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农业生产活动教学设计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 第三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Word版含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最新考纲1.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把握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等地理环境要素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微专题一农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综合分析1.区位含义(1)确定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
3.区位选择的实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进展变化较快。
(2)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
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进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5.农业生产活动的主导区位因素(1)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
(2)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垂直农业(地形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变迁(市场因素)。
特殊提示农业区位选择的“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的区分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假如没有该因素,就不行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
有时某个区域的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就会转化为主导因素。
如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就是水源。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影响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打算某地区适宜进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打算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是打算性因素,图析如下: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技术、市场、政策等)进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1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2.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如: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如: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以混合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如:谷物家畜农业、种植业和牧羊或 牧牛并重的混合农业
3.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
(1)水稻种植业(以亚洲为例) (2)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为例) (3)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为例) (4)大牧场放牧业(以阿根廷为例)
寿光建设蔬菜生产基地有哪些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水源(丰富)、 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政府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 寿光(山东) 技术条件:种植技术水平高,引进国外优良品种
寿光蔬菜生产
昆明呈贡建设花卉生产基地有哪些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水源(丰富)、 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政府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 技术条件:种植技术水平高,引进国外优良品种
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相比,农业生 产具有 地域性 、 季节性 和周期性
针对性练习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体现了农 业生产具有( C )。 A.周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自然性
2.我国农业谚语“枣发芽、种棉花”反映了农业生产 具有( B )。 A.周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自然性 3.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 ( A )。 A.周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自然性
(1)写出水稻分布区的名称。 A: 东亚 ,B: 东南亚 , C: 南亚 。 (2)图中A、B、C三地均 季风 为 气候区,特点 是 雨热 同期, 水 资源 丰富,适合水稻生长。 (3)从地形上看,稻田多分布在( A、B )(双选), 因为这些地区土壤 肥沃 。 A.冲积平原 B.三角洲 C.丘陵地区 D.高原和山区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第四章《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第一节《农业生产》。
具体内容包括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掌握农业生产发展的区位因素,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区域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农业生产发展的区位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教学PPT。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同?2. 知识讲解:(1)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
(2)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
(3)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
3. 例题讲解: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差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农业生产发展的区位因素。
5. 课堂讨论: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讨论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六、板书设计1. 农业生产的特点2. 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3. 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我国某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区位因素,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 答案:(1)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
(2)可持续发展措施: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区位因素,培养学生的区域观念。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省份
海南
湖南
水稻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
34.0
47.5
水稻播种面积(千公顷)
229.7
3 855.2
水稻产量(万吨)
126.5
2 611.5
人均水稻产量(千克)
133.9
377.5
1) 湖南省与海南省拟加强杂交水稻育种试验合作,指出各自的优势条件。(6分)
育种试验
技术自然
自然
湖南省
湖南省
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资金
大棚农业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
续表
历史
传统作物产地,农业历史悠久,农民种植经验丰富
文化
饮食文化,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作物种类
政治
如国家与国家之间政治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农产品贸易,进而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规模、农产品价格等
二. 农业区位选择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①农业类型的区位选择
生物化学技术
杂交水稻的培育
冷藏技术
冷藏运输使新鲜瓜果能运到更远的地区
保温技术
温室大棚等的使用使反季节蔬菜供应充足
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举例
机械替代了人力和畜力,提高劳动源自产率为农业生产提供良种、化肥、农药等,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通过改善温度条件,扩大了某些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提高复种指数
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苹果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 第三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

第1讲区域农业进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最新考纲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进展的方法与途径。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理解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进展的方法和途径。
微专题一东北地区农业进展的条件分析1.地理条件(1)范围: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①气候②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深度思考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是如何影响气候的?答案对气候带来很大影响的地理位置主要指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较高,最北端就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较高纬度打算了该地区是气温较低;海陆位置上,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侧接近海洋,打算了该地区是季风气候,距离海洋远近,打算了该地区降水量多少。
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可用下图表示:2.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①耕作农业区:A松嫩平原——玉米、大豆、春小麦、水稻、甜菜。
B三江平原——春小麦、大豆。
C辽河平原——水稻、冬小麦、棉花、苹果。
②林业和特产区: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区。
③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1.东北地区农业进展的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特征影响气候条件温带潮湿、半潮湿季风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条件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为农业多种经营供应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2.社会经济条件考向一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分析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回答1~2题。
【公开课】《农业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作为复习课,囊括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农业发展的自然环境差异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旨在通过内容整合进行系统的专题复习,并提升答题技巧。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二泉州质检结束,学生对于专题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把握的基础上,需要的是对知识体系的升级整合。
1、展示土地利用类型及干湿地区
2、引导思考降水如何影响农业3、分析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气象灾害
思考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引导思考不利的因素
分析地形
1、明确同地形类型对农业的影响
2、完成习题
展示地形区及农业类型分布
分析社会经济条件
思考
分析不同情境下如何回答社会经济因素
总结
完成自己的思维导图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四大地理分区自然环境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2.正确分析及表述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四大地理分区农业发展,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难点: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1.设计四种农作物产品电商平台推广页面。
2.说出(写出)四种农作物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
思维导图
巩固提升
3、展示不同温度带气温曲线分析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
以习题引导,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明确答题中的思路和方向,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表述。
过渡铺垫
气候除了气温这个要素,还有降水。
分析
降水
——水源
光照、昼夜温差
1、完成学案表格一和表格二
农业生产常识高中生物教案

农业生产常识高中生物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熟悉农业生产的常见技术和方法;
3. 掌握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1. 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农业生产中的常见技术和方法;
教学难点:
1. 掌握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室设备和工具;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5分钟)
1. 介绍农业生产的定义和作用;
2. 分析农业生产的原理和流程;
3. 探讨农业生产对社会和经济的重要性;
三、介绍农业生产中的常见技术和方法(20分钟)
1. 讲解常见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方法;
2. 分析不同技术和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 演示实验室中的农业生产实践;
四、讨论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15分钟)
1. 探讨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
2. 分析农业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3. 强调农业生产中的安全性和环保意识;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并提醒学生复习课堂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农业生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学生掌握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
了良好的基础。
高三一轮复习 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讲学案

图7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
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痰,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得)。
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6分)。
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和主流思想各是什么?(4分)▲材料二 (2012年四川文综)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要科技创新。
回答问题。
(2)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
根据材料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8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6分)【课堂训练案】——高考链接1、(2014年福建文综)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
读图7,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 )A .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 .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 .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 .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2、(2012年海南卷)《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
这反映了 ( ) A .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 .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 .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 .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3、(2012年广东卷)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 A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 .《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 .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 .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4、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史实,其中因果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刀耕火种 小农经济形成 B.铁犁牛耕 井田制形成C.铁犁牛耕 小农经济形成D.土地兼并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5、“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高三地理高考专题一轮复习干热河谷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高考专题复习:干热河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焚风效应、热力环流原理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干热河谷形成条件,提升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2.通过对攀枝花热带水果种植蓬勃发展的分析与评价,归纳生态脆弱地区脱贫与发展可借鉴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3.灵活掌握原因分析题的分析思路及答题技巧,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4.通过对我国生态脆弱地区生存与脱贫问题的分析,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意识,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
5.通过对攀枝花热带水果种植蓬勃发展的分析与评价,归纳生态脆弱地区脱贫与发展可借鉴的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体现“和谐”这一核心价值观。
6.通过对我国生态脆弱地区生存与脱贫问题的分析,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意识,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体现“富强”这一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干热河谷的成因及其可持续发展利用方向。
【教学难点】干热河谷可持续发展利用方向。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问题,学生能够提取和运用文字材料和图表进行思考分析,最终掌握分析环境问题的方法。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实现学生间合作学习。
【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导学案、多媒体。
【学情分析】本堂教学内容为高三复习课,高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与能力,也基本上能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但是,在知识点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方面,在面对复杂材料进行区域综合、要素综合的综合思维方面,仍然存在欠缺。
由于观念和思想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特征,学生真正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本质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设计本课,利用干热河谷具体案例分析,采用辩证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提升综合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理清可持续发展观念,从而内化为自觉意识。
新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923区域农业生产学案

第23讲 区域农业生产新课标等级考要求: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
【核心素养定位】1.综合思维:以图文材料为载体,分析区域的农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区位条件及可持续发展措施。
2.区域认知: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认识区域内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
3.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知识体系构建】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读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回答问题。
(1)分布:主要分布在A 南亚、B________、C 东亚等的热带季风和____________气候区。
(2)作物:以________种植为主,种植历史悠久。
(3)区位优势:(4)特点: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单产高,________低;________和科技水平低。
【疑难辨析1】季风水田农业区的机械化水平都低吗?2.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________(中部平原)、加拿大、阿根廷、________、乌克兰等国以及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地区。
读美国大陆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图,回答问题。
(2)作物:主要以A________和B________为主。
(3)区位条件:【疑难辨析2】为什么商品谷物农业多分布在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大牧场放牧业(1)主要特征:2.乳畜业(1)基本特征:①________气候,气候温凉、潮湿利于牧草生长;②地形平坦,利于牧草和饲料种植;③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对奶制品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疑难辨析3】大牧场放牧业与乳畜业的主要产品一样吗?三、我国主要农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考点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高考真题】【例1】[2017·海南卷,3~5]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脉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
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发展(我国的东北地区与美国的农业生产)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1.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均农产品占有量比较低。 (2)“靠天收粮”“靠天养畜”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农业综合生 产力比较低,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农业 生产波动较大。 (3)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太小。
(4)农业的“新、特、优”产品还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 民收入水平低。 (5)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破坏严重,如耕地减少,土壤退化、 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减少等,使我国农业自 然灾害日趋频繁。 (6)我国耕地减少的因素
民收入
发展方向
具体措施
推进农业产业化 进程
①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 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②健全 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农业基础设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作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
施建设,改善农 盐碱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
业生产条件
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发展方向
(3)不利影响:导致深层土壤干燥化(湿度减小) (或影响地下水的补 给和地下径流)。建议:适当控制苹果树种植规模;降低苹果栽培 密度;适当修剪,控制树冠生长,矮化栽培;间伐抚育,减少老龄 果树比例。
考点 我国的农业问题与粮食安全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 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加工工业,延长 农产品的生产;确保
产业链条;建设 国家___粮__食__需__求___
___绿__色__食__品___基地
区域
西部 草原区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围绕___生__态__建__设___与 强化___人__工__草__地___建设,发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件(新教材人教版苏冀):提高农作物产量

跟踪训练
2.(多选)(2023·江苏泰州高三检测)农谚有云“麦连十年没几颗,棉连十年 无花朵”,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多年只种小麦或棉花,其产量常逐年 下降。同一种或同一科作物在同一块地连续种三茬或三年以上称为重茬,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重茬会导致专一性侵害某种农作物的害虫和病菌大量繁殖
B.某些农作物根部被共生固氮菌感染引发根瘤会导致产量下降
跟踪训练
5.(2023·河北保定高三模拟)给农作物施肥的同时,往往需要适当浇水。 下列关于浇水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肥料中的矿质元素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农作物根系吸收 B.防止土壤溶液浓度过高造成农作物缺水萎蔫,甚至死亡
√C.农作物对水的吸收与对无机盐的吸收是同一个生理过程
D.供水充足时蒸腾作用旺盛,能促进矿质元素由导管向上运输
跟踪训练
白天升高温度,夜间降低温度,有利于有机物积累,从而提高作物产 量,A正确; 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合理灌溉有助于增加产量,B正确; 农作物种植密度合理可以增产,原因是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而非提高光合作用速率,C错误; 粪(有机肥)可增产,原因是有机肥被分解者分解后可为农作物提供二 氧化碳和无机盐,D正确。
跟踪训练
大棚栽培条件下的油桃在bc段Pn下降,主要原因是日出后旺盛的光合 作用消耗大量CO2,使大棚内密闭环境中CO2浓度迅速下降;而露地 栽培的油桃在mn段Pn下 降,是因环境温度过高 导致部分气孔关闭,吸 收CO2减少所致,适时 通风可增加CO2浓度, 适时遮阴可降低气孔的关闭,从而有效缓解Pn下降,B正确;
跟踪训练
(3)农业生产常采用间作(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农田上间隔种植两种作 物)的方法提高农田的光能利用率。现有4种作物,在正常条件下生长能 达到的株高和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的光照强度)见下表。 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角度考虑,最适合进行间作的两种作物是___A_和__C__, 选择这两种作物的理由是__作__物__A_光__饱__和__点__高__且__长__得__高__,__可__利__用__上__层__光__照__ _进__行__光__合__作__用__;__作__物__C__光__饱__和__点__低__且__长__得__矮__,__与__作__物__A__间__作__后__,__能__利__用__ _下_层__的__弱__光__进__行__光__合__作__用___。
复习课:高中地理逆向教学设计——以农业区位因素为例-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高中地理逆向教学设计——以农业区位因素为例(一)考点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考情分析1.考点分布在高考中,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往往侧重于区位因素的分析、评价,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
2.命题方式(1)以区域图或某种农作物生长习性的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
(2)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类型、生产条件分析评价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3.具体考查方式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展示区域某种农作物或农业类型的发展状况,评价其区位条件,一般有三种设问方式:一是直接评价某农作物的区位因素,这类试题,考生需要多角度分析,针对其优、劣因素展开论证;二是给出限定条件,如评价其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或评价其自然某一要素或社会经济要素;三是开放性的区位评价,如某地是否适合大力发展某种作物,并要求考生说出观点。
(三)学情分析私立学校学生基础较为薄弱,较为缺乏地理学科思维,但学生在高一、高二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具备对区位因素的分析能力,通过多次测试初步具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描述与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但在论证与探讨地理问题方面尚有欠缺。
故在本节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在讲解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方面可以由学生回顾和归纳总结,但教师要引导学生分辨自然地理各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因此该点作为本节课第一个复习重点;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可采取活动探究的方式,在带领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复习后,以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准确获取材料信息,培养他们探究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重难点的确定针对以上考情、学情,通过区域图,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贯穿于农业生产活动始终,是教学和高考的重点,因此本节课重点在于:学生能够通过图文资料,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以人地协调的眼光看待区域农业生产,分析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土地制度、经济格局和手工业课件岳麓版

第14讲
第15讲 单元整合
3.中国古代手工业未实现生产力飞跃的原因
中国古代手工业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量不大,缺乏革新工具 的动力和社会基础。
代表当时手工业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的发明 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使行业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而私营手 工业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
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生产部门增加,劳动分工日益细化,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工场手工业。
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民营手工业 经营艰难,家庭手工业处于从属地位。
手【工精业析生二产】布多局角随度着理经解济中重国心古南移代发的生手相工应业变化。 生1.古产代技手术工长业期的领地先位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
为如此,他们也照例是属于生产者自己的。”马克思又说:“在小工业和到 目前为止的各处农业中,所有制是现存生产工具的必然结果。”
——《马恩选集》第三卷
点评:马克思把小农经济界定为:农业领域内与简陋的手工工具相联系的、 以直接生产者的小私有制为基础的、以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的、以劳动的 孤立性为特征的小生产。或者说,小农经济是农业中以个体家庭为基础的小 生产和小私有的统一,是现存生产工具的必然结果。 对于小农经济,教材只提到其特点、表现,至于其产生的深刻社会历史原因, 则没有叙述。对此,下述材料是一个补充。
(2)家庭手工业:属于个体农户的副业活动,产品多供自已消费和交纳赋税,对 稳定小农经济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技术落后,妨碍了市场发育。
(3)私营手工业:春秋战国勃然兴起,明朝中叶以后,占主导地位,并孕育了资本 主义萌芽。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2部分第8章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细化课标素养要求1.识记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理解不同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2.学会举例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
3.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综合思维: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某地区或某农作物分布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2.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3.人地协调观: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是指什么?(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有何变化特点?主要方面变化特点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变化较快[易误点拨]__气候因素中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不同影响农业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
光照条件主要指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热量条件主要指气温(积温)高低。
太阳辐射强,气温未必高;光照条件好,热量条件不一定好。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什么是农业地域?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农业地域的成因与实质是什么?(1)形成原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
(2)实质: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区位条件是什么?(1)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特点: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3)区位: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好,气候暖湿,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特别提醒](1)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农业地域不等同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地区。
(2)我国农耕区饲养家畜、家禽只是作为副业,且绝大多数规模很小,因而我国农耕区的家畜、家禽饲养不能算作混合农业,属于谷物家畜农业。
高三一轮复习农业生产活动教学设计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轮复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高中地理必修Ⅱ所阐述的主题是“如何走人地协调发展的道路”,从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三个层面进行论述;本章“区域产业活动”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产业活动联系着人类社会和环境,产业活动中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三个方面是人类最主要的产业活动,也是教材中研究的重点;第二节内容是在第一节综述了产业活动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的基础上,具体讲解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本节课内容为第一课时,阐述农业区位因素;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先正文、后阅读、之后是活动;正文内容简洁明了,阅读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活动案例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在经过高中阶段对高中地理必修1、2、3的学习,已经具备了高中地理的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并能联系家乡的、身边的农业地理现象进行热爱家系、建设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分类,主要农作物分布与生长习性;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分析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过程与方法培养案例分析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乡土地理与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培养对家乡农业生产的自豪感;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幻灯片展示案例材料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难点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区选择教学准备课前搜集农业区位的相关案例,整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根据本地区的农业特点,编辑资料;设计教学活动;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生在东北,长在东北,人们都说我们东北平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那么她的魅力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大家欣赏东北的农业生产图片;1.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业类型是什么2.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有哪些3.有什么特色的农产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东北平原之美,很大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她的农业之美;而农业呢,是我们三大产业部门中最基础的部门;我们总是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作为我们中国,人口第一大国,首先要解决好粮食这些温饱问题,所以,农业是重中之重;在高考中,农业也一直都是重点和难点;而我们要掌握的就是农业的区位选择;边说边切换幻灯片,展示标题推进新课我们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那么在高考中,这部分内容通常是怎样设问的呢请大家齐声朗读高考区位问题的设问类型切换幻灯片展望高考——高考区位问题考查设问类型1.评价农业区位布局是否合理;2.判断影响农业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或优势条件;3.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4.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要解决高考对于农业区位问题是怎么设问的,我们就要用教材的不变应万变;下面让我们回归教材,重温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切换幻灯片一、农业的区位因素师:为了便于大家记忆,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口诀,请大家齐声朗诵:•气候三分水热光,地形水源和土壤•农民劳动运市场,政策技术来护航;过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这些区位因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是一尘不变的吗学生回答:不是,是动态变化的,切换幻灯片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学生讨论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讨论下面这些问题:因素比较稳定, 因素的发展变化较快:①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②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通过发展温室农业、梯田农业、喷灌滴灌,分别改造了、、等自然区位因素;过渡通过上面对教材的知识梳理,我们已经掌握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一道问题切幻灯片,提出要求:请大家在纸上快速写出答题提纲问题:分析新疆成为我国商品棉基地的原因:自然因素:①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②水源:由冰川融水作为灌溉水源;③地形:地处盆地地势平坦开阔;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中国棉花市场需求大,国内市场广阔②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过渡你们分析的这些因素,是不是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这就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切换幻灯片三、学法导航——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1.综合性——综合思维、全面眼光1分析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①自然区位因素——地形、气候、土壤土地、水源河流②经济区位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等③社会区位因素——工业基础、生产经验、国家政策2注意从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限制性因素两方面分析;2.主导性——结合产业、寻求主导需求3.动态性——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库尔勒香梨远销欧洲市场,简述库尔勒地区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库尔勒梨生产的影响;①市场地域范围扩大②交通运输条件改善③香梨保鲜,冷藏等技术发展④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4.针对性——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在分析区位因素时,要分清对象;掌握因素;明确要求;理清要点;但要注意题目的要求,应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有特色的、主要的因素作答,避免面面俱到; 师:好,请大家带着整堂课的知识体系和答题技巧,来解决这道高考试题:用纸写出提纲高考链接读图和资料,回答:资料一:顺义位于北京市东北郊,土地总面积137万亩,平原面积占%.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全区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农田喷灌化,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资料二:北京城区农产品的来源基本是郊区供应和外埠供应并重的格局.冬季北京市场的蔬菜交易品种大多来自广西,广东,四川,海南,山东等地.为了丰富北京的"菜蓝子",北京市政府明确扶持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的建设,农民建一个温室补贴5000元,建一个大棚补贴3000元.请学生分组讨论回答,然后让他们给这些答案评分;1、简述北京郊区农业的分布特点;西部、北部山区以防护林、果林为主;东部、南部远郊平原区种植粮食、水果和发展渔业;近郊平原区以肉、蛋、奶、蔬菜类为主;2、顺义区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有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临近河流,有灌溉水源或土壤肥沃3分.不利:降水变率大,多旱涝灾害;冬季气温低,受寒潮影响.2分3、目前北京"菜篮子"里的蔬菜更加丰富多样了,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分析其原因.4分交通改善,保鲜技术提高,政策支持,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市场需求量增大等.4分4、北京不同地区的农业各具特色.远郊山区主要发展防护林,核桃,柿子,板栗,梨等经济林木,说明其主要意义.2分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增加经济收入.2分课堂总结:从这道高考题和大家的做题情况来看,其实高考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把基础知识掌握好,用教材的不变应万变,我们一定能应对高考,并取得好成绩同学们加油哦下课课后反思: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需要对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掌握,还要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农业特色和类型。
【优化方案】2012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第19讲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

考能联动提升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区 绝对区位 农业生产所处的地理位置 位 含 农业与地理环境( 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 义 相对区位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区 自然环 气候、地形、土壤、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位 境因素 因 社会经 市场、科技、交通运输、政策、劳 市场、科技、交通运输、政策、 素 济因素 动力、机械、 动力、机械、生产习惯等
(1)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优良的天然牧场,其形成 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优良的天然牧场, 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优良的天然牧场 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 的主导因素是 (2)琼中绿橙和普洱茶生产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琼中绿橙和普洱茶生产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普洱地区不利于农业生 、 ; 产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产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3)库尔勒香梨果质优良,试分析其分布区保证优 库尔勒香梨果质优良, 库尔勒香梨果质优良 良果质的优势条件, 良果质的优势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是什么? 是什么?
考虑 因素 需水 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产品 运输 的 迫切 性
具体影响、 具体影响、表现 需水量大的花卉、蔬菜等应选择 需水量大的花卉、蔬菜等应选择 接近河流 河流、 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花卉、 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花卉、乳牛等 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便利的地方
考虑 因素 占用 土地 的多 少 环境 要求
2.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与主要区位 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与主要区位 因素 (1)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 主导因素: 主导因素 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该农业的影响最大, 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该农业的影响最大, 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 域分布的可能。 域分布的可能。 (2)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 限制性因素: 限制性因素 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 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 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 条件不能满足, 展的限制性因素。若这个条件(限制性因素 得到满 展的限制性因素。若这个条件 限制性因素)得到满 限制性因素 该因素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足,该因素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而不 是限制性因素。 是限制性因素。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 第三章 第2讲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微专题一季风水田农业1.主要分布:亚洲季风气候区。
2.作物:以水稻为主。
3.区位条件4.生产经营特点灾难频繁,对水稻生产威逼大特殊提示(1)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可简记为“一大”“一小”(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一高”“三低”(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机械化、科技水平低)。
(2)日本的季风水田农业已实现了生产机械化,进入了现代化阶段,商品率高。
考向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的判读与分析(2021·江苏地理)下图是我国30°N四周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进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宽敞;种植历史悠久,阅历丰富(2)不行行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如答可行,须提出解决水热条件不足的可行方法)解析(1)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水稻种植业,进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水稻市场需求量大;种植历史悠久,阅历丰富等。
(2)种植水稻,水热条件都要充分,但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
当然,只要青藏高原上能解决水热条件不足的问题,就可以种植水稻。
微专题二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农业布局

课时49农业布局一、农业布局1.含义: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2.原则(1)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
(2)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二、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2.主要类型:水稻种植业、商业型热带和亚热带栽培业、商业型混合农业、地中海型农业、商业型谷物种植业、畜牧业、商业型乳酪业等。
3.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特点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从“小而全”到专业化;从相对分散到适度集中;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从粗放型到集约型;农业生产经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1.农业区位选择(1)大尺度空间的区位选择①农业类型的区位选择农业类型区位选择种植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林业山地、丘陵地区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渔业湖泊、水库、池塘、沿岸浅海滩涂海域②农作物的区位选择农作物区位选择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的平原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2)小尺度空间的区位选择因素农业区位的选择与合理布局单位面积产值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业>乳牛业>塘渔业>蔬菜种植业>果园业>粮棉业地价因地价较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种植业等需水量需水量大的花卉业、蔬菜种植业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交通运输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花卉业、乳牛业等应布局在靠近城镇且交通便利的地方2.亚洲水稻种植业(1)区位优势条件分析(2)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答题角度规范答题术语经济可持续发展增产: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②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专业化生产;③加强科研投入,培育良种,加大产业化应用研发;④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一轮复习农业生产
活动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Ⅱ所阐述的主题是“如何走人地协调发展的道路”,从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三个层面进行论述。
本章“区域产业活动”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产业活动联系着人类社会和环境,产业活动中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三个方面是人类最主要的产业活动,也是教材中研究的重点。
第二节内容是在第一节综述了产业活动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的基础上,具体讲解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本节课内容为第一课时,阐述农业区位因素。
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先正文、后阅读、之后是活动。
正文内容简洁明了,阅读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活动案例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
【学情分析】
高三学生在经过高中阶段对高中地理必修1、2、3的学习,已经具备了高中地理的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并能联系家乡的、身边的农业地理现象进行热爱家系、建设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分类,主要农作物分布与生长习性;
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分析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培养案例分析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评价某
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乡土地理与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培养对家乡农业生产的自豪感。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幻灯片展示案例材料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区选择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农业区位的相关案例,整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根据本地区的农业特点,编辑资料;设计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生在东北,长在东北,人们都说我们东北平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那么她的魅力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大家欣赏
东北的农业生产图片。
1.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业类型是什么
2.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3.有什么特色的农产品
我们可以感受到,东北平原之美,很大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她的农业之美。
而农业呢,是我们三大产业部门中最基础的部门。
我们总是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作为我们中国,人口第一大国,首先要解决好粮食这些温饱问题,所以,农业是重中之重。
在高考中,农业也一直都是重点和难点。
而我们要掌握的就是农业的区位选择。
(边说边切换幻灯片,展示标题)
【推进新课】我们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那么在高考中,这部分内容通常是怎样设问的呢请大家齐声朗读《高考区位问题的设问类型》(切换幻灯片)
【展望高考】——高考区位问题考查设问类型
1.评价农业区位布局是否合理;
2.判断影响农业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
或优势条件;
3.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
和不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4.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要解决高考对于农业区位问题是怎么设问的,我们就要用教材的不变应万变。
下面让我们回归教材,重温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切换幻灯片】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
师:为了便于大家记忆,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口诀,请大家齐声朗诵:•气候三分水热光,地形水源和土壤
•农民劳动运市场,政策技术来护航。
【过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这些区位因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是一尘不变的吗
【学生回答:不是,是动态变化的,切换幻灯片】
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学生讨论】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讨论下面这些问题:
因素比较稳定,因素的发展变化较快:
①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②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通过发展温室农业、梯田农业、喷灌滴灌,分别改造了、、等自然区位因素。
【过渡】通过上面对教材的知识梳理,我们已经掌握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一道问题【切幻灯片,提出要求:请大家在纸上快速写出答题提纲】
问题:分析新疆成为我国商品棉基地的原因:
自然因素:①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②水源:由冰川融水作为灌溉水源;
③地形:(地处盆地)地势平坦开阔。
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中国棉花市场需求大,国内市场广阔
②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过渡】你们分析的这些因素,是不是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这就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
【切换幻灯片】
三、【学法导航】——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
1.综合性——综合思维、全面眼光
(1)分析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①自然区位因素——地形、气候、土壤(土地)、水源(河流)
②经济区位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等
③社会区位因素——工业基础、生产经验、国家政策
(2)注意从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限制性因素)两方面分析。
2.主导性——结合产业、寻求主导需求
▲说出下列农业地域的主导区位因素
3.动态性——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库尔勒香梨远销欧洲市场,简述库尔勒地区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库尔勒梨生产的影响。
①市场地域范围扩大②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③香梨保鲜,冷藏等技术发展④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4.针对性——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
在分析区位因素时,要分清对象;掌握因素;明确要求;理清要点。
但要注意题目的要求,应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有特色的、主要的因素作答,避免面面俱到。
师:好,请大家带着整堂课的知识体系和答题技巧,来解决这道高考试题:【用纸写出提纲】
高考链接
读图和资料,回答:
资料一:顺义位于北京市东北郊,土地总面积137万亩,平原面积占%.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全区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农田喷灌化,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资料二:北京城区农产品的来源基本是郊区供应和外埠供应并重的格局.冬季北京市场的蔬菜交易品种大多来自广西,广东,四川,海南,山东等地.为了丰富北京的"菜蓝子",北京市政府明确扶持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的建设,农民建一个温室补贴5000元,建一个大棚补贴3000元.
【请学生分组讨论回答,然后让他们给这些答案评分。
】
1、简述北京郊区农业的分布特点。
西部、北部山区以防护林、果林为主;
东部、南部远郊平原区种植粮食、水果和发展渔业;
近郊平原区以肉、蛋、奶、蔬菜类为主。
2、顺义区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
有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临近河流,有灌溉水源(或土壤肥沃)(3分).
不利:降水变率大,多旱涝灾害;冬季气温低,受寒潮影响.(2分)
3、目前北京"菜篮子"里的蔬菜更加丰富多样了,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分析其原因.(4分)
交通改善,保鲜技术提高,政策支持,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市场需求量增大等.(4分)
4、北京不同地区的农业各具特色.远郊山区主要发展防护林,核桃,柿子,板栗,梨等经济林木,说明其主要意义.(2分)
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增加经济收入.(2分)
课堂总结:从这道高考题和大家的做题情况来看,其实高考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只要我们把基础知识掌握好,用教材的不变应万变,我们一定能应对高考,并取得好成绩!同学们加油哦!下课!
课后反思: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需要对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掌握,还要
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农业特色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