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完整版)历史6年真题分类(必修1)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完整版)历史6年真题分类(必修1)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2018年题组1.(2018·全国卷Ⅰ·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考点】甲午中日战争【解析】面对日本的舆论宣传,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说明其对舆论在外交中的作用没有清醒的认识,即清政府并不熟悉近代外交策略,故C项正确。

从题干材料来看,日本的宣传、欧美的舆论对战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说其左右了战争进程,故排除A项;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故排除B、D两项。

【答案】C2.(2018·北京文综·1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

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

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考点】列强侵华【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03年”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林纾通过寓言故事提醒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故A项正确。

材料反对弱肉强食,B项错误;材料强调要对列强保持警惕之心,C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A2017年题组1.(2017·海南单科·10)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

高中历史2018年一轮复习习题:3.5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含答案

高中历史2018年一轮复习习题:3.5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含答案

3。

5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负责有关外交事宜的机构出现了从“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到“外务部”的演变。

这些变化() A.说明原有的整个官僚体系遭到否定B.充满屈辱,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D.反映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2.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

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A.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B.固守传统的天下观C.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D.被迫接受自由贸易3.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这一观点(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B.解释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4.下面是对某一政府部门职权范围的描述:“掌各国盟约,昭布朝廷德信,凡水陆出入之赋,舟车互市之制,书币聘飨之宜,中外疆域之限,文译传达之事,民教交涉之端,王大臣率属定议,大事上之,小事则行。

”与此政府部门设立有关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义和团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19世纪60年代,广东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香港,再运回广东。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洋货质地好更受欢迎B.为洋务企业筹措资会C.国货较洋货税负更重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B.鸦片战争阻止了中国现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7.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边疆危机到民族危机.在这一过程中,具有转折性标志的事件是( )A.《北京条约》 B.洋务运动C.甲午战争D.瓜分狂潮8.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洋务运动结束了,维新运动早产了”。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检测:第3单元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含答案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检测:第3单元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含答案

时空坐标单元主旨(1)近代前期,西方列强侵华不断加剧,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随着西方列强侵华的不断加剧,民族矛盾不断加深,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斗争不断高涨,并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民主革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第5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考点1错误!两次鸦片战争NO。

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

(2)直接原因: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2.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2)扩大: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清军将领海龄等抗英殉国。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扬言架炮攻城。

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2)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3)美国、法国于1844年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4.影响(1)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2)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易错提醒]正确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注意: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都不能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或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2018届高考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专题练习(十二)-答案

2018届高考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专题练习(十二)-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答案1~5.BDBDB 6~10.DBCDC 11~15.DCDDD 16~20.ACBBD21.(1)窃取: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列岛。

原因: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回台湾。

(2)现状:台湾与大陆分离。

历史原因:中国内战遗留问题。

解决方式:“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我们也绝不承诺放弃武力。

(3)认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由于“台独”分裂势力的存在、外国势力的干涉,统一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22.(1)事件:中日甲午战争影响: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了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罪行: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毒气战原因: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3)意义:①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二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

②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③抗战胜利促进了民族觉醒,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意义:不忘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加强国家建设,提高国家实力。

23.(1)不同特点:甲午中日战争,历时较短;单纯依靠政府力量;统治腐朽,对外妥协;局限于东亚地区。

抗日战争,历时长;全民族团结一致,形成统一战线;坚持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联系。

(2)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国际地位下降。

(言之成理即可)抗日战争,废除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3))认可的:日本战胜东亚大国中国,让世界大吃一惊;以此为转机,“列强诸国”以租借地形式开始瓜分中国。

不能接受的:把列强瓜分中国写为“进入中国”,同时丝毫看不到日本对侵占中国领土(辽东半岛和台湾)的批判和反省。

2018届高考历史-鸦片战争-专题练习(十)及答案解析

2018届高考历史-鸦片战争-专题练习(十)及答案解析

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十)鸦片战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材料实质上是在()A.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B.探讨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C.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2.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第51条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中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反映出()A.中国国家主权严重受损B.清政府妥协退让苟且偷安C.“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D.清朝外交政策根本调整3.中美《望厦条约》第33条规定:“合众国民人凡有擅自向别处不开关之港口私行贸易及走私漏税,或携带鸦片及别项违禁货物至中国者,听中国地方官自行办理治罪,合众国官民均不得稍有袒护;若别国船只冒合众国旗号做不法贸易者,合众国自应设法禁止。

”此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商业利益原则制约B.美国国家力量有限C.欧洲列强极力干涉阻挠D.美国传教士的反对4.中央电视台第八套播出了42集大型现代神话科幻喜剧《魔幻手机》,剧中主人公通过一部魔幻手机能够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过去。

如果你拥有一部这样的手机,回到1840年以后的中国,你会先后看到下列哪些事件发生()①刘永福领导黑旗军痛击日军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③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④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5.“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储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长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该条约内容与哪次战争有关()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有学者说:“它(领事裁判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

2018-2019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

2018-2019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2017·绵阳期末)近代某次战争中,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该次战争最有可能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根据材料“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次战争最有可能是甲午中日战争,故C项正确。

答案:C2.《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增开通商口岸B.赔款白银二亿两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解析:《马关条约》签订于19世纪末,这时的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对外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就是资本输出的一种重要形式。

答案:D3.(2017·邹城期中)中国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他们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

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解析:由民间组织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但并非科学纲领,与材料中“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相符,故C项正确。

答案:C4.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19世纪末日本提出“投资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解析:依据已学史实可知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列强要求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甲午战争是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要求资本输出,所以这两者的共同点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高考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专题练习(十二)(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专题练习(十二)(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十二)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

由于日本自身力量严重不足,加之复杂的国际环境,日本选择“替代方案”没有灭亡中国,却达到了侵华目标。

“替代方案”是指()A.取消清王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B.割地赔款奠定侵华基础C.与西方列强共同掀起瓜分狂潮D.建立傀儡政府掠夺资源2.《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两种形势的史实是()A.《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B.瓜分狂潮和五四运动C.《马关条约》和维新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3.近代诗人黄遵宪有诗云:“城头蓬蓬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成败利钝非所睹,人人效死誓死拒,万众一心谁敢侮?”该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爱国官兵在黄海海战中迎击日军B.徐骧、丘逢甲领导义军斗争C.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运动D.民族资本家提倡“实业救国”4.津京陷落后,西方列强虽没有把慈禧太后列为“首祸”,却以另一种方式“惩办”了她,把她赶出了深宫,使她在仓皇“西狩”途中亲尝了颠沛流离之苦的滋味,几乎丧尽了皇太后昔日的威严。

给慈禧太后造成此影响的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的北伐B.英法联军进入北京C.义和团在北京的发展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李鸿章在奏章中说:“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

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

”通过上述材料可知()①北洋水师缺乏政府大力支持②中国海军在整体上落后于日本③日本海军力量获得长足发展④李鸿章正确指出中国战败根源A.②③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6.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中外条约记载:“第十款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屈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

2018北师大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3讲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含答案

2018北师大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3讲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含答案

单元概览时期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内容主要表现屈辱史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日成为侵华的主力。

日本侵华步伐不断加快,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七七事变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探索史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创建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力,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最终以失败告终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最终以失败告终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最终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主旨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华,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富强而不断探索的历史第3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考点1|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1)背景①1840年6月,英舰侵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②1841年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③1842年8月,清政府战败求和。

(3)结果①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a.割地: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银元。

c.通商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中国对英国进出口货物收取关税由双方商定.②补充条约: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③1844年,美国和法国又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4)影响: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阐释]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注意: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都不能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或者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文档:第三单元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含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文档:第三单元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含答案解析

单元概览时期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0∶10~11∶00北洋海军的悲歌11∶10~12∶00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B.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C.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D.近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答案B解析观察表格,据所学知识可知,朝鲜东学党起义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线,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清政府曾鼓励实业,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故B项正确。

7.“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

”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A.“灭洋”与“扶清” B.反帝与反封建C.爱国与保守D.正义与非正义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题干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题干材料中的“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精神;题干材料中的“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保守的阶级局限性。

故正确答案是C。

8.“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

……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转折点”发生在西太后时期,“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说明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丧失了民族抵抗意识,与之直接有关的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代理人。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并没有消磨中国人以及清政府的抵抗意识。

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9.1837年,两广水师副将韩肇庆结交外商,以巡船援助鸦片走私,并将受赠鸦片作为走私没收品报告朝廷。

结果,韩因缉私有功,得赏顶戴花翎。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A.通商口岸的单一B.海禁政策的松弛C.当时吏治的腐败D.贸易体制的落后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材料辨析能力。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附答案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附答案

考点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日本某份外交文件中强调:“这应是将来掌握东洋霸权的必要开端”,“日本之兵力以及陆海军在各国之行动中均应保持至少与其中最强国平等之地位。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 )A. 太平天国运动B. 甲午中日战争C. 义和团运动D. 九一八事变2、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该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3、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一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

”此状况产生的原因与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关系最大()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两首诗歌创作的背景基本相同 B.“乡愁”是国共内战造成的民族之殇C.“酷炎的夏日”是指日本的殖民统治 D.两位诗人都渴望实现国家统一5、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其中的“条约”是指( )A.《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6、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商人占据我东沙岛开发矿产,我地方发现报告中央政府,后经交涉力争,1909年11月,根据中日双方签订《东沙问题条约》,日本将东沙岛归还中国,将岛上日本人撤出,在交接仪式上降下日本旗,升起黄龙旗。

2018届高三历史-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专题练习

2018届高三历史-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专题练习

2018届高三历史专题练习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7·湖北八校高三联考)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而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交给林则徐。

义律的决定被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

由此可见,义律此举的目的是()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C.提高自己在华政治地位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2.(2017·郑州质检)有历史学者说:“就某种意义而言,英国在19世纪对中国的攻击只是先前之论述暴力的翻版,因为在第一把英国枪瞄准中国人之前,中国就已经在著作中被摧毁了。

”该学者强调()A.中国的物质文明落后于英国B.在文化层面上中国未战先败C.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落后D.英国主要靠软暴力打败中国3.(2017·长沙调研)《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而且并未颁行,以致“历来办理夷务诸臣,但知有万年合约之名,而未见其文”。

相反,英国人却将其刊刻成书,四处出售,“民间转无不周知”。

清政府的行为成为国际外交史上的一个大笑话。

由此可见,鸦片战争()A.有利于中国人接受近代法治观念B.并没有对中国产生巨大灾难C.清政府依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D.有利于英国的思想在中国传播4.(2017·郑州质检)有学者在谈到中国近代历史时认为,当时生活在“天朝”的人们,自有一套与今天迥然不同的价值标准和平等观念。

他们对于被今天看作“平等”的条款往往愤愤不平,而对于被今天看作“不平等”的待遇却浑然不觉。

在该学者看来,让当时的“天朝”人感到愤愤不平的条款应该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领事裁判权C.中英双方协定关税D.片面最惠国待遇5.(2017·淄博调研)1895年4月8日,《泰晤士报》说:辽东半岛的割让没有损害到英国的利益,“而按照协议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加”。

历史精细化讲义:第6课时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7页,含解析)

历史精细化讲义:第6课时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7页,含解析)

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历史阶段通史线索历史特征近代列强侵华(1840~194 9年)(1)1840~1945年,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全面侵华等一系列战争,从中国攫取大量权益(2)1946年,美国与中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便于美国以经济手段侵略中国(1)由个别国家侵略到列强争相侵略(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3)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被迫走向近代化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1840~1919年)(1)伴随列强的侵华,先后出现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抗争活动(2)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1)为争取民族独立,先进中国人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2)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成为近代前【考纲要求】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课标提示】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1)背景①根本原因错误!②直接原因错误!(2)过程错误!(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错误!(4)影响错误!2.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仍不满足既得利益。

②直接原因:英法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错误!(3)结果错误!(4)影响错误!(1)判断:《南京条约》的内容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商品输出、掠夺原料的侵略要求。

(√)(2)选择:(2012·北京文综,15,改编)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目的是(C)A.开放通商口岸B.赔款C.协定关税D.鸦片贸易合法化(3)选择:(2012·北京文综,15,改编)下列不平等条约组合中,搭配有误的是(A)A.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条约》B.割香港岛给英国——《南京条约》C.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北京条约》D.允许投资设厂——《马关条约》(4)思考:有人说:“中英战争就像一剂鸦片,榨干中国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回生的希望”。

第7讲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

第7讲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

高考总复习· 历史
主题4 从文明史观看两次鸦片战争
工业文明和农耕文明冲突和碰撞:
在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古代中国,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
开拓创新、睦邻友好的形象矗立在世界舞台。但从16世纪中期 开始,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到来,古老的东方大国开始受到前
所未有的挑战。进入19世纪中期,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机器声和
高考总复习· 历史
一 两次鸦片战争
主题1 鸦片战争前夕中英国情对比
项目 英国 中国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处于资 处于封建社会末期,阶 政治 本主义上升时期,国力强盛 级矛盾尖锐,危机四伏
经济 思想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世界工厂”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思想文化繁荣活跃,近代科 愚昧无知,夜郎自大, 技世界领先 科技落后,文化专制 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成为殖 闭关锁国,封建保守 民霸主
高考总复习· 历史
主题2 近代前期(1840—1919年)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点
(1)19世纪初至60年代:列强侵华开始的阶段,主要侵华国 家是英、法,侵略范围局限于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主
要以武力侵略,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特权,加紧商品输
出,掠夺原料。 (2)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 渡,列强侵华逐步增强;在继续发动军事侵略的同时,加紧资 本输出;政治侵略从“中外和好”到“瓜分中国”再到“以华
高考总复习· 历史
【易混易错】 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知识点理解误区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不
要误认为是英法联军攻陷了广州城。 ②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是《北京条约》,割香港岛 给英国的是《南京条约》。 ③《北京条约》的赔款是 “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

高考历史 第三单元 第1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配选作业(含解析)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 第三单元 第1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配选作业(含解析)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第1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印度对中国的贸易价值主要的却又得自鸦片贸易,没有印度贸易,董事会不可能这样顺利地为国内开支取得大量汇款;英格兰商人也不可能得到现在那么大量的茶叶而不需要向中国送出大量的白银。

”这表明鸦片走私的直接作用主要是( )A.增加了英国政府的财政收入B.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C.打开了中国市场大门D.扩大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2.鸦片战争中,一些清朝官员看到英舰不用帆桨也能行驶自如,认为“英人使用妖术”,于是请来法师助阵破敌。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清朝B.部分官员闭目塞听,愚昧无知C.清政府动员各界力量参加抗英D.清军将领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3.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

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4.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在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

”话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5.十九世纪中期,一位身处广东的英国军官的日记中记叙了这样一个场景:“30日上午,一大群一大群的当地居民集合在我们的军营后面,他们衣着简陋,以长矛、盾牌和剑为武器,向我们包围而来……”你认为这段文字应是描写( )A.义和团的反侵略战争B.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C.太平天国的反侵略斗争D.虎门销烟6.1871年学者兼诗人王阁运在游玩北京某地后,曾题诗“玉泉悲咽昆明塞,惟有钢犀守荆棘。

青芝岫里狐夜啼,绣漪桥下鱼空泣”。

2018届高三历史-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专题练习-答案

2018届高三历史-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专题练习-答案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答案一、选择题1~5.BBAAC 6~8.CDC二、非选择题9.(1)“民族的致命伤”:不知道军事失败的理由。

主要原因:英国的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原料;没有对清政府统治造成实质性危害。

(2)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或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探索:洋务运动。

(3)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影响: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政治,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4)变化:从“自信从容”到“紧张焦虑”(或从妄自尊大到矛盾心理再到惊慌茫然)。

影响:拓宽史学研究的新视野(或新视角);便于深刻理解历史变化。

1 / 3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解析一、选择题1.【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

由材料信息可知,义律意在将林则徐收缴外商鸦片的行为上升为中英两国政府之间的争端,以此挑起中英两国之间的矛盾,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由此可知B项正确。

2.【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

19世纪英国对中国的鸦片战争前英国已在其大量文章、著作中充分认识到中国封建农业文明的落后性,可见该学者强调了在文化层面上中国未战先败,故选B.A.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鸦片战争中英国是以船坚炮利打败中国的,故D错误。

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英国人却将其刊刻成书,四处出售,‘民间转无不周知’”,有利于中国人接受近代法治观念,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故B 项错误;鸦片战争打破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故C项错误;英国刊印的只是条约文本,不是英国思想,故D项错误。

4.【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当时,清朝皇帝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这一要求看作奇耻大辱,不符合自身“天朝上国”的身份,故A项符合题意。

5.【解析】据材料“而按照协议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故A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三历史专题练习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7·湖北八校高三联考)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而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交给林则徐。

义律的决定被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

由此可见,义律此举的目的是()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C.提高自己在华政治地位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2.(2017·郑州质检)有历史学者说:“就某种意义而言,英国在19世纪对中国的攻击只是先前之论述暴力的翻版,因为在第一把英国枪瞄准中国人之前,中国就已经在著作中被摧毁了。

”该学者强调()A.中国的物质文明落后于英国B.在文化层面上中国未战先败C.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落后D.英国主要靠软暴力打败中国3.(2017·长沙调研)《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而且并未颁行,以致“历来办理夷务诸臣,但知有万年合约之名,而未见其文”。

相反,英国人却将其刊刻成书,四处出售,“民间转无不周知”。

清政府的行为成为国际外交史上的一个大笑话。

由此可见,鸦片战争()A.有利于中国人接受近代法治观念B.并没有对中国产生巨大灾难C.清政府依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D.有利于英国的思想在中国传播4.(2017·郑州质检)有学者在谈到中国近代历史时认为,当时生活在“天朝”的人们,自有一套与今天迥然不同的价值标准和平等观念。

他们对于被今天看作“平等”的条款往往愤愤不平,而对于被今天看作“不平等”的待遇却浑然不觉。

在该学者看来,让当时的“天朝”人感到愤愤不平的条款应该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领事裁判权C.中英双方协定关税D.片面最惠国待遇5.(2017·淄博调研)1895年4月8日,《泰晤士报》说:辽东半岛的割让没有损害到英国的利益,“而按照协议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加”。

该报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英国()A.在华享有某些特殊的权益B.势力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C.在华利益得到了条约保证1 / 6D.干涉还辽到清廷的回报6.(2017·汕头模拟)1900年6月,北京政府向英美等国同时宣战。

当时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邮政大臣盛宣怀下令各地电信局将清廷召集义和团民及宣战的诏书扣押。

两广总督李鸿章复电北京“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此后,湖广总督张之洞提议:一旦北京不保,公举李鸿章任中国大总统以主持大局。

材料说明()A.张之洞主张推行总统制B.李鸿章支持反清斗争C.晚清中央集权受到挑战D.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7.(2017·孝感质量评估)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

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B.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D.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8.(2017·福建四地六校高三联考)清代后期,政府根据国内国际形势改革官制,规定外交文书不得使用“夷”字;而且其后在美国、西班牙等国的要求下于1901年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具体负责外交事务。

这反映出()A.中国国家主权严重受损B.清政府妥协退让、苟且偷安C.“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D.清朝外交政策根本调整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8分)9.(2017·菏泽统测)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中说:“考察历史不仅要了解彼时彼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还要研究人们心理世界。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

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某些有志革新的绅士们在确定中国文化与西方的关系时所采用的方法,可以进一步说明这种矛盾心理。

在他们看来,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但是西学从根本上来说并不重要。

他们在试图弄懂西学的意思时,最初在七十和八十年代使用“道”与“器”的两分法……这就是著名的“体”和“用”的概念,即“中学为2 / 6体,西学为用”之说……不过这种说法具有心理意义,因为它便于中国实行现代化,而不致丧失其文化特性。

尽管其效力令人怀疑,但它象征着中国对西方的矛盾态度。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三:中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正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然而这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民族的致命伤”指什么。

结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说明当时清政府不明白“民族致命伤”的主要原因。

(6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质。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某些有志革新的绅士们”进行了怎样的探索?(6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895年成为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原因。

“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对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4)上述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的心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社会心理进入史学家的视野对史学研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2018届高三历史专题练习(九)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答案一、选择题1~5.BBAAC 6~8.CDC二、非选择题9.(1)“民族的致命伤”:不知道军事失败的理由。

主要原因:英国的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原料;没有对清政府统治造成实质性危害。

(2)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或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探索:洋务运动。

3 / 6(3)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影响: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政治,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4)变化:从“自信从容”到“紧张焦虑”(或从妄自尊大到矛盾心理再到惊慌茫然)。

影响:拓宽史学研究的新视野(或新视角);便于深刻理解历史变化。

4 / 62018届高三历史专题练习(九)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解析一、选择题1.【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

由材料信息可知,义律意在将林则徐收缴外商鸦片的行为上升为中英两国政府之间的争端,以此挑起中英两国之间的矛盾,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由此可知B项正确。

2.【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

19世纪英国对中国的鸦片战争前英国已在其大量文章、著作中充分认识到中国封建农业文明的落后性,可见该学者强调了在文化层面上中国未战先败,故选B.A.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鸦片战争中英国是以船坚炮利打败中国的,故D错误。

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英国人却将其刊刻成书,四处出售,‘民间转无不周知’”,有利于中国人接受近代法治观念,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故B 项错误;鸦片战争打破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故C项错误;英国刊印的只是条约文本,不是英国思想,故D项错误。

4.【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当时,清朝皇帝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这一要求看作奇耻大辱,不符合自身“天朝上国”的身份,故A项符合题意。

5.【解析】据材料“而按照协议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故A项正确。

《马关条约》与势力范围无关,故B项排除;在华利益得到了条约保证,过于笼统,故C项排除;英国没有参加干涉,故D项排除。

6.【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推荐李鸿章为“总统”目的是维护稳定;李鸿章抗命但是并不参与反清斗争,B项错误;盛宣怀、李鸿章、张之洞等人都对朝廷做法表示不满,说明中央集权受到挑战,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7.【解析】本题考查了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材料内容可知,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使人民认清了清政府的真实面目,开始走上反清革命道路,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两项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叙述错误。

故选D.8.【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结合题干材料可知,清政府改革官制并不是自愿的,而是在西方国家的要求和压力之下进行的,这表明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是在西方观念的冲击下进行的,“外交文书不得使用‘夷’字”表明当时“天朝上国”的观念也受到冲击,与此对应的是C项。

外交文书上用词的改变不能等同于“主权严重受损”“苟且偷安”,A.B两项说法错误,排除。

D项说法错误,排除。

9.【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由材料“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以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小问从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影响等方面归纳。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在他们看来,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但是西学从根本上来说并不重要。

他们在试图弄懂西学的意思时,最初在七十和八十年代使用‘道’与‘器’的两分法”中可以得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质。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二5 / 6小问的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1895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是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影响等方面归纳原因;从近代化角度分析其影响。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到“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中可以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

第二小问从史学研究角度说明影响。

6 /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