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学教案教案首页

中医护理学教案教案首页

中医护理学教案教案首页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2. 课时安排:共5 节3. 教学目标:了解中医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理解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中医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中医护理的定义中医护理的原则(整体护理、辨证施护、预防为主、因人施护)2. 中医护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望、闻、问、切四诊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煎煮、针灸、拔罐、按摩等)3. 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常见病症的中医护理措施中医护理在慢性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医护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术2. 实践操作法:演示和指导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实例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中医护理基本概念和原则的理解2. 操作演示:评估学生对中医护理技术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医护理在临床应用中的理解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医护理学教材2. 教学PPT:展示中医护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术3.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模型:用于实践操作演示和练习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中医护理学资料和案例分析六、教学活动1. 第一节课:介绍中医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进行课堂问答,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医护理的基本理念。

2. 第二节课:讲解中医护理的基本技术,进行实践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并掌握中医护理技术。

3. 第三节课:讨论中医护理原则在临床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中医护理原则的实际运用。

4. 第四节课:学习常见病症的中医护理措施,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病情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5. 第五节课:总结中医护理在慢性病和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医护理的实际应用。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医护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术,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以及如何根据病情运用中医护理原则。

中医护理学教案

中医护理学教案

中医护理学教案一、课程背景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研究中医护理理论、方法、技术的独立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有了关于中医护理的记载,而在现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中医护理学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和应用。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对常见疾病进行护理,提高学生在中医护理领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内容1、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包括中医护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等。

2、中医护理学技术: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中医护理操作方法。

3、常见疾病的中医护理:针对不同疾病,介绍相应的中医护理方法,如感冒、咳嗽、失眠、胃痛等。

4、中医养生与保健:介绍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和常见方法,如气功、太极拳、食疗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

通过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成绩为期末考试成绩。

通过评估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研究中医理论在护理领域应用的重要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医护理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能够运用中医方法进行疾病预防、保健、康复以及护理。

本教学大纲将详细阐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1、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基本概念与理论。

2、中医诊断学:学习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掌握常见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3、中医护理技术:学习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中医护理操作技能。

4、中药学基础:学习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掌握常用中药的辨症施治。

中医护理学课程设计

中医护理学课程设计

中医护理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并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对常见病症进行初步分析。

2. 学生能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技能,如拔罐、刮痧、按摩等,并了解这些技术在日常护理中的应用。

3. 学生能了解中医护理中的药物使用原则,包括中药的煎煮、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中医护理技能进行简单的健康评估,提出合理的护理措施。

2.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拔罐、刮痧等技术,并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提高护理效果。

3. 学生能够根据中医理论,为患者制定合理的中医饮食调养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中医护理学,培养对中医文化的尊重和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关注个体健康,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3. 学生能够关爱患者,尊重生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本课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和中医护理学课程的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中医护理基本理论、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中医护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中医特色、德技兼备的护理人才。

二、教学内容1. 中医护理基本理论:- 阴阳五行学说- 脏腑经络学说- 中医病因病机学说2. 中医护理基本技能:- 拔罐技术- 刮痧技术- 按摩手法3. 中医护理药物使用:- 中药的煎煮方法- 中药的服用方法- 中药使用的注意事项4. 中医护理实践操作:- 健康评估方法- 护理措施制定- 中医饮食调养方案5. 中医护理案例分析:- 常见病症的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在实际病例中的应用- 护理效果评价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涵盖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技能和实践操作。

教学大纲明确以下安排和进度:第一周:中医护理基本理论(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第二周:中医护理基本理论(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第三周:中医护理基本技能(拔罐技术、刮痧技术)第四周:中医护理基本技能(按摩手法)第五周:中医护理药物使用(中药的煎煮方法、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第六周:中医护理实践操作(健康评估、护理措施制定、中医饮食调养方案)第七周:中医护理案例分析(常见病症的中医护理应用及效果评价)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旨在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中医护理学教案教案首页

中医护理学教案教案首页

中医护理学教案教案编写者:教案编辑专员教学目标:1. 理解中医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3. 了解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1. 中医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中医护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3. 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和价值。

教学难点:1. 中医护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 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和价值。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教学PPT。

2. 准备相关的中医护理教材和参考资料。

3. 准备教学用具,如模型、图谱等。

教学过程:第一章:中医护理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中医护理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中医护理的原则。

1. 中医护理的概念。

2. 中医护理的原则。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医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中医护理原则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医护理概念和原则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

第二章:中医护理的基本技术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技术。

二、教学内容:1. 中医护理的基本技术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技术。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医护理的基本技术。

2.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基本技术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1. 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对中医护理基本技术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中医护理的方法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中医护理的方法。

1. 中医护理的方法包括:中药护理、食疗护理、情志护理、运动护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医护理的方法。

2.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中医护理方法的理解和经验。

四、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医护理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1. 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包括:疾病护理、康复护理、慢性病护理。

中医护理学教案(首页)

中医护理学教案(首页)

中医护理学教案第一章:中医护理学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医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3. 理解中医护理在现代医疗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3. 中医护理在现代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医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医护理学定义和发展历程的理解。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医护理基本原则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2. 理解中医护理原则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整体护理原则。

2. 辨证施护原则。

3. 预防和调护原则。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临床案例中中医护理原则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医护理基本原则的理解。

2. 临床模拟:评估学生运用中医护理原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中医护理的基本技能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技能。

2. 学会运用中医护理技能进行临床护理。

二、教学内容:1.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的应用。

2. 中医护理技术(如拔罐、按摩、刮痧等)的操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医四诊的应用。

2. 实践操作法:演示和练习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医四诊的理解。

2.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中医常见病的护理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医常见病的病因和病机。

2. 掌握中医常见病的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1. 感冒的护理。

2. 咳嗽的护理。

3. 泄泻的护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医常见病的病因和病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临床案例中中医常见病的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实训指导

《中医护理》实训指导

少商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 距指甲角 1 咳嗽、咽喉痛、鼻衄、发热、癫狂、中 直刺 0.1 寸或点刺 分许 风 出血
手 阳 明 大 肠 经
合谷Leabharlann 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 头痛、牙痛、牙关紧闭、无汗、多汗、 直刺或斜刺 0.5-1 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鼻炎、咽喉肿痛、耳聋、眼病、外感发 寸,孕妇不宜针 热、上肢关节痛、偏瘫、滞产、面神经 麻痹
实训二
课程名称 实验时数 教学 目的和要求 实验重点及解决 办法 实验难点及解决 办法 实验方法 实验用品 教材和参考资料
中医护理 2 学时
毫针进针法
实验题目 实验类型
毫针进针法 演示性
1.初步进行自身针刺的练习掌握临床常用地进针方法,体会针感。 2.掌握针刺前的准备、针刺的注意事项、异常情况的处理。 3.能够严格遵守针刺要求,养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常用进针的方法 通过课堂老师演示,使学生掌握取穴的准确度及操作的熟练度。提高 指力,熟练手法操作的要领。 针感、针刺意外情况的护理。 通过反复练习, 使学生掌握得气的感觉。 会对针刺意外情况及时处理。 教师利用板书讲解实验方法后 (重点讲解实验操作要领) , 在教师指导 下由学生操作完成全部实验内容。 各种规格的毫针、消毒棉球、75%乙醇、针盘、镊子等、学生自备 棉团、操作台。 教材: 《中医护理学》 (第 2 版) ,陈文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年 7 月。 参考书: 1.《中医护理学》,刘革新主编,人卫出版社出版,2006年第2版。 2.《中医护理学》 ,贾春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年。 3.《中医护理学基础学习与实验指导》 ,李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年 1 月。 4.《针法灸法实训教程》 ,马淑兰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第一版。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和时间分配

中医护理学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中医护理学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了解中医护理学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护理事业中的地位;(3)熟悉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治疗方法、常用护理技术及操作规范。

2. 能力目标:(1)具备运用中医护理学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2)能够根据患者病情,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进行辨证施护;(3)提高临床护理实践操作技能,提高护理质量。

3. 素质目标:(1)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2)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能力;(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中医护理学基本理论(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2)阴阳五行学说;(3)脏腑经络学说;(4)气血津液学说。

2. 中医护理学基本技能(1)中医望诊、闻诊、问诊、切诊;(2)中医护理技术,如推拿、拔罐、艾灸、刮痧等;(3)中药护理技术,如煎药、熬膏、敷贴等;(4)中医护理操作规范。

3. 临床护理实践(1)中医护理病例分析;(2)中医护理查房;(3)中医护理文书书写;(4)中医护理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中医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中医护理学理论进行辨证施护;3. 实践操作法: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中医护理技术、中药护理技术及中医护理操作的实践操作;4.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中医护理学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5.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中医护理学在我国护理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中医护理学基本理论:讲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

3. 讲解中医护理学基本技能:介绍中医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方法,讲解推拿、拔罐、艾灸、刮痧等中医护理技术。

4. 中药护理技术讲解:讲解煎药、熬膏、敷贴等中药护理技术。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精选全文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34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案
在这一学年中,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
如,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生动,理论知识不够,教学经验不足,组织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中医护理学教案

中医护理学教案

中医护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原则。

2. 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如脉诊、望诊、闻诊、问诊等。

3. 学会运用中医护理知识评估和处理患者的病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4. 理解中医护理在预防疾病、康复和养生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中医护理学与西医护理学的区别中医护理学的特点2. 中医护理原则整体护理辨证施护预护结合个性化护理3. 中医护理基本操作技能脉诊望诊闻诊问诊4. 中医护理评估与处理病情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评价5. 中医护理在预防疾病、康复和养生方面的应用预防疾病康复护理养生护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原则和护理操作技能。

2. 实践操作:演示和指导脉诊、望诊、闻诊、问诊等中医护理操作。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病例,引导学生运用中医护理知识进行评估和处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中医护理在预防疾病、康复和养生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脉诊、望诊、闻诊、问诊等技能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病例进行中医护理评估和处理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医护理学教材或相关参考书籍。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原则和护理操作技能。

3. 实践操作模型:用于指导学生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实践。

4. 实际病例: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5.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相关资料和拓展知识。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原则。

2. 中医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如脉诊、望诊、闻诊、问诊等。

3. 中医护理评估与处理的方法和步骤。

4. 中医护理在预防疾病、康复和养生方面的应用。

《中医护理学》实训教学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

《中医护理学》实训教学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

《中医护理学》实训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英文名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Nursing Care课程性质:选修是否独立设课:否总学时: 32 其中实验学时:16总学分: 1.5 其中实验学分:0.5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护理学院实验项目数:5 必做项目数:5选作项目数:0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0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探讨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的一门课程。

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掌握临床常用穴位的定位、常用推拿手法、灸法和拔罐法,了解十四经循行部位及常用针刺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经络人、按摩床、各种针具、罐具、艾条等。

(1)演示性实验指为便于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直观演示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其事物的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教学过程。

(2)验证性实验: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方法与技能为目的,验证课堂所讲某一原理、理论或结论,以学生为具体实验操作主体,通过现象衍变观察、数据记录、计算、分析直至得出被验证的原理、理论或结论的实验过程。

(3)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4)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四、考核方式1.实验报告要求:本课程结束后写一份总结报告,要求写出所参加的实训项目名称、内容、心得体会。

2.考核方式:实验课考核方式见下表,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1)教材:刘革新.中医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参考书:石学敏.针灸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梁繁荣.针灸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沈雪勇.经络腧穴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陆寿康.刺法灸法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中医护理学教案(首页)

中医护理学教案(首页)

中医护理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医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技能和治疗方法。

3. 学会运用中医护理知识进行病人评估和护理计划。

4. 能够运用中医护理技能进行病人护理和健康教育。

第一章:中医护理概述教学内容:1. 中医护理的概念和特点2. 中医护理的历史和发展3. 中医护理的原则和目标4. 中医护理的伦理和道德教学活动:1. 讲解中医护理的概念和特点2. 介绍中医护理的历史和发展3. 讨论中医护理的原则和目标4. 分析中医护理的伦理和道德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2. 学生对中医护理概念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中医护理历史的了解程度4. 学生对中医护理原则和目标的掌握情况作业:1. 编写一篇关于中医护理概念和特点的短文2. 研究中医护理的历史发展,制作一份PPT进行展示第二章:中医护理的基本技能教学内容:1.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2. 中医诊断和辨证的方法3. 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如针灸、拔罐、按摩等)4. 中医护理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教学活动:1. 讲解中医四诊的方法和意义2. 演示中医诊断和辨证的过程3. 教授中医护理操作技能4. 讨论中医护理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演示和练习的情况2. 学生对中医四诊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中医诊断和辨证的理解程度4. 学生对中医护理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作业:1. 编写一篇关于中医四诊的短文2. 观察一位患者,运用中医四诊进行诊断,并写出诊断结果第三章:中医护理治疗方法教学内容:1. 中药治疗的方法和原则2. 中医饮食治疗的原则和技巧3. 中医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技巧4. 中医护理治疗方法的选用和评价教学活动:1. 讲解中药治疗的方法和原则2. 介绍中医饮食治疗的原则和技巧3. 教授中医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技巧4. 讨论中医护理治疗方法的选用和评价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讨论和练习的情况2. 学生对中药治疗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中医饮食治疗的理解程度4. 学生对中医康复治疗技能的熟练程度作业:1. 编写一篇关于中药治疗方法的短文2. 设计一份中医饮食治疗计划,并实施第四章:中医护理评估教学内容:1. 中医护理评估的方法和步骤2. 中医护理评估的工具和技巧3. 中医护理评估的结果和分析4. 中医护理评估的应用和注意事项教学活动:1. 讲解中医护理评估的方法和步骤2. 演示中医护理评估的工具和技巧3. 分析中医护理评估的结果和数据4. 讨论中医护理评估的应用和注意事项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演示和练习的情况2. 学生对中医护理评估方法和步骤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中医护理评估工具和技巧的理解程度4. 学生对中医护理评估结果和数据的分析能力作业:1. 编写一篇关于中医护理评估方法和步骤的短文2. 运用中医护理评估工具,对一位患者进行评估,并写出评估报告第五章:中医护理计划教学内容:1. 中医护理计划的概念和目的2. 中医护理计划的方法和步骤3. 中医护理计划的内容和格式4. 中医护理计划的实施和评价教学活动:1. 讲解中医护理计划的概念和目的2. 演示中医护理计划的方法和步骤3. 教授中医护理计划的内容和格式4. 讨论中医护理计划的实施和评价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演示和练习的情况2. 学生对中医护理计划概念和目的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中医护理计划方法和步骤的理解程度4. 学生对中医护理计划内容和格式的应用能力作业:1. 编写一篇关于中医护理计划概念和目的的短文2. 制定一份中医护理计划,并实施第六章:中医护理诊断教学内容:1. 中医护理诊断的概念和特点2. 中医护理诊断的方法和步骤3. 中医护理诊断的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4. 中医护理诊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教学活动:1. 讲解中医护理诊断的概念和特点2. 演示中医护理诊断的方法和步骤3. 教授中医护理诊断的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4. 讨论中医护理诊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演示和练习的情况2. 学生对中医护理诊断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中医护理诊断方法和步骤的理解程度4. 学生对中医护理诊断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的熟练程度作业:1. 编写一篇关于中医护理诊断概念和特点的短文2. 运用中医护理诊断方法,对一位患者进行诊断,并写出诊断报告第七章:中医护理措施教学内容:1. 中医护理措施的类型和目的2. 中医护理措施的方法和技巧3. 中医护理措施的实施和评价4. 中医护理措施的注意事项和禁忌教学活动:1. 讲解中医护理措施的类型和目的2. 演示中医护理措施的方法和技巧3. 教授中医护理措施的实施和评价4. 讨论中医护理措施的注意事项和禁忌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演示和练习的情况2. 学生对中医护理措施类型和目的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中医护理措施方法和技巧的理解程度4. 学生对中医护理措施实施和评价的能力作业:1. 编写一篇关于中医护理措施类型和目的的短文2. 设计一份中医护理措施计划,并实施第八章:中医护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1. 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2. 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3. 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和评价4. 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注意事项和禁忌教学活动:1. 讲解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2. 演示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3. 教授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和评价4. 讨论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注意事项和禁忌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演示和练习的情况2. 学生对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中医护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技巧的理解程度4. 学生对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实施和评价的能力作业:1. 编写一篇关于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短文2. 针对一位患者,设计一份中医护理健康教育计划,并实施第九章:中医护理管理教学内容:1. 中医护理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组织结构2. 中医护理管理的方法和技巧3. 中医护理管理的实施和评价4. 中医护理管理的注意事项和禁忌教学活动:1. 讲解中医护理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组织结构2. 演示中医护理管理的方法和技巧3. 教授中医护理管理的实施和评价4. 讨论中医护理管理的注意事项和禁忌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演示和练习的情况2. 学生对中医护理管理基本原则和组织结构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中医护理管理方法和技巧的理解程度4. 学生对中医护理管理实施和评价的能力作业:1. 编写一篇关于中医护理管理基本原则和组织结构的短文2. 设计一份中医护理管理计划,并实施第十章:中医护理研究与发展教学内容:1. 中医护理研究的意义和目的2. 中医护理研究的方法和步骤3. 中医护理研究的现状和趋势4. 中医护理研究的注意事项和禁忌教学活动:1. 讲解中医护理研究的意义和目的2. 演示中医护理研究的方法和步骤3. 教授中医护理研究的现状和趋势4. 讨论中医护理研究的注意事项和禁忌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演示和练习的情况2. 学生对中医护理研究意义和目的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中医护理研究方法和步骤的理解程度4. 学生对中医护理研究现状和趋势的了解程度作业:1. 编写一篇关于中医护理研究意义和目的的短文2. 针对一个中医护理问题,设计一份研究计划,并实施重点和难点解析1. 中医护理的概念和特点:需要重点关注中医护理的基本理念和与西医护理的差异,以及中医护理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护理学教案模板范文

中医护理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熟悉中医护理的常见疾病护理要点;(3)了解中医护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 技能目标:(1)具备中医护理评估、诊断、护理计划、实施和评价的能力;(2)能够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进行疾病预防和治疗;(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目标:(1)树立中医护理的理念,提高对中医护理的认同感;(2)培养热爱中医护理事业,关爱患者的高尚情操;(3)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中医护理学概述2.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中医护理技术4. 常见疾病中医护理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中医护理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现状;(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讲解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辨证施护、整体观念、预防为主;(2)中医护理的基本方法:中药护理、针灸护理、推拿按摩护理、食疗护理等。

3. 讲解中医护理技术(1)中药护理:讲解中药的种类、作用、用法和禁忌;(2)针灸护理:讲解针灸的穴位、操作方法、注意事项;(3)推拿按摩护理:讲解推拿按摩的手法、操作步骤、适应症和禁忌;(4)食疗护理:讲解食疗的食材、制作方法、功效和禁忌。

4. 常见疾病中医护理(1)讲解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治疗和护理要点;(2)以具体病例为例,分析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5.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讨论中医护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2)分享中医护理的成功案例。

6. 总结与评价(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2)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中医护理学》2. 教学课件3.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视频4. 常见疾病中医护理案例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和数量;3. 期末考试:学生对中医护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医护理学教案设计

中医护理学教案设计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辨证论治
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整体观念
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 一。
预防为主
注重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强调养生和保健。
课程目标与要求
课程目标 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能够运用中医护理方法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
课程目标与要求
• 培养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观念和辨证论治能 力。
阐述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病因的分类及其致病特点。
病机的概念与分类
介绍病机的定义、分类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病因病机理论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
分析病因病机理论在预防保健、疾病护理及康复指导等方面的应用。
03 护理技能与方法
望闻问切四诊法
望诊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 形态、舌苔等外观表现
,判断病情及病因。
闻诊
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 气息、咳嗽等声响,了
解病情及判断病位。
问诊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症 状、感受等信息,为辨
证施治提供依据。
切诊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 腹部等部位,了解病情 虚实及脏腑功能状态。
针灸、拔罐等非药物疗法
01
02
03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 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达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主要考核学生的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 中医特色疗法的操作技能。
评价标准
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包括操作规范、技能熟练程度、患者反馈等方 面,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成绩评定及反馈机制
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操作考核 结果,综合评定学生的中医护理能力,给

中医护理学教案

中医护理学教案

中医护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特点。

2、使学生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

3、教会学生常见的中医护理技术,如艾灸、拔罐、推拿、刮痧等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培养学生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进行辩证施护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尤其是阴阳五行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常见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要点和适用范围。

2、难点理解中医理论中的抽象概念,如经络气血的运行。

准确判断患者的病症并选择合适的中医护理技术。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中医护理学的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增强动手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辩证施护。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讲述中医护理在传统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在现代医疗中的应用价值,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中医护理学概述介绍中医护理学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强调中医护理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注重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

3、中医护理基本理论阴阳五行学说:讲解阴阳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以及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及其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应用。

经络学说:介绍经络的组成、分布和生理功能,以及经络与脏腑的联系。

脏腑学说:详细阐述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相互关系以及与体表组织器官的联系。

4、中医护理诊断讲解中医护理诊断的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进行辨证分析,确定护理诊断。

5、常见中医护理技术艾灸:介绍艾灸的作用、适用症、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拔罐:讲解拔罐的原理、种类、操作技巧和禁忌,学生分组进行拔罐操作。

推拿:教授推拿的手法、穴位和应用范围,学生互相进行推拿练习。

刮痧:说明刮痧的工具、部位、手法和注意事项,学生亲身体验刮痧。

中医护理学教案

中医护理学教案

中医护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特点。

2、使学生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

3、教会学生常见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方法,如艾灸、拔罐、推拿按摩等。

4、培养学生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进行辩证施护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尤其是阴阳五行学说在护理中的应用。

常见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2、难点中医辩证施护的思维方法和应用。

理解中医护理理论与现代护理理念的结合。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

2、演示法:通过现场演示中医护理技术,让学生直观感受操作过程。

3、案例分析法:结合临床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中医护理理论进行分析和护理方案制定。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讲述一个中医护理成功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一位患者通过艾灸和中药调理改善了慢性疼痛的症状,从而引出中医护理学的主题。

(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5 分钟)1、讲解中医护理学的定义,强调其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的一门学科。

2、介绍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中医护理的萌芽到现代中医护理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其深厚的历史底蕴。

(三)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30 分钟)1、阴阳五行学说解释阴阳的概念,如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

举例说明阴阳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应用,如人体的寒热、虚实等。

讲解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以及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如根据五行的生克规律进行饮食调理。

2、气血津液阐述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和功能。

分析气血津液失调与疾病的关系,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3、脏腑经络介绍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

讲解经络的循行路线和生理功能,以及经络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如通过按摩经络穴位来调理身体。

(四)常见中医护理技术(40 分钟)1、艾灸展示艾灸的工具和材料,如艾条、艾灸盒等。

高护中医护理学实验教案+实验大纲 中医护理学

高护中医护理学实验教案+实验大纲  中医护理学

教案首页第 5 次课授课时间年6 月8 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实验一推拿疗法与护理实验目的与要求:1、熟练使用常用的推拿手法。

2、说出推拿疗法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实验内容1、根据某种疾病能熟练运用适合的推拿手法。

2、学生之间互为患者进行操作。

实验手段、器材:治疗巾、大毛巾、必要时备屏风;介质(如葱姜水、麻油、冬青膏、红花油等)。

实验步骤:1、向患者解释穴位按摩的作用、方法、以取得合作。

2、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小便。

3、安排合适的体位,必要时帮助解开衣者。

冬季注意保暖。

4、根据医嘱准确取穴,并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的强度,进行按摩。

5、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对取穴、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或停止操作,以免发生意外。

6、操作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的体位。

7、洗手,记录并签字。

常用按摩基本手法按摩又称推拿,临床中推拿手法很多。

(一)推法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摩擦。

用指称为指推法;用掌称为掌推法;用肘称为肘推法。

操作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以能使肌肤深层透热而不擦伤皮肤为度。

此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

能提高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作用。

(二)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透热感。

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

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

(三)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四)摩法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中医护理学教学设计

中医护理学教学设计
中医护理学教 学设计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02 中医护理学的教学目标 03 中医护理学的教学内容 04 中医护理学的教学方法 05 中医护理学的考核评价 06 中医护理学的教学资源
XX
PART ONE
添加章节标题
XX
PART TWO
中医护理学的教 学目标
中医护理学的教 师素质要求
具备扎实的中医护理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熟悉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具备较强的中医护理学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关注中医护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具备丰富的中医护理学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
具备扎实的中 医护理学理论 知识和实践技 能
具备丰富的临 床经验和教学 经验
调动积极性: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学习效果。
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能够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
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成长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和技能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同事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XX
PART FOUR
中医护理学的教 学方法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理论教学:讲解 中医护理学的基 本概念、原理和
方法
实践教学:通过 实际操作,让学 生掌握中医护理
技能
案例分析:通过 分析实际病例, 提高学生的临床
思维能力
互动教学:鼓励 学生提问和参与 讨论,提高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和
参与度
添加标题
《中医护理学研究进展》:全国中医药 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医护理学教案(首页)

中医护理学教案(首页)

中医护理学教案课时安排:共30 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学会运用中医护理知识照顾患者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医护理学概述教学目标:了解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教学内容:1.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中医护理学的特点和优势3. 中医护理学的应用范围和价值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活动:1. 介绍中医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分析中医护理学的特点和优势3. 探讨中医护理学的应用范围和价值作业与评估:1. 课后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中医护理学的历史发展2. 完成课后思考题,加深对中医护理学概念的理解第二章: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教学内容:1. 整体护理观2. 辨证施护原则3.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活动:1. 讲解整体护理观的概念和意义2. 阐述辨证施护原则的依据和应用3. 探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作业与评估:1. 课后复习中医护理基本原则,总结其重要性2. 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对中医护理原则的理解第三章:中医护理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方法教学内容:1. 观察法2. 望、闻、问、切四诊法3.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教学活动:1. 讲解观察法的具体内容和注意事项2. 示范望、闻、问、切四诊法的操作流程3. 演示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方法作业与评估:1. 课后练习望、闻、问、切四诊法的操作流程2. 观察实际病例,运用中医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护理第四章:中医护理评估与计划教学目标:学会中医护理评估与计划的方法教学内容:1. 中医护理评估的方法和步骤2. 中医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活动:1. 讲解中医护理评估的方法和步骤2. 分析中医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要点3. 小组讨论实际病例的中医护理评估与计划作业与评估:1. 课后复习中医护理评估的方法和步骤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中医护理计划的制定能力第五章:中医护理措施的实施与评价教学目标:掌握中医护理措施的实施与评价方法教学内容:1. 中医护理措施的实施方法与技巧2. 中医护理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教学活动:1. 讲解中医护理措施的实施方法与技巧2. 示范中医护理操作的注意事项3. 探讨中医护理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作业与评估:1. 课后复习中医护理措施的实施方法与技巧2. 观察实际病例,运用中医护理操作进行护理第六章:中医饮食护理教学目标:学会中医饮食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教学内容:1. 中医饮食护理的原则和方法2. 常见病的中医饮食调理3. 食疗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活动:1. 讲解中医饮食护理的原则和方法2. 分析常见病的中医饮食调理方案3. 小组讨论食疗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实例作业与评估:1. 课后复习中医饮食护理的相关知识,总结其重要性2. 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对中医饮食护理的理解第七章:中医情志护理教学目标:掌握中医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教学内容:1. 中医情志护理的理论基础2. 中医情志护理的原则和方法3. 常见情绪问题的中医情志护理策略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活动:1. 讲解中医情志护理的理论基础2. 阐述中医情志护理的原则和方法3. 小组讨论常见情绪问题的中医情志护理策略作业与评估:1. 课后复习中医情志护理的相关知识,总结其重要性2. 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对中医情志护理的理解第八章:中医康复护理教学目标:了解中医康复护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教学内容:1. 中医康复护理的概念和特点2. 中医康复护理的方法和技巧3. 常见病的中医康复护理策略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活动:1. 讲解中医康复护理的概念和特点2. 阐述中医康复护理的方法和技巧3. 小组讨论常见病的中医康复护理策略作业与评估:1. 课后复习中医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总结其重要性2. 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对中医康复护理的理解第九章:中医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学会中医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学内容:1. 中医健康教育的原则和目标2. 中医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3. 常见病的中医健康教育策略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活动:1. 讲解中医健康教育的原则和目标2. 阐述中医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3. 小组讨论常见病的中医健康教育策略作业与评估:1. 课后复习中医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总结其重要性2. 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对中医健康教育的理解第十章:中医护理文件的书写教学目标:掌握中医护理文件的书写方法和规范教学内容:1. 中医护理文件的种类和内容2. 中医护理文件的书写要求和格式3. 中医护理文件的记录和管理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教学活动:1. 讲解中医护理文件的种类和内容2. 示范中医护理文件的书写要求和格式3. 讨论中医护理文件的记录和管理方法作业与评估:1. 课后复习中医护理文件的书写方法和规范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中医护理文件书写的能力第十一章:中医急症护理教学目标:了解中医急症护理的特点和原则教学内容:1. 中医急症的特点和分类2. 中医急症护理的原则和方法3. 常用中医急症护理技术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活动:1. 讲解中医急症的特点和分类3. 示范常用中医急症护理技术作业与评估:1. 课后复习中医急症护理的相关知识,总结其重要性2. 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对中医急症护理的理解第十二章:中医常见病证的护理教学目标:掌握中医常见病证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教学内容:1. 中医常见病证的诊断和治疗原则2. 中医常见病证的护理方法和技巧3. 典型病例分析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活动:1. 讲解中医常见病证的诊断和治疗原则2. 阐述中医常见病证的护理方法和技巧3. 分析典型病例,讨论中医护理措施作业与评估:1. 课后复习中医常见病证的护理知识和技能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对中医常见病证护理的理解第十三章:中医慢性病的护理教学目标:学习中医慢性病护理的理念和方法教学内容:2. 中医慢性病护理的方法和技巧3. 中医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活动:1. 讲解中医慢性病护理的理念和原则2. 分析中医慢性病护理的方法和技巧3. 讨论中医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作业与评估:1. 课后复习中医慢性病护理的相关知识,总结其重要性2. 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对中医慢性病护理的理解第十四章:中医护理伦理教学目标:了解中医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教学内容:1. 中医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2. 中医护理伦理的规范和要求3. 中医护理伦理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活动:1. 讲解中医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2. 分析中医护理伦理的规范和要求3. 讨论中医护理伦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实例作业与评估:1. 课后复习中医护理伦理的相关知识,总结其重要性2. 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对中医护理伦理的理解第十五章:中医护理研究进展教学目标:了解中医护理研究的新进展和趋势教学内容:1. 中医护理研究的现状和成果2. 中医护理研究的新进展和趋势3. 中医护理研究的意义和展望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活动:1. 讲解中医护理研究的现状和成果2. 分析中医护理研究的新进展和趋势3. 讨论中医护理研究的意义和展望作业与评估:1. 课后复习中医护理研究进展的相关知识,总结其重要性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对中医护理研究趋势的理解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2.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中医护理评估与计划的制定4. 中医护理措施的实施与评价5. 中医饮食护理、情志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及护理文件的书写6. 中医急症护理的特点和原则7. 中医常见病证和慢性病的护理方法和技巧8. 中医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9. 中医护理研究进展和趋势难点:1.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的灵活运用2. 中医护理评估与计划的实际操作3. 中医饮食护理、情志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及护理文件的书写规范4. 中医急症护理技术的掌握和应用5. 中医常见病证和慢性病护理的个体化措施6. 中医护理伦理在实践中的应用7. 中医护理研究的新进展和趋势的理解与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旧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毫针的结构与检查以及进针方法;
2.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导入新课
通过引导学生对毫针的构造与检查、进针方法、操作程序、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等理论知识回忆,导入实验内容。
教学内容
一、实验目的:
掌握毫针刺法的基本操作程序、操作方法、进针的角度和深度;掌握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的基本操作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针刺法的操作程序、操作方法以及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艾灸法的操作程序、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难点:针刺法的手法练习;灸法的分类、雷火灸和天灸的操作要点和适应症。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简述毫针刺法的基本操作程序、操作方法及异常情况处理。
教学反思
教 案
学年学期: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
专 业:
授课班级:
院 部:护理学院
授课教师(职称):
教研室主任(签字):
日 期:2017年2月25日
《中医护理学》教案
课程性质
专业考查课
课程编号
总学时/学分
24/1.5
学时分配
理论
20
授课时间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班级
2016级护理1班;5班;6班;7班
本课程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以生活过程中常见症状实例引入对生理机制的讲解;(2)问题式教学,以问题导入对所授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3)实践式教学,通过实验室观察验证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教学手段:(1)PPT等多媒体手段,以丰富的色彩和鲜明的动画展示重要生理过程,确保形象生动;(2)板书、版画,通过板书列明每节课的知识导图,通过板画弥补板书的不足;(3)生理模型,通过各种生理模型动态演示生理过程。
本课程教材、参考书
主要教材:《中医护理学》 刘虹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中医护理基础》李正安 科学出版社
教研室主任签字: 日期:
《中医护理学》授课记录
授课课题
实验一 针灸练习
课次序号
10
课 型
理论课
课时
2
授课时间
2017.5.1
教学过
程设计
通过对针刺法、推拿疗法、换药法、贴敷法、灸法、刮痧疗法等理论知识的复习,转入对实验内容的讲解。重点讲毫针的构造与检查、进针方法、操作程序、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等内容,并通过教师带教和学生实验的形式开展实验,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进行辅导答疑。
实践
4
本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使生既掌握扎实的中医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又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继续学习中医临床护理学科打好基础。
本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及拟解决方法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要求,在理论教学部分主要通过掌握、理解2个层次来对本课程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掌握和理解的内容主要是指对中医护理学中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具有深刻的认识,并能综合、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应用所学技能。在实践技能方面能够独立,准确的完成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各项中医护理技能操作。
二、实验材料:
1-3寸毫针、针灸床、艾柱、艾条、镊子、酒精棉球、弯盘、打火机、小口瓶。
三、实验步骤:
1.针刺练习:(1)选择适当体位,暴露针刺部位;(2)得气后进行手法操作;(3)留针20min;(4)出针并用棉球按压针口片刻;(5)清点针数,保持针孔清洁。
2.艾灸练习:(1)艾条灸;(2)艾柱灸
四、书写实验报告、进行实验总结、辅导答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