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含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含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围绕这场战争,小历和小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小历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小史说:“不对。
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
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什么?(2)你同意谁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
(2)同意小历的观点;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塞尔维亚人顺应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一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意小历的观点;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塞尔维亚人顺应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一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2.19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如下图所示交通工具是什么?最早发明此交通工具的人是谁?它的发明与哪一动力机的研制息息相关?(2)列举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
(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答案】(1)汽车。
本茨。
内燃机。
(2)电灯、电话、电报等。
(3)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试卷(含答案)
【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含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于一系列战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使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也陷于停滞。
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
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
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最起码的物品都十分缺乏。
1921年3月实行新经济政策后,苏联的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1925年,人物总产量接近战前水平,达到7247万吨,工业生产总量为战前的73%,铁路运输业的货物总周围量为战前的80%,国内商品流转总额大约是战前的70%,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1925—1926年,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达到战前的93.7%——摘编自龚勋《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时苏俄的国家领导人。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观点,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列宁。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世界近代史上,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快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日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思想保守,极力维护封建统治,最终导致列强入侵,被动挨打。
由此可见,改革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在原有制度上加以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否则就会落后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我国要坚持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解析】【详解】(1)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时,国家最高领导人是列宁。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发展迅速,从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
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新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尖锐起来。
因此,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材料二战争主要是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进行。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同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多万人参战,1000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
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根据材料一指出,指出英德之间的核心矛盾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此次战争的特点是什么?【答案】(1)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2)参战国家多,战争破坏性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巨大。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新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尖锐起来。
”可知,英德之间的核心矛盾是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2)根据“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同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
”可知,这次战争参战国家多,根据“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多万人参战,1000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
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可知,此次战争的特点还有战争破坏性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巨大。
2.某班同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两次国际会议”进行探究。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中引起德国“仇恨”的条约是什么?(2)图一中的会议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哪一地区的关系?(3)图二中的会议是哪国主导召开的?会议上针对中国签订的条约是什么?该条约有何影响?(4)在两个会议的基础上,得以重建的战后国际秩序通常被称为什么?通过两次会议你有何启示?【答案】(1)《凡尔赛条约》。
【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测试(含解析)
【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测试(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应该表扬。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2)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种势力的评价是否正确?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凡尔登战役。
(2)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主要参战国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势力范围。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苏联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工业产量年均增长率统计表(1)1928-1937年间苏联最高领导人是谁?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2)小历认为“这一时期苏联工业生产实现了快速而全面的发展。
”小历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斯大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附答案)
【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附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于一系列战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使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也陷于停滞。
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
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
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最起码的物品都十分缺乏。
1921年3月实行新经济政策后,苏联的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1925年,人物总产量接近战前水平,达到7247万吨,工业生产总量为战前的73%,铁路运输业的货物总周围量为战前的80%,国内商品流转总额大约是战前的70%,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1925—1926年,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达到战前的93.7%——摘编自龚勋《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时苏俄的国家领导人。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观点,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列宁。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世界近代史上,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快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日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思想保守,极力维护封建统治,最终导致列强入侵,被动挨打。
由此可见,改革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在原有制度上加以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否则就会落后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我国要坚持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解析】【详解】(1)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时,国家最高领导人是列宁。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最新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试题(含解析)
最新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试题(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后不稳定的最后一个主要原因是存在着这样一个掉手的事实,即:“德国问题”不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难以处理和更加紧张了……当巴黎和约条款带来了更多的耻辱时,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二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并不满意在华盛顿会议上得到的利益,美国依旧是日本在亚洲的主要对手,两国的矛盾有增无减。
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移民法,排斥日本移民入境,使日本爆发了反美抗议浪潮,甚至有人叫嚣要用战争解决问题。
英国在华盛顿会议后就认定今后与日本之间必有一战,并开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修建防御工事,与日本的关系骤然紧张。
——摘编自刘长敏《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1)“巴黎和约条款”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人对这一条款的态度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原因。
(3)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世界影响。
【答案】(1)巴黎和会。
态度:反对、厌恶。
(2)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独霸的局面(没有消除美日矛盾;美日矛盾有增无减);华盛顿会议后,美国限制日本移民入境;英国对日进行军事戒备(英加紧和日本在亚洲的争夺)。
(3)暂时缓解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但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隐患。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约条款”是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含答案)1.docx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 含答案 )1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如果没有争,俄国也会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生反本家的革命。
”——列宁材料二革命的根本是政。
在政已由沙皇族到手里,因此,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
“俄国当前形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段向革命的第二段渡”,布什克党的任是“使政到无和苦民手中”。
——列宁《无在次革命中的任》材料三“⋯⋯在本主代,特是在帝国主和无革命的代,各国在政治上、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激励,是极其巨大的。
十月社会主革命不只是开了俄国史的新元⋯⋯”——《毛集》(1)材料一中的“ 争”指的是哪一争?依据材料一,分析“ 争” 俄国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列宁所的“ 在政已由沙皇族到手里”指的是哪次斗争?哪次斗争“使政到无和苦民手中”?(3)材料三中的“新元”主要指什么?除此之外,十月革命有什么史意?【答案】( 1)争:第一次世界大影响:第一次世界大俄国人民来了灾,引了俄国的革命。
(2)俄国二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3)“新元”主要指十月革命是人史上第一次利的社会主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政的国家。
意:推了国无革命运,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解析】【解】(1)依据材料信息“列宁、如果没有争,俄国也会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生反本家的革命。
”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俄国的影响;第二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俄国人民来了灾,引了俄国的革命。
(2)第一依据材料信息“ 在政已由沙皇族到手里,因此,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把俄国推向全面崩的,1917 年 3 月(俄二月),大模的人民革命运推翻了沙皇制制度,束了曼夫王朝三百多年的治,政府掌握了政;第二1917 年十月革命使政到无和苦民手中。
(3)第一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新元”主要指十月革命是人史上第一次利的社会主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政的国家;第二依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推了国无革命运,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于一系列战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使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也陷于停滞。
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
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
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最起码的物品都十分缺乏。
1921年3月实行新经济政策后,苏联的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1925年,人物总产量接近战前水平,达到7247万吨,工业生产总量为战前的73%,铁路运输业的货物总周围量为战前的80%,国内商品流转总额大约是战前的70%,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1925—1926年,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达到战前的93.7%——摘编自龚勋《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时苏俄的国家领导人。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观点,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列宁。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世界近代史上,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快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日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思想保守,极力维护封建统治,最终导致列强入侵,被动挨打。
由此可见,改革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在原有制度上加以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否则就会落后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我国要坚持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解析】【详解】(1)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时,国家最高领导人是列宁。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最新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最新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应该表扬。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2)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种势力的评价是否正确?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凡尔登战役。
(2)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主要参战国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势力范围。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2.请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920年,从战火转向和平建设的苏维埃政权遇到了新的危机。
那时候,国家的燃料、冶金、机器制造部门遭到严重破坏,工业的产量仅是战前的1/5;农业危机也很严重,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产量只是战前的一半左右,人民生活困苦。
农民开始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暴动时有发生。
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达标试题(含答案)
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试题(含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和德国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的一个火车车厢中签订了停战协定。
主持谈判的法国元帅福煦曾毫不忌讳地说过:“停战不是和平。
”这表现了欧洲列强的普遍心态。
一言以蔽之,欧洲列强偃旗息鼓并不意味着和平的到来,正如当初它们就不是为了“和平”而战是一样的道理。
列强的“战场”转移到巴黎和华盛顿的谈判桌上。
(1)材料一认为“当初它们就不是为了‘和平’而战”。
你认为当初它们是为何而战?材料二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矿区交给法国开采,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总的来说,德国失去了原来领土的1/8,同时却保留下了10万平方千米历来属于波兰的领土。
(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条约哪方面的内容?其是什么会议通过的?它主要确立了哪些地方的统治秩序?材料三除中国外缔结各国协定:(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三)施用各国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3)材料三出自哪一国际条约?第四条规定主要针对哪个国家?该条约的作用是什么?(4)思考这两次会议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两次会议的实质是什么?【答案】(1)为争夺殖民地,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
(2)《凡尔赛条约》;领土方面。
巴黎和会。
欧洲、西亚、非洲。
(3)《九国公约》。
日本。
作用: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4)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的时间、协约国,判断材料一中的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爆发的原因是为争夺殖民地,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因此材料一认为“当初它们就不是为了‘和平’而战”。
【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试题(含解析)
【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试题(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产生的严重后果是什么?【答案】(1)同盟国;协约国(2)后果: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以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组成的同盟国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协约国。
(2)根据所学知识,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观察和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注: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战败国的处置问题,这就是巴黎和会。
战胜国同德国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中规定,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和会还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移交给日本。
1920年,战胜国与土耳其政府签订了《色佛尔条约》。
规定土耳其在欧洲的领土,只保留伊斯坦布尔及其附近地区;其余地区则要割让给英、法、希腊等国。
(1)通过上面的图片和文字叙述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信息点一:____________ 信息点二:____________ 信息点三:____________(2)上述图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A、实物资料B、文献资料(3)根据你获得的信息,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答案】(1)信息点一:巴黎和会召开的目的;信息点二: 战胜国同德国签订的《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信息点三:巴黎和会上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条约。
(2)A。
(3)开放性题目,弱国无外交。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信息“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战败国的处置问题、《凡尔赛条约》中规定、1920年,战胜国与土耳其政府签订了《色佛尔条约》”可知,通过材料图片和文字叙述获取的信息点一:巴黎和会召开的目的;信息点二: 战胜国同德国签订的《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信息点三:巴黎和会上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条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附答案)
【答案】(1)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山东半岛。
(2)华盛顿会议召开。因为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
(3)损害中国利益。
【解析】
【详解】
(1)由“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划德国疆界;禁止德国拥有空军;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可知,材料一中“条约”指的是《凡尔赛和约》,其签订双方是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是山东。
(2)根据所学知识,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影响深远,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8年间发生的这次战争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战争.战争在革命中结出果实,同时为未来播下了引起新的、更致命的冲突的种子。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写出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及包含哪些国家?
(3)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美)罗伯特·E·勒钠(美)斯坦迪什·米查姆等著《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
“在这封信中,我们向你叙述以下一些情况。现在几乎把我们乡的农民的一切东西——粮食、牲畜、种子、原料都拿走了。给每一个农民留下的粮食每个月只有18到30俄镑。”
【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达标试题(含解析)
【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试题(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建设规模太大的重工业企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企业,苏联仅用12年时间红完成了资本主又国家花了50年到100年时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徳国……由此,有苏联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
——摘编自华师大点《中国历史》(1)请写出“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
(2)你同意材料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2)答案一判断:同意。
理由: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答案二判断:不同意。
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2)此题答案不唯一,若是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成就及积极意义进行分析,若是不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如可以判断同意。
理由是: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 试题(附答案)
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试题(附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和德国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的一个火车车厢中签订了停战协定。
主持谈判的法国元帅福煦曾毫不忌讳地说过:“停战不是和平。
”这表现了欧洲列强的普遍心态。
一言以蔽之,欧洲列强偃旗息鼓并不意味着和平的到来,正如当初它们就不是为了“和平”而战是一样的道理。
列强的“战场”转移到巴黎和华盛顿的谈判桌上。
(1)材料一认为“当初它们就不是为了‘和平’而战”。
你认为当初它们是为何而战?材料二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矿区交给法国开采,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总的来说,德国失去了原来领土的1/8,同时却保留下了10万平方千米历来属于波兰的领土。
(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条约哪方面的内容?其是什么会议通过的?它主要确立了哪些地方的统治秩序?材料三除中国外缔结各国协定:(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三)施用各国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3)材料三出自哪一国际条约?第四条规定主要针对哪个国家?该条约的作用是什么?(4)思考这两次会议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两次会议的实质是什么?【答案】(1)为争夺殖民地,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
(2)《凡尔赛条约》;领土方面。
巴黎和会。
欧洲、西亚、非洲。
(3)《九国公约》。
日本。
作用: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4)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的时间、协约国,判断材料一中的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爆发的原因是为争夺殖民地,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因此材料一认为“当初它们就不是为了‘和平’而战”。
人教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同步练习题(附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产生的严重后果是什么?【答案】(1)同盟国;协约国(2)后果: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以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组成的同盟国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协约国。
(2)根据所学知识,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影响深远,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8年间发生的这次战争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战争.战争在革命中结出果实,同时为未来播下了引起新的、更致命的冲突的种子。
——(美)罗伯特·E·勒钠(美)斯坦迪什·米查姆等著《西方文明史》材料二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
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的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材料一中的“战争”期间爆发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革命”(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战后建立了什么世界新秩序?导致这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可谓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
以古鉴今,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启示?【答案】(1)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革命:十月革命。
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
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看下图回答问题:(1)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国家。
A是,B是。
(2)以B为中心形成的军事集团是。
(3)在同盟国集团中,(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最终加入协约国作战。
(4)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带来的后果是导致什么战争爆发?【答案】(1)法国;德国(2)同盟国(3)意大利(4)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争夺霸权,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因此图中A是法国,B是德国。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B国指的是德国,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以德国为中心、再加上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共同组成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集团——三国同盟。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望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意大利。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为了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因此本题的答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2.观看下面两幅照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图一 1928-1937年,苏联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建设了包括钢铁发电、机械制造水泥、采矿等工业。
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就是这一时期建立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坦克用的装甲板有50%都是该公司生产的:10年间苏联工业产值增长了4倍以上,到1940年,生铁已达到1500万吨,钢达到1830万吨,煤达到1亿6千万吨,石油达到3100万吨……这就是伟大的卫国战争前苏联所拥有的物质基础。
图二二战期问,苏军总共生产火炮834万门:坦克,自行火炮:108万辆、门:飞机15万架;汽车:205万辆。
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测试(附解析)
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测试(附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联系和比较)【答案】评分说明: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给分要点:自拟题目,比较的角度(学生能从历史图片、历史影响等任一角度进行比较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比较角度也可)史实正确,表述完整。
若小短文不足80字,可酌情扣分。
【解析】【详解】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指的是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
消耗了德军大量的人员和财力、士气,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图二“苏军战士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指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上最严重的失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因此题目可以拟定为“两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学生可联系选取此角度进行论述答题。
【点睛】本题的解答,要求学生能判断出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凡尔登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是解题的关键,然后在结合所学知识,找准其中的联系和共同点。
要写好历史小论文,必须拟定好标题,在进行合理的论述,答案并不唯一,需运用好关键词,做到观点和史实之间联系紧密,语句通顺即可。
2.史料实证史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风暴,也引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亚非拉爆发的民族民主运动声势大、时间长,在亚洲有印度等国的反英斗争,在非洲主要有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的反帝斗争,在拉丁美洲有墨西哥、阿根廷等国的反美斗争。
史料二如下图(1)根据史料一归纳一战后民族民主运动兴起的原因。
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 试题(附解析)
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 试题(附解析)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联系和比较)
【答案】评分说明: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点睛】
本题的解答,要求学生能判断出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凡尔登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是解题的关键,然后在结合所学知识,找准其中的联系和共同点。要写好历史小论文,必须拟定好标题,在进行合理的论述,答案并不唯一,需运用好关键词,做到观点和史实之间联系紧密,语句通顺即可。
2.家国情怀
(2)根据材料二内容“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可知,法国处理德国的原则是严厉制裁德国。根据“以防止德国东山再起。”可知,法国这样做的目的是法国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称霸欧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产生的严重后果是什么?【答案】(1)同盟国;协约国(2)后果: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以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组成的同盟国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协约国。
(2)根据所学知识,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们前赴后继地进行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说历史)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材料二我们现在正用“……政策”来改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列宁(名人评历史)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1)材料一、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计划”和“政策”分别指的是苏维埃俄国实行的什么经济政策?(2)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是什么?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我们应该学习列宁的哪些品质。
(3)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说的苏联僵化的模式有什么特点?这种体制在经济和政治方面有什么弊端?【答案】(1)材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材料二:新经济政策。
(2)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实事求是,有错则改,勇于纠正自身错误,等等。
(3)经济上是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
经济上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不受群众监督。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和分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根据材料二“我们现在正用‘……政策’来改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在列宁的领导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
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据材料一、材料二可知,我们应该学习列宁实事求是,有错则改,勇于纠正自身错误,等等品质。
(3)根据材料三“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说的苏联僵化的模式指的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经济上是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
存在的弊端是经济上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不受群众监督。
3.它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在中国占有的优势地位,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
“它”指的是A.三国协约B.《九国公约》C.门户开放政策D.《国际联盟盟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出席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各国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兴华学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正在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请你加入到他们的探究队伍中去,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印度甘地纪念馆:位于老德里的亚穆纳河畔。
用黑色大理石筑成的一个四方形平台,标志着圣雄甘地1948年被刺杀后火化的地点。
黑色平台正中是一长明火炬,象征甘地精神永存。
几乎每一位重要外国来宾都要到此献花圈或种植一棵常青树。
图二:2018年7月9日,正在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的韩国总统文在寅同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一道访问甘地纪念馆。
(1)从材料一中,你能够得到什么信息?请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回答甘地的贡献。
(2)材料二发生在哪一运动中?结果怎样?(3)材料三中的人物是谁?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他做一简单介绍。
(4)请你为以上探究,概括出一个主题。
【答案】(1)信息:人们对甘地无比尊敬贡献: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2)埃及华夫脱运动。
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3)卡德纳斯。
1934年,当选墨西哥总统。
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实施,他推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卡德纳斯改革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亚非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内容分析可知,从中能够得到的信息是人们对甘地无比尊敬。
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2)依据材料二信息“埃及人民举行抗议英国的示威游行”分析可知,材料二发生在埃及华夫脱运动中。
1919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扎格鲁尔等华夫脱党,点燃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情绪,各大城市出现和平示威浪潮。
经过埃及人民的反复抗争,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3)依据材料三信息“南美的创新改革”分析可知,材料三中的人物是卡德纳斯。
1934年,当选墨西哥总统。
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实施,他推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卡德纳斯改革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依据以上材料内容的探究可知,学习主题是亚非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5.史料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
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素养专练)根据上述史料概括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苏联产生的负面影响。
【答案】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阻碍了苏联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后来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弊端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
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的信息可知,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这一模式阻碍了苏联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后来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弊端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6.(素养专练)上面三幅图分别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哪些相关知识点?如果再让你补充一幅图,你还可以补充关于一战的哪方面的图片?【答案】图1反映了一战爆发的原因;图2反映了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图3反映了一战中的残酷战役(凡尔登战役)。
补充有关一战的结果或影响的图片,如一战中出现的武器图片。
【解析】【详解】根据图一“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一战爆发的原因,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所以向英国发起挑战。
图二反映的是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
图3反映了一战中的残酷战役(凡尔登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共造成交战双方70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还可以补充关于一战的结果或影响的图片,如一战中出现的武器图片。
7.史料实证史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风暴,也引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亚非拉爆发的民族民主运动声势大、时间长,在亚洲有印度等国的反英斗争,在非洲主要有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的反帝斗争,在拉丁美洲有墨西哥、阿根廷等国的反美斗争。
史料二如下图(1)根据史料一归纳一战后民族民主运动兴起的原因。
(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1、图2、图3人物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
(3)这一时期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有哪些相似之处?【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十月革命的胜利。
(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3)都是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都反对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压迫等。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引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可以概括:一战后民族运动兴起是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顾及殖民地。
战后一些老牌殖民帝国受到了战争的创伤,削弱了殖民力量,给予殖民地人民斗争机会。
而十月革命沉痛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甘地,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图2是扎格鲁尔,扎格鲁尔领导了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图3是墨西哥的卡德纳斯,他领导了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3)首先,甘地、扎格鲁尔卡德纳斯都是民族资产阶级。
其次,这些民族民主运动都是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
甘地的不合作运动是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埃及的华夫托运动要求让埃及完全独立,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
最后,在诉求上都反对帝国主义的控制与压迫。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幕尼黑图片不列颠空战图片丘吉尔视察被炸的伦敦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交战双方争相使用各种新式武器,人员伤亡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