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牢》教案(牟同芝)
《万年牢》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万年牢》教学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万年牢”的传说,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通过课文的细节描写,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学会将课文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质。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万年牢”的传说及其寓意。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所传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课文相关背景资料,如图片、音乐等。
(2)安排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课堂导入:(1)利用图片、音乐等素材,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简介课文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学习难点。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万年牢”的传说及其寓意。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5. 实践活动:(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万年牢》的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万年牢》的教案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万年牢》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诚信、责任心等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诚信、责任心等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难点:1. 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思考。
2. 将文章中的观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准备教材:《万年牢》文章文本教学辅助材料:相关背景资料、思考问题清单、小组讨论指南等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谈论诚信和责任心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分享对诚信和责任心的理解和观点。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发文章《万年牢》给学生们。
2. 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三、小组讨论(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
2. 分发小组讨论指南,让小组们就文章中的观点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二课时:四、深入讨论(20分钟)1. 让学生们就文章中的观点进行深入讨论,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观点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让学生们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自己的思考。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实践诚信和责任心。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诚信和责任心的短文,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四、教学评价评价方式:小组讨论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等评价标准: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能够将文章中的观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该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们是否能够理解和应用文章中的观点,以及是否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六、教学延伸活动延伸活动:诚信责任主题班会活动目的:通过班会形式,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诚信和责任心的认识,激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的积极性。
《万年牢》教学教案
《万年牢》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万年牢”的来历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万年牢”的来历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描述的“万年牢”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2)如何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万年牢》。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课文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学习,探讨生字词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实践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2)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练习。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万年牢”的小故事。
2. 拓展作业:(1)调查现实生活中关于“万年牢”的具体体现。
(2)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包括语音语调的准确性、表达的流畅性。
《万年牢》教学教案
《万年牢》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万年牢”的来历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长辈等方法,了解“万年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万年牢”的来历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
(2)如何引导学生将“万年牢”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万年牢》。
2. 生字词卡片。
3. PPT课件。
4. 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万年牢”的来历和意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
(2)教师挑选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拓展。
3. 理解课文:(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4.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万年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 小结与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万年牢”这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万年牢》教案(牟同芝)
《万年牢》教案(牟同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万年牢》的作者牟同芝及其作品背景。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1.2 技能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培养批判性思维,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阅读的爱好。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万年牢》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2.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3 课文解读解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3.2 互动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3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说。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4.2 讲解课文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说。
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和思考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2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的改进和提高。
5.3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向学生推荐与《万年牢》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其他牟同芝的作品或其他有关传统文化的文学作品,以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6.2 文化背景介绍介绍与《万年牢》相关的传统文化背景,如传统节日的习俗、历史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元素。
6.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与课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写作、绘画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评估教师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意见等。
《万年牢》精品教案
《万年牢》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万年牢”的含义,感悟作者对父亲深沉的爱。
2.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词析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人、尊敬长辈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万年牢”的含义,感悟作者对父亲的爱。
2.教学难点:通过关键词句品词析句,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万年牢”。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万年牢”是什么意思吗?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句。
2.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指导学生理解生字词。
三、分析课文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关于“万年牢”的哪些事情?四、品词析句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父亲的手,像一道万年牢的屏障,挡住了所有的风风雨雨。
”2.学生讨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讲述了哪些事情。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作者对父亲的爱体现在哪里?二、深入分析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对父亲爱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品析句子,如:“父亲为了让作者过上好日子,辛勤劳作,不幸病故。
”3.学生讨论:这句话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品质?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三、拓展延伸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你们的父母是怎样关爱你们的?2.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感恩、尊敬长辈。
2.学生谈感受:通过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与父母相处的作文。
2.深入理解课文,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万年牢》这篇课文,通过品词析句,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作者对父亲深沉的爱。
《万年牢》教学教案
《万年牢》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万年牢》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分析并解读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和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坚守信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万年牢》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以作者童年时在家乡的生活为背景,描述了一家人对传统节日的庆祝和对家庭传统的坚守;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2.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价值观;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发学生对家乡和传统节日的思考;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内容;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背景和文学成就。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学生通过合作完成课文中的练习和任务。
3.4 探究学习:学生针对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价值观进行探究;学生通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学习和进步;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和指导。
4.2 评价内容: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作者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的掌握;对主题思想和作者价值观的思考和探究。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提供课文文本和相关注释;提供作者的其他作品,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了解。
课文《万年牢》教案
课文《万年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关键词来提炼文章的主旨。
(3)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奋学习的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万年牢》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
(2)学生通过关键词来提炼课文的主旨。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学习心得。
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分析课文结构,写一篇关于课文《万年牢》的读后感。
3. 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教学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事例。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读后感评价:评估学生在读后感中的思考深度,表达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书籍。
四年级下册语文《万年牢》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万年牢》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观点。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努力的学习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万年牢》是一篇描述中国传统手艺人的故事。
课文通过讲述一位雕刻艺术家制作万年牢的过程,展现了他的敬业精神、精湛技艺和对手艺的热爱。
2.2 生字词(1)雕刻(diāosuō)(2)精湛(jīngzhàn)(3)敬业(yèjìng)(4)楷模(kǎimó)(5)传承(chuántǒng)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和掌握生字词。
(3)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观点。
3.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2)培养学生从课文中提炼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传统手艺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手艺品的背后故事。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大意。
4.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观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4.4 课堂小结第五章: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传统手艺人的短文。
(3)思考一下,如何将课文中的人物和故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6.2 生字词测试随机抽取生字词,测试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万年牢》阅读教案
《万年牢》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阅读《万年牢》,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鲁迅的文学思想及其创作背景;2.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理解其表达的主题意义;3.激发学生对现实的思考,探究现代人的困境和未来展望。
二、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引入本次阅读,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人性的本质。
例如,讲述一个人因为生活所迫而去偷东西,结果被抓进了监狱,最终逐渐变成了一个丧失自由,完全受控于体制的人。
2.阅读小说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小说,着重理解其中人物形象和情节,思考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意义。
3.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探讨作品中几个主要人物和情节。
学生可以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人物形象:以余姚为代表的囚犯;以管教为代表的看守;以丁大人为代表的官僚。
2.情节:余姚状告自己的罪犯,阶梯见证和盘问。
3.主题意义:人性,社会制度,个体与集体的矛盾。
4.呈现交流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呈现交流。
在交流中,学生们应该就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总结和交流,归纳自己的思考,互相启发。
5.深入思考通过小组交流,学生们应该对小说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
这时,教师可以就以下问题进行提问和讨论:1.人性的探讨。
你认为在小说中,哪些人物塑造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2.社会制度和人性之间的矛盾。
在小说中,你认为在哪些场景中,社会制度的压力让人性无法自由展现?3.集体意识和个体价值的矛盾。
在小说中,你认为哪些人物或哪些情节揭示出了集体意识和个体价值之间的冲突?6.再辩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们应该对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可以再次就以上几个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思考方式和个性特点。
7.作业让学生在课后以“我的感悟”为主题,写下对小说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另外,也可以要求学生们阅读一些网络上的评论,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拓宽自己的思路。
三、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学生们可以深入地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思想,也可以更好地感悟到现实社会中的人性问题和制度制约。
《万年牢》教学教案
《万年牢》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万年牢”的传说,以及它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对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求解。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质。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朗读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的理解。
2.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谈论对“万年牢”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1)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理解。
(3)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学习效果。
3.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带领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3)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 朗读训练:(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2)学生展示朗读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万年牢》教案(牟同芝)
《万年牢》教案(牟同芝)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万年牢》这篇文章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牟同芝。
教学内容:1. 介绍牟同芝的生平和作品。
2.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开头,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牟同芝,包括她的背景和作品。
2. 让学生阅读文章开头,并回答相关问题。
第二章:分析文章结构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2. 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论点和证据。
教学活动:1. 与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2. 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主要论点和证据,并进行讨论。
第三章:讨论文章主题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
教学活动:1. 与学生一起讨论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四章:深入解读文章内容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
2. 培养学生细致阅读和解读文本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文章,并解读其中的细节和含义。
2. 让学生关注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教学活动:1. 与学生一起细致阅读文章,并解读其中的细节和含义。
2. 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并进行讨论。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2. 培养学生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与学生一起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活动:1. 与学生一起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和思考,并进行讨论。
第六章:拓展阅读与讨论教学目标:1. 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万年牢教案
万年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牢”字,理解“万年牢”的含义。
2. 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3. 引导学生学习父亲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万年牢”的含义,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实在的品质。
2. 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或讲述故事的方式,引入“万年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3. 知识讲解: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万年牢”的多重含义。
理解“万年牢”在文中的第一层含义:指父亲做的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
引导学生思考“万年牢”在文中的第二层含义,体会父亲的认真、实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父亲的人物形象和品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万年牢”的含义和父亲的品质。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万年牢”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的结果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万年牢》课文
2. 多媒体课件。
《万年牢》教案
《万年牢》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
正确读写“走街串巷、耽误、赚钱、晾晒、竹签、火候、均匀、嫌弃、掺假、闺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清楚事情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的优秀品质。
学习作者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清楚事情的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万年牢”的深刻含义,理解做人要讲究认真、实在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牢固”“牢靠”这样的词语,那“万年牢”会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万年牢》,看看这里的“万年牢”到底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理解“走街串巷、耽误、赚钱、晾晒、竹签、火候、均匀、嫌弃、掺假、闺女”等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万年牢”写了哪几件事?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做糖葫芦、卖糖葫芦、做生意。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做糖葫芦部分默读课文第 2-4 自然段,思考:父亲做糖葫芦有什么讲究?学生默读思考,圈画出相关语句。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选料上乘、制作精细、手艺高超”等关键词句体会父亲做糖葫芦的认真。
指导朗读,读出父亲的认真。
2、学习卖糖葫芦部分默读课文第 5、6 自然段,思考:父亲是怎样卖糖葫芦的?学生默读思考,圈画出相关语句。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仍然”等关键词句体会父亲做生意的实在。
指导朗读,读出父亲的实在。
3、学习做生意部分默读课文第 7 自然段,思考:父亲教导我怎样做生意?学生默读思考,圈画出相关语句。
《万年牢》教案设计(篇)
《万年牢》教案设计(优秀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万年牢”的来历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描绘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珍惜和传承优秀文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奋努力的品质。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理解“万年牢”的来历和特点。
(2)通过描绘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
2. 生字词卡片。
3. 黑板、粉笔。
4. 小组讨论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音频、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情感共鸣:(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珍惜和传承优秀文化。
课文《万年牢》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和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词汇和句型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奋学习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2.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词汇和句型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乡。
(2)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特点和值得珍惜的地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运用词汇和句型进行创造性表达。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词汇和句型。
2.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写一篇短文。
3. 学生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学习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或者课堂讨论,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词汇和句型运用评价:通过学生的口语表达、写作或者小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中学到的词汇和句型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文化景点等,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
2. 开展家乡特色活动,如家乡美食制作、民间艺术表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文化和传统。
《万年牢》教案
《万年牢》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万年牢》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分析并欣赏《万年牢》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提高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1.2 教学内容简介《万年牢》的作者、背景和历史地位。
分析《万年牢》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
解读《万年牢》中的重要人物和情节。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万年牢》的基本概念和文学特点。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和情节。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2.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作品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视频资料:播放与《万年牢》相关的视频片段。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万年牢》的基本信息和背景。
步骤二:分析《万年牢》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
步骤三:解读《万年牢》中的重要人物和情节。
步骤四:讨论和欣赏作品中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2 教学活动活动一:观看与《万年牢》相关的视频片段。
活动二: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和情节。
活动三: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解读。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评估方式一: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评估方式二: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的质量和内容。
评估方式三:学生完成的练习和作业的质量。
4.2 教学反馈反馈方式一: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反馈方式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反馈。
反馈方式三: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和作业进行详细的批改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延伸一: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展览或博物馆,加深对《万年牢》背景的了解。
延伸二: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作者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万年牢》的深入认识。
5.2 教学拓展拓展一: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如写作、绘画或制作相关的手工艺品,展示对《万年牢》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拓展二: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或志愿者服务,将《万年牢》中的主题思想付诸实践。
《万年牢》教学教案
《万年牢》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万年牢》的诗文。
2. 能够解释诗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能够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 学会使用诗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人生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万年牢》的作者、时代背景和诗文创作的背景。
2.2 诗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2.3 诗文解析分析诗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的故事或背景知识,引起学生对诗文的兴趣。
3.2 朗读与体会让学生朗读诗文,并分享对诗文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3.3 解析与讨论分析诗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3.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尝试使用诗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或创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评价评价学生的朗读表现,包括语音、语调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4.2 学生解析评价评价学生的诗文解析能力,包括对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4.3 学生创作评价评价学生的写作或创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和艺术表现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内容和相关背景知识。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拓展。
5.3 朗读录音准备诗文的朗读录音,供学生模仿和欣赏。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活动1. 让学生预习诗文,了解作者和背景知识。
2. 让学生收集与诗文相关的资料或图片,进行分享。
6.2 课中活动1. 进行诗文朗读和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3. 进行写作或创作活动,让学生应用诗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万年牢》的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万年牢》的教案范文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万年牢》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诚信、责任等价值观的认同和思考。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诚信、责任等价值观的认同和思考。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课文《万年牢》的打印版或电子版。
2. 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题目。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学生准备:1. 预习课文《万年牢》。
2. 准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例如:“你们认为什么是最珍贵的东西?为什么?”2. 阅读理解(1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万年牢》,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课文讲述了什么事情?主要人物是谁?他们的关系是什么?”3. 内容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讨论题目,如:“课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你同意吗?为什么?”4. 价值观教育(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的诚信、责任等价值观。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要把承诺看得重要?诚信和责任对于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以及自己对诚信、责任等价值观的思考。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如何将这些价值观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四、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价值观的认同。
例如:1. 写一篇关于诚信、责任的文章或感悟。
2. 选择一篇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的质量和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板书:做生意――万年牢)
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全班讨论。
出示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板书:做人――万年牢)
四、教学方法
学生在初读感知大意,了解语言表层意思后,就要让学生披文入情,在揣摩文本独特言语、意蕴、现象的过程中,感受浓浓的人文关怀。因为在文本中,特定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的情感。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只有从语言入手,让学生感悟、理解,揣摩与品味语言,才能使文本中的思想感情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心田,从而既使学生感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文关爱,学习到作者独具匠心的表情达意的言语技巧。
如:文中三处“万年牢”的不同含义和相互联系,在读议结合中,逐一击破,层层深入。在理解中一步步揭晓“父亲”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在朗读中一次次体会“父亲”的高尚品格。学生在这样的揣摩中既可以激活言语意识,领悟言语规律,又可以陶冶思想感情,培养人文修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五、教学过程
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
第二件事: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期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了工作。
2.重点指导理解问题3: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板书:糖葫芦――万年牢)
【教学重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教学难点】
体会三处“万年牢”的内在关系,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让妈妈陪着你一起疼好吗?”孩子点点头又摇摇头。母亲把手放在女孩的唇边说:“疼,你就咬妈妈的手。”孩子咬住了妈妈的手,可眼泪还是不停地流。
后来,孩子终于闭上眼晴睡着了,脸上还挂着泪水,母亲这时却是泪流满面。
临晨3点的时候,孩子就从梦中疼醒了,她叫了一声“妈妈”就轻轻地抽泣起来。母亲忽然没了语言,她不知所措了,嘴里只是轻轻地叫着:“我的孩子!”
(二)齐读课题,先理解“牢”,再理解“万年牢”。
“牢”的解释:
1.养牲畜的圈(juàn)
2.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
3.监禁犯人的地方
4.结实,坚固,固定
万年牢(永远牢固,永远结实。)
(三)到底什么东西会万年牢呢?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课前导读,明确本次略读课文的要求。
1.想一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那一夜,大家都没有再睡,大家都被感动着,被那孩子感动着,被孩子的母亲感动着。
读一读,想一想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哭泣( ) 胆怯( ) 依旧( ) 惊讶( )
居然( ) 慈祥( ) 爱惜( ) 苍白( )
2.母亲在医院里为什么给孩子讲大象过生日的故事?
3.通过读文章,你能想到哪些形容母亲和孩子的词语或成语?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3.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做上记号。
(二)全班汇报交流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讲父亲自己经营制作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并保证产品质量。
一、激趣导入
(一)欣赏歌曲《冰糖葫芦》“都说冰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裹着酸,糖葫芦好看它竹签儿穿,象征幸福和团圆,把幸福和团html
在解放前的天津,就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
“当然要买蛋糕,等你好了,出院的时候我们就一起去买蛋糕。”母亲的声音那样轻快,孩子也笑了。
“妈妈,再讲一遍。”于是,母亲就一遍一遍地讲下去,她的手一直握这孩子的小手,脸上依然挂着轻松的慈爱的笑。
女孩终于忍不住了,眼泪再次流下来:“妈妈,我很疼!”并轻声哼起来。母亲一边给孩子擦眼泪一边问:“你想大声哭吗?孩子点点头。病房里却是出奇的安静,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睡了。那时已经是夜里11点多了。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认识8个生字
如:在第四环节的“说话”活动中,“说说父亲是个怎样的人”,重在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借助板书清楚、有条理地解述三处“万年牢”之间的联系。“说说老板的生意经”是让学生在受了文章的教育、熏陶之后,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说真话、吐真情”是其最突出的特色,在此过程中,学生在针锋相对的思维交锋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展示自我,在轻松愉快中人格得以升华。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学校:青州市庙子镇七庄小学姓名:牟同芝
职称:一级教师电话: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青州市庙子镇七庄小学
自参加工作,从教以来,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探索,曾在初中、小学任教过不同学科,在教育教学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先后获得过“青州市教学能手”“青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小组讨论。
出示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2.谈一谈: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二、初读感知
(一)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二)检查字词: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火候、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三)自主读顺课文
三、深入探究
(一)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形容母亲的:
形容孩子的:
4.如果你当时就是病房中的一员,你会对这位母亲和孩子说什么?
我想对母亲说:
我想对孩子说:
六、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此,在“说话”活动中,立足课堂放眼课外,拓宽活动空间,为学生提供大量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3.你说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认真、实在、讲良心、不马虎……)
这些事让我懂得,我们这些小学生做题要认真对待,不能只把它当成任务,一心想着嬉戏,而把作业马虎了。
《万年牢》拓展阅读
病房里的故事
张燕梅
晚上9时,医院外科3号病房里新来了一位小病人。小病人是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女孩的胫骨、腓骨骨折,在当地做了简单的固定包扎后被连夜送到了市医院,留下来陪着它的是她的母亲。
大概是因为夜里,医院又没有空床,孩子就躺在担架上放在病房冰冷的地板上。孩子的小脸煞白。那位母亲一直用自己的大手握住小孩的小手,跪在孩子的身边,眼晴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孩子的脸。
“孩子要哭,你就让她大声哭吧。”一个声音在房间里响起。“孩子你哭吧。”房间里的人一齐说。他们竟是醒着的。
母亲看着孩子的脸,说:“想哭就哭吧,好孩子。”
“妈妈,叔叔、阿姨不睡了吗?”孩子哽咽着问,眼泪浸湿了她的头发。她的小脸像个天使。
屋子里能走动的人都来到了孩子的跟前,一名40岁左右的妇女拿起一个橘子,一边剥皮一边说:“吃个橘子吧,小宝贝,吃了橘子,你就不疼了。”说着眼泪滚落在孩子的脸上。孩子吃惊地看着她,然后伸出自己的小手去擦阿姨脸上的泪,那女人更止不住地哭泣起来:“我从来没看到过这么懂事的孩子……”
四、联系实际
(一)出示父亲的话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二)你是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课后作业
(一)收集有关做人认真,实在的故事。
(二)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例文读《万年牢》有感
在语文书中有许多课文,但《万年牢》这篇文章让我深有感触!
“妈妈,给我包扎的叔叔说过几天就好了,是不是?”
“是!”母亲的脸上竟然挂着慈祥的笑,好象很轻松的样子。
“妈妈,那要过几天?”孩子的声音很小。
“用不了几天,孩子。”孩子没说话,闭上眼,眼泪流了出来。过了一会儿,孩子说:“妈妈,我疼!”
母亲弯下身子,把自己的脸贴在孩子的小脸上,用自己的脸擦干孩子的泪水。当她抬起头的时候脸上依然挂着那种轻松的慈爱的笑:“妈妈给你讲故事好吗?”孩子点点头,眼泪还是不停地流下来。
母亲讲的故事很简单:大森林的动物们都来给大象过生日。它们各自都送给大象珍贵的礼物,只有贫穷的小山羊羞怯地讲了一个笑话给大象,大象却说,小山羊给大家带来了欢乐,它的礼物是最值得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