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结冰了》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结冰了》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材,第4章第1节“水结冰了”。

主要内容涉及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水从液态到固态的结冰过程,以及相关的物理性质和条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掌握水结冰的基本条件和特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生活中水结冰现象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结冰的物理条件和特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和分析水结冰的过程,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箱、冰格、水、色素、温度计、显微镜、投影仪。

学具:观察日记、记录表、画笔、颜料、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冰格制作彩色冰块,展示给学生,引发学生对水结冰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讲解水从液态到固态的结冰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冰块的外观、温度等特性。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冰块的外观、温度变化,讨论结冰的条件。

4. 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水结冰的物理条件和特性。

5. 实践操作学生利用温度计、显微镜等工具,观察冰块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6. 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水结冰的现象,分析结冰的条件。

2. 答案作业答案包括结冰现象的描述、条件分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水结冰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布置学生课后查找更多关于水的三态变化的知识,了解其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

板书设计:1. 水结冰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结冰的条件水结冰的特性2. 观察记录表冰块外观温度变化结冰条件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实践操作的指导与安全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完整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水结冰的物理条件和特性的理解,难点则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水结冰的过程。

2024年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3课《水结冰了》,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一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水的凝固现象,理解水在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及物态转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水从液态到固态(冰)的凝固过程。

2.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温度对水态变化的影响,理解凝固是水分子运动减慢的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凝固过程、温度对水态变化的影响。

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原理、凝固过程中分子运动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笔、冰袋、热水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冰块,询问他们是否知道冰是如何形成的。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冰的认识和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冰的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水的三态变化,重点介绍凝固过程。

解释温度对水态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凝固是水分子运动减慢的过程。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观察冰的形态,记录在温度计下冰的融化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融化成水时,温度保持不变。

4. 实验探究(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将冰块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变化。

记录实验结果,讨论温度对冰融化速度的影响。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2. 凝固过程水分子运动减慢温度下降形成冰3. 温度对水态变化的影响冰融化:温度上升,冰化为水水结冰:温度下降,水变为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冰箱内的冰块,记录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思考为什么在冬天,河流会结冰?2. 答案:冰融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因为冰融化吸收的热量用于打破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分子运动加快,温度相对稳定。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精品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精品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13《水结冰》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3课《水结冰》。

具体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水奥秘》中第三节,重点研究水在低温下结冰现象,解水三态变化,以及冰特性。

二、教学目标1. 解水在低温下结冰过程,掌握水三态变化。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水结冰现象及其原因,水三态变化。

2. 教学难点:理解水三态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箱、冰块、热水、冷却装置、温度计、显微镜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单、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冷却装置,现场演示水从液态变为固态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新课导入(1)讲解水三态变化,引导学生解水固态——冰。

(2)讨论冰特性,如透明、坚硬、冷等。

3. 例题讲解(1)冰是如何形成?(2)为什冰是冷?(3)冰和水区别在哪里?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冰块,记录其特性。

(2)让学生用温度计测量冰块和水温度,分析数据。

5. 实验操作(1)将热水放入冰箱,观察其结冰过程。

(2)观察冰块融化过程,记录时间和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水三态变化液态——固态——气态2. 冰特性透明、坚硬、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水结冰过程。

(2)简述冰特性及其与水区别。

2. 答案(1)水结冰过程:当水温降低到0℃时,水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增强,使水从液态变为固态,即结冰。

(2)冰特性:冰是水固态,透明、坚硬、冷。

冰与水区别在于分子间排列和相互作用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水结冰现象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对冰特性及其与水区别理解不够深入。

(1)为什冰块在水中会浮起来?(2)在冬天,为什要在汽车水箱里加防冻液?(3)除水,还有哪些液体在低温下会结冰?它们结冰特性有何不同?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结冰现象,我会在课堂上进行一个简单实验:将冷却装置中水冷却至0℃,并现场演示水从液态变为固态过程。

2024秋季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水结冰了》

2024秋季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水结冰了》

教学设计:2024秋季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水结冰了》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科学知识:学生能够理解水结冰的物态变化过程,认识冰点(0℃)的概念,以及水结冰所需的条件。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记录和比较水冷却至结冰的过程,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学会使用温度计和冰箱等实验工具。

3.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4.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耐心、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水结冰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其条件。

•认识冰点的概念,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三、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准确记录数据。

•理解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和冰点的概念。

四、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实验材料:烧杯、冰箱、温度计、清水、冰块、记录表等。

•学生活动手册。

五、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水结冰的过程。

•动手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水冷却至结冰的过程。

•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和结果,尝试解释原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小明在冬天将一瓶水放在户外,第二天发现水变成了冰的故事。

引发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水为什么会变成冰呢?”•提问引导:教师提问:“你们见过水结冰的情景吗?水结冰时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2. 新课教学•实验演示:•教师将一定量的清水倒入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并记录。

•将烧杯放入冰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等待水结冰。

•学生观察并记录水在冰箱中冷却至结冰的过程,以及结冰时的温度。

•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水温有什么变化?水为什么会结冰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每组学生准备一个烧杯、温度计、清水和记录表。

按照教师演示的方法,将清水倒入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初始温度,并记录。

2024年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13《水结冰了》 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13《水结冰了》 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13《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3课《水结冰了》,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五节“物质的变化”。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冰的形成过程,以及冰的性质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冰的形成过程。

2. 认识冰的性质和特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原理,冰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重点:冰的形成过程,观察和描述冰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热水、杯子、温度计、盐、勺子、实验器材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向学生展示冰块,引导他们观察冰的外观、触感等。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它和我们平时喝的水有什么关系呢?2. 例题讲解讲解水的三态变化,以冰为例,阐述冰的形成过程。

分析冰的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冰与水的联系。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将热水倒入杯子,观察水蒸气的产生;将冰块放入盐水中,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讨论实验结果。

4. 知识拓展讲解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冰袋、冰雕等。

引导学生思考冰对环境的影响,如冰川融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2. 冰的形成过程3. 冰的性质和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冰现象,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简易的冰雕。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讲解清晰,学生是否掌握了冰的形成过程和性质特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了解冰川融化对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水的三态变化原理及冰的形成过程。

2. 冰的性质和特点在教学中的深入讲解。

3. 实验环节的设计与操作,确保学生能够观察和理解实验现象。

2024年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精彩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精彩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13《水结冰了》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3课《水结冰了》,主要围绕物质的状态变化,特别是水的凝固现象进行探究。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五节,详细内容如下:1. 认识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 探究水从液态到固态的凝固过程;3. 了解凝固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掌握水结冰的凝固现象;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结冰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理解;2. 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水结冰的凝固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试管、烧杯、温度计、搅拌棒等;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冰块、热水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水的三态;2. 新课导入:讲解水的三态,引导学生了解水从液态到固态的凝固过程;3. 实践探究:a. 分组实验,观察冰块融化、热水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b.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凝固过程中能量的变化;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冰块融化、水结冰的实例,加深学生对凝固现象的理解;5.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水结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 水结冰:凝固现象;3. 能量变化:凝固过程中释放热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画出水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过程;b. 解释水结冰的凝固现象及其能量变化。

2. 答案:a. 画图见附件;b. 水结冰时,水分子排列有序,形成冰晶体,释放出热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水的三态、凝固现象及其能量变化。

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温度变化,提高实验效果;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水结冰现象,思考凝固过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024年教科版水结冰了优秀教案6范例

2024年教科版水结冰了优秀教案6范例

2024年教科版水结冰了优秀教案6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物理》第二章第五节“物态变化”,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凝固点、冰的形成及性质。

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水结冰的物理过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理解水的凝固点及冰的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凝固点、冰的形成过程及性质。

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冰的形成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温度计、烧杯、实验用电子秤。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冰块,让学生观察冰的外观,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怎么形成的?”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强调水的凝固点及冰的形成过程。

解释冰的性质,如密度、硬度等。

3. 随堂练习(15分钟)出示习题:冰的密度是多少?为什么冰能浮在水面上?学生解答,教师点评并讲解正确答案。

4. 实验演示(15分钟)演示冰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 课堂小结(10分钟)提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2. 水的凝固点3. 冰的形成过程及性质4. 课堂习题七、作业设计冬天的河面为什么会结冰?为什么冰块在水中浮起来?2. 答案:冬天的气温低于水的凝固点,河水开始凝固形成冰。

冰的密度小于水,所以冰块能在水中浮起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水结冰的物理过程掌握程度,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冰的性质为生活带来便利,如冰袋、冰雕等。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其他物质的凝固过程及性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冰的形成过程及性质2. 教学目标的学以致用能力培养3. 教学难点的水的三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及实验演示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课堂小结6. 板书设计对知识点的梳理7. 作业设计的生活现象解释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思考与引导一、冰的形成过程及性质冰的形成过程包括水分子在低温下减缓运动,逐渐排列成规则的晶体结构。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主要围绕第四章《物质的奥秘》中的第3节“水结冰了”进行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凝固点、冰的特性以及冰与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掌握水的凝固点,理解冰的特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物质变化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凝固点、冰的特性。

难点:水的凝固过程、冰与水的相互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箱、冰块、热水、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从生活中常见的冰块引入,让学生观察冰的外观,思考冰从哪里来。

2. 新课导入: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引导学生了解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 例题讲解:以冰为例,讲解水的凝固过程,介绍水的凝固点。

4.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冰的融化过程,记录温度变化。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水的三态变化图,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2. 水的凝固点3. 冰的特性4. 冰与水的相互转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生活实例,描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2. 答案示例:水在常温下呈液态,当温度降低至0℃时,水开始结冰,变为固态。

冰在温度升高时,逐渐融化,变回液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掌握了冰的特性。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水现象,如露水、雾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同时,布置一道开放性作业:思考如何让冰融化得更快,让学生在探索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优质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优质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水三态变化,重点聚焦水从液态到固态结冰过程;讨论温度对水状态影响;探索冰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解水三态变化,理解水结冰过程和条件。

2. 掌握冰特性,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

3. 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结冰过程、条件和冰特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水结冰过程,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杯子、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在课堂上,我拿出一个装有冰块杯子,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它是怎形成?”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解水三态变化,重点讲解水结冰过程和条件。

a. 水三态变化b. 水结冰过程和条件c. 冰特性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冰块在不同温度下变化,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讨论与交流强调水结冰过程和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水三态变化2. 水结冰过程和条件3. 冰特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冰箱,记录冰形成过程和特点。

2.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冰形成过程和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水结冰过程和冰特性。

课后,我将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水三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深度和广度3. 学生实验指导和讨论交流4. 作业设计针对性和拓展延伸例题讲解深度和广度是影响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关键。

在讲解水三态变化、水结冰过程和条件以及冰特性时,我需要用简洁明语言,结合实物演示和图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水结冰了》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水结冰了》教科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凝固的概念以及水结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水的奇妙变化。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水结冰了》这一章节的内容。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我发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其实已经为他们理解水结冰打下了基础。他们对于冬天的河水结冰、窗户上的冰花等现象都很有感触,这为接下来的理论学习奠定了兴趣基础。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凝固这一基本概念。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水释放热量。这个概念对于理解季节变化和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看水结冰在实际中的应用。比如,冬季河流结冰对交通和生态的影响。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水的三态变化和水在结冰过程中热量释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实验和图像资料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水结冰了》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水结冰了》为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水的奥秘》的第三节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聚焦于水的凝固现象——结冰。内容包括:
1.认识水的三态:液态、固态和气态;
2.探索水在低温下如何从液态变为固态,即结冰过程;
3.理解凝固是水在低温下释放热量的过程;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孩子们对水的三态变化的概念掌握得还不错,但对于凝固过程中热量释放这一难点,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显得有些困惑。我通过对比实验和图像资料进行解释,希望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能需要寻找更多直观的教学工具,比如动画或模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2024年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水结冰了》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水结冰了》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科学》中的第1课《水结冰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凝固点、冰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2. 理解水的凝固点,掌握冰的特性。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凝固点、冰的特性。

难点:水的凝固点的理解,冰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热水、杯子、温度计、实验器材。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冰块进行导入,让学生观察冰块的外观,感受冰的冷,引发学生对冰的好奇心。

2. 教学新课(1)水的三态变化通过展示图片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及其相互转化。

(2)水的凝固点讲解水的凝固点,让学生了解水在0℃时会结冰。

(3)冰的特性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冰的特性,如:透明、硬度大、冷等。

3. 例题讲解以冰的形成过程为例,讲解水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将热水倒入杯子中,观察水在冷却过程中的变化,记录温度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2. 水的凝固点:0℃3. 冰的特性:透明、硬度大、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水结冰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

答案:如冰箱中的水结冰,原因是温度低于水的凝固点。

2. 作业题目:思考为什么冰块可以制冷?答案:冰块在融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从而达到制冷的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凝固点和冰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冰的特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水结冰现象,了解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保鲜等。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13《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3课《水结冰了》,涉及教材第二章《物质的变化》第三节“水的三态”。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水的固态——冰的形成过程、性质以及水循环过程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水在低温下会结冰,掌握冰的基本性质,了解水循环过程中的固态表现。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自然界中水的变化现象,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结冰的过程及水循环过程中固态表现的理解。

教学重点:冰的形成条件、性质及在自然界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杯子、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冰雕、冰川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冰这种自然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冰的形成条件、性质以及冰在自然界中的现象,如冰川、冰雹等。

3. 实践操作:(1)将热水倒入杯子,观察水蒸气的产生,然后将杯子放入冰箱,观察水结冰的过程。

(2)让学生观察冰块,描述冰的形状、颜色、硬度等,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4. 例题讲解:讲解冰的形成过程、性质及在自然界中的现象,结合例题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13 水结冰了2. 内容:(1)冰的形成条件:低温、水(2)冰的性质:透明、硬、冷(3)冰在自然界中的现象:冰川、冰雹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冰箱中冰的形成过程,描述冰的性质。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冰的形成条件、性质及水循环过程中固态表现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冰川的影响,了解冰川融化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威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结冰了》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结冰了》优质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水结冰了》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水的结冰过程,知道水在0。

C以下会结冰。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激发探索物质变化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水”单元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水在什么温度下会结冰。

通过实验观察水结冰的现象,探究水结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状态的变化与温度有关,为后续学习其他物质的性质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水这种常见的物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水在什么温度下会结冰可能并不清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认识。

同时,学生对于实验操作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加强指导。

四、重难点重点:水在0° C以下会结冰。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如何让学生理解水结冰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2分钟)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水在什么温度下会结冰吗?学生:0o Co教师:回答正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结冰了”这一课,看看水在什么情况下会结冰。

(二)进行新课(约30分钟)1.实验准备教师: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实验材料。

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册,上面有我们需要准备的材料清单。

学生:水、烧杯、冰块、热水壶、计时器、食盐等。

教师:非常好,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材料。

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实验观察与记录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水倒入烧杯中,然后放入冰块。

观察一下水有什么变化?学生:水开始变冷。

教师:很好,水在变冷。

接下来,请同学们把热水壶中的热水慢慢倒入烧杯中,同时用计时器计时。

观察一下水有什么变化?学生:水开始结冰了!教师:非常棒!你们观察得很仔细。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并记录下结冰的时间和过程。

3.实验结论与分析教师:好,实验做完了。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理解水结冰是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水的温度会一直保持在 0℃,直到完全结冰。

2、科学探究目标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和状态变化,能用图表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水结冰的条件。

3、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水结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和状态变化。

理解水结冰的条件是温度下降到 0℃且继续放热。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水结冰的条件。

解释水结冰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保温杯、冰块、温度计、食盐、小勺、试管、记号笔、毛巾。

2、教师材料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表、演示用的温度计和烧杯。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杯水,提问:“同学们,这是一杯水,如果把它放在冰箱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可能会说水会变冷、会结冰等。

教师接着提问:“那你们知道水在什么温度下会结冰吗?水结冰的过程中又会有哪些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水结冰的奥秘。

”2、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水结冰需要哪些条件呢?”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如温度要很低、要放在冰箱里一段时间等。

3、设计实验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小组汇报实验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完善。

最终确定实验方案:在试管中装入适量的水,用记号笔在水面处做好标记,将温度计插入水中,测量水的初始温度。

然后将试管放入装有冰块和食盐的保温杯(可以降低温度)中,每隔 1 分钟观察并记录一次温度和水的状态变化,直到水完全结冰。

4、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具体内容为《3水结冰了》。

本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水的凝固现象,即水变成冰的过程。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认识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水从液态到固态的凝固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自然现象。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凝固过程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循环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水、冰)、PPT、实验器材(杯子、冰块、热水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冰块,让学生观察、触摸,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怎么形成的?”2.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水的三态变化,讲解水从液态到固态的凝固过程。

结合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结冰的过程。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冰块在热水中的融化过程,了解水的固态到液态的变化。

4. 知识巩固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水结冰过程的理解。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互相交流。

强调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3水结冰了》2. 内容: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水的凝固:液态→固态水的循环过程:蒸发、降水、融化、凝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解释水结冰的原因。

举例说明生活中水的循环现象。

2. 答案:水的三态变化过程:液态→固态→气态。

水结冰的原因:水分子在低温下减缓运动,逐渐凝固成冰。

生活实例:夏天,水蒸气升腾形成云,云中的水滴聚集形成雨;冬天,雨水结冰,形成冰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水结冰过程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培养节约用水的习惯。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13《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3课《水结冰了》,涉及教材第二章《物体的状态变化》的第三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冰的形成过程,冰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冰与水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理解冰的形成过程和性质,掌握冰与水相互转化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和验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结冰的过程及冰的性质。

教学重点:冰与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温度计、实验器材、PPT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冰块,让学生观察、触摸,引发他们对冰的好奇心。

2. 讲解:讲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介绍冰的形成过程和性质。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记录温度变化。

4.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冰与水相互转化的条件。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2. 冰的形成过程及性质3. 冰与水的相互转化条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描述冰与水相互转化的过程,并说明转化条件。

答案:冰与水相互转化是物体状态变化的过程。

冰融化成水需要温度高于冰点(0℃),水结冰需要温度低于冰点。

2. 课后实践:观察生活中的水结冰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亲身体验冰的形成和融化过程,提高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冰与水转化条件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拓展延伸部分,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物质的三态变化,以及在不同环境下冰的性质变化,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结冰了》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结冰了》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结冰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结冰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的凝固现象,知道水在0℃时会凝固成冰,并且认识摄氏度。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水的凝固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水的凝固过程和摄氏度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水的凝固现象,并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凝固现象,知道水在0℃时会凝固成冰。

2.让学生认识摄氏度,并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凝固现象和摄氏度的概念。

2.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观察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的凝固过程。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冰格、温度计、计时器、容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水的不同状态,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发生什么变化。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水结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水的凝固现象,并解释摄氏度的概念。

然后,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观察的准确性。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凝固现象,并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水凝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水结冰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水结冰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水结冰了》教学设计2.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2.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

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

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

)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活动意图说明: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铺垫本堂所要学习的内容,环节二:探索1(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1.说一说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来验证?2.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实验活动观察方法(1)在试管中加入清水(2)将试管放入有碎冰的的容器中(3)观察试管中的水3.观察记录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师活动21.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

2.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

3.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水变成冰的过程。

知道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环节五:课末练习(根据教学活动选择使用)(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5:小练习一、填一填。

1.当水的温度降到的时候,水开始结冰,在这个过程中,水从变成。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结冰了》精品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结冰了》精品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结冰》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材第二单元《水世界》中,探索第6课《水结冰》。

通过学习,我们将详细掌握水在低温下如何变成冰,冰特性以及冰与水之间相互转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解水结冰条件,掌握冰特性,理解冰与水之间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自然环境变化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冰特性,冰与水之间相互转化过程。

教学重点:水结冰条件,观察和分析冰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箱,冰格,冰块,热水,冷水,盐,色素,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温度计,记录表,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从冰箱中取出冰块,让学生观察冰外观,激发学生好奇心。

a. 让学生描述冰外观。

b. 提问:你们知道冰是怎形成?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水结冰条件,引导学生掌握冰特性。

a. 讲解水结冰条件:温度低于0℃,水分子运动减缓,逐渐凝固成冰。

b. 讲解冰特性:透明,有光泽,硬度大,密度小,易融化等。

3. 随堂练习:进行冰实验,巩固学生对冰特性理解。

a. 实验一:冰融化。

让学生观察冰块在不同环境下融化速度,记录实验结果。

b. 实验二:冰颜色。

在冰块中加入色素,观察冰块颜色变化,理解冰透明性。

六、板书设计1. 水结冰2. 内容:a. 水结冰条件:温度低于0℃b. 冰特性:透明、有光泽、硬度大、密度小、易融化c. 冰与水关系:相互转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描述冰外观和特性。

b. 请解释水结冰条件。

c. 请举例说明冰与水之间相互转化。

2. 答案:a. 冰外观:透明,有光泽;特性:硬度大,密度小,易融化。

b. 水结冰条件:温度低于0℃。

c. 冰与水相互转化:冰融化成水,水结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是否掌握水结冰条件和冰特性,以及冰与水之间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水结冰了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本节课要研究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以及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冬天湖面的冰和冬天房檐下冰的图片,初步体验冰和水的不同,引出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的问题。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观察发现水结冰过程中试管里水温的变化过程,以及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学生还认识到随着温度的变化,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水的液态——水变成了水的固态——冰。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液化成小水珠或凝结成霜。

了解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拓展板块,通过让学生讨论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使学生认识到水结冰这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

再让学生想办法能把试管里的冰取出来,初步体会环境温度高起来时,冰可以融化成水。

再提出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引导学生尝试寻找冰融化成水的温度条件等。

【学情分析】
不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能结成冰。

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环境温度在很低的情况下,水能结成冰。

但是,从什么温度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学生的体验不多。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
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2.观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2.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发现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难点: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各种冰的图片、热水、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热水、水银温度计、各种冰的图片]
1.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
提问: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预设:温度会下降一些。


2. 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

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

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


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
二、探索: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
1.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

提问: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
2.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

3. 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结冰后的试管、碎冰内加食盐的烧杯、碎冰内不加食盐的烧杯、直尺、水银温度计]
1.学生反馈交流: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

2.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3. 冰还是水吗?
引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

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哪里哪里来的?和哪些现象类似?
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

不是冰,不一样。

(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


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
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拓展: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结冰的水、试管、烧杯、清水]
1.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
好处: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

不便: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

2.出示装有冰的试管。

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冰取出来?
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科学?你为什么这么想?
3.提问: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
学生猜测。

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探究
【板书设计】
3.水结冰了
水(液态)凝固(0℃或0℃以下)冰(固态)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 学生活动手册上的内容是让学生比较水与冰的相同和不同。

需要在学生通过观察冰和水之后,再研讨归纳后填写。

2. 维恩图的填写,要将水和冰的不同点写在两侧的空白处,相同点写在交
叉的空白处。

【作业设计】
1. 当水的温度下降到()的时候,水开始结冰。

A.3 ℃
B. 0℃
C.-3 ℃
2.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会有小水珠,这些小水珠()
可配图
A.可能是从杯子里渗出来
B.可能是杯子里的冰变成的
C.可能是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
3. 在冰里加入一些盐会使得冰的温度()
A.会上升
B.不变
C.会下降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