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洛阳——洛阳的风雨变迁

合集下载

洛阳的历史变迁与城市发展

洛阳的历史变迁与城市发展

洛阳的历史变迁与城市发展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变迁与城市发展。

从古代的都城到现代的文化旅游胜地,洛阳经历了许多风雨岁月,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与社会进步。

本文将从洛阳的建城初衷、历史风云、文化瑰宝、城市规划等方面,探索洛阳的历史变迁与城市发展。

一、建城初衷洛阳作为古代的都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

据记载,洛阳最早建设于公元前207年,当时西汉王朝为了推动中原地区的统一,决定在洛阳设立都城,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统治。

洛阳地处黄河流域中心,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这也成为了建设都城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历史风云洛阳历史上经历了许多风云变幻的时期。

在东汉时期,洛阳成为了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吸引了无数政治家、文化名流和商贾前来。

在这一时期,洛阳出现了无数重要事件和名人。

比如著名的《三国演义》中,洛阳就是曹操的都城,而董卓的辟阳台更是洛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随着历史的演进,洛阳逐渐衰落,城市的中心地位逐渐转移到了其他地方。

直到北魏时期,洛阳再次成为都城,这一时期的洛阳又迎来了一次繁荣期。

北魏时期的洛阳规模宏大,格局宏阔,留下了众多的建筑和文化遗迹。

然而,历史的车轮继续滚动,洛阳再次经历了动荡和变迁。

在唐宋时期,洛阳逐渐失去了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地位,文化中心也转移到了其他城市。

洛阳虽然重新崛起为省会城市,但由于历史原因,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三、文化瑰宝洛阳的历史变迁与城市发展离不开它的文化瑰宝。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洛阳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

著名的白马寺就坐落在洛阳,白马寺是佛教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佛教圣地。

洛阳还有著名的龙门石窟,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造像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刻艺术的瑰宝"。

此外,洛阳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庙宇、古迹和博物馆,如洛阳博物馆、关林等,这些都是洛阳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四、城市规划洛阳的城市发展也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历程。

洛阳的古今交响:从古都到现代城市

洛阳的古今交响:从古都到现代城市

洛阳的古今交响:从古都到现代城市洛阳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魅力。

从古代到现代,洛阳经历了繁荣辉煌和起伏转折的历程,展现了古今交响的魅力。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洛阳曾经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东汉时期,洛阳是当时中国的首府,被誉为“三都之尊”。

在洛阳的历史长河中,曾有无数名人聚集于此,包括司马迁、贾谊、杜甫等。

这些文化名人的出现,使得洛阳成为古代文化的中心,文化氛围浓厚。

古代的洛阳城以其庞大的规模和雄伟的建筑而闻名。

如今的洛阳城已不复当年的辉煌,但依然能从保存完好的文物和建筑中窥见当年的风采。

白马寺、龙门石窟、洛阳博物馆等文化遗迹,无不展现出洛阳古代的繁华。

在白马寺中,可以看到中国佛教历史的重要遗址,为人们了解佛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而龙门石窟则集雕塑、壁画和碑刻于一体,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洛阳博物馆中珍藏的文物更是数不胜数,其中包括珐琅器、青铜器、陶瓷等,无不体现了古代洛阳的繁荣。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洛阳从古都逐渐转变为现代城市。

现代的洛阳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特别是近年来,洛阳以其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导,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洛阳的发展也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和人才,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经济方面的发展,洛阳也注重城市文化的建设。

洛阳国际石雕艺术博览园、嵩山少林寺武僧团、洛阳花灯艺术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居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

洛阳还致力于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通过推广文化旅游、开展国际交流等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洛阳的魅力。

当代的洛阳城市建设也赋予了古都新的面貌。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充分融入了现代元素,同时保留了一些古代建筑风格。

洛阳的街道宽敞整洁,公园和花坛点缀其间,空气清新。

城市的发展也带来了更多的人文设施和便民服务,使居民生活更加便捷。

洛阳的古今交响体现在城市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洛阳几朝古都历史

洛阳几朝古都历史

洛阳几朝古都历史洛阳,古称洛邑,曾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都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东周时期起,洛阳就开始扮演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角色,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都城之一。

在接下来的1500字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洛阳几朝古都的历史,揭开这座城市丰富多彩的过往。

周朝时期,洛阳是东周的都城,被誉为“九州中央,帝王之都”。

这一时期的洛阳城规划严谨,宫殿楼阁层出不穷,城内街道宽敞整洁。

周文王、周武王等帝王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祀和朝会,确立了周朝的统治地位。

在这个时期,洛阳成为了华夏文明的中心,承载着周朝兴盛的辉煌。

随着历史的发展,汉朝在洛阳建都,这一时期被誉为“洛阳中兴”。

汉武帝修建了大型宫殿和恢宏的城墙,将洛阳打造成为华夏文明的象征。

在汉朝的统治下,洛阳成为了政治、军事和文化的中心,吸引了大量文人学士前来求学和创作。

著名的司马迁、班固等历史学家和文学家都曾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隋唐时期,洛阳再次成为了中国的都城,被誉为“三朝故都”。

隋文帝、唐太宗等帝王相继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朝会和庆典,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时期,洛阳的规划更加宏大,大明宫、洛阳城和封丘帝陵等众多建筑物均彰显出了盛唐时期的繁荣和富丽。

宋元明清时期,洛阳虽不再是统治中心,但依然保留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

宋代的洛阳古城、元代的洛阳古庙、明代的洛阳古桥、清代的洛阳古塔等都成为了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代表,展示了城市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些历史痕迹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洛阳几朝古都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领略到这座城市悠久而深刻的底蕴。

综上所述,洛阳作为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都城,凝聚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展示了华夏文明的辉煌与繁荣。

从周朝到清代,洛阳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变迁,留下了众多宏伟的建筑和珍贵的文化遗产,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参考和文化传承。

今天的洛阳,依然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传承着古都的光荣传统,为人们展示着古代文明的瑰宝。

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

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

中 华 圆 掣
看重 门第 并极重 容貌 的时代 ,左 思虽有 一身文学 才华 ,却 难 以施展
抱负 。于是 ,他 潜心苦 学 ,把所 有 的精力 都用在 了学 习和创作上 ,
用 十年 的时 间写出 了 《 三都 赋 》,引得 大家竞相 抄传 ,一时 间 “ 豪 贵之家 ,竞相传写 ,洛 阳为之纸贵 ”。
此 ,玄学形 成于此 ,理学寻 源于此 ” ,洛 阳由此不 断汲 取着 丰富的
文 化之源 ,孕育 出了魏晋风 流 、汉唐 雄风 、宋 家文气 ,孕育 出了 四
大发 明 ,孕育 出了无数 的文人 墨客 ,垒砌着 中华 民族文 明之墙 。
洛 阳的故 事 ,说 不 完 、道 不尽 。早在 夏 商周 三 代 之前 ,有 关 三 皇五帝 的神话传 说就多发 生于此 地 ,而最 富盛名 的莫过 于 “ 河 图
千年 帝都 ,牡丹花城—— 洛 阳
◇ 张 少 博
有人 说 , “ 一 千 年历 史 看北 京 ,三千 年 历史 看 西 安 ,五 千年 历史看 洛 阳”。在 中国古代历 史名城 中 ,洛 阳是建 都最早 、朝代最 多 、历 史最长 、影 响力最大 的一个 ,它是 我 国八大 古都之 首 ,是 国 务 院首 批公 布的历史 文化名 城之一 ,也是 世界 “ 四大圣城 ” ( 耶路
律 、论5 2 0 夹 ,凡 6 5 7 部 。贞观 十九年 ,回到长安 ,精心研究 佛法 ,
开始在 中 国传播 佛教文 化 ,主要 著作有 《 大唐 西域记 》 《 会宗论 》 《 制恶见 论 》等 ,翻译 印度佛经7 5 部 ,共 1 3 3 5 卷 ,他 为佛教 的发 展
弘扬 ,为 中 印两 国 的文化 交 流做 出 了巨大 的贡献 。梁 启 超称 他 是

洛阳古都的变化.ppt

洛阳古都的变化.ppt

7
东汉末,董卓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焚烧洛阳,洛 阳及其周围化为一片废墟。建安元年,汉献帝东返 洛阳。黄初元年,曹丕代汉为魏,又定都洛阳。泰 始元年,司马炎代魏建晋,仍以洛阳为都,直到311 年“永嘉之乱”晋怀帝被俘,洛阳荒残了180年。 • 太和十七年,北魏孝文帝在 汉魏洛阳城的废墟上重建洛 阳城,“东西二十里,南北 十五里”,规模之大不仅空 前,而且也超过以后隋唐的 长安。永熙三年,北魏分裂, 孝武帝苦于高欢的挟制,以 长安为都;高欢另立孝敬帝, 次年,因洛阳西近西魏,南 近梁境,便迁都邺城。此后 洛阳成为战场。538年,侯景 焚烧内外宫寺民居,洛阳再 8 次成为废墟。
洛阳古都的变化
洛阳城位于黄河中游伊洛盆地洛水之北。东 有成皋、西有崤渑,背河而面洛,形势虽不 如关中险要,但也有一定的险要可守;更主 要的是地处中原的中心,自古以来被认为 “居天下之中”,靠近经济发达、物产丰富、 地域广大的黄河下游地区,少有乏粮之忧。 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省 通衢”。所以历朝历代均为诸侯群雄逐鹿中 原的皇者必争之地,成为历史最重要的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
6
汉高祖元年,楚汉相争,洛阳曾为项羽所立 河南王申阳的都城。西汉初,汉高祖本想在 洛阳建都,后为巩固后方关中,才定都长安。 西汉末,公元23年,更 始帝刘玄曾以洛阳为都 5个月。东汉刘秀称帝 后,因长安破坏严重, 又偏离经济条件优越的 山东地区,便定都洛阳, 改字为雒阳。东汉洛阳 城位于今洛阳以东白马 寺一带。
16 1年) 民国21年(1932年,
• 然而,金朝将洛阳定为中京设金昌府并置洛阳县重建洛 阳城。所建新城即现今老城前身规模很小百业凋零经济 萧条。公元年蒙古族讨金灭宋洛阳地处战争腹地再遭劫 难。公元年元朝改洛阳为府治及洛阳县旧址在今洛阳老 城内。 • 公元年明朝在洛阳置河南府。明王朝于公元年把伊厉王 封藩洛阳嗣后凡代王国绝。公元年明神宗朱翊钧把其第 三子福恭王朱常询又封藩洛阳。洛阳做为明朝藩王的封 地长达年之久。清朝在洛阳置府治设洛阳县。在明府王 府的废墟上重建的洛阳知府衙门曾作过光绪皇帝的行宫。

千年古都洛阳是怎么没落的?为何繁华一朝落?

千年古都洛阳是怎么没落的?为何繁华一朝落?

千年古都洛阳是怎么没落的?为何繁华一朝落?本文导读:洛阳被称为千年古都,历史上洛阳是十分繁华且重要的一座城市,单单是武则天定都洛阳,就使得洛阳急速发展,那么为何曾经十分繁华的洛阳,到了北宋就没落了呢?我们都知道,隋炀帝劳民伤财,斥巨资下令开凿了大运河,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古代它的用处到底有多大。

其实,运河自春秋时期就多有开凿,但那时的运河都比较小型,只是用于军事。

如吴王夫差为伐齐国,命人开凿邗沟运送军队至齐,又如魏惠王开凿鸿沟,也是为了军事战略。

随着历史的发展,运河的功能也在发生转变,水上运输由一开始的运送军队发展到运送战略物资,再到后来拓展为运送各种物资,而运河也由一开始的短途直流发展为四通八达的运河体系。

隋炀帝即位后,在前人开凿的运河基础上,以洛阳作为中心,开凿了京杭大运河。

这项浩大的工程让隋炀帝的暴君形象彻底坐实,同时加剧了隋朝的灭亡。

但不可否认,运河对沿途各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许多的城市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衰。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些城市的兴衰来看看大运河在古代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到底意味着什么。

洛阳——没落的十三朝古都四千年历史,十三个王朝,一百零五位帝王。

这份属于洛阳的成绩单,让洛阳拥有非凡的地位。

此言之意,华夏文明的源头正是出自洛水,而洛阳位于洛水之北,由此得名。

但就是这样一座古都,却在五代之后悄然没落,再无王朝定都于此。

这让人在唏嘘的同时不禁感到疑惑,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其实洛阳的遭遇,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兴也洛水,衰也洛水。

”凭借洛水的优势,洛阳很早便开始发展水运贸易。

公元605年,隋炀帝将洛阳作为东都,并以洛阳为中心,开凿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条河道,洛阳的水运贸易往来开始频繁。

公元691年,武则天迁都洛阳,赐洛阳“神都”封号。

两年后下令于洛阳开建新潭,以为各州府停泊船只之用。

一时间,洛阳漕运千里不绝。

公元749年,洛阳的粮食储备量几乎占到了全国的一半,近58万石。

神都洛阳作文

神都洛阳作文

神都洛阳作文
《神都洛阳》
嘿,咱今儿就来说说神都洛阳!洛阳啊,那可是个有魔力的地方。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洛阳玩,专门去了那个大名鼎鼎的龙门石窟。

哇塞,一到那儿,我就被那壮观的景象给震住了。

一个个巨大的石窟,里面雕刻着各种各样的佛像,那工艺简直绝了呀!我就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孩子,仰着头,张着嘴,在那儿看呀看呀,怎么都看不够。

我仔细地瞧着那些佛像的表情,有的特别慈祥,感觉就像在对着我笑呢;有的特别威严,让我都有点小害怕。

我还看到有的佛像身上有些小缺损,哎呀,心里就有点小难过,这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呀。

我在那慢慢地走着,走着,感觉自己都穿越了似的。

周围的游客也都特别安静,都在静静地欣赏着这伟大的艺术。

我在那待了好久好久,都舍不得走呢。

洛阳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呀,有那么多让人惊叹的历史遗迹和文化瑰宝。

每次想到洛阳,我就会想起那次在龙门石窟的经历,真的是太难忘啦!神都洛阳,就是这么有魅力,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次次地去探索,去感受它的独特韵味。

以后呀,我还得再去洛阳,再去发现更多它的美好呢!。

洛阳 城市发展史

洛阳   城市发展史

第一,夏朝斟鄩遗址。位于洛阳市区东,伊河与洛河汇流处上游的二里头村一带, 也称“二里头都城遗址”。是目前我国最早的都城遗址,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和中国历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影响。 第二,商都西亳遗址。位于洛阳市区东、洛河北岸尸乡沟一带。商代曾多次迁都, 该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完好的一座商代早期都城遗址。 第三,东周王城遗址。在今洛阳市区王城公园一带,东西长2.9千米,南北宽3.5 千米,是周天子居住和处理公务的地方。其“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建筑布局,对 后世都城设计和建造影响深远。 第四,汉魏故城遗址。位于今洛阳市区东15千米处,前身是周代成周城、秦代三 川郡郡治和西汉洛阳城,为东汉、曹魏、西晋、北魏4代王朝的都城。四朝在此建都 累计336年。都城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宏伟壮丽,在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史上达到空 前水平,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大都市。城内许多建筑如永宁寺塔、太学、辟雍、灵 台遗址等久负盛名。该遗址是我国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古都遗址,在我国城市发展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 第五,隋唐东都城遗址。位于今洛阳市区偏东,规模宏大,布局有序。有外郭城、 皇城、宫城,以及应天门、天堂、天枢、上阳宫、含嘉仓等遗址。该都城曾集中反映 了隋唐时期我国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景象,其布局和建筑风格在国内外都有影响, 是我国古代著名都城。 除上述五大古城遗址外,还有滑国故城、刘国故城、韩国故城等列国都城遗址。
北宋洛阳
宋代洛阳,主要指北宋洛阳,它是宋代的西京。与都城汴京合称为“两京”。 洛阳的历史地位在唐朝已经奠定。武则天时期,以洛阳为神都,又叫洛州为都城。 后唐曾建都于洛阳。北宋定都汴京开封,称为东京,称洛阳为西京即洛阳的陪都。
唐朝和五代十国后,洛阳的逐渐衰落
唐末战乱之后,长安、洛阳均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昔日的辉煌已一去不复 返了。不过,开封建都在草创阶段,朱温在以开封为东都的同时,又以洛阳为西 都,并长期驻跸于此,所以洛阳仍保持着陪都的地位。五代时期,从洛阳本身的 城市演变来考察,时或首都,时或陪都,大体上保持着都城的地位。 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最终决定开封彻底取代洛阳并一跃成为国都。 第一,唐廷失去河北和江淮经济的崛起造成唐朝经济地理和财政形势的变化, 促使唐廷愈来愈倚重通过汴水来获得江淮地区的财富,因此处于汴水咽喉位置的汴 州的地位就愈加上升; 第二,裴耀卿的漕运改革造成洛阳失去漕运中心的地位,刘晏的漕运改革造成 开封获得该地位; 第三,唐代宗和德宗时期一系列围绕着运河进行的军事争夺进一步促使开封成 为维护漕运安重镇; 第四,也是最关键的,洛阳的漕运条件渐渐逊色于开封。

神都洛阳——洛阳的风雨变迁课件

神都洛阳——洛阳的风雨变迁课件

周朝文明
总结词
分封制的实施,文化的繁荣。
详细描述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约在公元前1046年建立,继承并发展了商朝的文 明。周朝时期,分封制的实施促进了洛阳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同时,周朝也 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洛阳地区的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汉朝文明
总结词
丝绸之路的起点,经济的繁荣。
科技创新
洛阳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遗产保护
洛阳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洛 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缮文物、推广传统文化等,以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 产。
文化活动与交流
神都洛阳——洛阳的风雨变迁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洛阳的地理与历史背景 • 洛阳的古代文明 • 洛阳的古代建筑与艺术 • 洛阳的现代发展与变化 • 洛阳的风土人情与美食 • 总结与展望
01
CHAPTER
洛阳的地理与历史背景
地理位置
洛阳位于中国中部,黄河流域 中游南岸,伏牛山北麓,伊洛 盆地中心。
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它是中 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中国佛教祖庭”。
白马寺建于东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方寺院。该寺院建筑风格 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佛教建筑的特点,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
价值。
白马寺内的佛像和文物众多,其中最珍贵的是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 此外,白马寺还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龙门石窟的造像风格和雕刻技艺代表了 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巅峰,其精湛的技

洛阳为何被称为“神都”?

洛阳为何被称为“神都”?

洛阳(汉语拼音:Luòyáng,邮政式拼音:Loyang),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河洛文化发源地,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011年被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世界城市科学发展联盟、国际姐妹城市联盟联合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

洛阳是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丝绸之路东起点。

有十省通衢之称。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内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

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秦岭,过函谷关是陕西的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山又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

洛阳最早建成于夏朝(二里头遗址),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朝代在此定都,定都历史有1529年之久,因此有“十三朝古都”之称,与西安、南京、北京并列为中国四大古都,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它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中国的国名便源自古洛阳。

现代的洛阳是中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洛阳牡丹、龙门石窟和白马寺等历史文化遗产闻名,被称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阳也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

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0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170平方公里。

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历史相传轩辕黄帝时,因洛阳北部有郏鄏山(今邙山)而得名郏鄏(jiá rǔ),后来有“周成王定鼎于郏鄏”之说。

夏代时,洛阳居住着一个名为斟鄩的部落,太康将其赶走定都于此,斟鄩为城名,其遗址在今洛阳偃师二里头村。

洛阳古都的历史沿革

洛阳古都的历史沿革

洛阳古都的历史沿革洛阳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都之一,其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商代。

洛阳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见证了中国历史的许多重要时刻,是中国文化的宝库。

在1200字左右的篇幅里,我们可以简单探讨洛阳古都的历史沿革,并突出其中几个重要的时期。

古代洛阳地处中原腹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

商代时期,洛阳作为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取得了较大的繁荣,成为当时中原地区的重要都城。

商朝灭亡后,周文王建立了周朝,洛阳成为周朝的东都。

随着时间的推移,洛阳开始逐渐衰落,而到战国时期,洛阳被秦国所统一,成为秦朝的都城。

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把国都迁到了咸阳,洛阳失去了它作为首都的地位。

在秦朝灭亡后,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洛阳重新成为了中国的政治中心。

东汉时期,洛阳开创了安定太平的统一时代,国力强盛,洛阳成为了繁华的经济、文化中心。

著名的司马迁、班固等历史学家就在这个时期写就了许多重要的史书。

然而,随着黄巾起义的爆发和东汉末年的动荡局势,洛阳逐渐衰落。

三国时期,洛阳成为了魏国的都城,魏国三位相继的曹操、曹丕和曹叡,都居住在洛阳,这一时期的洛阳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城市,成为了政治斗争和学术研究的中心。

洛阳成为了佛教的发源地之一,寺庙林立,佛教文化在这里得到了繁荣和发展。

隋朝时期,洛阳重新成为了中国的都城。

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重建了洛阳城,并修建了世界奇迹之一的大运河。

大运河的通航使得洛阳成为了交通和商业中心,繁荣程度再度提升。

然而,隋炀帝的荒淫腐败导致了隋朝的衰落,洛阳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唐朝时期,洛阳再度繁荣。

唐太宗李世民将洛阳作为东都,推行了众多的改革措施。

洛阳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三家诸葛、王羲之、刘晏等一系列重要的文化名人都在洛阳活动和研究。

洛阳的士人墨客、文化艺术的繁荣给当时的洛阳增添了重要的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和藩镇割据,洛阳的经济和文化逐渐衰落。

宋代时期,洛阳被辽朝、金朝所统治,成为了边疆重镇,其重要性大不如前。

洛阳的著名历史事件

洛阳的著名历史事件

洛阳的著名历史事件洛阳,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古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发生过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其中一些事件至今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

下面将介绍几起具有代表性的洛阳历史事件。

一、洛阳城的建立洛阳城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古都之一,其建城历史可追溯至西周时期。

据史书记载,周武王灭商后,东迁洛邑,建立了洛阳城。

洛阳城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曾经历了多次兴衰,但其作为古代重要都城的地位始终不曾改变。

洛阳城的建立标志着洛阳作为重要城市的起源,也为后来洛阳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玄奘西行取经玄奘,唐代著名的高僧,他曾西行取经,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到达印度,从印度带回大量佛经,为中国佛教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他回到长安后,曾在洛阳大相国寺弘法讲经,对当时的佛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玄奘的西行取经之路,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段传奇,也为洛阳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三、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代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内乱,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动荡时期之一。

在这场动乱中,洛阳作为当时的东都,遭受了严重破坏和蹂躏,许多珍贵文物和历史遗迹被毁坏。

安史之乱不仅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给洛阳这座古城带来了极大的伤痛。

安史之乱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唐朝的兴衰和中国历史的走向。

四、洛阳古都的沧桑变迁洛阳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古都,经历了多次兴盛和衰落。

在历史长河中,洛阳曾多次成为政治中心、文化重镇,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源,繁荣一时。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洛阳也经历了多次荣辱,城池多次被毁、重建,城内文物古迹也多次遭到破坏。

洛阳古都的沧桑变迁,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也反映了古都文化的变迁和传承。

总的来说,洛阳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古城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洛阳的历史事件,记录着古都的兴衰荣辱,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今天的洛阳,依然是一座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吸引着无数游人和学者前来探寻古都的魅力,感受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洛阳,行走在历史上的文明古城-综述洛阳城历史沿革与变迁

洛阳,行走在历史上的文明古城-综述洛阳城历史沿革与变迁

洛阳,行走在历史上的文明古城——综述洛阳城历史沿革与变迁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黄河中游南岸。

它北靠邙山,南对伊阙,东屏嵩岳,西依崤函,四面群山环绕,中为狭长盆地,因地处古洛水北岸而得名,洛阳又称洛邑、雒阳、东都、东京、神都、洛京、京洛、洛都。

洛阳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最多的都城。

洛阳,是雄踞东方,文明古国的古都,是中华文化的读本。

洛阳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一、夏商时期近年来的考古发现知道,早在五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

发展到新石器时代,洛阳已成为人类的重要活动地区之一。

在市区发现有多处仰韶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的遗址。

夏代太康为王时,赶走了在洛阳居住的一个部落斟鄩族,定都斟鄩。

斟鄩为城名,其遗址在今洛阳偃师二里头村。

斟鄩打开了洛阳为都之先河,奠定了洛阳在七大古都中为都年代最早之地位。

夏代洛阳城位置商朝时期的都城有两座,分别称为“东亳”,“西亳”,即现存的郑州商城和洛阳商城。

商都西亳同样也位于偃师县,建于洛水北岸,坐北朝南。

考古勘探、发掘揭示出偃师商城遗址分为早期小城和晚期大城。

早期小城四面中部各辟一门,小城中部偏南置宫城,小城西南部为府库建筑区遗址。

晚期大城是在早期小城基础之上扩建而成的,与此同时在宫城东北部修建了新的府库建筑群。

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商城遗址平面示意图二、周朝时期商王朝为周王朝所取代,周武王灭商后,都城丰、镐均位于今日陕西西安西北,早毁于西周末犬戎入侵之际。

夏商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原地区,灭商而建的周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天下之中”的洛阳地区建立了“成周”。

“成周”建成之后,都城镐京改称“宗周”,“成周”与“宗周”同时作为西周王朝的都城。

及东周平王东迁,乃正式奠都于此,“成周”更名“王城。

后因年久废弃,汉代又建河南县城于其上,原貌遂湮没难寻。

家乡洛阳变化的作文

家乡洛阳变化的作文

我的家乡洛阳,在洛阳的西部。

那里的人们都说,洛阳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就是现在的科技也是相当发达了。

就拿我来说吧,我现在上五年级了,我每天都生活在洛阳这个城市里。

说到这儿,你们就应该知道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洛阳人了吧?
在以前,我们洛阳最多只有三条街,但现在就不同了,现在我们洛阳有两条街:一条是东大街;一条是西大街。

其中东大街又分为东关大街和西关大街。

这两条街的名字分别都是:“东”和“西”。

而这两条街又分别有三个不同的名字:西大街、东大街、南大街。

这几年来,我们洛阳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我也亲眼看到了家乡科技进步的巨大变化:就说我们的电话吧!过去打电话都要到外面去打,而现在只要拨打一个号码,就可以把你想说的话传送到对方家里去。

还有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冰箱和洗衣机也都是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记得我小的时候,家里只有一台老式电话。

妈妈和爸爸想要打电话只能到外面去打,而且只能用公用电话。

神都洛阳作文

神都洛阳作文

神都洛阳作文
朋友!今天咱来唠唠神都洛阳!这洛阳啊,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地儿!
我跟您说,我第一次听说洛阳的时候,哇,就被它那神秘的名字给吸引住了。

当时我就在想,这得是个啥样的地方才能叫神都啊?
我记得好像是在一本旧书上看到的,说洛阳在古代那可是超级牛掰的存在!皇帝都爱在那儿待着。

不过也可能记错喽,毕竟时间太久啦。

洛阳城里有好多古老的建筑,走在那些小巷子里,嗯……仿佛能听到千年前的声音。

我有一次去洛阳,那感觉,就像穿越了一样!
说到这,我想起一个事儿。

我当时碰到一个当地人,叫老王,他跟我讲了好多洛阳的传说和故事。

什么武则天在洛阳的种种事儿啦,听得我一愣一愣的。

您知道吗?洛阳的美食也多得不得了!那胡辣汤,喝一口,哇,整个人都精神了!还有那浆面条,味道绝了!
不过啊,洛阳也不是一直都这么顺风顺水的。

时代在变嘛,它也经历过一些困难的时候。

但好在,现在又发展得越来越好啦!
我就在想,如果我能穿越回古代的洛阳,那会是啥样的情景呢?是不是能亲眼见到那些威风凛凛的将军,还有那些美丽的宫女?
反正啊,洛阳这座城,真的是太有魅力啦!我这说的也只是一小部分,剩下的还得您自己去感受感受。

您要是去了,可得跟我分享分享您的感受哟!
我这又扯远啦,反正洛阳,就是棒!。

古都洛阳河南历史文化之宝

古都洛阳河南历史文化之宝

古都洛阳河南历史文化之宝古都洛阳——河南的历史文化之宝洛阳,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是中国历史上的古都之一。

作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堪称河南历史文化之宝。

本文将为您介绍洛阳的历史渊源、河南文化的代表性特征以及洛阳的历史文化遗迹。

一、洛阳的历史渊源洛阳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古都,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070年左右的夏代。

在后来的商、周、秦、汉等朝代,洛阳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尤其在东汉时期,成为九州政权的中心,洛阳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此后,北魏、北宋等朝代也纷纷将洛阳作为自己的首都。

二、河南文化的代表性特征河南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形式。

其中,洛阳作为河南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以下特征:1.文献之邦:洛阳历史上曾是中国的文献中心,众多文人学士聚集于此。

洛阳的典籍和文献产量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皇家园林:洛阳的皇家园林建筑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洛阳的行宫、禅宫、府邸等皆以园林建筑为主,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独特风格和魅力。

3.道教文化:洛阳同时也是中国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其传统道教建筑和道教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洛阳的历史文化遗迹洛阳作为河南历史文化之宝,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以下是其中的几处代表性景点:1.白马寺:位于洛阳市区,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刹之一。

白马寺建于东晋时期,经历了近2000年的风雨洗礼,至今仍具有宏伟壮丽的规模和悠久的历史。

2.龙门石窟:位于洛阳龙门山下,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重要代表。

石窟中雕刻着丰富多样的佛教题材,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洛阳古城:洛阳古城历经千年风雨,仍然保存着许多古代建筑和文化遗址。

洛阳古城区被列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探索历史的印记。

4.洛阳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是中国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城先后都经过了什么灾难?却至今屹立不倒

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城先后都经过了什么灾难?却至今屹立不倒

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城先后都经过了什么灾难?却至今屹立不倒正所谓“千古兴亡多少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在我国城市当中,是极为特殊的一座城市,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存亡兴衰。

早在夏朝之时,洛阳便是夏朝开国和活动的中心区域,西周都城为镐京,然而实际上当时洛阳就已经是周朝的陪都,名为“洛邑”。

后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镐京城被犬戎攻破,因此东周建立之后,周平王见到镐京满地的残垣断瓦,便将都城前往陪都洛邑,从此之后,洛阳将会长期作为历代王朝的中心。

高祖刘邦建立西汉,便以长安和洛阳为东西二都,不过长安才是西汉的中心所在,后来光武帝刘秀定都于洛阳,从此之后洛阳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下中心。

魏文帝曹丕迁都于洛阳、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至洛阳、后梁太祖朱温也曾迎接唐昭宗定都洛阳,前后总共有十三个朝代定都洛阳,因此洛阳被誉为十三朝古都,也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不过可惜的是,因为朝代更迭的缘故,洛阳城屡遭战乱破坏,一次又一次的破坏中逐渐萧条下来,那么洛阳城先后都经过了什么灾难呢?洛阳城第一次受难是在东汉末年,189年时西凉枭雄董卓奉大将军何进之命进入洛阳,他刚一掌握了朝政大权,立刻暴露出了豺狼的本性。

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天子,自称相国独揽朝纲。

天下诸侯自然人心不服,因此公推四世三公的袁绍为盟主,向西进军讨伐董卓,董卓不敢与关东军抗衡,因此挟持汉献帝西走长安,并把洛阳周围百万人口迁往关中。

临走之前,董卓放了一把大火,繁华的古都洛阳因此沦为一片废墟。

第二次受难距离第一次并不久,是在西晋年间。

洛阳城被董卓焚毁之后,曹操便迎天子迁都许昌,并且派人重修洛阳城,等到曹操死后,其子魏文帝曹丕便将都城从许迁回到了洛阳。

然而311年,匈奴贵族的刘渊之子刘琮派遣刘曜等人率领大军攻破洛阳城,杀害了晋朝官民三万多人,并且掳掠了晋怀帝司马炽,同样效仿董卓,在洛阳城放了一把大火。

在熊熊大火燃烧之下,洛阳城再次化为灰烬,而西晋王朝也如同燃烧着的洛阳城,从此灭亡。

洛阳:神都的千年风流

洛阳:神都的千年风流

洛阳:神都的千年风流这个以大象图案作为台标的电视台,真的像一头大象那样,迈着沉稳的步子走进人们的视线,用一个个节目惊艳了所有人。

春晚节目《唐宫夜宴》是出圈的第一步,唐俑化身娇憨少女,嬉闹着前往洛阳上阳宫赴宴;《洛神水赋》是一张王牌,“洛神”在水下拂袖起舞,流光溢彩,让人理解了曹植笔下的“翩若惊鸿,矫若游龙”是怎样一番绝美景象。

要是你再细心些就会发现,唐宫少女和洛神的足迹交汇在了同一个地点——洛阳城。

——这里是最早的“中国” ——在先秦神话中,洛神是司掌洛河的水神。

这条被洛神守望着的洛河,蜿蜒四百多公里,在中原地区与黄河交汇,孕育出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

洛阳这个名字,就是因为位于洛水向阳的北岸而得来的。

或许因为洛阳实在太低调了,以至于人们谈论古都时,它的存在感总是不如大名鼎鼎的南京、西安。

但这份低调还是无法完全遮掩它的光华,毕竟这可是有着4000多年建城史、做过十三朝国都,风流了数千年的神都洛阳啊。

让我们把时光的齿轮拨到华夏文明诞生之初,那时的洛阳被世人称为“中国”,意思是“天下之中”。

“中国人”这个词,最早指的就是河洛一带的居民。

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洛阳坐穩了天下的“C位”,因此,古代帝王挑选都城的时候总是会把目光投向洛阳。

历经隋唐,洛阳更加耀眼,它左手牵着丝绸之路,右手连着隋唐大运河,堪称一座国际化大都市。

西域商人在此交换奇珍异宝,文人墨客在此赏花吟诗,经济与文化都在洛阳城里汇聚、碰撞。

武则天定都之后,洛阳有了“神都”的名号。

去年很火的国漫《大理寺日志》细致还原了当时的洛阳城——繁华的街道、精美的建筑、络绎不绝的商贸、往来的胡人,无一不彰显着神都的非凡气韵。

司马光曾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这座城市见证了中国古代王朝数千年的兴衰,正是它深厚的底蕴,才让洛神之美拥有了灵魂。

——随手挖个“坑”,就是一座博物馆——惊艳的节目并不是河南第一次出圈,去年火遍全网的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就已经让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河南。

神都洛阳纪录片观后感

神都洛阳纪录片观后感

神都洛阳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神都洛阳》是由爱奇艺、美霖文化、洛阳文保集团、曲影集团、洛阳文旅局联合出品,“青创计划”首批入选项目,该纪录片是继《风起洛阳》之后,“华夏古城宇宙”推出的又一力作,带观众领略武周时期真实的烟火生活与市井乾坤。

不同于以往纪录片采用的线性呈现模式,《神都洛阳》将武周时期的历史叙事与洛阳城的12时辰融合绑定,以强化时间概念进程的方式,让观众“旋转时辰轮盘”来完成故事展开。

戏剧性地展现“一个女性时代”“两个人物阶层”“三个社会特写”“四个文化观点”的十大历史侧面,通过官制、人权、人性、市井、饮食、风俗、国风等诸多细节的刻画,多维度视角描摹民生开放、经济发达的真实洛阳盛世。

而在镜头语言的表达上,《神都洛阳》也创新性的采取“纪实+影视+动画”三者合一的交叉叙事风格,深度挖掘并还原那些立足在真实遗迹之上的动人故事、历史信息与冷知识。

在此过程中,“情景角色”与“客观解说视角”跨越时空的对话关系,也让故事演绎兼顾历史时空与合理情景想象的逻辑表达,全方位沉浸式让观众遨游在洛阳古都的历史之旅中。

作为爱奇艺“洛阳”IP在纪录片领域的重要布局,《神都洛阳》不仅再次拓展“洛阳IP”的内容形态,更与剧集《风
起洛阳》共同从多维切面挖掘展示洛阳城蕴含的文化价值,以不同艺术手法延长IP生命力,为“洛阳IP”的世界观内核增添更多历史厚度与人文气韵。

之后,“洛阳IP”也将继续推出动画、电影、VR全感、舞台剧、商业地产等多元娱乐形态,合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力加码,让用户感受线上线下的全景洛阳文化与华夏文明。

神都洛阳——洛阳的风雨变迁

神都洛阳——洛阳的风雨变迁

洛阳的山脉主要由伏牛山、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四大山系构成,周围有郁 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 、嵩山等。这些山绝大部分位于栾川、嵩县、洛宁、汝阳境内,新安、宜阳 、偃师、伊川、孟津也有分布。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 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瀍河等10余条河流 蜿蜒其间。洛阳境内山川纵横,河渠密布,古代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 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洛阳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牡丹花的生长,这也 是洛阳牡丹名满天下的原因。 山河拱戴, 形势甲天下 山河拱戴 。 ,形势甲 天下。
北魏洛阳城
城市绿化
隋唐洛阳城
隋炀帝认为洛邑:“控以三河,固以四塞, 水陆通,贡赋等”。 《唐两京城坊考》曾记载东都洛阳“前直伊 阙,后依亡山,东出渥水之东,西出涧水之 西,洛水贯都,有河汉之焉” 。中国社会科 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的考古发掘报告 也表明,洛河将隋唐洛阳城格局分为南北两 部分,有桥相连,平面略呈方形。 北魏的宫城主要依魏晋之旧宫城是在 东汉和魏晋北宫的基础上兴建的,设置为单 一的宫城,废除原来的南、北二宫制。
宋代洛阳,主要指北宋洛阳,它是宋代的西京。与都城汴京 合称为“两京”。洛阳的历史地位在唐朝已经奠定。武则天时期, 以洛阳为神都,又叫洛州为都城。后唐曾建都于洛阳。北宋定都 汴京开封,称为东京,称洛阳为西京即洛阳的陪都。 唐朝和五代十国后,洛阳的逐渐衰落: 唐末战乱之后,长安、洛阳均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开封建 都在草创阶段,所以朱温在以开封为东都的同时,又以洛阳为西 都,并长期驻跸于此,所以洛阳仍保持着陪都的地位。五代时期, 从洛阳本身的城市演变来考察,时或首都,时或陪都,大体上保 持着都城的地位。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最终决定开封彻底取代洛 阳并一跃成为国都: 第一,唐廷失去河北和江淮经济的崛起造成唐朝经济地理和财政 形势的变化,促使唐廷愈来愈倚重通过汴水来获得江淮地区的财富, 因此处于汴水咽喉位置的汴州的地位就愈加上升; 第二,裴耀卿的漕运改革造成洛阳失去漕运中心的地位,刘晏的漕 运改革造成开封获得该地位; 第三,唐代宗和德宗时期一系列围绕着运河进行的军事争夺进一 步促使开封成为维护漕运安重镇; 第四,也是最关键的,洛阳的漕运条件渐渐逊色于开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洛阳,主要指北宋洛阳,它是宋代的西京。与都城汴京 合称为“两京”。洛阳的历史地位在唐朝已经奠定。武则天时期, 以洛阳为神都,又叫洛州为都城。后唐曾建都于洛阳。北宋定都 汴京开封,称为东京,称洛阳为西京即洛阳的陪都。 唐朝和五代十国后,洛阳的逐渐衰落: 唐末战乱之后,长安、洛阳均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开封建 都在草创阶段,所以朱温在以开封为东都的同时,又以洛阳为西 都,并长期驻跸于此,所以洛阳仍保持着陪都的地位。五代时期, 从洛阳本身的城市演变来考察,时或首都,时或陪都,大体上保 持着都城的地位。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最终决定开封彻底取代洛 阳并一跃成为国都: 第一,唐廷失去河北和江淮经济的崛起造成唐朝经济地理和财政 形势的变化,促使唐廷愈来愈倚重通过汴水来获得江淮地区的财富, 因此处于汴水咽喉位置的汴州的地位就愈加上升; 第二,裴耀卿的漕运改革造成洛阳失去漕运中心的地位,刘晏的漕 运改革造成开封获得该地位; 第三,唐代宗和德宗时期一系列围绕着运河进行的军事争夺进一 步促使开封成为维护漕运安重镇; 第四,也是最关键的,洛阳的漕运条件渐渐逊色于开封。
北魏洛阳城
城市绿化
隋唐洛阳城
隋炀帝认为洛邑:“控以三河,固以四塞, 水陆通,贡赋等”。 《唐两京城坊考》曾记载东都洛阳“前直伊 阙,后依亡山,东出渥水之东,西出涧水之 西,洛水贯都,有河汉之焉” 。中国社会科 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的考古发掘报告 也表明,洛河将隋唐洛阳城格局分为南北两 部分,有桥相连,平面略呈方形。 北魏的宫城主要依魏晋之旧宫城是在 东汉和魏晋北宫的基础上兴建的,设置为单 一的宫城,废除原来的南、北二宫制。
北魏时期定都洛阳的原因: 长安已残破,洛阳则有宫殿可利用。 洛阳地处天地之中,地势有险可依, 利于控制诸侯。 伊洛小平原,水源丰富,引水便利。
北魏洛阳城
北魏洛阳城平面图。
北魏洛阳城水利推想图。
在北魏洛阳城设计 时,设计者便将绿色充 分引入城市规划中,从 学者们复原的北魏洛阳 城和《洛阳伽蓝记》中 记载的城郭、佛寺园林 等,我们可以看到一个 郁郁葱葱、环境优美的 洛阳城,因此北魏时期 统治者的环保意识已经 达到相当高的一个水平。 而北魏洛阳的城市 绿化则是有目的和有规 划的,或者说北魏的环 境意识,已经达到了相 当高的水平北魏洛阳最 重要的大内御苑叫华林 园,是利用曹魏华林园 的大部分基址改建而成。
下面我们将从东汉、北魏、隋唐三个时期来为 大家介绍外部空间要素对各个时期洛阳城发展 的影响。
东汉洛阳城
城内有二十四街,今发现东西横道、南 北纵道各四条。城址规模较西汉长安为小, 宫城位于城内北部,有南北两宫,把全城分 隔为二,东汉中叶以后,北宫以北又继续修 筑园苑。 东汉的洛阳城,市面繁华,商业发达, 城南的太学,是当时的最高学府。东汉末,初 平元年(190)董卓挟献帝西迁,尽徙洛阳周围 居民数百万口到长安,焚毁洛阳宫庙、官府、 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化为一片废墟。
虎牢 关
新函谷 关 新函谷 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 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正统王朝在洛阳建都,拥 有1500多年建都史,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 最长、跨度最大的城市,"普天之下无二置,四海之内无并雄"。
隋唐洛阳宫城平面图
隋唐洛阳城平面详图。
隋唐洛阳城
城市给水 隋唐洛阳城的花园城市得益于其周围伊、 洛、涯、涧4水丰富的自然水资源。其中伊水 掠城南来向东北流;洛水由城西上阳宫南入城, 并沿皇城城南向东横贯全城,是对洛阳城市影 响最大的一条河流;渥水由城北入城汇人洛水; 涧水即谷水从城西北角流入城内,流经宫城、 上阳宫、西苑,终汇人洛水。由此可见,隋唐 洛阳城不仅洛水贯城,而且三面环水,伊洛2 水又近似平行,十分有利于开凿水渠。这样的 自然水系,不仅提供了城市中宫禁、苑囿用水 和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又满足了城市园林的 用水,为后来造园活动的兴盛提供了得天独厚 的条件。
洛阳的山脉主要由伏牛山、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四大山系构成,周围有郁 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 、嵩山等。这些山绝大部分位于栾川、嵩县、洛宁、汝阳境内,新安、宜阳 、偃师、伊川、孟津也有分布。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 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瀍河等10余条河流 蜿蜒其间。洛阳境内山川纵横,河渠密布,古代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 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洛阳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牡丹花的生长,这也 是洛阳牡丹名满天下的原因。 山河拱戴, 形势甲天下 山河拱戴 。 ,形势甲 天下。
小结:
东汉洛阳城
东汉洛阳城的城市用水来自18公里以外的涧谷之水,该凿渠引水工 程始于光武帝建武五年(公元29年),成于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 。 这条水渠的落成通水,除了为护城河和宫城以及整个都城的园林用 水提供充足的水源之外,还为漕运提供了良好的航道,使运粮船只直达 城下仓廪。此外还为百姓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便利。
北宋洛阳
洛阳地处天地之中,地势有险可依,又有洛水为其提供丰富的 水利资源。向来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北魏定都洛阳的原因就是因为其有利的外部空间要素条件,后 来开封彻底取代洛阳并一跃成为国都的原因是: 第一,唐廷失去河北和江淮经济的崛起造成唐朝经济地理 和财政形势的变化,促使唐廷愈来愈倚重通过汴水来获得江淮地 区的财富,因此处于汴水咽喉位置的汴州的地位就愈加上升; 第二,裴耀卿的漕运改革造成洛阳失去漕运中心的地位,刘晏 的漕运改革造成开封获得该地位; 第三,唐代宗和德宗时期一系列围绕着运河进行的军事争夺 进一步促使开封成为维护漕运安重镇; 第四,也是最关键的,洛阳的漕运条件渐渐逊色于开封。 从每一条原因中我们都能看到,一个城市的外部空间要素对该 城市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真的是“成也洛水,败也洛水”。
城市与外部空间要素的关系
洛阳城,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 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因而有“八关都邑”、“山河拱 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而且雄踞“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 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 “十省通衢”。所以历朝历代均为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争之地, 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洛阳城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洛邑、 雒阳、神都。境内山川纵横,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北依王屋山—— 太行山,又据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关都邑,八面环 山,五水绕洛城”的说法,因此得“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名, "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与核心,河图洛 书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 在此交汇,中国的国名便源自古洛阳,国花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 被世人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牡丹始于晋,兴于隋,盛 于唐宋。苏辙语:洛阳“园囿亭观之盛,实甲天下”。1982年洛阳 市定牡丹为市花,每年4.15-25举办牡丹花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