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之审美文化研究

合集下载

从魏晋诗文看时人的女性审美观

从魏晋诗文看时人的女性审美观
美观 。
关键词 :魏晋诗文 ;女性 ;审美观 中图分类号 :I 6 2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39 一(00 0 —08 —0 07 68 2 1 )1 06 3
当以色为主” 潘岳也称“ , 女实存色 , 男实存 先秦 至两 汉 , 着 儒 家 思 想 的 出现 和 渐 人 人 足称 , 随 ”¨ 3n 宣扬 “ 女色惑 心, 人们对女性 的审美较注重妇女 的德行操守 , 德。『( 这与此前极重妇人德行 、 比 是完全相悖的。德行才智与美貌相比显得如 如重孝道、 守贞洁 , 崇尚贤惠仁义 , 而对女性的个性 国论”
张扬方 面是采 取低 调态 度 的 。魏晋 时 期 伴 随崇 尚 此微不 足道 , 可见 他 们最 看 重 的就是 女 性 的美 貌 , 自然 、 拘名教 的 玄学 的产 生 和发 展 , 人形 成 恣 足见美 色 在 时 人 和 士 人 心 目中所 占的 重 要 地 位 。 不 士
世说新语 ・ 情任性 、 不拘礼 俗 的± 风 , “ 晋 风度 ” 即 魏 。在这 种 持这一观点最典型的代表就是 阮籍。《 士风的影响下 , 魏晋妇女思想解放 , 个性 自由, 女性 任诞》 第八载 :阮公邻家妇 , “ 有美色 , 当垆酤酒 , 阮 之美开始获得了独立的价值 , 得到欣赏和珍视。苟 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 , 阮醉, 便眠其妇侧 , 夫始殊疑 粲 曾说“ 妇人德不足称 , 当以色为主。 1椰 ' ’ 之 , , ”I( ] 伺察 终无他意。 t 卷 ,2 另据《 ”I( m ) ] s 世说新语 ・ 在这种美 的独立宣言的鼓舞下 , 女性开始走向对于 任诞》 刘注引王隐《 晋书》 :籍邻家处子有才色 , 载 “ 籍 生 往哭 , 哀 而 去 。 尽 ” 美的 自 觉的追求 。 魏晋人特别注重仪表风貌, 魏晋 未嫁 而卒 , 与无 亲 , 不相 识 , 社会上形成 了一种欣赏和追求人物仪容美的风气 。 ] 下 出于对邻家卖酒妇美貌的喜爱 , ( , 卷 阮籍、 王 翻开魏晋史籍 , 我们会发现对于当时人相貌的记载 戎常与之饮酒 , 并醉眠其侧, 但终无他意, 体现出阮

试论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女性诗歌的审美意象

试论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女性诗歌的审美意象

试论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女性诗歌的审美意象崔晓黎【摘要】魏晋南北朝及隋代的女性诗借鉴了前代诗人广为运用且已拥有固定含义的意象,将之运用到自己的诗作当中,进一步深化了意象的特定审美内涵与感情指向.由于文化传统、女性的细腻感情以及视野局限,诗歌中的意象往往与自然有关,春花秋月、鸟虫酒扇等都容易引起女作家们的感情,这些意象的广泛应用构成了女性诗歌的显著特色.【期刊名称】《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年(卷),期】2010(000)001【总页数】4页(P115-118)【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女性诗歌;审美意象【作者】崔晓黎【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52别林斯基说:“诗的本质在于使无形体的理念具有生动的感性的美的形象。

”诗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意象“是在客体事物形象的基础上经过主体意识的作用,加工改造,提炼升华,成为显示审美画面印象,产生综合美感效应,具有相对的独立表意抒情功能的心理图像”[1]。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通过形象思维和言在此意在彼的含蓄凝练表达,达到主观情致与客观物象的完整统一。

在最初的创作过程中,作者通常是随意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常见事物来承载自己想要表达的特有的“意”,而这些艺术感染力很强的意象又往往被后世不同作者在不同时期袭用。

这种借助于现成的意象来表达某种特定情思的艺术手段,使意象带有了历史的承袭性,具有了固定的象征意义。

魏晋南北朝及隋代作为中国女性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女性作品与前代女性创作相比,已成熟了不少,拥有了自己的特色。

从艺术上来说,女诗人们借鉴了许多前代诗人广为运用且已拥有的固定含义的意象,将之运用到自己的诗作当中,进一步深化了意象的特定审美内涵与感情指向。

由于女性的感情细腻,也由于她们的视野所限,其诗歌中的意象往往与自然有关,风雨、黄昏、寒春、清秋、月光、鸟鸣、虫吟,都易引起女作家们的感情,也适于表达感情的需要,这些意象构成了女性诗歌的显著特色。

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

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
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的思 想主题
才子佳人题材
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子佳人题材的女 性文学作品数量众多,内容丰富。这 些作品主要描写了才子与佳人之间的 情感纠葛和爱情故事,反映了当时女
性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多美丽、聪 明、善良,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思想, 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和尊重。男性形象 则往往英俊、有才、忠诚,与女性形
社会人生题材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人生题材的女性文学作品开始逐渐增多。这些作品主要描写了社会 现象和人生百态,反映了当时女性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多勇敢、坚强、有追求,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思想觉悟,体现 了当时女性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反思。男性形象则往往有担当、负责任、关注社会公益事 业,与女性形象相互支持、鼓励。
详细描述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在表达情感时,往往不 拘一格,自由奔放,甚至带有一种狂放不羁 的气质。作者们在描绘自然景观、人物形象 和情感表达时,都力求真实、直接、强烈, 这种风格体现了当时女性文学的个性和自由
精神。
05
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的影 响与传承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开启女性文学的先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性文学创作,打破了以往男性作家一统天下 的局面,为后世女性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才子佳人题材的女性文学作品在表现 手法上多采用传记、传奇、小说等叙 事文学形式,通过情节的展开和人物 形象的刻画来展现主题。这些作品对 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山水田园题材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田园题材的女性文学作品也颇具特色。这些作品 主要描写了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反映了当时女性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 热爱和向往。
丰富了中国学的内涵

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之审美文化研究

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之审美文化研究

02
丰富文学题材与表现手法
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具有创新性,对后世的文学
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我国文学宝库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
03
拓展文学审美视野
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从女性独特的视角抒发情感,使文学作品的审美
视野更加宽广,为我国文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的重要性
文化价值
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女性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也体现了当时社 会的文化风貌和审美情趣。这些作品对于我们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意义
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它们不仅表现了女性的情感世界和内心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伦理道德和文化价值观。这些作品对于我们理解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挖掘与整理
当代学者对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的挖掘与整理工作日益 重视,相关的学术研究与出版物逐渐丰富,为传承和发 展这一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
跨学科研究
当代学者从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角度对魏晋 南北朝女性文学进行深入研究,推动了跨学科的交流与 融合,深化了人们对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理解。
传承与创新
当代女性文学在传承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的精神和艺术 风格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体验进行创新,使 这一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等多种文学形式,为研究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文本资料。
THANKS
感谢观看
02
拓宽研究领域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不仅关注女性作家和作品本身,
还将研究范围扩展到女性读者、女性社会地位等多个方面,从而更全

魏晋南北朝小说女性形象探析

魏晋南北朝小说女性形象探析

魏晋南北朝小说女性形象探析作者:李月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1期摘要:中华文明五千年,每一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魏晋南北朝小说与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相比较,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这一时期的女性形象更加具有特色,人物形象更加丰富且富有韵味。

她们率真、自然、勇敢、坚强又独立,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看法,不畏惧强权,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敢于反抗,这些可贵的精神都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社会风气等是分不开的,她们丰富多彩的故事虽然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饱满,她们的形象不是独立存在的,正是那个时期社会特点在她们身上的投影。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小说: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59@ 2017) 11- 0112- 03魏晋南北朝的小说主要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这与当时社会对神仙方术的推崇有着很深的渊源,这些小说篇幅都很短,情节简单明了,但是却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对唐朝的传奇小说影响深远。

仔细阅读揣摩这一时期的小说不难发现,与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相比较,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这一时期的女性形象更加具有特色,人物形象更加丰富且富有韵味。

说到女性形象的塑造,不得不说蒲松龄韵《聊斋志异》,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绝不亚于蒲松龄笔下的众多女性。

一、魏晋南北朝小说女性形象特征从女性形象的群体性特征来看,这一时期小说中的女性都是敢于打破封建桎拮的率真形象,她们自然、不做作,追求自由,敢于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展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小说中,以婚恋问题体现最为明显,她们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不顾门第观念,也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数,对于自己中意的男子敢于勇敢追求,甚至私定终身,女性不再是畏畏缩缩的封建礼教下的人偶,而是有着自己的思想并大胆去实践、个性独立的女性形象,如《搜神记·吴王小玉》中,吴王之女小玉与家中仆人韩重情投意合,没有忸怩,没有欲擒故纵,因为喜欢便于韩重私定终身,虽因吴王反对而郁结而死,但死后的魂魄仍与韩重完成了合卺之礼,由此可以感受其追求个人幸福的决心。

魏晋南北朝小说女性形象研究

魏晋南北朝小说女性形象研究

魏晋南北朝小说女性形象研究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衰微而玄学盛行,社会风气大为开放,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女性呈现出了和以往不同的特色。

《搜神记》中女性大胆追求真爱,自由穿戴服饰,勇于抗争。

《世说新语》中女性追求美,崇尚夫妻平等,风雅又睿智。

二者的区别在于虚构与写实,但是却都彰显了魏晋时代女性的新气象。

魏晋南北朝小说女性形象研究——以《搜神记》和《世说新语》为中心引言宗白华曾说过:“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外来少数民族的大量迁入,形成了这个时期独有的文化心态。

人们的思想较为开放,原先的封闭状态被打破,经学式微,儒教尽失,礼教破损。

继而玄学兴起,以老庄学说为核心,力倡“任自然”,其根本性的内涵即是对个性价值的重视。

人们更多的注重对个体精神自由的追求,不同于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的汉儒,魏晋士人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思想上,士人们反抗现实,看不惯一切人为的法度,不关心政治,只在意个人安危和心灵是否得到解放;在行动上,他们消极地逃避现实,安于现状。

他们寄情药酒,行为放达,毁弃礼法,以表示对现实的不满和不合作。

他们不愿把个人看作是社会的附属品,不愿把依附于封建国家视为个人必然的义务,而强调个人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要求社会对此予以尊重。

在这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女性也更加注重个体价值的追求,她们有着相对自由的生存空间,个体意识觉醒,追求本然生命的自由张扬,从而使其才智、风情、品性得以较自由地发挥,展示出迷人的智慧魅力和个性风韵。

魏晋六朝的女性正是在这种解放、自由的空气中尽情地呼吸,流泛着夺人的异彩。

魏晋南北朝小说主要包括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其中,志怪小说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它们多数来源于巫和方士的奇谈怪论;志人小说,则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研究

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研究

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虽然创作人数、作品数量不能与男性作家相比,传世之作也不多,但是通过对此期女性作家的创作的讨论,我们仍能清楚地发见她们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繁荣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本篇论文共分三个部分,主要以魏晋南北朝的女性作家及其作品为研究对象,对女作家、作品文本的基本面貌和内容特点进行分析和评述,从而对这一时期女性文学作一个整体的研究。

第一部分,主要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婚姻地位,以及家庭教育和家族文学传统对她们的影响,从而说明女性文学繁荣的文化背景和成因。

第二部分,先对这一时期女作家及其作品的流传情况做一个全面的概述和梳理,再从文本入手,从内容主题与审美特征这两个方面对此段女性的文学创作进行分析,以展现女性作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第三部分,选取代表性的作家,结合特定的历史时代,揭示女性作家作品中所体现的特有的人生体验及其价值取向,探索在男性本位文化这一背景下,女性文学创作的共性与个性特征。

两汉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两汉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两汉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两汉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研究
研究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不断深入研究,对于女性文学作品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而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学成果极为丰富的时期,其中涌现了不少优
秀的女性作家和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演进和女性文学的成型都有
着重要的贡献。

因此,对于这一时期女性文学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
文学史的发展,更能从性别角度出发更好地探讨中国古代女性的生存状况、思想状态
以及文学创作价值。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将对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性文学作品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
三个方面:
1. 选取代表性作品分析:选择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文学作品进行
分析,包括《吕洞宾本传》、《女史箴图》、《女诫》、《晋书》中女人传记等。

2. 研究女性文学的特点:通过对女性文学作品的分析,探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独特
特点,如女性文学与婚姻、家庭的关系、妇女文学的题材特点、女性创作手法等。

3. 性别角度解读女性作品:从性别视角出发,分析女性文学作品对于古代女性文化、
文化地位和文化认同的影响,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作家的心理和意识形态等。

研究意义和展望:
通过对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文学作品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该时期中国古代
文学的发展,更有助于从性别角度剖析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认同。

同时,该研究也
为后续的女性文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未来,可以继续深入探讨中国古
代女性文学的演变、对当代文学的影响,以及对于当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古风·宝髻松松挽就》:揭示魏晋时期的女性审美观与婚姻制度

《古风·宝髻松松挽就》:揭示魏晋时期的女性审美观与婚姻制度

古风·宝髻松松挽就:揭示魏晋时期的女性审美观与婚姻制度引言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魏晋时期(公元220年至420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

这个时期不仅在政治、思想和艺术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还对女性审美观和婚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魏晋时期女性的审美观念以及婚姻制度的特点。

一、女性审美观念1. 青春美在魏晋时期,青春美成为了女性审美观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据《世说新语》中记载,当时女性被认为是最美丽的年龄段,而青春所带来的活力和纯洁被视为迷人之处。

2. 身材瘦弱相比南北朝以后流行的丰满身材,魏晋时期人们更加偏爱瘦弱、苗条的身材。

这种审美标准可以从当时流行的服装设计中看出端倪,如裙子的版型和紧身度都更加注重展现女性的纤细身材。

3. 自然清丽在魏晋时期,女性审美观念也强调自然清丽的特质。

不同于南朝以后妆容浓艳的风格,当时女性更倾向于淡雅、自然的妆容,尽可能突出肌肤和眉目的清新之美。

二、婚姻制度特点1. 包办婚姻在魏晋时期,大部分婚姻仍然是由父母和长辈安排。

这种包办婚姻制度意味着个人选择权相对较低,而家族利益和社会地位往往成为决定因素。

2. 社会地位与财富影响魏晋时期社会地位和财富对一场婚姻起着决定性作用。

男方家庭通常会优先考虑与有明显家族背景或高门阀世家关系的女子结合,从而实现社会地位上的提升。

3. 女性地位变动相较于前代,魏晋时期女性在家族中的地位发生了一定变化,开始逐渐赋予一些社会和家庭责任。

然而,婚姻制度中女性依旧是被动的一方,缺乏较大的自主权。

结论魏晋时期的女性审美观念和婚姻制度表明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形象和角色的期望。

尽管女性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一些自由和地位提升,但依旧受制于传统的婚姻制度。

这个时期对未来婚姻制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后世提供了借鉴和思考的对象。

通过对魏晋时期女性审美观与婚姻制度的揭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历史时期中女性地位的演变,以及其对今天社会的影响与启示。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既具有极高的文 学价值,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们以其独特的描写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 为后世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这些小说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 景和人们的信仰观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因此,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研究不 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社会意义。
2、仙女型女性形象以《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为代表。她纯洁、善良,被 描绘成仙女般的人物。这种形象的形成背景与当时宗教思想的影响有关,同时也 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3、妖女型女性形象以《聊斋志异》中的狐狸精为代表。她虽然貌美如花, 但却心怀恶意,诱骗男性并带来灾难。这种形象的形成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 作者的创作意图有关,反映了人们对于异类的恐惧和对于道德伦理的。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主要人物通常是些方士、道士、巫 师等神秘人物。他们掌握着神奇的法术,能够驱使鬼神、幻化万物,如《神仙传》 中的壶公、《搜神记》中的鬼使。此外,小说中也有许多普通人形象,如《幽明 录》中的刘晨、阮肇等,他们因各种原因进入仙境,从而经历了神奇的经历。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故事情节丰富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故 事的起始,通常是通过方士、道士等人物的出现,引出神奇的事件;接着是故事 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主要人物展开冒险,与各种神仙、妖怪相遇,并通过斗智 斗勇解决问题;最后是故事的高潮,在这个阶段,主要人物通过种种考验,最终 获得成功,成就了神奇的经历。
3、表达生动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词汇表达十分生动,往往能够通过几个字就将形象 描绘得栩栩如生。例如,“青面獠牙”、“狰狞可怖”等词语,都能生动地描绘 出鬼怪的恐怖形象。
三、分类整理
Hale Waihona Puke 1、按主题分类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词汇可以根据主题不同分为神名、鬼名、兽名等几 类。例如,“龙”、“凤凰”、“鬼魂”、“妖兽”等词汇,分别代表了神、鬼、 兽等不同的主题。

魏晋南北朝辞赋的“艳”化趋向

魏晋南北朝辞赋的“艳”化趋向

魏晋南北朝辞赋的“艳”化趋向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女性及与其情感生活相关的各种题材的赋作数量,和先秦、两汉时代相比,有较大幅度地增多。

本文从文学史的角度,拟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女性及与其情感生活相关的各种题材为内容的辞赋创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着眼点在于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艳”化辞赋的思想内容、形式特点所呈现出的鲜明的“艳”化趋向,这一客观事实试作一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进而总结出魏晋南北朝辞赋“艳”化的整体进程和特质,并且从社会思潮、文学风气、文人心态和审美风尚等方面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辞赋“艳”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论证。

从而,肯定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艳”化辞赋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积极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研究现状,深化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有关女性题材方面辞赋的研究。

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研究

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研究
腻 ,而 且 注 重 通 过 心 理 性 的 暗 示
进行 歌颂 和 赞扬 , 《 德柔 颂 》 、 《 公
孙 夫 人 序 赞 》 等 作 品 通 过 对 主 人 公 的 品德 描 写 ,使 得 妇 女 在 行 为 上、 形 象 上 都 树 立 了 道 德 的典 范 。
或 者 生 活 的 细 节 对 于 自身 的 情 感
2 . 在 女 性 方面 的 主 题 表 现
魏晋南北 朝女 性文学 基本上
解 放 了 出 来 ,在 意 识 表 现 的 视 野 上 更 具 独 到 性 ,对 于 当 时 所 处 的 动 乱 时 代 、苦 痛 社 会 以及 生 命 的 意 识 进 行 了真 挚 的 表 达 和 独 特 的
子、 孝敬公 婆的行为 , 彰 显 了 当 时 女 性 在 社 会 中 的地 位 和 扮 演 的 角 色 ,也 是 女 性 对 自身 社 会 理 想 的
充 分表达 。
识 表 现 上 的特 点
较 之 于 以往 的 女 性 传 统 文
学 ,魏 晋 南 北 朝 女 性 文 学 在 意 识 表 现 上 有 着 较 大 的 突 破 ,从 传 统 的 闭 塞 、狭 小 的 意 识 表 现 领 域 中
要 表 现 内容 1 . 在 道 德 方 面 的主 题 表 现 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女 性 文 学 比
的 重 要 内容 体 现 。 1 . 典 型 的 生命 意 识 体 现 魏 晋 南 北 朝 女 性 文 学 非 常 关 注“ 文 学 的 自觉 ” 和“ 生 命 意 识 的 觉 醒” , 对 于 生命 易 逝 、 人 在 生 命 之 前 的渺 小 和 不 可 控 等 通 过 时 间 流 逝 的 匆 匆 之 感 进 行 表 达 。在 《 遐

论魏晋南北朝妇女的文学批评

论魏晋南北朝妇女的文学批评

论魏晋南北朝妇女的文学批评前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文学批评逐渐形成,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这一成就的背后不仅反映了时代的特殊性质,更是妇女在文学领域精神风格的彰显。

本文将探讨妇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文学作品进行的批评与反思。

妇女文学批评的兴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一些勇敢的女性开始参与到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妇女文学批评自然而然地兴起了。

随着妇女对文学的重视和对文学作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她们开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女性文坛。

女性文坛具有其特殊的召唤力,它让女性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女性文坛也成为了妇女互相交流的平台,她们在这里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批评。

女性文坛不仅创造了一种妇女作家群体意识,也进一步促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

妇女批评的特色在妇女文学批评的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批评与其他时期的妇女批评有着许多不同之处。

一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批评更加注重审美的独立性和个性化。

妇女不仅关心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也会关注作品背后的社会和历史背景,并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揭示出作家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这一点与其他批评家的不同之处,在于妇女的批评更加关注女性的话题。

另一方面,妇女批评更加注重对女性的关注和支持。

一些女性批评家不仅反对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在她们的批评中也出现了关注女性权利的呼声,并在文学中寻找女性自我价值的追求。

魏晋南北朝妇女批评的代表人物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不少女性文学批评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萧何曹萧何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女性学者、批评家和作家。

她的文章既渊博又有逻辑性,对文学事业的贡献不言而喻。

在她的批评中,重要的一点是她提倡女性与男性同样被赋权对文学作品进行批评。

她在她的《旧注算经》中,将个人的情感观点和文学知识在某种程度上转为一种文学批评的方法。

林芝香林芝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家和作家,在她的批评中,对男性对女性的歧视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并宣传了女性企图打破性别界限的努力。

从《世说新语.容止》看超前的魏晋名士审美——审美女性化

从《世说新语.容止》看超前的魏晋名士审美——审美女性化

从《世说新语.容止》看超前的魏晋名士审美——审美女性化魏晋时期,评品人物的风气已经非常盛行,在这之前,评论一个人的好坏优劣最主要的依据是品质和才能,标准单一,而且只有上层阶级的人可以来议论,身份低下的人则没有这个权利。

然而到了魏晋时期标准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物的所有方面都可以拿来品评。

品评人物越来越成为当时士族阶级的潮流,而且更注重人物的外表美。

魏晋时期的人们注重外貌,这里的人们主要是指魏晋文人名士。

而最能体现魏晋名士精神风貌的就是《世说新语》。

被鲁迅称赞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的《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自东汉至东晋二百多年里文人名士的言行举止,精神气质。

是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之所以成为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因为它仅用六万余言的篇幅,就写了一千五百多个人物,而其中重要人物形象不下五六百个,常常是三言两语就能将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刻画得全面具体,栩栩如生。

《世说新语》中内容独特,结构完整。

《世说新语》最主要的特点有三个:第一是在结构方式上。

《世说新语》将书中的人物故事按内容分成了若干门类,每一门类都表现相同的主题。

全书分上、中、下卷,三十六篇,共有一千一百二十多则,包括德行、言语、政事、方正、雅量、识鉴等篇,每篇有若干则,各篇中的人物故事都表达出了相同的思想主题。

如《陈蕃礼贤下士》和《陈谌取寓设譬答客问》、《难兄难弟》都是表现了德行的主题。

第二是篇幅较小,《世说新语》中每一篇都非常短小,寥寥数语就描绘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如言语篇第一则仅用50个字就描述了《边让失次序》的故事。

第三是写真人真事,有事实依据,可称之为志人小说。

《世说新语》中每一篇的人物故事都是真实存在的,如《昭君出塞》、《曹植七步诗》、《看杀卫玠》都是有历史文献纪录并证明的。

《世说新语》集中地反映出魏晋士族的社会风貌,每一篇都是当时社会现象的反应与表现。

言行举止每一方面都表现的很具体,是我们当代人研究魏晋历史不可或缺的依据。

魏晋南北朝女性题材诗赋研究

魏晋南北朝女性题材诗赋研究

2
描述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 以及她们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和谐与安宁。
3
强调了女性在道德和精神上的追求,以及她们 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独立和自主性。
社会政治主题
01
揭示了当时社会政治的不公和腐败现象,以及女性在这些方面 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02
探讨了女性在社会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她们为改变社会

03
对女性题材诗赋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文学史的 贡献和影响。
02
魏晋南北朝女性题材诗赋的发展历程
产生与发展阶段
魏晋南北朝女性题材诗赋的产生背景:社会思 想观念的变化、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女性文学的 兴起等。
早期的女性题材诗赋作品:以描述女性美貌和 情感为主,如曹植的《洛神赋》等。

研究不足与局限性
文献稀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性题材诗赋作品数量相对较少,且 分散在各种文献中,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理论研究滞后
目前对魏晋南北朝女性题材诗赋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理论研究滞后,缺乏深入的系统性研究。
跨学科交叉不足
魏晋南北朝女性题材诗赋涉及文学、历史、社会学等多 个领域,但目前的研究大多只局限于文学范畴内,缺乏 跨学科的交叉研究。
02
已有的研究多从文学史的角度探讨女性题材诗赋的演变和发展
,缺乏对其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学特点的深入分析。
对女性题材诗赋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研究还不够充分,需
03
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研究方法与内容
0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魏晋南北朝女性题材诗赋进 行全面梳理和分析。
02
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女性地位及文学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研 究,探讨女性题材诗赋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形成和发展。

论魏晋南北朝女性题材诗歌中的审美意象

论魏晋南北朝女性题材诗歌中的审美意象

第42卷第1期2020年1月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〇1.42 No.lJan.2020论魏晋南北朝女性题材诗歌中的审美意象彭妓(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女性题材诗歌的研究随着女性思潮的兴起逐渐发展起来,大量关于女性题材的作品也随之问世。

我国古代女性题材诗歌的研究一直处于边缘地带,多以女性作家个体研究的形式集中于唐宋、明清之际,较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题材的诗歌研究屈指可数。

其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衰微加之女性意识的觉醒,不少女性题材诗歌如雨后春笋般生发出来,其中所呈现出来各类意象实为生动鲜活,如:季节意象体现的“伤春悲秋”;闺帷意象折射的"幽闭狭窄”以及具有“传情达意”功用的动植物意象等,对此类诗歌意象的梳理,有利于解读那一时代女性之生活及心理状态。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女性;诗歌;审美意象中图分类号:丨22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5744(2020)01-0068-07“意象”一词源远流长。

东汉时期,王充的《论 衡》中写有:“天子射熊,诸侯射麋,卿大夫射虎豹,士射鹿豕,示服猛也。

名布为侯,示射无道诸侯也。

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 名也。

”⑴在这里,王充将熊、麋、虎豹等称之为“意 象”,作为等级符号的代表。

袁行霈将“意象”定义 为:“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或是借 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2]魏晋南北朝 时期,除了男性创作女性题材诗歌,不少女性作家 也身体力行参与其中,探索为文之道。

因此,当时 之审美风格独具特色,如“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 迫”[3]。

“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

与郎却暄暑,相 忆莫相忘。

”[4]其中所运用的“日”“月”“团扇”等这 些意象提高了包括女性题材诗歌在内的所有诗歌 的表情达意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之审美文化研究
魏晋南北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我国由统一走向分裂,又由分裂归于统一的重要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战乱频发,政权的更替、民族矛盾与文化的碰撞使得经学中衰,礼乐崩坏,魏晋之际玄学盛行以及佛、道的传播,共同影响了这一时期个性解放思潮的萌发,文学也随之呈现多样化及自觉化的繁荣局面。

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女性的主体意识也开始从封建礼教中疏离出来,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觉醒。

这种觉醒表现在文学中,即女性审美意识的复苏。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女性作家,她们开始用自己的眼去关照现实生活,关照女性自身际遇,并将这种相对独立的审美活动寄情于文学作品之中,用己手写己心。

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切入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这一研究主题,研究对象为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家及其文学创作,力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魏晋南北朝女性审美主体的觉醒及其文学创作所蕴含的“美”的内涵与内在精神,以及女作家独具特质的艺术表现方式。

第一部分:分析女性审美主体觉醒的社会文化环境。

首先,从女性受教育状况、婚恋观以及女性的社会交往活动三个方面,横向展示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繁荣的成因;其次,从魏晋、南朝、北朝三个不同历史分期的不同文化氛围出发,纵向梳理审美主体觉醒的表现,包括女性作家数量,作品流传情况以及作品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独特审美品格。

第二部分:主要根据题材、内容分析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的审美内涵,进而探索女性作家独特的内心世界。

第三部分:分析女性作家的审美偏好,以探求其独具特质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女性作家独特的审美
视角、相对狭窄、幽闭的审美空间以及平实新巧、真情流露的“俗”的审美趣味。

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审美主体的觉醒。

然而,她们观照下的世界,大多摆脱不了自身活动范围狭促所带来的局限,仍然不同程度地摇曳着男性话语权的影子。

但她们已经开始把目光洒向现实生活,诗性的触角开始向人欲延伸,对“抒写性情”做出了大胆的尝试。

女性作家的这些尝试,为中古文学注入了新鲜元素,对后世作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