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还原真实的汉武帝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教材剖析本节课要学的中心是汉武帝时期增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它的关键在于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汉武帝时期的革新措施,董仲舒提出的〝免除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文明一致措施,经济方面采取的政策。

二、教学目的1.了解汉武帝的革新;免除百家,独尊儒术;掌握汉武帝时期我国大一统格式的进一步的稳固和开展。

2.掌握汉武帝时期我国大一统格式的进一步的稳固和开展,在掌握以上史实的基础上停止总结。

3.看法到我国的大一统格式在汉武帝时期失掉了进一步的稳固和开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推恩令和免除百家,独尊儒术。

难点:如何了解〝免除百家,独尊儒术〞。

四、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现:他是是汉朝的第7位皇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惠帝刘盈的侄孙子〔刘盈为汉高祖刘邦的儿子〕,汉高祖的重孙子。

公元前157年生于长安,4岁时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树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

你知道这位汉朝皇帝是谁吗?〔生回答〕教员:对,他就是汉武帝刘彻。

他在位时期,使西汉王朝末尾进入鼎盛时期。

展现:第12课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二〕教员引领,协作探求:效果:什么是大一统?展现:〝大一统〞就是完成对全国政治和思想等方面的有效统治。

效果:汉武帝为稳固大一统王朝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从政治、思想文明、经济方面〕教员:汉初,诸侯王权利弱小。

展现:文帝和景帝在位时奉行黄老喧嚣有为、与民休息之治,出现了仓禀〔lǐn〕丰实,府库饶财的局面。

但是,由于朝廷的有为听任,诸侯骄恣〔zì〕,豪强坐大,商业地主侵渔细民……——«汉书·董仲舒传»白话文效果:汉武帝是怎样处置〝诸侯骄恣,豪强坐大〞这一效果的?〔指点先生看书55页注释第一段〕展现:实行〝推恩令〞。

规则诸侯王除以嫡长子承袭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初中历史汉武帝微型课教案

初中历史汉武帝微型课教案

初中历史汉武帝微型课教案
适用对象:初中生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汉武帝的生平和治理成就;
2. 掌握汉武帝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政策和措施;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
1. 汉武帝的生平及成就;
2. 汉武帝的政治改革及对国家的影响;
3. 汉武帝在军事、文化方面的举措。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或观看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汉武帝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历史
人物的好奇心。

二、学习主体(30分钟)
1. 介绍汉武帝的生平及成就;
2. 分析汉武帝的政治改革及对国家的影响;
3. 讨论汉武帝在军事、文化方面的举措。

三、讨论与总结(15分钟)
带领学生展开讨论,总结汉武帝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

四、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材料或写作任务,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汉武帝及其时代。

五、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今后学习历史时应该注重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资源:
1. 教学课件、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2. 相关历史书籍、文章等。

备注:本次微型课教案以汉武帝为主要内容,旨在通过简短的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探讨历史人物及其影响。

汉武帝初中历史教案

汉武帝初中历史教案

汉武帝初中历史教案
课题:汉武帝
教学目标:
1. 了解汉武帝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2. 理解汉武帝对汉朝的重大影响。

3. 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4.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1. 汉武帝的生平和主要事件。

2. 汉武帝的改革措施和影响。

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汉武帝的政治理念和改革思路。

2. 如何评价汉武帝在汉朝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教学内容及安排: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汉武帝的形象和历史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汉武帝的生平和主要事件(15分钟)
1. 汉武帝的出生背景和登基过程。

2. 汉武帝的对外扩张和战争征讨。

3. 汉武帝的内政改革和文化建设。

三、汉武帝的政治改革和影响(20分钟)
1. 汉武帝推行的中央集权政治。

2. 汉武帝的农业、货币、教育等改革措施。

3. 汉武帝对后世的影响和评价。

四、小结(5分钟)
对汉武帝的主要事迹和政治思想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通过问答、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知识检验,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或调研题目,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武帝及其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七、课堂反馈(5分钟)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评价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一部分。

教材通过介绍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展示了他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统治。

教材内容丰富,语言简练,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汉武帝及其时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古代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汉武帝和大一统王朝的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汉武帝的统治措施,并从中感受到大一统王朝的实质。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培养历史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认识汉武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

2.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汉武帝时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享学习成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素材。

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关注这位历史人物,激发学习兴趣。

简要介绍汉武帝的时代背景,提出问题:“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呢?”2.呈现(10分钟)呈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如改革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推广儒家思想等。

针对每个措施,引导学生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汉武帝的某个措施,分析其在大一统王朝巩固中的作用。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赛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赛课教案_1

第12 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展示,再现历史场景,寓乐寓教寓学;设置典型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重点和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第十一课指的是汉武帝的“大一统”,其核心是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它的关键在于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汉武帝时期的改革措施,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文化统一措施,汉武帝时期的边疆政策。

学生已经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影视、书籍资料对本时期的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且大部分人对此段历史比较感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汉武帝的“大一统”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

本节内容和政治学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中国古代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文字图片资料等,运用材料教学法,让学生从感知到任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 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教材分析法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以影视作品中的汉武帝形象导入(播放《汉武大帝》电视剧片头曲》)教师简单介绍汉武帝其人,导入本课。

课件展示汉武帝的档案。

中文名:刘彻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出生地:西汉都城长安 出生日期:公元前156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87年 主要工作经历:公元前140年-前87年,做皇帝 主要成就:… [新课讲授]一、病情诊断书 ----诸侯王国问题(一)这位年轻的皇帝继位不久就遇到王国问题,他认为西汉生病了 病症: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历史上的汉武帝课堂实录

历史上的汉武帝课堂实录

历史上的汉武帝课堂实录期待着迎接第一场课的汉武帝,坐在教室的讲台上,万众瞩目的目光投向他。

汉武帝,神武皇帝刘彻,是西汉时期的一位伟大君主。

他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位列二十四史之首。

汉武帝以其开创性的政治和军事改革而闻名于世,被称为“武帝之治”。

汉武帝掌权之初,面临着国家内外的重大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他决定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他以权谋治国,将重要的职位授予能力非凡的官员,与名门望族进行权力斗争,并对外扩张,使汉朝迅速恢复了统一。

同时,他还采取措施加强对内地的统治,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显著的进展。

汉武帝注重教育,他以课堂为平台,亲自给臣子和后嗣讲授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政策。

下面是一段汉武帝的课堂实录:汉武帝:众位臣子,今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历史上的战争策略。

战争是国家生存和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要学习历史上的成功经验,从中吸取教训。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公元前202年的长平之战。

臣子:陛下,长平之战是项羽与刘邦之间的一场关键战役,它发生在战国时期。

刘邦亲自指挥,利用山脉和河流的地理优势,采取了防御战略,待敌军疲惫之际,发动反攻,最终取得了胜利。

汉武帝:很好,你对这场战役的了解很充分。

正是因为刘邦在战争中重视地理条件的利用,才能在兵力上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战胜敌人。

我们学到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原则,那就是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争取战争的胜利。

臣子:陛下,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个原则。

公元前202年的官渡之战,曹操利用地理条件,设下了天罡阵和地煞阵,成功击败了袁绍的大军。

汉武帝:很好,官渡之战是历史上的经典战役之一。

曹操巧妙地利用地势和兵种的配合,形成了天罡阵和地煞阵,使袁绍军陷于被动。

这充分展示了战争中地理优势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在战争中也要善于利用地形地势,以增加胜利的可能性。

通过课堂实录,我们可以看出汉武帝对于历史和战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力。

他通过讲述历史上的战争策略,启发臣子们对战争原则的思考,并为他们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_还原真实的汉武帝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_还原真实的汉武帝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_还原真实的汉武帝【教学目标】1.了解汉武帝的背景和个人特点;2.了解汉武帝的重要政治措施和对汉朝的影响;3.能够评价汉武帝的治理方式。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汉武帝的相关资料;3.纸笔。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汉武帝的形象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家知道这是谁吗?”2.引导学生对汉武帝的背景进行简单描述。

二、呈现(15分钟)1.展示汉武帝的功绩和政绩:夺位登基、开辟西域、设立大将军等。

2.介绍汉武帝的治理方式:集权、专断、儒学。

三、探究(20分钟)1.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教学,让学生进行讨论:“汉武帝的治理方式对汉朝有何影响?”2.让每个小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并总结归纳出不同的观点。

四、分享(10分钟)1.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将各组的观点汇总展示。

2.引导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评价和讨论,以达到辩证的目的。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带领学生回顾整个课堂内容,总结汉武帝的背景、个人特点、重要政治措施以及对汉朝的影响。

2.学生自主完成课堂总结。

【教学延伸】1.指导学生进行一次简单的以汉武帝为主题的作文,并在下一堂课上进行分享和评价。

2.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以汉武帝为主题的辩论赛,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培养其思辨和辩证的能力。

【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和辩论赛等活动;2.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辩证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且能够进行合理的辩论和观点表达;3.学生对于汉武帝及其治理方式的理解程度:能够清晰地总结并评价汉武帝的治理方式及其对汉朝的影响。

4.学生的作文水平:能够使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对汉武帝的理解和评价。

(以上为初中历史教学案例。

初中历史真实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真实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真实试讲教案模板
主题:汉武帝的统治与汉帝国的扩张
教学目标:
1. 了解汉武帝在位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2. 了解汉帝国在汉武帝时期的疆域扩张和对外关系。

教学重点:
1. 汉武帝的统治政策;
2. 汉武帝的对外扩张政策。

教学难点:
1. 汉武帝的选官政策和对外宣扬汉文化的手段;
2. 汉帝国在汉武帝时期的疆域扩张和对外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历史教科书;
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
3. 教具:图片、地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汉武帝的形象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教学内容(15分钟)
1. 汉武帝的统治政策:融合儒、道、法三家思想,实行选官制度,改革税收制度等。

2. 汉武帝的对外扩张政策:推行文化统一,巩固疆域,开展对匈奴等民族的战争。

三、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汉武帝的政策对汉帝国的发展有何影响,如何评价汉武帝的治国能力等。

四、展示和总结(10分钟)
学生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结果,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汉武帝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汉武帝的文章,总结汉武帝的成就和对汉帝国的贡献。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汉武帝的统治政策和对外扩张政策,提高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下节课将加强案例分析和历史事件探讨,提高学生的历史认识和分析能力。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专题CHUZHONGLISHIZHUANTI初中历史专题 全国中学优秀历史教学成果大赛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发展(北师大出版社)重点实验室主办,由北京京师讯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具体承办,《新课程教学(电子版)》期刊协办。

此次活动旨在积极引导历史教师深入研究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策略与方法,深度交流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具有鲜明示范意义的教学成果案例,进一步深化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本刊特辟初中历史专题展示此次活动的获奖作品。

此次展示的主题为“王朝兴起”,围绕此主题,选登五位获奖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微课,供读者朋友参考学习。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天津市静海区实验中学 刘忠霞 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版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三单元主题: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及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通过分析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理解汉武帝对巩固“大一统”格局的功绩。

3.通过史料分析,认识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采取的措施使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延续和巩固,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认识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措施的有效性,从中感受汉武帝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字(教师出示从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门口截取的繁体“汉”字),大家能猜出是什么字吗?我们中国人每天写的是什么字?我们中国人每天说的是什么语言?是谁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是谁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汉武帝。

设计意图:借助从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门口截取的繁体“汉”字,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教学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教学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第12课: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的背景;汉武帝为增强中央集权而采纳的各项举措;知道主父偃和董仲舒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设置切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将复杂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的举措,用图片表达出来,使之详细化、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学习汉武帝奇妙解决地方权利过大的各项举措,增强了中央集权,创始了汉朝大一统的场面,使学生懂得国家一致是经济发展富强的重要基础,从而在生活中更好地保护国家的一致。

二、教课重难点要点:“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难点:“推恩令”的含义及其作用三、教课方法:创建情境法、问题指引法、多媒体教课法(四)、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拥有雄才大概的皇帝,他采纳了一系列稳固“大一统”的举措,使西汉王朝出现盛世的场面。

汉武帝是怎样增强中央权利的呢?他采纳的举措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本课我们将学习地12课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二)、讲解新课一、“推恩令”的实行:1、背景:诸侯国权利强盛,严重威迫到中央。

他们独霸一方,生活穷奢极欲,政治上甚至公然抗争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妄图谋反。

资料二: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shèng)万乘,和天子同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按汉朝礼法,金缕玉衣是皇帝才能够享受的,在发现的汉朝墓葬中,能够看到诸侯王大多使用金缕玉衣,说明他们忽视朝廷,“拟同天子”的史实。

2、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他们吞并土地,聚敛财产,横行乡里,与官府不相上下。

这两股权利致使生活次序杂乱。

颍川儿乃歌:“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田蚡:“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颍川,凌轹宗室,入侵骨血。

”2、“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拟订封号。

主父偃这样诸侯国愈来愈多,诸侯王的封地和权利愈来愈小。

初中历史汉武帝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汉武帝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汉武帝试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汉武帝的生平和统治时期的重要事件;
2. 理解汉武帝改革的意义与影响;
3. 能够分析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汉武帝的治理、改革及其影响;
难点:学生理解汉武帝对汉朝的重要性及其创举。

教学准备:
1. 现场投影仪及相关资料;
2. 录音、视频资料及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汉武帝的形象并提出问题:你们对汉武帝有何了解?他在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重要角色?
二、讲授(15分钟)
1. 汉武帝的生平和背景介绍;
2. 汉武帝的统治及其改革措施;
3. 汉武帝对文化教育的推动和支持。

三、讨论与互动(15分钟)
1. 讨论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影响;
2. 分组讨论汉武帝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和遗产;
3.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对汉武帝时期的了解。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总结汉武帝时期的重要事件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反思汉武帝的治理方式及其成功经验,对今天我们的启示。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撰写一篇关于汉武帝及其时期的文章;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汉武帝的历史事件。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介绍了汉武帝及其时期的重要事件,通过讨论和互动,学生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例和案例,加深学生对汉武帝时期的了解。

中学历史汉代历史事件分析教案

中学历史汉代历史事件分析教案

中学历史汉代历史事件分析教案教案:中学历史汉代历史事件分析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汉代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 掌握汉代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汉代的历史背景介绍;2. 汉初的政治改革与社会变革;3. 汉武帝时期的重要事件分析;4. 汉代的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

三、教学过程:活动一:汉代的历史背景介绍1. 教师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汉代的地理位置和时间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介绍汉代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或相关资料,了解汉代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

3. 小组讨论(10分钟):按小组分工,分别讨论和总结汉代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并形成小组报告。

活动二:汉初的政治改革与社会变革1. 教师讲解(10分钟):介绍刘邦建立西汉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改革,重点讲解有关律令制度和县制的内容。

2. 学生讨论与分享(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典籍中有关律令制度和县制的内容,随后进行小组分享和讨论。

3.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出示汉初政治改革的案例,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

活动三:汉武帝时期的重要事件分析1. 学生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材或相关资料,分析汉武帝时期的重要事件,如祸首之变、司马相如的辩论等。

2. 学生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对汉武帝时期重要事件的分析和理解。

3. 教师点评与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并对汉武帝时期的重要事件进行总结。

活动四:汉代的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1. 学生研读资料(15分钟):学生阅读汉代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资料,了解汉代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2. 学生自主讨论(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汉代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3. 教师点拨与引导(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对汉代经济和文化的理解。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性和主动性,形成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及总 结反思
学科
初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
卖”、“北击匈奴”四大块是学习的主要内容,掌握“汉
教材分析 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基本史实是难点,“汉武帝大一统”
是怎样形成、“汉武帝大一统”对历史的影响、经济的
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经济方面(盐铁专卖权、 择与设计
铸币权收归中央);卫青、霍去病——军事方面(北击
匈奴)。
1、找出本课的相关人物;2、相关人物相关巩固大
教学过程 一统王朝的措施;3 总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
施。
要转边之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注入式教法,激励学 课例研究综
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 述
发展是“汉武帝大一统”的物质基础等是难点。
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 教学目标
铁专卖”、“北击匈奴”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学生学习能
我所任班级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差,课末要与学生一
力分析 起进行总结,才能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
以人物联系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主父偃——政
治方面(推恩令的实施);董仲舒——思想方面(罢黜 教学策略选

2024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统编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教学设计

2024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统编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探究汉武帝面临的思想问题、汉武帝解决之道、汉武帝治国之效。
利用“西汉初期各封国大致范围”、《汉书•主父偃传》等图文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汉武帝面临的政治问题、汉武帝解决之道、汉武帝治国之效。
介绍汉匈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结合“西汉与匈奴的战争”图,探究汉武帝面临的军事问题、汉武帝解决之道、汉武帝治国之效。
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教学难点:整体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2分钟
8分钟
6分钟
4分钟
பைடு நூலகம்3分钟
2分钟
导入
新课讲授
(一)汉武帝解决面临的思想问题
(二)汉武帝解决面临的政治问题
(三)汉武帝解决面临的军事问题
(四)汉武帝解决面临的经济问题
小结
了解:汉武帝的登基及亲政、汉武帝面临的问题、汉武帝大事年表
讲解说明汉武帝面临的经济问题,了解汉武帝解决之道、汉武帝治国之效。
利用结构图示,小结本课知识,并对汉武帝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科书
书名:《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围绕汉武帝治国面临的问题,能够运用“西汉初期各封国大致范围”“西汉与匈奴的战争”等历史地图和有关史料,从当时的情境和历史的角度了解汉武帝解决问题之道;认识汉武帝的治国措施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贡献。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及总 结反思
学科
初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作
用,包括“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盐铁专卖等内容,还需要教师补充在军事上的措施。在
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秦统一中国,下启丝绸 教材分析
影响。
3、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认识这一
局面是西汉王朝强盛的顶点,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
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七年级学生认识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不高,在理
解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与发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解决此
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自主学习法、材料教学法、比较分
析法、小组讨论法,运用文字、图片、表格等资料,与 学生学习能
从感知到认知。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我在课堂上采
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模式,这样使课堂活起来。
教学开头导入新课时,为了创设帝王们无所畏惧的英雄
课例研究综 气概,我播放了配乐诗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展示诗词的内容,从同学们学过的秦始皇引出汉武帝。
为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完善知识,我用课件展示
之路。
学习重点掌握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
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认识汉武帝是汉朝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从政
治、思想、经济等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大一统王朝,使西
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
教学目标 和发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
题边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表格。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开发智力,联系实际。
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及结果。
教师: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王国问题呢?
学生:颁布“推恩令”
教师:这个主意谁想出来的?
学生:大臣主父偃
教学过程
教师:“推恩令”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诸侯王除将王位传给嫡长子继承外,还要把
王国的封地分给其它子弟,建立侯国。侯国由中央直接
统辖的郡管理,列侯封号由皇帝制定。
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从而,增强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的责任感,激励学生学习汉武
帝的拓创新精神。
学生学习能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初中学生年龄较小,
力分析 生理心理还不成熟,还没有完全摆脱儿童时期的活泼好
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理性思维
能力较弱,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分析问题
高明的政治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例研究综
教学过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 述
学过程中,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
《汉武帝的大一统》

本课主要讲了汉武帝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推
行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我国出现了
封建大一统的鼎盛局面。这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又
教材分析 一次“大一统”,对以后各个朝代的统治者治国有很好
的借鉴作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汉初
刘邦的分封、七国之乱、推恩令、独尊儒术、西汉对匈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还原真实的汉武帝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还原真实的汉武帝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还原真实的汉武帝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案例齐齐哈尔市第二十三中学齐齐哈尔市第二十三中学 白金双白金双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还原真实的汉武帝——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案例一、 引言随着教学课程和方法的改变,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过去的教学以老师的灌输式教和学生的强迫性学为主。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新时代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优良的文化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

旧有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因而历史教学也应当顺应这一趋势,培养具有自主性、创新性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培养具有自主性、创新性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二、 问题的提出历史人物的评价一直是历史课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电视和电影普及的今天,这些影视节目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一些古装剧,会给学生一个误导,把历史剧等同于真实的历史,因而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造成困难。

过去的教学方式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最后做出评价,这样的传授方式的效果是很有限的,学生过后就会忘记,而且起不到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比如对汉武帝的评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教学时我就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整体安排(一)课前安排为教学需求,我以座位为依据,把全班学生分成4组。

组。

第1组,查找有关汉武帝的资料(通过书本、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途径查找),查找完毕后本组学生把汉武帝的故事用历史话剧编练出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答案:①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②采取削爵、夺地甚至除国的策略,严厉镇压叛乱。
3.阅读示意图(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推恩令”的特点和作用。
答案:①分化实力,转移矛盾,兵不血刃。②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过渡语:汉武帝通过推行“推恩令”和设立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政治方面消除了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在思想文化方面,汉武帝选中了儒学中的忠君守礼思想,把儒家思想放到正统地位。
2.根据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汉武帝在经济方面采取的举措。
答案:①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②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③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3.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的影响?
答案: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过渡语: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那么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板块四北击匈奴
1.根据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汉武帝北击匈奴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案:①秦末汉初,匈奴族在冒顿单于的率领下,统一了蒙古草原,不断南下袭扰。②西汉初,国力疲弱,对匈奴实行“和亲”,每年还送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③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
2.观察图片和文字资料(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讲述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汉朝第六代皇帝。景帝之子,16岁(公元前140年)即皇帝位,在位54年。汉武帝为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和加强专制。通过短片,我们了解到汉武帝的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他的统治,使汉朝进入鼎盛时期。那他是如何使汉朝达到鼎盛的?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共同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初中历史教案汉武帝

初中历史教案汉武帝

初中历史教案汉武帝
教学内容:汉武帝的生平和治国政策
教学目标:
1. 了解汉武帝的生平和成就;
2. 了解汉武帝的改革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重点:
1. 汉武帝的生平和成就;
2. 汉武帝的改革政策。

教学难点:
1. 分析汉武帝的治国策略;
2. 思考汉武帝的统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材:历史课本;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汉武帝的背景和地位,引导学生对汉武帝有一个初步了解。

二、学习(15分钟)
1. 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内容,了解汉武帝的生平和成就;
2. 学生讨论汉武帝的改革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讨论(15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汉武帝在治国过程中的优点和局限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四、总结(10分钟)
1.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总结,强调汉武帝的政策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2. 教师提醒学生对历史人物要有客观的评价。

五、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汉武帝的文章,包括对其形象和政策的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汉武帝的了解更加深入,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历史分析和思考能力。

同时,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主观评价,提高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还原真实的汉武帝——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案例齐齐哈尔市第二十三中学白金双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还原真实的汉武帝——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案例一、引言随着教学课程和方法的改变,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过去的教学以老师的灌输式教和学生的强迫性学为主。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新时代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优良的文化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

旧有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因而历史教学也应当顺应这一趋势,培养具有自主性、创新性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二、问题的提出历史人物的评价一直是历史课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电视和电影普及的今天,这些影视节目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一些古装剧,会给学生一个误导,把历史剧等同于真实的历史,因而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造成困难。

过去的教学方式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最后做出评价,这样的传授方式的效果是很有限的,学生过后就会忘记,而且起不到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比如对汉武帝的评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教学时我就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整体安排(一)课前安排为教学需求,我以座位为依据,把全班学生分成4组。

第1组,查找有关汉武帝的资料(通过书本、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途径查找),查找完毕后本组学生把汉武帝的故事用历史话剧编练出来。

第2组,查找整理资料,从正面评价汉武帝。

第3组,查找整理资料,从反面评价汉武帝。

第4组,在2、3两组评价汉武帝的基础上,结合第1组的表演,论证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二)课堂安排第一步,由第1组的同学表演历史话剧——汉武帝推进大一统。

第二步,由第2、3两组的同学轮流发言,从正反两方面来评价汉武帝。

第三步,由第4组的同学归纳概括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汉武帝:诸位学者大师,我朝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家积累了相当充实的财富,可是国家的政权并不稳固,思想还不统一,今天把大家召集来就是想想大家征求治国方略,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呢?董仲舒:陛下,臣认为儒家思想很适合当今的局势,可以把儒家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汉武帝:为什么?董仲舒:陛下,儒家主张贵贱有序,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

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

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

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只有这种稳定的社会关系才能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

另外,我朝刚见立六七十年,前几代皇帝实习修养生息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虽然国富力强,但是还应该继续实习与民修养生息政策以安民。

汉武帝:恩,董卿家的意见很好,可以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大家一定记得先帝时的吴楚七国之乱,大部分同性诸侯王的势力大为消弱,可是还对我朝江山构成严重威胁,诸位爱卿有什么良策解决这一问题呢?主父偃:陛下,臣有一个建议,不知可行否?汉武帝:爱卿请讲。

主父偃:可以通过“推恩令”消弱诸侯王势力,让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的土地和人民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分出的列侯归郡管辖,列侯继续“推恩”,这样王国的实力就会不断消弱,而且不用耗费一兵一卒,受恩者还对陛下感恩戴德,可谓是两全其美。

汉武帝:恩,这个策略很高明,就按这个方法来执行。

这样一来王国问题解决了,可是各郡的长官并没有人监察,他们会不会也和原来的诸侯王一样发展成和朝廷对抗的势力呢?大臣:陛下,臣以为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解决,把全国分成若干个监察区,然后陛下您挑选一位官员对地方大员进行监察,这些官员由中央委派,不过不能给他们大权,但是能代表中央监察百官,当发现问题是随时向朝廷回报,这样就会避免这些地方官员发展成与朝廷对抗的势力。

汉武帝:爱卿的这个建议很有道理,那就这样执行。

诸位爱卿的治国方针都很有价值,今天我们的讨论就到这个地方,爱卿们辛苦了。

(第二步)组2: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维护了思想的统一,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组3:虽然这一方针加强了中央集权,可是它限制了文化的发展。

组2:汉武帝真正执政后不久,就着手解决王国问题,而且没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问题,为汉朝后来的统治打下基础。

组3:虽然在实行推恩令的时候没有流血,可是在后来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利用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谋反一案,下令尽捕他们的党羽,牵连致死的多达数万人。

组2:汉武帝针对臣相权利过大的问题,特意从出身低微的士人中选拔人才,担任国家中枢机构主要的决策,分弱相权,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组3:分弱相权虽然有有利的方面,可是汉武帝再为期间频繁任免丞相,在位54年,先后用相12人,儿这12人中,只有4人正常死亡,其余均是被汉武帝以各种原因处死或被逼自杀身亡的。

政府高级官员受到严厉处置数量如此之多,密度如此之大,在历史上时空前的。

组2:汉武帝设置刺史,监察百官,有小大互相制约,内外互相协调的优越性。

组3:刺史制度的确是一个很高明的政策,可是汉武帝在用这些有效的政策让国家发展起来后不是继续实行有效的措施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而是连年向匈奴发动进攻,战争不断,给两族人民带来了灾难。

组2:虽然攻打匈奴给国家带来了灾难,可是它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保证中国北方农耕生产的正常进行。

最终在霍去病和卫青的带领下,打败匈奴,保障了北方生产的安全。

组3:他晚年迷信方士神巫,偏执多疑,喜怒无常,轻信江充,制造了“巫盅之祸”,都城长安在这次政治东动乱中指死者数以万计,导致了汉王朝统治上层严重的政治危机。

组2:汉武帝实行察举制,破格用人,一些直言极谏之士被任用,寒庶之士也可以凭借孝廉入世,促进了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

组3: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也喜欢巡游,而且次数也有十几次之多,公元前110年那次巡游里程达到了一万八千里:从长安出发,先到北面阅兵,再南下到了中岳嵩山,然后向东巡游海边,接着到泰山封禅,又沿海岸往北到了碣石(现在的河北昌黎),此后向西经过九原(现在内蒙古包头)再回到长安。

这次巡游里程和花费都超过了秦始皇,在武帝刚即位时,由于有文景之治的基础,国家还很富足,但经过了几十年的战争,国库已经快要空虚了。

组3:虽然他晚年犯过一些错误,可是在“巫盅”逐渐显世后,他发布轮台罪己诏,以表示对自己错误的追悔,虽然不能挽回过失,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将颓之局。

组2:汉武帝时代确立了一些新的经济制度,强化了大一统王朝的经济基础,比如整顿货币,实现货币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组3:虽然实行了货币统一,可是他实行官营盐铁,利润归国家所有,禁止民间自由买卖,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组2:汉武帝还实行均输与平准,整顿全国的运输和进行官营商业的管理。

这些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组3:他采取“算緍”和“告緍”,直接打击大商贾,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第三步)组4:我们在看了第1组的表演和听了2、3两组同学的发言后,认为他们的表演和发言都有一定的道理。

结合他们的表演和发言,我们也查阅了一些资料,最终认为在评价汉武帝或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运用历史原则。

也就是说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评论,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

任何历史人物都是“过去”的人,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可能超越他所处的时代。

汉武帝是他那个时代的一个关键人物,是一个在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第二,把握大节原则。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们看待历史人物,应看他们的大节,看他对历史的贡献。

汉武帝虽然晚年犯过一些错误,但为中国封建社会所做的贡献,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

第三,把握阶级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历史人物总是处于特定的阶级关系中,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为本阶级服务。

汉武帝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是封建统治的维护者。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他不可能跳出地主阶级的范畴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我们摘录了几条对汉武帝的评价,供同学们参考:(四)、教学效果的自评这节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的气氛很好,学习的效果也很好。

课前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保证课堂讨论的质量;表演组学生的表演引起学生的兴趣,正反组的同学集体辩论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对历史人物应如何评价的讨论使课堂得到理性的升华。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历史人物的解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主体性在本节课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这是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可能达到的。

(五)反思与讨论1、新颖的教学形式,是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如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我舍弃常规的教学方式,采用了“历史情景再现”这一新颖的教学新式,使教学过程开放,教学内容活而有度,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参与面,课堂教学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加入课堂,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学生在课堂中可以体验到理解与宽容、尊重与信任、亲情与关爱、同时感受丰富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就容易建立起来,容易消除后顾之忧,就敢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

比如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注意做到教态亲切、自然大方,注意带着尊重、带着赞赏走进学生,我收获了许多惊喜——学生大方多了,自信多了,想法也就多了,课堂就会动态变化,富有新意。

3、实现历史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得紧密结合,凸显历史对现代人类活动的借鉴指导功能,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作用和价值,从而就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讲汉武帝时,可以把他实施的一些政策和现代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这样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容易理解和记忆,也会提升他们的兴趣。

比如在讲到他实行统一货币这一政策时,可以把这一政策与欧元结合起来,欧盟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实行统一的货币,大大地方便了商业贸易,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这样一来做到深入浅出,变抽象为直白,有利于教学。

4. 这节课效果非常好,但是上这么一节课,不仅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学生也要花大量时间。

老师花时间进行教学设计、备课是应该的。

但学生由于受时间、条件等的限制,是不可能做到每节课都能准备这么充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