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全生产管理: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汇总
2017年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和汇总建档工作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和汇总建档工作制度
一、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二、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每月对全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安全生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普遍性、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研究制定预防性措施。
三、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四、事故隐患治理结束后及时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督办、验收过程中形成的电子信息、纸质信息归档管理。
事故统计与报告制度(3篇)
事故统计与报告制度为了使事故得到及时的分析处理,便于吸取事故教训,最终达到消灭和减少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的目的,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特制订本制度。
1、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分不放过,没有制订出防范措施不放过,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分析处理已经发生的事故。
2、对煤矿发生的各类非伤亡设备事故及重伤以下人身事故由矿里组织班组长、责任人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制定相应防范措施,由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
3、对采掘工作面三级以上冒顶事故要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事故当班人员召开分析会,找出事故原因,对责任人予以相应处罚。
4、发生死亡事故应立即组织事故抢救处理及善后工作安排并及时报告煤管站、镇政府、煤炭局及娄底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
事故统计与报告制度(2)是指一个组织或者企业为了监测与评估其内部发生的事故情况,建立起来的一套事故统计与报告的程序和规定。
其目的在于帮助组织或企业管理者了解事故发生的频率、原因和严重性,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公众的安全。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事故的定义和分类:明确什么样的事件可以被称为事故,并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进行统计和分析。
2.事故报告程序:规定员工在发生事故后,应当及时向上级报告,报告途径和流程清晰明确。
3.事故统计与分析:对每个事故进行详细的统计和记录,包括事故的时间、地点、原因、伤亡情况等,并进行数据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和潜在的风险。
4.报告和通知:定期或不定期向相关方面提交事故统计报告,并在必要时向上级、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通报事故情况。
5.事故调查与分析:对严重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通过建立事故统计与报告制度,组织或企业可以及时掌握事故情况,了解风险状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事故统计与报告制度(3)是一种组织内部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流程,旨在记录、分析和报告事故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及时掌握和分析安全事故情况,发现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统计报表的内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统计报表的内容。
1. 事故基本情况统计,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责任人等基本信息,以及事故类型、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具体数据。
2. 安全隐患排查统计,对安全隐患的发现情况进行统计,包括隐患种类、数量、整改情况等。
3.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统计,统计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开展情况,包括宣传形式、内容、覆盖人数等。
4. 安全生产投入统计,对安全生产投入的资金、设备、人力资源等进行统计,以评估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投入程度。
二、制度的建立。
1. 设立专门机构,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安全事故统计报表的制定、审核和执行。
2. 确定统计指标,明确各项统计指标的内容、范围和统计周期,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制定统计流程,建立安全事故统计报表的流程,包括信息收集、核实、整理、填报和上报程序,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4. 健全数据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统计数据的保存、备份和查询,以便日后的分析和应用。
三、执行。
1. 落实责任,明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相关岗位人员的责任,确保安全事故统计报表的及时准确完成。
2. 完善制度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统计意识和操作能力。
3.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安全事故统计报表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4. 统计报表的应用,对统计报表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措施,为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四、总结。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加强统计报表的制度建设,健全执行机制,才能及时掌握安全事故情况,发现问题,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三篇)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1. 目的安全事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对企业内部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掌握事故情况,为制定安全改进措施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发生的所有安全事故,包括人身伤害事故、设备损坏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等。
3. 报告管理流程(1)事故发生后,责任人立即报告安全管理部门,并尽快将事故详细情况填写在安全事故报告表格上。
(2)安全管理部门对报告表格进行审核,并核实事故情况。
(3)审核通过后,安全管理部门将事故报告表格归档,并进行事故统计。
(4)安全管理部门将事故统计结果整理成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并将报告送交企业领导层。
(5)企业领导层根据报告对事故情况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安全改进措施和预防措施。
4. 报告内容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和原因;(2)事故的损失和影响;(3)事故的责任人和相关人员;(4)事故后的处理措施和效果;(5)类似事故的发生频率和趋势分析;(6)安全改进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5. 相关责任人(1)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事故报告的审核和统计工作;(2)责任人负责事故的及时报告和填写事故报告表格;(3)企业领导层负责事故报告的分析和决策。
6. 报告保密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应严格保密,仅在企业内部使用,不得外传。
7. 监督和检查企业领导层对安全事故统计报告的编制和使用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8. 责任追究对于未及时报告安全事故或故意篡改事故报告的责任人,将依据企业规定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以上就是安全事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二)1. 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安全事故统计报告的流程和要求,以确保及时、准确地统计和分析事故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处理事故。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员工,包括内部员工、外包人员和访客。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与统计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与统计制度概述安全生产事故报告与统计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通过规定、并完善事故报告流程和规范安全事故的统计方法,实现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监督和控制,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
报告流程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必须立即进行报告,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领导,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规模,启动事故应急预案。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制定和实施措施,迅速控制事故扩散和蔓延,并全面搜救被困人员。
在安全生产事故报告流程中,应该划分出4个阶段:1.报告阶段:在事故发生后,责任人员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事故情况。
2.处理阶段:在报告事故后,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调集资源,立即组织救援和处理工作。
3.调查阶段:在事故得到控制后,要立即成立调查组组织对事故进行认真核查和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
4.反馈阶段:在调查完成后,要及时向相关单位和上级部门反馈事故原因和处理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接受外部评估和监督。
在整个报告流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操作,并加强安全生产意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
统计制度为了更好地管理和防范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制度,以计算和统计事件频率和重大事件发生率,为企业采取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在制定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制度时,应慎重确定一级事件、二级事件和三级事件的定义和标准,以区分事故的严重程度。
同时,应制定详细的事件报告、填报和备忘录等工作文件,完善整个过程的安全管理机制。
企业要加强对安全生产事故数据分析和报告的质量控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在统计报表中要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处理情况等关键信息,以便企业教训的总结和借鉴。
注意事项•安全生产事故报告与统计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
•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行为监管和奖惩措施。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制度(5篇)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制度为了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加强防范,努力减少或杜绝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事故报告、分析和处理制度。
1、凡矿内发生事故(含未遂事故),必须立即报告矿委领导和安监科,立即组织力量,采取措施进行抢救,并保护现场,因抢救人员需移动现场的,必须设好标记,以便调查、分析、查找原因,严禁隐瞒不报和故意拖延报告。
2、矿、安监科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防止事故扩大,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同时作好现场第一手资料的勘验、记录等工作。
3、安监科要按____《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程序》规定,该上报的应及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和当地政府,作好事故登记,进行事故初步分析调查,写出事故书面报告、上报。
4、安监科要对所发生的事故(含未遂事故)进行认真分析,查找事故原因,采取防范措施,落实专人限期进行整改。
5、安监科在查明原因,已采取了有效防范措施的前提下,对事故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报矿长审批后执行,责任重大者,报上级审批处理。
6、凡事故发生现场的目击者、当事人必须如实向有关部门和机关提供证言、证据,严禁作伪证、假证,确保真实性。
7、矿、安监科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要告知于众,使职工从中吸取教训,加强防范,搞好安全生产。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制度(2)是指一个组织或企业建立的统计和报告安全事故的程序。
它的目的是监测和分析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问题,制定和实施相关的预防和改进措施,确保组织或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得以改进和完善。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事故统计:建立统一的安全事故统计标准和分类体系,及时收集和记录安全事故的相关数据,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等信息。
2. 安全事故报告:建立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及时向上级报告安全事故的情况,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向相关部门提交安全事故报告。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制度(7篇)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制度为了及时报告、调查、处理、统计事故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公司必须依照国家法律和企业规章制度,严肃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
一、事故报告1、报告内容。
事故类别、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伤害人数、损失情况和所采取的应急措施。
2、报告时间。
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当事人应在二小时内向公司领导、安全科报告。
发生死亡及以上事故由所在单位在事故发生后____小时内传真或电话报至运管处。
发生事故后一周内向运管处报送初步事故调查书面报告。
3、重大、特大事故发生后,按规定报告,同时应按“应急预案与响应控制程序”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事故调查轻伤、重伤事故,由公司安全管理负责人进行调查。
死亡及以上事故按《安全生产法》、《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三、事故分析1、发生伤亡事故后,必须对事故原因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根据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间接责任者;再根据这些责任人在事故发生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重要责任者、一般责任者,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四、事故现场调查组成人员:1、轻伤、重伤事故,由公司指派安全科有关人员组成调查组。
2、死亡事故,由公司领导带队,由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人员组成调查组,会同所在地政府劳动、公安、工会有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
3、重大及以上死亡事故,由公司经理带队,组织公司有关业务处(室)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
五、事故调查程序:1、现场处理。
事故发生后,领导要组织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
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标志。
2、物证搜集: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
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
2017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已阅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安全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 》等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事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安全事故报告
第二条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后,车辆驾驶人必须采取以下紧急处置措施。
1、立即停车。
当发生交通事故时,驾驶人首先采取制动措施停车,避免交通事故
损害的进一步扩大,也有利于交通事故的处理和现场证据的固定。
2、保护现场。
发生交通事故时,要注意保护现场,有利于查清事故原因和认定相
关方的责任。
事故现场的范围通常是指机动车采取制动措施时的地域或停车的地域,以及受害人的位置。
对于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立即撤离现场或者报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3、立即抢救伤员。
机动车驾驶人如果发现受害人受伤,应立即抢救伤员。
如立
即止血,防止失血过多。
紧急情况下,可拦截过往车辆或事故车辆直接将伤员送往医院,但注意保护好现场和有关证据。
第十九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执行。
(以下内容空白)
深圳万顺叫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
2018年1月1日。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制度模版(三篇)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制度模版一、制度目的为了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制度》,规范企业内部对安全事故的统计、报告和处理流程。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员工,包括办公室、生产车间、仓库等所有工作场所。
三、定义1. 安全事故:指发生在工作场所或工作时间内,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的不幸事件。
2. 安全事故统计: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3. 安全事故报告: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和报告。
四、安全事故统计1. 安全事故统计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安全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2)安全事故的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情况;(3)安全事故涉及的相关人员和部门;(4)安全事故的处理情况和结果。
2. 安全事故统计的流程:(1)安全事故发生后,现场责任人应迅速组织救援,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2)上级主管部门应立即安排人员进行事故现场勘察、尽快确认事故原因。
(3)事故原因确认后,相关人员按照统计表格填写相关信息,包括伤亡人数、损失物品等。
(4)统计表格填写完成后,由主管部门核对并汇总统计数据。
(5)统计数据应定期报告给企业领导,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安全事故报告1. 安全事故报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事故的经过和发生原因;(2)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3)事故处理过程和结果;(4)事故责任认定和追责情况;(5)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和建议。
2. 安全事故报告的流程:(1)安全事故发生后,现场责任人应立即上报事故情况,并组织事故调查小组进行调查和处理。
(2)事故调查小组应进行现场勘察和调查取证,确保调查过程的客观和公正。
(3)调查小组应及时编写事故报告,报告内容应真实、准确。
(4)事故报告应送审批部门进行审查和批准。
(5)事故报告批准后应及时传达给所有相关人员,并进行阅读、讲解和讨论。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制度(三篇)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制度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处理安全生产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伤亡,特制定本制度。
一、事故统计报告(一)发生重伤事故后,受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或企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当立即用最快的速度报告企业主管部门。
(二)发生一般死亡事故,即一次事故中死亡职工____人的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报告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园区安监部门和区安监局、公安、监察、工会等部门。
(三)发生伤亡事故不得以任何理由不报、虚报、瞒报或故意拖延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也不得阻碍和干预企业执行报告。
(四)发生重伤、死亡事故,应积极抢救伤员和财产,保护现场,任何人不得擅自移动和取走现场物件,因抢救受伤人员和国家财产,防止事故扩大而需要一定物件时,必须无条件提供。
同时对事故现场必须做好标识、记录、拍照或摄像。
死亡事故的现场需经事故调查组同意后方可进行清理。
二、事故调查:(一)____至____人的重伤事故,由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园区综治办、安监部门负责组织有关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二)一般死亡事故,由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园区综治办、园区安监部门会同区安监局、公安、监察、工会组织调查,企业的主管部门牵头负责。
(三)事故调查组在调查过程中,必要时,也可以邀请其他部门的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事故调查组成员与发生事故有直接利害关系者,应予以回避。
(四)事故调查组应查明事故原因,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确定事故责任者,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建议。
(五)发生伤亡事故的企业主管部门应根据事故调查组提出的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并分送到发生事故的企业和调查组成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的经过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2、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事故的性质及认定依据;3、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及处理意见;4、事故的教训及采取的防范措施;5、其他需要报告的问题;6、事故调查工作应当于事故发生之日起____天内完成,遇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____天。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1]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一、概述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本制度规定了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程序。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部门、岗位和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并不断优化完善。
二、统计企业对生产安全事故进行统计,目的是识别和分析安全隐患,及时进行预防和整改。
具体操作如下:2.1 统计对象企业内发生的所有生产安全事故,包括人身伤亡、环境污染、设备损坏和财产损失等。
2.2 统计内容统计内容包括事故的时间、地点、原因和后果等,以及在事故发生后,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处理结果等。
2.3 统计方法对于每起生产安全事故,应当及时进行统计和分类,并形成报表或记录。
对于频度较高的事故,还应当制定相应的监督和控制措施。
三、报告及时报告安全事故,对于发现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减少损失等具有重要作用。
具体操作如下:3.1 报告对象遇到生产安全事故,应当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安全管理部门报告,以及企业内有关部门、岗位和人员,以便及时进行处理。
3.2 报告内容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后果等。
2.是否影响生产和工作秩序。
3.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措施以及处理结果。
4.应采取的相关措施,以及防范和整改的建议。
3.3 报告方式报告方式可为书面报告、口头汇报、电话通报、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但必须确保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调查处理发生安全事故后,必须及时进行调查处理,以确定事故原因、责任和教训,并采取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具体操作如下:4.1 调查对象对生产安全事故,必须及时开展调查,涉及到的对象包括:1.事故现场和周边区域的状况。
2.事故当事人、目击者、相关工作人员等。
3.涉及到的设备、仪器和工具等。
4.事故的时间、地点、环境等相关信息。
4.2 调查内容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事故的具体经过和影响。
2.事故的直接和根本原因。
3.相关人员和部门的责任和处罚。
4.措施和建议,以及防范和整改的建议。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确保生产过程安全、预防事故发生、及时报告和调查事故的制度和程序。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统计制度,对各类事故进行分类统计,并将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这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事故的发生原因和规律,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预防。
2.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责任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报告,上级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和相关方面进行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原因分析等相关信息。
报告的目的是及时通知相关方面,以便采取相应的救援和处理措施。
3.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发生事故后,企业应进行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调查的目的是查明事故的具体原因和责任,以便采取相应的改正措施和追究责任。
处理的目的是对事故的各项损失进行评估,并进行赔偿和补救。
制定和实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有助于提高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安全风险的管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生产设备的安全。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增强与相关方面的沟通合作。
第 1 页共 1 页。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统计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统计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统计管理制度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拟定制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统计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是指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等造成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
第三条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分类牵头的原则。
第四条事故严重程度分类(一)轻伤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只发生轻伤的事故。
(二)重伤事故:是指一次事故发生重伤(包括伴有轻伤)、无死亡的事故。
(三)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死亡1—2人的事故。
(包括伴有重伤、轻伤)。
(四)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死亡3--9人的事故。
包括发生事故以后30日因事故而死亡的均计入(排除医疗事故或自然死亡)。
(五)特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死亡10--29人的事故。
(六)特别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死亡30人以上及一次造成100人以上的急性中毒事故的各类安全事故。
第二章事故报告第五条单位发生伤亡事故,必须按《公司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及时报告。
第六条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及时采取自救、互救措施,保护事故现场,并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第七条公司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或者发生再次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发生重大、特大、特别重大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不得在事故抢救期间及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逃离事故现场,不在单位的应当立即返回。
事故统计和报告管理制度(5篇)
事故统计和报告管理制度一、为建立健全高效敏捷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园区安全生产动态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处置已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各类险情,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事项包括:1、导致死亡____人以上(含____人)或重伤____人以上(含____人)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2、已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险情。
3、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其他突发性事件。
4、可能导致重大事故或重大险情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隐患。
5、园区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中遇到的需要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执法的重要事项。
6、其他涉及安全生产的重要事项。
三、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事项报告处置程序:1、园区行政部接到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事项报告后,应迅速作出相应处置,并立即上报街道安监办。
2、园区内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园区安委会及其应急救援队伍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疏散相关人员,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3、园区行政部要建立完整的事故档案,认真填写并上报《园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月报表》。
4、园区安委会应辖区内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作定期的全面分析,从中摸索事故发生规律,制定防范措施,并认宾贯彻执行,以遏制和杜绝重伤以上事故的发生。
四、报送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事项信息必须情况准确、要素齐备,既要报发生的情况,也要报发生情况后采取的措施;特别紧急的可先电话报告,再尽快补报书面材料。
五、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事项信息报送后,各相关企业要及时续报相关处置情况。
六、对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事项信息,凡因瞒报、漏报、迟报而延误时机,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工作,甚至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将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企业和人员的责任。
事故统计和报告管理制度(2)是一种规范和强化组织内部事故统计和报告的管理机制。
该制度旨在建立一个完善的事故统计和报告体系,确保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准确记录、分析和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改进。
以下是事故统计和报告管理制度的一般步骤和要点:1. 定义事故:明确对哪些事件或情况定义为事故,包括意外事故、危险事件或接近事故等。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制度目的】为了加强生产安全管理,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生产安全事故,防止事故的扩大和重复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范围内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的相关工作。
【制度内容】1. 统计要求1.1.所有生产安全事故都要进行统计,不论事故大小。
1.2.统计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伤亡人数和损失情况等。
1.3.统计工作由生产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要进行及时、准确的统计。
2. 报告要求2.1.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相关责任人要立即进行事故现场处理,并通过电话或其他途径及时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
2.2.主管部门收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和事故调查工作,并按规定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报告。
2.3.事故报告内容要详细、真实,包括事故的起因、经过、损失情况以及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3. 调查和处理要求3.1.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主管部门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3.2.调查报告要包括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追究情况、预防措施和改进意见等。
3.3.对于事故责任人,按照公司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纪律处分、经济赔偿、法律追究等。
3.4.对事故的教训和改进措施要及时总结,并向全公司进行通报,以提升生产安全管理水平。
4. 监督和检查要求4.1.公司有关部门要定期对各部门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4.2.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跟踪整改情况。
4.3.对于故意隐瞒、虚报事故或不按要求进行调查和处理的,要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制度评估】本制度定期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保持与国家法律法规的一致性,并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和补充。
同时,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生产安全的意识和责任感。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5篇)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四川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事故分类本制度中的安全事故是指公司内营运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一般安全事故、较大事故和重大安全事故和特别重大安全事故。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____人以上死亡,或者____人以上重伤,或者____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死亡,或者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重伤,或者____万元以上____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死亡,或者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重伤,或者____万元以上____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____人以下死亡,或者____人以下重伤,或者____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事故的统计、报告(一)凡发生道路运输安全责任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保护好事故现场,并立即向交警、保险公司、120报告,同时立即向企业有关负责人报告,不得瞒报、谎报或故意拖延不报,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向负有安全管理职能的有关部门报告。
(二)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在____小时内向运管所、交警、安监、保险公司等有关部门报告,并根据事故大小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对未及时报告企业或隐瞒事故的,对责任人停班学习,直至解聘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
(三)事故发生后,企业根据事故大小积极开展救援工作,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并由安全领导小组组成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处理,调查出事故原因后安全技术科写出事故报告,报上级安全管理部门。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加强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有效防备和应对生产安全事故,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部门和工作人员。
二、管理标准1.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1.1 每个部门负责统计本部门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情况,包含事故发生的时间、地方、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原因以及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等。
1.2 统计信息应每月汇总,并定期上报给企业安全管理部门。
2.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2.1 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相关责任人员应立刻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包含事故的性质、范围、人员伤亡情况、可能的原因和应对措施等。
2.2 事故报告应及时、准确、完整,不得隐瞒或夸大事故情况。
2.3 在事故报告中,应明确各责任人员的职责和所属部门,并提出责任追究的建议。
3.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3.1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立刻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3.2 调查组应由相关专业人员构成,包含安全管理、技术、法务等方面的专业人士。
3.3 调查组应全面搜集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全部相关信息和证据,并进行认真分析。
在调查过程中,可以采用现场勘察、访谈、查阅文件资料等方法取得必需的信息。
3.4 调查组在调查过程中应保持公正、中立的态度,不得袒护或打压任何相关人员。
3.5 调查组应及时向企业领导报告调查进展情况,并提失事故原因分析和处理看法。
3.6 依据调查结果,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仿佛事故再次发生,并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3.7 调查结果应向企业全体员工公开,并及时向相关政府部门报告。
三、考核标准1.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考核1.1 统计准确性:各部门负责人应确保统计信息准确无误,不得隐瞒或窜改事故数据。
准确度将纳入部门绩效考核评价的内容。
1.2 及时上报:统计信息应定时上报至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不得耽搁。
2.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考核2.1 及时性:责任人员应在事故发生后尽快向上级报告,确保信息的及时转达。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一、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和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的所有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和报表制作。
三、统计内容1. 发生时间:记录事故发生的具体日期、年份和时间段。
2. 事故类型:按照生产安全事故的类别进行分类,如火灾、爆炸、中毒、坠落等。
3. 事故原因:详细描述对于事故的原因及诱因,如人为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
4. 事故后果:对于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进行记录。
5. 相关责任人:记录与事故发生有关的责任人员姓名及职责。
6. 处理情况:记录事故后的处理措施以及处理结果,包括善后工作和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情况。
7. 相关措施: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后果,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8. 统计分析:针对事故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事故发生的频率、趋势和高发时段等。
四、制度要求1. 所有生产安全事故均需按照本制度进行统计和报表制作,不得隐瞒、篡改或遗漏相关信息。
2. 统计报表应按时、按要求进行报送,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
3. 对于发生的较大事故,应及时启动事故调查程序,并进行相关报告和通报。
4. 结合统计分析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生产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减少和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责任分工1. 生产部门负责对本部门内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和报表制作。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各部门的统计报表进行审核和汇总,提出改进意见和防范措施。
3. 单位领导负责对统计报表的审核和批准,并对事故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六、制度的监督和考核1.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按照相关要求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
2. 相关人员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如有违反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范本(2篇)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范本【前言】本文旨在建立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频率,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部门和岗位,所有员工都应严格遵守并执行。
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应以人为本、事故预防为主线,追求事故发生的最低程度和最小损失。
【一、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部门和岗位,包括生产车间、办公区域、仓库等。
所有员工都应遵守并执行本制度。
【二、定义】1. 安全生产事故:指在生产、工作过程中发生的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或环境破坏的意外事件。
2. 事故报告:指工作人员在发现或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及时向上级主管或安全管理部门汇报事故情况的行为。
3. 事故调查:指对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全面深入调查的行为,以确定事故原因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处理措施:指针对报告和调查的安全生产事故采取的相应措施,包括对责任人追究责任、加强安全管理、改善工作环境等。
【三、报告流程】1. 发现事故:所有员工在发现安全生产事故后,应立即停止工作,确保自身安全和周围人员的安全。
2. 报告上级主管:员工应迅速向上级主管或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安全生产事故情况,并详细提供时间、地点、人员、物资等相关信息。
3. 主管审核并报告:上级主管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故现场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上报给企业安全管理部门。
4. 安全管理部门审核: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收到事故报告和调查结果后,应进行审核,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5. 处理措施落实:安全管理部门按照调查结果制定处理措施,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下达并落实。
【四、调查程序】1. 召开调查组会议:安全管理部门应根据事故严重程度成立相应的调查组,并召开调查组会议。
会议应明确调查目标、范围、时限,并制定调查计划。
2. 现场勘察:调查组成员应前往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将事故现场情况进行记录和拍照。
3. 盘问相关人员:调查组应对事故相关人员进行盘问,要求相关人员提供事故发生前后的情况和所知道的事实。
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管理制度[全]
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妥善处理公司生产安全事故,保护公司、他人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发生事故后的报告和调查处理。
3.职责3.1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组织执行。
3.2各个部门协调事故的处理和上报工作。
4.事故等级划分4.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分为A、B、C三级:A级为造成2人死亡,或者6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的事故;B级为造成1人死亡,或者3人以上6人以下重伤的事故;C级为造成1至2人重伤。
5.需要报告的情形5.1发生死亡1人及以上、重伤1人及以上、轻伤3人及以上或火灾等事故。
5.2发生多车事故或涉及人员较多有待进一步核实,但可能造成死亡1人及以上、重伤1人及以上、轻伤3人及以上或火灾的事故。
6.事故报告程序6.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部门(或车队)负责人报告,并逐级上报至总经理。
6.2总经理接到报告后,应当在30分钟内电话报告公共交通局值班室,并于电话报告之后15分钟内填写《事故快报表》报公共交通局值班室。
6.3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相关部门报告。
6.4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7.事故报告信息7.1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7.1.1企业概况;7.1.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7.1.3事故的简要经过;7.1.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7.1.5已经采取的措施;7.1.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条列”>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条列一、单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内部审核又称为:__。
A.第一方审核B.第二方审核C.第三方审核D.第四方审核2、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行人、非机动车、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铰接式客车、全挂拖斗车以及其他__低70km的机动车,不得进入高速公路。
A.行驶时速B.平均时速C.设计最高时速D.额定时速3、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将不合格的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或者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与承包方、承租方承担责任。
A:同等补偿B:连带赔偿C:按份补偿D:等额赔偿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4、救护车的车身颜色应为白色,标志灯具为__回转式。
A.蓝色B.三色C.双色D.红色5、新建、改建、扩建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要求,需要开展的安全评价是__。
A.专项安全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B.安全现状评价和安全预评价C.安全现状评价孤专项安全评价D.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6、预警是指__。
A.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B.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提请相关当事人注意C.有机体的构造、功能特征和相互关系等D.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方式7、依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除了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之外,其他中央管理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证机关都是级。
A:一B:二C:三D:四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8、下列选项中,主要指在安全生产领域的不同范围内,对普通的、广泛通用的共性认识所作的统一规定,是在一定范围内为制定其他安全标准的依据和共同遵守的准则。
A:基础标准B:管理标准C:技术标准D:方法标准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9、在压力容器中并联组合使用安全阀和爆破片时,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__爆破片的标定爆破压力。
A.略低于B.等于C.略高于D.高于10、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是______。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B.技术监督局C.公安局D.环保局11、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事故调查处理应当遵循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清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A:两级处理、属地管辖B:严肃认真、宽严相济C:实事求是、尊重科学D:统筹兼顾、高效协调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12、行政相对人是指__。
A.行政管理的对象,亦称行政管理相对人B.行政处罚的对象,亦称行政管理相对人C.行政制约的对象,亦称行政管理相对人D.行政管理的对象,亦称行政管理人13、按照我国目前的划分标准,重大伤亡事故是指__。
A.一次死亡1至2人的事故B.一次死亡3至9人的事故C.一次死亡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事故D.一次死亡50人以上的事故14、起重机械的安全装置中,防碰装置的结构形式有__。
A.反射型和直射型B.反射型和折射型C.直射型和折射型D.折射型和衍射型15、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
A: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B:职业病统计报告C:职业病调查报告D: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16、《行政处罚法》规定,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A:6B:7C:8D:9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17、烟火药的干燥方法不可采用__。
A.日晒B.明火烘烤C.热风散热器D.暖气炉烘烤18、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是指。
A:危险B:危险度C:危险源D:重大危险源E:食品生产企业19、民用爆破器材库分为永久性库和临时性库。
永久性民用器材库是指使用年限超过__年的各类器材总库区或分库区。
A.1B.2C.3D.420、[2010年考题]某机械厂一次桥式起重机检修中,一名检修工不慎触及带电的起重机滑触线,强烈电击,坠落地面,经抢救无效身亡。
从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角度分析,这起死亡事故属于类型的事故。
A:车辆伤害B:触电C:高处坠落D:其他伤害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21、依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的要求,对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负主要责任。
A:煤矿企业辖区政府主要负责人B: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C: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D:煤矿企业生产现场指挥人员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22、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安全工程师的义务不包括。
A:遵守职业道德,客观、公正执业,不弄虚作假,并承担在相应报告上签署意见的法律责任B:维护国家、公众的利益和受聘单位的合法权益C: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监督检查、安全技术研究和安全检测检验、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估、危害辨识或危险评价等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D: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典型裂化反应中的热裂化反应过程的安全措施的是。
A:由于热裂化的管式炉经常在高温下运转,要采用高镍铬合金钢制造B:反应器必须通冷氢以控制温度C:应注意检查、维修、除焦,避免炉管结焦,使加热效率下降,出现局部过热,甚至烧穿D:裂解炉炉体应设有防爆门,备有蒸汽吹扫管线和其他灭火管线,以防炉体爆炸和用于应急灭火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24、在桥架类型起重机的分类中,适用于跨度大、地形复杂的货场、水库或工地作业。
A:桥式起重机B:绳索起重机C:流动式起重机D:塔式起重机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25、以下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分类正确的是__。
A.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是在机器的使用时,考虑消除机器本身的不安全因素B.直接安全技术措施足在机械设备上采用和安装各种安全有效的防护装置,克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C.指导性安全技术措施是制定机器安装、使用、维修的安全规定及设置标志,以提示或指导操作程序,从而保证安全作业D.间接安全技术措施是制定机器安装、使用、维修的安全规定及设置标志,以提示或指导操作程序,从而保证安全作业26、[2010年考题]化学爆炸性混合物与火源接触后,发生链式反应爆炸的必要条件是。
A:火源的温度必须非常高B:混合物受热发生化学反应且其得热大于失热C:混合物的活化分子吸收能量而离解为游离基D:反应容器内的压力要非常大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二、多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压力容器气密试验又称为致密性试验或泄漏试验,对__介质的压力容器,必须进行气密试验。
A.高温B.高压C.毒性强度为高度危害D.腐蚀2、生产经营单位的未依法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A:决策机构B:主要负责人C:个人经营的投资人D:总工程师E:财务负责人3、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的事项有。
A:婚姻家庭关系B:保障劳动安全C:防止职业危害D:应急预案和处置E:依法办理工伤保险4、8月6日18时,驾驶员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驶入某高速公路B56段,20时许,槽罐车与驾驶员乙驾驶的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撞坏,槽罐破裂,液氯泄露,造成除驾驶员甲之外的两车其他人员全部死亡。
撞车事故发生后,驾驶员甲不顾槽罐车严重损坏,液氯已开始外泄的危险情况,没有报警也没有采取措施,就迅速逃离事故现场,由于延误了最佳应急救援时机,泄漏的液氯迅速汽化扩散,形成了大范围污染,造成了该高速公路B56段附近村民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紧急疏散,7日2时,应急人员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村民的紧急疏散和氯气污染区伤亡人员的搜救,并对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置。
根据《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规定,运输单位需要具备。
A:运输资质认定B:驾驶员技能培训,以及安全教育C: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D:一般清洗和洗漱用具E:化学用品运输许可证5、根据标准修订程序的规定,会议审查时未出席会议也未说明意见者,按弃权计票。
会议代表的出席率不足时,应重新组织审查。
A:1/4B:1/3C:1/2D:2/3、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6、根据系统安全理论,下列关于系统中危险源控制的观点,正确的是__。
A.不可能消除一切危险源B.可以采取措施控制危险源,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C.系统进入运行阶段后,再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D.应降低系统整体的危险性,而不是仅消除选定的危险源及其危险性E.可通过改善物的可靠性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7、__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A.本质安全B.生产安全C.安全功能D.安全预防8、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未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A:2B:3C:8D:10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9、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作出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A:责令停产停业B:较大数额罚款C: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D:警告E:拘留10、链环直径磨损达原直径的10%时,应__。
A.报废B.修复C.正常使用D.进行负荷试验11、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三同时”工作应在__进行。
A.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前B.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后C.建设项目施工开始前D.建设项目施工开始后12、依据《矿山安全法》的规定,矿山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B:管理矿山的主管部门C:劳动行政主管部门D:公安机关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13、行政处罚的特征包括。
A:行政处罚由法定的国家机关和组织实施B:行政处罚的主体是执法机关C:行政处罚的对象是违法的行政相对人D:行政处罚必须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实施E:行政处罚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实施14、__是一类特别的化学药品,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包括急性中毒和长期接触后的不良健康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