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软件生命周期的探索-《软件工程》课程结课论文
软件工程-项目生命周期范文精简版
软件工程-项目生命周期软件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引言软件工程是指对软件的开发、、发布等过程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管理,以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
而项目生命周期是指从项目开始到项目结束的整个过程,包括项目定义、规划、执行和结束等阶段。
在软件工程中,项目生命周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起着关键作用。
项目定义阶段定义阶段概述项目定义阶段是项目生命周期的起始阶段,主要目的是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范围,为后续的规划和执行阶段打下基础。
项目背景和目标在项目定义阶段,需要对项目的背景和目标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包括项目发起人、项目的背景、项目的目标等内容,以便明确项目的规模和目标。
需求收集与分析在项目定义阶段,需要对项目的需求进行收集和分析,以便明确项目的需求和约束,为后续的规划和执行提供依据。
需求收集可以通过面对面的访谈、问卷调查、文档分析等方式进行。
项目范围和限制在项目定义阶段,需要明确项目的范围和限制。
包括项目的边界、项目的约束条件等内容,以便为后续的规划和执行提供依据。
项目规划阶段规划阶段概述项目规划阶段是项目生命周期的第二个阶段,主要目的是制定项目的详细计划,包括项目的进度、资源、风险等,为后续的执行阶段提供指导。
项目进度计划在项目规划阶段,需要制定项目的进度计划,明确项目的里程碑和关键路径,为项目的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
项目资源计划在项目规划阶段,需要制定项目的资源计划,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以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项目风险评估在项目规划阶段,需要进行项目风险评估,分析项目的潜在风险和应对措施,以便为后续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项目执行阶段执行阶段概述项目执行阶段是项目生命周期的核心阶段,主要目的是根据项目规划的内容,实施项目的开发、和交付等活动。
软件开发在项目执行阶段,需要进行软件的开发工作。
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等一系列活动,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功能满足需求。
软件在项目执行阶段,需要进行软件的工作,包括单元、集成、系统等,以确保软件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软件开发岗位实习报告: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理解与应用
软件开发岗位实习报告: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理解与应用一、引言在软件工程领域,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是指软件从概念到废弃的整个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阶段。
作为一名软件开发实习生,我有幸参与和实践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通过这次实习,我对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理解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二、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阶段1. 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首要阶段,通过与客户沟通和调研,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需求文档。
在这个阶段,我学会了如何与客户沟通,发现并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
同时,我也学会了利用常用的需求工具和技术进行需求分析,如用例图、业务流程图等。
2. 设计阶段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阶段是将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解决方案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我学习了软件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了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模式的应用。
通过实践,我逐渐熟悉了设计工具的使用,如UML工具和设计工具。
3. 编码阶段编码阶段是将设计好的解决方案转化为可执行的代码的过程。
通过实习,我深刻理解了编码的重要性和技巧。
我积极参与项目的编码工作,学会了使用常见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如Java、Python和IDE 等。
同时,我也学会了良好的编码规范和代码文档的编写,以便于后续的维护工作。
4. 测试阶段测试阶段是为了验证软件是否满足需求和设计要求的阶段。
通过实践,我了解了测试的方法和技术,学会了如何撰写测试用例和进行测试复用。
在测试过程中,我切身体会到测试的重要性,以及发现和修复软件缺陷的过程。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使用测试工具和进行性能测试。
5. 部署阶段部署阶段是将开发完成的软件部署到目标环境的过程。
通过实习,我了解了常见的部署方式和流程,学会了如何配置服务器和调优性能。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进行版本控制和发布管理,以保证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维护阶段维护阶段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实践,我深刻理解到软件维护的挑战和必要性。
软件工程生命周期结合实际之应用
软件工程生命周期结合实际之应用陈晓明摘㊀要:文章将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和本人实际项目工程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出各个阶段需要重视关注的要点,以及可能会遇到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方法,以供从事软件工程的项目管理人员㊁开发人员㊁测试人员等研究参考㊂关键词:软件工程;生命周期;实际应用一㊁引言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分别是:问题定义㊁可行行研究㊁需求分析㊁总体设计(概要设计)㊁详细设计㊁编码与单元测试㊁综合测试㊁维护,文章就根据以上顺序分析阐述各个阶段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预防解决方法㊂在实际中,我们很多时候将软件工程称为项目,有些项目是纯软件的,有些项目是软硬件结合的㊂在我们实施软件工程的时候,对于软件这块而言,无论是有无硬件等设备,都可以理解软件为一个单独的系统,将软件单独设计开发㊂与硬件或者其他设备之间,在设计软件系统的时候,接口进行完善的定义:和硬件的通信方式㊁通信协议等的制订㊂二㊁问题定义阶段在这个阶段关键任务是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㊂通过对客户等对软件有需求的人员的访问调查,系统分析员扼要地写出关于问题性质㊁解决办法㊁目标工程㊁工程规模等方面的书面报告㊂客户虽然有软件的需求,但很多时候无法能够详细地描述其需求㊂我们根据自己对于客户描述的理解加上自身做过软件项目的经验去和客户交流㊂根据一次或者多次的交流,可以整理出初步的问题报告㊂每次的交流都基于这个报告,进行不断地修改完善㊂三㊁可行性研究阶段在这个阶段关键任务时回答问题: 对于上一个阶段所确定的问题进行沟通的解决办法吗? 在较抽象的高层次上进行的分析和设计过程㊂要求比较简短,主要内容有:可行性研究报告㊁经济成本效益㊁技术可行等方面,甚至还可以整理出粗略的项目开发计划㊂考虑可行性不光从客户的角度去考虑本软件对于客户的作用意义,也需要我们从软件的技术去考虑实现的可行性,为以后的具体实现打下基础㊂可行性研究的结果是客户做出是否继续进行这项工程的决定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考量自己目前的技术能力是否足以完成该项目的依据㊂四㊁需求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关键任务是目标系统必须做什么,我们必须准确完整地体现用户的需求㊂需要整理:需求规格说明书(这个非常重要),它是目标系统需求㊁最重要的一份文档,软件所有需要做什么㊁实现哪些功能等方面,最终用户拿此文档进行验收㊂在这个阶段,需要不断地和客户进行沟通,修改确认需求,最好画出软件原型图,写出软件操作流程,这样客户对软件会有更客观的理解,原型图对后期开发也会有很好的帮助指导作用㊂五㊁总体设计(概要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怎样实现目标系统,我们要根据需求设计方案,分析推荐最佳方案,设计软件架构等㊂设计程序的体系结构,就是划分软件有哪些模块组成以及模块之间的关系㊂需要整理出总体设计说明书,用于记录总体设计结果㊂概要设计需要我们更多地去考虑如何实现这个软件,它是B/S还是C/S,还是单机;需要用什么样的数据库,网络版的还是单机版;软件系统对外有哪些接口,连接哪些外部硬件㊁其他软件;软件内部分为哪些大的模块;需要的开发人员以及具体的任务划分等工作㊂六㊁详细设计阶段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该怎样具体实现系统㊂我们需要设计每个模块的实现方法㊁算法和数据结构等㊂需要我们整理出详细设计说明书,用适当表达工具表达软件功能的实现方法㊁算法和数据结构㊂设计人员依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确定软件的体系结构,进而确定每个模块实现方法,算法㊁数据结构和接口等,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组织设计评审㊂这个时候需要考虑到具体功能的实现,模块之间的交互方式,找出哪些功能点实现有难度,需要技术攻关,甚至可以根据开发人员的分工,详细具体模块的开发时间㊁进度安排,总体所需要的开发时间等㊂七㊁编码与单元测试阶段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选择语言㊁开发工具实现详细设计的结果㊁进行测试模块㊂实现阶段的文档有:程序清单㊁单元测试报告等㊂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有程序员依赖测试人员找bug的情况㊂自己开发的程序不做详细的测试,心想反正后面有测试人员来测试㊂殊不知测试人员找出来的bug是要上报领导或者老板的,一个bug非常多的程序员不知道项目经理或者老板如何看待㊂八㊁综合测试阶段这个阶段也叫联调联试,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类型的测试(及相应的调试)使软件达到预定要求㊂需要出具的文档有:测试报告(文档)㊁测试计划㊁测试方案㊁测试结果等㊂这个阶段需要对照需求设计文档逐个验证文档里的功能是否已经实现,是否存在bug,性能是否达到运行要求等㊂程序员和测试人员就是矛与盾的关系,相互矛盾又相互依赖㊂能够设计出良好运行状态的软件,是每个程序员的心愿,但能够正确面对测试人员的各种质疑,各种 胡搅蛮缠 ,那才是对自己最大的挑战㊂九㊁维护阶段这个阶段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种必要的维护活动使系统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求㊂维护是指已经完成对软件的研制工作并交付使用后,对软件产品所进行的错误改正,适应环境变化和增强功能等软件工程修订,做好软件维护工作,不仅能排除障碍,使软件能正常工作,而且还可以扩展软件功能,提高性能,为用户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㊂参考文献:[1]程成,陈霞.软件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5-40.[2]郑大鹏,王琳,路良刚.软件工程综合实训课程融合初探[J].计算机教育,2017(7):135-139.作者简介:陈晓明,南京溧航仿生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㊂661。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四)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在如今信息时代的浪潮下,软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到企业的管理软件,软件产品涵盖了各个领域。
然而,软件的开发、部署和维护并非易事,因此软件工程中的软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阶段:需求分析和规划软件产品的成功离不开需求分析和规划这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软件工程师们与客户和利益相关者进行密切合作,不仅了解业务需求,还要明确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
通过明确需求,可以避免后期需求变更的频繁发生,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第二阶段:设计和开发在需求分析和规划完成后,软件工程师们开始进行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一个良好的设计可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同时,开发团队需要遵循良好的编码规范和工程实践,确保编写出高质量的代码。
在这个阶段,软件测试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发现和修复开发过程中的问题,确保软件的质量。
第三阶段:部署和交付在软件开发完毕后,软件产品需要进行部署和交付,以使客户能够正常使用。
在这个过程中,软件工程师们需要确保软件的正确安装和配置,以及对用户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此外,软件工程师们还需要与客户进行沟通,不断改进软件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第四阶段:运维和维护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并未在交付之后结束,相反,运维和维护是软件工程中同样重要的一环。
软件工程师们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新软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此外,软件工程师们还需要处理用户的问题和反馈,及时修复漏洞和缺陷。
通过持续的维护工作,软件产品能够长期保持稳定和高效的运行。
第五阶段:软件退役就像人的寿命一样,软件产品也有其生命周期的终点。
当软件产品不再满足用户需求或难以维护时,软件退役成为必然的选择。
在软件退役过程中,软件工程师们需要考虑数据迁移、用户通知以及后续系统的替代方案。
在软件退役后,软件工程师们还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替换或其他方式来继续推出新的软件产品。
软件工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与应用、海洋渔业管理方面软件工程的应用…
软件工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与应用2、海洋渔业管理方面软件工程的应用3、系统软件开发中的软件工程技术4、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与应用探讨5、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管理探究全文总字数:12353 字篇一: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与应用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与应用1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几乎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而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漏洞影响了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效果。
本文将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及其应用进行相关分析。
2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分析2.1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内容2.1.1组织机构管理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组织机构的模式构成种类较多,如由主程序员构成的机构、由专家构成的机构或民主组织机构。
主程序员构成的管理机构主要是保证全组的协调和统一,高级工程师负责全组的技术活动,对其进行计划、协调和复审;一般技术人员则负责软件分析和开发的具体工作。
专家组成的机构中各个成员都是某一方向的专家,有着极高的专业素养,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可发挥各自的积极性;民主组织的负责人由专业人员轮流承担,这种模式不仅可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还能提高成员的创造性。
2.1.2软件开发人员管理软件的开发,需要多种职能人员的参与,由上而下依次为项目总负责人、系统分析员、高级程序员、初级程序员以及资料人员等。
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但由于不同岗位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不同,因此各个岗位的职责务必须要进行明确的区分。
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同阶段之间的工作既相互区别,又互相联系,因此对人员的要求除专业方面的素养外,还包括团队合作精神。
2.1.3关于用户的管理软件开发的目的是满足用户的需要,软件质量的优劣和功能的好坏应以用户评价为主。
软件开发人员应在开发过程中高度重视用户的建议,与用户积极沟通,争取用户的配合和支持。
软件开发项目的负责人要加强与用户的联系,及时了解用户需求,正确引导用户思路,防止用户不合理设计要求对软件开发工程的影响。
2023年软件工程总结(2篇)
2023年软件工程总结软件工程的定义:软件工程是将系统化的,规范化的,可度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即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中的方法的研究。
软件工程的定义2:开发运行,维护和修复软件的工程方法。
软检策略思想:软件复用,分而治之,优化折中。
软件的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是指一个计算机软件从功能确定,设计,到开发成功投入使用,并在使用中不断地修改,增补和完善,直到停止该软件使用的全过程。
它包括制定计划(可行性与计划研究),需求分析,设计,程序编码(实现),测试及运行维护____个阶段。
软件开发模型:瀑布模型,快速原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组件复用模型。
软件开发过程:(1)定义;(2)开发;(3)验证;(4)维护。
软件开发的基本方法:传统的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任务: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任务不是具体解决系统中的问题,而是以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值得解决,是否能够解决。
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可行性(风险分析,资源分析和技术分析);2,经济可行性(成本-效益分析);3,社会可行性(社会可行性是指开发后的系统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系统模型:物理(框图),逻辑(流程图);系统流程图在可行性分析阶段使用。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的目的是从经济角度来评价开发一个新的软件项目是否可行。
系统的成本包括系统的开发陈本与运营成本。
系统成本包括:(1)硬件成本;(2)系统软件成本;(3)软件开发成本;(4)施工成本;(5)用户培训费用;(6)不可预见费用。
系统的运营成本是指发生在软件生命周期内维持系统运行的费用,以每年的花费量计算。
它包括:(1)人员费用;(2)网路使用费用;(3)维修费用;(4)消耗品费用。
需求分析的任务是理解和表达用户的需求,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借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软件工程-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也称生存周期,指软件产品从提出、产生、发展到成熟,直至衰亡的整个时间段。
软件生命周期的组成阶段:1.软件定义阶段:做什么?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2.软件开发阶段:如何做?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3.运行维护阶段:纠错、适应性修改、增强性修改、预防性修改神话2:如果未能按时完成计划,可以通过增加程序员而赶上进度。
不正确。
软件开发不同于传统的机械制造,人多不见得力量大。
如果给落后于计划的项目增添新人,可能会更加延误项目。
因为新人会产生很多新的错误,使项目混乱,并且原有的开发人员向新人解释工作和交流思想都要花时间,使实际开发时间更少,所以制定恰如其分的项目计划是很重要的。
事实:软件开发并非如机器制造般的机械过程,人多不见得力量大。
—新手会产生很多新的错误,使项目变得混乱。
—增加新人后,原有的开发者必须牺牲他本来的开发时间去培训新人,从而减少了本应用于高效开发的时间。
—问题:难道永不能增加人手吗?—不,人手可以增加,但只能是在计划周密、协调良好的情况下,千万不可为了赶进度而增加人手。
神话2:虽然软件需求不断变更,但是因为软件是弹性的,因此可以很容易地适应变更。
—事实:对需求把握得越准确,软件的修补就越少。
有些需求在一开始时很难确定,有些需求的确在随时发生变化,但随变更引入的时机不同,变更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同。
—若需求变更提出得较早(如设计阶段),则该修改的成本较小。
—若设计框架已建立,或代码已开发,变更则可能会引起巨变。
神话3:对于一个成功的软件项目,可执行程序是唯一可交付的工作成果。
—事实:除了可执行程序,模型、文档、计划等其他工作产品也是必须的。
—面向开发者:在不同阶段产生的工作产品可为下一阶段的生产服务。
—面向最终的用户:相关文档可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当追求开发速度超过了产品的质量,可能会导致许多缺陷,该软件可能需要更多的测试,设计和实施工作。
需求定义的不清楚,可能需要不断地改变。
软件工程应用论文范文3篇
软件工程应用论文范文3篇第一篇:软件需求工程软件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起始阶段。
本篇论文将介绍软件需求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摘要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准确获取和明确软件需求是成功项目的关键。
软件需求工程通过使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开发团队有效地收集、分析、验证和管理软件需求。
简介软件需求工程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与用户和利益相关者交流和合作,明确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它涉及到需求收集、需求分析、需求验证和需求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方法和技术软件需求工程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来实现需求工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其中包括:1. 用户访谈和调查:通过与用户交流和访谈,了解他们的期望和需求。
用户访谈和调查:通过与用户交流和访谈,了解他们的期望和需求。
2. 原型开发:通过创建原型来帮助用户和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验证需求。
原型开发:通过创建原型来帮助用户和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验证需求。
3. 功能分析:通过分解系统需求,确定各个功能模块的详细要求。
功能分析:通过分解系统需求,确定各个功能模块的详细要求。
4. 验证和确认:通过测试、评审和验证技术,确保需求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验证和确认:通过测试、评审和验证技术,确保需求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5. 需求跟踪和管理:使用需求跟踪工具和方法,确保需求的变更和管理。
需求跟踪和管理:使用需求跟踪工具和方法,确保需求的变更和管理。
结论软件需求工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有效的需求工程,可以确保软件项目的成功和客户的满意度。
因此,开发团队应该重视需求工程,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术,确保软件需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篇:软件设计模式软件设计模式是指在软件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典型模式。
本篇论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软件设计模式和其应用领域。
摘要软件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概念,它提供了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组织和设计软件系统。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管理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软件开发行业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软件开发,而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成为了他们最重要的关注点。
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软件开发过程,加快开发进度,提高软件质量,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管理方法。
然而,在实践中,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管理也会面临很多的挑战。
本文将从管理方法和实践两个角度来探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一、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管理方法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概念,它包含了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等。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不断交叉,直到最后交付一个可用的软件产品,并最终将其维护和更新。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若干个有机的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进展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
这样可以: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减少出现重复工作的可能性。
管理风险,减少项目失败的风险。
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地保障。
为软件产品的后期维护和更新提供必要的支持。
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管理方法中,有几个主要的概念是必须要注意的:阶段划分:软件开发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阶段,以方便在每个阶段结束时进行评估和检查。
文档控制:每个阶段都要产生各种类型的文档,其中一些文档包括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测试文档等等。
文档控制确保每个文档都正确地标准化,更新和归档。
代码版本控制:版本控制是指对代码和文档的更改进行跟踪和记录,这样可以跟踪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进度。
配置管理:配置管理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确保正确的软件与处理软件的硬件及其操作系统和系统软件的组合。
二、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管理实践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以下是这些挑战:1. 没有明确的管理流程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管理中的每个阶段都需要一个明确的管理流程,并且每个流程都需要定义易于理解和实现的步骤。
没有这样的流程监管会导致:开发过程太过松散,导致管理混乱。
软件工程生命周期模型的学习总结
软件工程生命周期模型的学习总结第一篇:软件工程生命周期模型的学习总结1 综述软件过程定义了软件开发中采用的方法。
软件工程是集成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过程、方法和工具的学科。
软件工程的一般视图:定义阶段(做什么)、开发阶段(如何做)、支持阶段(变化)。
2 线性顺序模型有时被称为“传统生存周期或瀑布模型”。
活动包括:系统/信息工程和建模、软件需求分析、设计、代码生成、测试、支持为什么线性模型有时候不能奏效?建议:虽然线性模型经常被嘲笑为“旧式的”,但是,在需求被很好理解的情况下,它仍然是一种合理的方法。
缺点:1、实际的项目大部分情况难以按照该模型给出的顺序进行,而且这种模型的迭代是间接的,这很容易由微小的变化而造成大的混乱。
2、经常情况下客户难以表达真正的需求,而这种模型却要求如此,这种模型是不欢迎具有二义性问题存在的。
3、客户要等到开发周期的晚期才能看到程序运行的测试版本,而在这时发现大的错误时,可能引起客户的惊慌,而后果也可能是灾难性的。
4、采用这种线性模型,会经常在过程的开始和结束时碰到等待其他成员完成其所依赖的任务才能进行下去,有可能花在等待的时间比开发的时间要长。
我们称之为“堵赛状态”。
优点:1、它提供了一个摸板,这个摸板使得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支持的方法可以在该摸板下有一个共同的指导。
2、虽然有不少缺陷但比在软件开发中随意的状态要好得多。
瀑布模型将软件开发活动分为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是对工程活动的划分,瀑布模型没有再涉及其它方面的活动,因此瀑布模型关注于工程活动。
关于选取开发模型有时开发模型的选取不是很容易判断的,这里面有时不单是需求及开发的问题,对于开发商有开发周期、开发费用的问题,对于用户同样有内部计划、公司发展计划等因素进行影响。
一般来说对于应用开发―――为客户开发软件,客户在开发及测试完毕软件后就要实际开始使用,那么就使用瀑布模型。
当然在需求明确的情况下自然也要使用瀑布模型对于自主开发及客户需求不明并有较长的设计时间―――可以用演化模型。
软件工程实训课程学习总结理解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与团队协作的关键
软件工程实训课程学习总结理解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与团队协作的关键在软件工程实训课程中,我对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和团队协作的关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本次实训,我学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加深了对软件开发过程和团队协作的认识。
本文将对我在实训中的学习总结进行阐述,并探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和团队协作的关键。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是指软件开发过程中经历的不同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
每个阶段都有着特定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而团队协作在每个阶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需求分析阶段,团队成员需要与客户充分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软件需求。
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共同努力,确保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并进行需求分析和规划。
团队协作能够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客户需求,确保开发出满足客户期望的软件。
其次,在设计阶段,团队成员需要共同制定软件架构和设计方案。
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交流非常重要,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团队协作还能够促进成员之间的思想碰撞,从而产生更创造性和高效的设计方案。
接着,在编码阶段,团队成员需要分工合作,各自负责相应的编码任务。
在这一阶段,团队协作的关键在于代码的整合和质量的保证。
团队成员需要使用版本控制工具,确保代码正确地集成到软件中,并进行代码评审和测试,以提高代码质量和可维护性。
在测试阶段,团队成员需要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兼容性测试,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团队协作在测试阶段的关键在于测试用例的制定和测试结果的分析。
团队成员可以共同制定全面的测试计划,并共享测试结果,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软件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维护阶段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团队成员需要及时响应用户的反馈和需求变化,并进行相应的软件更新和修复。
团队协作在维护阶段的关键在于团队的协调和沟通,以确保软件持续发展和改进。
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范文
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范文软件工程论文范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增多,软件工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论文将就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展开探讨。
第一部分: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工程是一个学科领域,它关注的是通过采用系统化、规范化和可量化的方法来开发、运行和维护高质量的软件。
软件工程包括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等。
它的目标是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确保软件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软件工程的核心概念是软件生命周期,它包括开发、维护和退役等不同阶段。
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工作和活动。
比如,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明确系统的需求和功能;在系统设计阶段,需要定义软件的架构和组件;在编码阶段,需要将设计转化为实际的代码;在测试阶段,需要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等。
第二部分:软件工程的发展历程软件工程这一学科领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在那个时候,软件开发的过程还没有被系统化和规范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规模逐渐增大,软件开发过程面临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于是,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有效管理和组织软件开发过程,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在软件工程的早期阶段,瀑布模型被广泛采用。
瀑布模型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完成相应的工作和活动。
然而,瀑布模型存在许多问题,如过度依赖文档、阶段划分过于僵化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尝试其他软件开发方法,如敏捷开发、迭代开发等。
目前,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是向着自动化、智能化和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软件工程领域也开始将这些技术应用到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中,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测试等。
同时,随着软件规模和复杂度的不断增加,软件工程也开始关注软件的可持续性,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第三部分:软件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软件工程领域将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是指在软件工程中,从项目开始至结束的整个过程。
它包括了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
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任务和目标,以确保顺利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本文将详细介绍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及其重要性。
1. 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第一步,它的目标是确定软件系统的功能、性能、接口和约束等方面的需求。
在这个阶段中,软件工程师将与客户沟通,收集和理解用户对系统的需求。
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软件的功能和特性,并将其文档化。
这有助于为软件开发的后续阶段提供正确的方向和指导。
2. 设计阶段在需求分析阶段确定了软件的需求后,接下来就是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的目标是将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软件体系结构和模块设计方案。
在这个阶段中,软件工程师将分析和处理软件的结构、算法和数据流程。
他们还会创建相应的设计文档,记录关键的设计决策和技术细节。
好的设计能够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性能。
3. 编码阶段在设计阶段完成后,接下来是编码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软件工程师将根据设计文档和规范开始编写代码。
他们需要使用适当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来实现软件的功能。
编码阶段是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最具体和繁重的阶段。
代码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最终软件的质量和性能。
4. 测试阶段在编码完成后,接下来是测试阶段。
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关键环节。
通过各种测试方法和技术,测试人员会验证软件是否符合需求规范,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并且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测试旨在发现和排除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并提供反馈和改进意见。
测试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直到软件完全符合预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5. 维护阶段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维护阶段。
软件的维护是持续的过程,旨在修复错误、添加新功能和进行性能优化等。
根据软件的使用情况和用户的反馈,软件工程师将继续改进和更新软件,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技术要求。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导言:软件产品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准确高效地管理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软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是指从沟通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到最终交付使用的全过程管理。
本文将从需求管理、设计与开发、测试与交付等角度分析软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一、需求管理需求管理是软件产品开发的基石,其目的在于确保项目开发方向与客户需求的一致性。
在此阶段,项目经理与客户及相关方需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以确保明确需求,理解任务目标。
然后,需求经理应将其进行规范化和详细化,编写需求规格文档。
需要注意的是,需求管理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过程,它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
在开发过程中,需求有可能会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因此,项目团队需要时刻与客户保持有效的沟通,及时调整和更新需求规格。
二、设计与开发设计与开发阶段是将需求转化为实际可执行的软件产品的过程。
根据需求规格文档,项目团队进行软件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等,将系统功能进行划分、组织和优化。
为了保证设计与开发的高效率和质量,团队需要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采用合适的编程规范和设计模式,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此外,还可以使用软件工程中的敏捷开发方法,如Scrum等,以提高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测试与交付在软件开发完毕后,必须进行充分的测试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测试过程可以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等。
通过测试可以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缺陷和错误,并持续改进软件质量。
在测试完成后,软件产品需要交付给客户并正式投入使用。
此时,项目团队需要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和培训,确保客户可以熟练地使用软件产品,充分发挥其作用。
四、软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软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是软件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具体来说,它可以带来以下好处:1. 提高开发效率:通过明确的需求管理,规范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以及高质量的测试,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节约开发成本。
鲁国剑的软件工程结课论文
《软件工程导论》结课论文------ 浅谈对软件工程的理解学院:电力学院班级:2008080姓名:鲁国剑学号:200808029指导老师:董海祥【摘要】:《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是一门要求基础课程较多、应用实践性较强、与产业标准行业规范衔接、概念多、涉及面广的课程。
属于在高年级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技术方法;自觉遵循软件工程方法论中的一些规范和工业领域中的一些行业标准;目的是提高软件开发的生产率,减少软件开发和维护中的错误,确保最终用户软件产品的质量。
【关键词】:软件工程,编程,实践,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需要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需求分析是一个不断认识的问题、逐步细化系统“做什么”的过程,其基本任务就是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这个问题。
需求分析的结果是整个系统开发的基础,后面的每个阶段都要根据它来实施,因此,需求分析是否良好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和软件产品的质量,它是软件生命周期的关键性阶段。
经过软件的需求分析,获得正式的需求规格说明书以后,进入软件的开发阶段,这一阶段包括设计、编码和测试三个步骤。
设计往往是开发活动的第一步,是对系统结构、数据结构和过程细节的逐步细化、复审并编制的相关文档的过程。
软件设计同其他领域的工程设计一样,也要有好的方法与分析策略。
过去人们曾经狭隘的认为软件设计仅仅是程序设计或者编写程序,这是很片面的。
实际上,程序设计只是软件设计的实现。
软件设计完之后,就该实现编码功能了,编码就是将详细设计阶段的成果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描述出来,转化成源程序,因此也称“编程”。
前几个阶段的文档都是以人能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达,在编码阶段,软件将首次用计算机所能理解并运用的语言来进行描述和实现。
承担并完成编码工作的人,被称为软件蓝领、程序员。
其任务是根据详细设计中的模块描述,选择适当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编写一个模块的源代码。
软件开发与软件测试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述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与测试生命周期内容摘要本文在介绍软件开发与软件测试的关系,阐述了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过程,详细论述了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两者之间的联系。
软件开发前期基本分为:问题的定义及规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运行维护几部分,软件测试方法基本分为:等价类法、静态测试、动态测试、黑盒测试、白盒测试。
测试流程:测试技术书、测试计划评审、测试用例、测试技术相关文档、执行测试、测试报告、确认测试报告、用户手册。
保证与客户的原始需求一致,而在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写完毕后,相应的测试工程师又需要对规格说明书进行评审。
[关键词]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软件测试方法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software testing,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 cycle,discusses in detail between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software testing the link between the two.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software is divided into:problem definition and planning,needs analysis,software design,coding, software testing,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everal parts,software testing method is divided into:the equivalence class method,static test,dynamic test,the Heihe test,white box testing. Test:test technology books,test plan,test case,test technology review relevant documents,test execution,test report,test report,user manual.Ensure customer original conformance to requirements,and is written in th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the test engineer corresponding need to review specifications.Key words: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 cycle,Software testing method目录引言--------------------------------------------------------------------------------------------------------1 1软件生命周期的六个阶段--------------------------------------------------------------------------------11.1问题的定义及规划---------------------------------------------------------------------------------11.2需求分析---------------------------------------------------------------------------------------------11.3软件设计---------------------------------------------------------------------------------------------11.4程序编码---------------------------------------------------------------------------------------------11.5软件测试---------------------------------------------------------------------------------------------21.6运行维护---------------------------------------------------------------------------------------------21.6.1测试分为:----------------------------------------------------------------------------------------21.6.2测试过程-------------------------------------------------------------------------------------------21.6.3软件测试流程-------------------------------------------------------------------------------------31.6.3.1程序员应避免测试自己的程序-----------------------------------------------------------41.6.3.2程序设计组织不应测试自己的程序-----------------------------------------------------4 2测试方法-----------------------------------------------------------------------------------------------------62.1等价类法---------------------------------------------------------------------------------------------62.2划分等价类------------------------------------------------------------------------------------------62.3划分等价类的标准--------------------------------------------------------------------------------62.3.1---------------------------------------------------------------------------------------------------------62.3.2---------------------------------------------------------------------------------------------------------62.3.3---------------------------------------------------------------------------------------------------------62.3.4---------------------------------------------------------------------------------------------------------62.3.5---------------------------------------------------------------------------------------------------------72.4划分等价类的方法---------------------------------------------------------------------------------72.5静态测试---------------------------------------------------------------------------------------------72.5.1---------------------------------------------------------------------------------------------------------72.5.2---------------------------------------------------------------------------------------------------------72.5.3---------------------------------------------------------------------------------------------------------72.6动态测试---------------------------------------------------------------------------------------------72.6.1---------------------------------------------------------------------------------------------------------72.6.2---------------------------------------------------------------------------------------------------------7结束语-----------------------------------------------------------------------------------------------------9注释-----------------------------------------------------------------------------------------------------------10参考文献-------------------------------------------------------------------------------------------------------11致谢-----------------------------------------------------------------------------------------------------------12引言目前,软件开发与测试应该是并行的一个阶段,测试与开发其实可以并行开展工作。
软件工程生命周期浅论
软件工程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产业正越来越频繁地活跃在公众的视野里,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混乱到规范的过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软件工程亦如是,经过在实践中的反复摸索、检验,人们把软件开发的规范化步骤定义为软件工程生命周期,这几个时期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缺一不可。
每一个周期都有其确定的开发工作,并取得一系列的成果作为下面几个阶段开发工作不可或缺的依据。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软件工程这一划时代概念第一次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会议上被科学委员们所提及,它依托计算机科学理论以及其他相关的世界前沿科学作为有力指导,与工程学的相关技术相结合致力于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制作出高性能、高效率、高质量、低能耗的软件。
随着硬件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软件也随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软件是整个庞杂计算机体系的“核心中枢”,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它与硬件的密切配合实现了多种多样的系统功能。
软件与硬件究其根本是完全不一样的,软件具有虚拟性,比起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来说,它更加抽象。
首先,软件不同于工厂流水线上加工装配出来的零件,更像是软件开发者们为了解决特定的问题而在大脑里构想的一系列解题的想法的集合。
其次,在用户使用软件的过程中,不可能被用坏,却可能因不再适应解决最当下问题而被逐渐淘汰。
这一特性虽然降低了它受用户错误操作的影响,却也对后期的运维管理和技术更新换代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自工程概念提出40多年来,经过不断的实践论证,软件开发的方法正在不断完善且趋于多样化,以适应不同的实际情境。
对软件开发的过程,文档的格式也制定了相应的规范标准。
使得软件开发有章可依。
软件的一生大致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运行维护是三大阶段组成。
1 软件定义1.1 问题定义若要开发一款软件,首先要进行的工作就是结合本软件公司设定的企业经营策略,产品策略,市场策略做出合理的规划。
盲目地开展软件开发工作,只会导致空费人力和物力。
这是绝对不可取的。
一定要弄清楚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这一步骤虽然简单,却常常容易被忽略。
深入研究计算机软件工程软件生命周期和开发方法
深入研究计算机软件工程软件生命周期和开发方法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中,软件生命周期和开发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
软件生命周期是指软件从概念形成、开发、维护、退役等整个过程,而软件开发方法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和方法。
深入研究计算机软件工程软件生命周期和开发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软件开发的流程和方法,提高软件开发质量和效率。
1. 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是指软件从概念形成到最终退役的整个过程,它通常经历以下阶段: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
在需求分析阶段,开发团队与用户沟通,明确软件需求,制定需求文档。
在设计阶段,根据需求文档进行软件架构设计和详细设计,并生成设计文档。
在编码阶段,开发团队根据设计文档进行编码实现,生成源代码。
在测试阶段,对软件进行各种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在部署阶段,将软件部署到目标环境中。
在维护阶段,对已经部署的软件进行修复漏洞、升级等维护工作。
2.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软件开发中最传统的一种方法,它采用线性顺序的开发过程,各个阶段的开发是依次进行的。
这意味着每个阶段都必须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瀑布模型适用于需求变更较少、项目周期相对稳定的项目。
然而,由于这种方法不够灵活,很难适应需求的变化,因此在一些复杂、大型的项目中应用较少。
3. 增量模型增量模型是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多个增量,每个增量都包含完整的开发流程。
每个增量的完成都可以产生可用的软件产品。
在每个增量完成后,都可以进行用户反馈和需求变更。
增量模型适用于需求较为明确可变、项目时间较为紧迫的项目。
通过增量模型,开发团队可以及时响应用户反馈,减少后期的调整工作。
4. 原型模型原型模型是通过快速构建一个原型来验证用户需求,并根据用户反馈进行多次修改和完善。
原型模型适用于需求不明确、难以详细描述的项目。
通过原型模型,开发团队可以提前获取用户需求,并根据用户反馈及时调整,减少开发过程中的风险。
5. 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增量的开发方法,它强调快速交付可工作的软件,并通过频繁的迭代和持续集成来逐步完善软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工程》课程结课论文(2015-2016-1)题目:关于软件生命周期的探索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目录:1、摘要2、关键字3、背景4、软件生命周期的定义5、实例6、问题定义及规划7、需求分析8、软件设计9、程序编码10、软件测试11、周期模型12、软件生命图解13、结论14、参考文献关于软件生命周期的探索摘要:提出软件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明确软件制作要遵循工程化的思想,即开发之前要做好翔实的具体准备,开发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定的要求执行并予以监控管理,保证软件质量,以便交付后能够为用户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服务,从而使软件的寿命得以延续。
关键字:生命周期、模型、用户正文背景:随着21世纪技术的快速进步,软件数量急剧增大,软件产品规模也越来越庞大,软件开发不再是个人的劳动,而变成了各类人员的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的工程。
为了使软件质量最大限度地得到保障,对软件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控,软件工程中提出了软件生命周期的概念。
软件生命周期的定义:软件生命周期又称为软件生存周期或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是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的生命周期,周期内有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总体描述、系统设计、编码、调试和测试、验收与运行、维护升级到废弃等阶段,这种按时间分程的思想方法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思想原则,即按部就班、逐步推进,每个阶段都要有定义、工作、审查、形成文档以供交流或备查,以提高软件的质量。
但随着新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和技术的成熟,软件生命周期设计方法的指导意义正在逐步减少。
生命周期的每一个周期都有确定的任务,并产生一定规格的文档(资料),提交给下一个周期作为继续工作的依据。
按照软件的生命周期,软件的开发不再只单单强调“编码”,而是概括了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软件工程要求每一周期工作的开始只能必须是建立在前一个周期结果“正确”前提上的延续;因此,每一周期都是按“活动── 结果── 审核── 再活动── 直至结果正确”循环往复进展的。
实例:同任何事物一样,一个软件产品或软件系统也要经历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等阶段,一般称为软件生存周期(软件生命周期)。
把整个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若干阶段,使得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使规模大,结构复杂和管理复杂的软件开发变的容易控制和管理。
通常,软件生存周期包括:一、问题定义。
要求系统分析员与用户进行交流,弄清“用户需要计算及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提出关于“系统目标与范围的说明”,提交用户审查和确认。
二、可行性研究。
一方面在于把待开发的系统的目标以明确的语言描述出来,另一方面从经济、技术、法律等多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
三、需求分析。
弄清用户对软件系统的全部需求,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和初步的用户手册,提交评审。
四、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由三个阶段组成:1、设计2、实现:根据选定的程序设计语言完成源程序的编码。
3、测试五、维护:维护包括四个方面1、改正性维护:在软件交付使用后,由于开发测试时的不彻底、不完全、必然会有一部分隐藏的错误被带到运行阶段,这些隐藏的错误在某些特定的使用环境下就会暴露。
2、适应性维护:是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修改软件的活动。
3、完善性维护:是根据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一些建设性意见而进行的维护活动。
4、预防性维护:是为了进一步改善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并为以后的改进奠定基础。
问题的定义及规划此阶段是软件开发方与需求方共同讨论,主要确定软件的开发目标及其可行性。
需求分析在确定软件开发可行的情况下,对软件需要实现的各个功能进行详细分析。
需求分析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做得好,将为整个软件开发项目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同样需求也是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不断变化和深入的,因此我们必须制定需求变更计划来应付这种变化,以保护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软件需求定义是软件设计开发阶段的输入,为需求被翻译成为可以使软件建构功能的代码发挥作用。
软件设计此阶段主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如系统框架设计,数据库设计等等。
软件设计一般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好的软件设计将为软件程序编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软件设计的核心在于把握好那些决定“服务质量”的因素,比如软件的性能,可扩展性,安全性,怎样划分模块的组成,怎样组织和封装软件的组件,以及其他一些虽然不作为软件主要应用的方面但会对其支持方面有所影响的方方面面。
软件设计的原理包括抽象,分解和模块化,耦合和内聚,封装,充分性,完整性和原始性。
软件设计主要关注软件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容错性、可维护性、模块化、可靠性、可重用性、健壮性、安全性、可用性和互操作性。
耦合和内聚是两个用来评估软件设计质量的方法。
程序编码此阶段是将软件设计的结果转换成计算机可运行的程序代码。
在程序编码中必须要制定统一,符合标准的编写规范。
以保证程序的可读性,易维护性,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软件测试在软件设计完成后要经过严密的测试,以发现软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整个测试过程分单元测试、组装测试以及系统测试三个阶段进行。
测试的方法主要有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两种。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建立详细的测试计划并严格按照测试计划进行测试,以减少测试的随意性。
运行维护软件维护是软件生命周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
在软件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软件不能继续适应用户的要求。
要延续软件的使用寿命,就必须对软件进行维护。
软件的维护包括纠错性维护和改进性维护两个方面。
周期模型任何办公的流程处理;设计一种商务信函打印系统并投放市场。
这个概念是不清晰的,但却是最高层的业务需求的原型。
这个概念都会伴随着一个目的,例如在一个"银行押汇系统"的目的是提高工作的效率。
这个目的将会成为系统的核心思想,系统成败的评判标准。
99年政府部门上了大量的OA系统,学过一点LotusNotes的人都发了财(IBM更不用说了),但是更普遍的情况是,许多的政府部门原有的处理模式并没有变化,反而又加上了自动化处理的一套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的初衷却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这样的软件究竟是不是成功的呢?从概念提出的那一刻开始,软件产品就进入了软件生命周期。
在经历需求、分析、设计、实现、部署后,软件将被使用并进入维护阶段,直到最后由于缺少维护费用而逐渐消亡。
这样的一个过程,称为"生命周期模型"(LifeCycleModel)。
典型的几种生命周期模型包括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迭代模型。
瀑布模型(WaterfallModel)首先由Royce提出。
该模型由于酷似瀑布闻名。
在该模型中,首先确定需求,并接受客户和SQA小组的验证。
然后拟定规格说明,同样通过验证后,进入计划阶段…可以看出,瀑布模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只有当一个阶段的文档已经编制好并获得SQA小组的认可才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样,瀑布模型通过强制性的要求提供规约文档来确保每个阶段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务。
但是实际上往往难以办到,因为整个的模型几乎都是以文档驱动的,这对于非专业的用户来说是难以阅读和理解的。
想象一下,你去买衣服的时候,售货员给你出示的是一本厚厚的服装规格说明,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触。
虽然瀑布模型有很多很好的思想可以借鉴,但是在过程能力上有天生的缺陷。
迭代式模型迭代式模型是是RUP(RationalUnifiedProcess,统一软件开发过程,统一软件过程)推荐的周期模型,也是我们在这个系列文章讨论的基础。
在RUP中,迭代被定义为:迭代包括产生产品发布(稳定、可执行的产品版本)的全部开发活动和要使用该发布必需的所有其他外围元素。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开发迭代是一次完整地经过所有工作流程的过程:(至少包括)需求工作流程、分析设计工作流程、实施工作流程和测试工作流程。
实质上,它类似小型的瀑布式项目。
RUP认为,所有的阶段(需求及其它)都可以细分为迭代。
每一次的迭代都会产生一个可以发布的产品,这个产品是最终产品的一个子集。
迭代的思想如图所示。
迭代和瀑布的最大的差别就在于风险的暴露时间上。
“任何项目都会涉及到一定的风险。
如果能在生命周期中尽早确保避免了风险,那么您的计划自然会更趋精确。
有许多风险直到已准备集成系统时才被发现。
不管开发团队经验如何,都绝不可能预知所有的风险。
”由于瀑布模型的特点(文档是主体),很多的问题在最后才会暴露出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风险是巨大的。
"在迭代式生命周期中,您需要根据主要风险列表选择要在迭代中开发的新的增量内容。
每次迭代完成时都会生成一个经过测试的可执行文件,这样就可以核实是否已经降低了目标风险。
"快速原型模型快速原型(RapidPrototype)模型在功能上等价于产品的一个子集。
注意,这里说的是功能上。
瀑布模型的缺点就在于不够直观,快速原型法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般来说,根据客户的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用户最迫切需要,完成一个可以演示的产品。
这个产品只是实现部分的功能(最重要的)。
它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用户的真正需求。
在我的经验中,这种方法非常的有效,原先对计算机没有丝毫概念的用户在你的原型面前往往口若悬河,有些观点让你都觉得非常的吃惊。
在得到用户的需求之后,原型将被抛弃。
因为原型开发的速度很快,设计方面是几乎没有考虑的,如果保留原型的话,在随后的开发中会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
至于保留原型方面,也是有一种叫做增量模型是这么做的,但这种模型并不为大家所接受,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内。
上述的模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其实现在的软件组织中很少说标准的采用那一种模型的。
模型和实用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的发展实际上是体现了软件工程理论的发展。
在最早的时候,软件的生命周期处于无序、混乱的情况。
一些人为了能够控制软件的开发过程,就把软件开发严格的区分为多个不同的阶段,并在阶段间加上严格的审查。
这就是瀑布模型产生的起因。
瀑布模型体现了人们对软件过程的一个希望:严格控制、确保质量。
可惜的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瀑布模型根本达不到这个过高的要求,因为软件的过程往往难于预测。
反而导致了其它的负面影响,例如大量的文档、繁琐的审批。
因此人们就开始尝试着用其它的方法来改进或替代瀑布方法。
例如把过程细分来增加过程的可预测性。
螺旋模型1988年,BarryBoehm正式发表了软件系统开发的"螺旋模型",它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结合起来,强调了其他模型所忽视的风险分析,特别适合于大型复杂的系统。
螺旋模型沿着螺线进行若干次迭代,图中的四个象限代表了以下活动:(1)制定计划:确定软件目标,选定实施方案,弄清项目开发的限制条件;(2)风险分析:分析评估所选方案,考虑如何识别和消除风险;(3)实施工程:实施软件开发和验证;(4)客户评估:评价开发工作,提出修正建议,制定下一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