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袖套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原因与管理对策
中心静脉置管后导管堵塞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中心静脉置管的相关护理知识的读书报告一:近年来对中心静脉置管这一个技术运用是越来越广泛,这个技术对于治疗病人用药以及监测心功能都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不仅包括中心静脉导管对种类,更换辅料和导管固定对方法。
所以值得我去好好学习这个,研究证明可以减少患者对反复穿刺对痛苦降低医疗费用。
二:进一步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中心静脉置管前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争取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中心静脉置管后观察注意导管的护理预防穿刺点和导管感染,预防导管内血栓和栓塞中心静脉置管在ICU应用广泛,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的生命线。
针对堵管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导管堵塞,延长中心静脉置管的使用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的尤为重要。
同时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也能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中心静脉导管(cvc)指末端位于大的中心静脉的任何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带管头的位置所定义而不是插的位置来定义。
由于cvc置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或右心房,起血流快,管径大,液体输入速度大,便于操做,刺激性的液体对血管不会造成血管损坏。
便于长期输液,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古临床上使用广泛,但并发症较多,导管堵塞市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1]。
1.2 堵管判断标准。
每日输液结束后用肝素液正压封管,输液前用空针回抽有回血确认后再用生理盐水10ml冲管,按照正常程序输液。
届输液器后开至最大流量,记录1分钟滴速并记录。
通畅:抽回血/推入液体顺利,滴速大于60滴每分;部分堵塞:回抽有血,滴速20-59滴/分;完全阻塞:无回血或滴速小于19滴/分。
[2]2.堵塞发生原因2.1。
血栓以及导管内壁沉积物形成,是中心静脉置管堵塞的主要原因,这与很多种因素有关。
有的病人入院前就已经有血栓了。
颅脑疾病患者常使用利尿剂脱水,降低颅内压,使血液浓缩呈高凝状态。
酸中毒、炎症、尿毒症患者血液也呈高凝状态。
而血液的高凝状态是造成导管堵塞的高危因素。
静脉留置针发生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静脉留置针发生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静脉留置针因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保护血管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导管堵塞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症状包括:冲管有阻力、液体不滴或速度变慢、回抽无回血等。
本文从护士因素、患者因素、药物因素等方面做了原因分析,以及针对其原因可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目的是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损失,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导管堵塞;原因;预防【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240-02静脉留置针也叫套管针,它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可在静脉中较长时间的留置,不但能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也在危重患者护理和静脉营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使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导管堵塞就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了解其发生原因,可在工作中有效预防。
1.护士因素1.1 穿刺操作不当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应选择合适的导管,尽量一次成功,如反复穿刺致使导管尖端劈叉或皱折,损伤了血管壁,血小板易粘附沉着,形成微血栓,从而增加了导管堵塞的机会。
1.2 穿刺部位选择不当穿刺时应当选择上肢静脉,如果选择下肢静脉进行穿刺,因其血流缓慢,静脉瓣较多,尤其是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形成血栓,增加导管堵塞的机会。
1.3 穿刺肢体受压在使用留置针时,穿刺侧肢体禁止长时间受压、测血压或使用止血带,在穿刺点上方缠血压计袖带测血压时,压力会增高,会造成留置针回血,形成微血栓堵塞导管。
1.4 固定方法不规范穿刺成功后,用透明敷料固定留置针时,应用高举平抬,将肝素帽高于导管尖端的位置,如果未按此方法因固定,由于重力作用,易造成回血,增加发生导管堵塞的机会。
1.5 冲封管方法不当使用静脉留置时,每次输液前后,应用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冲管或封管,应脉冲式正压封管,如果未冲封管或方法不当,都会增加导管堵塞的机会。
2.患者因素2.1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病人先天性凝血酶缺乏、体重超标、有血栓史等,致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导致堵塞导管。
长期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及处理

慢性 肾脏病 对 患者 健康 和 生 活质 量产 生 严重 危 害。 终末期 肾脏病为肾脏机构或 功能异 常时 间超过 3个月 ,肾 小球滤过率 明显降低而引起 的代谢紊 乱 和临床症 状 ,需及 时血 液透析治 疗 ,延长 生存 时 间 ,提高 生存 质量 … 。但 若 行长期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治疗 可 能出现导 管功能 不 良 ,不 仅影 响透析充分 性 ,还 降低 导管 使用 寿命 ,继 而影 响 治疗
125.
[6]虞 洁,郑凤 鸣 ,金牡 丹,等 .胃蛋 白酶原在 消化性 溃疡 中的表达及 意义[J].浙 江临床 医学 ,2018,20(1):59
— 61.
[7]赵缜 ,潘惠芬 ,曹国君 ,等 .胃蛋 白酶原检 测在非萎 缩 性 胃炎和 消化性 溃疡 患者 中的应 用 [J].国际检验 医 学 杂 志 ,2016,37(9):1245—1247. (收稿 日期 :2018—05—08)
长 期 中心静 脉 导 管 功能 不 良的 影 响 因素及 处 理
马 菊秀
[摘要 ] 目的 探讨 长期 中心静脉 导管功能不 良的影响 因素及有效 的处理 方法。方 法 选取 接收 的行长期 中
心静脉导管置入 治疗的终末期 肾脏 患者 74例进行研 究,其 中导管功能 良好 53例 ,导管功能不 良21例 ,对两组患
酶原的相 关性研 究[J].中国中医急症 ,2017,26(11):
2043 —2O46.
[2]林琼 ,王叶红 ,唐 国荣,等 .血 清 胃蛋 白酶 原对儿 童消 化性溃 疡诊 断 价 值 的 研 究 [J].中 国 医 药,2016,11 (3):424—427.
[3]梁瑞威 ,侯俊 良,廖 江涛,等 .不 同 胃黏膜病 变患者 的 血 清 胃蛋 白酶原 变化 [J].临床 与病理 杂 志 ,2016,36 (3):215—219.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血流不足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 郭 志 强 , 翌 , 1 朱 陈建福 . 控制血 压在 鼻 出血 患者 处理 中 的意 义 [] 实用医学杂志,052 (6 :7 8 18. J. 20 ,11)17 —70 [] 谭亢华 , 2 薛慕和. 严重鼻出血患者护理 [] 实用护理杂志 , J.
19 ,0 5 :6 9 4 1 ( )3 . [] 方莲娜 . 3 预防 高血压 鼻出血患者在 治疗 中出现脑 血管意外 的体
鼻腔填塞仍然是鼻 腔活动性大 出血 的应急处 理 措施 , 但老年人高l压患者鼻出血行鼻腔填塞后存在 血 较多的并发症 ,护理工作上 的每一个 环节都极为重 要 , 士必须严密观察病情 , 护 发现问题及 时采取有效
会 [] 临床耳鼻喉科 杂志 ,99 34 :3. J. 18 ,( )25 [] 陈 兆全 . 性 高 血压 止 血方 法分 析 E] F ' 医学 院学 报 , 4 老年 J. -H )
维普资讯
12 3
实 用医学杂志 2 年第 2 卷 第 1 咖 3 期
疗 的信 心 。
26 鼻腔填塞物 的取 出 填塞后 2 — 2h . 4 7 分次逐渐 松解取出, 避免过快取完 , 压力突然降低 , 再次引起出 血。给予 O5 1 . %~ %呋嘛滴鼻剂滴鼻 , 以收缩鼻黏膜血 管、 消炎。 2 出院健 康指 导 积极 治疗原 发疾病 ,遵 医嘱 . 7 用药 , 不要擅 自增加或减少降压药量 。 定期监测血 压; 合理 饮 食 , 以低脂 低盐 饮 食 为宜 , 保持 大 便通 畅 , 多吃 富含维生 素 、 维素 食物 , 烟酒 ; 应 纤 禁 避免 情绪激 动 , 注意劳逸 结合 , 保证 休息 , 勿用 力擤鼻 , 避免外 伤 。
19 ,3 2 : 3 7 . 97 2( )7-4
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与维护·导管功能不良导管维护

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与维护·导管功能不良导管维护谈谈导管功能不良各方定义莫衷一是在导管功能不良的定义中,医学界存在很多有差异的说法,有些学说认为血液透析导管回抽无血液或血流速小于150ml/min,或者血流速度达到200ml/min 时,机器静脉压达到250mmHg即为导管功能不良;有些学说认为连续3次血液透析导管血流速小于200ml/min,或者需要尿激酶保持通畅则认为导管功能;有些学说认为透析时血流量低于 250mmHg;包括 COFF 滑出皮外、导管破损和扭曲的情况为导管功能不良。
国外曾有报道称一组 126 例长期导管,平均留置4.75月,导管不畅或栓塞高达30%;导管不良的发生率可达9%。
而对于导管复功的情况,有研究报道称通过溶栓、支架、PTA 等处理,导管再通率能达到90%,回抽顺利且达到300ml/min。
为何出现引血回血困难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透析中,容易出现引血、回血困难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导管出现单向阻塞和双向阻塞症状。
导管单向堵塞出现的原因有:导管尖端贴壁;纤维蛋白鞘包裹于导管表面,由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组成的膜状物,起始于导管与静脉壁的接触点,并与静脉壁紧密相连,即使导管拔出也不易移除;形成血栓,形成单向瓣膜,导致引血、回血困难。
导管双向堵塞出现的原因有:因为高凝和封管不正确导致血栓形成;导管易打折;中心静脉狭窄,导致上肢、胸壁及面部肿胀症状和血流量不足等情况发生导致引血、回血困难。
无论是单向堵塞还是双向堵塞,都给血液回抽造成极大地困难,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我们必须做也只能做的就是预防,通过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的封管方法将预防进行到底。
维护导管,保护生命线一、实现“零”感染目标想要实现控制感染,达到“零”感染的目标,要做到: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换药做到彻底消毒、手卫生做到位、隔离临近污染源、阻断感染途径预防导管感染六步走评估导管——检查皮肤管口有无红、肿、热、痛以及导管有无脱出,有无破损。
静脉导管管理改进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静脉导管管理改进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静脉导管管理的改进原因分析如下:
1. 缺乏有效的培训和教育:护士和医务人员可能没有接受到充分的培训和教育,缺乏对静脉导管管理的全面了解和正确操作的指导。
2. 不合理的操作流程或标准:存在一些不合理或过时的操作流程或标准,导致静脉导管管理的效果不佳。
3. 缺乏持续的监测和评估:管理者对静脉导管管理的持续监测和评估不足,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
4. 文化和态度问题:医务人员对静脉导管管理的重要性不够认识,存在懈怠或漠视的态度,影响了管理效果。
为了改进静脉导管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 加强培训和教育:为护士和医务人员提供全面的培训和教育课程,确保他们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和知识。
2. 优化操作流程和标准:针对静脉导管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合理的操作流程和标准,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3. 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静脉导管管理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4. 提升意识和态度: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强医务人员对静脉导管管理的重要性和影响的认识,提高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在整改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中心静脉置管堵管原因分析及对策

中心静脉置管堵管原因分析及对策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堵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用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20例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有5例患者发生导管堵塞,分析发生堵管的原因。
结果导管堵管的主要原因是血液高凝、药物性堵管、冲封管方法不正确、血液反流、穿刺技术不当、导管固定不妥、护理不当等。
结论定期监测凝血、血流变指标,输注高黏度大分子药物及时冲管,正确进行冲封管,加强导管维护,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可减少堵管的发生率,促进中心静脉置管的顺利进行。
标签:中心静脉置管;堵管;原因;护理对策中心静脉置管是临床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特别是目前临床上对肿瘤患者行多疗程化疗的首选给药途径[1],留置时间最长可达1年,但是堵管率随置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并且降低了临床护理满意度[2]。
本文作者结合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2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中心静脉置管堵管原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20例,其中有5例患者发生导管堵塞,其中20例全为女性,年龄30~58岁,平均年齡为35.5岁,留管时间3~15 d,留管平均时间为5 d。
1.2堵管判断标准每日输液结束后用肝素封管液正压脉冲式封管。
输液前回抽导管,观察回血是否通畅,再推10 ml生理盐水后,接输液器同时开至最大流量,计数1分滴速并记录。
通畅:抽回血、推入液体顺利,滴速≥60滴/min,部分堵塞:回抽有血,滴速20~59滴/min,完全阻塞:无回血或滴速≤19滴/min。
2 结果20例中导管通畅15例,占75%,部分堵塞4例占20%,完全堵塞1例占5%。
3 讨论3.1堵管发生的原因3.1.1血液呈高凝状态肿瘤患者血液粘滞性高,加之卧床休息,血流缓慢,多数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3]。
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面临的挑战和对策_课件

5、导管感染往往和血栓形成互为因果,感染和 血栓是中心静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加 强导管的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凝剂封管, 提高护理水平,正确认识导管感染的早期临 床表现,及时处理,足够疗程抗菌治疗,就 可以大大降低导管失功和血栓形成,减少中 心静脉狭窄的机会。
6、如有可能,选择先进的新型长期导管,减少 血栓形成概率,增加通畅率,从而减少血路 管在透析过程接卸的次数,减少感染。
对策和建议
目前,临床医生根本无法避免使用临时导管,而 临时导管使用显著多于长期导管,长时间留置临时 导管的危害更甚于长期导管。部分患者使用长期导 管作为长期血透通路,是不得以而为之,正如有的 专家说得好:患者讨厌带着导管生活,但没有导管 无法生存。我们不应该因噎废食,过分扩大长期导 管的缺点,也不应该扩大指针乱用,希望根据具体 情况,努力提高内瘘水平,加强与血管外科、超声 科以及放射介入科的协作,争取最低限度使用长期 留置导管透析。
1、内瘘应该何时及时建立,与医生责任心有关,与 学科是否能够直接实行内瘘术密切相关,无法自行 安排和直接进行内瘘手术势必影响内科的及时建立;
2、有无邀请高水平医生或者转诊血管外科医生,确 定是否无法建立内瘘?
3、内瘘手术多次失败的原因何在?是否有高年资医 生亲临检查或实施?有无深入检查上臂情况,有无 考虑人造血管搭桥?
中央静脉狭窄和闭塞
1、颈静脉临时导管留置2个月以上、或以往多次留置 临时导管史、或有临时导管感染史,当需要实行长 期导管留置时,经常无法置入长期导管。
2、超声检查或CTA血管造影发现半数以上的患者颈内 静脉狭窄、血栓形成或完全狭窄,这是导管使用最 严重的并发症。个别患者处理十分棘手,国外一组 报道不同部位使用中心静脉插管导致狭窄比列可高 达10-15%。
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的1 份报 告表 明,新 入血 液透 析 患者 如果 由最 初 的 中心静 脉 导管 改为 其他 血管 通路 如动 静脉 内瘘 或者 移 植人 造血 管 ,其 生存率 将会 有 一定 改善 ,相 较 于 坚 持使 用 中心静 脉 导管 的血 液透 析患 者 ,其校 正死 亡 率要 降低 3 %3 a s n E 等 针对 7 4 0 E 。L c o . ] 9 5 5例 维 持血 液 透析 患者 至少 大 于 4个 月 的队列 研 究也得 出 了相 同的结 果 E 。血液 透 析患 者拔 除静 脉导 管不 仅 4 ] 仅 是生 存率 上 的获益 ,有 报道 表 明无 导管通 路 的 患 者在 生存 质 量上 高于 有 导管 患者 _ 。静 脉 导管 作为 5 ] 异物 的存在 与非 明显 感染 情况 下的 高 C 反应蛋 白有 一 关。 在等 待动静 脉 内瘘成 熟 的新 入血 液透析 患者 , 拔 除导 管后 6 月其 C 反应 蛋 白较 因 内瘘成 熟失 败而 个 一
施 ?有 无深 入检 查 上臂 情况 ,有 无考 虑人 造血 管 搭
桥 ?④ 导 管 留置手 术相 对快 捷进 入血 液透 析 是否 为
肾脏科 医 生提供 方 便 ?⑤ 国 内大 多数 患 者通 常到 了 急诊透 析 指征才 来 医 院救治 ,如 何更 好 的进行 尿 毒 症 患者 的 早期转 诊 和教 育 ,及 时或提 前进 行 内瘘 手
不得 不 继 续依 赖 静 脉 导管 的 患者 相 对 下 降 8 %引, [ 2
此外 在 其 他 指标 如 血 浆 白蛋 白、 标准 蛋 白分解 率 、 e / 、血 红 蛋 白及 白细 胞 计 数等 也有 改善 [ Kt v 。
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原因分析及处理

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原因分析及处理山西省长治市郊区人民医院(046011)李慧丽刘瑞张瑞付苏彦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其中动静脉内瘘等并发症少,使用时间长,是多数临床实践指南推荐的永久性血管通路。
但由于患者的疾病和血管条件原因,部分患者无法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或透析中因动静脉内瘘堵塞需重新更换血管通路,因此带涤纶套的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则成为重要的血管通路选择[1]。
但长期留置导管在透析使用中经常出现导管功能不良,不仅影响了透析充分性,而且降低了其使用寿命。
为了改善导管功能不良,我科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对12例导管功能不良患者采用尿激酶微泵持续溶栓,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对带涤纶套的长期中心静脉导管(均为右颈内静脉置管)的2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观察,发生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功能不良的患者12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52~66岁;原发病为糖尿病7例,高血压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导管使用时间为6.0~48.3个月。
1.2导管功能不良定义:①Hilleman[2]定义血流量<150mL或虽达200mL,但静脉压>250mm Hg;用5mL注射器抽吸导管动脉端和静脉端血流不畅或完全不能抽出。
②Dogra[3]定义连续3次血液透析导管血流量<200mL/min。
1.3方法:对12例抽吸不畅或血流量<200mL的患者,给予微量泵持续滴注尿激酶溶栓法,有活动性出血、血小板减少或外伤史的患者除外。
具体方法为:0.9%氯化钠注射液50mL 加尿激酶5万U,分别从导管动静脉端微泵泵入,以10mL/h 维持,持续5h,连用3d,治疗前后监测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观察12例患者在治疗5h后导管通畅情况及凝血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经溶栓治疗后用20mL注射器迅速回抽及推注血液无阻力,4h血液透析血流速度≥200mL/min 为溶栓成功。
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6-0239-02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可以留置较长时间且不易穿破血管、不需要反复穿刺、保护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趋于普遍,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时,保留了静脉通道,为赢得抢救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应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或并发症,导致静脉留置针的留置失败。
我科自临床应用以来,通过临床观察与护理,对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总结,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留置患者243例,年龄35~90岁,男156例,女87例。
留置时间最短1d,最长18d,平均7~10d。
其中以液体渗漏及导管堵塞相对多见,导管脱落次之,静脉炎、静脉血栓及置管失败较少。
1.2 材料:留置针为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规格为22GA或24GA,贴膜为明尼苏达矿业制造(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3M透明敷料。
1.3 操作:备齐用物到患者床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选择血管,用碘伏棉签消毒,将留置针连接输液皮条,进行排气,持留置针以30°~40°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将针再平行进针,将导管送入血管内,退出针芯,外用3M贴膜进行固定,注明穿刺时间。
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嘱留置针穿刺部位保持清洁干燥。
2 失败原因及护理对策2.1 置管失败:由于置管技术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选择血管不当、送管不当等原因造成置管失败。
因此,首先护理人员应加强基本功练习,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选择相对粗、直、富有弹性的血管,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
把握好进针角度,一般以30°~40°为宜。
送管时可将针芯的针尖部退入导管内,再将导管与针芯一起送入静脉,防止送管不当,针尖刺破血管造成置管失败。
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应急预案

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应急预案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表现为导管内血栓形成及导管周围纤维蛋白壳的形成。
一、导管内血栓形成1、原因:患者高凝状态、封管肝素用量不足或血液返流入导管腔内所致。
2、血栓形成的表现:当血管内有血栓形成时,用空针用力抽吸而无血液流出。
3、血栓溶解方法:尿激酶封管法,根据管腔容积配置尿激酶溶液,将尿激酶25万U溶于生理盐水3.2m1中,用两支5m1注射器分别抽吸尿激酶盐水1.6m1,每支含尿激酶12.5万u,,分别插入静脉管腔及动脉管腔用力抽吸,缓慢放手,如有阻力不可向管腔内推注,如此反复多次,使尿激酶缓慢进入管腔保留1~2小时,回抽出被溶解的纤维蛋白或血凝块,然后用纯肝素封管保留至下次常规透析。
二、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形成1、原因:导管长期在静脉内留置,血液中的纤维蛋白逐渐沉积在导管周围,形成一层包裹在导管周围的袖套样纤维蛋白鞘,该纤维蛋白鞘充当了阀门作用,在血泵抽吸作用下,被吸附于导管口处,影响血液引出。
2、临床表现:将盐水导管内注入容易但抽出很困难。
3、溶解纤维蛋白鞘的方法:尿激酶滴注法,在透析前拧开导管口,用注射器用力抽尽管腔内的肝素溶液。
配置尿激酶溶液,将尿激酶25万U溶于生理盐水200m1中,每支导管滴注100m1(含尿激酶12、5万u,),滴速1075滴/min,时间1.5~2.5h°滴注完毕后采用无肝素透析,使患者血液中未代谢的尿激酶弥散到透析液中,排到体外,防止患者出血。
使用尿激酶滴注法前后应监测患者PT、APTTo4、如果溶栓失败应拔管或通过引导导丝进行更换新导管。
三、预防措施1、在透析后用无菌注射器分别向双腔导管中注入生理盐水20~40m1以冲净导管内血液,防止残留。
2、用肝素原液封管,剂量比管腔容积多0.1~0.2m1一边推一边关闭导管夹,确保正压封管,防止血液逆流回导管内发生凝血。
3、定期以尿激酶溶液维护保养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原因分析、堵管后处理及护理措施心得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原因分析、堵管后处理及护理措施心得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在重症监护、输液、输血和给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与之伴随而来的导管堵塞问题却是一个在实际临床中频繁发生的难题,给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原因分析血栓形成:长期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导管与血管壁的摩擦,尤其是在静脉血流缓慢或停滞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血栓堵塞了导管,进而影响了血液的正常流通。
导管内腔积聚物:导管内腔容易积聚血液中的血浆蛋白、细胞碎片等物质,形成附着物。
这些附着物不仅增加了导管的阻力,还可能嵌塞导管,使其功能受损。
输注液体结晶:高浓度药物或高温液体在导管内输注时,药物可能发生结晶沉淀,导致导管阻塞。
这种情况尤其容易发生在液体温度降低时。
导管材质问题:导管本身的质量和材质也是导致堵塞的潜在原因。
导管内壁不光滑或存在制造缺陷可能会使血液更容易凝结和沉积。
堵管后处理中心静脉导管堵管是一种常见但紧急的临床问题,及时有效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处理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一些建议:停止药物输注或液体输注:如果堵塞导致输液或给药受阻,应立即停止相关的输注,以避免可能的并发症。
评估患者症状:观察患者是否有与导管堵塞相关的症状,如局部肿胀、疼痛、发红等,同时注意全身症状,如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
尝试冲洗导管:使用生理盐水或抗凝剂等适当液体,轻轻冲洗导管,以尝试清除导管内的附着物。
注意使用适当的冲洗技术,以避免进一步损伤导管或引起其他并发症。
使用药物溶解血栓:如果血栓是导致堵塞的主要原因,可考虑使用溶栓药物,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但使用此类药物需要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2】。
更换导管位置:在一些情况下,尤其是导管堵塞频繁发生或难以解决时,可能需要考虑更换导管位置。
新的插管位置应该经过谨慎选择,避免损伤血管和提高导管的通畅性。
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面临挑战和对策

4、导管留置手术相对快捷进进入血透是否为肾 脏科医生提供方便?
5、大局部病人通常到了急症透析指针才来医院 诊治,如何更好的进展尿毒针患者的早期转 诊和教育,及时或提前进展内瘘手术是十分 必要的,也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6、国内外严格长期静脉导管的使用指针,降低 静脉导管使用比列的呼声越来越高,最近的 透析质量与实践协作研究的一份报告说明, 新入血液透析患者如果由最初的中心静脉导 管改为其他的血管通路如动静脉内瘘或者移 植人造血管,其生存率会有一定的改善。
2、是否需要预防性抗菌性封管
预防性封管涉及药物有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牛磺罗定、米诺环素及 头孢噻肟钠等,尽管这大局部研究说明抗生素性封管相对于单纯肝素封 管在短期内会减少CRBSI的发生率,但多数学者认为长期使用抗生素封 管会带来细菌耐药的风险。
导管外表处理方面,外表处理过的导管能减少外表细菌的定植和生长, 目前导管外表涂层有洗必泰、磺胺吡啶银盐、米诺环素等,尽管在非透 析患者的临床观察中认为能减少微生物定植及CRB,但药物涂层作用时 间短,不适用长期透析患者。
5、导管感染往往和血栓形成互为因果,感染和 血栓是中心静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加 强导管的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凝剂封管, 提高护理水平,正确认识导管感染的早期临 床表现,及时处理,足够疗程抗菌治疗,就 可以大大降低导管失功和血栓形成,减少中 心静脉狭窄的时机。
6、如有可能,选择先进的新型长期导管,减少 血栓形成概率,增加通畅率,从而减少血路 管在透析过程接卸的次数,减少感染。
中央静脉狭窄和闭塞
1、颈静脉临时导管留置2个月以上、或以往屡次留置 临时导管史、或有临时导管感染史,当需要实行长 期导管留置时,经常无法置入长期导管。
2、超声检查或CTA血管造影发现半数以上的患者颈内 静脉狭窄、血栓形成或完全狭窄,这是导管使用最 严重的并发症。个别患者处理十分棘手,国外一组 报道不同部位使用中心静脉插管导致狭窄比列可高 达10-15%。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罕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罕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分析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罕见并发症形成原因以及护理方式,希望对提升医疗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2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出现罕见并发症患者进行研究,总结临床资料,得出并发症的形成原因,同时进行合理对策分析。
结果: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体内转移入肺部1例,港体外露的1例。
对患者实施紧急的处理,将PICC置管断裂的患者将体内残留断管去除,经过修复之后,保留导管,恢复正常运行;IVAP2例患者将港体取出,患者伤口状态良好。
结论:针对于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实施中心静脉通路的建设,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做好静脉置管与人员培训工作,患者健康教育措施有效的进行,促进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对于提升中心静脉置管安全性有重要意义,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罕见并发症;护理对策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及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是目前临床上非常重要的一种静脉输液装置,该方式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疼痛反应,避免药物输液时给患者血管造成过大的刺激性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引发罕见并发症的问题,给患者生命健康造成负面的影响,所以必须提起足够的重视。
因此,本文回顾分析我院的2例病例,分析形成原因,并且总结护理对策,具体内容入下文所示。
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接收的4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出现罕见并发症患者进行研究,总结临床资料,得出并发症的形成原因,同时进行合理对策分析。
结果: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体内转移入肺部1例,植入静脉输液港(IVAP)囊袋感染,移位翻转的1例、港体外露的1例。
在患者发生这些紧急情况后,及时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且快速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采用干预措施,将患者体内存在的残留断管去除,并且对PICC体外断裂展开分析,保留导管;IVAP 2例患者将港体去除,并且伤口愈合良好。
2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2.1PICC体内断管2.1.1临床表现患者女,63岁,临床病症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2017年9月10日进入我院开始治疗,在右上臂穿刺置入PICC管,深度为38cm。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原因分析及处理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原因分析及处理
王春香;汪红慧
【期刊名称】《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年(卷),期】2007(021)004
【摘要】目的分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原因,并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自1999年2月-2005年2月对带有CUFF的中心静脉透析导管的32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进行观察,发生导管功能不良有31例,发生率为9.42%.试用30 ml生理盐水加尿激酶1万U以5 ml/h微泵维持,持续5 h,查看效果.结果 31例病人经尿激酶溶栓后导管恢复通畅,溶栓复通成功率达93.80%.结论及时处理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导管生存率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总页数】2页(P87-88)
【作者】王春香;汪红慧
【作者单位】杭州市拱墅区祥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杭州,310011;浙江省青春医院,浙江,杭州,3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
【相关文献】
1.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 [J], 龚姝琴
2.带袖套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原因与管理对策 [J], 张岩郅;张芝琴;尚有
全;苏伟
3.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原因分析及处理 [J], 李慧丽;刘瑞;张瑞;付苏彦
4.血液透析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李京;戴晓霞;张宜默;左力;金其庄
5.血液透析带涤纶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 [J], 曹礼应;韩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袖套 ; 中心静脉导管; 功能不良; 管理 【 中图分类号】 R 4 7 2 . 9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0 0 3 - - - - 6 3 5 0 ( 2 0 1 3 ) 1 7 —2 6 4 1 —0 2
1 . 2 操作方法 采用 S e l d i n g e r 技术置 管 , 涤纶  ̄ 2 c m的位置。 泛应用于血液透析 , 其既可 以作 为长期 血管通路使 套放在距 出口 1 用, 也能作 为等待动静脉 内瘘成熟期间非常理想的过 1 - 3 功 能不 良的判 断标 准 无统 一 的定 义 , 临 渡通路 , 还 能 急 诊使 用 。虽 然 患者 讨 厌 带 管 生 活 , 但 床上一般 以血流量持续 <1 5 0 ml / m i n ( 不全堵塞) 和 完全堵塞) g l J 断 。堵 塞又可分为双 向 没导管却无法生存Ⅲ 。操作 、 使用或管理不规范会导 导管抽血不畅(
例, 重新选择部位穿刺更换导管4 例) 。穿刺部位 : 股 导管侧肢体过度伸展等有关 。导管一旦脱 出不可送 静脉 2 例, 左侧颈 内静脉 5 例, 其余 为右侧颈 内静脉。 回, 需重新换管。 应用的T C C为 Q u i n t i o n P e r m c a t h 1 3 . 6 F r x 3 6( 4 O ) c m 导管 。
带袖套 的 中心静脉 留置导管 功能不 良的原 因与管理对策
张岩郅, 张芝琴 , 尚有全 , 苏 伟
f 宝鸡 市 中心 医 院血 液 透析 中心 , 陕西 宝鸡 7 2 1 0 0 8 )
【 摘要 】 目的 提高对带袖套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T u n n e l e d c u f e d c a t h e t e r , T C C ) 功能不 良的认识和处理
Hale Waihona Puke 近年来带袖套 的中心静脉 留置导 管( T C C ) 已广
导管引血和回血均障碍) 和单 向堵 塞( 导管引血 致T C C功能不 良, 其主要表现为血流量 明显不足或 堵塞( 通路丧失 , 不能满足血液透析的要求 , 危及导 管的使 困难 , 但 回血 正 常) 。 用和患者 的生命 , 增加 医疗费用 。笔者结合 8 年来 的 临床护理实践 , 通过分析 T C C导管功能不 良的原因 ,
1 . 4 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1 . 4 . 1 机械性 因素 导管打折 、 错位 、 贴壁 等现 于 置管 后 即刻 或 早 期就 可 发 生 , 提高对 T C C功能不 良的处理技术 , 保证患者 的透析 象 属 于机 械 性 因素 , x光 片可明确显示 , 需拔 出导 管重新 置管或手术修 质量。 复, 也可根据 x光片显示用手推压导管隧道打折处使 l 资 料 与方 法 管腔充盈 。单 向堵塞 、 贴壁时可调整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 0 0 3 年l 1 月至 2 0 1 2 导管弧度 圆滑 , 。 年5 月期间因患者血管条件差 , 根据经验不能制作动 患者头颈部位置或调换动静脉端管路口 静脉 内瘘或内瘘血流量不足不能保证充分透析或动 1 . 4 . 2 血栓性 因素 血栓性 因素常见于导管使 用一 段 时 间后发 生 , 常见 于血 液粘稠 、 封 管不 规范 、 抗 静 脉内瘘等待成熟 的慢性透析患者 9 6 例, 其 中男性 3 9 例, 女性 5 7 例, 年龄 2 2 ~ 8 2 岁 。病 因诊断 : 糖尿病 凝不充分等因素有关 。管腔注入尿激酶( 5 万单位/ 管 保留3 0 ~ 6 0 mi n 后抽吸 , 可重 复 2 ~ 3 次) 溶 栓 。溶 肾病 4 7 例, 慢性 肾小球 肾炎 3 4 例, 梗阻性 肾病 4 例, 腔,
旦 型
! 璺 ! :
! ! :
:
海南 医 学 2 0 1 3 年 9月 第 2 4 卷第l 7 期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3 — 6 3 5 0 . 2 0 1 3 . 1 7 . 1 1 0 0
・
护
理・
刻发 生。3 例重新换 管 , 7 例 通过调整 患者体位或 导管角度 后血流量 满意 ; ② 血栓性并发症 1 9 例, 多在导管 长期 使用后形 成导管 内血栓 或纤 维鞘( 袖套) / 纤维尾 , , 均经尿激酶溶 栓后通畅 ; ③导管完全脱 出4 例, 部分脱 出3 例, 多
与使 用过程 中导管 袖套未与周 围皮肤完全粘 连固定或导管 被反复牵拉 、 置管侧 肢体 过度伸展等有关 。所 有 7 例 进行 重新 换管 , 换管后 功能 良好 。结论 预防导管功 能不 良重在 规范化管理 , 包 括置管前选择合适 的导管 和穿 刺点 、 透析前、 中、 后规范 的技术操作及加强 患者 日常对导管的 自我管理 。
技术 。方法 分析T C C插 管 9 6 例, 均 采用 S e l d i n g e r 技 术置 管 , 应用 的 T C C为 Q u i n t i o nP e r mc a t h 1 3 . 6 F r  ̄ 3 6 ( 4 0 )
c m导管。 由专人 负责 置管。结果
导 管功能不 良 发生3 6 例 。其 中 : ① 导管打折 、 位置不 当 1 0 例, 多在 置管 后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