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故事,大道理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灵魂, 而信息道德素养则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应该在潜移默化上做文章, 强调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我们在平时教学时不仅要注意信息技能的形成结果, 更要进一步重视在具体的信息行为体验过程中学生良好信息道德素质的形成。这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老师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信息道德教育素材, 善于发现小“故事” 中的大道理, 不要让信息道德教育的契机被我们轻而易举地放走。下面来看我们课堂中常见的几个教学情节。

情节一:在教学《申请免费的电子信箱》一课时,设置密码是注册电子信箱的重要步骤, 学生的练习不可避免地要在教室这个公众场合进行。于是有的学生看着同桌设置密码,有的学生则在一边窃窃私语 xxx 的密码是……

情节二:在教学《收发电子邮件》一课后,彼此间互相发送电子邮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 不断地有学生欣喜地汇报:我收到了×××发给我的邮件。学生你来我往,乐此不疲,但其中间或夹杂着不和谐音:哼,×××发信骂我,我也来……只见有的学生捂嘴偷乐,有的学生露出生气的表情。

这是两节信息技术课上的情景。在课上,该掌握的操作技能学生都掌握了, 但从学生的某些行为上我意识到这些课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环节。在下一个班的课上,我在引导学生观察密码的显示方式为“ ***”时,我多加一问:你知道为什么把密码都用“ ***”号显示吗?顺理成章地提出“个人隐私”这个概念,强调一下我们学生应当尊重他人的隐私, 不窥视他人的密码输入; 而在学生学会发送电子邮件时加一问:什么样的信息是服务条款中提到的虚假和无聊信息 ? 从而对学生提出不发送虚假和无聊信息的要求, 告诉他们个人应对自己发出的信息承担责任,这无疑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下面是两节课个教学片段:

片断一:这些照片是我们自已拍的吗 ?

这是一节《信息的下载》的教学片段:

师:这节课大家已经学会了从网上下载图片和文字, 并用这些下载的信息制作出了自己喜爱的景点的介绍。好了, 修饰一下你的作品吧, 想一想给你的作品加上什么会使它更完整更吸引人 ?

生修饰完成作品。

师通过网络向全班一一展示几位同学的作品:经过修饰以后, 这些作品的确更美观, 更吸引人了。但现在老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 这些景点的照片是我们自己拍的吗 ?

生:不是,是从网上下载的。

师:这些介绍景点的文字是我们自己写的吗 ?

生:不是,也是从网上下载的。

师:是呀,网上有用的信息很多,这些信息的作者也享有知识产权,所以大家在使用这些信息的时候, 千万不要忘了注明信息的来源。 (师出示范例在介绍的末尾加上一行字:摘自 ****网。别看只是简单的几个字, 却体现了我们对网络知识产权的尊重。

片断二:你知道你接受的是什么吗 ?

这是一节《申请免费的电子信箱》的教学片断:

师:刚才同学们尝试了在新浪网上申请免费的电子信箱。我们来回忆一下, 操作步骤的第一步是什么 ?

生:接受服务条款。’

师:你是怎样操作的 ?

生:单击“我接受”按钮就可以了。

师:你能告诉我你接受了什么服务条款吗 ?

生 (不好意思 :我没仔细看。

师 (微笑 :你单击了“我接受”按钮,你就应该知道你接受了什么条款。请大家重新操作一次,仔细地看看你接受条款的内容,好吗 ? (生阅读

师:我们单击了“我接受”按钮,除了表示我们同意接受这些服务条款外, 还表示在以后的操作中应该照着这些条款的要求去做。老师相信大家都是讲信用的好学生,接受了就一定会做到。

网络的开放性使很多学生将其当成完全自由的世界, 对其中庞大的资源向来就是想用就用。执教教师的这一问“这些文字是我们自己写的吗”,无疑抓住了对学生进行尊重网络知识产权教育的有利契机, 在该课的教学中渗透了, 信息道德素养教育, 比起脱离具体信息行为的泛泛说教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鼠标轻轻一击“我接受”,多么简单的操作 ! 但这一击意味着承诺遵守网络活动的规则。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 ? 执教教师巧妙地一问“你知道你接受了什么吗”,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服务条款, 了解信息活动的原则和规范。“知” 然后才能“行” , 学生只有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才能选择符合信息道德要求的行为方式, 这对倡导学生道德自律,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有很大的作用。

常言道, 冷水泡茶慢慢浓。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意识、态度和行为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长期的教育过程中, 面对信息道德教育的有利契机, 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抓住每一次教育机会。

偶然的收获

周英杰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 " 教 " 是为了学生的 " 学 " 。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

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

记得有一次上信息技术课时,突然停电了,上课铃已经响过,学生已经就座,让他们回班级自习吧, 别的班级都上课了,这么多人在走廊里走过,势必会影响别人。让他们看书呢,除了信息技术这本书,学生什么都没带,况且信息技术教材里都是上机内容,唯一的计算机厂是已经在开学第一节课就介绍过了, 看什么呢。学生乱作了一团,纷纷叹息“今天的信息课又泡汤了”,我顿时也手足无促。学生好不容易一个星期盼来了一节信息技术课,就这样不了了知,他们会失望,再说,也不能让学生就这么白白浪费一节课的宝贵时间呀!这时我灵机一动,突然想到隔壁机房里还有一堆旧机器,想必现在该轮到他们出场了。

说干就干, 我拍拍手让学生安静下来, 问:“停电了, 你们是不是很失望?” “是!”学生异口同声,我笑了笑:“停电了不等于课不能上了,或许今天的课你们会更喜欢。”此时,教室里安静极了,学生们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请大家安静的等我两分钟, 谜底马上揭晓! ” 我迅速找了两个男同学和我去了隔壁机房,搬了两个机箱,又拿了些风扇、内存条,还有网卡、声卡、显卡等等。

我拿出那些破旧的电脑零件, 对学生说:“我们在书上学过了计算机的硬件知识,看了很多图片,那么,你们见没见过真正的计算机零件呢?”大部分学生都在摇头。我拿出一些零件:“谁能迅速而准确地回答出它是什么,是做什么用的?” 我把零件递到学生手中, 让他们仔细观察, 毕竟书上的图片局限性太大了, 大部分学生都不能马上识别出来。我接着说:“平时我们只是用电脑,不知道这机箱里到底有些什么东西, 即使你认识这些东西, 那你知道他们应该放在机箱里的哪个位置, 都有什么作用吗?好,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来学习机箱里面的世界。”

首先, 我把一大堆零件一一拿出来给同学们做讲解, 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这个风扇起什么作用?缺了风扇行不行?计算机的核心是什么?你怎么知道计算内存的大小?你会安装网卡吗?声卡、网卡、显卡怎么区分呢?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迎刃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