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8单元 归纳总结
三年级数学第八单元知识梳理
三年级数学第八单元知识梳理
以下是三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可能涉及的一些知识点:
1. 数据收集与整理: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如调查、观察等;学习如何用图表来整理和展示数据,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2. 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知道如何计算平均数;通过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的中心趋势。
3. 条形统计图:认识条形统计图,包括横轴、纵轴、条形等部分;能够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并从中提取信息。
4. 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能够比较不同数据集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5. 可能性:了解概率的概念,知道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这仅是一个大概的梳理,具体的知识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教学要求而有所不同。
如果你能提供更具体的教材或教学内容,我可以为你提供更详细的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知识点
第八单元知识点31……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母(表示物体被平均分成几份)1、31读作:三分之一61六分之一写作:2、5121分子是1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例:>3、分母相同时,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例:7675<5、当分子和分母相同时,分数等于1。
22447788====16、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7、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8、54的分数单位是 ,它里面有4个51514341里有3个4、例:52阴影占其中的2份→长方形被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把1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
9、例1:把12个△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占这些△的3131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平均分成3份→例2:有8个○,把它的 涂上红色,需要涂(4)个。
42想:42→2份涂红色→平均分成4份要把8个○看成一个整体圈起来。
答案:涂2份,是4个。
注意:1份不一定是1个,可能是2个或更多。
把多个物体进行平均分,要把这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
被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
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10、1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是先把这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取的几份是多少。
(数÷分母×分子)例:有12个学生,其中 是女生,女生有几个人?想: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求出2份是多少。
3212÷3=4(个)4×2=8(个)或 12÷3×2 =4×2 =8(个)。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笔记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笔记
以下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笔记,主要包括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和需要注意的内容:
一、重点知识点
1. 时、分、秒的认识
知道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能够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如:2小时=多少分钟?
2. 时间的读写法
正确读出钟表上的时间,如:7时30分,读作“七时三十分”。
学会在钟表上标出指定时间。
3. 时间的顺序与逻辑
明白时间顺序的概念,如:早上起床后先刷牙再吃饭。
知道哪些活动需要计时的,并能对活动进行合理的排序。
4. 时间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时间概念,如计划一天的活动。
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养成守时的习惯。
二、需要注意的内容
1. 时间的单位换算
这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需要多做练习题以加深理解。
2. 时间的表达方式
注意时间的两种表达方式: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
3. 时间的逻辑关系
时、分、秒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如:1小时=60分钟。
要理解这种关系,以便进行时间的计算和排序。
4. 实际应用
学习时间概念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所以,要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以上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提问。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含题)毫米厘米分米基础知识过关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1、一块玻璃厚50() 一只大象高3( )粉笔长75( )床长约2()回形针长约3() 儿童漫画书宽约2()学校操场长90() 一根跳绳长2()小华身高130()一本小学生字典厚4( )一把小学生尺子长2()一幢楼高12()2、一枚1元的硬币厚度约是().[A.2克B.2毫米C.2厘米]3、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① 毫米② 厘米③ 分米4、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① 文具盒② 电视机③ 数学书考点二、比较大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1、简单的比较大小在○里填上“>””<”或者“=”4分米○40毫米70毫米○70厘米3千米○2970米4分米○39厘米2、计算后比较大小1米-3分米○7厘米5米3分米○53米7厘米+23厘米○3米1米-2分米○8分米1米○2分米30厘米87毫米-37毫米=( )毫米=()厘米1米-70厘米=()厘米=( )分米2千米=()米3米—2分米=()分米7千米—2000米=()千米36分米—16分米=( )米4厘米的5倍长是()分米考点四、解决问题1、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宽75米,小东沿着足球场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2、王华身高140厘米,教室的门高2米,谁高?高多少厘米?3、一层楼高约40分米,五层楼高大约是多少米?4、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多少段?要锯多少次5.有一根长10厘米的火腿,壮壮吃了6厘米长的一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2.分数的简单计算3.分数的简单应用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编排特点1.合理确定认识分数的起点,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分数意义的理解是多维度的。
在分数概念的多个含义中,“部分-整体”概念处于基础地位。
因此,教材编排既考虑到分数概念的发展基础,又兼顾学生建构概念的认识特点,在本单元第一次认识分数时,借助几何直观和操作,从“一个物体作整体”到“多个物体作整体”,循序渐进地加深对分数所表达的“部分-整体”关系的认识。
而且所有内容的安排全部围绕这一基本含义展开,无论是比较大小还是简单的分数计算,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
2.加强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增加了第3小节“分数的简单应用”。
安排了“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获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教学内容(例1),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接着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问题(例2),让学生利用刚刚掌握的“分数的含义”结合已有的整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不仅沟通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
3.结合生活经验,借助直观和操作认识分数分数概念具有双重性,既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
只有从两个方面认识分数,才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它的本质意义。
教材借助不同的实物模型(月饼、苹果等)、面积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圆等)等,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分数形的特征。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2)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2)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编辑老师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2)1、正确的运用可能、一定、不可能三个词2、能根据数量的大小正确的判断可能性的大小,也能告诉可能性大小让学生猜测数量问题还较多; 3能应付多变的练习形式,也不能把所学知识真正的与生活实际和旧知识联系起来,即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4、审题问题一定要认真,尤其要重视隐藏条件;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
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 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①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 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 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 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 人一定要喝水??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②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 花可能是香的; 明天可能有风; 下周可能会考试。
?? ③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希望提供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第4课时 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授课课件)
2 5
,蓝蓝喝了另一杯的
3 5
,
( A )剩下的牛奶多。A.梦梦 B.蓝蓝 C.无法确定
当堂练习 此内容源于“典中点”应用提升练
2. 家长用不同的方式与老师沟通,哪种沟通方式用得最多?
1 8
<
28<
5 8
答: 信息沟通用得最多。
课堂总结 此内容源于“点拨”学方法
1 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越大,表示取的份数 越多,分数也就越大。
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1.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2.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同时,表示把一个物体
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的份数与分的份数一样 多,也就是1。
探索新知
探究点2 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
1<1
5
2
3 6
>
3 8
它们的分子相同,分母不同。
1. 这两组分数有什么不同之处?
26 7< 7 4 >1 55
35 6< 6 21 9 >9
53 8> 8
26 6 <6
当堂练习 此内容源于“典中点”应用提升练
1. 选一选。
(1)工人叔叔给学校铺地板,上午铺了全部地板的 59,下午铺了全
部地板的49 。工人叔叔( A )铺得多。 A.上午 B.下午 C.无法确定
(2)
两杯同样多的牛奶,梦梦喝了一杯的
8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4课时 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课件
复习导入
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并说明比较的方法。
1 >1
2
4
1
3
4
1< 1
7
3
1 >1 8 10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1]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减法公式: 被减数 - 减数 = 差 差 + 减数 = 被减数 被减数 = 差 + 减数 被减数 - 差 = 减数 6、口算时: 35+48,先算35+40=75,再算75+8=83 。
72-28,先算72-20=52,再算52-8=44 7、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 “估算”、 “估计一下” “应准备”等词语时,
第三单元 测量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 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的长度单位 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 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6、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 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 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 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 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 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 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 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 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加法公式: 加数 + 加数 = 和 和 - 另一个加数 = 加数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正方形 时,拼成的图形长和宽越接近(或长、 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2、 四边形特点: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 长方形特点: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 正方形特点:4条边都相等,有4个直角 。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 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 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不是 0的数相乘得原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 ,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时、分、秒。
1. 钟面的认识。
-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2. 时间单位的换算。
- 1时 = 60分,1分 = 60秒。
- 例如:3时=(180)分,因为1时 = 60分,3×60 = 180分;4分=(240)秒,4×60 = 240秒。
3. 计算经过时间。
- 可以用数格的方法,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 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例如:小明8:30开始写作业,9:10写完,经过时间是9时10分 - 8时30分 = 40分钟。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 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分别相加。
例如:35 + 24,可以把35拆成30和5,24拆成20和4,先算30+20 = 50,再算5 + 4 = 9,最后算50+9 = 59。
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 同样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例如:56 - 23,把23拆成20和3,先算56 - 20 = 36,再算36 - 3 = 33。
3.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或减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例如:340+160,个位0+0 = 0,十位4+6 = 10,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3+1+1 = 5,结果是500;450 - 260,个位0 - 0 = 0,十位5 - 6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10,15 - 6 = 9,百位4 - 1 - 2 = 1,结果是190。
第三单元:测量。
1. 毫米、分米的认识。
-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 = 10毫米。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版含解析)
期末知识大串讲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章节考点复习讲义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01:分数的初步认识1. 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几分之一。
分数是由分子,分数线和分母组成。
2.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分子都是1,分母小,就是分的份数少,分数就大;分母大,就是分的份数当多,分数就小。
3.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2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二,3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三……4. 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分数比较大小时,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当分子相同时,分母大的分数小。
知识点02:分数的简单计算1.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1可以看作是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计算1减去几分之几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3.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知识点03:分数的简单应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考点01:分数的初步认识1.(2021三上·红塔期末)下面各图涂色部分能用四分之一表示的是()。
A.B.C.【答案】B【完整解答】解:A:能用13表示;B:能用14表示;C:不能用14表示。
故答案为:B。
【思路引导】四分之一的意思是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1份,由此选择即可。
2.(2022三上·菏泽期末)下图中,这些橘子的27有()个。
A.1 B.2 C.4 D.7 【答案】C【完整解答】解:将14个橘子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2个橘子,27则表示其中的2份,即有4个橘子。
故答案为:C。
【思路引导】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本题中的2 7是表示将这些橘子平均分成7份,求取其中的2份是多少。
3.(2022三上·瑞安期末)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三次后打开,其中的每一小份是正方形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知识点汇总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平均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用(分数)表示。
4、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是有几个分数单位。
5、(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二、比较分数的大小。
①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②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三、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①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1。
2020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精选教育类文档,祝同学们考出好成绩,心想事成,万事如意@_@2020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温馨提示: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你记住咱们本学期学习的东西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们这学期各单元重要知识点吧!最后,祝各位同学们在期末的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半时=30分一刻=15分3时=(180 )分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
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
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020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文库独家】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一、混合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小括号是老大,乘除法是老二,加减法是老三。
先算老大,再算老二,最后算老三。
老大>老二>老三二、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判断什么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时,一定要借助物体的形状特征、方向特征等来帮且辨别。
4.要知道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首先要弄清观察者所站的位置,然后从观察者所站的角度观察,就能判断出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5.根据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来辨认它的摆放方式时,首先要了解这个物体相邻面以及相对面分别是谁,然后根据确定的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三、加与减(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连加:1.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可以逐步脱式计算,列两个竖式进行计算,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和,用所得之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列一个竖式计算,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运用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分析题意,弄清数量间的关系,再列出连加算式解答。
计算时可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以列一个竖式计算。
连减:1.使用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在有小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计算三位数连减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3.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连减运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它的前一位退1当10,在本位上加10再减。
加减混合:1.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复习 第八单元知识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复习第八单
元知识梳理
一、形状
1. 常见的几何形状有:
- 正方形
- 长方形
- 圆形
- 三角形
2. 正方形的特点:
- 四条边相等
- 四个角都是直角
3. 长方形的特点:
- 两组相等的边
- 四个角都是直角
4. 圆形的特点:
- 没有边
- 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5. 三角形的特点:
- 三条边连接的三个角
- 三个内角的和为180°
二、长度
1.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 米
- 公里
- 厘米
2. 关系:
- 1公里 = 1000米
- 1米 = 100厘米
3. 比较长度:
- 使用尺子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 对比两个物体的长度时,可以使用比较长或比较短来描述
三、容量
1. 常用的容量单位有:
- 升
- 毫升
- 毫升
2. 关系:
- 1升 = 1000毫升
- 1升 = 10分升
3. 比较容量:
- 使用可以测量物体的容量
- 对比两个的容量时,可以使用比较大或比较小来描述
四、时间
1.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
- 秒
- 分钟
- 小时
2. 关系:
- 1小时 = 60分钟
- 1分钟 = 60秒
3. 比较时间:
- 使用钟表可以测量时间的长短
- 对比两个时间时,可以使用早或晚、快或慢来描述
以上是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知识梳理。
请同学们
复习时重点掌握形状的特点、长度、容量和时间的单位及比较方法。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半时=30分一刻=15分3时=(180 )分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
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
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3年级第8单元知识点总结
3年级第8单元知识点总结
本单元主要学习了数学和语文知识,包括数学方面的加减法和语文方面的作文和阅读理解。
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数学知识
1. 加法和减法
加法和减法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运算方法。
在学习加法和减法时,我们需要
掌握各种算式的计算方法,并且要注重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进位和借位
在加法和减法运算中,如果个位的和或差大于10,就需要进位;如果个位的减数大于被
减数,就需要借位。
了解进位和借位的规则,并能熟练灵活地运用进位和借位,是学习加
减法的重要内容。
3. 口算
口算是指在不借助计算工具的情况下进行简单运算。
在学习加减法的同时,也要注重口算
的训练,提高孩子们的头脑运算能力。
4. 算术题
算术题是对加减法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练习题,通过解算术题,可以检测孩子们对加减法
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及时纠正错误,提高计算水平。
二、语文知识
1. 作文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描写动物的作文,描写自然风
景的作文,以及自己的日常生活等。
在写作文时,要注意观察和感受,用生动的语言描绘
事物,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通过阅读文章和问题,并进行分析、推理和综合运用等方式来理解文章内容和
解答问题的过程。
在学习阅读理解时,我们要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
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以上就是本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练习,掌握数学和语文
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内容笔记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内容笔记
以下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的内容笔记,主要涉及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一、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1. 周长: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 面积:一个物体或封闭图形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或图形的面积。
二、周长的计算方法
1. 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4 × 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 2 × (长 + 宽)
2.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 π × 直径= 2π × 半径
三、面积的计算方法
1. 正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 边长 = 边长的平方
2. 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宽
3. 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 π × 半径的平方
四、重点与难点解析
1. 在计算周长和面积时,要注意区分图形是封闭的还是非封闭的,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
2. 在计算圆的相关量时,要记住π的值,并能够正确地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3. 要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区别,不要混淆两者的概念。
五、练习与巩固
1. 完成相关练习题,如课本中的例题、练习题等。
2. 通过实际操作或画图,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计算。
3. 与同学互相出题、解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知识要点】:1、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有克、千克、吨。
2、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3、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也叫公斤,千克用字母kg表示。
1kg=1000g4、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用字母t表示。
1t=1000kg5、相邻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40个25千克的学生重1吨。
5、1T=1000kg 1kg=1000g .6、换算:单位相互换算的方法(1)把吨化成千克,千克化成克,是用吨数或千克数乘进率1000。
(2)把千克化成吨,克化成千克,是用千克数或克数除以进率1000。
口诀:小换大减三个0,大换小加三个0如:把克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吨去掉3个0,把吨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克加上3个0.7、重量的大小比较记忆: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相邻进率是1000,相邻进率有3个0.小技巧:在“吨”与“千克”,“千克”与“克”的换算中,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进率里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进率里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应用】1、1枚2分硬币重1克;一袋食盐重500克,2袋食盐重1 kg。
1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50 g,1个苹果的重量大约是250 g。
2、5本数学书的重量大约是1kg。
1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25 kg,4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00 kg,40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一头大象约重6吨。
3、计算:1吨+3000千克=()吨,方法是当相加或相减的数单位不一样时,要先换成统一的单位后在计算。
注意:1㎏棉花和1㎏铁一样重。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知识要点】:(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计算时先计算0前面的两个数的积,再数一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再在这个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北师大版)第七单元年月日年: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月:大月:1、3、5、7、8、10、12月时间小月:4、6、9、11月平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日:学会看日历,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钟表:24时记时法2时记时法第一课时知识点:1认识大月和小月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观察年历,并进行填空、计算、比较发现各月份的天数具有一定的规律,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认识大月和小月。
2认识平年和闰年让学生观察附页中的年历,填出各年份中2月份的天数找出其中的特点:只有28天和29天两种情况。
然后组织学生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年份中出现28天、29天的规律性:每四年中有一年的二月份有29天,其他年份的二月份都只有28天。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知道2月份是28天的是平年,2月份是29天的是闰年。
3练一练在练习中继续巩固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第3题则是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季度,通过练习知道每个季度中有哪几个月。
第2课时看日历知识点:1、说一说是让学生学会看日历,认识星期。
教师可以为学生每人准备一份今年的日历,让学生在独自观察的基础上从日历上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
2、找一找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一些重要节日。
教学时先让学生在日历中独立找一找,找到这些节日,然后与同伴说一说,各个节日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
3、练一练学习推算时间。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填一填,再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推算的结果与方法。
第3课时猜生日知识点:创设过生日的情境,让同学们间接的说一说自己的生日,然后再请其他学生猜一猜,并说一说是怎样猜到的。
这样的活动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算的能力。
填一填第2题是让学生加深了解2月29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只有4年才出现。
第4课时一天的时间知识点:1看一看利用电视屏幕上的“节目预告”这一情境,让学生“看一看”大风车、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焦点访谈等节目的具体时间,并说说18:30、19:00、19:33、19:38、19:55等表示晚上什么时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反而越大。
②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越小,分数越小。
母反子顺
5、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