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者爱人》教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仁者爱人

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因为孔子自己说过“仁者人也”,孟子也说过“仁也者,人也”,二人异口同声,所说一致。意思是说,仁说明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因而孟子把仁和人二者连接起来说:“合而言之,道也。”这个“道”,就是为人之道,也就是仁的人生哲学。在孔子整个思想体系中“爱人”是仁的出发点。

第一,孔子的“爱人”完全是从现实社会的需要与可能出发的,含有深厚的实事求是的、理性的内容,不带任何虚无主义的幻想和宗教迷信的色彩。例如,时至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尚且认为,人类的爱(包括两性爱)只有“盖上宗教印章的时候,他才同意并承认它们是完美的”。在费尔巴哈以前两千余年的孔子时代,虽然还没有宗教,但是天命、神鬼等迷信观念还是比较盛行的,孔子在自己提出“仁者爱人”这个观念时却没有受这些迷信观念的影响,而是坚持现实的观点。

第二,孔子是维护宗法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因此他从等级制的现实出发虽然也提出了“泛爱众,而亲仁”,但是这个爱和仁仍然是有等差的,不是一律平等的。墨子不同意孔子爱有等差的主张,提出“兼爱”的主张,他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虽然墨子的兼爱思想在理论上、原则上比孔子的爱人思想看起来似乎较为高明,但是在等级森严、阶级分明的封建社会里,这却是行不通的。而孔子的爱人思想,由于符合当时封建社会的实际,很容易被封建社会接受,从而在社会风俗和风尚中流传下来。

第三,虽然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但同时又提出了“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就说明孔子的爱人不是不分善恶是非,一概都爱,而是除了爱有等差之外,还有爱与不爱、爱与恶的区别在内。他说:“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意思是说,爱好仁德的人非常好;厌恶不仁德的人本身就是实现仁德,也很好,可以避免不仁德的人用不仁德之事影响自己。

第四,孔子认为爱人要从大处、高处着眼,推己及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不是小恩小惠,迁就姑息。这里孔子把己和人联系起来,处处想到别人,同时强调只有首先把自己的修养(品德、学问等)加以完善(“立”和“达”),才能帮助他人“立”和“达”。所以孔子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这里的“安”实际上也就是“立”和“达”。把这些话和孔子的思想联系起来,就可看出孔子“仁者爱人”的“人”,可以是单个人、少数人、多数人以至天下人(人类),关键是不管是个人、少数人、

多数人还是全人类都要爱人以德,这一思想境界很高。

孔子在处理人我关系问题时,虽然没有忘掉自己,但常常推己及人,并始终把人放在突出的位置。正因为他的爱人思想的背景是他所向往的西周宗法等级制的封建社会,这就使他的爱人思想以及整个仁的哲学思想都不得不带有西周宗法等级制度的明显印迹,这是他的爱人思想和整个仁的人生哲学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和消极性;但另一方面他又吸收了中国原始社会(传说中的尧舜时代)遗留的朴素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并有所发挥,这又是很可贵的积极因素。正是这些积极因素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严于律己、乐于助人、积极进取的优良传统。

1.字音识记

(1)衣轻裘.(qiú)(2)冕.(miǎn)(3)瞽.者(ɡǔ)

(4)厩.(jiù) (5)齐衰

..(zī cuī) (6)弋.(yì)

(7)被.发左衽.(pī rèn) (8)沟渎.(dú)

2.重要词语

(1)谨.而信.:谨,谨慎;信,诚实

(2)吾道一以贯.之:贯穿

(3)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之于

(4)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周济,帮助

(5)尧舜其犹病.诸:难,以为难

(6)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譬,譬喻,打比方;方,方法

(7)盍.各言尔志:何不

(8)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把……用坏了

(9)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施,表白

(10)然,固相.师之道也:协助

(11)过之,必趋.:小步快走,以示尊重

(12)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大绳。这里指一种捕鱼的方法,即用大绳横遮流水,绳上再用生丝拴着一连串钓钩以取鱼

(13)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辅佐

(14)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正

(15)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无

(16)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信。这里指小信

3.通假字

(1)出则弟.:通“悌”,敬爱兄长

(2)与师言之道与.:通“欤”,表疑问语气

(3)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通“披”,披散

(4)管仲非仁者与.:通“欤”,表疑问语气

4.“于”和“若”字的用法

(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介词,“给”

(2)子食于.有丧者之侧:介词,“在”

(3)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动词,“像”

5.词类活用

(1)老者安.之:使动用法,使……安逸

(2)子钓而不纲.:名词用作动词,用纲捕鱼

(3)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名词用作动词,称霸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使动用法,使……立;使……达

(5)敝.之而无憾:使动用法,把……用坏了

6.特殊句式

(1)吾道一以贯之:介词宾语前置

(2)何谓也:宾语前置

(3)子食于有丧者之侧:介词短语后置

(4)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宾语前置

(5)阶也,席也:判断句

(6)然,固相师之道也:判断句

7.成语积累

(1)行有余力:做一件事还有剩余的力量。

(2)一以贯之:用一种道理贯穿于各类事物中。

(3)立人达人:亦作“达人立人”,指帮助他人取得地位,建立功业。

(4)能近取譬:指以自身作比方,设身处地,推己及人。

8.名句积累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4)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