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教与学的实践探索人教版
人教版物理教材中的探究式学习与科学探索
人教版物理教材中的探究式学习与科学探索近年来,探究式学习在教育领域中逐渐得到重视,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
人教版物理教材中的探究式学习与科学探索成为了物理教育的新潮流。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教版物理教材中的探究式学习与科学探索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人教版物理教材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
在教材编写中,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通过提供丰富的实验案例和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其动手动脑的能力。
例如,在电磁感应这一章节中,教材设计了多个实验,如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作简易发电机,帮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电磁力的作用。
其次,人教版物理教材体现了科学探索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在教材的组织结构上,强调问题意识的培养。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学会寻找答案的方法和途径。
例如,在力学中,学生需要探究自行车骑行时为何能够保持平衡,通过冷静思考和实际观察,引导学生运用牛顿力学和动力学方法来解答这一问题。
这种问题引导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人教版物理教材强调科学实践和实践性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学生参与实验和科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例如,在光学中,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折射实验,通过实践操作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从而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同时,实践性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人教版物理教材注重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在教材的编写中,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例如,在电路中,学生需要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掌握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
然后,通过实际的电路设计与搭建,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人教版物理教材中的探究式学习与科学探索在物理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并通过实践性教学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人教版高二教材中的物理教育与科学探索
人教版高二教材中的物理教育与科学探索物理教育作为学科的一部分,不仅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关键之一。
而在人教版高二教材中,物理教育与科学探索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知识。
一、关注实践操作的训练学习物理需要注重实践训练,而人教版高二教材中的物理教育部分正是重视这一点。
在物理实验中,学生不仅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还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电磁感应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改变线圈的相对运动来观察到电流的变化,从而得出电磁感应定律。
这种通过实践操作进行的训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二、注重科学探索与实践应用人教版高二教材中的物理教育内容不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
在学习光的干涉与衍射时,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与数据分析,进一步探索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的规律。
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
此外,人教版高二教材还注重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电磁波部分,教材将学生所学的电磁波知识与无线通讯技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波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与层次性人教版高二教材中的物理教育部分,将知识内容分为多个模块,并有明确的知识结构和层次性。
例如,力学部分将运动学、力学、能量与动量等知识模块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了完整的力学知识体系。
这种系统性与层次性的安排,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知识掌握和理解的深度。
总之,人教版高二教材中的物理教育与科学探索内容丰富多样,既注重学生实践操作的训练,又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索与实践应用的能力,同时具有系统性与层次性的知识结构。
这些特点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为学生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教版物理教材中的科学研究与学术探究
人教版物理教材中的科学研究与学术探究科学研究与学术探究是人教版物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探究精神。
通过科学研究与学术探究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一、科学研究与学术探究的意义科学研究与学术探究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通过开展科学研究与学术探究,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科学研究与学术探究是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的重要途径。
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物理现象,并能够将这些现象与学过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科学研究与学术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科学研究强调客观、准确、实事求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术探究注重思辨、探索、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科学研究与学术探究的内容和方法科学研究与学术探究内容包括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实验、学术探究项目等。
其中,科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法、演绎法等;科学实验包括设计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操作、处理实验数据等;学术探究项目包括选题、查阅文献、撰写论文等。
在开展科学研究与学术探究过程中,学生应该遵循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
科学道德要求学生诚实守信、尊重知识产权、注重实践创新;学术规范要求学生在学术交流中遵守学术规则、尊重他人成果、保护知识产权。
三、科学研究与学术探究在教材中的体现人教版物理教材中的科学研究与学术探究贯穿教学全过程。
教材设计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和学术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
同时,在教材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思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术热情。
此外,人教版物理教材还提供了相关的学术典故和科学故事,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和科学家的贡献,培养学生对科学发展的认知和理解。
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实验设计与探究培养科学探究精神的实践之路
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实验设计与探究培养科学探究精神的实践之路近年来,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成为教育界共识。
作为物理学科的一部分,实验设计与探究的教学在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与探究的定义、实践过程以及实验设计与探究在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方面的作用和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实验设计与探究的定义实验设计与探究是一种学生主导型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它强调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设计与探究的实践过程实验设计与探究的实践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和明确研究问题: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或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物理问题,并明确研究目标。
2. 计划实验:学生根据研究问题和目标,设计实验流程、确定实验材料和仪器,并进行必要的预实验。
3. 进行实验:学生按照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并及时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4.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公式等形式展示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归纳。
5. 总结和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总结实验的结论,并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三、实验设计与探究在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实验设计与探究在培养高中生科学探究精神方面具有以下重要作用和意义:1. 激发兴趣:通过实验设计与探究,学生能够亲身参与科学实验和探索,激发了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了对科学的好奇心。
2. 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实验设计与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实验设计与探究需要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锻炼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实验设计与探究强调学生的合作与探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的科学实验设计与实践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的科学实验设计与实践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科学实验的设计与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中的科学实验设计与实践,内容丰富多样,既注重实验原理的讲解,又注重实验操作的指导,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例来介绍其中的科学实验设计与实践。
实验一:测量摆线长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摆的运动特点,测量摆的周期,并计算摆线长。
实验器材:吊球装置、计时器、刻度尺等。
实验步骤:1. 将吊球装置调整至摆的平衡位置,用刻度尺测量摆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用手轻轻拉开摆,并释放,使摆自由摆动起来。
3. 使用计时器记录下摆的振动时间,并重复多次实验。
4. 利用周期公式T=2π√(l/g)计算摆线长,其中l为摆的长度,g为重力加速度。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学习到了如何测量摆的周期,并利用公式计算摆线长。
实验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实验二:热传导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情况,并探究热传导的规律。
实验器材:铜棒、铝棒、树脂棒、温度计等。
实验步骤:1. 将铜棒、铝棒和树脂棒分别加热至相同温度,并记录下初始温度。
2. 将相同温度的铜棒、铝棒和树脂棒两端分别与温度计接触,并观察温度的变化。
3. 记录各材料的温度变化情况,并制作温度-时间图表。
4.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各材料的热传导情况,并总结热传导规律。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观察和实际操作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情况,了解到不同材料的传热速度不同,从而进一步理解热传导的规律。
实验三:杨氏模量测量实验目的:利用绳的弹性形变,测量绳的杨氏模量。
实验器材:金属丝、细绳、重物、游标卡尺等。
实验步骤:1. 将金属丝固定在实验架上,并将细绳悬挂在金属丝上。
2. 在细绳上加挂重物,使绳产生弹性形变。
3. 测量细绳的初始长度和变形后的长度,并计算形变量。
4. 利用杨氏模量公式Y=F/A*(ΔL/L)计算绳的杨氏模量,其中F为施加的力,A为截面积,ΔL为形变长度,L为初始长度。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中的实验探究与科学探索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中的实验探究与科学探索实验探究与科学探索在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亲自参与观察、测量和验证物理规律,从而深入理解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本文将就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中的实验探究与科学探索进行详细介绍。
一、实验探究的基本框架实验探究是物理学习中的重要和基础部分。
物理学习的一项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在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中,实验探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的操作和实验后的分析与讨论。
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实验进行之前,学生应该对实验进行充分的准备。
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和内容,研究实验器材和安全操作规范,并设计实验步骤。
在实验前,学生还需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实验原理和相关知识,为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
2. 实验过程的操作实验过程是学生亲自参与观察、测量和验证物理规律的重要环节。
学生应按照实验设计的步骤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安全操作规范,遵守实验室的规定,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3. 实验后的分析与讨论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讨论。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可以总结物理规律,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同时,学生还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并与理论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
二、实验探究与科学探索的意义实验探究与科学探索在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收益:1. 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实验探究使学生亲身参与物理实验,通过操作和观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学生在实验中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2. 增强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实验探究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验验证物理规律,深入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通过实验验证,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增强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的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的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近年来,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中,实验教学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高三物理教师需要对实验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本文将从实验教学的前期准备、实验操作技巧和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三个方面,对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的实验教学进行探讨。
1. 实验教学的前期准备在开始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应充分准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首先,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对于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和实验原理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要有预见性,做好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另外,教师还应提前制作好实验讲义和实验报告模板,方便学生回顾和总结实验内容。
2. 实验操作技巧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教师应讲解实验操作规范,包括正确使用实验器材、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等。
其次,教师应教授一些实验技巧,如如何提高测量精度、如何处理实验数据等。
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验教学效果评价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实验成果展示和口头答辩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实验教学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是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提前准备,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并进行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
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的实验教学将会更加出色,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中的物理实验设计与科学探究
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中的物理实验设计与科学探究在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中,物理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物理规律和现象,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下面将就几个典型的物理实验和科学探究进行介绍。
一、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及科学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描述了物体的运动与受力之间的关系。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该定律,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中设计了相关的实验。
在该实验中,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光滑的水平轨道,轨道上有一辆小车。
学生可以改变小车的质量和受力大小,然后测量小车的加速度。
通过记录不同质量和受力下的加速度,学生可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中的质量与加速度和受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牛顿第二定律,并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去验证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质量越大,所需的受力就越大。
二、光的干涉与衍射实验及科学探究光的干涉与衍射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关于光的波动性质提供了很好的证据。
通过设计相关实验,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探究这些光学现象。
在光的干涉实验中,常用的仪器有双缝干涉装置。
学生可以调整双缝的间距和光源的波长,观察到干涉条纹的变化。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学生可以得到干涉现象的规律,并理解干涉现象与光的波长和波程差的关系。
在光的衍射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一个狭缝或圆孔产生衍射现象,并观察到不同条件下的衍射图样。
通过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分析,学生可以得到衍射现象与光的波长、狭缝或圆孔的大小的关系。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光的波动性质和干涉与衍射现象。
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光学现象背后的原理,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电路的搭建及科学探究电路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中设计了一些与电路相关的实验和科学探究。
在电路实验中,学生需要自己搭建电路,例如简单的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
通过改变电源电压、电阻和电流的大小,学生可以观察电路中的各种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谈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人教版
谈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徐汉屏探究——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
——牛津英语词典探究教学——学生用以获助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一、《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论述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课程性质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课程的基本理念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课程总目标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课程具体目标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在高中物理课程各个模块中都安排了一些典型的科学探究或物理实验。
高中学生应该在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中达到以下要求。
——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教师应帮助学生,使他们在独立获取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获得具体的成果;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
通过初中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体验,并具有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高中阶段的物理课,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学习质量,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验思维
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验思维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践探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
而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在实践探索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一、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的实践探索设计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通过实践探索设计,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
教材中设置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力学部分,教材设计了多个与力学有关的实验,如“摆的周期与长度的关系实验”、“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等,通过这些实验,学生能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
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中,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在实践探索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电磁学部分,学生通过制作简易电磁铁的实验,亲自动手搭建电路,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从而加深对电磁学的理解。
这种亲自动手的实践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实验思维是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学会观察、思考、猜想、实验和总结,培养实验思维能力。
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的实践探索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通过实践感受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
例如,在光学部分,学生通过“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可以观察探究光的传播规律,并从实验中总结出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实践探索的重要性及应用价值实践探索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首先,实践探索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实际操作和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其次,实践探索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科学观察与实验探索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深度解读
科学观察与实验探索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深度解读科学观察与实验是物理学习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观察现象、思考问题、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在动手实践中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文将对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中与科学观察与实验探索相关的部分进行深度解读。
第一章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科学实验是探究物理规律、验证理论的重要手段。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目的的明确性:在进行实验设计之前,明确实验的目的,确保实验能够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有效验证。
2.实验条件的控制:合理设计实验条件,确保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降至最低,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3.实验步骤的合理性:实验步骤的设计应当简明清晰,能够使实验者易于操作,避免操作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4.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在实验中,及时准确地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处理与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第二章科学观察与实验探索科学观察是物理实验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地发现物理规律。
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观察能力:1.细致入微的观察:学生要善于发现细微的现象和细节,从而更全面地把握物理规律。
2.准确记录观察结果:观察时,应当准确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包括现象的特征、状态和变化等。
3.观察结果的整理与总结:对观察结果进行整理与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规律,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和进行实验探究。
第三章控制变量的重要性在进行实验探究过程中,控制变量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因素之一。
学生应该掌握以下控制变量的方法:1.确定主要变量与辅助变量:在实验设计中,要明确主要变量并针对性地控制变化,同时将与主要变量无关或难以控制的因素视为辅助变量。
2.控制辅助变量:对于辅助变量,要尽量保持它们的稳定状态,或者进行相应的控制,使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降到最低。
3.对照实验的设置:通过对照实验,可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更加清楚地观察和验证所探究的规律。
探索高一人教版物理教材的教学创新与实践
探索高一人教版物理教材的教学创新与实践物理教育作为中学教育的核心科目之一,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一人教版物理教材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教材之一,如何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当前物理教育工作者亟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课后辅助学习的实践、实验教学的改革等方面,探讨高一人教版物理教材的教学创新与实践。
一、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1.利用多媒体技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物理知识常常被学生视为枯燥、难以理解。
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物理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介绍力学运动方程时,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将运动的图形与方程进行对应,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现象转化为具体的图像,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借助互动式教学工具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通常扮演着知识的传播者的角色,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然而,互动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主动学习能力。
通过使用互动式教学工具,例如点击器、智能白板等,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行问题讨论、思考和解答,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能力。
二、课后辅助学习的实践1.编写个性化辅导资料高一人教版物理教材的内容对于不同学生来说难易程度不一。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可以编写个性化的辅导资料,包括练习题、习题答案、重点知识点总结等,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个性化辅导资料的编写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推广在线学习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结合互联网资源,推广在线学习平台对于学生的课后辅助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自主学习,进行练习和测试,与他人交流和讨论,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实践教学案例分享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探究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实践教学案例分享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科学实验是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本文将分享一些适用于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的实践案例,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探究。
实验一:测定质量的实验实验目的:掌握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
实验步骤:1. 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调整天平使其水平。
2. 将待测物体放在一个小容器中,将该容器置于天平的称盘上。
3. 读取天平的示数,记录下质量的测量值。
4. 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
实验原理:天平是一种利用弹簧、杠杆等原理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通过放置物体在天平上,使天平自动调整力臂长度,从而测量出物体的质量。
实验二:测定物体密度的实验实验目的:学习如何测定物体的密度,并了解密度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称量瓶,称量瓶中装满一定量的水,记录下水的质量。
2. 将待测物体轻轻放入称量瓶中,记录下称量瓶的质量。
3. 计算物体的质量,即称量瓶与物体的总质量减去称量瓶的质量。
4. 计算物体的体积,即测量称量瓶中装水前后的体积差值。
5. 计算物体的密度,即物体的质量除以其体积。
实验原理: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根据密度的大小,物体可以浮在液体表面或沉在液体底部。
实验三:测定电阻的实验实验目的:学习如何使用电表测量电阻,并了解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实验步骤:1. 选择一根电阻丝和一个电流表,将电流表的两个端口与电阻丝两端相连。
2. 调节电流表的选择旋钮,使其处于适当量程,并记录下电流表的示数。
3. 断开第一个电流通路,将电阻丝加长一段长度,再次记录下电流表的示数。
4. 重复上述步骤,使电阻丝依次加长,并记录下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值。
实验原理:电阻是电流通过的阻碍,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可以计算出电阻的大小。
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实验探究培养科学实践与创新精神
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实验探究培养科学实践与创新精神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培养学生科学实践与创新精神成为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为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的一部分,实验探究更是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科学实践与创新精神的机会。
在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中,实验探究被赋予了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进行实验,学生可以在动手操作中深入了解物理原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实验探究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呈现,更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扮演着主动参与者的角色,通过实践与实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推理和判断能力,激发了他们解决问题、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实验探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独立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并加以验证。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克服实验中的困难和挑战,通过不断的调整和改进来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
然而,实验探究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实验探究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设备。
这对于一些基础条件较差的学校来说可能并不容易实现。
其次,实验探究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验技能。
而这些能力往往需要通过长期持续性的培养和锻炼才能达到。
最后,实验探究需要教师提供良好的指导和引导,推动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解决实验探究中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应对。
首先,学校和政府可以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资源,改善学校实验条件,保障实验探究的顺利进行。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实验课程或实验研究班,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科学实践不仅仅局限在物理学科中,也可以在其他学科中进行。
比如,在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中,也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深入了解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中的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深入了解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中的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在人教版的高中物理课程中,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被赋予了重要地位。
通过实践与探究,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本文将从实验的重要性、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中的实验和科学探究内容三个方面来详细探讨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实验,学生们能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具体可见。
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还需要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推理、分析和解释。
通过实验,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到科学的魅力,增强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科学探究的意义科学探究是一种自主学习和发现的过程。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们需要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数据收集,并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通过科学探究,学生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们能够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科学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中的实验和科学探究内容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中充满了丰富的实验和科学探究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以第一模块“力学”为例,教材中提供了诸多与力学相关的实验和探究任务。
比如,通过实验探究弹簧长短与它的拉伸性质之间的关系,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胡克定律。
又如,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伸长量与受力之间的关系,学生们可以理解应力和应变的概念。
在这些实验和探究中,学生们需要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数据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的解释,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材中,实验和科学探究并不仅仅局限于第一模块,而是贯穿于整个教材的各个章节和模块中。
人教版高二物理教材中的科学探究与实践
人教版高二物理教材中的科学探究与实践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科学探究与实践高中物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教版高二物理教材中特别注重科学探究与实践的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巧,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本文将重点介绍人教版高二物理教材中的科学探究与实践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设计在高中物理教材中,许多章节都特别关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设计。
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
例如,在力学章节中,通过讲解力学原理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力的作用和测量方法,从而深化对力学知识的理解。
这种教学设计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 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人教版高二物理教材中,科学实验被视为学习物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观察现象、探究规律,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与实验相关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结合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讨论。
这种科学实验的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技巧和科学思维。
3. 科学探究与实践的开放性人教版高二物理教材中的科学探究与实践内容充满了开放性的设计。
教材中提供了不同的实践活动和实验课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和研究。
这样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这种开放性的科学探究与实践,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4. 独立思考与团队协作在人教版高二物理教材中,科学探究与实践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倡团队协作。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需要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总结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教材也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与同学共同讨论和合作,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的实践与应用探索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的实践与应用探索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以其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严谨的逻辑结构和富有启发性的实验设计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本文将从实践与应用的角度来探讨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的独特之处,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一、实践探究的方法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以实践探究为主要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活动和探究性问题,引领学生走入实验室、走向实践。
实验探究课堂的设立,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通过实践,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测量、实验,从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乐趣。
二、实践与应用的融合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注重将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原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
例如,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通过讨论车辆行驶、摩托车的平衡等现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融合实践与应用的教学方式,既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通过实践性活动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验课堂中,学生将有机会独立完成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实际操作,并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同时,学生还将参与到组织实验、团队合作的活动当中,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这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和实验方法的运用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应用能力的培养除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例题和应用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通过解题训练,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物理知识,还能够培养其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课本中增加了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联系到现实生活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人教版高二教材中的物理教育与科学实践
人教版高二教材中的物理教育与科学实践物理教育一直被视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实践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人教版高二教材中,物理教育与科学实践相互融合,通过创设适当的实践环境和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的魅力,并培养探究问题、分析数据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人教版高二教材中的物理教育与科学实践的具体内容和教学实施方式。
一、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二物理教材明确了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为实现这些目标,教材的教学内容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和拓展。
在人教版高二物理教材中,除了传统的理论知识外,还增加了大量的实验案例和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进行实验和操作,能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和定律,并锻炼自己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一系列的探究性学习任务和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科学实践的教学形式与实施策略在人教版高二教材中,科学实践被视为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锻炼方式。
为此,教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任务和实验设计,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解决和探究。
首先,科学实践的教学形式不仅限于传统的实验操作,还包括了实际问题的解决、科技创新设计等。
教材通过给出一系列的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积极参与其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例如,通过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其次,人教版高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设置了一些开放性的实验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和支持,培养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教材还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设计,通过设计和制作物理仪器或小项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厦门外国语学校钱永昌摘要:“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科学课堂的学习方式之一。
本文结合多年中学物理科学探究教学实践的感悟谈科学探究教学中的教学起点、教学基础、重要手段、不可忽视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握的问题等,全文更多展现的是具体实践中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科学探究物理课堂教学实践探索近年来本人在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就“科学探究”教学模式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体会到“科学探究”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下面就如何提高“科学探究”的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谈几点体会和反思。
1激发浓厚的探究欲望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学习者围绕科学性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之一。
但并非所有的科学问题,都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保持浓厚探究的兴趣。
如果教师所展示的问题情境不足以引发学生足够的探究欲望,“科学探究”教学就会无从下手,一开始就陷入尴尬的局面。
如在《电磁感应》一节教学中,若一开始教师就提出:电流周围会产生磁场,那么是否可以通过磁场产生电流呢?这样由于没有必要的过度和探究情景的设置,学生对所探究问题的意义和怎样探究缺乏足够的认识,接下来的探究就很可能出现冷场。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呢?1.1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景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景,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使科学探究的课题更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例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节教学的引入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利用在木板面上涂大量的牛油以减少它对舰艇滑动摩擦力的做法,借夜色掩护悄悄将80艘舰艇通过陆地绕过对方的海上封锁线,到达目的地的历史战争故事情景。
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该课题的兴趣,使随后探究开展得更加顺利。
可见,创设一个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景十分重要。
1.2展示学生熟悉的物理现象有些问题学生平时司空见惯而并未加以注意,让学生从这些熟悉的问题入手则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身边小事物的兴趣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例如《大气压》一节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桌面上的塑料挂衣钩并思考为什么将它按在桌面时,要正面地拔出十分不容易。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身边的大气压。
1.3提出具备选择性和开放性的探究课题学生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他们的生活环境、人生经历、个性差异均大相径庭。
因而他们对问题的探究角度和侧重点必然也有所不同。
要激发所有学生的探究欲望就要求教师提出的探究课题要有选择性和开放性。
尽量让不同小组的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这样,不同的学生才能结合各自的专长和兴趣做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
有时甚至可以允许学生针对某一课题自主提出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
2、良好的实验技能是“科学探究”的基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当然也离不开实验。
学生的猜想和假设一般都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那么如何才能突出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基础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技能呢?2.1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实验的方法包括理想模型法、控制变量法、微小量叠加法等等。
实验技能主要指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实验仪器的操作、测量仪器的读数、误差的分析、数据处理等技能。
学生只有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才能进行规范化的探究,圆满、高效完成探究任务。
例如在《自由落体》一节的探究教学中有的学生提出应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来分析重锤下落的运动规律。
而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如果他们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实验过程中的误差控制、纸带数据的处理方法等不是十分清楚,那么他们就可能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有时甚至还可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结果。
2.2让实验渗透到“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实验在“科学探究”中决不仅仅只是一个环节,它应该有机渗透到“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即使在猜想、假设等阶段就要让学生动手尝试,做到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
可以说尝试与实验是科学决策的前提,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内容,更是科学探究进行总结与分析的基础。
学生创新的想法有时只是漂浮不定的一个闪念,它急需通过动手实验加以证实和强化。
有时还需要面对实验器材,学生的富有个性想法才会喷涌而出。
例如《电磁感应》一节的探究教学中,我在教学一开始就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实验器材:不同量程的电流表、电压表、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线圈、导线、滑动变阻器、开关、电磁铁、电池、打点计时器、电动机、学生电源等。
并且允许学生边实验,边探究。
结果学生的创造力被极大的激发。
他们有的用电压表来探测电磁感应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有的通过两个条形磁铁同向合并、反向合并来改变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变化率以深入探究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还有的学生大胆尝试通过连接打点计时器和用手转动电动机等方式均获得了感应电流,这样通过尝试与实验就比较容易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产生创新火花。
因此,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思想,突出“做中学”的科学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探究的始终均有动手的机会对“科学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有利于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2.3正视实验小组间存在的差异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面对同样的探究课题有的实验小组早早就探究完毕,而另一些实验小组却迟迟不见进展的现象。
那么,怎样处理实验小组间存在的差异呢?我认为首先应合理建立实验小组。
尽量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即让各小组间保持相当的水平,而小组内各成员优势互补。
其次应明确小组内各成员的职责,让组内成员相互间学会交流、协作和分享。
另外,在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时教师也应积极介入。
教师要不断巡视教室并倾听和观察小组的行为,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对相对落后的小组应多加点拨和必要的指导,同时对他们也要有积极的期待和耐心的等待。
必要时还应该鼓励不同的小组进行交流与合作。
3应用计算机整合教学是提高“科学探究”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应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科学探究课程教学,意味着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学习者将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习,形成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观念和模式。
信息技术为学生在学科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技术工具和环境氛围。
如我们曾借助《Macromedia Flash》,制作“连通器、船闸”课件让学生探索连通器的特点、原理、应用以及船闸的工作过程等;制作“汽油机、柴油机”课件让学生通过动态的模拟实验探索汽油机、柴油机的工作过程与原理……这样,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尝试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所学内容就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应用计算机整合教学,同时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之间联系规律的理解和物理图景的动态分析。
又如物体密度的测量、阿基米德实验、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探究等,学生可以利用课件自己设计实验,通过人机交互对话框调整参数,探究不同参数状态实验情况并获得相关的实时数据。
网络虚拟实验环境还可以提供一些学生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可以为学生就一些需要进行实验而缺少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的探究学习内容提供帮助。
诸如《MacRomedia Flash》、《仿真物理实验室》等平台,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索问题的模拟实验环境,学生面对问题时,可以使用它们做模拟实验,来发现、总结一些规律。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做到创设物理探究情景、模拟物理探究实验、查询探究信息、处理探究实验数据、提供交流探究论坛等。
另外,教师还可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网络平台,让学生以“论坛”的形式向同学和老师寻求帮助和进行其他交流活动。
这种做法有利于师生、生生间的沟通,从而让师生都能及时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4探究习惯的养成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内容在“科学探究”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探究习惯的养成教育。
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
[1]此外,探究过程中还需要学生养成有自信、能正确面对失败、能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等良好的研究习惯,学会有效收集和利用信息、有效使用数学技能等。
这些探究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要靠长久的教育才能得到。
因此,良好的探究习惯的养成应当作为一项重要的探究目标渗透在每一次的探究教学中。
这里的探究习惯的养成还包括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所谓科学精神,即是推动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和心理取向。
具体来讲,就是热爱科学,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热爱真理,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注重团体效应,和同伴真诚合作的精神;积极主动、敢于创造的主体精神;运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精神。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即实事求是和追求真理。
具体的表现为遇事讲究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等的讨论、实际的检验、宽容的激励。
所谓科学态度是建立在对科学和科学实践的正确理解基础之上的信念。
或者说是对科学及科学实践的本质的正确把握和认同。
具体地说科学态度主要指好奇心、尊重实证、批判地思考、灵活性、对变化世界敏感的态度。
[2]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培养必须渗透在具体探究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有意识点拨促进学生反思与感悟。
尤其在交流和讨论环节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不同学生的思想火花撞击,让各种不同的观点交锋,通过对比、反思、质疑、评论、争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熏陶,从而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尽管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是正确的探究教学活动的必然结果,但我觉得老师的有意识的点拨、引导一定会加速这一过程。
当然,在“科学探究”中教师必须要注意对学生的要求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循序渐进、统筹安排。
为了使探究活动进行地比较充分和深入,可以在不同学习阶段,突出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即在一个探究活动中只涉及部分的探究能力目标。
5情绪能力的培养是“科学探究”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关注点CAarlE.SchwartzJune 2003《Science》/1083703研究表明:情绪能力决定了人的一生是否成功和愉快。
而智力与机遇造就人成功的领域和成就。
情绪能力包括:能正确的估价自己、能控制自己的情感、能激励自己、能了解别人的情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情绪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人们对事物不同的心态。
而积极乐观的心态往往是将人们不断推向成功的动力。
[3]为了培养良好的情绪能力,在“科学探究”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创设难易适度的探究课题,让学生在压力适度的环境下积极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