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真题与调研题组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必修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必修1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1.(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地方行政管理【解析】本题考查明朝中央集权的加强,意在考查考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

三司直属六部,地方办事效率不高。

明中叶以后,巡抚逐渐成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直接管理地方事务,并对皇帝负责,这有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答案为B项。

这一变化使地方行政权力遭到削弱,排除A项。

地方行政机构变迁不会削弱六部的权限,排除C项。

材料中的变化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D项。

【答案】B2015年题组1.(2015·海南单科·7)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

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

这表明朱元璋( )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朱元璋的重刑治国思想【解析】我国古代专制集权的理论基础是法家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说明朱元璋在明初通过重刑以治理“乱世”,故B项正确;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以儒家思想中的“仁”为治国的根本,故C项错误;朱元璋实行重刑,但是“执法无准、量刑无据”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B2014年题组1.(2014·广东文综·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解析】秦朝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是正式和法定的官职,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A项错误;汉朝丞相是三公之首,也是正式和法定的官职,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B项错误;唐朝的三省六部是国家的正式和法定官僚机构,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C项错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表明其地位不是法定的,其权力来自皇帝的宠幸,这与明朝内阁的地位相符,故D项正确。

2021-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业水平过关

2021-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业水平过关

2021-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业水平过关一、单项选择题Ⅰ1.山东号称“齐鲁”,这一称谓源自(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解析:“齐鲁”称谓源自于西周时期周王实行分封制。

答案:B2.(xx·深圳学考模拟)西周初年的封国中,姬姓之国居多。

姬姓贵族受封的主要依据是( )A.军功B.血缘C.品德D.才能解析:姬姓贵族都是王室子弟,故姬姓贵族受封的主要依据是血缘关系。

答案:B3.(xx年6月·广东学考)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A.奴隶制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D.嫡长子继承制解析:嫡长子继承制是西周宗法制的核心。

答案:D4.(xx·惠州学考模拟)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A.改国王为皇帝B.建立中央官制C.实行郡县制D.皇权至高无上解析:秦始皇在战国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故皇权至上是其本质特征。

答案:D5.(xx·揭阳学考模拟)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决定重大军政事务C.处理朝廷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解析: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故本题选A项。

答案:A6.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解析: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上,地方长官由皇帝任命,故选D项。

答案:D7.(xx·韶关学考模拟)秦统一全国后,诏书传到南方的许多地方,当地却没有人认识。

据此,你认为秦始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A.统一货币B.焚书坑儒C.统一度量衡D.统一文字解析: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诏书传到南方的许多地方,当地却没有人认识”就能得出D项。

答案:D8.“汉承秦制”,却不断创新。

属于汉朝创新的监察制度是( )A.丞相制度B.察举制度C.刺史制度D.内阁制度解析:汉朝设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从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选C项。

必修一第四课高考题解析

必修一第四课高考题解析

1、、【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废丞相,设内阁制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内阁不会削弱皇权,故A 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内阁不是法定行政机构,其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即使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不会影响皇权,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内阁取代六部,故C项错误;内阁只是参与国家大政的顾问机构,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是受控于皇帝的,不会有失控局面,故D 项错误。

【答案】B2、【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解析】题干中的“惟揣摹此样本为急”的这种依样画葫芦反映清代内阁官员拘泥规制,说明政治体制的僵化,B项正确;ACD项题干都无从反映。

【答案】B3、【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明代内阁和唐代宰相的职能,注意限定词“相同之处”。

明代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没有决策权,故A项与明代内阁不符,排除;官吏的任免权由皇帝掌握,地方政务由中央下派的地方长官管理,不是两者的职能,故排除C、D两项,B项是两者的共同之处。

【答案】B4、【解析】皇帝权力的萎缩或丧失,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变式,君权转移到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手中,君主专制没有被颠覆,故A项错误;宦官的专权与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皇帝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表面上君主权力受到制约,但两千多年中无法杜绝,根源在于君权至上,君权缺乏监督控制,故C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C5、【解析】图示反映的是清朝雍正以后的中央权力分配图,军机处是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辅助皇帝行使权力,总揽全国军政要务,传达皇帝命令意旨给地方和各部;内阁与军机处同为中枢机构。

【答案】C6、【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图片反映了清朝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太和殿和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从图片可以看出,太和殿高大雄伟,白金汉宫工整威严,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1-1-2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1-1-2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35分)1.(铜川月考)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

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制度。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A、B、C 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D项。

答案 D2.(基础精典)“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唐朝安史之乱后,地方势力增强,节度使权力不断膨胀,职位往往遵循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他们在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其实质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故选B。

答案 B3.(教考网)《隋书》记载,隋炀帝时牛弘引(刘)炫修律令。

刘炫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

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

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

①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④相权的不断加强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地方官员的选拔和任用制度的变化,“悉由吏部”中的“吏部”是指六部中的吏部,③正确;④与题干无关,排除。

答案 A4.(福州月考)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朝至清朝前期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朝至清朝前期

明至清前期(1368-184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余晖。

从中国自身的发展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从世界历史角度看,中国走向封闭,由领先转为落后,拉大了和世界的差距,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具体表现在:政治上:专制集权从内阁制度到设军机处;帝国余晖从明清易代到康乾盛世。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和实行奏折制度,出现了“康乾盛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但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

经济上:经世济民从商业繁荣到商人群体;赋役变革从一条鞭法到摊丁入亩。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封建经济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赋税制度进一步改革,人头税逐步废除;私营手工业崛起成为主导,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

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上:疆域奠定从收复台湾到平定叛乱;对外交往从光耀异域到海禁闭关。

把加强与少数民族关系与反对外来侵略相联系,使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奠定了近现代中国政治的版图。

对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自守,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化的潮流,影响了古代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遭受外来侵略并进行反侵略斗争;西学东渐开始,继而到逐渐衰落。

思想文化上:承古萌新从陆王心学到思想活跃;继往开来从传统科技到西学东渐。

宋明理学占统治地位,束缚了人性;八股取士使人们的思想不断僵化,文化专制空前加强;带有反封建专制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想产生;西学东渐开始;文学艺术繁荣,市民文化发展,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文艺大众化、世俗化趋势明显;传统科技进入总结完备阶段,但未发展为近代科技,中西方差距逐步拉大。

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一、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1380年,明太祖废中书省和宰相,亲理政务。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练评测(含解析)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练评测(含解析)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史学家赵翼在描述我国古代某机构职能时说:“即奉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该机构是( )A.尚书省 B.门下省C.内阁 D.军机处2.明清时期,宰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大兴文字狱,这些举措从本质上反映了( )A.皇权统治的加强 B.文化专制的加强C.思想控制的强化 D.资本主义因素萌发知识点二疆域的奠定3.某某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某某的是( )A.X成功 B.戚继光C.康熙帝 D.文天祥4.我国古代中央政府历来注重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清朝加强对某某地区管辖的措施是( )A.设置西域都护 B.设置安西都护府C.设置宣政院 D.设置伊犁将军5.清朝修建永安寺(位于今某某公园白塔旁),寺内供奉达赖和班禅的塑像,这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与某边疆地区的联系。

这一地区( )A.某某 B.某某C.某某 D.东北知识点三统治危机的初显6.“闭关锁国”政策是指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

假如你是一位编剧,下列哪部影视剧中不能加入上述政策( )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1.雍正皇帝特许部分官员上奏密折,缮写时须亲自为之,一切听闻皆可上报。

奏折要直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

其根本目的是( )A.加强君主专制B.保证政令的畅通与某某C.提高清朝行政效率D.加强对行政官员的监察2.据记载,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资历最浅的人负责,因此当时有“挑帘军机”之称。

“挑帘军机”的出现( ) A.说明了军机大臣位高权重B.表明了皇帝故意显示威严C.反映了军机处的等级森严D.反映了军机处某某性极强3.雍正年间,“凡有诏旨,则命廷玉(人名)入内,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以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每日不下十数次”。

依此推断X廷玉的身份是( ) A.殿阁大学士 B.内阁首辅C.南书房行走 D.军机大臣4.清初,某某迎来了两次重要的移民高潮。

高考历史考点精讲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高考历史考点精讲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4.易错警示 [易错点2]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内阁首辅就是宰相? 【史料研读】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 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 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 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皇权具有
本 题 易 错原 因 是 不 正确区分明朝内阁制与 明朝的内阁制,本 理解两国内阁的性质。 英国内阁制的差异,明 质上是专制制度的 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 朝的国家权力中心是皇 产物,但从另一方 化的产物,不是中央一 帝,阁臣只是顾问,一 面看,它对君权也 级的行政机构;英国内 旦阁臣与君权、部权发 阁制是君主立宪制的产 起到一定的制约作 生冲突,往往是阁臣落 物,是最高行政机构; 败。英国的国家权力中 用,不少题目从这 明朝废丞相,内阁长官 心是议会,内阁掌握行 个角度考查,要根 称首辅,故 ABC 项不符 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据题意灵活把握。 合史实, D 项反映了两 国内阁制的特点,故答 案为D项。
史料一 (汉代)宰相之职,佐天子
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史料二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 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 政,此宰相职也。
反映汉唐时期宰相的职权与地位
助记表格
相似 不同
宰相制 内阁制 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地位 百官之首 仅备顾问 职权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影响 制约皇权 无制约力
4.易错警示 [易错点1]明朝内阁制与英国内 阁制的差异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考情分析 2.考点精讲
考点6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3.拓展提升 4.易错警示 5.典例剖析 6.跟进题组
1.考情分析 考点 2014 命题统计 2013 2012

高中历史宰相制度的废除

高中历史宰相制度的废除

高中历史宰相制度的废除(考试总分:17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30 小题,共计 120 分)1、(4分)“宰相制度既然仅是皇权为实现自身利益而设置的,那么,它一旦能够找到其他替代制度,且这一制度能够更有效维护皇家利益的话,皇帝就会毫不犹豫地废除宰相制度”。

由此可知,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是为了()A.加强君主专制B.提高六部地位C.限制中书权力D.给予内阁实权2、(4分)明朝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一直是一级行政区最高长官。

尽管自宣德年间开始出现总督或者巡抚等职,但明朝总督与巡抚一般仅为军事长官且为临时性,一般不能干涉布政使与按察使的工作。

可见,三司制度的设立()A.使君主专制得以实现B.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C.使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加强D.缓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3、(4分)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规化、权力化;明清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

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A.中央权力逐步加强B.国家机构设置合理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中央官制日渐完善4、(4分)某历史兴趣小组通过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的学习研讨,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史实基本相符的是()A.B.C.D.5、(4分)明朝建立后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为防止布政使司长官专权,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

明朝以上举措体现了()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意图B.三权分立的民主化的特点C.宰相权力下放地方的趋势D.制约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6、(4分)《皇明祖训》记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

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朱元璋此语意在说明明初()A.加强中央集权的紧迫性B.废除丞相制度的合理性C.设立内阁制度的有效性D.中央官职制衡的必要性7、(4分)明初规定“诸王临国中,无得至京”;清初命令“亲王无故出京师六十里,罪与百官同”。

一、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废丞相、设内阁

一、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废丞相、设内阁

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
1)积极作用: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影响 嗣君不得再立丞相;
宰相 是常设部门的官员,地位巩固,权利来自制度;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消除了皇权与相权间矛盾,
但造成政务集中,皇帝负担过重。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为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就达到了顶峰呢?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 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清朝:军机处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隋唐:三省六部制
汉朝:中外朝制度 秦朝: 九卿制
为加强皇权,清朝在地方 有何措施?
相同
宰相制
内阁制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地位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不 职权 同 对皇权
作用
参与决策 制约皇权
无决策权 不能制约
明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部权尽归内

阁”

参与 票

侍 机密 拟

从 事务 权
尽管上升,仍不 能统率六部百司,

顾 决策
又受司礼监牵制。


X(时期)

图 O 明太 明成 明宣 明神
祖祖 宗

谢谢观看
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明初,朱元璋对丞相胡惟庸专权擅政的举动极为不满。
进步的重要因素,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
废丞相, 分相权于六部,六部直属皇帝。
出政皆在于此矣。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面临的挑战——明清时期(1368—1840年前)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面临的挑战——明清时期(1368—1840年前)

第5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面临的挑战——明清时期(1368—1840年前)明清时期(1368—1840年前)农耕文明继续发展。

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欧洲兴起,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辉煌与迟滞并存。

1.政治:一方面,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另一方面,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

2.经济: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封建政府执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使中国丧失了工业化的契机,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处于统治地位并逐渐成为钳制思想的工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小说繁荣,京剧形成并发展,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地位;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传统科学技术继续发展,虽然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但是近代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

4.对外关系: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正常发展,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政治方面(1)明初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强化皇权;明成祖设内阁,实行特务统治、八股取士;设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又设六科给事中,负责监察百官。

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加强管辖。

(2)清初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帝时设南书房,雍正帝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将决策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3)清康熙帝:清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抗击沙俄势力,加强对边疆的有效控制,发展农耕经济,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出现“康乾盛世”局面。

但大兴文字狱,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交往,阻碍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选修4)经济方面(1)明清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2)明代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清朝缓慢地发展。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A级——合格考专项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明太祖废宰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

因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起到辅佐皇权的宰相的替代机构。

为此,明太祖设置了( )A.内阁B.殿阁高校士C.六部D.中书省解析:选B 依据材料“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起到辅佐皇权的宰相的替代机构”并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废宰相后,设置殿阁高校士,作为其侍从顾问,故选B项;内阁是明成祖在位时设置的,解除A项;六部是沿袭以前历代的政治制度,不是明太祖时才有,解除C项;中书省被明太祖废除了,解除D项。

2.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政府实行的措施是( )A.派鉴真东渡日本B.派郑胜利驱除荷夷C.派张骞通西域D.派郑和出访西洋解析:选D 此题考查历史事务的时间概念,郑和出访西洋在明朝前期,故选D项;鉴真东渡日本是在唐朝,解除A项;郑胜利收复台湾是在清初,解除B项;张骞通西域是在汉朝,解除C项。

3.下文是一首明代军歌,与之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A.岳飞B.文天祥C.郑胜利D.戚继光解析:选D 据材料信息“明代军歌”“杀尽倭奴”可知,与该军歌相关的历史人物是戚继光,故选D项;岳飞是南宋人,抗击金军入侵,解除A项;文天祥是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解除B项;郑胜利是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1662年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解除C项。

4.中国古代历朝政府特别重视东北地区的经营和管理,下列选项中为明朝政府设立的管理机构是( )A.黑水都督府B.渤海都督府C.安东都督府D.奴儿干都司解析:选D 明朝在东北设置的管理机构是奴儿干都司,故选D项;黑水都督府是唐朝设在东北边疆的行政机构,解除A项;渤海都督府也是唐朝时设立的,解除B项;安东都督府是唐朝建立的管理高句丽故地的机构,解除C项。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文档:考点0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含答案 精品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文档:考点0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含答案 精品

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一、明朝1.废丞相(1)原因: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导致社会动荡。

(2)措施: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秦以来的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设内阁(1)原因:废除丞相后,明太祖政务繁忙,力不从心。

(2)演变地位: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易错提醒]中国明朝内阁与英国近代内阁中国明朝的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

二、清朝1.顺治时: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时: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3.雍正时:设军机处。

(1)原因:办理++++西北军务----。

(2)特点:机构简单;军机大臣品级不高,都由钦定;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3)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轻巧识记] 君主专制的演进[通史链接] 明清时期社会衰落的表现1.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

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

2.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最初是为处理西北军务,后职权扩大,可参与处理机要事务。

但只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是封建统治者极力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的反映,本质上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

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明清时期(附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明清时期(附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明清时期一.选择题(共23小题)1.(2023春•湖南期中)奏折制度是清朝康、雍、乾时期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制度,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自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这种奏折制度()A.强化了君主对官僚机构控制B.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严重摧残了中国文化的发展D.有利于科学合理高效决策2.(2023•达州模拟)明清时期,宋应星走出书斋,游历考察,了解基层群众生产领域的工艺流程;徐光启在家乡开辟农庄,进行农业试验,总结出许多农作物种植、引种、耕作的经验,写了许多农学著作。

这些人的活动()A.推动了高产作物的传播B.进行了实验科学的尝试C.受到了程朱理学的影响D.顺应了西学东渐的潮流3.(2023•锦州模拟)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读通鉴论》中提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的政治伦理原则,他甚至说:“宁丧天下于庙堂,而不忍使无知赤子窥窃弄兵以相吞噬也”。

据此可知,王夫之()A.主张彻底废除君主专制统治B.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并关心百姓命运C.宣扬了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D.抨击程朱理学严重脱离现实的弊病4.(2023•湖南模拟)《明史•土司传》记载说,土司“必假我爵禄,宠之以名号,乃易为统摄,故奔走唯命”,若朝廷调遣繁多,则“急而生变,恃功怙过,侵扰益深”。

这()A.为边疆动乱埋下了隐患B.体现了明朝阶级矛盾尖锐C.说明土司由明政府册封D.有利于强化对边疆的治理5.(2023•靖远县二模)明朝中期,“盗矿”之事,遍及各省,有的在深山偷挖,有的则凭借势力占领官家的矿场,有的则建立武装公然和官府对抗,如在广东顺德,就有豪强勾结“势家”经营银矿达30年之久。

由此可知,当时()A.私营矿业得到发展B.中央集权制度衰微C.资本主义萌芽兴起D.官营手工作坊破产6.(2023•齐齐哈尔二模)明清之际的张岱是私人修史的著名学者,在其《越中三不朽图赞》中选取人物最多的是关于理学、忠烈、忠杰、忠谏、孝烈、生孝等12目,以便“见道学诸公则自知有愧衾影,见忠节诸公则自惭有愧忠孝,见清介诸公则自恨纠缠名利,见文学诸公则自悔枉读诗书”。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典型材料题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典型材料题

中国古代史(政治文明史)(岳麓版)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12分)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

材料一: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请回答:(1)根据材料归纳有关加强中央集权的焦点问题。

(2分)皇权与相权问题;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

(2分)(2)西周、秦、元三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3分)周代实行分封制;秦实行郡县制;元代实行行省制度。

(3分)(3)为保证中枢权力体系和地方控制网络的畅通,秦朝、西汉、北宋、明朝是怎样逐步完善监察制度,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监督?(4分)秦朝:中央设御使大夫,监察百官。

西汉:承袭秦朝在中央设御使大夫;并在各州设剌史,监察地方。

北宋:在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监督地方。

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监督百官,镇压人民。

(4分)(4)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设想一下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处理朝政时哪一位权力最大?为什么?(3分)明太祖权力最大。

明太祖废除丞相,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3分)2.(12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

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制的三幅图:图三图一 图二(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些朝代的哪种制度?(3分)西周:分封制;唐:三省六部制;元:行省制度(3分)(2)上述三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分封制:有利于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维护周朝统治(2分)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2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7从明朝到清朝前中期的统治 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7从明朝到清朝前中期的统治 含答案解析

考点7从明朝到清朝前中期的统治一、选择题1.洪武十三年(1380年),宰相胡惟庸被公开处死后,朱元璋编撰了一系列皇谕钦训:《臣诚录》记录了212名违背君命的亲王、高官、皇族和宦者的名氏,《相鉴》记录了历史上82名“贤”相和26名“奸”相。

朱元璋采取上述措施的根本目的在于()A.震慑官员B.整治朝纲C.罢黜宰相D.强化君权,但其根本目的是巩固君主的统治,故A项错误;朱元璋采取的这些措施都属于整治朝纲的内容,但这并不是其根本目的,故B项错误;罢黜宰相是这些措施的其中一项,故C项错误;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编撰一系列皇谕钦训,其根本目的是加强君权,巩固统治,故D项正确。

2.史书记载:“(内阁)地居近密。

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

”据此可知,明朝内阁()A.与唐朝宰辅具有相同权力B.具有最高决策权C.承担了宰相的职能D.属于六部的下属机构“偃然汉唐宰辅”说明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但是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不享有决策权,不属于六部的下属机构,故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3.明朝的文官荫子武职制度构建于景泰年间,嘉靖以后,由于边事频仍,阁臣、枢臣等各级文臣多有得荫锦衣卫武职者,该制度使部分缙绅子弟成为世袭武官。

明朝的这一制度一定程度上()A.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B.改变了科举制的选拔方式C.加强了锦衣卫的权力D.进一步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由于边事频仍,阁臣、枢臣等各级文臣多有得荫锦衣卫武职者,该制度使部分缙绅子弟成为世袭武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阶层流动指的是个人或群体社会地位的变化,即从某一社会阶层到另一社会阶层的变化,题干材料反映了明朝文官子弟逐渐变为武官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仍然实行科举制,排除B项;“各级文臣多有得荫锦衣卫武职者”并不能说明明朝的文官荫子武职制度加强了锦衣卫的权力,排除C项;“进一步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与中央集权有关,排除D项。

江苏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练习新人教版

江苏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练习新人教版

考向一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1.(2017·江苏宿迁质检)专制主义的性质和官僚制度的特征共同决定了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不可避免。

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约会形成一个内在平衡。

彻底打破了这一平衡的皇帝是()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解析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君权与相权冲突从此开始,故A项错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彼此相互制约,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B项错误;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分别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政权,相权进一步削弱,君权进一步加强,故C项错误;明太祖时,因宰相专权,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大大加强,君权与相权之间的平衡也因宰相制度的废除而失衡,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16·江苏南通质检)明武宗即位,阁臣刘健等提出几条压制近幸的办法,“拟旨上,不从,令再拟。

健等力谏,……不报,居数日又言……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健知志终不行,首上章乞骸骨(辞职),李东阳、谢迁继之,……帝勉从之”。

材料中的阁臣()A.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B.升降由皇帝决定C.拥有制度化的决策权D.巩固了中央集权解析由“拟旨上,不从,令再拟。

健等力谏,……不报,居数日又言……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健知志终不行,首上章乞骸骨(辞职),李东阳、谢迁继之,……帝勉从之”可以看出阁臣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故A项正确;由“健知志终不行,首上章乞骸骨(辞职)”可以看出B项错误;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没有决策权,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 A3.(2017·江苏如东、丰县检测)《国史大纲》载“张居正为相(内阁首辅),……太仓粟支十年,太仆积贮至四百万。

及其籍没,家资不及严嵩二十之一。

然能治国,不能服人。

法度虽严,非议四起”。

“非议四起”主要是由于()A.自身不正贪污腐化B.不善理财入不敷出C.世俗日下嫉贤妒能D.阁臣弄权不合制章解析根据材料“及其籍没,家资不及严嵩二十之一”可知,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内阁并非国家法定的一级行政机构,仅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无决策权,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个人意愿,B、C 项错误,故D项正确。

2014高考历史考点汇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2014高考历史考点汇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2014高考历史考点汇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废丞相:原因: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概况: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影响:A.政务集中于皇帝一身B.皇权对相权取得了彻底胜利C.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2.设内阁:原因:废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皇帝亲自处理,政务繁多.概况: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明成祖朱棣正式设立内阁.性质:A.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内侍机构.B.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内阁政治地位的演变:官位较低的官员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特点:A.始终不是明朝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一个咨询机构;B.它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影响:A.君主专制大大加强.B.宦官参政,政治黑暗.⌝延伸: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的区别:A.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权.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中国的内阁制促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强化的同时逐步走向衰落,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B.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促进了现代化进程.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1.时间:雍正年间2.目的:直接目的: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根本目的:加强皇权3.职权: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4.地位: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不是决策机构,跪受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5.特点:①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②保密性强③政治决策封闭性6.影响:①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②提高了工作效率③内阁名存实亡⌝总结:明清两朝在政治制度上是怎样强化君主专制的?这些措施说明了什么?措施:①废除丞相制,权分六部;设立内阁制度②设置军机处③实行密折制——地方大员④法规章程——有章可循说明:①说明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到达顶峰阶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使腐朽的封建制度在中国继续延续.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②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实际上表明中国的封建制度已走向衰落.总结: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消积影响:①地方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6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高考题组】一、选择题2014年题组1.(2014·广东文综·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解析】秦朝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是正式和法定的官职,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A项错误;汉朝丞相是三公之首,也是正式和法定的官职,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B项错误;唐朝的三省六部是国家的正式和法定官僚机构,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C项错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表明其地位不是法定的,其权力来自皇帝的宠幸,这与明朝内阁的地位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废丞相,设内阁制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内阁不会削弱皇权,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内阁不是法定行政机构,其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即使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不会影响皇权,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内阁取代六部,故C项错误;内阁只是参与国家大政的顾问机构,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是受控于皇帝的,不会有失控局面,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4·全国大纲卷·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内阁是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处理政务,只是后来有些内阁首辅权势和地位提高“俨然汉唐宰辅”,但这不是常态,故A项错误;唐代宰相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而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故B项正确;明代内阁没有官吏任免权,故C项错误;唐代和明代管理地方政务都是地方官员,明代内阁和唐代宰相都不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故D项错误。

【答案】B4.(2014·海南单科·8)《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解析】材料反映是中央权力机构演变,“清朝前期以武立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清朝六部一直在行使行政权,只是有的时候并不经过六部,故B项错误;清朝贵族特权不是在削弱,而是在加强,故C项错误;“内阁宰辅,名存而已”是因为新的权力机构——军机处的出现架空了内阁,故D项正确。

【答案】D2013年题组1.(2013·北京文综·13)读图7,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图7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考点】古代都城的变迁【解析】本题是图片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根据选项提到的四个朝代。

依据所学知识,结合地图判断图中四个地名分别是①长安(西汉都城)、②开封(北宋都城)、③平城(北魏初都城),④杭州(南宋都城)。

西汉的都城在长安,A项说法错误;孝文帝迁都是从平成迁至洛阳,B项错误;明朝建国之初都城在南京,D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选C。

【答案】C2.(2013·重庆文综·5)《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记忆和运用能力。

从材料“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可知在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内阁在明成祖时才正式设立,排除A;由““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可知B正确;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一级决策机构和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咨询的内侍机构,无实权,内阁大学士也不是丞相,排除C、D。

【答案】B3.(2013·山东基能·55)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

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示彻底改变“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双重否定等于肯定完全君主专制开始于明太祖朱元璋废中书,权分六部。

故答案C符合题意。

【答案】C4.(2013·海南单科·6)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

这表明他()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解析】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礼乐是治平的核心手段,刑政是辅佐礼乐的,排除A,而选B。

材料没有涉及休养生息和儒法的治国思想,排除C、D。

【答案】B2012年题组1.(2012·天津文综·2)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解能力。

从材料“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可得出军机处易于保密,而且便于皇帝宣召,故A B两项正确;“行走”即临时任命之意,可见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遴选军机处官员的才德标准,故选C项。

【答案】C2.(2012·江苏历史·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嘉靖皇帝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C项错误。

A项是科举制度,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B项错误;内阁地位虽有变化但始终是皇帝的咨询机构,职能基本未变。

【答案】D3.(2012·全国课标卷·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解析】关键信息: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说明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B项错误于“产生的前提”;D项“专制制度的基础”说法错误。

【答案】C【调研题组】1.(2014·河南商丘高中模拟)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解析A项不符合英国情况;B项不符合中国情况。

明代内阁成员均为阁臣,其中为首者被视为“首辅”,明太祖废丞相制度后,无丞相。

因此也排除C。

答案 D2.(2014·湖南四大名校联考)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

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④扩大了统治基础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内阁是为皇帝提供咨询的内侍机构,军机处的职责是“跪受笔录”,所以①正确。

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都是为了加强皇权的需要,③正确。

明太祖时期已经废除丞相制度,②错误;④表述有误。

答案 B3.(2014·河北衡水模拟)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推断是()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答案 B解析明朝废除宰相,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皇权进一步加强,出现了“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的现象,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