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开县巨龙职校课程标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数控专业一、课程性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它以数学、物理、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等课程为基础,为培养学生确立互换性、标准化以及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掌握公差与配合标准、极限与配合制、计量和测量知识;为学习有关后继课程、专业课程打基础,对实现生产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总的目标:专业基础知识与人文品德修养整合发展。

目标的四个方面: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制造技术呼唤进—步提高产品的互换性——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正是提高产品互换性的必备前提——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基本方法。

实现目标的学习方法:概述,理论,方法,练习等。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基本范畴。

(2)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及对各具体工程事物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进行广泛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及练习活动,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技能目标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应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会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工作,会设计常用量规,并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五、实施建议1.教学建议《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这门课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为创设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素质和教学的需要,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教学。

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在内容上要突出重点,深入浅出,在教学要求上做到具体知识传授与整体精神把握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多媒体软件为辅助。

根据教学进程,适时布置和批改作业,及时答疑解惑,以达到学后懂且能用之目的。

在注重课堂讲授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实训课的开设和现场指导,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教学评价(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可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1.课程属性《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机械产品精度设计能力和技术检测能力,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实用性和实践性。

2.前导主要专业课程名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前导主要课程是《识图与制图》,通过前导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零件图与装配图的基本知识、识读与绘制方法,了解了公差在零件图上的标注规范,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3.课程定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主要介绍了互换性及标准的相关知识、孔轴结合的极限与配合基本知识及其检测、测量技术及数据处理、几何误差及其检测、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圆锥的公差及其检测、普通螺纹的公差及其检测、直齿圆柱齿轮公差及其检测等内容。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查阅并使用相关国家标准的方法;正确地处理设计与制造、公差与误差之间的关系;掌握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设计、正确查阅相关手册、选择零件精度、选择适合零件精度检测方法的能力。

4.后续主要专业课程名称通过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学习,为后续《机械设计基础》、《典型机械零件加工工艺及实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机床夹具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5.融通课程性本门课程不属于课证融通课程。

6.配套线上课程本门课程建设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属于Spoc范畴,得实网络教学二、课程教学目标1.素质目标(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心系国家教育和建设事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好的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3)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组织协调、沟通能力;(4)培养严谨的学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5)树立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爱岗敬业、遵纪守时等职业操守;(6)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7)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采取任务式教学方法,比较全面地讲述机械加工中有关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超度,螺纹公差及技术测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计量器具的使用,能正确认识和使用公差配合国家标准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公差配合的应用、机械零件的一般测量方法的专业能力,具有查阅资料及相关应用手册的方法能力,善于观察、思考、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

三、设计思路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培养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能运用机械公差配合的基础知识、国家标准,解决加工的精度问题。

(2)掌握使用检测工具,完成机械零件的测量工作,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2、方法能力目标:(1)能查阅资料及相关应用手册,解决技术中遇到的难题。

(2)具有善于观察、思考、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团队协作、沟通和协调能力。

(2)具有爱岗敬业、严谨自律的工作态度。

五、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本课程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

课程比较全面地讲述机械加工中有关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超度,螺纹公差、齿轮公差及技术测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专业课程教学和生产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课程整体设计(二)课程学习单元内容与要求六、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三个部分,分别占总评成绩的30%、40%、30%。

总评成绩60分合格。

列表如下:(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平时作业、实践操作出勤占总成绩10%。

迟到、早退一次扣1分,缺勤一次扣5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70学时)适合数控专业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70学时)适合数控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职业基础能力的核心课程,课程以企业UJ位技能的调研数据为依据,以典型零件的几何精良设计马桧测为主要教学的内容,其功能与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而公差配合与测域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深刻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具备从事数控技术专业的基本专业技能,并为后续专业课程设计与学生的顶岗实习作前期准备.二、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加境E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培笄学生职业能力出发,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诳,进行课程整体设计,通过公差配合与测破技术单元教学过程设计,并以最后理论实训单元设计教学,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知识目标(1)学会分析零件结构,掌板零件尺寸精度的设计方法,熟悉零件尺寸的检测方法,以及尺寸标注的正确方法.(2)学会零件尺寸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3)认识零件形位精度,掌握零件形位精度设计,熟悉零件形位精度的检测方法.以及在图中的正确标注.(4)认识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掌握如何选用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以及在图中的正确标注.(5)熟悉典鞭零件,如螺纹、键、轴承、齿轮等标准件的标准以及使用性能,会变阅手册、选用常用的标准件,并能对典型零件的几何精度的进行设计.2.学生专业能力目标;(1)能按设备的工作要求与运动性能选择零件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合埋的检测方法.(2)能用图样和技术语言来表达零件的尺寸精度、形位.希皮、表面粗糙度、以及合理的检测方法.(3)会对齿轮、轴系等结构零件进行几何精度分析,(4)培养学生查阅手册、检索资料的能力.(5)初步具备零件几何精度设计的能力.能综合本课程所学知识,完成一级直齿同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6)具备对设计进行总结、整理、归纳的书面表达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工作任务知识要求技能要求课时四、实验内容实验一1.皮块的清洗与组合2.内径百分表测孔3.比较仪测轴1.卧式测长仪测小孔实验二2.水平仪测林轨的H战度3.偏摆检测仪刈轴的跳动4.对称度的测量实验三轮睨仪测表面和糖度2.光切显微彼测表面3.粗精度样板实验四1,三针法测螺奴4.万工显测爆纹5.正弦观测推度实验五齿轮测及1.测齿原2.公法线千分尺测齿轮3.投影仪测小齿轮4.大型工具显微镜测位置度5.万能测齿仪测携节周节五、教学硬件设施1.一般长度测吊:仪器:谢标卡尺、端疵测微器、万能角度尺、高度尺、/块、机械测微仪、偏投测长仪、椎式水平仅、三针、百分表、千分表、平板、磁力表座、V型帙、内径百分量表等.2.光学精密仪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长仪、4500投影仪、光切显微境、光学测微仪.3.精密仪器:圆吱仪、表面相精度自动分析仪、力能测齿仪、单啮仪等,。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2)掌握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3)学会运用公差配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测量精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致观察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2)公差配合的分类及应用。

2. 公差配合的计算(1)基本公差、标准公差和极限公差的关系;(2)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和圆柱尺寸的公差计算方法。

3. 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1)公差配合在轴和孔配合中的应用;(2)公差配合在齿轮传动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2)公差配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2. 演示法:展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实际操作过程;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测量精度。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2. 教具: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等)、示教模型;3. 课件:公差配合的相关图片、图表和实例。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案例,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公差配合的计算:讲解基本公差、标准公差和极限公差的关系,并通过实例演示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

4. 应用实例:分析公差配合在轴和孔配合、齿轮传动等方面的应用。

5. 总结与练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

七、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练习题目,包括公差配合的计算和应用实例。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二、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硕士研究生专业课,属于机械工程领域,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公差配合和技术测量的理解,能够根据要求选择适当的公差配合方式,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巧,为机械制造提供正确、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课程目标1. 理解公差与配合的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的配合类型及其特点,能够根据不同要求选择适当的公差配合方式。

2. 掌握测量系统的构成和参数,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影响,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和设备,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

3. 理解技术图样的基本知识和规范要求,能够正确解读和绘制图样,掌握图样符号和标注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4. 了解机械制造中涉及的常用材料和加工工艺,能够根据对零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加工工艺。

5. 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能够开展一定的科研工作和创新项目。

四、课程内容1.公差配合基础知识公差的概念及其类型,配合的概念及其类型,公差配合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公差与配合的符号及其表示方法。

2.常用公差配合及其特点轴类和孔类配合的类型及其特点,滑动配合的类型及其特点,齿轮类配合的类型及其特点,连接配合的类型及其特点,压力紧配合、屈服配合及其特点。

3.技术测量基础知识测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影响因素,测量的精度和精度等级,测量系统的构成和参数,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其限度误差。

4.技术图样基础知识技术图样的基本要素和分类,技术图样符号和标注的含义和使用方法,技术图样的规范要求和编制方法。

5.材料、加工工艺及其选择常用材料的特点和性能参数,常用加工工艺的分类和特点,根据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加工工艺。

6.科研工作及创新项目科研方法的基本原则和分类,科学研究的流程和方法,创新项目的基本要素和实施方法。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结合理论与实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程内容。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机械测量》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公差配合与机械测量》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重点建设的五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结合典型工作任务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本课程包含公差与测量两大方面内容,把计量学和标准化两个领域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等许多领域密切相关,是与制造业发展紧密联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精度意识和对机械零件的检测能力,为学生考取机床操作中级工服务。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公差与测量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最新的国家标准,能够熟练选择和使用测量器具,具有对典型零件实施检测的能力,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则和基本方法,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公差与检测的知识和技能,直接为学生胜任该专业核心就业岗位服务。

将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主要学习任务:1)机械零件检测的基础知识;互换性的广泛使用;2)尺寸公差与配合的基本知识和选择方法,在零件上的标注和检测方法;3)形位公差的基本知识和选择方法,在零件上的标注和检测方法;4)零件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指标和检测方法;5)圆锥零件的基础知识和检测方法;6)螺纹零件的基础知识和检测方法;7)齿轮的使用要求和检测方法;8)量规的设计基本方法和原则;9)综合类零件的检测方法的设计以及检测仪器的选择。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应达到以下要求:1) 熟练掌握机械零件图纸的识图、分析和加工信息提取;2) 熟悉机械零件加工误差产生的原因,并对原因进行分析;3)根据零件图纸要求,使用一般仪器对零件进行检测;4)熟练尺寸误差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选择;5)熟悉形位误差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选择;6)熟练表面粗糙度误差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选择;7)熟练圆锥零件误差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选择;8)熟练螺纹误差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选择;9)熟练齿轮误差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选择;10)熟练量规的设计方法和原理;11)熟练综合零件误差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选择;12)掌握各类零件的检验,能对误差进行分析、优化、评价和总结。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职业技术学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二O一七年四月修订×××××职业技术学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二、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具制造专业。

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包括:“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两大部分。

“公差配合”属标准化范畴;“技术测量”属计量学范畴。

本课程是将公差配合和计量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

四、课程设计鉴于该课程是基于机械生产过程课程体系中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核心主干课程,针对中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为实现学生掌握零件测量和产品检测等专业技能的培养目标,本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如下:通过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学做合一。

按照常见几何量传统测量和精密测量等实践过程安排学习项目,其内容按照“操作从简单到复杂、被测零件精度从低到高、测量任务从单一到综合”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将公差制度与国家计量标准等理论知识,融入到9个测量项目中,使学生掌握通用量具和最新精密计量仪器的测量技能,培养学生从事产品质量检测岗位的工作能力。

五、课程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1)能正确理解图样上所标注公差配合代号的含义。

(2)掌握形位公差基本理论、形位误差测量原理与方法。

(3)掌握表面粗糙度基本理论、表面粗糙度测量原理与方法。

(4)掌握普通螺纹公差的基本理论及其测量原理与方法。

(5)掌握直齿圆柱齿轮公差基本理论、齿轮测量原理与方法。

2. 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内径测量、外经测量。

(2)能够进行形状误差测量、位置误差测量。

(3)能够进行检测零件表面质量。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3篇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3篇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第一篇:课程背景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制造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主要介绍公差配合理论、测量技术以及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机械制造中的公差配合设计原则、测量标准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机械零件的测量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测量水平和制造能力,为将来从事机械制造行业的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开设要求学生具备初步的技术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物理、材料力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学生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的使用,同时要具备一定的机械制图能力和制造工艺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机械制造中的公差配合原理、公差设计、测量原理及其应用、机械零件的测量方法与检验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将会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达到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知识和能力的目标。

第二篇: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领域中公差配合原理与应用、测量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逐步提高其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检测等工作的能力与水平。

具体目标和教学要求如下:1.掌握公差配合理论及其应用,了解机械零件的公差设计原则和公差配合标准等相关知识。

2.掌握测量仪器的种类、测量原理及其使用方法,能根据零件的形状、精度等要求进行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检测。

3.能够熟练掌握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误差分析、数据统计及分析等数据处理技术。

4.具备独立完成机械零件测量、精度检测等工作的能力,同时能参与机械制造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方面的工作。

5.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结合实际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方案。

第三篇:课程教学内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公差配合理论与应用:在这个阶段,我们将通过理论和实例对公差配合原理进行详细讲解,包括公差概念、公差等级分类、公差偏差和公差配合原则等内容。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制定人:卢凯林教研室:机电一体化审核人:舒德发编制单位:重庆经贸职业学院编制日期: 2015年3月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4012224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考核方式:考试教学时数:108总学分数:6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课程定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课程简介《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机电相结合类各专业必需的主干技术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纽带与桥梁,又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在于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操作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公差与检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②课程性质该课程为必修课,非双证课程,工学结合课程。

③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该课程符合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符合合作企业,属于主干课,后续课程有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④课程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哪些专业技能、或支撑哪些岗位能力、培养哪些职业素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公差与测量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最新的国家标准,能够熟练选择和使用测量器具,具有对典型零件实施检测的能力,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则和基本方法,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公差与检测的知识和技能,直接为学生胜任该专业核心就业岗位服务。

将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⑤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理论课(含实践)/理实一体,学时各多少)等。

理论课:54实践课:542.设计思路①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精度意识和对机械零件的检测能力,为学生考取机床操作中级工服务。

课程设计理念②课程设计思路鉴于该课程是基于数控方向课程体系中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核心主干课程,针对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为实现学生掌握零件测量和产品检测等专业技能的培养目标,本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如下:通过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学做合一。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有关术语定义;基本掌握有关公差标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规定,具有初步选用公差与配合的能力;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会选用和使用测量器具,具有对典型几何量实施检测的能力;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则和基本方法。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互换性的知识,能正确理解图样上所标注公差配合代号的含义;(2)形位公差基本理论、形位误差测量原理与方法;(3)表面粗糙度基本理论、表面粗糙度测量原理与方法;(4)键与花键公差基本理论及其测量原理与方法;(5)螺纹公差的基本理论及其测量原理与方法;(6)齿轮公差基本理论齿、轮测量原理与方法;(7)量规设计原理与方法;(8)公差配合理论及典型零件公差知识。

2.能力目标:(1)内径测量、外经测量;(2)形状误差测量、位置误差测量;(3)分别用针描法、光切法、干涉法测量表面粗糙度;(4)影像法测量螺纹、三针法测量螺纹;(5)齿轮各参数的测量;(6)设计光滑极限量规。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2)培养学生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论文写作的能力;(4)培养学生自我提升、开拓创新的能力;(5)培养学生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1.明确本课程的任务。

2.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

3.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4.零件加工误差与公差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二)教学重点1.互换性与标准化的概念。

2.零件加工误差与公差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3.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三)教学难点1.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2.零件加工误差与公差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四)小结:1.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

2.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3.零件加工误差与公差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第二章极限与配合(一)教学目的1.掌握有关“尺寸“的术语。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时长:2学时/周,共计XX学时/学期授课对象:机械类专业学生二、课程目标1. 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了解测量技术和测量工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掌握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和应用;4.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公差配合设计;5.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公差基本术语及概念:熟悉公差基本术语及概念的定义,理解其含义;2. 尺寸公差与配合:掌握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公差配合设计;3. 量具使用:熟悉常用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等)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测量工具;4. 测量技术:了解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范围,掌握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5. 综合实践:通过综合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方法;2. 难点: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公差配合设计。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相关知识;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应用;3. 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2. 实验成绩: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3. 期末考试:笔试或操作考核,检验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掌握程度。

八、课程资源1. 提供相关教学视频、PPT、案例等教学资源;2. 提供测量工具的使用和维护指导;3. 提供课后答疑和辅导服务。

九、课程评估与反馈1. 定期进行教学效果评估,收集学生和教师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式;2.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积极提出问题和建议;3. 及时反馈学生的成绩和进步情况,鼓励学生不断提高。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B类课(一)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互换性、公差与高质量产品的概念;能正确识读、标注模具图纸上公差、配合及表面粗糙度要求,并能熟练查用相关国家标准;能正确选择和使用生产现场的常用量具对一般的几何量进行综合检测。

能力目标:通过完成一套模具装配图及主要零件图的识读及误差的检测和一套冲压模具的测绘训练后,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识读模具图上相关的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能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量具对模具零件进行检测并能判断其合格性;能正确选择和标注模具设计图样上的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能熟练使用国家标准手册。

知识目标:掌握国家标准规定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方面的知识,理解图纸的技术要求,掌握常用量具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

素质目标: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加强与人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2、课程要求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应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会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工作,会设计常用量规,并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实施和项目设计1、课程实施本课程将课程内容进行分解、组合,通过典型实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法来解决工程中的每一个知识模块。

本课程是将公差配合和计量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

本课程讲授之前,学生应已修完如下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等。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需要对以上的专业基础进行综合运用2、项目设计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本中传统内容进行分解、组合,通过典型实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法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公差配合与测量]课标精选全文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公差配合与测量]课标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类课程。

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其功能在于使学生明确公差配合与测量的基础知识,在实际生产中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能正确选用测量器具,并会一般零件测量。

因此该课程在整个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必须先行开设,为后续进行机加工技术训练、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应用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立足五年制高职,着眼就业岗位,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训练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以缩短学生从业的适应期。

2.倡导学生主体。

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设置工业情境,学生在实训室“仿真性”的工业环境中,在工业训练设备上寻找解决的方案并加以实现。

3.注重技能训练。

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带领学生进一步实践,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教师引导,上升到理论,补充理论内容,项目之间的联系是以模块的形式搭接,从而使学生掌握综合应用技术。

直到彻底解决问题。

4.改进考核方法。

注重过程考核和应用能力考评,坚持考核方式多样化;笔试和口试结合,单元测试与综合测试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1.以就业为导向,确定教学项目。

本课程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项目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采用了综合化、项目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模块采用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思路。

2.根据生产任务,组织课程内容。

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并按岗位任务的递进和流程关系来确定各个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公差配合与测量项目的需要确定了十二个项目,将公差配合与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相关规范循序渐进融于各项目之间,并通过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完成,全面而合理地覆盖公差配合与测量领域所涉及基本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3.根据工作要求,制定教学目标。

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代码:《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总学时数:48(理论课学时数:32 实践课学时数:16)
适用专业:机械类专业
1.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包括:“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两大部分。

“公差配合”属标准化范畴;“测量技术”属计量学范畴。

本课程是将公差配合和计量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

1.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是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课;
|
2.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是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机械类专业学生专业课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应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会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工作,会设计常用量规,并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基本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从互换性角度出发,通过系统简练地介绍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选用方法和误差检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学到有关精度设计和几何量检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知识教学目标
1. 系统、简练地宣传贯彻国家颁布的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2. 从保证机械零件的互换性和几何精度出发,介绍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3. 掌握有关互换性、公差、检测及标准化的概念。

4. 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标准的规定并能正确选用及标注。

5. 基本掌握常用件的互换性规定及常用检测方法。

6. 理解计量器具的分类、常用度量指标、测量方法并能正确应用。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能掌握有关尺寸公差配合制度、国家标准;
2.能标注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3.能熟练使用游标卡尺、千径外分尺、内径百分表等通用量具测量几何量误差

4.能使用螺纹千分尺、三针法、工具显微镜、螺纹量规等测量螺纹中径、螺距、牙型角和综合检验
5.能使用百分表、平板、角尺、偏摆仪、V型铁、厚薄规等测量平行度、垂直度、圆跳动、同轴度等形位误差
6.能使用公法线千分尺、齿圈径向跳动仪、万能测齿仪等测量齿轮的误差项目
7.能使用光学式坐标测量仪精密测量几何量尺寸误差和形位误差
8.能设计简单的光滑极限量规和位置量规
3.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绪论
内容:
/
1、互换性概念
2、标准化与优先数系
要求:
1、了解互换性的定义、优点和重要性;
2、熟悉优先数和优先数系的定义;
3、了解实现互换性的方法和手段。

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
内容:
~
1、概述
2、基本术语及定义
3、常用尺寸孔、轴的公差与配合: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
4、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
5、公差配合的选用
6、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要求:
1、熟悉尺寸、偏差、公差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2、重点掌握三大配合的计算、标记和公差带图的绘制;
3、掌握两大基准绘制的内容,公差的两要素,掌握公差表格的使用;
4、掌握基准制的选择原则,公差等级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5、了解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测量技术基础
内容:
1、测量的基本概念
2、长度计量单位和基准量值的传递

3、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4、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5、测量器具的选择
要求:
1、掌握量块的作用;
2、了解测量方法的分类;
3、掌握通用量具的原理,测量误差的分类,测量器具的选择方法。

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测量

内容:
1、概述
2、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标注
3、形状和位置公差带
4、公差原则
5、公差形位公差的等级与公差值
6、形位误差的检测
7、形位公差的选用

要求:
1、掌握形位公差符号、标记、含义、形位公差的区别;
2、掌握形状公和位置公差的标注方法;
3、掌握公差带和特点及标记;
4、掌握公差原则的内容、合格条件和应用场合;
5、掌握形位公差的等级与公差值;
6、掌握形位误差的评定方法;
7、掌握形位公差的项目选择和确定方法。


表面粗糙度与测量
内容:
1、概述
2、表面粗糙度评定标准
3、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4、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5、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要求:
/
掌握主要参数的定义、注重各种标记的检测方法圆锥公差与测量
内容:
1、基本概念
2、圆锥几何参数偏差对圆锥互换性的影响
3、圆锥公差
4、角度和锥度的检测
要求:
)
掌握圆锥配合的特点、各偏差的测量方法
螺纹结合
内容:
1、基本概念
2、螺纹几何参数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
3、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4、螺纹的测量
要求:
|
掌握螺纹的几何参数误差及测量方法
圆柱齿轮公差与测量
内容:
1、概述
2、齿轮误差的评定指标和测量
3、齿轮精度、侧隙的规定及检测
要求:
1、掌握齿轮的基本要求
&
2、掌握第Ⅰ公差组许定指标及含义
3、掌握第Ⅱ公差组、第Ⅲ公差组的评定指标及含义;
4、掌握齿轮的分级,精度选择、侧隙及正确标注
4.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1. 采用启发式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课则为讲辅结合,一边学习一边操作,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借助实验手段达到掌握所学知识,实验课则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主要环节。

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试验后要求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习题要求:通过习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并巩固和加深概念。

为此,课后必须布置适量的习题。

还需要增加讨论课、现场课以及答疑质疑等教学环节。

2.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结合多媒体教室进行电脑演示,可以使两种方式的长处得到发挥。

3.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教学等。

有条件的话,借用多媒体的声像演示,对理论实例进行展示,提供给学生直观的理论印象。

@
4.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训练学生独立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课本中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5.作业是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布置大量的上机作业由学生独立完成。

认真批改作业,杜绝抄袭。

布置1-2次大作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精心编制电子教案:精心编写了配套的PowerPoint教案。

精心组织演示内容,做到图文并茂,提纲挈领。

便于学生理解和自学,也便于老师的讲授。

教学评价建议
为了让本课程更好的体现贯彻“技能培养为主,知识够用为度,理论教学+实验实训+综合项目实训3层递进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岗位实践能力,在本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拟采用两种方案并行的思路,更好的实现课程和行业职业岗位需求的联系。

4.2.1考核评价及方式
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4.2.2教学过程评价
期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30%(包括迟到、早退、旷课、实验报告和缺交作业),期末考试成绩成绩占:70% :
(1)平时成绩 30%
1.考勤15分:迟到、早退-1分/次,缺课-5分/次,无故缺课次数四次
以上,平时成绩记零分。

2.作业15分,缺交作业3次以上,平时成绩记零分
(2)期末考试成绩按试卷成绩的70%计算,卷面成绩低于45分者,该门
课程不及格。

教材选用
使用教材和参考教材名称: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主编:徐茂功机械工业出版社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主编:廖念钊中国计量出版社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要求说明
本课程主讲教师要求具备《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经验和
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
1.课堂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教学。

其它
本课程是《机械制图》等课程的后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课程的前修课程。

编制单位:机械教研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