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理论发展概述)【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宏观经济理论发展概述

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结论的要点是什么?

答: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结论包括以下几部分:

(1)在产品市场上:①供求服从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它自身的需求;②储蓄、投资与利率有密切关系,利率的灵活变动可以使资本市场上的资本供求达到均衡;③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产品市场将处于均衡状态,因此国家干预具有挤出效应,即政府公共支出的增加将导致私人消费与投资的相应减少,而总需求仍然保持不变。

(2)在货币市场上:①货币数量论,即货币数量的变化仅仅影响总价格水平,而不影响总产出水平;②货币面纱论,即货币的作用只是把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商品的相对价格,表现为某种绝对价格,对实际经济不发生任何影响。

(3)在劳动力市场上:①劳动市场的均衡与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没有本质区别,即工资和物价可以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而灵活变动,充分就业均衡总能实现;②认为失业的主要组成包括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否认周期性失业的存在。

2.凯恩斯在哪些方面对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进行了“革命”?

答:凯恩斯“革命”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否定萨伊定律。萨伊定律认为,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需求总是等于供给,因而经济体系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能自动地实现均衡。凯恩斯则认为,供给和需求并不必然相等,如果收入不全用于支出,供给就不会与需求相一致。

(2)否定古典的利率、投资与储蓄理论。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储蓄总能通过银行的作用,使其自身转化为投资。货币市场通过利率机制会使投资与储蓄达到均衡。而凯恩斯认为,储蓄与投资来源于不同的经济主体,储蓄的动机与投资的动机并不相同,影响储蓄的主要因素是收入而不是利率,影响投资的因素主要是货币需求的变化。因此,仅凭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整很难实现投资与储蓄的均衡。

(3)否定古典宏观经济就业理论。古典宏观经济的就业理论认为,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社会不存在失业,即使有失业,也只是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自愿失业。凯恩斯则认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社会存在非自愿失业,充分就业并不是能经常达到的。

(4)否定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思想核心是强调经济体系的自动调整机制的作用,主张政府实施自由放任的政策,反对国家干预。而凯恩斯积极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生活,将国家的“需求管理”政策看作是挽救资本主义经济失衡的有效措施。

3.试述对经济行为的预期的重要性。

答:人们对经济行为的理性预期,对其决策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会使人们对已出现的经济行为做出理性反应,从而导致一些经济行为的失效。例如,假定政府准备通过增加预算赤字来增加总需求,从而增加产出。在没有理性预期的情况下,如同凯恩斯学派的分析,政府政策会取得预期效果,即总产出增加。在理性预期的情况下,人们根据以前的经验知道预算赤字的增加将会引起通货膨胀,于是,人们就会立即根据预测到的结果调整自己的行为,最终结果是使政府的政策无法产生实际效果。

因此,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在理性预期情况下,政策是无效的,所以最好的政策就是不

实施政策。只有当政府实施的政策没有被公众预期到时,这种“意外”的政策才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性,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学家主张货币供给应该保持稳定的增长率,税率也应该保持稳定性,同时财政政策应该具有公开性,并能取信于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