上式〔右〕右转〔南〕带手脚〔双手、左脚东南〕顾左手平视;〔平腰高〕平视;〔右、南〕提合手〔右手肩前,左手胸前〕顾右手;〔右跟〕沉裆合劲,顾右手平远视。
五、白鹤亮翅1.左转〔东南〕旋臂〔左外右内〕按手,顾手平视;2.左定右上〔原地〕搭手〔右手成下掤手,左手推于右大臂〕,顾手平视;〔东〕横步〔右弓左蹬〕靠打〔右〕向南平视;〔东南〕分手〔右上、坐下〕,平视;〔东〕上步〔左脚掌〕,平视;〔左〕提档,平远视。
六、左搂膝拗步〔右手〕提〔左〕右闪伦臂,顾西南;2.右定上步〔左〕曲肘〔右耳侧〕,向东平视;〔东〕搂膝〔左膝外〕,顾左手平视;〔左〕推掌〔右〕,顾右手平远视。
七、手挥琵芭1.松沉,前定〔左〕左揉跟步〔右〕松手〔右〕;〔右〕带手〔右〕,顾右手;〔右〕前挪〔左〕右揉提手〔蓄劲〕,顾左手;〔左跟〕沉裆送劲,合手〔左提右按〕,顾左手平远视。
八、左搂膝1.右闪〔东南〕伦臂〔右〕,顾右手方向;2.右定上步〔左〕曲肘〔右耳侧〕向东平视;〔东〕搂膝〔左膝外〕,顾左手平视;〔左〕推掌〔右〕,顾右手平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