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_斯坦贝克眼中的美国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坦贝克作品中的主人公似乎都与自己的 梦想仅有一步之遥: 《愤怒的葡萄》中约得一家 历尽艰辛 到 了 加 州; 《人 鼠 之 间》里 乔 治 和 莱 尼、坎德凑到的钱马上就可以让他们免受颠沛 流离的辛劳; 《珍珠》中基诺打捞到价值连城的 珍珠,除 了 给 孩 子 治 病,还 可 以 干 很 多 事 情; 《菊花》中 艾 丽 莎 目 送 着 自 己 心 爱 的 菊 花 走 出 了山谷。然而,对社会和人性都有着深刻观察 体会的斯坦贝克,总是安排他笔下的主人公在 伸手即将够到梦想果实的刹那间,让一切的美 好烟消云散,将生活温情幸福的面纱撕下,让读 者直面残酷阴暗的现实。这种强烈的反差,往 往让读者猝不及防,深深陷入对书中人物的同 情和对现实的反思中。
美国梦是一个极具美国本土特色的文化传 统。殖民时期,那些怀揣信仰自由和发财梦想 的移民,从欧洲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在这片新天 地里实现他们在欧洲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在 他们的努力下,美国于 1776 年正式摆脱英国的 统治,成为独立的国家。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们 将“生命、自 由 和 追 求 幸 福 的 权 利”写 进 了 宪 法,而富兰 克 林 的 一 部《自 传 》,以 及 后 来 林 肯 总统的成功,更让普通美国人看到,任何人,无 论出身多么卑微,只要坚持理想,努力拼搏,吃 苦耐劳,最终都可如愿以偿,甚至发大财,当总 统。这个梦想,伴随着美国人经历了西进运动、 南北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最终成为了世界强 国。
20 世纪 30 年代初的经济大萧条,更使得美国 社会上下弥漫着悲观消极的情绪。经济危机使 得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工人罢工时有发生,生活 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绝望地发现,无论自己再怎 样努力奋斗,最终都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所 谓的“美国梦”原来只是泡影。
总之,从这些作品中不难发现,那样特殊的 时代背景 下,斯 坦 贝 克 对 于 普 通 人 实 现“美 国 梦”是持消极态度的。作为一名充满社会责任 感的职业作家,斯坦贝克利用手中的笔表达自 己对社会底层民众的同情、对上层社会冷漠贪 婪的谴责,痛斥残酷的社会现实对小人物美好 梦想的蹂躏。他对人性的细致观察、对现实的 理性思考,使得他的众多作品在整个世界文学 史上至今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吸引着众多的 读者。
在斯坦贝克早期的作品《人鼠之间》中,对 于人物梦想的描写更加清晰。两个四处打短工 的农民乔治和莱尼,相依为命,忍受着农场主的 盘剥,每次遇到挫折,他们就拿被自己重复了无 数次的梦想安慰自己: “有朝一日———我们把 钱聚起来,便可以弄到一间小屋,两亩地,还有 一头母牛,几只猪,……”[3]( P101 - 172) 他们憧憬着 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成为拥有自己土地 和自由的农民。他们的梦想也吸引了同样遭遇 的老雇工坎德,当三人觉得离目标越来越近时, 美梦却因为莱尼失手杀死农场主的儿媳而彻底 断送。当文章最后伤心的乔治接受了工友斯利 姆的提议,决定进城喝一杯时,就暗示了曾经充 满梦想的乔治,最终也将和其他农场工人一样 麻木无望地度过余生。
68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2 年
Baidu Nhomakorabea

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无法脱离其所处 的社会条件和时代背景。“美国梦至少要包含 以下几个因素: 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 人人都 有信仰的自由; 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成功取决 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这些要素是和历史密不 可分的,也必须和时代背景结合起来看。”[6]
从美国殖民活动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 前,美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处在飞 速上升阶段。新型完善的政治制度、广阔的疆 域、丰富的自然资源、浪漫积极的文学氛围、乐 观向上的社会风气,这些有利因素使得当时社 会上涌现出大量的成功人士,身处不同阶层的 美国人都拥有着自己的梦想,并对它的实现深 信不疑。
[参 考 文 献]
[1]温洁霞.《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典故和象征意 义[J]. 外国文学研究,2002,( 2) .
[2]RACHAD PELLS. 卢允中,等. 激进的理想与美国之 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3]约翰·斯坦贝克. 秦似. 人鼠之间[M]. 桂林: 漓江 出版社,1981.
[收稿日期]2012 - 01 - 16 [作者简介]何 英( 1981 - ) ,男,甘肃西和人,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第8 期
何 英: 约翰·斯坦贝克眼中的美国梦
67
望,现实中根 本 不 存 在 所 谓 的“迦 南 ”时,这 群 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群众,愤怒地走上了罢工 抗争的道路。甚至就连曾经做过牧师的凯西, 也因为残酷的现实而对基督教义重新审视,决 心追求 一 种“扎 根 于 人 类 一 般 需 要 的 新 的 信 仰”,[2]( P7) 并最终为此献出了生命。
第 33 卷 第 8 期 2012 年 8 月
哈尔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文章编号]1004—5856( 2012) 08—0066—03
Vol. 33 No. 8 Aug. 2012
约翰·斯坦贝克眼中的美国梦
何英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英语系,甘肃 成县 742500)
随着消息的不胫而走,很多的不速之客接 踵而至: 周围和他们一样贫苦的邻居们、平日里 高高在上的牧师、之前拒绝为小狗子治病的城 里医生,夜里摸黑行窃的小偷。善与恶、美好的 愿望与贪婪的邪念,在这间破旧的屋子里进行 着斗争。 贪 婪 狡 猾 的 珍 珠 收 购 商 故 意 压 低 价 钱,被惹怒的基诺决心去首都卖珍珠,却在当天 夜里失手杀掉抢夺他珍珠的人。房子被烧,渔 船被凿破,无奈之下基诺带着妻子和儿子,逃进 了城。颠沛流离的一家人躲进了山洞,可怜的 小狗子却被流弹击中丧生。杀掉凶手后,基诺 将这颗带来希望和灾难的珍珠扔进大海,和胡 安娜回到了海边的渔村,继续之前平静安定的 生活。珍珠带来的喧嚣最终随着它再次沉入海 底而告终。斯坦贝克借着基诺哥哥之口,表达 了他对基诺追求梦想的看法: “我们的确知道 我们从出世一直到进棺材都在受骗,连棺材他 们也要敲竹杠。但是我们还是活下来了。你反 抗的不是那些收买珍珠的人,而是整个制度,整 个生活方式,因此我替你担心。”[5]

斯坦贝克很多作品中的主人公,在出场时 都有着自己的梦想。1940 年,获得普利策奖的 《愤怒的葡萄》,被认为是反映美国经济大萧条 的一部史诗。作者借用了《圣经》中《出 埃 及 记》的叙事结构: 摩西带领以色列人为远离法 老的残暴统治,历经磨难,到达上帝应许的“流 奶与蜜”的迦南。故事发生在 30 年代,旱灾和 经济大萧条,使东部很多农民无家可归,这时街 头广告上宣传的土地肥沃,盛产葡萄的加利福 尼亚,成了无数破产农民心中的“迦南”。约德 的祖父憧憬道: “让我到加利福尼亚去吧 …… 我要从葡萄架上摘下一大串按在脸上挤出汁 来,让它顺 着 下 巴 往 下 流。”“这 葡 萄 是 俄 克 拉 荷马州破产农民心中美好生活的象征,也是他 们千 里 迢 迢、艰 苦 跋 涉 的 原 动 力。”[1] 然 而,当 他们历尽艰辛到达加州后,才发现那里的农业 形势更加严峻。他们梦想的土地、财富依然无 法得到。加州的贫民或四处流浪,或受雇主欺 压,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当他们意识到曾经 代表着梦想和希望的葡萄,带给他们的只有绝
然而,20 世纪 30 年代的斯坦贝克作品中, 美国梦往往以破灭告终,这其中有着其深刻的 历史和社会根源。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美 国的社会问题不断凸显: 种族冲突加剧; 西部传 统的农业发展模式逐渐被现代化规模生产取 代; 为了攫取更多经济利益,西部自然资源受到 极大破坏; 土地越来越集中到大农场主手中,无 地少地的农民,沦为农业工人; 贫富差异不断扩 大,城市中大量工人失业,人们对于财富的狂热 使得精神家园日渐荒芜,尤其在经历了第一次 世界大战后,很多原本对战争充满幻想的年轻 人,开始对传统的价值观念产生怀疑,他们选择 逃避现实,在饮酒狂欢中隐藏自己的迷茫。而
美国梦这一主题同样反映在斯坦贝克的短 篇小说中。在著 名 的 短 篇 小 说《菊 花 》中 的 主 人公艾丽莎长年生活在封闭的萨利纳斯峡谷 中,勤劳聪慧,善种庄稼。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让她除了种植菊花再无其他消遣。她养的菊花 娇艳动人,却无人欣赏。直到有一天,一个游走 四方的补锅匠走进了她的花园,表示希望将菊 花带出山谷送给自己的一位主顾。欣喜若狂的 艾丽莎精心挑选花盆和幼苗,再三叮咛注意事 项,觉得自己的努力总算获得了别人的认可,菊 花被送出山谷,就和自己走出去一样。随后,以 为实现梦想的艾丽莎,兴高采烈地和丈夫进城 吃饭,却在路上看到被补锅匠遗弃在路上的菊 花。原来补 锅 匠 只 是 为 了 和 她 套 近 乎 骗 她 补 锅,随口言不由衷地夸赞了一下菊花,原来他和 丈夫亨利一样,并不觉得那些菊花有什么特别。 故事的最后,梦想被彻底击碎的艾丽莎,“像老 妇人一样,虚弱地哀哀哭泣”。[4]( P358 - 370)
[4]约翰·斯坦贝克. 张澎智. 约翰·斯坦贝克选集· 中短篇小说选( 一) [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5]约翰·斯坦贝克. 巫宁坤. 珍珠[M]. 北京: 中国和 平出版社,2005.
[7]肖东波,唐俊. 了不起的盖茨比———论“美国梦的破 灭”[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 5) .
创作于 1947 年的短篇小说《珍珠》,描写 了渔民基诺一家因为一颗珍珠而经历的巨变。 印第安人基诺和妻子胡安娜,孩子小狗子,一家 三口过着清贫而幸福的生活。然而有一天,小
狗子不慎被蝎子蛰伤,基诺和胡安娜为筹措药 费,到海上打捞珍珠,没想到却捞到一颗世间罕 见的大珍珠。很多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开始在 基诺眼前清晰起来: 除了治好小狗子的病,还 “要举 行 婚 礼———在 教 堂 里”,“要 买 新 衣 服 ”, “一根新鱼叉”,“一支来复枪”,“我儿子要识字 和念书,……我儿子还要会算,而这些东西可以 使我们得到自由,因为他将会有知识,———他会 有知识,而通过他我们也就会有知识”。[5]
责任编辑: 张新潮
John Steinbeck’s Attitude Towards American Dream
HE Ying
( Longnan Teachers’College,Chengxian 742500,China) Abstract: “American Dream”is a general theme in John Steinbeck’s works. He tries to reveal the cruel reality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with vivid description about the characters’miserable lives,from which he expressed his strong anger to society and great sympathy to the lower class people. Key words: John Steinbeck; American Dream; disillusion; social reality
[摘 要]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作品经常以美国梦为主题,通过对主人公跌宕命运的描写, 表现残酷的社会现实对于普通大众的美好梦想的扼杀,反映出作者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底层民众的 同情。
[关键词]斯坦贝克; 美国梦; 破灭; 社会现实 [中图分类号]I106. 4 [文献标识码]A
约翰·斯坦贝克是活跃于 20 世纪 30 年代 美国文坛的著名作家。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反 映美国普 通 劳 动 人 民 生 活 的 作 品,如《人 鼠 之 间》、《愤怒的葡萄》、《伊甸之东》等,并于 1962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中很多作品都涉及到 一个共同的主题: 大萧条背景下普通人的美国 梦及其最终破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