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大学》心得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最新《大学》心得体会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树立文化自信必不可少内容,根据支部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我向同学们推荐《大学》。

一、先从儒家入手

先举个例子(出自易中天教授演讲):中国人为什么爱讲面子,道歉时习惯说“对不起”?无论是否学习过儒家文化都是这样说。这要从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模式:“成双成对”说起。儒家的“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都是成双成对的关系。中国人对人的道德要求,也是成双成对的。比如尊师爱生、拥政爱民、君仁臣忠、父慈子孝等等。既然我们的关系是成双成对的,就不能没有面子,因为你没有面子就不能面对他人。你有面子,我也有面子,我们就可以面对了,这叫做“面对面”。如果一个人没有面子,或者一个面子大,一个面子小,就不能面对,叫做“不对”。不对就是错过。对不上就错过去了。所以一个人要是事情做得不对,那就是有了过错,就要说“对不起”。我们的日常语言中蕴含了大量的儒家文化元素,即便现在我

们不再读私塾、考科举。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世界第一代文明古国中唯一文化绵延至今未曾断绝的国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易经》到《红楼梦》经典作品汗牛充栋。就一般意义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指三教九流,三教指儒释道三家,九流指儒家、道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和农家,其中以儒家文化最为核心。因为儒家为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社会建立了“精神家园”,也就是张载了横渠四句中“为生民立命”的“命”。中华民族这一文化民族由此建立,孔子作为儒家开创者因此被后世推崇为“大成至圣先师”。当今,孔子像树立到了天安门广场,孔子学院开遍了全世界。要深入了解中国人文精神,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从儒家文化入手。

二、读传统文化经典主要学思想精髓

读传统文化经典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如鲁迅先生评《红楼梦》“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流言家见宫闱秘事”。什么是最值得学习的部分呢?个人认为是学经典中的思想精髓,如抱着打发时间、满足猎奇、增加谈资则另当别论。古代经典是古圣先贤们基于当时有限的信息条件下形成的观点和方法,在当时具有相当的先进性才能被后人奉为经典,随着时移世易很多观点和方法现在已不适用。但正因为信息的有限性,前贤们思考问题很深,达到的思

想高度很高,如《易经》的先天八卦图,就是古人们观察天象建立的位置坐标系。

还有一个需要搞清的问题是如何区分精华与糟粕。首先要明确精华与糟粕是相对的概念,理解运用对了就是精华,反之则是糟粕;古代的精华,不适应当代实际也是糟粕,但糟粕中蕴含的思想也值得借鉴。区分精华与糟粕不能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和生搬硬套,犯教条主义的错误,领会其思想精髓很重要,才能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如大家经常讲的“和为贵”,前面还有一句“礼之用,和为贵”,其意指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施行以促进和谐为目的,用规章制度规范行为可以促进和谐。仅用后一句,有“和稀泥”之嫌。又如文质彬彬,现在一般理解为斯斯文文。其出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毛主席说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才是正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信息随时可以检索,古时的方法现代不一定适用,不学思想精髓,与读心灵鸡汤文章没什么区别。

另外,现代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系统学习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接受的是现代西式科学教育,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不了解其思想精髓,上升到思想哲学的高度,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有自己的“索引和书架”,学的越多要么感觉头脑越乱,要么瞎耽误工夫。

三、学习时需注意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华传统文化有诸多特点,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时应注意以下特点:

(一)中华传统文化以具象思维为主

中国是目前唯一使用象形文字的国家。每个字在造字之初都是一幅画,古汉语基本上都是单字词。因远古先民是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不易,故甲骨文基本上是抽象画,随着文字的流变,越来越抽象,但汉字的原生字基本上都是以形表意。如“池塘”,池指方型的水池,塘指圆型的水池,池塘这个词古时候是不成立的。加上古代印刷术、造纸术并不发达,信息传播成本很高,文言文讲究言简意赅。看古代经典切忌按现代多字词的习惯来读,每一个字都有含义。

(二)述而不作

古人治学讲究述而不作,即便是孔子级的圣人,都讲究论述三皇五帝时的思想,自己不作新观点。这个传统使具象思维的习惯一直延续,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是前文字时代的符号系统,而非抽象的二进制数学模型。

(三)微言大义

古人讲究微言大义,直接抛结论给你,不作论述。孔子从来没说过为什么要讲“仁”,只是告诉你应该讲“仁”,具体哪些行为是仁,又有多种表述。

四、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

(一)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

陆王心学的创始人之一,南宋的陆象山的“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可以作为,学习传统经典的两个阶段。第一步,放空自己,把一切既有的常识和观念都清零,搞懂经典的思想精髓是什么。第二步,学到的思想与自己的思想融会贯通,提升一个层级后,再用经典中的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跳过第一步,犯“手里有个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的错误,费时费力不得要领。

(二)作者中心主义、文本中心主义和读者中心主义

按照西方的解释学,阅读分为作者中心主义、文本中心主义和读者中心主义三个阶段。如读苏轼的《定风波》,作者中心主义是研究苏轼在什么情境、什么时代背景写这首词,表达什么感情;文本中心主义是研究这首词的文字含义;读者中心主义是直接研究这首词本身带给你什么感受,具体知不知道谁写的并不重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也需

这么一个过程,最重要的是读者中心主义,领会其思想精髓。

(三)经史合参

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微言大义特点,不了解其时代背景很容易穿凿附会,研究学问需要经史子集一起看,只了解思想精髓经史合参就够了。

(四)观其大略与不求甚解

观其大略是诸葛亮的学习方法,不求甚解是陶渊明的学习方法,对我们也很有效,一来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传统文化专家,二来中华传统文精华与糟粕具有,这两个方法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五、为什么推荐读《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原是《》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所作。经北宋、竭力尊崇,南宋又作《》,最终和《》、《》、《》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不同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开蒙读物,古代儒家士子入私塾,《大学》是第一本必读书,是开格局的第一本书。《大学》顾名思义,指大人之学,即统治者治理国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