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洛阳——洛阳的风雨变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隋唐洛阳宫城平面图
隋唐洛阳城平面详图。
隋唐洛阳城
城市给水 隋唐洛阳城的花园城市得益于其周围伊、 洛、涯、涧4水丰富的自然水资源。其中伊水 掠城南来向东北流;洛水由城西上阳宫南入城, 并沿皇城城南向东横贯全城,是对洛阳城市影 响最大的一条河流;渥水由城北入城汇人洛水; 涧水即谷水从城西北角流入城内,流经宫城、 上阳宫、西苑,终汇人洛水。由此可见,隋唐 洛阳城不仅洛水贯城,而且三面环水,伊洛2 水又近似平行,十分有利于开凿水渠。这样的 自然水系,不仅提供了城市中宫禁、苑囿用水 和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又满足了城市园林的 用水,为后来造园活动的兴盛提供了得天独厚 的条件。
北魏洛阳城
城市绿化
隋唐洛阳城
隋炀帝认为洛邑:“控以三河,固以四塞, 水陆通,贡赋等”。 《唐两京城坊考》曾记载东都洛阳“前直伊 阙,后依亡山,东出渥水之东,西出涧水之 西,洛水贯都,有河汉之焉” 。中国社会科 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的考古发掘报告 也表明,洛河将隋唐洛阳城格局分为南北两 部分,有桥相连,平面略呈方形。 北魏的宫城主要依魏晋之旧宫城是在 东汉和魏晋北宫的基础上兴建的,设置为单 一的宫城,废除原来的南、北二宫制。
东汉洛阳城
东汉洛阳城的城市用水来自18公里以外的涧谷之水,该凿渠引水工 程始于光武帝建武五年(公元29年),成于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 。 这条水渠的落成通水,除了为护城河和宫城以及整个都城的园林用 水提供充足的水源之外,还为漕运提供了良好的航道,使运粮船只直达 城下仓廪。此外还为百姓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便利。
下面我们将从东汉、北魏、隋唐三个时期来为 大家介绍外部空间要素对各个时期洛阳城发展 的影响。
东汉洛阳城
城内有二十四街,今发现东西横道、南 北纵道各四条。城址规模较西汉长安为小, 宫城位于城内北部,有南北两宫,把全城分 隔为二,东汉中叶以后,北宫以北又继续修 筑园苑。 东汉的洛阳城,市面繁华,商业发达, 城南的太学,是当时的最高学府。东汉末,初 平元年(190)董卓挟献帝西迁,尽徙洛阳周围 居民数百万口到长安,焚毁洛阳宫庙、官府、 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化为一片废墟。
北宋洛阳
洛阳地处天地之中,地势有险可依,又有洛水为其提供丰富的 水利资源。向来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北魏定都洛阳的原因就是因为其有利的外部空间要素条件,后 来开封彻底取代洛阳并一跃成为国都的原因是: 第一,唐廷失去河北和江淮经济的崛起造成唐朝经济地理 和财政形势的变化,促使唐廷愈来愈倚重通过汴水来获得江淮地 区的财富,因此处于汴水咽喉位置的汴州的地位就愈加上升; 第二,裴耀卿的漕运改革造成洛阳失去漕运中心的地位,刘晏 的漕运改革造成开封获得该地位; 第三,唐代宗和德宗时期一系列围绕着运河进行的军事争夺 进一步促使开封成为维护漕运安重镇; 第四,也是最关键的,洛阳的漕运条件渐渐逊色于开封。 从每一条原因中我们都能看到,一个城市的外部空间要素对该 城市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真的是“成也洛水,败也洛水”。
洛阳的山脉主要由伏牛山、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四大山系构成,周围有郁 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 、嵩山等。这些山绝大部分位于栾川、嵩县、洛宁、汝阳境内,新安、宜阳 、偃师、伊川、孟津也有分布。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 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瀍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余条河流 蜿蜒其间。洛阳境内山川纵横,河渠密布,古代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 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洛阳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牡丹花的生长,这也 是洛阳牡丹名满天下的原因。 山河拱戴, 形势甲天下 山河拱戴 。 ,形势甲 天下。
虎牢 关
新函谷 关 新函谷 关
旧函 谷关 旧函 谷关
嵩山 嵩山
九朝古都
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 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正统王朝在洛阳建都,拥 有1500多年建都史,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 最长、跨度最大的城市,"普天之下无二置,四海之内无并雄"。
北魏时期定都洛阳的原因: 长安已残破,洛阳则有宫殿可利用。 洛阳地处天地之中,地势有险可依, 利于控制诸侯。 伊洛小平原,水源丰富,引水便利。
北魏洛阳城
北魏洛阳城平面图。
北魏洛阳城水利推想图。
在北魏洛阳城设计 时,设计者便将绿色充 分引入城市规划中,从 学者们复原的北魏洛阳 城和《洛阳伽蓝记》中 记载的城郭、佛寺园林 等,我们可以看到一个 郁郁葱葱、环境优美的 洛阳城,因此北魏时期 统治者的环保意识已经 达到相当高的一个水平。 而北魏洛阳的城市 绿化则是有目的和有规 划的,或者说北魏的环 境意识,已经达到了相 当高的水平北魏洛阳最 重要的大内御苑叫华林 园,是利用曹魏华林园 的大部分基址改建而成。
城市与外部空间要素的关系
洛阳城,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 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因而有“八关都邑”、“山河拱 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而且雄踞“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 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 “十省通衢”。所以历朝历代均为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争之地, 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洛阳城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洛邑、 雒阳、神都。境内山川纵横,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北依王屋山—— 太行山,又据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关都邑,八面环 山,五水绕洛城”的说法,因此得“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名, "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与核心,河图洛 书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 在此交汇,中国的国名便源自古洛阳,国花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 被世人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牡丹始于晋,兴于隋,盛 于唐宋。苏辙语:洛阳“园囿亭观之盛,实甲天下”。1982年洛阳 市定牡丹为市花,每年4.15-25举办牡丹花会。
宋代洛阳,主要指北宋洛阳,它是宋代的西京。与都城汴京 合称为“两京”。洛阳的历史地位在唐朝已经奠定。武则天时期, 以洛阳为神都,又叫洛州为都城。后唐曾建都于洛阳。北宋定都 汴京开封,称为东京,称洛阳为西京即洛阳的陪都。 唐朝和五代十国后,洛阳的逐渐衰落: 唐末战乱之后,长安、洛阳均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开封建 都在草创阶段,所以朱温在以开封为东都的同时,又以洛阳为西 都,并长期驻跸于此,所以洛阳仍保持着陪都的地位。五代时期, 从洛阳本身的城市演变来考察,时或首都,时或陪都,大体上保 持着都城的地位。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最终决定开封彻底取代洛 阳并一跃成为国都: 第一,唐廷失去河北和江淮经济的崛起造成唐朝经济地理和财政 形势的变化,促使唐廷愈来愈倚重通过汴水来获得江淮地区的财富, 因此处于汴水咽喉位置的汴州的地位就愈加上升; 第二,裴耀卿的漕运改革造成洛阳失去漕运中心的地位,刘晏的漕 运改革造成开封获得该地位; 第三,唐代宗和德宗时期一系列围绕着运河进行的军事争夺进一 步促使开封成为维护漕运安重镇; 第四,也是最关键的,洛阳的漕运条件渐渐逊色于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