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的阶段性
植物营养及肥料重点
绪论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肥料: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或兼有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功能的物质。
它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根底之一。
分类:直接肥料间接肥料〔有机肥为二者都有的肥料〕生理酸性肥:*些肥料施入土壤中后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作物吸收的阳离子大于阴离子,使土壤中残留的酸性离子增多,使土壤酸度提高,这种由作物吸收后是使土壤酸度提高的肥料。
生理碱性肥:*些肥料进入土壤中后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作物吸收的阴离子大于阳离子,使土壤中残留的碱性离子增多,使土壤的碱度提高,这种由作物吸收后使土壤碱度提高的肥料。
施用技术:1.基肥作物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
作基肥施用的肥料大多是迟效性的肥料。
厩肥、堆肥、家畜粪等是最常用的基肥。
2.种肥指下播种同时施下或与种子拌混的肥料〔播种或定植时施用的肥料〕。
3.追肥植物生长期间为调节植物营养而施用的肥料。
肥料学:研究肥料性能及其机制,施用等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合理施肥内容〔原则〕:时宜物宜地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地制宜〕合理施肥应考虑:土壤作物肥料合理施肥意义〔目的〕:供给植物营养改善土壤构造目前土壤施固态微肥存在的问题:有效性降低、施用不均匀、易污染环境。
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的目的:提高作物产德国科学家李比希的三个学说:矿物质营养学说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矿物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
厩肥及其他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的有机物,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 1〕理论上,否认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限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决的根底;2)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
肥料学复习要点..
肥料学知识点一、题型1、名词解释:有机氮的矿化: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含氮有机质分解形成氨的过程。
磷酸退化作用:当过磷酸钙吸湿后,除易结块外,其中的磷酸一钙还会与硫酸铁、铝等杂质起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
弱酸性磷肥:能够溶于2%的柠檬酸或中性柠檬酸铵溶液的磷肥。
水溶性磷肥:凡养分标明量主要属于水溶性磷酸一钙的磷肥。
复混肥料:是指成分中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主要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肥料。
2、填空题3、选择题4、问答题(4个):1)必需元素答:大量营养元素:C、H、O、N、S、P、K、Ca、Mg微量营养元素:Fe、Mn、B 、Zn、Cu、Mo、Cl、Ni必须元素的3个标准1.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2.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
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3. 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2)有机肥与无机肥的特点对比3)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磷酸的退化作用沉淀作用微生物的固定作用第一个原因是由于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不论水溶性、枸溶性和难溶性磷肥都存在这个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磷在土壤中的运动很弱。
这个原因实际上是第一个原因的结果。
4)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1、成土母质一方面土壤成土母质本身含量就低,另一方面总量高,但有效含量低。
这是由土壤pH 值、Eh、水分状况以及微生物活动决定的。
2、土壤pH值一般酸性土壤容易出现缺钼,因为酸性土壤中,钼与活性铁、铝作用形成钼酸铁和钼酸铝沉淀;石灰性、碱性土壤容易出现缺铁、磷、锌、硼元素。
3、氧化还原电位Eh主要是对铁、锰、铜等变价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有明显的影响。
例如pH=3附近Fe3+ 和OH-形成Fe(OH)3沉淀,而Fe2+仍呈溶解状态,有利于作物吸收利用,渍水土壤易发生亚铁Fe2+毒害。
第一章 植物营养原理
0.18 1.75
51.0 59.0
37.0 5.0
40.0 35.0
33.0 60.0
表1.6 三叶草和黑麦草根系的一些重要参数 (Steffens,1982)
鲜根重(g) 根系密度(横截面上 根尖数) 根长 根表面积(m2) 深度(cm) 直径(mm)
三叶草 63.7 489.0
510.0 0.88 80.0 0.37 Y=1.72X-594 R=0.91**
表1.2 不同基因型小麦在缺锌和施锌条件下的籽 粒产量(t/hm2)比较[4]
供锌状况 基因型 供锌 Aroona Durati 1.42 1.12 不供锌 1.31 0.45 锌效率 % 92 41
注:锌效率(%)=缺锌处理的产量/施锌处理的产量 ×100
第二节植物根部营养
一、根部吸收养分的特点 选择性 植物优先吸收某些矿质元素, 并排斥另一些元素 积累现象 植物细胞中矿质元素浓度 比外界溶液高很多 基因型差异 植物种之间在吸收离子 的特性上有明显差异
表1.3基质中离子浓度与丽藻属(Nitella)和法囊藻属 (Valonia)的细胞中离子浓度的关系(Hoagland,1948) 丽藻属(Nitella) 浓度(mM) 法囊藻属(Valonia) 浓度(mM)
离子
A 池水
0.05 0.22
B B/A 细胞液
54 10 1080 45
A 海水 12 498
作物 黑麦 春小麦 冬小麦 大麦 多年生牧草 晚马铃薯 菜豆 大白菜 黄瓜 番茄 N 40 47 51 36 29 9 6 6 5 5 P2O5 15 15 15 14 13 3 2 3 2 2 K2O 44 41 39 38 38 11 8 12 8 5
植物营养学7
(一)影响养分吸收速率的因素
1. 中断养分供应的影响
植物对养分有反馈调节能力。中断某 种养分的供应,往往会促进植物对这一养分 的吸收。 在缺磷一段时期后再供磷会导致地上 部含磷量大大增加,甚至引起磷中毒。
2. 长期供应的影响
某一矿质养分的吸收速率与其外界浓度 间的关系还取决于养分的持续供应状况。用 离体根或完整的幼龄植物进行短期研究时, 通常是在很稀的营养液或硫酸钙溶液中进行 预培养,因此植株或根内的养分浓度相当低。 当供应养分以后,养分吸收速率会非常高, 甚至在高浓度范围内,吸收速率仍持续增高。
– a. 通道蛋白 (channel protein):认为贯穿双重磷 脂层的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开启,成为一定类型离子的 “通道”。 – b. 运输蛋白(transport protein):认为运输蛋白在离子的 电化学势作用下,与离子结合并产生构型变化,从而将离子 翻转“倒入”膜内。
– 动力
• 电化学势(浓度)梯度
(三)细胞质和液泡中养分的分配
养分在各种生化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在 于保证细胞质组成和状态的稳定及植物旺盛 的代谢作用。一般认为,当养分供应不足时, 可通过调节跨原生质膜的吸收速率或对储藏 在液泡中的养分再分配来调节。
二、温度
温度 呼吸作用 氧化磷酸化 ATP 吸收
一般6~38º C的范围内,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随 温度升高而增加。温度过高(超过40º )时,高 C 温使体内酶钝化,从而减少了可结合养分离子载 体的数量,同时高温使细胞膜透性增大,增加了 矿质养分的被动溢泌。低温往往是植物的代谢活 性降低,从而减少养分的吸收量。
• 2. 主动吸收(active absorption) • 定义:
植物营养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截获:根系在土壤中生长并与土壤颗粒表面接触,根系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
Roots in soils and surface contact with the soil particles, roots directly from the soil to get in contact with nutrients.2.扩散:离子态养分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迁移。
Ionic nutrients from high to lower concentrations migration.3.质流:土壤中的养分随着水分的迁移由土体到达根系,或者含有可溶性养分的土壤溶液沿水势梯度迁移。
Soil nutrients with the water reach the roots of migration from the soil, or soil solution containing soluble nutrients migrate along the water potential gradient.4.被动吸收:指细胞不消耗代谢能量,而通过扩散作用或其它物理过程顺化学势梯度、没有选择性吸收过程。
Passive absorption is the metabolism of cells do not consume energy, but by diffusion or other physical processes along the chemical potential gradient, there is no selective absorption process.5.主动吸收:指细胞利用代谢能量逆着浓度梯度在转运蛋白的参与下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Active absorption cell is going against the concentration gradient using the energy metabolism of proteins involved in the transport of mineral elements to absorb the process.6.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以不同方式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使土壤养分逐渐减少,连续种植会使土壤贫瘠,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植物带走的矿质养分和氮素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
一、配方施肥技术(wlys缺素症)(教案)
六、判断作物缺肥的正确方法
• 缺氮:缺氮植株淡绿,叶色无光泽。基部叶片(老叶) 变黄,干燥时呈褐色。茎短而簇生,分枝(分蘖) 少,出现早衰现象。
• 缺磷:缺磷植株深绿,叶色常呈红色或紫色,干燥 是暗绿色。茎短而细,基部叶片变黄,花期推迟, 种子小而秕。
• 缺钾:缺钾植株易倒伏,叶片边缘黄化、焦枯、碎 裂,脉间出现坏死斑点,整个叶片有时呈环状或 皱缩,褐根多。粮食类作物及其他含糖量大的作 物生长后期需钾量较大,如禾谷类和马铃薯、甘 薯、西瓜、葡萄等。
N(kg) P2O5(kg) K2O(kg)
2.1~2.4 0.9~1.3
2.1~3.3
3.0
1.0
2.5
2.57
0.86
2.14
2.5
1.25
1.75
2.6
1.3
3.0
7.19
1.8
4.0
0.5
0.9
1.06
6.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3
3.38
8.23
2.07
4.41
4.1
0.7
1.1
0.79
0.5
1.36
0.4
以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豆科作物固氮需微量的钴(Co) • 麻、桑、茶及蔬菜————较多的氮 • 油菜和甜菜————需硼较多 • 马铃薯、甘薯、烟草、甜菜、茶等————忌氯,不宜施
用含氯的肥料 • 甜菜、烟草、麻类等作物————喜钾,需优先施用钾肥
四、植物营养的阶段性
1.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一般是种子营养向土壤营养转化时 期(种肥,磷比氮钾早)
缺硼、缺锌、缺钙、缺硫
• 缺硼:首先表现在顶端,如顶端出现停止生长现象。 幼叶畸形、皱缩。叶脉间不规则退绿。油菜的“花 而不实”,小麦的“穗而不实”,苹果的缩果病, 萝卜的心腐病(“黑心病”)等,花椰菜“褐心病” 缺锌:叶小簇生,叶面两侧出现斑点。植株矮小, 节间缩短,生育期推迟。如果树的小叶病,玉米、 水稻等的白化苗等。 缺钙:缺钙时作物嫩芽受损伤,并引进根尖坏死, 嫩叶绿色,叶缘向上卷曲枯焦,叶尖呈钩状。 缺硫:缺硫作物叶色变成淡绿色,甚至变成白色, 扩展到新叶,叶片细长,叶片失绿凋谢,以到坏死。
ch6 第六讲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离子泵假说图示
外界 K+、Na+ 膜 细胞质 ATP
ATP酶
H+
H2PO3+ + ADP-
+ H2O H++H3PO4 OH- + ADP
+H2O
OH-
阴离子 载体
阴离子
4、 根系对有机养分的吸收
植物根系吸收的有机态养分主要是 一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尿素、氨基 酸、磷脂、生长素等。
解释机理主要有胞饮学说,这个过 程属于主动吸收,需要能量。P189
mg/kg
0.1 0.6 20 50 100 20 100 -
%
0.1 0.2 0.2 0.5 1.0 1.5 45 45 6
二、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及确定
1.溶液培养法 2.砂培法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判断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应该满足以下三个标准
(1)该元素对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必要的
不可缺少性
(2)缺少该元素植物会显示出特殊的症状
a. 木质部运输
(1)动力:蒸腾作用、根压
(2)方向:单向
根
地上部(叶、果实、种子)
b.韧皮部运输
(1)特点:双向运输
(2)韧皮部中养分的移动性
营养元素的移动性与再利用程度的关系
营养元素 移动性 再利用 缺素症
程
N P K Mg 大 小 难移动
度
高 低
出现部位
老叶 新叶
S Fe Mn
Zn Cu Mo Ca B
扩散和质流是土壤养分迁移至植物根系 表面的两种主要方式。长距离时,质流是补 充养分的主要形式;短距离时,扩散作用更 为重要。
3、根系对无机养分的吸收
1)被动吸收
植物离子不需要消耗能量通过细
植物的一生阶段性工作总结
植物的一生阶段性工作总结
植物是大自然的奇迹,它们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展现出不同的工作和特点。
从种
子的发芽到成熟的果实,每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工作和表现。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植物的一生阶段性工作。
首先是种子的发芽阶段。
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吸收水分和养分,开
始发芽生长。
在这个阶段,植物主要的工作是生长出根系和幼苗,以便从土壤中获取更多的水分和养分。
这个阶段的工作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植物后续生长的基础。
接下来是植物的生长期。
在这个阶段,植物会不断地生长,茎和叶片会逐渐变大,根系会向更深的土壤层生长。
植物的主要工作是光合作用,通过叶片吸收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养分和能量。
这个阶段的工作是植物生长的动力,它决定了植物的体型和形态。
随后是植物的开花和结果阶段。
在这个阶段,植物会花开结果实,产生种子。
植物的主要工作是传播种子,让后代继续生长。
开花和结果是植物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它不仅影响着植物的繁衍,也对整个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是植物的衰老和凋零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会逐渐衰老,叶片会枯萎,茎和根系会逐渐凋零。
在这个阶段,植物的主要工作是将养分和能量储存起来,为新一轮的生长做准备。
衰老和凋零是植物生命周期中不可避免的阶段,它为新生命的诞生和成长提供了条件。
总的来说,植物的一生可以分为种子的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衰老和凋零
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工作和特点,它们共同构成了植物生命的精彩篇章。
让我们一起欣赏大自然的奇迹,感受植物生命的美好。
植物生产学资料
植物生产学资料1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是人类利用生物有机体的生命机能来获得产品的生产活动。
根据获得产品的方式.可把农业生产划分为三类,即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微生物生产。
植物生产:依靠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以取得产品的生产过程。
其产品称为第一次生物量或初级生物量。
叫植物生产。
根据产品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生产食物为主的和生产非食物为主的两大类。
生产食物为主的植物包括粮食、糖料、油料、水果、蔬菜等。
其中人类可直接食用部分含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不可直接食用部分有植物根系残留物、枯枝落叶、茎秆、糠麸等。
不可直接食用部分通过动物和微生物的利用、转化,部分地形成人类能够直接食用的食物。
这是发展腐生食物链农业的物质基础。
生产非食物为主的植物包括各种纤维植物、经济作物和药用植物等,产品为工业原材料和医药用品。
动物生产:依靠农业动物的生长发育取得产品的过程称动物生产,如肉、蛋、奶、毛、皮、骨等。
这些产品是第二次生物量或次级生物量。
农业动物(异养型)不能直接吸取和利用太阳能,也不能把无机物合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等,只能依靠农业植物(自养型)提供第一次生物量,作为食物来源,维持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微生物生产:依靠农业微生物获取产品的过程,称微生物生产。
如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沼气、生产饲料、蛋白质以至直接生产食物、生物农药、工业原料、细菌肥料,以及利用微生物改良土壤等。
绝大部分的农业微生物生产,必须以其他农产品为营养,因而其产品基本上属于次级生物量。
农业生产时间和农业劳动时间的不一致性劳动时间是指劳动作用于产品的时间;生产时间是指产品处于生产领域的时间。
后者包括劳动没有作用于产品的时间。
农业的生产时间长于劳动时间。
农业劳动时间时断时续,而劳动过程间断期间生产过程照常进行。
植物生产学的性质与任务和研究的对象植物生产学研究的对象:植物生产学研究的对象是栽培植物,统称为作物.主要包括农作物和园艺作物。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二章本章复习题:1。
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和 . 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性、性和性。
3.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种,其中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4.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和5. 植物的有益元素中,对于水稻、对于甜菜、对于豆科作物、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
三章1、截获定义:是指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养分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
2、质流定义:是指由于水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引起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过程。
影响因素:与蒸腾作用呈正相关与离子在土壤溶液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3、问题:植物的大量矿质元素各通过什么途径迁移到根系表面?1。
截获:钙、镁 (少部分) 2. 质流:氮 (硝态氮)、钙、镁、硫 3. 扩散:氮、磷、钾4、质外体和共质体的概念对于植物的吸收和运输而言,植物体可以分为二部分:(1)质外体(Apoplast)--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
(2). 共质体(Symplast)--指原生质膜以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
(3)胞间连丝:相邻细胞之间的原生质丝,是细胞之间物质运输的主要通道.5、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一、介质中养分浓度二、温度三、光照四、水分五、通气状况六、介质反应七、离子理化性状和根的代谢作用八、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九、苗龄和生育阶段(植物营养的阶段性)6、被动吸收定义:膜外养分顺浓度梯度 (分子)或电化学势梯度 (离子)、不需消耗代谢能量而自发地(即没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的过程。
7、主动吸收定义: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 (分子) 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需要消耗代谢能量、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内的过程。
机理(2)离子泵假说(Hodges,1973)①离子泵(ion's bump):是位于植物细胞原生质膜上的ATP酶,它能逆电化学势将某种离子“泵入"细胞内,同时将另一种离子“泵出”细胞外。
植物营养与施肥教案
第一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第一节植物的营养成分一、植物体内的元素组成及其含量气态元素、灰分元素二、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判断的三条标准17中必需营养元素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划分的界限,有益元素肥料三要素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三、必需营养元素的作用第二节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植物吸收养分的形态:离子态,部分小分子态和有机态一、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一)养分向根表的迁移:截获、质流、扩散(不同养分离子的主要迁移方式;各种方式的影响因素)1、截获:根系在土壤中伸长的过程中与养分离子直接接触交换吸收的过程影响因素:根系体积、养分浓度由于根系体积只占土壤体积的1%~4%,通过该方式获取的养分很少,大约只占根系吸收养分总量的0.2%~10%2、扩散:土壤中的养分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运动称为扩散影响因素:浓度差、土壤湿度、扩散系数不同养分离子的扩散系数(cm2/s)土壤与水中的扩散速率相差2~3个数量级养分离子NO3-Cl-K+PO43-水中 1.92×10-5 2.03×10-5 1.98×10-50.89×10-5湿润土壤中0.5×10-6~100.5 0.01-0.24 0.00001-0.001-7根系吸收的钾、磷有50%以上是通过该方式获得的3、质流:土壤中的养分离子随水流动到达根表的过程影响因素:植物蒸腾,离子浓度考质流提供的磷钾较少,硝酸根、硫酸根、氯、镁、钙等养分较多。
(二)根系对无机养分的吸收1、质外体中养分离子的移动质外体:植物体内共质体以外的所有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空腔等动力:浓度梯度和电化学势梯度方式:离子扩散、离子交换离子扩散:简单扩散(水分自由空间)杜南扩散(杜南空间)离子交换:根系与土壤溶液之间的交换根系与土壤颗粒之间的交换2、养分的跨膜运输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两种类型(1)被动运输:离子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扩散运动方式:简单扩散、离子通道①简单扩散:溶液中的离子由高浓度的地方向低浓度的地方扩散,其动力是浓度差(主要影响因素),离子可以通过膜上的类脂、载体或者膜上的含水孔隙被吸收②离子通道:离子或者水分通过膜上具有选择性功能的孔道蛋白进行运输,影响因素是孔道蛋白的孔道大小及其表面电荷密度(2)主动运输:离子逆电化学势梯度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方式:载体运输与离子泵运输①载体运输:动力是ATP②离子泵运输:H+—ATP酶,每水解1分子的ATP,泵出2个H+3、影响根系养分吸收的因素(1)光照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同化CO2形成碳水化合物,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ATP,为养分的吸收提供能量。
《种植基础》第三章第一节植物营养与施肥
•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队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最多,吸收的
速率最快的时期。此时是施肥的最佳时期。 • 一般是作物生长旺盛时期或营养生长与生殖生殖并进时期。 • 如: • 小麦拔节到抽穗期→拔节肥 • 玉米大喇叭口到抽穗初期→大喇叭口肥 • 棉花盛花到花铃期→花铃肥
(三)作物吸收养分的比例与肥料的配合施用
–维持一定产量水平,需要恢复肥力。
–肥力的恢复根本方法是施肥。
2. 指导作用
需要施肥 —通过施肥补偿养分亏损。
低度归还元素(N、P、K)要多施;中度归还的元素 (CA、Mg、S、Si)和高度归还的元素(Fe、Mn、Al) 要少施或不施。
(二)最小养分律(李比希)
1.最小养分律的含义
植物的生长量或产量受环境中 最缺少的养分的限制,并随之 增减而增减。环境中最缺少的 养分称为最小养分。
(2)土壤中养分向根表的迁移。
养分:土壤
迁移
吸收
根表
根内
截获 质流 扩散
主动 被动
★一般有三个途径:即截获、扩散和质流。 1.截获 接触交换
数量:约占(0.2—10%)
2.质流 —长距离养分迁移方式
迁移的离子:氮(硝态氮)、钙、镁以质流为主
3.扩散 —短距离养分迁移方式
迁移的离子:磷、钾、氮(0.1-15㎜)
施用的意义。 • 5.学会肥料混合的计算方法。 • 6.懂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植物营养与施肥
一、作物的营养特性与施肥
作物的营养期:作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 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
作物营养具有阶段性及连续性。
(一)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营养特点
• 一般作物生长初期吸收养分的数量和强度都很低,随着生 育进程的推移则逐渐增加,到成熟又趋于减少直到停止吸 收
植物营养学整理重点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元素影响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的因素:1. 遗传因素 2. 环境条件(生长环境)第二节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一、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及种类(一)标准(定义)1.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2.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
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3.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二)种类和含量目前已确认的有17种铜铁锰硼锌钼镍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大量元素:C、H、O --天然营养元素非矿质元素来自空气和水N、P、K --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Ca、Mg、S --中量元素微量元素:Fe、Mn、Zn、Cu、 B、Mo、Cl、(Ni)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各种功能一般通过植物的外部形态表现出来。
而当植物缺乏或过量吸收某一元素时,会出现特定的外部症状,这些症状统称为“植物营养失调症”,包括“营养元素缺乏症”和“元素毒害症”四、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1. 同等重要律--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数量不论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生产上要求:平衡供给养分2. 不可代替律--植物的每一种必需营养元素都有特殊的功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生产上要求:全面供给养分第三节植物的有益元素一、有益元素的概念某些元素适量存在时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或者是某些特定的植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的,这些类型的元素称为“有益元素”。
(表)本章复习题:1. 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和。
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性、性和性。
3.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种,其中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4.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和。
5. 植物的有益元素中,硅(Si) 对于水稻、钠(Na) 对于甜菜、钴(Co) 对于豆科作物、铝(Al) 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第三章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植物吸收的养分形式:离子或无机分子--为主有机形态的物质--少部分植物吸收养分的部位:矿质养分--根为主,叶也可根部吸收气态养分--叶为主,根也可叶部吸收第一节植物根系的营养特性(一)根的类型从整体上分:1)直根系2)须根系从个体上分:1)定根2)不定根(三)根的构型:指同一根系中不同类型的根(直根系)或不定根(须根系)在生长介质中的空间造型和分布。
作物营养知识与施肥
产投比。最大的经济效益。
施肥总量 养分种类 与比例 施肥方法 施肥时期
分配比例
作物需肥特点与施肥
• 不同作物对养分所需要的数量各不相同, 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点,如:
– 禾谷类作物对氮的需要量较大,磷、钾次之; – 豆科作物对磷的需要量比一般作物多; – 而蔬菜类作物是以生产叶子为主的,对氮的需要量比
生物肥料:微生物菌剂、秸秆腐熟剂、磷细菌肥 固氮菌肥,
❖
❖
有机肥料:人畜粪尿 厩肥 绿肥 杂肥 商品有机肥
(三)几种作物施肥技术
小麦施肥技术
小麦主要生育阶段有发芽出苗、越冬、返青、拔 节、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出苗至返青为苗 期,以营养生长为主;拔节至抽穗为旺盛生长期, 营养和生殖并进,生长速度快;开花至成熟期为 生育后期。
➢作物的高产、稳产,需要多种养分的均衡供 应,氮肥与磷、钾肥的有效配合对提高氮肥 利用率和增产作用均很显著。氮肥与有机肥 配合施用,可取长补短,缓急相济,互相促 进,既能及时满足作物营养关键时期对氮素 的需要,同时有机肥还具有改土培肥的作用, 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
2.磷肥的种类
• 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重过磷酸 钙)、枸溶性磷肥(钙镁磷肥、钢 渣磷肥)和难溶性磷肥(磷矿粉、 骨粉)
任何作物都大。
• 作物的需肥特性告诉我们,对于不同的作 物要选择不同的肥料搭配施用。
(二)肥料相关知识
当前施肥中存在的问题: 重化肥,轻有机肥; 重氮肥,轻磷、钾肥,忽视微肥; 重产量,轻质量; 施用方法陈旧落后。
化肥的特点
化肥是指用化学方法制造而成的肥料,包 括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复合肥料等。
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
NH4+除被植物吸收外,一部分被土壤胶体吸 附,另一部分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NO3-;NO3则易随水淋失,在还原条件下还会发生反硝 化作用而脱氮。尿素在微生物分泌的脲酶的 作用下,转化为碳酸氢铵。
木本植物的营养生长过程
木本植物的营养生长过程木本植物是指那些具有坚硬的木质茎干的植物,如树木和灌木。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资源和生态功能。
木本植物的营养生长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过程。
木本植物的生长始于种子的发芽。
当种子受到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刺激时,它们会开始发芽。
种子内的营养物质提供了发芽和初期生长所需的能量。
一旦幼苗出土,它就会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阳光,并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随着幼苗的生长,根系逐渐扩展并向土壤深处延伸。
根系的发育对木本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它们扎根于土壤中,提供了植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根系还能固定植物在土壤中,以抵御风吹雨打的外力。
与此同时,木本植物的茎干也在不断生长。
茎干由一层一层的木质部分组成,这些木质部分是植物的主要支撑结构。
茎干的生长是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来实现的。
新生的细胞逐渐向外层推进,形成了新的木质部分。
茎干的生长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水分和温度等。
叶子是木本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通过叶子表面的叶绿素,木本植物可以吸收阳光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被用于植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叶子还通过蒸腾作用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并帮助植物排出多余的水分。
木本植物的生长过程还包括花芽的形成和开花。
花芽是木本植物进行繁殖的器官,它们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形成并逐渐发育。
当花芽完全发育后,它们会开放并释放出花粉或吸引传粉者。
花粉在传粉者的帮助下传播到其他花朵,完成了花的授粉过程。
木本植物的生长过程还包括果实的形成和成熟。
当花受精成功后,花的雌蕊会发育成果实。
果实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种子并帮助其传播。
当果实成熟时,它们会吸引动物来食用或散布种子,从而完成植物的繁殖过程。
总的来说,木本植物的营养生长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过程。
它涉及到种子的发芽、幼苗的生长、根系的发育、茎干的生长、叶子的光合作用、花芽的形成和开花,以及果实的形成和成熟。
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木本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植物营养学课堂笔记及期末复习参考
第一章第一节:植物的组成一、植物的组成单宁、脂肪等(占15%)有机物碳水化合物:各种糖类(60%)有机物质(占干重95%)蛋白质(占10%)(占鲜重25%)木质素(占25%)植物体灰分(占5%):P、K、Ca、S、Si、Fe、Mn、B、Mo、Zn、Cu、Na、Cl水(占鲜重75%)二、物质组成的差异⑴水分差异:①不同植物种类;②不同生育期;③不同器官⑵有机物种类差异:①糖类植物;②脂肪类植物;③纤维类植物⑶灰分的成分差异:①不同植物种类;②不同土壤条件;③不同器官三、植物体的必需营养元素⒈必需营养元素判断标准:⑴完成植物生命周期所不可缺少的;⑵缺少后会呈现专一的缺乏症;⑶在植物营养上所起的作用是直接的。
大气影响营养元素:C、H、O⒉必需营养大量必需营养元素:N、P、K元素的种类必需矿质营养元素中量必需营养元素:Ca、Mg、S微量必需营养元素:Fe、Mn、Zn、B、Mo、Cl⒊有益元素(不具有普遍性,只作用于个别植物)Si 禾本科Co 豆科植物Na C4植物Al 茶叶四、⑴植物营养同等重要律: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被需求量多少,对植物的生长所求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⑵植物营养不可替代律:一种必需营养元素的胜利功能不能被其他营养元素所完全替代。
第二节: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一、植物吸收养分的形态⒈离子态(主要吸收形式):NH4+、NO3-、H2PO4-(酸性)、HPO42-(碱性)、K+、Ca2+、Mg2+⒉分子态:Co(NH2)2(尿素)二、植物吸收养分的部位⒈根:根冠区吸收能力强土壤施肥主要部位⒉叶子叶面施肥次要部位三、植物的根部营养⒈土壤中养分离子向根表面迁移:三种方式概念:指伸展与土壤中的根直接获取与直接触的养分。
⑴截留(是次要的)特点:仅在短距离内起作用。
概念:指土壤养分由于浓度差别引起的由浓度高的非根区向浓度低根区的⑵扩散养分运动。
(是主要的)特点:可远距离起作用。
概念:指在根吸收水分过程中,养分随水到达根表面的运动。
植物营养复习
第一章1植物营养学(subject of plant nutrition):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植物营养(plant nutrition):植物生长和代谢所需要的化学物质的供应和吸收.The supply and absorption of chemical compounds needed for the growth and metabolism of plants may be defined as plant nutrition.肥料(feitilizer):通常把施入土壤中或喷洒在作物地上部分,能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养分,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或能改变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的物质.Any material added to the soil or asperse on aerial parts of plants to provide nurtrient that will inerease growth,yield,or nutritional value of the plants.有机肥料(农家肥料,organic manure )无机肥料(化学肥料,chemical fertilizer )2李比希确立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建立了植物营养学科,促进化肥工业的兴起,提出养分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律,对合理施肥至今仍有指导意义,把化学应用于农业,是化学融合于农业生产实际,推行新教学法.3养分归还学说(Nutrient Renturn Theory):要点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2如果不正确的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3要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
归还方式:一是施用有机肥料;二是通过施用无机肥料。
二者各有优点,若能配合施用,则可取长补短增进肥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营养的阶段性
一、植物各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
植物从种子萌发到形成新种子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除前期种子营养和后期根停止吸收营养外,都要从土壤中吸收养分。
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叫植物的营养期,植物营养期包括不同的营养阶段。
每一营养阶段的营养特点不同,一般规律是植物生长前期吸收养分数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吸收养分数量逐渐增加,到生长后期又趋于减少。
不同植物对养分吸收高峰和各生长期对氮、磷、钾需要的数量不同。
如对氮的吸收高峰水稻在拔节期,开花后有所下降;棉花在现蕾、开花期出现。
冬小麦越冬前吸收养分以氮为主,磷次之,钾最少;越冬后吸收养分,在开花期磷,钾较高,氮较少;开花后,钾停止吸收。
二、植物营养的阶段性
植物营养的阶段性是指植物的不同营养阶段对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和比例等营养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植物在不同的生育时期中,若能及时满足两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即植物营养临界期和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对养分的需求,就能显著提高植物产量。
(一)植物营养临界期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一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绝对数量不多,但很敏感,需求迫切,此时这种养分缺少或过多,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即使以后补施也很难挽回,这个时期叫做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植物营养临界期多发生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转折时期,但不同养分,临界期出现的时间不完全相同。
多数植物磷的营养临界期出现在幼苗期,即由种子营养到土壤营养的转折时期。
此时种子中的磷即将耗尽,而根系小吸收能力很差,表现出苗期缺磷。
如小麦开始分蘖时,若供磷不足,不分蘖,且根系纤细,易受冻害;玉米出苗后7d左右,棉花出苗后10~20d,也会发生缺磷。
所以,生产上将磷肥作为种肥施用很重要。
植物氮的营养临界期一般发生在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时期,稍晚于磷。
如冬小麦在分蘖和幼穗分化期,氮素供给适量,能增加分蘖数,为形成大穗打下基础。
玉米在幼穗分化期缺氮,会导致穗小、花少;氮过多使茎叶繁茂,小穗,造成后期减产。
棉花在现蕾初期缺氮,或氮素过量,都会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二)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中,对某种养分需要量最多,吸收速率最快且施肥产生的肥效最大,增产效率最高的时期,此时期往往是植物生长最旺盛期。
为争取高产,应及时施肥补充养分。
不同植物营养元素最大效率期不同。
以氮为例,玉米最大效率期在大喇叭口至抽雄初期,冬小麦在拔节至抽穗期,大豆和油菜在开花期。
不同营养元素最大效率
期不同,如甘薯生长初期为氮的最大效率期,而块根膨大时为磷、钾的最大效率期。
应当指出,植物吸收养分具有连续性,各个营养阶段彼此联系,互相影响。
在生产中,既要注意两个关键时期施肥,又要考虑各个营养阶段的特点,采用基肥、种肥和追肥相结合的方法,充分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