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合集下载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肖井福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第11期农业是国民发展的支柱,其可促进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且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安定以及实现社会公平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1基础设施落后。

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稳定的农业投入机制,各级部门对农业的投入还有很大的随意性,影响了农业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由于投入不足.我国现有的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都还是20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这些工程大多已超期服役,无法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影响,导致农业抗灾能力明显下降。

1.2农村市场信息闭塞,农产品增产不增收市场决定生产.农产品也离不开市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来调配,才能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农民种什么、养什么,不是政府所能确定的,也不是农民随心所欲的,而是由国内外市场供求状况决定的。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几乎是空白,导致农村市场信息严重闭塞.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加之一些地方在结构调整中,不研究市场规律,而是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造成各种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大战”,如苹果大战、蚕茧大战等,导致农业生产能力大起大落,给农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1.3农业标准化建设不容乐观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水平很高,而当前我国许多农产品的质量标准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农业生产经营面临着国内国际2个市场的激烈竞争,因此.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

1.4农业利用外资结构不尽合理由于农产品加工项目尤其是初加工项目投资较少、审批较快、易于生产经营、市场广阔且投资回报率较高,所以外商选择投资项目大多以农产品加工项目为主。

而荒山、荒地、荒滩和未养殖水面的开发与利用等项目,因所需投资较多、回收期长、风险较大,外商更缺乏投资兴趣。

乡村振兴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机遇和对策

乡村振兴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机遇和对策

财经论坛Һ㊀乡村振兴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机遇和对策贠㊀丽摘㊀要:随着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的发展ꎬ我国农村发展进程不断推进ꎮ近年来ꎬ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ꎬ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ꎬ而另一方面外界的政策以及机遇也在不断地催生农业经济的结构化改革和规模化发展ꎮ文章将针对当前新经济背景下ꎬ农业农村的振兴政策ꎬ对目前农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诸多困难ꎬ提出分析和应对措施ꎬ对未来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出展望和期许ꎮ关键词:农业农村ꎻ经济发展ꎻ机遇对策一㊁乡村振兴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机遇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建设ꎬ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在国家大力支持下不断地稳步前进ꎮ我国政府每年出台大量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ꎬ指导着农业农村经济朝着稳定和繁荣不断进步ꎮ为了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行更加现代化的优质支持和引导ꎬ文章将以乡村振兴政策为背景ꎬ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机遇和所面临的挑战困难进行分析ꎮ以下将针对当前存在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诸多机遇进行分析ꎬ指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能够帮助农业农村不断进行现代化和机械化的改革ꎬ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结构调整ꎬ使得农业新技术新工艺得到发展ꎬ进一步扩大农业的产业规模化ꎬ同时能够帮助农业农村经济不断注入新活力ꎬ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ꎮ(一)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机械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指引下ꎬ不断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机械化建设ꎮ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仍然是我国第一产业的主要支柱ꎬ因此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和机械化发展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ꎬ同时乡村振兴战略本质上就是为了要通过对农业农村经济的现代化推进和提升来达到振兴乡村的总体目标和规划ꎮ这个过程为农村经济的不断提升和优质发展提供了指引和方向ꎬ在长远的历史发展进程当中ꎬ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指明了道路ꎮ(二)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ꎬ加快推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ꎮ当前我国的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仍然以第一产业为主导ꎮ许多地区的农村以耕种和农副业产品为主要经济来源和支持ꎮ这些农业结构的现状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农村的抗风险能力ꎬ以及许多农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体现ꎬ加快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ꎬ从大局上ꎬ使得农业经济结构产生变化ꎬ朝着更加优质的方向发展ꎬ能够具备更加合理的抗风险结构和能力ꎬ为我国的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铺垫了长远的道路ꎮ(三)提升农业新技术和新工艺提升农业经济新技术和新工艺ꎬ也是当前我国在乡村振兴政策下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机遇之一ꎬ提升农业新技术和新工艺是对于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实施方针和措施ꎬ通过对农业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调整和提升ꎬ能够加快促进农业结构的优质发展ꎮ在一些偏远地区国家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技术ꎬ帮助农民群众开展新技术㊁新工艺的学习ꎬ能够大大提升农副业种植水平和效率ꎬ从而使得农村经济朝着更加优质的结构发展ꎮ二㊁乡村振兴下的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乡村振兴政策之下的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ꎬ这是毋庸置疑的ꎬ而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对乡村振兴下的农业经济发展基础和现状进行相关研究ꎬ同时保证农业经济发展能够在一个大局稳定的指引下不断朝前发展ꎬ从而使得农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ꎬ让农业农村振兴计划能够更加良好的提升我国农村发展政策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ꎮ以下将对我国当前乡村振兴政策之下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和背景做现状研究ꎬ指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规模现状和发展体系ꎬ从而为提出优化和改革ꎬ乡村振兴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做铺垫研究ꎮ(一)农业产业规模扩大化当前ꎬ我国农业产业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化程度ꎬ并且这个规模化仍在不断地扩大ꎬ这得益于我国的乡村振兴策略的不断实施和推进ꎮ对于农业经济发展而言ꎬ形成产业规模化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和步骤ꎬ它有利于对我国的农业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调整ꎬ方便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在多方面实现突破和发展ꎬ使得我国农副业产品之中的种类分布趋向合理ꎬ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实现飞跃发展ꎬ让我国的农业产品和经济发展能够更加合理地满足国人的生活需要ꎬ并且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前进ꎮ(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当前ꎬ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经初具规模ꎬ在目前的乡村振兴背景下ꎬ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ꎬ过去我国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主要依靠农民群众的家家户户的手工发展ꎬ而现在单打独斗的模式已经转向了多方面合作ꎮ这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融合趋势中愈加明显ꎮ同时ꎬ我国农村地区的种植业不断的和加工业㊁服务业㊁旅游业相结合ꎬ也体现出在目前的乡村振兴经济方针之下ꎬ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经初具规模ꎬ形成了一个系统化㊁科学化的经济发展模式ꎮ(三)农村发展政策体系在当前乡村振兴的政策指导下ꎬ我国政府不断地推进了系统化㊁科学化的一系列乡村发展体系和政策ꎮ当发展政策体系形成一个规模和系统时ꎬ就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有一个系统化的帮助ꎬ这也是目前我国乡村振兴下的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ꎮ它从政策上保障了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ꎬ使其可以依靠对农村土地的政策方针来改革土地的承包关系ꎬ使得更多的农民群众能够有合理可靠的收入来源ꎮ三㊁提升乡村振兴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策略对于乡村振兴下的农业经济发展规律的表现ꎬ以及目前乡村振兴政策指导下ꎬ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评估之后ꎬ我们需要根据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能够帮助乡77村振兴政策不断地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指引的相关策略ꎬ从而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ꎬ主要来说ꎬ可以从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㊁提升农民素质和平衡农业区域间发展的三个方面来入手ꎮ(一)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首先需要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ꎬ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指引下ꎬ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本质ꎬ就是要提升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ꎬ这需要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来支持农业机械化ꎬ是将现代科学技术充分的融合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改进和发展ꎬ为合理整治农业农村的资源调配ꎬ优化产业配置ꎬ提升产业结构注入新的力量ꎮ(二)不断提升农民素质其次是要不断提升农民技术和素养ꎬ当前我国的农民人口文化素质远远有待提升ꎬ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ꎬ从根本上将农民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来提升起来ꎬ从广大农村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入手ꎬ带头建立起管理培训制度ꎬ可以采用集体讲座培训上课等方式不断提升农民素质ꎬ普及农业知识和技术知识ꎬ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ꎬ报刊ꎬ杂志和电视ꎬ广播等途径为农民素质的提升助力ꎬ同时广大农民地区经济发展你要注意回龙优秀的农村人才让农村人才能够学成ꎬ回乡就业ꎬ不断地提升农业发展水平ꎬ支持乡村地区发展ꎮ(三)平衡区域间发展水平第三要平衡期间的发展水平ꎬ在我国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当中ꎬ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ꎬ有一些不平衡ꎬ区域间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直接导致了我国农业农村的经济产业结构无法进行优质化调整ꎮ我国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迅速ꎬ农村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了现代化ꎬ而在更加偏远落后的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则更加需要农业农村的经济技术支持ꎬ在促进农村经济进步的同时ꎬ也要平衡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提升在信息时代任何一个方面的不平衡发展最终都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ꎮ四㊁结束语总而言之ꎬ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正朝着一个稳定的趋势向前进ꎬ在乡村振兴政策的不断指引下ꎬ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必将呈现出一个更加具有活力的状态ꎬ稳步向前ꎮ并要不断地注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ꎬ增强农村产业结构的优质化和科学化ꎬ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能力ꎬ不断平衡区域间的发展水平ꎮ参考文献:[1]闫宝芳.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浅析[J].经济师ꎬ2019(3).[2]赵枫.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建设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研讨[J].黑龙江科学ꎬ2019(1).[3]范仕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㊀加快推进新时代农机化发展[J].湖北农机化ꎬ2018(7).[4]王小强.乡村振兴时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和现实作用分析[J].农家参谋ꎬ2018(14).[5]牛淑娟ꎬ张新作.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推进农业机械化[J].现代农机ꎬ2018(2).[6]何照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对策[J].乡村科技ꎬ2019(5).作者简介:贠丽ꎬ汝阳县刘店镇农业服务中心ꎮ(上接第76页)(三)加强财务内控与 互联网+ 有机结合在当前的互联网信息时代ꎬ企业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创新ꎬ需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ꎬ并且积极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ꎬ形成新型的管理体系ꎬ在企业财务管理当中注入新的生命活力ꎮ在当前的企业财务内控体系中仍存在着大量的问题ꎬ一方面使企业缺少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理念ꎬ这是由于当前的一部分制造型企业与线上经营的互联网企业虽然产生了利益上的冲突ꎬ但是大部分制造型企业的管理理念仍然停留在旧的层面上ꎬ其财务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ꎻ一方面则是在于数据信息不协同ꎬ虽然目前部分传统型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当中已经开始运用信息化工具对财务信息进行实时监督管控ꎬ但是这些信息通常被掌握在某个部门当中ꎬ资源配置并没有达到合理化ꎬ企业内部的信息并没有被很好的共享ꎮ在这样的状况下ꎬ想要达成财务内控与 互联网+ 的有机结合ꎬ首先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人员的数据信息化意识和资源配置合理化理念ꎬ充分运用信息化软件及时传递各个部门在生产经营活动当中所需要运用到的数据ꎬ并且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分析ꎮ(四)明确财务内控体系中的责权划分在当前的企业管理过程当中ꎬ一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虽然有了互联网技术的介入ꎬ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工成本ꎬ但是过多的信息化依赖导致企业内部责权分配较为模糊ꎬ一部分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尸位素餐ꎬ一部分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则滥用手中可以触及的企业信息ꎬ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信息泄露的风险ꎮ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ꎬ加强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建设ꎬ尤其需要明确财务内控体系当中的责权划分ꎬ可以通过专门监管企业上下工作运行部门的设置或是逐级审批签字等流程的增设来达成四㊁总结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ꎬ 互联网+ 技术与企业的融合是未来的必然趋势ꎬ它也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动力ꎮ对于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ꎬ应该对此有着深刻的认知ꎬ并且加强自己在互联网技术方面的知识储备ꎬ充分把握历史新时期的发展节点ꎬ强化企业财务内控体系建设ꎬ使得企业获得长足发展ꎮ参考文献:[1]陈彬.新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创新[J].时代金融(下旬)ꎬ2012ꎬ23(9):48-55.[2]孙桂清.新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ꎬ2012ꎬ12(36):161.[3]牟艳妍.当前西藏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创新性分析[J].商ꎬ2013ꎬ1(21):134.[4]何昌君.电力行业审计中应注意的环节[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ꎬ2003(6):6-8.[5]刘嘉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问题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ꎬ2016(15).作者简介:徐海宾ꎬ男ꎬ河南省郑州市ꎬ中级会计ꎬ研究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ꎮ87。

发展特色农业对策建议

发展特色农业对策建议

发展特色农业对此建议(一)更加鲜明地确立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努力培育“从田头到餐桌”的产业链我省自然条件和外部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特色农业是前途无量的朝阳产业。

在更深层面上,发展特色农业对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而长远的意义.对此,各方面正在形成广泛共识。

当前需要更加鲜明地确立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在“十一五”规划中,编制特色农业及其加工业的发展规划并独立成篇.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从三个层面上努力培育“从田头到餐桌"的特色农业产业链。

一是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继续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品种结构和产品结构,挖掘潜力,拓展空间.以市场为导向,努力追求突出特色、特中选优、优有规模的目标.二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努力构建和延长产业链,使其产品渗透进入大工业的产业链条中。

首先,应把食品工业作为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食品工业门类众多、市场广阔,搞得好,完全有可能培育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其次,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产品还可以广泛进入电子、采矿、化工、制药以及造纸印刷等大型工业行业,其前途不可限量.三是强化营销流通,使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尽可能多地进入大市场商品供应链。

目前在兰州市主要超市销售的地产商品只有酒类、干果等少数品种,说明发展空间很大.建议在适当时机,举办我省特色农产品展销会.通过多种方式,运用各种平台,切实加强营销流通工作力度.(二)不断创新和完善机制建设,为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保障我省特色农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而通过创新也有可能解决的机制问题有:投融资机制问题、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问题以及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领导机制问题.其中,解决投融资机制问题可以考虑采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下放投资审批权限、实行以奖代补;建立由政府牵头,银行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参加的会商机制,协调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特色农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制定新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和非公经济更加踊跃地进入特色农业发展领域等一系列措施,创新制度安排,拓宽资金渠道.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是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尽快加以理顺,是加快我省特色农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谈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谈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谈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李香兰来源:《商情》2015年第01期农业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也是其他产业的支柱,农村的繁荣稳定也是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础,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是作为弱势产业,农业仍是国内经济发展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农业生产问题发展对策一、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土地分散经营,难以组织推进规模化、集体化、标准化生产平均每户都有3—4块耕地,大部分地块都在2亩以下,有不少地块不足1亩,机械化耕作困难,这种土地零星经营现状严重影响农业的大发展。

加上农田长期使用化肥农药、塑料薄膜,地力结构破坏较大,土地单位产出率低,持续增长增收的难度加大。

2、农业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大多为作坊式生产,主要是初级产品加工,缺乏大而强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的带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

3、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农村市场体系和物流产业发展不全大宗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没有建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大多为地摊式经营,档次较低。

4、农村劳动者素质不高,发展规模生产劳力不足我国农民文盲半文盲还占有一定的比例,一些有文化的农村青壮年劳力异地转移较多,新农村建设缺乏主体,科技推广没有对象,发展规模生产劳力有限。

另外,当前农村留守人员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大部分农户把农业作为第二产业,只满足种地够吃饭,严重影响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大发展。

5、农村科技创新能力弱,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由于科技推广经费不足,科技推广人员心有余而力不足,乡镇农技、畜牧、水利、农机等站所举步维艰,科技推广出现空档,难以满足科技致富的迫切需要。

6、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绝大部分村缺乏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和改善基础设施的实力和后劲,村干部工作受经济制约,开展工作难度大。

7、占用耕地严重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郊区耕地占用情况严重。

再者由于村庄规划未启动,部分农民没地方建房,只有在自己的责任田建房,占用了大量的耕地,部分村还造成了空心村。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农业经济Nongyejingji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王平近年来,河间市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智慧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重点建设集农业生产、科研、观光、科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发展现代农业犹如为河间农业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不仅打破了传统种植局面,调整优化了县域农业结构,还拓宽了农民致富增收渠道,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提升了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但在河间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还面临着不少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农民群众的整体信息素养不高,生产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农业信息化和机械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就需要我们针对问题深入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将其解决,有效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1、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1.1农民整体信息素养不高现代农业是一个更加智慧科学的农业生产体系,智慧农业发展往往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和农机技术推广人员。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如果缺少了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和应用,不能够做好现代农业科技人员培养工作,就不能够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虽然我国农业种植结构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小规模分散式的经营模式依然没有得到彻底有效的改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广大农民群众的信息化知识培训较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依然沿用传统经验式的种植模式和生产模式,严重制约了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农民群众受教育程度较低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2农业规模化生产较低农业生产规模化是农业技术和机械设备进一步推广应用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保障。

但现阶段,小规模种植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小规模生产在农产品价格和成本方面处于劣势地,位竞争能力较差,常常被压在商品价值的最末端,难以推动农业信息化和智慧农业的高效发展。

另外小规模的生产模式也使得先进的农机设备应用效果逐渐变差,机械设备利用效率较低,难以激发农民群众发展规模化种植生产的积极性。

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我县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

特别是南部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传统畜牧业仍占主导地位,而畜牧业、林果业、特色产业在大农业和人均收入中所占比重过低。

其次,农民的传统农业生产观念和生产模式根深蒂固,惯于小而全、多而杂和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较低。

第三,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少,服务机制僵化,科技服务水平不高,良种程度、单产水平还明显低于周边团场。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农村缺乏能够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较高素质的劳动者。

第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有些产业还没有龙头企业带动。

工业反哺农业和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弱,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十分紧密,多数合作经济组织运作不规范,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牵引作用发挥不充分。

第五,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养滞后,农业抗风险机制不健全,致使农业抗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较差,农业生产盲目性、短期性、脆弱性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第六,土地流转机制建设滞后,土地难以向优势产业和大户集中,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规模集约发展。

第七,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外销平台建设滞后,农产品品牌意识不强,市场竞争力弱。

加快推进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首先,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

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清洁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

其次,加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广良种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第三,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鼓励龙头企业发展,加强工业反哺农业和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合作经济组织运作。

第四,加强农业抗风险机制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盲目性、短期性、脆弱性的转变。

第五,加快土地流转机制建设,促进土地向优势产业和大户集中,推动农业规模集约发展。

由漯河市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

由漯河市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

由漯河市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本文通过详细了解漯河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依据漯河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分析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以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水平,并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一、漯河市农业现代化基本情况(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农业综合效益日益提高漯河市按照“调优品质,调大规模,调高效益”的原则,立足市场,因地制宜,推进各类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使主打农产品的生产向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总体上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1、着力扩大优质小麦生产规模。

近几年,漯河市粮食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380万亩左右,总产基本稳定在150万吨以上,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提高优质专用粮食生产比重,各地依托南街村、龙云、北徐、雪健、金源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的加工优势,积极引导各优质企业与农户签订购销回收合同,采取统一提供种子、集中连片种植、统一收回购买的形式,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等优质粮食作物生产。

2、大力发展无公害高效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

依托龙云集团、俊生实业等蔬菜生产、粮食加工企业,建设以无公害蔬菜为主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

全市已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56.75万亩,有机蔬菜基地面积2500亩,建成面积达1.55万亩的全省最大的省级出境蔬菜备案基地。

同时,大力推广间作套种模式,使漯河市经济作物规模迅速扩大,目前,漯河市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63万亩,其中瓜果蔬菜面积达到110.7万亩,每亩效益达到2800元;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达到8.2万座,每亩效益突破5000元,部分可达万元以上。

漯河市各类间作套种面积167万亩,占总面积的50%以上,复种指数更是达到260%以上。

3、强力推进“双汇产业化工程”,做大做强畜牧产业。

大力实施“双汇产业化工程”,充分发挥双汇、北徐、金运等畜产品加工优质企业的资金、技术优势,引导这些优质企业采取和农户签订生猪购销保护价收购合同,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和赊销饲料等形式来发展生猪规模化生产,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来建立自己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了漯河市畜牧规模化养殖的空前发展。

关于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生态循环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实现高产、高质、高效、循环、再生的农业生产方式。

近年来,我县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瓶颈和不足。

现就我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加快发展的对策研究如下:一、我县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阶段(一)以“塘浦圩田系统”为主的生态农业改革开放前,我县的农耕形式主要以塘浦圩田系统为主。

该系统起源于春秋时期,在唐中后期快速发展,先民们创造性地利用疏凿河道的土方堆高成堤,并在地势相对高仰、平坦肥沃的墩岛、圩田内种植水稻,利用排水方便的河堤种植蚕桑(桑树要求地下水位较低,降渍要求较高),同时还在圩内低洼的沼泽漾塘进行养鱼,桑基鱼塘和桑基圩田初步形成,大大促进太湖地区渔业、蚕桑生产和丝绸业的发展,至元、明、清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典范。

我县钟管镇原干山乡街后村是圩田系统最典型的重要农业遗产代表。

早在春秋末期,大政治家、大实业家的淡水渔业始祖范蠡就在南浔范庄和河口县蠡山漾(与干山村相邻)一带养鱼,首开1我国内塘外荡养鱼的先河,并留下了淡水养鱼的传世宝典——《范蠡养鱼经》。

(二)以“资源循环”为主的循环农业改革开放后,我县成为全国率先开展以乡镇为单位的生态农业试验地。

1987年成为全国首批生态农业示范县。

当时的农业侧重于资源循环,主要是应用多层次良性循环的生态工程原理,以饲料喂鸡、鸡粪喂猪,猪粪沼气发酵、沼气孵鸡鸭和发电,沼气渣肥田为基本模式,有效的将生态场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生产系统的良性循环较好地结合起来。

(三)以“高产、高质、高效、循环、再生”为主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21世纪后,我县先后经历了“高效生态农业”、“生态循环农业”阶段,最终形成了以“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兴农美田园”为主题,以“一控两减四基本”为主线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国家政策与经济等方面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的农村经济也实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与进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生产持续增收,农民生活水平及农村基础设施,也都有了大幅的提高。

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及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必须要积极寻找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的策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实现健康、良性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分析;对策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缺少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指导,之前处于无序、盲目的发展态势中,导致农业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不仅阻碍了农村与农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影响了新型城镇化的速度,也制约了我国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基础建设,现代化水平较低从本质上来说,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经过了长期的农耕发展之后,也留下了很多的种植技术与经验。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与现代机械相比,这些技术就呈现出明显的低效化特征。

而現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就面临着科技水平与机械化水平较低的问题。

例如,由于农田的水利建设不到位,水渠的修建没有规划,缺乏现代化的灌溉设施;农耕机械单一,播种、施肥、除草和收割等均过分依赖体力劳动,效率十分低下,也无法形成产业化的种植规模。

(二)缺乏必要的农业知识,农民素质水平较低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中的就业机会不断增多。

新生代农民更愿意到城市谋求发展,老一辈农民文化水平比较低,缺乏先进的农业知识和种植技术。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农村的经济建设又最缺乏人才的支持,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和供应不足。

(三)缺乏多样化的农产品,产业化程度比较低现阶段,随着市场的发展,社会对于农产品的种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就针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部分农民自身素质水平较低,导致其对于现代化社会的需求不够了解,缺乏长远的目标,并且始终停留在小农经济的思想程度上,不愿意尝试经济效益更高的农产品。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的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的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的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的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的农业、依靠新型农民发展的农业,突破传统农业远离城市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资源优势互补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突破了传统农业弱质产业、效率低下、农民贫困的局限性,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现状及其必要性(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基本现状。

国际上一般采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农业土地和劳动生产率、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产品商品率、农业集约化程度等指标体系,综合衡量一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我国农业的内在基础逐渐强化。

目前,农业科技进步率已达到48%,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物质装备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但是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相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还有较大差距。

1、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来看,一方面,200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为11.9%;美国只有1.3%,日本为1.7%,韩国为3.2%,巴西为5.1%,印度为17.5%,全世界平均只有3.4%2、从农业劳动生产率来看,2005年中国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耕种的耕地面积为0.3公顷;美国每个农业劳动力耕种的耕地面积为63.7公顷,是中国的200多倍。

从农业土地生产率来看,以主要粮食作物为例,除小麦外,中国的水稻、玉米、大豆等单位面积产量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3、从农业资源利用率看,2005年中国平均每千公顷耕地上化肥施用量为341吨,墨西哥只有69t,印度129吨,巴西137吨,日本270吨,美国110吨,澳大利亚仅44.8吨。

上述分析充分说明,无论是与现代农业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还是与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都还处在一个较低水平上,必须急起直追,加快发展步伐。

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其中农业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

但是在我国现阶段中,农业发展总体来说还处在相对落后的地位。

本文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分析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进一步的提出了改进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业发展;问题;对策一、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1)、农业发展全球化。

随着全球一体化速度的加快,中国农业发展与世界农业联系越来越紧密,不能单纯地用国内标准衡量农业发展,而是要用国际标准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中国农业,农业的全球化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2)、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成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精深加工已成为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手段,仅靠传统农业已经很难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农产品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成为世界农业关注的焦点,成为影响主要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条件。

(3)、技术进步加速。

随着现代科技知识在农业中的广泛普及应用,农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不仅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结构的优化,而且改变了农业的传统特性,使农业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4)、发展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成为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当务之急。

由于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和粗放的发展模式,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只有走集约型农业发展的模式、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发展可持续农业。

二、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农业服务体系滞后,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许多街镇机构改革后,政府监管服务机构被简单撤并,人员严重不足。

许多农业服务人员在编不在岗,被分散划到财政所、兽医站、经管办、招商办等部门。

目前,作为提供农业服务主体的农业服务中心依然存在机制不活、保障乏力、管理缺位、青黄不接等问题,难以承担农业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工作。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挑战及对策建议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挑战及对策建议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挑战及对策建议2011年12月09日《中国发展观察》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蒋和平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为建设现代农业进行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探索。

回顾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对现代农业的理论认识在不断深化,实践经验在不断丰富,中国现代农业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但是,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国现代农业,使我国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必须扎扎实实从基础工作入手,明确其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通过较长时间(20-30年)的建设,才能实现。

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保障。

只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发展后劲才会不断增强。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由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可以相对稳定实现的农业综合产出水平。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小,既取决于土地、生产资料、机械和人力投入的多少,也取决于农业科技水平的高低和农业抗灾能力的强弱。

在建设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且最终要靠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来检验,只有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表明一个国家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较高水平。

2.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土地和劳动生产率高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这意味着使用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会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或者使用较少的生产要素投入生产出同样数量的农产品。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和自然资源困乏等问题,继续靠投入这些生产要素来增加农业产值已经受到很大制约,因此,不断提高土地和劳动生产率是发展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率更应当成为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着眼点。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

如何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及农业科技支撑基本情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高效特色农业,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农机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基层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业劳动力科技素质,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一是粮食生产稳步推进。

我市现有耕地面积1024万亩,近十年全市粮食作物平均播种面积705.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9%,平均总产量317万吨,平均单产448公斤/亩,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省首位。

特别是2004年国家出台粮食直补政策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630万亩上升到700万亩以上,产量由280万吨上升到340万吨以上,单产稳定在420公斤/亩以上。

2007年,全市粮食总产达391万吨、单产达531公斤/亩,创历史新高。

二是设施农业、高效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我市现有设施农业占地面积119.1万亩,其中,温室77.5万亩,冷棚43.6万亩,有百亩以上设施农业小区3150个,其中温室小区2170个,冷棚小区980个。

有5个万亩以上规模大区、6个五千亩大区、20个千亩大区、150个五百亩以上小区。

新民的设施蔬菜和设施两瓜种植,辽中的设施果蔬生产,苏家屯的温室葡萄、紫苏子叶反季节栽培,于洪的设施食用菌、北冬虫草生产,沈北的设施花卉生产等特色设施农业种植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

以蔬菜、五味子、树莓、万寿菊、寒富苹果、地膜鲜玉米等为代表的高效特色产业快速发展,面积达到239万亩,其中集中连片超千亩以上规模面积达100万亩以上,占总面积的41%。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议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议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议如下: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
的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
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还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等建议。

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路径与对策建议

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路径与对策建议

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路径与对策建议一、本文概述智慧农业,作为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正逐渐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深入探讨智慧农业发展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通过对智慧农业技术的深入剖析,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尝试构建一个适应我国国情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以期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文章首先将从总体上介绍智慧农业的概念、特征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的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接着,将重点分析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包括技术应用、政策支持、产业融合等方面的情况,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智慧农业发展的路径,包括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以期为我国智慧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文章将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等,为我国智慧农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政府决策部门、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我国智慧农业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尤其在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智慧农业正在逐步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的现代农业转变。

在硬件设施方面,我国农业装备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无人机、智能农机具、智能温室等设施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同时,农业物联网的建设也在加速推进,农田信息感知、智能决策、精准作业等能力不断增强。

在软件服务方面,我国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初见成效,一批农业大数据平台、农业物联网服务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在农业生产模式方面,智慧农业正在推动农业生产向精细化、个性化、定制化方向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世东贺定渊30年来,我国农村的改革经历了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规模经营现代农业三个阶段,从形式上完成了哲学意义上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毫无疑问,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驱动农村改革的两大轮子即体制变革和技术进步又构成了解决“三农”问题的两个关键。

一、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一轮承包,是我党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改革开放后的重大决策。

这种新的生产经营模式,改变了人民公社僵化的官僚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得到空前发展,贫困人口大量减少,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从实践来看,15年的农村第一轮承包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劳动人口和生产条件相适应的。

跨入新世纪后,为期30年的第二轮承包又开始了。

而这时的农业面临的内外环境与以前有所不同,有的甚至表现得尤为严峻。

一方面,国内农业要面临“入世”后剧烈的国际竞争,要迎接发达国家的挑战;另一方面,还要面临国内二、三产业的强力竞争,尤其是人才和劳动力资源的竞争。

面对日益严峻的农业工作,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五个“一号文件”。

陆续把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作为突出工作来抓。

尤其是2007年,中央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但是据我们调查,目前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一些制约问题。

(一)发展现代农业主体缺位现代农业,是一种“大农业”。

它不仅包括传统农业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等,还包括产前的农业机械、农药、化肥、水利和地膜,产后的加工、储藏、运输、营销以及进出口贸易等,实际上贯穿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成为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庞大产业群体。

现代农业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

德江县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策及建议

德江县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策及建议

德江县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策及建议摘要:本文从德江县情出发,深入研究了当地推进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详细的论述为实现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ondition of Dejiang County, a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achievemen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solutions of the local argiculture in the development toward scale, moderniz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is presented detailedly, which provides beneficial help for realiz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of the county.Key word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roblem; solution近年来,德江县大力依托国发2号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文件精神。

紧紧围绕“强农稳县”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支农、惠农、富农政策。

积极引导农民推进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全县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实现了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一、主要措施一是整合资金投入。

县财政每年安排500至1000万元资金用于农业现代化发展,充分利用涉农项目、土地治理等资金增加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资金投入;金融部门降低贷款门槛,扩大农户贷款业务,切实支持和服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县内外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建基地、建厂房、搞加工,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业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现代农业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提供物质和技术手段,用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方法提供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手段,资源配置优化,竞争、开放,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大战略下,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应坚持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本组织形式,提高农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科技进步为根本动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路子。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人们对现代农业的认识有着较大差异,但又有共性的东西,具有时代特征。

一般来说,现代农业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提供物质和技术手段,用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方法提供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手段,资源配置优化,竞争、开放,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现在我们正处在国际市场千变万化、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应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研究现代农业,研究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同时也包括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

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经过几十年来以现代化为取向的改革与发展,现在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传统农业,而是正在向现代农业目标迈进的过渡性农业,沿海地区已凸显出现代农业的雏形。

但是也应看到,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还很多,建设现代农业仍任重道远。

1.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成灾率都呈明显增大态势,中国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

除水利设施外,其他农业基础设施不能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在存量上与新阶段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在增量上也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2.农业科技与生产相脱节,技术进步慢。

农业科技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存在着常规技术多,重大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少;产量技术多,品质技术少;生产技术多,加工技术少;知识形态技术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少的现象。

农业科技的理论储备明显不足,基础研究薄弱,应用研究与生产联系不紧密,开发研究水平很低。

这种状况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资本和技术依赖性增强的要求。

3.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长期以来,由于人口增长较快,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我国农业发展走了一条低水平扩张、以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为主的道路,农业的增长过多地消耗了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污染了环境,付出了很大代价。

耕地资源逐年减少,水资源短缺,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4.市场机制不健全,农业生产具有盲目性。

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村普遍缺乏具有独立产权的代表农民利益的经济组织。

由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很低,面对社会上各利益集团的权益侵蚀和不正当竞争,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力。

农产品市场体系发育不足,主办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单位众多,结果导致批发市场建设除规模、规则无法保证外,市场布局也相当不合理。

信息体系不完善、运转不灵,大多数农民因自身素质原因缺乏对信息的分析、选择能力,因而造成农民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

5.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有效支撑保护机制缺乏。

农业基础薄弱,农户积累能力低,建设现代农业需要的大量资金投入难以落实。

同时,由于农业效益低下,吸引外部投入的能力不够,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建设现代农业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城乡差距加大,也限制了农业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工农业协调发展大战略下,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应坚持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本组织形式,提高农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科技进步为根本动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路子。

1.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在保持农村基本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前提下,继续推进农村改革,逐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政策的基石,是农村经营制度的基础,也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

长期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符合农民的根本利益。

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核心是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

这是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把家庭承包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是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可行而又富有成效的创新。

2.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首先是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除了国家的扶持外,企业自身必须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营销手段,建立和完善市场预测系统,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其次,要与农民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因发展阶段和产业的特点而不同,要允许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方式多样化。

无论哪种利益联结方式,都要坚持农民和企业自愿互利的原则。

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要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形成比较稳定的产品购销关系和利益共同体。

第三,要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

探索和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建立的各种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

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规范经营行为、价格协调、调节利益纠纷、行业损害调查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维护和保障行业内农户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3.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

在现代经济中,农产品的国际竞争主要是技术的竞争。

因此,第一,要坚持生物技术为主,机械技术为辅的农业技术路线。

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二、三产业不够发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仍然是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部门。

虽然在小规模经营的基础上也可以推行机械耕作,但是由于大量过剩的劳动力无法转移出来,因此就全国总体上看还无法大规模地推行机械耕作,以资本代替劳动。

另一方面,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广泛推广应用,已经产生过分依赖无机技术的现象,必须鼓励有机技术的应用,使有机技术与无机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

因此,我国农业技术路线要以生物技术为主导,把重点放在土地生产率的提高上。

第二,要提高农业知识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第三,应继续深化我国的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第四,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现代农业国际竞争力。

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大宗农产品如禽肉、蔬菜、果品等的出口,多次遭到国外的退货、设限和封关。

固然有多种原因,但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不高是不可否认的。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产业化向外向型发展、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所必须要过的一道重要关口。

农业标准化不仅关系到扩大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也是促进农业发展上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它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外延型、数量扩张的发展路子,使农业走上精细化、规程化、工业化、科技型、内涵型的现代化之路。

一是增强全民的标准化意识;二是按照国际上承认、国家认可、便于操作执行的原则加快制定农业标准;三是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保证各个环节都能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四是实行规模化种养,推广“公司加基地联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快规模化种养的形成和发展。

5.不断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一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稳定和保护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能力;二是加强农业科技教育投入,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植物病虫害防治和动物检疫防疫体系,加大对农民文化教育培训的投入,努力提高农民素质;三是建立健全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确保食品安全,同时加强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的设施和环境的保护,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四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引导农民有意识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现代化农业;五是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支持体系,注意对农业多功能性的发挥,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六是逐步建立农业收入支持体系,政府要逐步建立政策性的农业保险机制,以及对农民、低收入者的直接补贴制度。

6.吸引多元资本进入现代农业。

资本的推动作用对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不断加强对资金投向和布局的引导。

投资重点主要是农、牧、渔产品的深加工项目以及开发经营“四荒”、中低产田改造、生态环境整治建设工程等。

同时,注重引进国外农业高新技术,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以及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体系。

二是拓宽农业引资的渠道和方式。

要解放思想,探讨运用融资租赁、产权投资、证券融资、资产并购、控股投资、境外上市和经营权、收益权的有偿转让、兼并等新方式。

三是转变农业招商方式,注重引资实效。

在组织招商活动中,采取多元化的农业招商引资战略,由以政府为主向以企业为主转变。

参考文献:[1]郭冰阳.论现阶段中国农业现代化内涵[J].经济师,2005,(07).[2]麻茵萍.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1994,(16).[3]谭国雄.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我国农业现代化应处理好六大关系[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01).[4]薛兴利,岳书铭,吴士健.农业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06).[5]梅方权.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和战略选择[J].天津农林科技,200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